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一、留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还处于初级学习阶段,思维未得到进一步的拓宽,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加强学生之间的探讨合作,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因此,留白策略的应用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留白的合理设置能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由的进行创新想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散自身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高效运用留白教学方式,能够引导每一位学生进入到奇妙的语文世界中,感受无穷魅力的语文文化,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语文教师要将实践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拓宽学生在留白时间内的思考范围,让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材内容的思考学习,而更能够体验到生活的丰富情感,激活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的记忆。
兴趣作为小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语文教师要善于用留白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需求。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到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知识的魅力之处。留白艺术的价值在于其能够让学生亲近语文,有效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排斥的厌学情绪,能够让学生在留白时间进行放松的学习思考,缓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疲劳,更好投入到接下去的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对于各项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
二、留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 设置课堂与悬念,在思考上留出空白
众所周知,小学生往往都是好动的、思维比较跳跃,他们具备了良好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学生放于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积极汲取课外语文知识,不能够将学生早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扼杀在摇篮之中。教师要认识到留白艺术价值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通过高效运用留白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知识问题悬念,引出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在留白时间内进行思考交流,全面发挥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小学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要让学生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通过在课堂教学上合理设置悬念,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留白。例如,当语文教师在讲解到《秋姑娘的信》这一课程章节内容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围绕文章题目展开讨论,去积极思考联想秋姑娘到底会写一封生命内容的信? 假设你作为秋姑娘,又会选择向人类倾诉些什么内容。在阅读文章内容前设置悬念,有利于勾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兴趣,全身心投入到教师之后的讲解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交流时间,组织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勇于发表自身的想法和意见。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文章,有助于学生更快的.进入到有效学习状态,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对于所讲知识的掌握。
2. 加强教学提问,在课堂提问上留出空白
教师要想充分掌握了解到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最大化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就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进行提问,去分析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有效调动起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在问题中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然而,存在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他们更加注重于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而忽视了学生过程的体验,未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与实践,只盲目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回答正确各种提问,考试能够取得相对满意的分数。这种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缺乏创新能力,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且给予合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进行分析交流,这样才能让更多学生成功解决问题,有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课外语文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答问题。比如,教师在讲解到《窃读记》这一文章时,可以事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文中主要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 主人公在窃读时,心里有什么感受,它在惧怕什么? 又为何感到快乐? 学生在疑问下,能够更加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文章阅读当中,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寻找到正确答案,并在自身的语言组织下发表想法,获得同学与教师的认可和赞赏。语文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有效创设出独立思考的空白机会,保障学生的自由想象,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能力。
3. 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在知识学习上留出空白
教师要懂得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是学习过程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暂时性的知识空白,让学生自我去构建出完善的知识体系,去不断汲取学习更多的课外语文知识,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更加广阔的语文知识海洋中进行探索发现,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将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问题解决中。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到古诗《望洞庭湖》时,可以事先准备好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洞庭湖美丽的风景照片,瞬间吸引到学生的目光,然而提供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根据每一句古诗去展开想象,联系自身的实际生活,慢慢体会故事中的深远意境。在阅读联想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向同学分享自身在古诗中理解到的思想感情和古诗知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课堂教学中,要高效合理运用好留白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想象时间,不仅要注重到学生各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创新能力,开拓他们的学习视野,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和发现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发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推动现代小学教育和谐稳定地持续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获奖
所谓的“技巧”,指的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纪律评比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的目标。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恰如其分地提醒我们: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开始时的“几分钟”导入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因此,学生需要活泼生动的课堂;需要教师用导入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导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准备状态。只有这样,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以新颖有趣的导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索心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引发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为了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课题的实践意义
(一)、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是众多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总结长期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和课堂总结等是密不可分的,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导入得法,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起着十分具体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虽然在每节课中所占的时间不多,但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课堂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原理提出了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他把完整的教学过程划分为9个阶段:引起注意、告知目标、提示回忆原有知识、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提供反馈、评估作业和促进保持与迁移。引起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因素。
(一)美学原理
审美心理由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要素组成。在审美感知中,视知觉和听知觉是两种最主要的感知。审美感知具有敏锐的选择性、整体性特点;审美感知中已有某种情感、想象和理解的参与,其中情感的作用最为明显。审美心理的特点启示教师课堂导入的设计应遵循新颖性、愉悦性、直观性、审美性等原则。
(二)《语文课程标准》
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积极提供学习的策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和教材成为学生的“对话者”、“商谈者”,充分尊重、理解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
教学方法上,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地位。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课题研究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导语设计,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迅速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二)。语文课堂导入的功能
1.激发学习兴趣的功能
引人入胜的开头,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主要原因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特殊的认识倾向,即发生了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内驱力之一,它会明显地提高人的活动效能。由于学生饱尝欢乐,心情舒畅,当然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发展,使认识逐渐深化。
2.促进智能发展的功能
用附合和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刺激”作为课的起始,能增加学生欢乐之感的情绪体验,能鼓舞学生深化学习,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教师能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直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如果课的`起始就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为全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在此基础上,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发展、开拓,把课的进程不断向高潮推进,产生良好、积极的“连锁反应”.
4.调剂学习情绪的功能
有趣的开头能使学生积极联想,丰富想象,训练思维,热烈讨论等,不仅使教学民主化,而且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心境处于愉快喜悦状态的学生,会排出师生间传统的紧张关系,消除一些学生对教师产生的“疑团”(例如:恐惧、畏惧、不敢接近、不敢质疑等),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尊重感、敬佩感。
5.发挥美感的功能
语文教学是一种美,通过教师的指引让学生感受美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要真正展现语文内在的美。通过多媒体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和手段,它能很直观地为学生提供语文美的内涵,唤起学生美的情趣,拨动学生美的心弦。
(三)。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导入应当针对的教教学实际是指要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了与所授教材内容的有机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赘疣。有位教师在讲《说谦虚》一文时的导入就设计得很精到。
2.启发性原则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启发性的导入设计应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余地,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
3.新颖性
一般说来,导入所用的材料与课文的类比点越少、越精,便越能留下疑窦,越能吸引人。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新颖性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但应切忌单为新颖猎奇而走向荒诞不经的极端。
4.趣味性原则
充满情趣的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间往往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这样导入是极具情趣的,但只具情趣尚嫌不中,俗话说:趣味趣味,要既有情趣,又有意味才好。学生笑过之后,教师应进一步引之深思,方是趣味性导课的上乘佳作。
5.简洁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导入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这个导课总共不到5分钟,却因其简洁凝炼、巧妙、新奇,成功地激发了学生急切想学习课文的强烈愿望。
(四)。语文课堂导入的形式
1.开门见山导入法
这是阅读教学常用的一种开讲方法,揭示课题后,单刀直入,由题及文。例如,揭示《草原》后,老师就讲:这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访问内蒙古时写的一篇访问记,学习这一课我们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如何掌握事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变化的特点,把文章写得又生动又具体。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已了解了课文的梗概,有助于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2.设置悬念导入法
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处。说穿了,就是善于设置悬念,紧紧吸引听者的注意力。总的来说,设置的悬念要做到三个字,即”精“、”新“、”奇“,一下击中学生的兴奋点,促使构成学习掌握知识的意图。具体而言,在内容上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在手法上可以浓缩全文,也要以从中截取片断;在技巧上必须发人深思,留有无穷余味,能引人入胜。
3.比较旧知导入法
也叫同中求异法。运用于讲读教学之中,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把它运用于新课导入的时候,在比较上是有所不同的
。提醒学生带着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再通过自己比较,体会而摸索出带普遍性的知识规律。这就是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比较提醒时,不能贪多求全,根据所学新知识的重点难点确定一点即可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怎么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进一步探索。我现就怎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谈一谈自己的浅易看法。
在改革开放、经常腾飞的今天,社会空前活跃,人际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频繁。无论是从政、经商,还是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各种职业、各种行业,无论何时何地都在进行口语交际。而听和说能力是交际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主要素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交际工具,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文字,丰富语言积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我认为虽然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是要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基础在“听”和“说”,即“口语交际”。它作为人生存与发展的一种活动方式,从实质上讲“口语交际”是指人们通过口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口语是一种工具,交际是一种目的。“口语交际”的提法不仅明确了“听说”训练的性质,将听、说二者联系起来,揭示了它们的共时性和整体性,而且提出了其形成的途径,即通过“口语交际”来学习口语交际,明确了听说训练的目的和采用“交际性”的训练方法。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言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善于听,善于说,乐于“口语交际”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逐步培养交际的习惯。第一节课开课前利用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轮流让第一位学生发言。可分四步进行:
1、刚开始时,可进行一些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住址、家庭成员、自己的性格、爱好、理想等。如有位同学这样自我介绍:“我是上元良村人,家中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我最淘气,经常惹父母和教师生气,但学习努力,望教师和同学多帮助,本人诚心接受。成为班上的好学生”。这样介绍就很有特色。
2、过一段时间后,就可讲一些自己看到听到的小故事、笑话等。这样不但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而且锻炼了说的胆量,培养了听说的'能力与习惯。
3、可以进行叙议结合的训练。要求学生发言,要让学生有话可讲,老师出的题要针对社会、家庭、校园、班级、生活中的某一件事,先叙述现象,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某同学针对某些同学在校园内乱扔纸屑果皮的现象,联系环境受污染给人们造成各种疾病传染的危害,提出“不乱丢垃圾、讲卫生、防疾病、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看法,实在可喜。这样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是大有益处的。
4、可以训练学生即兴发言的能力,每节课由教师或同学当场出题,要求学生即兴发言。如说朋友、议老师、话尊重……等等,甚至可以对一些国内外大小事进行议论,谈看法。这样既起到传播新闻知识信息的作用,又可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通过这些训练,我深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同时也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听、说是口语交际能力的两个方面。因此,在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过程中,也要重视听的能力的培养,即“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体现双向互动。革一位同学发言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思考,然后对他的发言进行评价、补充等。评价的内容应包括站姿、语速、表情、准备情况、普通话的运用、发言的内容、观点等,最后由一位同学根据大家的意见,为发言的同学作综合全面评价。综合评价应包括优点、不足两方面,按较成功、成功、基本成功、不成功四个等级作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当然对学生的发言应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敢于说,大胆发言。这样学生就会在今后的发言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长期坚持,交际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摘要】趣味性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堂妙趣横生的课程能吸引学生进入课堂预设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育气氛,有效实现教与学的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大的呈现方式、灵活的互动功能,分析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及效果。
【关键词】电子白板;课堂教学;趣味性
一、问题的提出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课堂教学如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那教学的目的就基本达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则是这关键环节中很重要的一环。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应用的不断深入,其强大的呈现方式、灵活的互动功能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作用也渐渐彰显出来,精彩演绎了动静结合、妙趣横生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1]。本文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特点,在重点分析如何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强大的呈现方式创设课堂场景,利用白板写字、绘画等灵活的互动功能增加课堂教学互动效果,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
(一)综合运用“声”、“影”、“图”、“文”,创设逼真的教学场景,勾起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场景是教学活动的平台和基础,教学活动通常是在特定的教学场景模式下进行的。教学场景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师能否将教学内容完全教授给学生,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关系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学场景的创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搭建师生教学交流的'共同认知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先进的教学工具,融合了“声”、“影”、“图”、“文”等信息技术,在有效搭建师生教学交流的共同认识平台、创设教学场景方面起作着积极的作用。可以通过影像或图片展现教学内容描绘的场景中“形”的环境,也利用声音模拟教学内容描述的场景中“声”环境,还可利用文字进行必要的说明。在进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雪了》的课堂教学时,岭南的学生也许从未见过下雪,因此对下雪的情景缺乏感性认识,如何能模拟一个逼真的教学场景,勾起学生的求知欲,则成了备课环节的一个重头戏。教师可借助电子白板,先以“图片”或“影像”将雪花飘落的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再以“声音”模拟呼啸的北风,创设了逼真的下雪场景,同时配合一定的“文字”说明:下雪了,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学生就会置身于预设的下雪场景里,对下雪的场景有了较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勾起了学生探知后面教学内容的兴趣,期盼着看到雪地里的小画家们究竟都有哪些。这样,就创设了一个逼真、形象的教学场景,搭建了教学活动所需的共同认知平台,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同时在满足学生对教学场景的视觉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听觉的需求,能有效勾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对相关知识的渴望。
(二)巧妙应用“拖拉”、“透镜”,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锁住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关注
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相辅相存,缺一不可的;“教”是“学”的必要条件,“学”是“教”的最终目标;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占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要达成课堂教学目标,除了教师的教授之外,也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利用交互白板可以巧妙地构思课堂,灵活地创新课堂教学,解决了以往教学课件中难以实现的交互问题,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自由、生动的课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仍以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雪了》的课堂教学为例,在创设了逼真的教学场景之后,已经勾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一起运用电子白板“拖拉”或“隐藏”等功能把“小画家们”请到雪地上,构建出生机盎然的雪地。此外,还可请学生用“”在雪地里找出在洞穴中冬眠的青蛙……这样,课堂教学变得同游戏活动一样有趣,在满足一年级学生好玩的天性的同时完成了教学互动,课堂教学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实现趣味性和知识性完美融合,促使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三)有效运用“书写”、“批注”,激发参与感,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与课堂的趣味性及课堂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许多特殊功能使得教学互动变得简便而有效,也使课堂教学变成一项有趣的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在新课程教学课堂开放的今天,即使有强大的演示功能PPT,也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课堂需求,因为采用PPT教学,教师通常成了课堂上的放映员和讲解员,交互性不足。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是集传统黑板教学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于一身的新型教学辅助工具,既能展现静态教学的魅力,又能演绎动态交互课堂的精彩;既能即时书写文字、手绘图形,也能根据讲述需求自由板书,使用注解、批注等功能[2]。教师可以便捷地实现对媒体的控制,摆脱了媒体的牵制。交互电子白板提供方便的书写和绘画功能,运用于语文学科,可以实现学生“边思考-边想象-边批画”的学习方式,呈现学生阅读、思考的过程以及最终的思维成果,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评价。如在讲授《两只小狮子》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勤狮子刻苦练习“滚、扑、撕、咬”的本领,教师可以请学生在白板上划出自己认为能体现出勤狮子刻苦练习的词语,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利用电子白板的屏幕批注功能,在学生的答案中做上批注(加下划线、着重号、画圈等),让学生通过“整天”这一词语感受到勤狮子非常刻苦。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独立批注和互动讨论中也提高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深刻性。而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学生难于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学效果
(一)教学效果调查
为使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本次调查分别选择高、中、低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放调查问题200份,其中高年级组占35%,中年级组占35%,低年级组占30%;共收回调查问卷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90%。本次调查选择课堂氛围、教学场景预设、教学互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课堂教学感受(学习兴趣)等10个因素,作为课堂效果的衡量指标(如上表)。
(二)教学效果调查统计分析
在对回收的调查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在使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备课情况、课堂表现、课堂氛围等10方面的平均满意率达99.11%,平均优秀率达85.79%。教学场景预设、课堂教学感受(学习兴趣)、对教师的总体评价等多项衡量指标满意率达100%,各项教学效果衡量指标优秀率均达80%以上。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能够较好地通过预设课堂教学场景,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实现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帮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交互式电子白板利用其强大的呈现方式,创设逼真的教学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勾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助于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交互式电子白板灵活的互动功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趣味性,有效促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开启了多元化的互动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霞.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边际效益的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20xx,(5).
[2]朱宁贤.从黑板的演变看交互式课堂教学呈现方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xx,(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摘要:
小学语文学习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学习活动,语文是一切学科学习的基础,在小学阶段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对未来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教育改革中素质教育呼声的不断加大,人们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识字、背诵等机械学习上,认为语文学习应能提高学生整体的文化素养、完善人格发展,语文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近年来,教育界提出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加强语文人文性的培养,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美的一面,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语文知识,在摄入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拥有内在美。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的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用何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的美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审美教育
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渗入,是近年来小学语文改革的内容之一,但由于老师专业水平的差异,对语文审美的把握各不相同,也缺乏相应的教学指导,很难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或者在实际教学中教难体现出语文的美感。特别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育中,老师过分强调记忆学习,重背诵、轻理解,重考试成绩,轻人文培养,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对语言美的感受性,语文审美能力的缺失无论对语文学习还是个人修养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在写作文时对人物情感的描写可能就会不够精准、不够细腻,对景物的描写语句使用上可能就不够优美、用词匮乏。在个人修养上表现为言谈举止不够得体,内心浮躁,缺少一双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所以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要认真研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将审美教育渗透进去。
1培养学生对语文美的感知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鲜活化”处理,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形象美、意境美。1.1感受语言之美语文课中的课文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工具,教材中的散文、诗歌等各种文学载体无不蕴含着语言美,作者运用各种写作技巧使文章生动形象,通过文字形式向阅读者传达了自己的情感,老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语句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品味文字的美感,感受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诗情画意,让学生宛如置身其中,并通过品味学习,将这些美的元素转化为语文知识,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比如在学习《可爱的草塘》这篇散文时,老师先富有感情的示范朗读一遍课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中优美的、喜爱的词句,并划出来,示范朗读一遍后请学生大声朗读一遍,在朗读过程中展开想象力根据作者的语句对课文情景展开想象,通过文字进行场景重建。有的学生说课文中将草塘比喻成大海,脑海中马上浮现碧波随着风翻滚,无边无际的景象,令人感觉心旷神怡;有的学生说作者在描写草塘的绿时使用了鲜绿、碧绿、墨绿等词汇,让人感受到草塘颜色的变化之美,犹如置身于一幅绿色的画卷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细品,感受到了语言的动态美。1.2感受形象之美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在于它的形象性,用于语言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让人物形象生动饱满起来,同时文章中所塑造的美好向上的形象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情操。比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一段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情景,其中对鲁迅动作的描写,“扶、蹲、半跪、拿、夹、洗、敷、扎”连用九个动作,刻画出鲁迅先生助人为乐的感人形象,而后又通过“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叹了口气”等动作表情的描写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穷苦百姓的怜悯之情。课文通过对鲁迅高尚品质的形象刻画,让学生洗涤心灵,感受真善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的形象之美,老师可让学生模仿表演课文中的对话情境,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现出人物的表情、说话语气等,让学生有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
2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审美情感
小学生因为相对缺乏生活和情感经验,仅通过文字描写往往较难感受到文章的美感,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提点,“投其所好”运用更多的课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语言美有更直观的感受。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学习完《蒲公英》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对描写蒲公英使用的语句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相互引导、共同感受蒲公英的美。还可以通过绘画、唱歌、创编等延伸活动把抽象的语言美具象化,在学生的动手、动口的实践中将语言文字中的美更好的显现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审美情感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3利用多媒体强化审美的渗透
将教学内容高度还原化对强化审美渗透有着重要作用,老师可巧妙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复活”,重新注入生命,让学生在“有声、有色、会动”的学习情境中提高对语言的审美能力。比如在学生《月光曲》时,中间穿插播放音乐《月光曲》,让学生在欣赏完后发挥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所想象的场景,进行美的想象。
4在生活中体现语文的美感
在课堂中培养出来的审美能力最终要应用到生活中,反过来通过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也能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比如在学习完《看雪》后,适逢碰上下雪天,老师就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体验课文中对下雪天的描写,打雪仗、堆雪人,感受雪的美态、感受作者对下雪天的美好的情感。总之,如何将审美教育和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相互渗透,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也是对语文老师的一大考验。老师要研究出更多的教学方法,利用更多元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升对语文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绪,将语文的学科性和人文性进行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郁春华.以美启智,以美储备———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审美教育[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xx(12).
[2]朱鹏飞.让美与语文教学相依相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学生之友(小学版),20xx(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普及,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创新,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城镇地区推广程度较高,在部分农村地区却尚未实施,导致农村与城镇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产生了较大的差距。而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之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尚未普及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老旧,教学方法未及时创新,导致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低下。因此,必须要采取适当措施解决现有问题,改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兴趣;措施
在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害怕写作、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等。一方面,农村小学生在农村中长大,从外界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再加上自身经历太少,所以在写作时缺乏写作素材,导致学生没有内容可写,也没有情感表达,严重阻碍了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农村语文教师要着力解决这一难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一、鼓励学生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作文写作来说,阅读确实是一种积累素材的重要手段,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农村语文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首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去图书室阅读课外书籍,必要时可以将自己所收藏的私人书籍也借给学生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其次,在早自习时间安排晨读,从语文课本中发现语言文字的美,细细品味经典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最后,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写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学生对课外作品的感悟,即“读后感”,包括对文章主题的描述、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对文章人物的评价,等等;另一部分是对课外作品当中优美词句与经典语句的摘抄。比如,莎士比亚作品《哈姆雷特》当中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红楼梦》当中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将这类经典语句巧妙地运用到写作当中,可显著提高文章的内涵和质量。如果学生能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长期坚持下来,其写作水平必然会大大提高。
二、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表达情感
日记是一种趋于生活化的写作方式,其在写作格式和写作内容上都没有太多的要求,完全跟随作者的想法和意识。因此,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学生就会将每天的所见所闻以及想法表达出来,不仅提高了学生情感表达的能力,还能让语文教师更加地了解学生,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农村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写作文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所以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写日记,可能不会起到太大效果,应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在某次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当中,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对以前发生过的事情还记得多少?”学生们茫然地摇头,老师继续说道:“那同学们想不想随时了解到以前发生过的事情呢?”学生们齐声喊道:“想!”然后语文教师就可以提出写日记的要求,让学生们从内心中接受日记写作,并在日记当中分享生活当中的困难与快乐。在最开始,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比较低,大多数都是“今天我去爬山了,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我好开心!”这类的日记。但是,随着写作次数的不断增加,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可以在日记当中描绘出难度更高的场景,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并且表达出丰富的情感,甚至还有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的。日记的写作,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长期的坚持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动力。
三、肯定学生的写作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
农村学生讨厌写作文最大的原因,就是对自己的文章缺乏自信,辛辛苦苦写作出来的成果无人认可,使得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程开始之前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作品的机会,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与同学们分享,然后由同学们进行点评,写得好的地方予以鼓励,继续发扬;写得不好的地方,及时指出并进行改正。设置黑板报的形式,每个学生定期将自己所收集到的优美词句、经典语句与自己作品当中的精彩部分制作成手抄报,然后由教师统一组织,将手抄报贴于黑板报栏目当中,供同学们相互参考阅读。学生们在阅读过程当中就会发现每个人写作的特点与优势,发现自己写作当中的不足,从而及时进行改正,努力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四、巧设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是作文创新的源泉,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写作特点,巧妙地设计开阔思维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可以采用句型填空的方式。比如,在描写四季景色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题:“春天如同______,______;夏天如同______,______;秋天如同______,______;冬天如同______,______。”让学生们根据该句式进行填空,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了许多十分有趣的答案,如“春天如同天真可爱的孩子,展现孩童的纯真;夏天如同清纯秀丽的少女,散发青春的活力;秋天如同温和的女子,绽放成熟的气息;冬天如同慈祥的老人,散发岁月的苍桑。”其次,可以采用剧情假设法,通过改变文章的剧情,引发学生思考。比如,某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小男孩,由于缺乏自信,小男孩一直谎称自己听不见声音,无法学习音乐。当一位著名的音乐教授发现这一真相以后,想尽办法鼓励小男孩坚持梦想,勇敢面对,最终小男孩成为了著名的钢琴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故事的'剧情,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如果没有这位音乐教授的鼓励,小男孩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们各抒己见:小男孩会一直消沉下去,碌碌无为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小男孩在成长过程中梦想逐渐发生了变化,人生找到了新的目标,通过不断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著名的科学家。
五、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情感
生活是作文素材的主要来源之一,现在的学生由于受到“标准范文”的影响,一提到生活当中遇到的好人好事,无非就是拾金不昧、扶老奶奶过马路等,素材太过常见,显示不出作文的新意,甚至有刻意模仿的意味。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使学生从生活当中体验情感。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春游,从与同学以及老师的相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喜悦,从大自然中体会环境的美好;另一方面,在命题时多结合实际情况,从实际生活当中发掘作文题目。比如,班上转来了一位新同学,语文老师就可以布置题目《我与新同学的那些事儿》;某位老师喜欢拖堂,学生们表示不满,语文老师就可以布置题目《xx老师,我想对你说》。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的题目,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而丰富学生作文的内涵。
六、结束语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村语文教师必须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司武军.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J].读与写,20xx,(06):187.
[2]朱明顺.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及对策[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xx,(06):124-128.
[3]吴玉妹.农村小学高年级乡土作文教学策略[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02):93-96.
[4]李静,文雪.三种有代表性的中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xx,(07):76-8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一、合理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增强互动性课堂氛围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方式停留在“读”和“朗诵”上,在教学中大量的阅读教学都变成了百花齐放的朗读;另一方面,许多教师急功近利地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过分重视理论的点评和讲解,使学生在教师的分析和熏陶下掌握阅读答题的套路技巧。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局限于教师的讲解中,无法真正掌握自主阅读的技巧。因此,适当合理地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对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穿插儿歌朗诵或者游戏,使学生成为“读”的主角,在感知语言文字的韵律和节奏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语言材料。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需要不同的游戏和活动方式结合教学。例如针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教师可以缩短讲解儿歌的时间,加入一些提前设计的儿歌游戏,如《小燕子》的儿歌,可以让儿童扮作小燕子飞的动作,增加课堂的活跃性;再如一些儿童故事和童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讲述或者表演,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而且可以矫正学生的阅读误区,激发对儿童文学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
二、巧妙回归文学审美特质,解决作文教学疑难点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经常会有小学生写不出作文或者怕写作文的现象,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实,从儿童文学的审美角度出发,就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找出原因:
①写为心声。如果学生无法自然而然地、发自内心地有感触,是难以写出自然的文章的。
②评价问题。因为教师的评价是以成人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的.,“好的评价”标准也是来自成人的思想判断,是儿童无法理解的,因此写不好。针对写为心声的问题,教师要运用儿童文学的思路,回归到儿童的心理世界,了解儿童的情感特点,然后再提出合理的写作要求:语言自然地写出心声。如果学生还是写不出自己的心声,可以让学生练习“说”出心声,长期锻炼下去,就可以解决写为心声的问题。针对评价问题,教师同样要用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去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判,就会使原来枯燥挑剔的作文变得充满童真乐趣。例如,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描述自己学钢琴的时候等待教师的心情,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他自己在等待的过程中看到其他学生来到了,却仍然没有看到教师,最后就去走廊等一会儿,这样三四次的重复得到教师的评价是“重复啰嗦,注意写出具体同学不同的细节”。而这种成人思维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摸不着头脑。而从非语文的角度阅读时,就会发现这一段描述具有荒诞派小说“无聊”情绪的表现艺术。因此,换个角度,从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纯真、欢愉、稚拙”等分析儿童的作文,就可以发现许多儿童的文采是不错的。
三、结语
总之,儿童文学具有语言明快且形象生动的特点,具有儿童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材料。学生大量接触儿童文学的文字材料,不仅可以汲取其中丰富的语言营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语感和对文字语法的掌握,而且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的语言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文学的趣味性特点,使学生对儿童文学保持新鲜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搭建师生互动的各种平台,使学生轻松自在地进行阅读学习,最后保证儿童文学特制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小学语文的高效教学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篇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一、丰富课堂教学
儿童文学作品还能够很好地丰富课堂教学,能够让语文教学更富趣味性。一方面,儿童文学作品在文体上以童话故事居多,这些故事普遍都生动有趣,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鉴于儿童文学作品的这些特征,在教学形式的安排与设计上也可以有许多拓展与创新。教师可以以故事为依托来丰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无论是让学生们来表演这个故事还是在文本的基础上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与演进进行想象与发挥,这些都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并且让大家非常直观地体验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乐趣。如学习《狐狸和乌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拓展延伸:
1)请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个小故事。
2)表演迁移:
①自主推荐,找合作伙伴带头饰表演。依照课文内容自由想象,加入适当的表情与动作。
②评议。观看的学生可以对于台上学生的表演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说说好在哪里,不好之处如何改。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与创造的机会,可锻炼学生表演才能,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使其快乐学习。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教学形式,这些生动多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们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并且让文本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与优化。
二、深化学生理解能力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这也是帮学生们构建良好的`知识架构的基础。儿童文学作品在故事的背后通常能够带给学生们一些很有价值的启示,这也是这类文本的教学意义所在。因此,在展开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乐趣,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要让学生们透过故事领会到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这往往是教学中更重要的部分,对于这部分知识的领会对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有着很积极的辅助作用。如教学《狼和小羊》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把握体会课文中心,进而明白像狼一般的坏人,总是要找借口干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再如学习《狐狸和乌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理解狐狸对乌鸦说的话以及乌鸦三次听后的各种表现,明白乌鸦是怎样一步步放松警惕,最后上当受骗的,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寓意,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对于作品后带给我们的警示的领会不仅是教学中的重点,对于这些道理的领悟也是学生理解能力的直观体现。因此,教师在展开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时要让学生们学会透过故事感知其后的寓意,这样才能够真正获取儿童文学作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儿童文学作品是小学语文教学文本中的重要组成,对于这类文本的学习也能够带给学生们很多有益的收获。首先,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且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乐趣。同时,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中还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儿童文学作品在故事的背后通常能够带给学生们一些很有价值的启示,这也是这类文本的教学意义之所在。
篇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一、小学语文课程中有关儿童文学的教学和改进对策
(一)重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构建
小学语文中包含儿童文学是既定的事实,但是怎样完善小学语文知识,在课程中渗透儿童文学内容,丰富教材,就成为了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在小学语文中参入儿童文学是学生学习质量的基石,据调查发现,很多小学教师并没有对儿童文学加以重视,文学渗透不到位,教师对其的重视度也不高。对此,我们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教师明确小学语文中开展儿童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构建文学内容渗透在其中,与当下儿童文学形成对照,将课本与文学进行完美互补。
(二)提高小学教师儿童文学素养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对儿童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也具有更高的要求,一些教师缺乏儿童文学基础,文学知识欠缺、教学理念落后,很难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和国家要加大教师培训,提升他们对儿童文学的认识,让教师保持一颗童心、一颗爱心,实现生命层次的自我提升。另外,学校还应该通过网络、视频、组织学习等方式对教师进行教育,树立他们对语文课程和儿童文学的新认识,明确素质教育理念,将儿童文学渗透到语文课本之中。
(三)扩展学生的课外文学阅读量
在教育教学改革飞速前进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课外阅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儿童文学日渐发展的今天,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也变得尤为重要。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扩宽学生的阅读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例如读书研讨会、班级故事讲演等内容,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养成多读书的习惯,从而以科学和大量的阅读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完善。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是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未来学习的基石。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儿童文学内容,是丰富课本知识,优化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创造力,并实现思维扩散的关键。对此,小学语文课程中一定要丰富儿童文学,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以及对文学的认知。与此同时,在课本中加入儿童文学,也是课本内容得以扩充的核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本堂课我以祖母爱莲,剪莲两条主线,让学生感受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课堂中让学生从词中,从句中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教师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从一次次深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到祖母对莲叶的这份爱。进而让学生从句中看祖母的动作、语言,想像祖母剪莲时的心情。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写作方法。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是通过祖母种植荷花、剪送荷叶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细小细节表现出来的。教学中,我以这些细节描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品质,探寻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在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表达的感情的基础上,感悟作者抓住什么来写及这样写的好处,从而使学生明白写人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怎样写。
二、读中悟情,领悟文章中心。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儿童自然也不会例外,这是一篇体现人与人之间真情的好文章,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该顺应这一规律,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入境”,读出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便是轻而易举的事。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去评读,让学生边读边评价,边理解词句的意思。学生对祖母关心别人的情感很自然的流露出来了,精神世界也顿时高尚了起来。
三、引导用段意合并法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概括能力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概括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初步感知一篇简单的文章主要内容不是件很难的事,但面对越来越繁琐的文章大意,却显得束手无策。 面对如此的生成,我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预设,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概括的过程,在“如何才能做到简洁“上下功夫,引导用段意合并法来概括文章的中心,让学生在过程中习得把握文章大意的方法。先教会学生先提取关键词,再归纳出段落大意,最后合并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我们最为常用的“段意合并法”。
当然,教学时也存在不足,如:教学中太过粗糙,不够精细。在分析理解“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这句话的时候,“最大的”也该重点讲解,让学生理解祖母那么爱莲叶,却把自己最大的荷叶剪下来送人,体会祖母的善良、大方,让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可自己却没有把握住时机,语文教学中还应再精,再深些。期待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让书本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学习的主体部分,教师一定要擅长使用各类教学的方法来刺激学生,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生活方面的感受,将课本死板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有机融合,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深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这样,在激发起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通过适当、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对文章进行理解,可充分调动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让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的经验。在阅读的教学当中,教师还要掌握好让课本“活”起来的办法,让学生可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课本中的真实场景,通过联想掌握好文章的情感。
(二)构建延展性阅读教学观念
在新课标中已明确指出了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也是我们国家的国语教学课。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资源中,实践机会并不太多,因此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尽量去接触语文的教学资源,通过实践的活动让学生掌握好语文的学习特点,多积累语文方面的素材,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为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体现这种观点,新课标提出了关于延展性阅读的一些具体要求,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构建起相应观,让学生阅读量、阅读范围都得到延展。可采用探究方法,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问题的方法提出,让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探究者。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实现了学习能力的巧妙迁移。
(三)阅读教学需要抓住重点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尽可能去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关键内容,同时结合阅读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对重点阅读内容要与一般的内容有所区别。如果我们不事先对阅读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区别对待,那学生自己无法判断哪些内容属于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这样会导致浪费了学习时间,同时学生也无法掌握有用的知识点,阅读教学效率就会大大降低。所以教师一定要对这些阅读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分清重点与普通点的内容,对知识进行详细的划分后再明确精确与广泛阅读的范围,如此才可突出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对阅读重点确定必须结合教学大纲规定,教师要将这些重点内容学习价值作充分的讲解,只有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这些重点内容,学生才可容易掌握其他内容。
(四)阅读教学要从关键词句着手
书没有读通是无法进行讲课的,书没有读熟也是无法开始讲课的。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引导学生对阅读课文做整体的掌握。我们看到学生一开始通读文章,对课文还未完全熟悉,甚至对部分生词、句子还无法流畅阅读,教师就要求学生说出读文章的感受。从表面上分析,这样似乎可提高教学效率,加快课堂的教学节奏,但实际要想获得效果就是一定不能急。如果教师不注意学生的整体感受,造成学生无法很好感受到作者的意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有重点段落和中心语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从重点进行切入,由关键词出发展开教学。例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围绕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引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可极大提升教学效果。
二、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文章的整体性出发,找到关键词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从文章中读出自己的感情,通过互动合作学习方法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现出自主创造性,以此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提高阅读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就说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的效果产生了很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那么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也就会更加深入地学习,对学习方面也就会更加兴致勃勃,这样也就会更加提高学习效率,对课外的知识也会主动去探索,增加自己的见识。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更加坚韧不拔,有一股顽强的冲劲。相反,如果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他们学习也就是表面的学习知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够全面,只是从形式上去掌握知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也就不会坚持学习。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督促学生的主动学习,也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现代教育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老师的作用则体现在组织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们要运用现有的情景和设备,并融情于景,导入现学的课程,形成问题,问题可以是老师在情景中设置,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多学生因为受到情节的启发,也就激发了学习热情,也就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学习也就加大了力度。
三、总结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进一步影响到他们对于信息的理解与处理能力。一定的阅读强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发散思维、调节学习节奏、开拓视野,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其整体文学素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就说明了阅读在教育中的特别的地位,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它同样面临着怎样适应新的教学标准的要求,转变不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在根本上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等诸多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个性化阅读被淡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常见现象就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经常以自己的思考和经验代替学生自身对文本的感悟与思考。很多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只是一味地强调课堂讲解、反复地进行朗读及课后习题练习,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小学生们的心理特点,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无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枯燥而无趣。阅读过程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学生可自由支配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够,缺乏有效的阅读目标。对于绝大多数学校和学生而言,应试依然是其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现在占有学生大量的课内、课外时间的任然是无休止的讲解和做不完的练习,这也正是应试教育的特点。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待,课堂教学仅仅是整个学习活动的第一步,要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养成阅读习惯还赖于课外的自主学习,但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真正可以用来从容地进行实质性阅读的时间却少之又少。
3.教师教学风格墨守陈规,阅读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单一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们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一般情况下,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会培养出一种自身的教学习惯,一旦他们形成了教学风格特点,就会相对依赖于某种固定的教学方式。教师墨守陈规的教学风格,单调、固定的教学方式既无法达到对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应对应试教育的问题上实用性也并没有想象中好。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对策略
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现提出以下应对之策:
1.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注意力涣散、整体教学质量不高、教师教学创新能力退化等多方面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首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故事性强、人物情感饱满,很容易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色彩鲜明、主题明确的`学习情境,起到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阅读材料中所想要表达的情感的作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有着积极作用。其次,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要注重对教学导入艺术的使用,应当尽量避免直奔主题式的枯燥讲解,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实物引入、表演引入、多媒体课件引入等学生们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教学导入方式,让学生们乐在其中才能培养出他们对学习兴趣。
2.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培养开发其自主学习能力。想要改变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除了要进行全面的教学方法改革,更应该从根本的观念上摆正教学关系中的主体问题,进一步确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核心地位,加强对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信心、解决学生们在通过自主学习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而不是单纯的进行知识教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直接告之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应当有意识地辅助学生们学习对诸如字典、词典等学习工具的使用,多向学生们提出对阅读有启发性指导性的问题、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学习,这样才会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发散性思维。
3.为学生们创造课外阅读条件。学生们重温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式方法、检验自身学习成效、强化阅读技巧、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就是课外阅读。但正如前文中所提及的,应试体制下的小学生们一般也都有着较为繁重的课业,真正能够用来进行阅读的课后时间并不充足。为了给学生们课外阅读创造条件,各学科教师应当通力合作,针对学生不同学习时期的学习特点,适当地减少课外作业中不必要的、机械性重复的部分。因此学生学习功底是否扎实,如何能将学习的知识有机、综合地运用起来,这就需要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文学是语文的升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学生的文学教育,有助于培育学生优质的文学素养、创新意识以及道德理念等,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文学素养的培育工作至关重要。
一、文学素养的含义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语文教育中文学素养的培育工作得到了教育专家和各大院校语文教师的关注,开始全面分析文学素养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通过浙江诸暨市牌头中学的陈蕾老师提出定义的研究,明确文学素养的含义。文学素养也称为文学艺术素养,是指读者对多种文艺形式、艺术发展历史以及技巧、创作规律等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与人的其他素养相同,是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培育的。
二、文学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现阶段,研究者对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培育学生文学素养的必要性有明确表述。“文学素养是一个完善的现代人必须要具备的素养。”语文教育若是没有文学教育,也就表明语文教师是不合格的。其中韦志成曾在《语文教学艺术论》中提出,语文非常适合承担审美教学工作的责任。语文是学生整体学习生涯中重点科目,从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各个时期都有语文课堂,对于艺术生而言,文学也是从古至今占据重要地位的艺术形式。将文学教育和美育整合到一起,将思想情感影响和理论知识学习整合到一起,是实际教学工作发展的必然。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文学素养的策略
1.拓展教学知识,符合学生精神需求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文章,有一部分展现出了时代的精神,但与当今社会存在偏差,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茫然的情绪,有的学生虽然在自主学习经验的引导下对其有所了解,但一般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指导学生了解教学任务,提升学生对文章的学习热情,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重点问题。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演示,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适当引用教学内容,提出有效的教学案例。
其一,明确突破点,调动学生的探索意识。教学工作要结合学生具备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多变的课堂教学环境,以此调动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热情,从而实现理性思维和感性知识的交融,提升实践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更好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达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时,在上课之前要先进行备课,明确本篇文章教学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认识生字,流利阅读整篇文章,并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培养他们尊敬、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在课堂开始,教师通过唱“丁香花”这首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深入课文进行探讨。
其二,加工原文本,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具备创造性的特点,在教学中不但要培育学生创新意识,而且要确保教师具备创新精神,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设计教学内容等工作中要勇于面对挑战,注重在加工材料中进行创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创新精神引用材料,以此为学生设计更为新颖的课堂教学内容,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目标。
其三,陶冶情操,加深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了解学生现阶段的知识经验和学习需求,科学设计教学内容,这是教学工作实施的基础。通过陶冶情感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加深教学中的情感沟通,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荷花》时,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拥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但是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穿插有趣的知识来活跃课堂。“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坐在绿船上。(猜谜语)”“荷花的图片”“有关荷花的动画片”等,这些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构建最佳化的教学情境,体会全新情感
一方面设计相关情境。情境设计是指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通过文章中包含的情感因素,合理引用教材资源,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多媒体、幻灯片等技术的影响下,看到一个直观的教学情节,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理解文章中的中心思想,了解文章作者写作的心境,以此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是竞争合作。竞争和合作,是说学生在紧张、沟通的学习环境下一起奋斗的教学活动,在心理压力下,更为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如在小组探讨中,小组之间是存在竞争的;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问题可以通过个人、两人以及全班同学的沟通中获取答案,或者是通过网络平台得到答案。
3.优化教学评估
一方面,情感教学评估要展现出认知和情感的相同性。在评估中国文化素养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在情绪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要在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优化学生的认知水平。新的评估标准包含了新课改理念,也就是从学生理解、认知以及情感等角度对教学工作實施情况进行评估,考察内容包含了教学质量、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参与情况等;另一方面,情感教学评估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素养的特点,促使学生综合发展。语文教学工作可以让学生明确语文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情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以此深入影响学生的情感、情绪等,促使其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为未来的成长和学习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加大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在教学中,实施文学素养培育工作的方案有很多,可以选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也可以在多样化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进行,此时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实践教学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新课改理念为基础全面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以此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语文教学内容中德育教学的多样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品德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有反映祖国地大物博的,有表现传统优秀道德品质的;也有表现伟大民族精神风貌的,这些不同内容构成了不同的德育教育的整体。但现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总是从单一方面的,没有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忽略了语文教学内容中德育教学的多样性。
2.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品德教学的拓展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课堂上仅仅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教育是不够的,这样它的实效性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延伸好教材内容,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的品德教育才是最为深刻有效的。但现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数只是在课堂上的教导,而没有在课外实践中延伸教材内容,从而使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没有拓展性。
3.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学生品德教育的不同的心理面貌
两千多年前伟大教育思想家孔子就提出要因材施教的思想,传统中医里也有“望、闻、问、切”的诊断法,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要足够地了解自己的学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心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品德思想教学。但是他们大多数没有做到这些,也就不能在语文教学中寓德育教育没有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的途径
1.把品德教育融入到语文语言文字的教学中
要在语文教学中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结合起来,首先要从语文教学的字、词、句方面入手,在教学的初级阶段,教育的对象往往是年龄段更小的学生,他们还不一定能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常常是通过这些字词中感受到文章的主题思想。例如教学《朱德的扁担》,读到“朱德扁担,不准再拿”这几个字时,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在扁担上刻这几个字时的情绪,学生通过实际模仿,逐渐体会到朱德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通过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2.把品德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感受相结合
作为一门有着浓厚人文气息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喜欢让学生进入到自己创设的一种教学情境中去教学,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这种方法尤为重要。只有让小学生的思想感情充分的融入到教学之中教学,让他们的思想感受同课文里的主人公心里活动感受一样,才使他们从内心里得到德育教育。如在《珍贵的教科书》时,可以通过视频声音情景剧等形式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当时指导员的'那种情感,让学生在课堂充满感人的氛围中理解文章主旨,学生个人思想情感也会得到了升华,促使学生在经历情感体验中接受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这样学生才会过久不忘。
3.把品德教育与学生实际情况统一起来
所谓的结合学生实际,一方面要从学生实际理解的内容出发理解品德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在实际中让学生实践这些品德教育思想。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先让学生都通读几遍,结合自己的理解实际来谈感受,再在课后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和时间赛跑”的行动,不同的学生实际情况不同,而得到的感受也不一样,但是通过这样学生就很好地把文章内容和自己生活实际统一起来,都会懂得在以后做事中珍惜时间得道理。
4.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更加注重品德教育
在教学改革之前,应试教育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我们的教育往往只培养出高智低能没品德的学生。老师只会拼命地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更无从谈起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现在进行新课改了,就要还原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本质,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例如教授《刘三姐》一课,可以在教学当中设立场景剧,把学生分为两组或几组进行山歌对唱,学生肯定在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既得到了音乐熏陶,又感受到劳动人民的积极美好品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性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1. 什么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外部的实在世界、内部的心理世界以及行为世界三个层面所构成的结构系统。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
2.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有效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做才能使课堂有效呢
3.1深钻教材,备好课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说备好课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来为每一堂课做准备。那么如何才能备好课呢?备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参阅教师用书,明确这节课的重点和目标。思考如何用巧妙、直观的方法,层层突破,轻易地化解难点,让学生理解接受。备学生: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预见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和反应,想出解决的对策。备教案:教师在教案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哪些问题?教师应该怎样去回答、去解决?
3.2上好课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按《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正所谓是实践出真知。
(1)巧设导语、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启发导入;直观演示导入;激发兴趣导入;讲故事导入等。不管使用哪种导入方式都要求教师准备充分的相关资料,在开始讲解课文前,能够先以丰富生动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到整堂课的气氛。
(2)讲授知识应注重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解的知识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中介,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的运用,使学生懂得知识真正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进而真正地喜欢上语文课。
(3)课堂讲授中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品德修养。
4. 教师要及时地进行课堂教学反思
专家们说过:要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这是自己快速成长的重要方法。每天静下心来,回顾这一节课的程序和细节及整个流程,有哪些不足和优点,及时写好反思,一点一滴地积累教学经验,扬长避短,日积月累,不断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5. 教学中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爱因斯坦说过:“使学生对老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如果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就会“爱屋及乌”,也会喜欢你这门功课,这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方面。怎样的老师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呢?我想,尊重、相信、热爱学生、性格温和,谈吐幽默、富有爱心、学识渊博、真诚对待学生的老师,一定会是学生喜欢的老师。所以作为我们教师,就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个人魅力,做一个受学生尊敬、爱戴、喜欢的好老师。
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所追寻的目标,所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勤奋、刻苦、认真、钻研,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有效!越来越精彩!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3-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6-3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15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26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经典)06-2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