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于我国教学教育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尤其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给学校教学带来的巨大的压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全面教学培养,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语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使用语言作为媒介进行传递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也要从教学语言开始进行,实现语文教学的全面创新。本文首先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转变的重要作用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重点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转变的教学策略进行有效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重要作用;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也必须要进行创新改革,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而教学语言的转变就是创新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
1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转变的重要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也要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革,为学生的基础性教学打好基础。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教师离开了语言,就无法高效地完成自身教学任务,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
1.1教学语言的转变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在我国不断推进,有效的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对于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语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既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教学语言,又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还能够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高效培养教学,实现对小学生的全面教育,以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1.2教学语言的转变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进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语言的转变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进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学校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师教导学生相关的知识技能,还要求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实现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生进行学习教学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效重要影响,更是被大家广泛关注重视,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实现语文教学的不断进步。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不仅可以有效满足教师与学生的课堂的沟通交流,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给学生人文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不断发展。
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转变的教学策略
2.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教师对教学语言转变的重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要加强教师对教学语言转变的重视,教师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执行者,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语文知识基础不高,很多教学活动都要依靠教师的有效指导进行,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在于语言的有效运用,教师能否发挥出语言的重要性,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情况,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必须要加教师的重视,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对于语文语言教学提出的要求,在语文教学语言的转变中不仅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交流,还要在课堂上通过语文的有效应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2.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语言的.引导和互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对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实现对学生的引导,以及语言上的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的转变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激法学生的兴趣,通过有效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课堂教学也由过去的知识点灌输,转变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例如,在学习西师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黄果树瀑布》中,教师可以运用熟练、精炼的语言,对黄果树瀑布的景观进行描述,也可以通过有关的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所选的对话中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有效互动。
2.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一定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对于语文教学有着巨大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教学语言的转变,可以通过运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的魅力,使得学生受到语文知识的熏陶,形成有效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西师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地动仪》时,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讲述,对于地动仪的发明在我国地震历史上的伟大贡献进行富有激情的教学,应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形成良好教学环境。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客观需求,有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丹,刘芳云.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J].新课程(小学),2014(3).
[2]刘如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1).
[3]郑宁芳.探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J].知音励志,2016(2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摘 要:本文阐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再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实施一套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保障。
关键词:课堂教学 主动学习 教学效率 优化教学
“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这句话体现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度重视。的确,就学校而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所以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呢?这也许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此发表一点浅见,以期能够抛砖引玉,和大家一起探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要了解所在班级的具体情况,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特征、基础现状,对症下药,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去研究,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尤其是要认真研究学生,看看你所教的班级最适合哪一种教法,实施一套适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学,否则,生搬硬套的借鉴只能是弄巧成拙。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正常有序进行的根本保证,学生课堂纪律的好坏与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学校能营造出一种团结、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经常给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人格教育,不断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班上有一套奖勤罚懒、奖惩分明、科学化、严格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规章制度,均有助于让学生在课堂上保证正常而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而教师在课堂上时时都要注意维持良好的纪律,良好的纪律是学生认真学习的前提。在维护纪律方面要注意两点:1.遵守纪律与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相结合;2.以培养良好的纪律行为为主,以纪律惩罚为辅。这样,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有一身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课堂上,如果只会摆花架子,而没有一些比较实在的东西,这是很难服众的。教师首先得具有精深的本学科的知识,除了对大纲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还要深入研究每一年的高考。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是这几个方面的知识:
1.基础知识,其中包括字音、字形、标点、病句、语言运用、名句默写等,这些往往又是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教育比较落后的地方来的学生)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小学必须过好基础关。
2.期末考试。现在的小学教学都要面对重点中学的考试,升学考试就能决定进那所中学的门槛,所以学生对每一年的试题就格外的关注。所以教师必须深入地研究每一年的升学考试试题,然后有选择、有针对性、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样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3.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得有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教学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及学习上遇到的.实际情况,多教给学生一些学科学习的方法,让他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找到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次,作为我们要面对“大语文”教学,教师还得掌握一些和语文相关的学科知识。俗话说“文史哲不分家”,所以,语文教师还得广泛阅读大量的历史、政治、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有时,一段历史上的逸闻趣事、一则时政要闻、一幅优美的风俗民情画的描述往往都能集中全班同学的注意力,给课堂带来无限的乐趣,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上均是从教师怎么教这个角度谈怎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实,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主要还要看学生是否是在主动学习,只有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效率才谈得上真正的提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为整节课的二分之一以上,学生参与程度比较高的课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主动参与”(《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才能叫主动学习。如何让学生们主动学习呢?我认为:
1.开展游戏竞赛法、小组探索法、共同学习法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两种关系的处理中,形成良性发展的和谐关系。
2.语文课上适当采用悬念和讨论的方式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讨论可以促使学生思考,两者均可以不同程度地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重视学生中非正式的小团体,教师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上有利的一面,采取更为多样的教学策略,把“外控”与“内控”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
4.中学生普遍从内心渴望得到教师、同学的称赞,尤其看重别人对自己智力成果的赞扬,因此,在教学互动中,教师要多鼓励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他们适当的角色扮演,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
5.积极开展正确的学习评价,在课内、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中给予学生正确而又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作业(作文)进行认真的批改。通过种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样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学习。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有一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之外,还要多方调动教学资源,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2。
[2]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近几年来通过对阅读教学的不断研究和探讨,语文教学逐步向培养“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方向发展。过去那种重分析讲解的“满堂灌”早已被摒弃,但代之而来的“满堂问”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着。这种教学表面上看很活跃,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假启发式”。
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强化“问题意识”。即在一节课中,提问什么,怎样提问,什么时机提问,都要精心安排,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把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认知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课堂提问就要做到“精、巧、活、深”。
一、精
所谓“精”,就是精心设计提问,设计的问题要精。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提问既要有深度,又要体现层次性,使学生在不断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索的乐趣。如教学《李时珍》一课时,找准关键处,可抓住“完善”一词,层层设疑:“完善”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了编写“完善”的药物书,他是怎么做的新的药物书《本草纲目》是“完善”的药物书吗这样以“完善”为核心,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完善”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二、巧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而体现重难点,在“节骨眼处”(蒯福棣语)巧妙设置的问题更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课文到最后,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发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小壁虎以后尾巴再断了,它还会去借尾巴吗”这种问题既紧扣文章的重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又超出了课文本身的内容,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
三、活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的“小世界”,课堂上就要灵活把握问的时机。针对问题的难易,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切忌“蜻蜓点水”、“我呼你应”、即问即答,要使学生在充分思考后产生顿悟。如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理解完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分层,有的.学生把第二句划到了“飞机遇险,情况严重”这一层里。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意见表态,而是引导学生去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认识语言的内在关系。当然,这仅仅是浅层次的,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引导,及时调控课堂节奏,真正使学生在老师灵活自如的点拨下“活”起来。
四、深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要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就必须发挥语文对学生在接受祖国优秀文化影响、培养良好品格、情操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把语文教学“面”扩出去,彻底改变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从教师的问转化为学生的问,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借助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大胆地向教材、老师质疑,并逐步由“敢问”向“善问”发展,一步步向思维的深层次拓展。
这一目的的实现离不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的有意识的训练,指点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该学生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刚开始时,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叙述思维过程──你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对于其他同学来说,理解提问者思维程序的过程,也是向同伴学习如何深入思考的过程,学生质疑的能力培养起来了,阅读教学就会“此处无声胜有声”,事半而功倍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对于语文教学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共鸣,思维与悟性的统一。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地进行。而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精心设问、发问,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答问题,才能把课文学深学透,永记不忘。
下面来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就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抓住了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这样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二、变“直”为“曲”,由表及里,引人入胜。
课堂提问如果只是一味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这样的提问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三、分层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的提问,这样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学生较容易答出来――“善变”;然后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垫,会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发问: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四、寻找角度,挖掘深度,发散思维。
课堂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摘要: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同学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课并行不悖的、影响小学同学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对培养新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关键词:情境 ; 多类型 ; 快乐;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长期以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基本形成了“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许多学校当前作文教学主流,有利于学生掌握命题作文的一些技巧,有利于学生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这种模式已经暴露出其偏面性和局限性,给学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即习作时,不会下笔,无从说起;不会表达,语言空乏;不会创新,缺少个性。
二、课题的界定
快乐作文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快乐作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作文。广义的快乐作文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习作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自发自觉的行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乃至对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细微体验,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达到阅其文知其心,体现“文如其人”的精神,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叶老)。这才是快乐作文的真实目的和深层意义所在。
三、研究过程
(一)把握儿童爱玩与好奇的心理特点,适时创设各种情境,增强习作兴趣。
小学同学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写作的兴趣。“创设情境”实质上指的就是创设有利于学生习作的一切外部条件。在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融于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1。观察情境,提炼重点,写出真情
观察情境的内涵就是去观察世界,即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或具体的实物。它是根据儿童的思维、心理和学习语文的特点提出来的。
2。游戏情境,体验乐趣,抒发感受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设定的游戏有感而作,也是提高习作兴趣的一个好办法。
3。实践情境,体验成功,得到发展
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设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内容的确定上,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习作教学要求”、“口语教学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求”进行同伴考虑,进行“利用、选择、改编”,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按照“用游戏的方式来模仿成人生活”理念来设计出能够和作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题实践探究活动”。
4。想象情境,拓宽思路,激发美感
想象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真正的创造是想象活动的结果,有计划地设计安排想象情境对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十分有效。
(二)把握儿童不拘一格、跳跃性强的思维特征,鼓励多类型作文,充分体现习作个性
多类型,指写作类型不拘泥于某种格式,作文格式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若能开放作文的形式,就能充分调动儿童的习作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1。作文“日记化”,降低行文难度。作文“日记化”就是把依次作文的任务分散到几篇日记中逐步完成,借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难度,使绝大部分学生取得好成绩,提高写作兴趣。
2。作文“书信化”,拉近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以写信代替作文,把作文的内容、要求转化到书信的写作中去,也是快乐作文的一种有益尝试。因为写信可以比较自由地倾注自己的感情,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来。
3。作文“诗歌化”,激发创造性想象空间。儿歌、儿童诗一直以节奏轻快、语言活泼、琅琅上口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模拟创作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作文“课文化”,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桂林山水》教学中, 我创设的四次情境,充分调动了儿童丰富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所表现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和文质兼美的语言材料的理解,并通过综合介绍桂林神奇的自然风光这一语言训练,引导孩子表达对客观世界美的感受及情感体验。其中我凭借“结合课文语言,向老师、爸妈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的两次情境创设,巧妙地从阅读教材中引出表达的话题,前两次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充分朗读了课文,仔细欣赏了课件图片,积极地感知、积累了语言,这为表达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最后的写作环节中学生都能写出有个性的好文章,达到了写作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把作文“演讲化”、“稿件化”,把说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写稿的基础上,开展演讲活动。把作文“表演化”,发动学生将有意义的见闻编成相声、话剧、小品等。总之,不拘一格的多类型作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真正达到新课程提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摘 要:小学课改在不断地更新,小学语文课本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本里的很多内容都变成了以口语交流为主题的内容,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的教科书中,有很多内容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帮助,引导学生锻炼交际的能力。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口语表达;培养方法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口语表达能力,应从小的时候进行培养。制订口语表达的目标,然后,分析课堂上存在的影响培养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找出合理的培养方法。
一、制订语言表达的目标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述方式等方面进行培养。表达的完整性包括语言是否吐字清晰、简洁明了、生动明确等。首先,语言的表达要符合思维的逻辑性,语言要通过逻辑性的思维言语表达出来,语言作为一种人类的交际工具应该被完美地应用。然后,语言表达要得体,要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合的话,让对方明白言语中的含义。再者,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能够将想表达的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三点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语文课堂中影响表达能力培养的原因
语文课堂上表达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自身方面的影响、语言表达所需的情景匮乏、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针对性较弱。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和学生无言以对,学生不够活跃、教师无可奈何的场景。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心理上的障碍,对语文的表达充满恐惧,尤其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长期积累导致学生胆小自卑。语言的表达需要一个合理的场景,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的教材设计当中多设置一些生动的情境来锻炼学生。缺乏针对性是指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地掌握文章的思路,表达起来就会清晰明了。
三、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要从学习的氛围谈起,营造一个活跃的、可以互动的环境,能让学生畅所欲言,语言的表达是一个发自内心的诉说,要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思维将想要表达的内容流利地阐述。
参考文献:
[1]黄海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初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xx(01)。
[2]肖水兰。略谈小学语文课堂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xx(0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习作兴趣一旦被调动、培养起来,他们就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就会把习作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负担,就会认真地写好每一篇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特点,创造条件,提供素材,融入景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等,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
一、观察实物,激发兴趣
针对学生在写状物类的作文时,不能按顺序描写的问题,在学完《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后,我采用了实物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写一写家乡的水果(如柿子、芒果、龙眼)。具体做法是:课前我准备好本地的、品种优良的水果,让学生每人都准备一种水果。上课时,我用果盘装着自己准备好的水果,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也拿出他们准备的水果,说说水果的形状、颜色。接着,学生开始品尝,并说出水果的味道。这样一来,学生耳目一新,兴趣油然而生。此时,我引导学生说出该水果的用途,学生兴致勃勃地总结出这种水果的用途、营养价值等方面的特点。由于学生体会深刻、说写结合,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具体,而且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等,把家乡的水果写得逼真、感人,达到了习作训练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如果说激发兴趣是导火线,那么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便是核心。真情实感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感受,虽然他们也经常参加一些活动,但是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这些活动场面、从中找到写作素材,真实又具体地把活动过程描写出来呢?
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心爱的玩具”时,我没有像以往一样,让他们每人观察一件玩具,再记下来,而是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玩具展。(教学论文 )活动前,我没有说要写作文,只告诉他们:将自己最喜爱的玩具带来参展,展出时,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玩具的名称、构造、功能讲出来,最后再评选出“最受同学喜爱的玩具”。展出时,形形色色的玩具闪亮登场,学生边操作,边竭尽所能介绍各自的玩具,有几个学生还写好了讲解稿。整个活动,学生的热情极高,讲解也相当精彩。我因势利导,让他们先将讲解的内容整理好,然后以《我心爱的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二扫往日的愁容,写作效果明显好于以往。
三、人环境,延伸兴趣
由景物激发兴趣、展开联想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如何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使景物“活”起来呢?如命题作文《校园里的龙眼树》,由于学生经常在龙眼树下读书、嬉戏,对这棵树十分熟悉。但为了写好这篇文章,我还是特地带学生来到耸立在校园中的那棵高大的龙眼树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大家兴致勃勃,各抒己见。有的结合龙眼树的生长特点和形态展开想象,有的讲述有关龙眼树的'美丽传说,有的列举龙眼树给同学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学生写出的文章情景交融,不仅用词准确生动,内容叙述具体连贯,而且抒发了爱我校园、美我校园的真挚感情。
四、教学形式多样,巩固兴趣
小学生的求知欲强,但知识面窄、生活经验少。针对这种实际,在作文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如在教学习作“秋天的图画”时,我就有意识地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去领略秋高气爽、景色迷人的秋天;去田野感受农民伯伯收获的喜悦……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真实、具体地写下来。由于学生课前观察仔细,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兴趣被调动起来,写作文有材料,有顺序,思想上就不会有负担了。
总之,兴趣是学生习作的动力。在习作教学中,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扩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既激发其兴趣,又激发其情感,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与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写作佳境,写出一篇篇活泼生动、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是否有所提高?又该如何利用现代教学理论、经验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轻负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动态生成 高效性
一、引言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学最主要的渠道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又确实存在低效问题,其教学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师生双方遵循语文课堂教学的客观规律,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的,从而有效的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预期目标,实现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这三者是一个有效的整体,是衡量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的依据。
改善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的这一现象已刻不容缓了。可以说,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二、转变“灌输式”教学模式
对于每一堂课的备课环节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变革: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以能力形成为主线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熔为一炉,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作为备课内容的主要体现教案设计至少应该包括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讲解的先后顺序教学方法以及最后要达到的效果等这样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1、“以生为本”教学观念的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是,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纲忽略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创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材设计者教学理念的影响,而在这种影响下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讲课都易忽略学生这个主体,采用的也是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思维,教学过程的设计当然也就主要考虑的是成人的。而小学生的心理顺序最大的特点是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发展不是一个量的累积过程,而是其结构不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发挥其主动性,教师必须改变在课堂上自导自演,把学生当“观众”的这一传统教学模式。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传授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消化”和积累并进行辨析、归纳和概括。除上课之外,教学过程中还拓宽活动空间,让从小有特别天赋的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群体生活中学习生存,在实践中学习技能,在人际交往中学习合作,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强烈的创造情感、动机和能力。
三、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封闭与开放、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要求、方向不断产生。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开展呢?
1、首先,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又是知识的有机整合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抛弃主宰一切的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给学生以亲近感和信任感,学生就喜欢你,就喜欢上你课。教师更要热爱、尊重、宽容学生,要全心全意地和学生交朋友,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勇于积极思考,敢于大胆质疑,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建立了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有效地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具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想学、乐学、有创新地学。
2、给予“思维空间”,尊重个性解读
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腾豪教授在论及人文学科课程实施时,在所提出的五条原则中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教师要保护不同观点,并对课程学习的质量标准承担责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强调“生本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给学生一个创新思维的环境,以鼓励的手段,去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时捕捉学生的智慧灵感。对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创新的行为,加以表扬肯定。使学生养成敢于探索、敢于开拓,敢为天下先的求新精神。
在我们所创设的“和谐”、“尊重”的教学氛围中,出现“另类”的声音,如“老师我的跟他们都不一样”,“老师我觉得应该是。”等等。这时,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谈论,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生成”,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敢想敢言”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自身体会到思维的乐趣!
四、小结
课堂教学改革是刻不容缓的,就其总体而言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的。但对不容置疑的是我们对于新课标理念的理解还不深刻、透彻,我们必须重视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实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精心备课放在首位,恰如其分地设置与文本相关的疑问,并通过教教师的引导最终使学生走出疑问。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那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才能得到锻炼,才能最终形成和谐、有效的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一、兴趣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语文教学是中国学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和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又是重点和难点。目前,小学生对语文写作提不起兴趣,有些学生出现厌烦的情绪,他们存在不会写、不想写、不敢写的情况。有的学生因头脑中没有丰富的知识,写作文时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写什么。有些学生不重视知识的积累,不能自觉主动地提高写作能力。小学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内容也比较有限,有些老师只重视书本知识,不懂得给学生合理的写作时间和具体指导。同时,某些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他们认为学生只要学好基础知识就可以,其他知识可以慢慢来,导致学生知识不够全面。在这样的环境中,小学生天真活泼烂漫的想象力被埋没,写出来的文章东拼西凑,语句凌乱不完整,没有鲜明的主题和应有的文采,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不高。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表现,对小学生进行的作文教学,其实是在培养一种综合能力。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对周围的事情充满好奇心,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能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写作兴趣,他们就会进入到较好的写作状态。
二、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兴趣教学策略
1、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兴趣教学需要从学生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中始终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是各种知识学习的基础,学好语文可以为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赞扬激励。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表现、成绩、努力等,都需要得到老师的认同,在得到认同和赏识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会更高。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主动采用赞扬激励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是小学生信任的对象之一,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表现给予肯定,会让他们特别高兴,并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参与学习,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促进他们学会个性化写作,并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小学生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能力等,然后肯定自己,教师则应及时对学生进行赞扬激励,夸奖学生的创新力、兴趣、特点、爱好,等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赞扬和学生的积极反馈,营造一个生动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非常重要。
3、多媒体与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形成文字、图像、视频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多彩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创造写作情境,刺激他们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写作。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栩栩如生的画面、声情并茂的影像等,让学生处于精神轻松的状态,感受影像内容呈现的意境,为学生搭建一条轻松、愉悦的创作道路。兴趣教学需要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造环境,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充满激情地进行写作。灵活多变的兴趣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作的良方,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或者是设立疑问,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饱满的创作热情,进而开始写作。
4、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兴趣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意识的重要条件。只有对习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可以保持积极的情绪,心情愉快地写作。所以,教师应采用不同形式,使用教材习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练笔,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表达欲望,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作文是培养学生表达力、想象力的基础,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变换文体进行写作,激发他们自身的表达欲望。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兴趣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热情,使学生想写、爱写,进行个性化的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写作能力。兴趣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学生写作能力、语文素养等的培养中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应有意识地积极运作。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低年级课堂中,只要学生答对了问题,学生一片“棒!棒!你真棒!”老师是“很好!”“好极了!”“真聪明。”等。更有甚者,对于学生重复别人的答案,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年龄小都给予了认同。而那些确实表现突出的学生即使有独到的表现,由于过于个性,老师害怕课堂出现不平静因素,以一句“不错”一带而过。此外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的老师现在就采用所谓延迟评价或模糊评价的方法,于是出现了在课堂上少评价甚至不评价的现象。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不准确或者出现偏差,老师不置可否;有的学生出现了错误,老师视而不见。
怎样能够发挥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呢?此种现状急待改变!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既有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也有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在课堂评价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 发展。
一、评价贵在真诚
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我们的课文是以文字为载体,承载着人的情与意,可以说是作者“血管深处奔涌出来的生命情思,从骨髓宣泄出来的生之灵泉。”因此,语文课呼唤教师评价发自内心,投入真情。真诚的评价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有时也许是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或有力的大拇指,即使“无声”,也会带来“胜有声“的效果。只有这样的课堂评价才是发自肺腑,才能动人心魄,远离虚伪与做作,唤起学生的倾情投入。
“——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教师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你再读一次,把它们都引回来吧。”
“——你在读这段的时候,“风”字和“呵”字不高兴了,因为你把它们的名字读错了,赶快纠正过来吧。”
“——你的说法不太确切,你若能换个说法,相信你一定能表达出来,愿意再试一试吗?”
在教学实际中,只要运用这种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时,学生们都能乐意地改正,认真思考,重新组织,把正确答案说出来。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师生心与心的.交流过程中,只要老师对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希望之情,就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每个学生都会比原来做得更好。
二、评价重在激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积极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吝啬赏识与赞许,如及时送上“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多好的问题,不仅会读,而且会思考,进步真大!”……鼓励性的评价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发,并使火花熊熊燃烧,照亮全班,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一位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请同学读课文,部分同学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位教师满面微笑,热情洋溢地评价:
“——读得真不错!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
“——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仔细听听!”
“——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老师甘拜下风!”
“——多动听的声音啊,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新文章你能读得这么流利,真是武功高强啊,可以收徒弟了!”
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营造了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三、评价需要客观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在鼓励赞赏的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及时鲜明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发展。
如当某个学生朗读课文后,有的老师总喜欢这样评价:“读得不错,很好!”那么到底好在哪儿呢?学生就不清楚了。如果我们这样评价:“读得正确、响亮又流利,很好!如果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样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还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由此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评价力求互动
评价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方法。只要你是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教师,那么你不单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合理、准确的评价,同时还会教会学生如何评价。
1.教给评价方法
课堂上,我教给学生“听、想、评、听”四步评价方法。“听”是指听清楚对方的发言,这是做好评价的前提。“想”是根据别人发言内容进行思考,组织好评价的语言。“评”也就是以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最后的“听”是虚心地倾听别人的反馈意见。这样,学生评价的内容就更具体充实,更具有针对性。
2.把握评价原则
要使学生评价更有序,更有效,必须让他们在评价中遵循一些原则。尊重他人原则:在合作评价时,一定要尊重别人。在评价前,一定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根据他人的观点,结合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进行思考,并选择适当的语言,对别人进行鼓励,或诚恳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我通常要求学生这样说:“我觉得刚才某某同学哪儿读得比较好……我还有几点建议……”这样评价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既是一个促进别人的过程,又是一个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提升过程。
例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我指定某几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等几位学生读完全文,就引导学生评价:听了刚才几位小朋友读课文,你想说什么?于是,小手林立,有的说:“我觉得某某小朋友读得非常有感情,真好,我要向你学习。”有的说:“某某小朋友,你读得正确又通顺,如果声音再响亮一点,那就更好了!”有的说:“某某小朋友读得很有味道,但漏了一个字,请你再读一遍,把课文读正确好吗?”于是那位小朋友便欣然接受,认真地重读了刚才的句子,从而赢得了全班肯定的评价。
总之,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发挥教师和学生不同评价主体的互动作用,使评价向着人性化、科学化发展,则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
五、评价讲究语言
有一句话这样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让我们关注课堂评价,在课堂中,针对动态生成性资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兴趣、情绪、学习方式、乃至错误的回答等,巧妙而恰当地进行课堂评价,使学生全身心地学习,使教与学达到更高的境界。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的确,“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本更是师生想象力任意挥洒,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教师评价语言应不拘一格,不能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最好能广泛搜集,加强积累,使评价语言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语,最好能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用自己内在的魅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时代已走进了学校的课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 “快乐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学科课程整合己成为各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教学热点和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育的整合,让多媒体信息技术成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声、光、像等多种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多听多看获取更多的知识,开阔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看到学到的知识面更为丰富多彩,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一方面大力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条件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开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目前已建成校园网,并以宽带和互联网连接,建成多个多媒体教室,并配备了高性能电脑和投影大屏幕,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性教学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不能及时转变,使用媒体辅助教学仅仅成为摆设。学生依旧被动接受枯燥单一的知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索知识构建的积极性,没有突破单调的传递式教学,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也成为我校必须进行的课题研究,也是一条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捷径。
一.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添砖、铺路。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育可谓是重中之重,语文学科与平时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学好语文,让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优化语文学习的手段,拓宽语文运用的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才能使学生在现代社会拥有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的优势,通过信息多媒体灵活的教育形式,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封闭、僵化的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多学、多听、多看的同时更容易将信息获取、理解和运用,在教学中运用投影或动画创设课文情景,能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延伸了学生的思维。
二.信息技术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备课水平。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重要一环,是上好课的前提,每位教师都要全面掌握教学大纲,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探讨最优课堂结构方式,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分时写好教案,这是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基础。要让孩子们完全明白教材的内容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但是,现在的小学教师备课大多采用传统的手写方式,于是把很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甚至照抄原有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就可以解决这个理由。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通过互联网收集各种课程资源,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比如:我在准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充分利用网络收集了植物传播种子的策略的资料。让学生在体会“蒲公英妈妈给自己的孩子准备了降落伞”这一部分内容时,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们展示;在体会“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时,再次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聪明所在。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不同的探索过程,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的内容,增强他们探索、研究理由的兴趣和能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一直坚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备课,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信息技术增加了语文教学导入环节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进行积极思维活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动力。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快乐的节日》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想不想听?请你轻轻闭上眼睛,用心去听,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开心、快乐的气氛吧!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快乐的节日】教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一听,闭上眼睛去感受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很好的创设学习的情境,为新课教学的展开打好了铺垫,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形象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三册《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一课时可以这样做:师:【快来瞧大屏幕,这是课文中藏着的8个调皮的生字宝宝,请大家拿出笔,对照大屏幕,在课文中圈出他们,然后再拼一拼,多读几遍。看谁圈得快,记得多。】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低年级儿童的各种感官,很好的解决了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这一重点,完成了识字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极大的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理由:
1.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评价一节课往往只是看教师是否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而且,评价者往往特别关注的只是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数量,而非质量。也就有了在公开课上,有些教师为了展示整合的成果,让小组学生代表用华丽的动画演示文稿作汇报,看上去画面色彩丰富,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真正让学生学到的和真正理解到的知识却少了很多。因此,教师在制作语文课件时,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恰当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看教学文章内容是否需要,一个非常精美的动画,如果和教学内容无关,则毫无价值;反之,一个简单的图片,若能准确地反映教学内容,就会成为一个闪光点,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整合教学不能片面追求课件的技术含量,否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显得得不偿失了,况且还不一定取得良好的效果,容易让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2.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现代多媒体信息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不易解决的理由的,但是还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课堂教学。由于课件是事先做好的,所以按部就班的传授必定会有些许的导向性,有时会跟不上课堂的变化,这时就要求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来解决这个矛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一点一点的扩宽学生的想象力和知识面,充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不能完全用多媒体演示来代替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及驾驭课堂的灵活机智,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育整合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它是一个复杂的长期实践过程。整合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我们应合理有效地将这种手段和工具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它不仅能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提供极大的帮助,使其能在更广阔的教学领域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也必将能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有利的互动平台,更重要的是它能为学生创设一种崭新的学习新时空。这一切都将会推动新课程改革整合的不断深入和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口语交际”,想说爱你不容易
“要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功,在各种交际的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掌握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发挥合作精神。”这是新课改对语文提出的新要求。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七课次口语交际内容,均分插在各“语文园地”里,粗略看不成一系列,但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我们应该在总体上进行把握、探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
1.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的欲望,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通过口语交际全过程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会倾听,相互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3.努力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文化素养.做到举止谈吐文明礼貌,学会宽容和谅解,培养合作精神。
4.通过口语交际,初步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受益终身。
二、把握好教学策略
1.钻研、理解教材,立足超越课堂
针对口语交际的不同主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钻研教材,挖掘出各种教学资源,巧妙设计,在保证突出教材的前提下,努力创设新颖的“交际点”。高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往往课堂气氛不是活跃,口语交际容易变成简单的说话课、问答课。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在动态的课堂内调动学生的交际兴趣,把枯燥的一问一答变成现实生活中手舞足蹈的交际活动。学生走出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在社会自然的大课堂,让学生自由翱翔。这既减轻了教师课件制作的负担,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2.让学生活跃在口语交际中
本册教材中“口语交际”课的内容与低年级比较有时提高,某些地方还摆脱不了“回答式”的格局,容易形成单句交际。教师必须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开展多边的互动,把学生引导到“我对你说,我听你说”的境界上来。扩大学生参与面,灵活多样开展交互活动。让全体学生活跃在口语交际中。
如:(教学论文 )十一册单元一“口语交际”学会解释,这是一项交际说话练习,本课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育学生遇到别人误解的时候头脑要冷静,态度要诚恳,要心平气和的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解释清楚。题中创设的多种情境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均可能碰到的情况。教时先让学生任意选一条,认真阅读体会,然后引导学生去想清楚这样一些问题:(1)向谁解释,要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题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3)这样解释,即要注意解释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组织好语言,可先低声自说,然后同桌互说,最后指明当众演说,以确保人人都有机会。从学生的说话兴趣出发,也可以采用竞赛形式练说,分小组赛,然后由小组推选出代表在全班赛。除了要求学生说话通顺连贯、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外,还应要求学生的说话态度语气,能使对方听懂你的解释,而要求得较好的效果。对于学生的现实情况,教师组织评议,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评议的反馈及时修正完善自己所解释的内容和方式。
如:第二题陈文彬很喜欢读课外书,爸爸看见了总说:“你就不好好学习功课,看起书来倒挺来劲儿。”一个学生是这样解释的:“爸爸你误会我了,读课外书,可以开阔我的.视野,提高我的写作水平。爸爸你就原谅我吧!”对于这个学生的解释,其他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认为说清楚了,一是向爸爸说清楚了读课外书的好处,二是请求爸爸原谅,这样解释就行了。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不够全面,没吧爸爸说的心服口服,可以这样说:“爸爸您误会我了,读课外书不会影响学习的,我是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看课外书的,也不象您说的闲书,看课外书能帮助我知识的积累,提高写作水平,更主要的是能丰富我的头脑,还能将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这就弄清楚了向谁解释,解释什么,怎样解释,让爸爸听后感到有道理,并且用语文明,一个“您”字就能让爸爸入耳,同时在解释时说清楚读课外书的好处。
3.创设情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际活动
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的学生情趣会变得高涨起来,情境化教学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情感,促进理解和感悟。
情境的创设可多样化:如利用课本插图或绘制情境图画;制作道具;播放录音、录象;生动的演讲,课文剧表演;参加一些社区活动;科技活动等,促进学生的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注重教学评价,注重教学效果
口语交际课的评价,首先是做好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思,从浅层面的学生兴趣、表达欲望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及交际礼节上来认定教学效果的好坏;再从学生理解水平,感悟多少,思维方式等来评判学生的收获。其二,放手让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上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达成互想心灵的沟通。其三,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适度结合写作练习,把说过的话,交流的信息,用文字记下来,以说助写、以写助说,相互促进。只有在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才能达到新课改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更新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文学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教育载体及手段,还承载着提升小学生情感认知的职能。小学生因自身年龄限制对于事物仍处于认知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小学生的思维成长、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仍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不能满足小学的实际成长要求,因此,如何加强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作用,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所共同探讨的重要教学课题。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现状分析,从小学生实际成长需求出发,对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交流探讨。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实施策略
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对小学生的教育情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小学语文教学占有重要地位,这是由于小学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小学生生活、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这一特性决定的,相应的小学语文教学承载了更多的教学职能。小学语文除去基本的语文知识教学职能外,还承担着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职能,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小学语文所包含的情感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健康成长、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小学生成长需求出发,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心血,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水平。[1]
一、小学语文中开展情感教学的实际意义
1.增进师生间感情
情感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积极情感的促进作用,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最终塑造学生自身健全、独立、个性的人格特征。[2]
开展情感教学的基础是教师无私地情感投入,同时小学生出于对事物的认知阶段,对于接触对象的态度是极度敏感的,当教师无私地投入自身情感的同时,无形间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这对于开展后续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塑造学生独立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无私地情感投入,将会营造出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及同学间的合作,可以更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进而发现学习的乐趣、激发自身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情感认知能力
情感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功用就是通过教师情感的投入,影响、丰富小学的情感内容,并引导学生对于情感与认知间的关系,进而塑造学生自身的健全、独立、个性的人格特征。这个过程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影响都是巨大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人生态度。
二、小学语文中开展情感教学的实际措施
1.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作为情感教育的执行者,其自身素质是决定情感教学效用的重要因素。这不仅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还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现阶段的小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内心中希望与人交流、交很多的.朋友,但是缺少有效、正确的表达方式。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思想动态,做到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培养自身在学生中的信任度,进而实现有依据的、针对性的情感教育。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教材中着重体现的德育教育内容,对小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讨论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活动实践,将自身对于情感的感悟转化为自身的知识。[4]
2.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
由情境教学的定义可得,小学语文中情感教学可行度最高的方式,就是通过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行情感教学。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绝对的教学主体,对学生实施“灌输式”教育,即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教学,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情感成长。
情感教学情境是指结合教学内容设定特定的情境,这个情境包含着教师想表达的情感内容。教师依托这种特殊情境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引起学生与教学情感的共鸣,通过这种共鸣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对这种情感的认知,最终由形成学生自身的知识。
3.实施合理的评价标准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正处于对事物的认知阶段,故而在对一些情感的理解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偏差。学生产生错误的情感认知,在小学语文情感教学中是正常且可接受的现象,对此教师不应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主思考积极性,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理解偏差入手,通过实例讲解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正在讲解《乌鸦喝水》一课。《乌鸦喝水》主要表达的是,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应学会变通,灵活运用已有资源,进而解决问题。教师在上课时,有的学生提出“乌鸦为什么不能到别的地方喝水,为什么一定要喝瓶子里的水?”的疑问,这是由于学生对故事所设定情境不清而导致的。教师在教学时不应直接否认学生的想法,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对故事情境进行适当的扩展,进而对学生提问:如果瓶子周围存在其他水源或没有石子时,乌鸦的正确做法又是什么呢?这样即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性、发散性思维,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更多的教育职能,其中包含的情感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进而塑造学生自身健全、独立、个性的人格特征,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出发,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应用以及对学生实施科学的评价标准,通过这些实际措施,充分发挥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促进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吉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学,20xx(01).
[2]赵雷娜.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实施策略探究[J].未来英才,20xx(01).
[3]张玉琼.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xx(02).
[4]杨炜.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未来英才,20xx(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学生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有些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那么,学生如何自己预习课文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首先,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了解一下课文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弄清课前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的具体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
懂得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要勤动笔。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我在让学生预习课文时,将以上各部分预习内容分解为这几个小标题在每课的预习作业中予以落实:字词课堂、文章主要内容、我的发现、我的困惑。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由此可见,课前预习非常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是十分重要的科目,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为培养其文学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较大的篇幅,学生学习丰富的寓言故事、儿歌等语文内容,能够有利于其对语文知识的全面理解,因而儿童文学深受人们的重视。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儿童文学与语教学之间的联系,语文教师通过合理利用儿童文学资源,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针对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展开了分析,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作用
语文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通过语文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其个性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儿童文学予以高度重视,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学习丰富的儿童文学,进而有助于其更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必须突显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儿童文学内涵
所谓儿童文学指的是专门为儿童所创作的,为儿童提供阅读的作品。儿童文学的种类有很多,包含寓言故事、科幻故事和童话、诗歌等,诸多的创作方式,都使得儿童文学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与小学语文其他教育文章相比,其具有趣味性,所以儿童文学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儿童去学习。在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中,应该将儿童作为主体,向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儿童学习儿童文学能够陶冶其情操,为日后语文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总之,儿童文学具有独特的内涵,对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育的补充,对于我国现代儿童文学而言,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所以教育人员加大了对儿童文学的研究,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深入讨论,进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自从产生儿童文学开始,其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通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材通过多次改编,并推出了一系列儿童文学创作,目前,在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较大的比例,所以表明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空前发展。同时,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息息相关。总之,儿童文学的产生,能够积极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的重要资源
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重要资源。儿童文学是教师开展课外活动的主要材料,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能够培养其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由于儿童文学的题材和内容比较广泛,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外活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儿童诗歌、散文等作品,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更有利于开展故事会和表演等活动。同时,学生在进行课外习作练习时,可以将儿童文学作为范本,所以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在“陶罐与铁罐”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理,通过讲述寓言故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教师先向学生朗诵该文章,学生仔细分析故事,可以了解到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比较骄傲,对陶罐持有鄙视的态度,然后将二者埋在土里后,陶罐出土却成为了文物,而铁罐变成了泥土。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该寓言故事,其实每个人都会有长处和短处,而我们一定要看到对方的长处,并正视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才能互相尊重,并和睦相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儿童文学不仅仅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能够使其学会做人的道理,并学习到一定儿童文学知识[3]。总之,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儿童文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儿童文学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当前,在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提高思想能力已经成为培养儿童的核心,所以小学在语文教学期间,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而且还要将提高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其内容和题材都相对广泛,儿童文学中所描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相关矛盾冲突等都能够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此外,儿童文学能够满足儿童心理特征需求,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比如,在讲解“小小竹排画中游”期间,学生通过诵读“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首诗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到该诗歌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江南水乡撑着小竹排,观察江南秀丽的风景,并感受到江南水乡物产丰富[4]。同时,鸟儿欢唱,鱼儿游动,从而表达了小男孩愉悦的心情。此外,借助于对两岸禾苗和树木的描写,呈现对大自然赞美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儿童文学对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结束语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对语文教学的开展起到一定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有利于其文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结合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展开语文教学,从而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松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J].课外语文(下),20xx(12):21-21.
[2]李艳玲.论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技展望,20xx(22):69-69.
[3]王艳.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xx(10):227-227.
[4]王艳秋.探讨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读与写(上,下旬),20xx(23):72-7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15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3-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经典)06-2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6-30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经典)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23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