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25 18:22:17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优选】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优选】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一、减负增效的含义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或者教师的发展观和价值观能够反应出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水平越越高,对减负增效就越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和对自身发展的追求越强,证明学校的办学成果越好。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念,决定于学校办学历史的沉淀,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我国教体育系日益趋于理性的当前形势下,小学语文具有更科学的教育方式,并且注重对学生的减负和增效,也使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追求突破原来保守而转变为开放,这种开放的价值观促进学校文化的发展。这种价值观包括个人价值观以及学校价值观,不能以强弱和大小进行区分,并且这两者属于一种整体,不需要强加区分。小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就已经具备一定的口头语言能力,在进入学校和班级之后进行语文学习,除了要提高口头语言能力,更重要是对学生书面语言读写能力的培养。汉字的特点是表意,相对于拼音文字来说要复杂得多,所以对于小学生识字、写字的教学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学生会出现语文功底不够扎实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文字功底有所欠缺。

  二、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策略的探讨

  1.对课堂的结构进行改革

  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繁杂的,绝大多数的小学生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经常督促其学习,这样就会导致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而脱离了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身份。这种教学结构下,教师会不自觉的以课堂任务作为标准来评判小学生的课堂表现,这样就会使学生感觉到压力很大,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对知识点没有明确的认识,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时,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改革传统的课堂结构,使教师具有合理的教学实践,学生也具有一定的自由讨论和提问的时间。学生在这种课堂结构下,不仅能够明确教师的教学基础和重点,也能够记录自己存在疑问的地方,在提问和讨论的时间时请教老师。通过这种课堂结构,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2.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备课很认真,课堂互动上学生很积极,课后的作业学生也能够按时完成,但是学生的语文成绩仍然不能得到提升。通常小学语文教师都会认为学生的成绩决定于自身的教学质量,其实不然。想要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提高,除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就一定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学习需要长期的积累,尤其在小学阶段,这一阶段是小学生形成学习方式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如果教师只注重对学生增加学习压力,会使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和讨论,另外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记忆力的培训,让学生背诵名家名篇,摘抄积累语文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创设个性、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对每个小学生的想法基于充分的尊重,有时可以让小学生不用举手直接发言。因为小学生的特点的思维发散的比较快,具有很强的跳跃性,如果一味地追求课堂规矩,当教师允许小学生发言的时候,小学生由于时间的.拖延很容易表达不出来自己的思维。教师应鼓励所有小学生的想法,不能因为小学生的想法与应试教育的答案不够一致就对小学生进行否定,这样会使小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打击。语文课堂教学想要得到良好的效果,需要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当前小学生具有张扬的个性,每一个小学生对于教师教学方法也具有不同的需求。所以教师应针对不同需求的小学生进行教学调整,根据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进行语文成绩的提升,并且充分发挥其个体优势。让学生除了考试压力以外,真正的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就能够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三、结束语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应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减负增效这一教学理念的实施,充分发挥小学生主体地位,针对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课堂结构的改革,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真正意义上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在今后的作文教材中,首先要更新观念,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要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反对套话、空话、假话;要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与做人密切相关;要使教师认识到,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也是‘立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也是生活的一种实际本领,而不是为了应试;要培养学生简洁、明了、准确的表达信心的能力,包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认真写作、反复修改的习惯。”

  【关键词】兴趣性;想象力;成就感;创新的方法;创新的途径;创新的秘诀

  作文是字、词、句、篇的综合应用,是如何用怎样用的理解、安排和布置的技巧。就像一名工匠把一大堆建筑材料,怎样按照图纸要求合理运用,才能显得建筑物具有质量、富丽堂皇而省时省事。同样的道理用在小学生学习写作、提高水平上,必须运用一系列过程发展变化,然后实施技巧,取得成功。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要求学生“要能够从实际的事物出发,适当展开想象,使作文内容丰富些。”在此理论指导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课程总结了几种行之有效地方法,总结如下,与同仁共同交流,取长补短。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性

  二、促进学生写作的想象力

  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使之运用在写作中,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也是目的之一。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仅是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是要让他们变得更加聪明。理解其真实意义,在写作上就要培养他们的思维方法和想想能力。具体方法是:首先,利用讲授美文机会适时提问和引导。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理解是问“你们上楼看景色是想到了什么?”“当你野外看到柳枝低垂鲜花盛开时想起了哪首诗哪篇文?”等。课堂效率是利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时刻引导而提高的机会;其次借助信息图像设置实施提醒而激发。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在信息课之前设计美图或下载具有想象性的图片,并不断交换;最后,采取作文评改选优方式实施讲解而促进。在作文课上让学生对作文进行自己修改,交换修改,老师总结的方式,选出优秀作文,进行讲评,变平淡为抒情,以抒情而联想。

  三、增强学生写作的成就感

  在指导方法上下功夫,让学生写出规范性和理性的好作文。评改作文,恰当准确的表扬是创设学生写作成就感的首要方法,能够激发学习与修改的动手习惯,使学生产生“我在写作文上已经不错了”的心理状态,小学生也具备好胜心。把学生的好作文抄写出来粘贴在教室的“学习专栏”里,让大家 随时阅读,随时品评并提出宝贵修改意见,这样做,被选入《学习专栏》的作文,学生本人也很高兴,没被选中的学生也想在以后选入,形成“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这是创设学生写作成就感的方法之二;方法之三是把优秀作文推荐到有关如《小学生天地》、《未来导报》、《小学生作文》等报刊杂志上,如果还有个别作文获得嘉奖,则更好,起到示范典型作用,能够以面带点,整体推动;第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办墙报,写发言稿和参加全校性的作文大赛。

  四、求真和想象――创新的方法

  创新作文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让学生写自己的话,不油滑、不轻浮、不虚无,释放出充满热情、包含生命力的蓬勃张力,这也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努力方向。

  五、仿写到创写――创新的途径

  所谓“仿写”就是对文章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和表现手法进行模拟训练。要指导学生多仿形式少访内容,力求仿中有创,创中有新;学生可以模仿课文,因为课文都是名篇佳作,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当然可以模仿课外文章);仿写是创写的起步,是唤起学生热爱写作的一种方式,是写作创新的有效途径。

  六、我笔写我口――创新的.秘诀

  创新作文的一个秘诀就是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创新作文应该给学生写作的自主权;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的要求,创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作文的写作也不能例外,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从事初步的写作学习或者学习写作;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熟悉什么题材就写什么题材,或者记叙或者议论或者抒情或者想象等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在“新”的理念中不断去“创”。

  写作是一项综合指标很高的创造,小学必须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引起高度重视,在重视的基础上用运多种方法,灵活多变去引导,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功。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摘 要: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让学生具有独特的分析问题的方式极为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意识 问题 质疑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独到的看法、新颖的见解及标新立异的欲望。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分析问题,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这方面的潜能挖掘释放出来,并且不断注入开发创新意识的活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来自于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起源于质疑。可见,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胆略,是一切优秀人才必备的品质。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钥匙,这是创新的起步。

  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着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疑的基本方法。

  如:从课题质疑,从标点符号质疑,从中心思想质疑,从语言运用质疑,找原因质疑,找依据质疑,抓联系质疑,抓关键句质疑,抓矛盾质疑,寻实质质疑,联想质疑等。例如《第一场雪》中有这样一句:“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教师可引导学生抓矛盾处质疑:凭我们平常的感觉,凡是毛茸茸的东西,一般不会发亮,那么这一句中“毛茸茸”的银条为什么又“亮晶晶”?凡是“蓬松松”的东西——比如一团棉花——它就不会“沉甸甸”,但是课文中为什么又说“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呢?教师还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对书本上现有的知识和结论作独创性的发现,甚至发现课文的不足之处,并设法加以弥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鼓励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较多的是追求学生认识的“标准化”,导致了教师对学生认识发展的整齐划一。表现在课堂上,常常是教师的一言一语给学生以模式化的示范或提示,造成了思维定势,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妨碍了学生的创新。因此,克服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打破“唯我独尊”的思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允许并鼓励学生的认识朝不同方向辐射,并敢于争议,发表新颖独特的超常、超前、超群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标新立异。这样,即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是非、优劣、曲直上有些分歧,但思维过程、辨析过程就是创新意识萌生、成长、成熟的过程,其积极意义绝不是某一具体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所能代替的。

  三、启发创造想象,诱发创新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期的创造力更多的是以创造性想象来表现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唤起头脑中的有关表象,给学生留下充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让学生的想象思路向四面八方辐射。

  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学生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用处后,可以告诉学生,人类正在研究动物尾巴的用处来为人类服务,比如人们根据鱼的尾巴、鸟的尾巴设计的船只的舵、飞机的机尾都是用来掌握方向的,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动物尾巴的用处来进行辐射想象和联想,从中受到启发,设想发明某种事物来为人类服务。

  这样从模仿入手,通过相似要素的组合,进行适当的开拓和延伸,使学生的想象更具体、更合理。

  四、挖掘创造性因素,培养创新品质

  在各种人格特征中,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和意志力是创新个性的核心品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介绍名人名家成功的故事,如张衡、童第周、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李时珍、詹天佑等等的故事,这些课文极富创新教育因素,语文教师应尽力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教育学生学习名人名家的自信心、恒心、挑战精神、顽强意志,以及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和敢于创新的勇气,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从而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之,语文是一门极富创新内涵的学科,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系统训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广开思路、大胆想象、勤思好问、敢于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一、教给方法

  放手阅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阅读与思考,那么是不是就说明我们可以真正放手不用管了?当然不是。小学生年龄较小,对阅读并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系统模式,他们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思维和阅读习惯也没有真正形成,所以还需要我们教师来教学生阅读的方法,比如说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等,这几种方法是常用的几种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题目,我们会有不同的阅读策略。而学生年纪小,分不清什么时候该精读,什么时候该略读,什么时候该速度,所以就需要我们一一指导,告诉学生什么样的情况下用什么样的阅读方式会更加高效。只要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学会了阅读,就会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就会孜孜以求、不辞劳苦地奋力攀登巍巍书山。

  二、设计活动

  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阅读,他们对阅读一时存在着新鲜感,但是如果我们不变换形式,只是一味地以一种形式一遍遍的阅读,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兴趣,感觉到枯燥和乏味,阅读效率就会低下,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会设计各种活动,变换形式,给学生一些新鲜感,使他们从形式的`多样化上进一步步爱上阅读。比如说,我们可以举办讲故事大赛,每周都要竞选故事大王,让学生将自己本周阅读过的故事讲给其他学生听,从参与竞赛的学生中选取故事讲得最好、博得掌声最热烈的学生荣任本周故事大王,这样学生就会在活动的刺激下活跃起来,对阅读会兴致大增。或者我们也可以定期举办作文比赛,阅读交流会等活动,因为只要是阅读量比较大,阅读面比较广的学生,他们的作文水平一般都不会低,所以举办作文比赛可以适当的鼓舞学生,激励他们去阅读,去积累素材。而阅读交流会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对阅读方法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这就需要集思广益,多交流经验,总结经验,及时改进自身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阅读效率的提升。

  此外,阅读并非是学校单方面的问题,还应该是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果仅仅靠学校教育,学生无法稳固已形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所以就需要将此拓展到课外,也就是学生的家庭生活中,要求学生家长积极与学校教师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平时少看点电视,多看点书,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看书的习惯。教师也应经常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与家长多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这样一来,学生在学校形成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才会得以巩固。

  三、总结

  以上我们从树立榜样、放手阅读,营造自学的良好氛围,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读书思考、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其阅读能力、设计各种活动使学生爱读书等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其实最简单易行的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还是我们的笨方法———多读书,因为只有多读书,扩大阅读量,才能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总结经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促进阅读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还需要做的就是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扩宽学生的阅读面,增长学生的阅读知识和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用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来教和学小学语文课确实是太枯燥无味了。而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感性认知能力不成熟,尤其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新鲜的内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段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例如多媒体精美幻灯片的制作,生动有趣动漫视频的下载和精美图片的展示。只要教师充分掌握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技巧,把多媒体的优势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进行创意结合,小学语文课将会变成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大幅度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一、阐述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课堂效果特备好,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教学水平,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小学语文的主体人是六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感性思维还不成熟,且他们处在好动和贪玩的年龄阶段,而小学语文阅读课需要学生投入感性认知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老师只重复的给学生们读课文,小学生们可能根本就不能理解课文的内容,他们对课文的印象也不会太深。但如何老师利用多媒体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小学生们会特别容易理解,例如,小学四年级课文《爬山虎的脚》,老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找到爬山虎全景和爬山虎的脚的图片,在幻灯片上展示出来,同时还可以搜到爬山虎如何爬墙的.微观电影放给学生们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仁爱之心。

  (二)多媒体幻灯片的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

  小学语文是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的重要平台,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例如多媒体可以收集大量丰富的图片、视频、动画、音乐和图像,这些技术单独的应用到语文课文内容的讲解中可以提升语文课的境界,当把这些多媒体的内容集合为一体,可以想象出语文课堂的精彩让学生们如同置身在作者描述的境界中,自然就会激起学生的兴奋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会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情感。例如人教版一年级的课文《春雨的色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春雨滋润中的世间万物,用图像和视频让学生从视觉、感觉和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三)多媒体庞大的信息量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没有多媒体的课堂,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只有时间给学生们讲解课本上的内容,没有拓展知识的时间和空间,难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而运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和庞大的信息量,教师可以收集到与课文内容相似或相近的课文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展课文的内容和知识量,把课外的知识内容有机的融合到所学的内容里,极大的补充了课本内容的不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课外知识,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教师如何有效的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

  (一)从学生的情感入手进行多媒体的教学。

  分析小学语文教材可知,其内容广深度浅,教师完全可以截取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故事情境与学生进行探讨。例如,在学习朱自清《背影》这节课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可以捕捉家长每天接送学生上学的场景,可以把家长送完学生入校后离开的背景拍摄下来,把家长的背景图片放映到多媒体大屏幕上,先让学生各抒己见,让他们谈谈看到自己亲人背景离开自己的感受。之后在引导学生进行《背影》这个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受到作者写这篇课文时的所感所想。多媒体图像的展示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性柔情,在探讨声中把语文知识就装进了学生的头脑中,同时教师还轻松的而上完了一节有趣生动的语文课程。

  (二)利用多媒体强大的音像效果开启学生的智慧思维。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也带动了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在教学手段中多媒体的兴起,为教学事业的进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教室的教学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动画视频来展示课文的情感主线内容。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鸟与大自然的视频,让学生们观看视频和闭上眼倾听大自然中各种鸟叫的声音,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这节语文课的学习中。通过多媒体逼真的自然声音和图像,让学生不仅深爱上语文课,还会对自然、动物和人类三者的生态和谐的画面触动良深,从而培养了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尽管多媒体的发展逐步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解放了教师每节课亲自板书的苦力。但小学语文课上的生字生词的拼写,也是离不了教师亲自在黑板上的板书,亲自为学生进行示范可以提醒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多媒体的使用确实可以带动课堂的生动和活力,但每个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尽相同,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方式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尽可能多的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三、小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和庞大的信息容量从学生的视听情三方面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融入教学当中,教师就完全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引领者、引导者。

  参考文献

  [1]陈华欣,李小刚.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情境设计过程研究[J].考试与评价网,20xx.24-27.

  [2]于春华,赵清水.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探讨[J]东北师范大学,201.25-2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以趣味教学为基础,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新的元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趣味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还可以有效地开展互动式教学,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一、调整教学方式

  趣味教学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需求主要来源于对知识的渴求,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一教学契机,进行一系列教学变革。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问题是教学方式落后,导致教师过多地干预了学生的学习,而在这种影响下,学生会逐渐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这种依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不能营造乐学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获得学习的自主权,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学习数学知识。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剖析存在差异,他们主要从自己对文章的兴趣点出发,来理解和概括文章。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趣味教学的第一步。

  二、引入新的教学元素

  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这也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新鲜元素。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所以教师可以扩大范围,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教学元素,这也是教师教学的优势。带有现代技术特点的元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实效。如在教学《南辕北辙》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设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是现代教学设施的典型代表,它融合了多种设备优势,具有一定的新鲜元素,能够迎合学生的兴趣喜好,所以教师可在教学中应多运用多媒体技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合理开展互动式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趣味教学,需要师生之间进行良好交流。合理的互动,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从传统教学方式来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较深,导致学生过度依赖教师。这种依赖关系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因此,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改变学生的心态,让他们获得不同的学习感受。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应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此外,教师还应合理地采用互动式教学,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将教学内容和趣味教学结合起来,共同运用到互动式教学中,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趣味教学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式,所以在运用趣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师应从教学存在的问题着手,以此作为趣味教学的出发点;其次,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新元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互动式教学,改善学生学习过于依赖教师这一现状,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一、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对学生来讲大多是延续一些相对传统但是又相对陌生的知识,课堂教学时,老师们会发现学生往往对课堂内容有些茫然,这些茫然大多是由于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这时如果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课文写作背景,又能升华学生对文章的深入领悟。比如,在《民族英雄戚继光》一文的学习中,讲述的是在明朝嘉靖皇帝时位于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常年遭受日本海盗的侵扰,忠臣奉命整肃军纪抗击倭寇,戚继光智勇双全作战英勇最终消除了东南沿海的倭寇隐患。如果这时恰到好处地将他的生平采用多媒体教学呈现在学生面前,势必会有助于学生们深刻的感知课文的时代背景与戚继光保家卫国的忠贞人生态度。又如,我们在学习《火烧云》这一课时,打开电脑让学生可以直接搜索到《火烧云》的教学资料,火烧云的图片资料、文字解说一目了然。这样使学生轻松快捷地感知了课文意境,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同时,在老师先前给出的阅读指导提纲的引导下,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完成上网查询,自行阅读文本,从中发现与质疑,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这种自由和独立的学习能力,不仅形成新的知识建构,而且良好的自学和预习能力会受用终身。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时才会有主动学习的心劲。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创设情境课堂。这种声情并茂的教学方式最终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的提升。在讲解神话故事《三借芭蕉扇》一课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经典的《三借芭蕉扇》的动画片片段将孙悟空机智勇敢、敢于斗争、不畏艰难的性格呈现在学生面前,之后配合老师的分析与讲解,毫无疑问这将会有效增强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积极性。又如,在写字教学时,我们运用多媒体制作卡通动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写字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时,我们先让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字的关键笔画和特征,对笔画的长与短、粗与细、轻与重,以及起笔、收笔的要点等,都看得一清二楚。这是除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以外的任何教学设备都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三、突出难点,降低学习坡度

  教学过程中帮助孩子们把握重难点,消除思维障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了知识重难点,使学生们处于一种积极探寻的学习状态是至关重要的。此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课堂教学中,过去的.课堂模式对于从小蝌蚪到青蛙这段生物转化历程的描述对学生们来讲比较难以理解,这时候采用多媒体形象而生动的播放小蝌蚪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过程这一非常直观的画面,将会有助于学生们对课堂教学中难点与重点的学习与理解。又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时,弄清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中比喻的巧妙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老师运用多媒体强大的展示功能,在大屏幕展示不同形态的云与天气的画面,就显得非常直观和具体了。

  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当前制约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课本上的例子有限,不能扩展学生们的知识面,使得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强。毫无疑问这时恰到好处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将会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借助多媒体视频教学信息的帮助,升华了教学。比如,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植物妈妈有办法》题材的动画片视频,把课堂营造为一个课文中的时空景象,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氛围当中再去了解植物传播种子,必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

  习题练习时,按照学生们的学习基础与能力设置不同质与不同量的练习,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使得不同基础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例如,在《鸟的天堂》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群鸟纷飞的动态美与大榕树的静态美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了动静结合的目的,一动一静,映衬得恰到好处。使得学生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陶冶了情操,懂得去欣赏美。与此同时,配合老师对文章内容精辟的讲解,毫无疑问这将会在显著增大课堂的知识容量的同时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李爽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逸夫回族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十分重要。本文对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辩证分析,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改革

  一、对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辩证思考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进行了深刻的变革。我们要正确的对待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辩证的对其进行审视。

  1、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缺陷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学中的绝对主导,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老师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情况下,学生“唯师独尊”,以老师的观点为标准答案,不敢有自己的想法。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尤其在阅读中,不同人的根据自身的情况会对文字有独到的见解。过于强调老师的威严性便打消了学生思维的释放,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注重智育,教师将大量的应试知识和应试技巧灌输给学生,过度注重练习,淡化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小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黄金时期。过于强调知识灌输和机械练习,打压了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不利于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

  小学语文不仅具有文学性,《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了小学语文的工具性。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常与实际生活脱轨,更多的强调阅读的文学性,造成语文成了一门华而不实的学科,学生也难以学以致用,语文课变成了单纯的语言训练课。

  2、传统小学阅读教学的经验

  虽然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改革程中传统的阅读教学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以“精讲”为主,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有过整体把握之后,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剖析,针对重点段落集中讲解。学生既整体理解了文章内涵,又加深了学生对作者情感的认知,对重点的字词句也有大致的把握。但是精讲也要有度,一定不能忽略文章的整体行。上文所述,传统的阅读教学注重讲练结合,在讲解完文章之后教师针对重点问题提出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合理的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此外,传统阅读教学还重视朗读练习。朗读也一门再创作的艺术,通过教师的前期铺垫,在学生对文章有一定了解基础上,运用朗读的技术可以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更容易被文章所打动。只是,传统的阅读教学阅读形式较为单一,需要改进。

  二、提升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新课程标准提出新的理念下,以为是笔者提出的对改革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1、倡导教学中师生主体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对老师观点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时候,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析,多用积极的话语赞扬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如老师应多用“这位学生说的很好,连老师都没想到”“太棒了”或“这个想法是不错,不过你看……”一类的语言。这样可以提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学习中取得了主导权。

  2、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阅读是对文字进行理解,通过文字的形式接受作者情感的过程。要激起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就要引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教师可以在课上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办图书角、图书交流会的活动,教师也可以充当导演的角色,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带领学生进行小型舞台剧的表演。学生的兴趣有了,自助学习的良好品质也会在兴趣的推动下慢慢形成。儿童阶段形成的良好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3、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朗读可以是学生加深对文字和语句的印象,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朗读虽然是传统阅读教育的有益经验,但是传统的朗读形式和手法过于单一。传统的朗读方式无非是老师带着学生分段齐读、找个别学生单独朗读、找不同学生分段朗读的形式,比起学生的自读,这种形式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强化。在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朗读营造情景,在学生朗读是用优美的图片作为背景,用动听的音乐作为陪衬。这样容易是学生融情于景,对美的感悟更加深刻。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参与到角色扮演中去,这样对学生的朗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有助于学生对角色感情的拿捏。

  综上所述,阅读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分必要。对于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我们要“扬弃”,针对新课改提出的理念对现有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2] 杨彦峰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点滴做法[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xx(15)

  [3] 王玉蕊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J] 吉林教育 20xx(11)

  [4] 潘宝庆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J] 新课程(教研) 20xx(08)

  [5] 周振权 高中生物教学要加强自主合作学习[J] 新课程(中学) 20xx(1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一、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存在忽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以理论知识讲解为重点,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知识,并为了应付考试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1]。整个课堂学习环境中,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交流,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无法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二)教学模式单一化。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以领读、背诵和默写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毫无新意,更缺乏趣味性,因此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长此以往,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在积极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变学生为课堂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环境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深刻的认知[2]。而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客体职能,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研究语文知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互动,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从而对语文知识的内涵产生深刻理解,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为了弥补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单一化的缺陷,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展开教学:1.情境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角度出发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3]。情境教学模式即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综合应用各种元素进行课堂情境设计,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对语文知识产生深刻的认知,并积极主动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设定课堂教学情境时,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情境的开放性、趣味性和探索性,不断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秋天来了》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动听的音乐,引导学生保持身心放松,利用秋天美丽的景色和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秋天情境当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你怎样知道秋天的到来?”“秋天的色彩是什么?”等具有一定神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学生会在教师的逐渐引导下,逐渐深入到课文内容当中,对知识产生深刻的认知,并体会到语文知识学习的快乐。2.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多媒体能够将小学语文知识内容通过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直观的呈现出来,通过对学生视觉以及听觉等感官的刺激,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思考语文知识内容,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神笔马良》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精彩的电影片段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对马良的机智、勇敢等品格产生深刻认知。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特点,对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及时变学生为课堂学习主体,详细进行学情分析,并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出发点,综合应用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才能够为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人才全面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韦国安.在习惯上下功夫,在方法上做文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xx,(31):101+105.

  [2]丁美玲.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xx,(05):116-117.

  [3]祝小珍.积极学习心理:有效学习的基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xx,(03):5-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一、师生互动,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为学生开辟一个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与体会,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来共同分享阅读的乐趣。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抽出一定的时间,供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将各自的阅读体会和同学分享。例如,一个学生要推荐某本书给大家,他将他的阅读感受讲给大家,大家通过对他的阅读感受产生兴趣,这样才能让其他的学生愿意去读被推荐的书目。同时还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继续保持长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养成长期阅读的习惯,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读书重在悟读

  教师的领读与范读是把学生带进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走进课文所呈现的精神世界。教师引导学生动情地读课文,用自己真实的感情品味语言,才能感受到语文课文所创设的魅力情境,所表达的丰富意蕴。在领读时,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领悟,不要多考虑技巧,重点是情感的把握和情感的投入。我在指导《鸟的天堂》中“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段的朗读时,针对一些学生把“颤动”一词作重音重读强调的现象,作了引导:“同学们,刚才读得不错,不过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情境?是什么在颤动?这样重读‘颤动’是否符合这样的情境?”在学生想象到这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情境,感受到“生命的轻微的颤动”后,我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请你们带着这种感受边想边读。”结果,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读“颤动”前作了一个稍长的气息停顿,再轻读“颤动”,其效果不言而喻。

  三、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个性化阅读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臆断,而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基础之上。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核心环节。因此,在教学中要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必须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对文章的讲读式分析、填鸭式教学,而是将课堂的主体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而融洽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我们要深入落实新课标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从高高在上的教者、不容质疑的师者转换成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主体,与学生真正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并不是教师的附属,而是与教师有着平等权利的共同参与者,是阅读的主人,是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被动的追随者。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阅读中来,不是教师要我们读什么,怎么读,而是我们需要读什么,应该怎么读。这样学生才能以主体身份展开阅读,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与教师、文本进行积极的互动。为了保障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和教学方式进步,一定要建立相关的评价机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通过该考评的标准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估,找出成功和不足,对于不足之处就要积极思考,做出转变教学思路,调整或改变教学方式,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进步,提升小学生语文知识阅读和运用能力。

  四、增加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要求,不少于145万字。对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为的是让学生多读,多感受生活。但多读还不行,还应多写,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智力以及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事物尚未形成整体与完整的感知能力,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应该下功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该选择一些相对容易理解,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的阅读材料,比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同时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阅读的材料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要逐渐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阅读水平。简单说来,阅读材料选择所应该依据的要求就是思想健康、内容与学科结合、适合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同时我们要与家长联合起来,一起为学生制定具有个性化的阅读计划,这样的课外阅读才能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体现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整体提高。

  五、总结

  新课标下,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教法的创新,尤其是语文阅读应与时俱进。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关注并积极加以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注重阅读方法训练,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以新课标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来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快乐阅读、主体阅读,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有效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一、善于运用赏识激励的方法

  教师结合学生特点及实际情况,只要看到学生微小的进步,就要善于运用形象、生动、活泼的肢体语言进行各种赏识激励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欲望。比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快速走下讲台,以轻盈的步伐走近学生,弯下腰,倾听学生的话语、思想与感悟,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还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当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伸出大拇指,表示称赞或鼓掌表扬;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但没信心,渴望得到教师的快速准确评价时,教师应报以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枚小小的印章、一束鲜艳的花朵、一个鼓励的手势,适时适度地进行激励表扬;当学生课堂提问受挫时,教师首先要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及时送去一个温暖的拥抱,温和地抚摸着学生的头,轻声给他说“:继续努力,下次你一定行。”此时无声胜有声,能使学生尽快走出困境,激起表现欲,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这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乐园。

  二、巧妙把握赏识艺术的语言

  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准确更要巧妙,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能随意夸大,还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注重情感投入,用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热情地给予褒奖,富有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到发自内心的赞赏,例如:“你读得很有感情,如果声音再响亮一点就好了!“”你的想法与众不同,快和大家分享一下吧!“”我怎么都没想到,你表演得太精彩了!“”确实很有自己的见解呀!“”你是个爱动脑、会提问的好孩子!“”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啊!”赏识的语言让学生实现情感共鸣和思想融通,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并使智慧的火花得到迸发,且熊熊之火燃烧照亮全班,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竭力抬高作业评价的等级

  其核心是不仅关注评价结果,更是关注评价的过程。比如,有些同学写课堂作业时态度非常端正,也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但完成作业的效果和优秀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常规是得不到“优”,面对此类学生教师不能批评他书写不工整,而是批改他的.课堂作业后给出一个“优-”,随后,请他在班级进行作业展示,有了这次经历后,学生自信心十足,书写课堂作业就更加努力,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堂作业水平就能达到真正的“优”。当然,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正确对待成绩和不足,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的创造能力。教学实践得出赏识的艺术在于信任,赏识的教育伴有批评。

  四、结语

  总之,赏识教育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让课堂清新温暖;赏识教育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让课堂五彩斑斓;赏识教育给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让课堂精彩纷呈。作为我们一线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学生,在赏识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创新,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更多没有预约的精彩!学生的心灵就会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变得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优秀,彰显各自的无限魅力,持之以恒不断走向成功,描绘出属于自己绚烂多彩的人生。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诸多传统且僵化的教学方法得到改进,新兴的教学模式不断被应用于实践,着眼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亦是如此。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已经不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素质发展与学习进步的要求,尤其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得不到重视也缺乏相应的教育方法,丞待新的教学模式来弥补阅读这一板块造成的语文教学的空缺。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为-认知”教学法因其重视阅读与语言环境在语文教育界悄然兴起,被诸多小语语文教师应用于阅读教学板块的实践,本文将围绕“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板块中的实践经验与革新意义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行为-认知”教学法;阅读教学;实践经验;教育意义

  小学是学生个性与各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针对这一特征,新课改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口号,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模式为最终目标。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正是一种以学生自主进行的方式为主,且可以改善思维模式,提升语文素养,开阔眼界与心胸的重要手段。因此阅读应当受到学生与老师的重视并坚持长期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培养。“行为-认知”教学法的提出为阅读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让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将进入新的教学状态。

  1“行为-认知”教学法的提出背景

  新课改后因为素质教育的提出,语文教学的阅读板块的得到了重视,老师们开始尝试引导学生接触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但课外阅读的推进难以有较大的经验获取阅读资料,但课外阅读的推进难以有较大的经验获取,一是课外阅读全凭学生自觉难以得到有效反馈,二是学生自我选择的阅读资料良莠不齐,且即为单调难以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阅读付诸更多的引导与关注。但部分老师的教学技巧无法有效的指引学生改善阅读方式,一是不注重选择材料与学生实际心理年龄特征的关系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难以因其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不注重收取对学生阅读所得的反馈,难以形成教学经验就无从谈起改进方法。三是缺乏对阅读材料进行拓展延伸讲解,学生只是阅读了材料没有对材料主旨及意义或是材料的延伸有所理解收获。最后在没有一定方法的状态下自由阅读不论是阅读本身还是知识的获取都缺乏效率。

  2“行为-认知”教学法的提出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存在种种问题。而教师们也在孜孜不倦得寻求着改革之法,在这种情况下“行为-认知”教学法得以提出。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引进了西方教育者乔姆斯基的普遍与特定理论为其依据,又根据中国的汉语环境分析构建学生的阅读机制并结合过去听说读写并行的优良教学传统原则形成了一种读听并行,说写跟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即“行为-认知”教学法。

  3“行为-认知”教学法的模式分析

  3.1建立在小学生的独特心理与思维方法之上的特定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中高级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学生缺乏学习竞争意识与升学压力,在某种程度上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自觉。但学生毕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更需要学生自我管理约束才能有所效率与收获。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仔细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有技巧性的从旁指导。“行为-认知”教学法正是建立在小学生认知水平相对较低,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力不够持久的特定状态上,提出在阅读材料选择上尽量选取难度较低学生易于理解,富有新意,易于抓住学生眼球的文章。

  3.2“行为-认知”教学法对阅读的延伸培养

  在如今的阅读课上,阅读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学生学习的最终任务,如何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才是该模式重视的地方。在“行为-认知”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有特定的培养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即是阅读的'基础也是阅读的目的,老师可以在阅读课上布置数道阅读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会对文章的主旨,立意,表达手段等理解得更加透彻。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不仅是该教学法的目的也是一种过程,在阅读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相应问题有所理解,学生在思考中,不自觉的就会促进自我的思维与智力发展。三是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培养,小学生的表达习惯较为直白,老师可以在阅读课上慢慢使学生接触一些别样的表达技巧,并让学生依样画瓢,尝试不同的表达艺术,会对学生的口头表达乃至作文表达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在利用“行为-认知”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4.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行为-认知”教学法下的阅读模式往往需要听说读写相结合,需要学生全程保持高度集中与积极参与,前文中已经提到为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老师一般会在阅读的选材上有所侧重,但即使是这样,在教学过程在也需要老师耐心引导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阶段都能积极参与。

  4.2阅读是感情的追踪

  阅读不但是对作者感情的体会,也是对自身感情的摸索。老师在选定材料是学生开始阅读之前可以先行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与人生意向等。学生带着一定的了解阅读也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在有读后感任务时能够更好地结合自身体悟,在同题材写作中也能融入自己的感情表达。

  5结语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收获老师在课堂上无法传达的生活领会与情感交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后也能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感与眼界。但在小学生的阅读体验中,学生自己很难达成有效的收获,因此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行为-认知”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老师在付诸实践的时候也需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体验,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尹强.“语文是什么”讨论之二——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J].语文学习,20xx(04):6-8.

  [2]李跃东.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有效策略[J].赤子:上中旬,20xx(24).

  [3]王曼丽.“行为—认知”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xx(14):57-57.

  作者:李怀球 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五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目前,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上共同追求的目标。然而回顾课程改革这几年来,老师们倾情课改,用心摸索,大胆创新,在尝试课改的新思路、新方法的过程中,也遗憾地陷入了一些误区,许多的努力换来的是教学无用功,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非语文的现象。这反映出广大教师对语文的理解有误,对阅读教学认识模糊,以致造成了阅读教学的低效和无效。

  那么,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

  1、学科性质理解不深,把握不准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着眼于它的形式,人文性则侧重于它的内容,因此二者不可分割。教师在把握这一学科性质时,概念模糊,出现了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的错误。

  2、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

  三维目标中过程和方法目标要求教师通过关注学习的过程、方式、手段、途径等来使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存在学段语言要求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3、教学方法使用不当

  教学方法应本着简明实用的原则,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有的教师为了使用多媒体,过多地使用了图片和文字资料。

  4、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课改实施多年仍把学生放置于接受的位置,总是力图把学生讲明白,符合心中的标准答案;对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知识不明;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学会的知识,教师还是反复提问。

  二、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1、正确理解教材

  教师正确地解读教材,是上好阅读课的首要及必要条件。⑴要从教材、学情、教法三个角度研读文本。既要把握语言特点,又要摸准人文内涵;既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已知,又要晓悉学生的困惑与障碍;既要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又要有教师明明白白的'讲解。在正确地解读文本后确定教学的内容、目标、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⑵解读文本时应深挖文章内涵。看过教材稍加思索即讲将起来,自然也就不能引导学生深入读书。⑶正确把握文本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取向,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时予以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如《白杨》一课,作者借赞颂白杨,赞美了边疆建设者们为了改变祖国边疆的落后面貌而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又奉献子孙的可贵精神。但有的同学提出:这种牺牲代价太大,是可以避免的。对此,教师应及时纠正并给予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 2、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1)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确定好三维教学目标。设定目标不仅要考虑学段目标,也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2)教学过程要清楚,不能随机。从字词句到文章内容结构的把握,再到学习语言、感悟中心、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文章的写法,要带领学生在文中走一个来回。

  (3)教学方法要简便得当,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高效的方法。如《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体会青年忘我的品质是重点,其中对“他已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这一重点句的理解,一位教师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融为一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和游鱼融为一体?怎样读好这句话?围观的人会说什么?而另一位教师则采用了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朗读。教师引导学生:看到青年画技高超,人们不禁赞叹起来,老人说……(教师手指一位学生);妇女说……(教师手指另一位学生);红领巾说……(教师再指一位学生);然后面向大家问:那位青年怎么样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认真作画,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教师相机指导:这就是“融为一体”。此时青年为什么会如此学生已经了然于胸了。

  3、加强学习方法的引领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要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习得方法,从而爱学会学。教学生学会学习始终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教给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让学生读出好味道来;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和表达的技巧,使学生从读中学写。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力求使学生的知识迁移为能力。我们提倡“一课一得”,这个“得”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得,更是能力的提升。而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是在学生学习语言中训练获得;另一方面来自教师在课上的引导和点拨,由学习方法转化而成。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对已知形成规律,对学生的未知和一知半解要讲练结合。

  4、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更多的默读、思考、设疑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破解疑问。学生学有所悟时,教师应给学生发散的时间,再用感情朗读来巩固加深理解感悟,使他们在充分的听说读写的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收获智慧。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需要广大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摘要:教学效率是高校课堂的唯一指标,可以说,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策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树立语文教学新理念,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倡导合作化学习,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是学校和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是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吸收知识,完成学习任务。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教学时间内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这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树立语文教学理念

  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立足点,在近年来减负的呼声中,小学语文教学不再以分数为评判标准,而是转向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学校里,教师应当广泛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对他们的身心成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在课堂上,小学语文课文当中涉及到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例如,当课文中有涉及到时间、时光等内容时,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也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的道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学还承担着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任务,因此,教师需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培养。同时,课文当中有些与民族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教师应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在潜移默化当中引导学生以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抽出几分钟时间跟学生进行互动,多跟学生讲讲社会百科、新闻地理等信息,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跟学生拉近距离,减轻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以优美的古诗词改编的歌曲;可以让学生欣赏课文朗诵材料,通过聆听优秀的朗诵作品,培养学生的美感,同时改善课堂氛围,让学生热爱课堂,融入课堂。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可适当减少说教的部分,取而代之的应当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人翁”的作用,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进行语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作文评语中,语文教师都需要注重对学生展开激励教育,使得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语文教师要与学生融为一体,并且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文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模式,积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所带来的乐趣,才能真正促进小学语文的全面开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合作学习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具体可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并且要依据学生的学习习惯、日常表现、学习成绩进行分组,保证分组的科学性、合理性。语文教师可以将5~6人分为一组,并且充分利用小组内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与互补性。此外,语文教师还要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并且进行意见表述。

  四、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教育技术也日新月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育方法层出不穷,归结起来,得益于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在网络的支持下,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在信息时代接触和学习着更多的知识。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恰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方法结合,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拓展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幅挂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VCD、计算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教学领域。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链接了丰富的教学资料。既配有朗读诗歌的音乐,又有关于陶渊明的简介、陶渊明的其他诗句及相关散文,还链接了古今文化名人中对其诗歌解读过程的典型评价。这些资料让学生走进了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体验到了他的生命意识和感情激流,感受主体灵魂的内在震撼力和剧烈的感情冲击,形成了一种新的认识和评价人生意义的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一、对话理念的含义

  语文是学生接触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感受我国语言文字魅力的一门课程。阅读是学生与文字之间的对话,通过阅读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而微课的运用可以突出对话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对话的乐趣,开发学生潜能。

  二、对话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微课的优势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新科技产品的研发促进我们的生活发生变化。微课设备的出现将我国的教育事业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我国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的一门课程,而阅读能力对学生学习语文至关重要,所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教学任务之一。对话理念则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真实的或是虚幻的事物进行对话。真实的包括教师、学生,虚幻的则是文章作者、主人公。而学生在完成阅读的情况下与其进行对话,既可以满足学生思想的洗礼,又可以在交谈的过程中了解他人的想法,丰富自身的情感。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搜集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这样可以让学生多方位地接触不同的事物,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对话理念下的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 一) 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微课的运用

  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师依旧采取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方法缺乏新意,使得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对话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微课设备的出现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设备。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中秋节的晚上》一文时就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课文,感受中秋节的气息,然后与学生讨论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的情感,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眼中的中秋节。与同学进行对话,同时也是与课文进行对话,丰富学生的情感。此外,利用微课设备,可以减少教师的教学压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浪花》一文时,就可以利用微课设备为学生播放浪花的图片,让学生喜爱上浪花,并激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提高学生与课本及人物之间的对话。

  ( 二)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锻炼学生想象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好的阅读素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学生对新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所以,教师需要抓住这一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新鲜的阅读内容。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黄山松》一文时,首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相关内容,激起学生学习植物知识的兴趣,然后利用微课设备为学生提供有关黄山松的介绍,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进其他植物介绍,对有关植物描写的文章做一定的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通过对植物的描写激起学生想要了解的冲动。这样的阅读方式可以使学生与植物进行对话,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等,使学生建立自己的爱心。另外,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可以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在描写黄山松的过程中那种敬佩的情感,并由此想象黄山松在风中屹立不倒的样子,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 三) 突出语文对话的特点,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

  语文就是与文字进行沟通,学生通过与文字对话感受作者情感,体会文字传达出的内涵。所以,与语文进行对话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天上的街市》一文时,就可以带领学生学习朗诵的要点,然后为学生讲解《天上的街市》的内涵与中心思想。接着利用微课设备为学生播放郭沫若的其他诗歌,供学生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写作特点,与诗句进行对话,感受作者情感,并对自身的感情进行过滤,除去一些消极、悲观的感情因素,对生活与学习充满信心。此外,教师需要在学生与文字进行对话的同时加入其中,与学生一起交流郭沫若诗歌的特点,与学生进行真实的对话,感受学生心理变化,了解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程度,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对话效率,并根据诗歌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效率。

  小学生对新事物会产生极强的好奇心,教师需要根据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利用微课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素材,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学生在与文字进行对话的同时,需要教师参与其中,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并与学生进行对话,了解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状况,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3-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6-3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15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经典)06-2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经典)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