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29 08:40:21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

  用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来教和学小学语文课确实是太枯燥无味了。而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感性认知能力不成熟,尤其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新鲜的内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段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例如多媒体精美幻灯片的制作,生动有趣动漫视频的下载和精美图片的展示。只要教师充分掌握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技巧,把多媒体的优势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进行创意结合,小学语文课将会变成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大幅度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一、阐述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课堂效果特备好,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教学水平,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小学语文的主体人是六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感性思维还不成熟,且他们处在好动和贪玩的年龄阶段,而小学语文阅读课需要学生投入感性认知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老师只重复的给学生们读课文,小学生们可能根本就不能理解课文的内容,他们对课文的印象也不会太深。但如何老师利用多媒体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小学生们会特别容易理解,例如,小学四年级课文《爬山虎的脚》,老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找到爬山虎全景和爬山虎的脚的图片,在幻灯片上展示出来,同时还可以搜到爬山虎如何爬墙的微观电影放给学生们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仁爱之心。

  (二)多媒体幻灯片的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

  小学语文是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的重要平台,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例如多媒体可以收集大量丰富的图片、视频、动画、音乐和图像,这些技术单独的应用到语文课文内容的讲解中可以提升语文课的境界,当把这些多媒体的内容集合为一体,可以想象出语文课堂的精彩让学生们如同置身在作者描述的境界中,自然就会激起学生的兴奋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会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情感。例如人教版一年级的课文《春雨的色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春雨滋润中的世间万物,用图像和视频让学生从视觉、感觉和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三)多媒体庞大的信息量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没有多媒体的课堂,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只有时间给学生们讲解课本上的内容,没有拓展知识的时间和空间,难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而运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和庞大的信息量,教师可以收集到与课文内容相似或相近的课文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展课文的内容和知识量,把课外的知识内容有机的融合到所学的内容里,极大的补充了课本内容的不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课外知识,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教师如何有效的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

  (一)从学生的情感入手进行多媒体的教学。

  分析小学语文教材可知,其内容广深度浅,教师完全可以截取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故事情境与学生进行探讨。例如,在学习朱自清《背影》这节课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可以捕捉家长每天接送学生上学的场景,可以把家长送完学生入校后离开的背景拍摄下来,把家长的背景图片放映到多媒体大屏幕上,先让学生各抒己见,让他们谈谈看到自己亲人背景离开自己的感受。之后在引导学生进行《背影》这个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受到作者写这篇课文时的所感所想。多媒体图像的展示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性柔情,在探讨声中把语文知识就装进了学生的头脑中,同时教师还轻松的而上完了一节有趣生动的语文课程。

  (二)利用多媒体强大的音像效果开启学生的智慧思维。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也带动了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在教学手段中多媒体的兴起,为教学事业的进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教室的教学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动画视频来展示课文的情感主线内容。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鸟与大自然的视频,让学生们观看视频和闭上眼倾听大自然中各种鸟叫的声音,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这节语文课的学习中。通过多媒体逼真的自然声音和图像,让学生不仅深爱上语文课,还会对自然、动物和人类三者的生态和谐的画面触动良深,从而培养了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尽管多媒体的发展逐步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解放了教师每节课亲自板书的苦力。但小学语文课上的生字生词的拼写,也是离不了教师亲自在黑板上的板书,亲自为学生进行示范可以提醒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多媒体的使用确实可以带动课堂的生动和活力,但每个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尽相同,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方式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尽可能多的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三、小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和庞大的信息容量从学生的视听情三方面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融入教学当中,教师就完全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引领者、引导者。

  参考文献

  [1]陈华欣,李小刚.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情境设计过程研究[J].考试与评价网,20xx.24-27.

  [2]于春华,赵清水.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探讨[J]东北师范大学,201.25-2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2

  摘要:当今的语文教学从以往的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成为了教学的关键。因此,作为老师需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再是单纯的学会几个生字,掌握几个阅读的技巧那么简单了,老师需要教会学生进行语文的拓展式学习,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不断地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的拓展教学展开阐释。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教学;探究

  小学语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因此,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需要引起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随着新课改的颁布,语文的学习更加注重的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了能够使学生充分的利用课堂,调动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老师需要引入拓展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同学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教学词语能够对知识进行串联

  当今社会,信息化不断的加剧,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在课本中学习到的几个生字、生词。已经不再能满足学生知识量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作为老师需要在备课时下足功夫,将学习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通过这种途径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当前的语文课本中对这一方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语文课本中的成语串联将学生学习的成语进行了整合,方便学生温故知新。除了在词语方面可以实施这种方法外,我们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也是可以用到的,比如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时,可能会遇到一些词语或者是一些情感。那么,老师就可以指引学生思考这样的情感意思我们还能够用学过的哪些词语进行表达,这样以来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自觉地学会知识之间的串联。

  二、古诗教学中积累经典诗词

  随着国学的不断推行,当前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在古诗课堂中如何进行拓展教学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首诗的学习去思考和它相关的诗词,无论是在手法还是诗人还是表达的情感上,有相同的都可以进行联系。比如,五年级课本中我们会学习到两首古诗《游园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那么通过这两首诗我们老师可以进行提问: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呢?在学习到《村居》时可以提问学生自己还知道哪些关于描写童趣的诗,当在学到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其他诗人对西湖的描写。除了内容上的联系外,在我们四年级学习了刘禹锡的《望洞庭》后,老师可以根据这个诗人的生平为同学进行讲解,让同学了解这个诗人在不同的时期都有哪些不同的作品,这为以后他们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竹枝词》等奠定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让学生系统的复习了旧知识,还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于他们的语文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三、阅读拓展教学

  语文的学习阅读和写作是关键,而如果想要提高写作水平,离不开素材的积累,素材从哪来,自然要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我们教材中的课文是有限的,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可以扩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以课本教材为基础,延伸阅读。比如,在学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课时,我们学习到了海伦凯勒的精神,那老师不妨为学生提供这类的文章,比如张海迪,比如桑兰。另外,老师除了以课本为基础延伸阅读外,还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推荐给他们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合理的书籍,在班里可以进行阅读竞赛或者是读书节的活动,通过阅读方面的拓展去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

  四、给学生留足空间进行语言表达

  在语文的拓展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扩展,同时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消化和吸收知识。在课堂中老师要善于通过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这种语言的表达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通过对课堂中的某个知识点进行交流,学生们开阔了自己的思路,观点在彼此的分享中,更加丰富,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进行知识和观点的互换,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宽了学生们的视野。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作业,让自己去搜资料,通过学生的这种自主式的活动,让他们能够独立的掌握扩展知识的能力。结束语:综上所述,语文的教学要求越来越倾向于对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当前的形势。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道路,而这种拓展教学就大大的满足了学生在语文上的学习要求。拓展式的教学方式丰富了课堂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能够真正拥有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语文的素养。为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善于对知识点进行串联教学,在古诗词背诵方面善于指导学生进行关联式记忆,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阅读量的积累,扩展他们的阅读范围。相信通过这种拓展教学,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高素质的语文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莉.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J].小作家选刊,20xx,(15).

  [2]满德日娃.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xx,(34).

  [3]艾智慧.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人间,20xx,(2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3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明确目标,指明阅读教学方向;了解学情,划定阅读教学起点;个性解读,确保教学方向不偏离;接轨生活,顺利到达阅读教学终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目标 学情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筛选,以提升阅读教学品质。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上小学语文阅读课就像是带领学生参加一场赛跑,需要让学生明确起点和赛跑方向,并且确保赛跑时不偏离方向,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以下,笔者详细介绍自己的阅读教学“四部曲”。

  一、明確目标,指明阅读教学方向

  清晰的目标能让人产生坚定的信念,且目标越清晰,信念就越坚定。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妇女弗罗纶丝·查德威克在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后又决定挑战卡塔林纳海峡,即从加利福尼亚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游向加州海岸。但那天因为浓雾弥漫,在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时她却因为看不到海岸而放弃了。可见,缺乏清晰的目标对一个人达成一件事的影响是巨大的。同理,阅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顺利完成阅读教学任务,需要教师研读教材,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目标作出了详细规定,这是阅读教学需要遵循的总体目标。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每一篇教材文本都有具体的阅读目标,教师只有对目标资源进行搜集、整合、优化处理,才能最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阅读教学才能顺畅地开展。

  以语文S版第十册《珍珠鸟》一课为例,笔者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之前,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课的阅读目标: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领悟人与动物能够和谐相处的道理。其次,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珍珠鸟的相关描写,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再次,教师给予示范诵读,要求学生模仿诵读,注意体会珍珠鸟的个性以及作者的情感发展。接着,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阅读思考问题,让学生展开集体讨论。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为话题,写一写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样教学,能让学生紧紧围绕阅读目标进行阅读学习,教学秩序井然。

  二、了解学情,划定阅读教学起点

  学生的阅读学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学习基础、阅读悟性、阅读习惯和方法都存在差异,其阅读学习行为也会体现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要展开学情调查,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阅读教学设计和引导,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比如,笔者班上的学生大多数是农村孩子,有的学习基础较好,有的悟性较好,有的还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符合他们的阅读学习起点,促使他们能有专属于自己的起跑线。

  以第十册《提灯女神》的教学为例,笔者在课前跟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没有听说过“国际护士节”,有少数几个学生了解护士节,但没有一个学生了解该节日的由来。因此,笔者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标,把本课教学的起点设计为:让全体学生先听教师讲一个传奇的故事,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而引出课文学习内容--《提灯女神》;鼓励中等生和学优生主动探究“这个提灯女神是谁”“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一个护士”等问题,并鼓励学优生尝试着把相关问题的答案告诉同伴。这样,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在故事的吸引下主动阅读课文,学习中等的学生会带着问题去探究课文,学优生会在探究课文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有个别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掌握课文的主旨,但也能通过学优生的解说了解到南丁格尔的伟大事迹,以及国际护士节的由来。

  三、个性解读,确保教学方向不偏离

  参加过跑步比赛(如400米及以下距离的短跑)的人都知道,从起点冲刺往终点跑的过程中,参赛者是不能偏离自己赛跑跑道的,否则比赛成绩就无效。同样,要想让阅读教学顺利到达终点,也应该不偏离阅读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到既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又确保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偏离主要方向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只有具备较专业的语文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以及渊博的知识,才能对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进行肯定、引导或纠正,使学生的阅读学习始终不偏离方向。

  以第十册鲁迅的《少年闰土》一文为例,对于少年闰土这一人物的分析,课文中有不少的相关描写,但是书中描写的闰土形象不一定和学生脑海中的闰土形象相一致,教师如何做到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解读结果呢?对此,笔者是这样引导的:“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对少年闰土的相关描写,说说自己眼中的少年闰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并通过‘我给少年闰土画张像’的方式表达你对少年闰土这一形象的认识和感悟。”这样,教师既能从学生的画像中了解学生对少年闰土这一形象的理解和把握,又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偏差进行纠正。比如,当时有一名学生画的少年闰土是脸色呈紫黑色,脖子上戴着银项圈,手里拿着一柄钢叉,样子却十分害羞。从该生的画像中,笔者了解到该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少年闰土的外貌特征,但是却混淆了作者对闰土性格的描写。因此,笔者对该生的个性化阅读进行这样的引导和纠正:闰土见人时确实很怕羞,但是,对于擅长的捕鸟,管獾猪、刺猬、猹等,闰土却是十分自信和勇敢的,在画闰土画像时你要把握这些区别,然后再决定是画闰土的哪一面。

  这样引导,教师既给予学生充分的个性化阅读时间和空间,又能通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果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引导或纠正。

  四、接轨生活,顺利到达阅读教学终点

  “学习是为了运用。”语文从生活中来,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习的语文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终点目标。我们都知道语文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诸多契合点,教师要做的就是观照学生的生活认知情况,让学生生活与语文教材内容顺利接轨,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生活,以及在生活中感受语文,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童年乐趣》描写了一个六岁儿童创编乐曲的经过。这个故事带有传奇性,大多数学生不一定都有这样的学习体验。如何让这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接轨呢?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学习任务: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有所创造。这个创造不一定是伟大的,即使是作出了一点小成就,也十分值得我们回味。请你结合以往的生活经历回忆一下这种感觉。很快,就有学生说道:“妈妈经常让我拖地,我虽然不想干,但不敢违抗妈妈的命令。在一次拖地时,一只抹布缠住了我的脚,我忽然发现原来我走路也能够拖地。后来,我就将抹布固定在拖鞋上,在房间里走几圈就完成了拖地任务。听说现在市面上刚出了一款新式的拖地拖鞋。哈哈,我觉得它和我的‘小发明’差不多,这让我心里暗自得意……”在确认学生有了类似的情感体验后,笔者才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去理解克利斯朵夫创编乐曲的经过。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课文中所说的克利斯朵夫的童年乐趣了。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按照如上四个阅读教学步骤开展阅读教学,势必能够给学生的阅读学习带来全新的感受,并且对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4

  [摘要]阅读教学是文化、生活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阅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学生文明成长、传承文化的有力手段。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内外整合,能够解决现阶段的阅读教学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缺少阅读时间、缺乏有效指导的问题。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建立图书角、建立自主学习策略等手段,多角度地进行阅读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慢慢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营造和谐的阅读教学环境,拓展课外阅读的学习平台,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课程整合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内阅读虽然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远远不能达到学生所需的阅读量。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且还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能少于一百五十万字。课外阅读对课堂教学有补充和延伸作用,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是训练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培养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使学生终身受益。由此可见,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内外整合势在必行。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笔者对几个班级学生的课内外的阅读情况进行了统计,记录学生的阅读量及阅读时间,观察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方法,发现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乏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少主动翻开一本读物,并认真地将它读完。小学阶段的学生潜意识里把读书当作是一项需要完成的任务,对课外读物更是不愿碰触。课间或是假期时间,这个阶段的学生更愿意做一些其他的消遣活动,而不是阅读。所以,小学阶段的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随便翻阅的消遣方式,普遍存在有书不想读、缺乏阅读兴趣的现象。

  (二)缺少阅读时间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种想法影响下,家长为孩子安排了许多学习班,学校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许多作业,导致学生的时间安排得过于紧张,无暇关注身边的书籍。这是学生有书不能读的原因之一。再者,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也不太重视课外阅读,反而更倾向于课下多做练习题,把学生的阅读量仅限于语文课本。“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题海战术”的课外作业,也导致了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三)缺乏有效指导

  学生阅读因缺少正确引导,找不到阅读方法,从而出现有书不会读的情况。教师缺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意识,没有及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引导正确的阅读方法,致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自由发挥”状态。大部分学生都是采用快速通读,在没有认真理解深刻含义、没有摘录和做笔记的习惯、没有读书笔记的情况下,课外阅读收获甚微。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做引导,学生的阅读效率就不高,而且还会丧失阅读的兴趣。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整合

  (一)学好课本知识,激发阅读兴趣

  课内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巧用课本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与课本上的文章相似的读物。例如四年级上册的课文《颐和园》,课堂上教师如果发现学生有明显的兴趣,可以多介绍一些课外的历史读物,普及一些历史事件,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主动去了解历史,阅读课外读物。比如,学习了《三顾茅庐》,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借以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名著的韵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由课本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主人公的优良品质,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课外主动阅读的意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由课堂教学层面延伸到课外阅读,不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有阅读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采取不同的形式获取其中有益的信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积累知识和文化常识的过程。

  (二)创建图书角,营造阅读气氛

  良好的阅读气氛是培养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要素。阅读气氛通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最终实现预期目标。课间,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在图书角挑选自己心仪的书籍,并与旁边同学的书籍相比较、谈谈读后感,营造一种阅读的气氛带动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还可以利用自习课时间,定期组织“读后感”主题班会,请每位学生谈谈近期自己读的一本书,说说推荐理由等。一些不爱读书的学生被这种读书的气氛包围,久而久之也会被熏陶。此外,教师和家长应该选择一些内容丰富多彩、门类多样的书籍供学生阅读。如中外儿童文学类的《儿童大奖小说系列》《凡尔纳四大科学幻想名著》,科普类的《森林报》《神奇校车》,历史类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还有一些益智类和数学类等。

  (三)构建教师阅读指导策略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在形成阶段,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以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为目标,重点落实训练项目,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首先,在备课时,教师要认真负责,明确授课重点,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成长特点以及教材要求来选择教学方法。阅读方法可以视情况而定,包括朗读、默读、品读、分角色读等。在不同的年级和教学环节,教师只有正确引导学习方法,才能起到预想的效果。然后,在精读课文时,教师要根据“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原则,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进行自读。学生自读后,教师需要设计一些问题检验自读效果,并针对学生回答时体现的问题再进行引导讨论、互相交流。需要明确的是,自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对学生词、句、篇进行整体练习。最后,教师可以从课文结构角度选择指导方法。对于一些偏感情色彩的文章,教师可以采用“精讲一段,带动全篇”的讲课方法,先讲授文章的其中一段,以带动全篇的学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的来说,指导学生细阅读,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体验、深挖掘文章内涵,感悟生命意义,理解作者写作思想,从而巧妙运用探索性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四)构建学生自主阅读策略

  1.制作“阅读摘录卡”阅读过程的摘录、做笔记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含义,有益于知识积累和深层把握书中的精髓。做好“阅读摘录”,并定期进行检查,形成监督机制,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养成良好习惯。

  2.定时定量阅读教师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让其在实践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在学校期间,每天规定晨读及课外阅读时间,每星期开设一节课外阅读的语文课。学生睡前、节假日、双休日进行休闲读,完成量化的摘录卡,规定保底量。

  3.提倡亲子读家庭是教育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做好教育事业的基础,家长的言传身教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力提倡亲子共读,营造一个家庭阅读氛围,尤其对那些还不是很积极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更需要家长耐心领导。提倡家长订阅报刊,丰富家庭书架,成立家庭图书室。

  4.师生共读在小学阶段,学生还没有养成读书兴趣和习惯之前,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对教师崇敬的心理,充分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作用,带领学生拿起课外读物。教师与学生共读一本书,一起探讨读书后的感悟,共同营造书香气氛,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总而言之,坚持读书,使阅读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的过程。阅读教学是文化、生活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从课内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外受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多角度地进行阅读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慢慢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营造和谐的阅读教学环境,拓展课外阅读的学习平台,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本友.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xx.

  [2]代顺丽,王荣生.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问题的本质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xx(8).

  [3]邵德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20xx(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5

  【摘要】小学生的识字量不多,语文基础薄弱,不能很好地进行自主阅读活动,所以,发挥语文教师的引导作用,合理指导小学生教学阅读,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果,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指出了小学低年级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爱动、思维跳跃的天性,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较差。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努力构建一个有利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有效性。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被动、消极的接受知识,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以小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主动获取知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低,识字量较少,口语表达能力较差,需要借助拼音、字典等来进行阅读,这种阅读形式降低了小学生的阅读速度,难以让小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进而让小学生对阅读产生厌倦的'心理[1]。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适当鼓励、肯定小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以提高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比较丰富,对外界事物比较好奇,渴望了解自己接触到事物,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地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而且,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阅读环境,以点燃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很多语文教师一直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并且要求学生反复诵读统一篇文章,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但是会降低小学生的阅读热情。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通常会配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插图,帮助小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类插图,让小学生对照文字叙述,来阅读文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提问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中,仅仅是浏览一下内容,而不仔细思考文章的深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难以全面、深刻的了解文本内容,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小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分析和回答[2]。例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文章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阅读一下课文,然后提问小学生:“小壁虎都向谁借过尾巴?”“小壁虎有没有借到尾巴?”“为什么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来进行回答,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锻炼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四、营造阅读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缺乏自我约束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构建一个适宜的课堂环境,集中小学生的精神,以确保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3]。例如,在学习《秋天的图画》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景色的特点,让小学生直接观看金黄色的梨,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田和一行行的大雁,带领欣赏秋天的美景,引导小学生感受、体会收获的喜悦和愉快,促使小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文本的内容,从而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五、组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喜欢模仿,乐于展示自己、表现自己,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喜欢展示自己的心理,适当组织实践活动,让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加快教学进度。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适当组织实践,让小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表演,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分别扮演金鱼、虾公公、小鸡、乌龟、螃蟹、鲶鱼以及青蛙等角色,要求小学生模仿文中的语言和语气,来进行表演,以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六、通过口语表达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进行口语表达训练,让小学生自由、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4]。例如,在学习《假如》这篇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延伸课文内容,让小学生模仿课文的形式,编写诗歌,阐述自己的梦想,积极拓展小学生的思维,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训练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阅读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小学生能够喜欢上阅读,并且能够主动去阅读语文教材,以丰富小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霍玉娟.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xx,10:50.

  [2]杨福明.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长三角(教育),20xx,07:70.

  [3]韩冰.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才智,20xx,26:139.

  作者:李媛媛 单位:山东临沂兰山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6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是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窗口。阅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程度,进而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搞好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自悟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为他们能更好地萃取中国文化精华、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打下基础。

  那如何才能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一、构建和谐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欢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发挥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思维,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教学中,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好朋友。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阅读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参与阅读学习的信心。对于不足之处要巧妙地处理。

  二、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知识和想象力的关系,知识借助想象力而发展,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先导,由此可见想象对知识的重要性。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首先通过想象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描述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抓住主题,加深理解。其次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一对“孪生兄弟”。著名哲学家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应当创设让学生感到生动、美丽的情境,使他们获得美的感受,产生美的喜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其内心的“情”在特定的“境”中升华到一种新的境界。

  如使用提问创设情景法可通过设置有吸引力的问题来创造一个好的阅读动机。也可使用看图导入法在阅读教学中用教科书中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及教学挂图作为直观教材,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媒体创设情景法可在学生阅读时灵活运用声音图像,让学生沉浸在文章的表达氛围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二)以读引想,引起情感共鸣。

  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与作者文章的思路连起来,着重把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通过阅读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使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真正读出了感情,真正体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注意评价的适当性

  教师评价的作用是巨大的,一句挖苦讽刺,就会给学生心灵的伤疤撒上咸盐,一个热情的目光、鼓励的微笑又可以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星星之火,把学生从“黑暗”带到“光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当评价。如我刚接手的三年级时,有一学生每次读课文错字连篇,南腔北调,常常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他自己也是窘态百出。遇到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他,下课后,我把他叫一边,让他重新读了一遍,读错的字进行纠正,并鼓励了他一番,第二天一上课我让他重新读了一遍,这一次他只读错了几个字,有几个学生发出了笑声,但大部分学生发出了“咦”的声音,为他的进步而赞叹。借着这个机会,我便“狠狠地”表扬了他一番,让他在同学间树立起自信心,并鼓励他课余时间多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几个星期下来,他便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矛盾特殊性原理,我们知道每个事物都有其自身特点,小学生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各方面都没定型,因此他们在阅读和理解文章方面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评价中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同”是指评价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共同目标,把握住大方向。“异”允许学生观点差异的存在,在评价中注重目标的多元化、方式多样性和灵活性。凡是那些体现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而又不算“大逆不道”的能体现学生发展的地方,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个人感受,应用热情、真诚的语言、期待的目光来有效地调控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鼓励闪光点,使学生心理处于“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始终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阅读学习活动中。对于缺点也要巧妙点拨,既不伤学生自尊心,不打击学生积极性,不抹杀学生创造力,又使学生得到提高。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分为二的评价,找到他好的地方,先鼓励,然后纠正错误。

  四、精心设计阅读的形式

  指导学生读书,形式应灵活多样,做到因材施教,恰到好处。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师应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当教材中出现了句子长、结构复杂或文章难懂的片断,教师采取领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突破难点,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也为了便于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对于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可由几个人或全组、全班学生接续读。为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和序目理清文章脉络,捕捉关键词句,可引导学生细心默读,在读中思考句子。为了诱发想象,形成意境,发展形象思维,对于画面集中、含义深远、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的地方,教师可指导学生小声自读。为了提高兴趣,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表情,对故事情节对话较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表情朗读;对于句意连贯、句式复杂、内在联系紧,逻辑性强的句群、句组或段落,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形式。为了强化记忆,激发灵感,活跃气氛,对于诗歌、警句或精彩的句段也要齐读。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听录音进一步体味朗读的技巧。为了较好地进行朗读的训练,做到“先扶后放”、“有扶有放”,在低年级采用师生相互伴读。为了激发学生进取心和竞争意识,提高朗读效果,可采用分人或分组轮读。要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读的形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读熟、读通、读好课文,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利民.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湖南教育,1999,(11).

  [2]黄绍业.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广西教育,20xx,(28):3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写作意识进行培养和强化,既是促使小学生将语文知识内化吸收的过程,也是提升小学生全面语文学习能力的方法。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小学生写作意识的相关方法和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意识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重要积累过程,而写作是阅读语言素材的体现途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写作意识强化能够点燃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切实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创作能力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引导小学生掌握合理的阅读和写作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小学生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的引导教学,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首先,在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的相互结合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做到边读边想能够有效提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将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具体的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小学生针对不懂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上下文联系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思考分析。引导小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批注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将看不懂的地方、理解不了的地方以及认为比较精彩、喜爱的地方进行标注,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提升文本阅读质量。其次,在写作教学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例如,在《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对日常学校组织的“国旗下的讲话”或者是组织的相关演讲比赛活动进行观察,从而记录好关于演讲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方式,在日常中积累演讲题材写作材料,提高写作能力。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文本的开头、结尾和每一段的中心句进行标注和体会,并且通过仿写等手段对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

  2通过刺激内在兴趣动力激发小学生动笔写作的欲望

  兴趣动力激发是强化小学生写作意识的重要基础,只有小学生对某个主题、某个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开展有效的写作学习,并且兴趣动力还能够激发小学生对写作的表达欲望,在提升小学生写作创新能力方面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以《恐龙》教学为例,这是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以“我想象中的恐龙世界”为写作主题,并且以这个主题为主导,开展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对小学生的写作意识进行强化,实际上很多小学生对“恐龙”有着较为广泛的认知,在幼儿阶段就已经接触到“恐龙”,并且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恐龙”的儿童读物和儿童影视,这就为这节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的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恐龙的图片、视频、影视作品等进行多角度的展示,对小学生脑海中关于恐龙的相关认知进行进一步的强化,然后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构建自己心目中的“恐龙世界”,通过这样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知识储备的教学能够对小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从而在阅读教学中过程不断积累相应的写作欲望,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自己恐龙世界”的描绘写作过程中。

  3注重阅读教学中的练说训练

  语文文本教材中的很多词语、语句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文本的涵义,并且在掌握相关词语、句子的.应用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关键句是课文文本语言的典范,对于小学生更好地掌握作者写作意图、熟悉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发展思路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些关键词、关键句的教学也是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练说训练。所谓的练说训练,就是让小学生根据文本阅读的相关内容,在周围实际生活中寻找实例,将文本中的词语、句子应用到实例描述和表达过程中,掌握优美词语、合理修辞方法的应用,从而对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在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练说训练。首先,让小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实际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对课文表达的主要内容进行掌握。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进行再次的提升,尤其是要对文章中体现语境的词语、句子进行分析。最后,要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进行培养,具体的说就是让小学生表达自己在文本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感悟。通过练说训练对小学生的文本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思维掌握能力进行有效培养。4重视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写作内容大都是从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兴趣爱好出发形成的,但是不论是哪一个写作主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这是写作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逻辑思维进行感受,并且在生活实际中寻找逻辑思维,遵循逻辑进行写作。例如,在《负荆请罪》这篇课文的额学习中,有了蔺相如和廉颇之前的矛盾误会,才会有后来的负荆请罪,这是一个简单的因果逻辑,在阅读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个逻辑进行掌握,并且应用到相关的写作中,强化文本的逻辑性。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写作意识就是要通过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积累素材,通过兴趣激发、练说训练和逻辑思维培养等促进阅读和写作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海涛.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写作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xx,(8):36.

  [2]叶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写作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3):175.

  [3]万永惠.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写作意识的培养[J].课外语文,20xx,(20):118.

  [4]魏红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意识的思考[J].课外语文,20xx,(10):1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8

  一、自主阅读,丰富自我

  倘若不能合理地安排课堂上的时间,那么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而这里就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对于课文而言,学生没有进行自主阅读,没有自己对课文的体会。一般情况下,就是老师对课文段落进行大段的解析,因而忽视了学生自身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将会造成学生对教材解析的依赖,会导致学生思维能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不达标等多种我们不希望出现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文学习时,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二、透析阅读教材,精心设计

  阅读是丰富小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小学生个性、提升自身能力的必要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教材研究的力度不到位。尤其是在多媒体教学技术出现之后,很多教师更是喜欢依赖于多媒体,从而放松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师在上课前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之前,一定要自己对教材有良好的把握。在备课的时候,要站在多种角度对课文进行解析。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的提高。此外,教师自己在进行解析课文的过程中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千万不能敷衍了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在课堂授课时,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在备课时,对课堂教材内容做好认真的筛选,在课堂上实现“精讲”,并且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在讲一些深情类的美文时,可以采取“以读代讲”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富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这样一来,在对课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作者的写作目的有着更深层次的体会。

  四、互动式教学,营造生动的阅读氛围

  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带着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高昂的情绪,充满感情地去进行教学。让自己的心情去感染学生,从心灵深处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营造出一种生动、轻松又愉悦的课堂。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系列的情景设计,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进去,让他们充分融入课堂、爱上课堂。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上角色朗读,让他们参与其中,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阅读中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五、掌握侧重点,提高效率

  一节课的时间显然是有限的,很难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时要有所侧重,带领学生去进行重点的解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阅读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在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水平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实效性是个永远探索不完的话题。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做好总结、不断去探索、去创新,并且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阅读理念,从而使小学生在阅读中充满活力、收获快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9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观察能力的提升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激发观察的兴趣,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学习细致分解的观察事物,学习有侧重点的观察,学习运用不同的感官观察,学会多次性、连续性的观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观察能力

  1.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提升观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观潮》就是激发学生观察兴趣较好的一个课例。文中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描写可谓精彩至极,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这篇课文,在学生反复朗读、想象,充分感知课文描写的壮观景象之后,可引导学生讨论: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描写为什么如此精彩?作者的语言为什么如此具体生动,令人震撼?通过分析交流,学生就会明白,这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体会的结果。只有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了如指掌,才能写出如此生动逼真、令人震撼的精彩的文字。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想,用心去体会,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精彩,如果你还能把这些精彩记录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观察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也会随之增强。通过学习,学生就会慢慢对观察产生兴趣,之后再布置一些观察任务,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对写得好的日记给予加分、送星等奖励。孩子都是喜欢被肯定,被奖励的,无形中学生的观察兴趣便得到了提升。

  2.通过阅读教学学会观察的方法,提升观察的能力

  观察能力的提升除了有较浓的观察兴趣外,正确的观察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观察结果,也能提升观察的兴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课例分析,应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慢慢引导学生进行亲身的观察,以此提升观察能力,养成积极主动观察客观事物的习惯。

  2.1通过阅读学习正确的观察顺序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不仅能提升学生观察的条理性,还能借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表达变得更有条理。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观察性的课文,是作者在现实中通过细致观察的结果。空间、时间、方位、从整体到部分、由静到动或由动到静,由人到景或由景到人……这些都是常用的观察顺序,这些观察顺序在小学课文中都有具体的表现。例如小学四年级上册《长城》一文中,描写了长城的绵延起伏、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这篇课文,老师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按照从西到东,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观察长城的。先由西向东从远处,从整体上观察长城,说它像一条长龙;然后从近处细致观察长城,突出其高大坚固。学习课文之后,让学生举一反三观察校园或者上学路上的景观,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表达,锻炼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2.2通过阅读学习掌握细致分解的.观察方法

  何为细致分解观察?就是将观察对象有规律地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再按一定的顺序逐一观察。例如三年级下册课文《翠鸟》一课,作者把翠鸟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从小爪子、头、背、腹部、眼睛、嘴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写,使人对翠鸟的外形印象深刻。五年级下册《彩色的非洲》一文,作者对非洲的蓝天、骄阳、绿树、红土、彩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黑人兄弟等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按自然景观、人们的日常生活、艺术等进行有序的描写,使人充分地了解到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通过文章的学习,教会学生把观察的对象分为几大部分去观察,在逐一观察的时候就能更细致、更全面、更准确。

  2.3通过阅读学习,学会有侧重点的观察

  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观察性文章重点内容的分析和学习,既能使学生掌握有重点的进行观察的方法,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又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表达重点突出,具体生动。例如《观潮》一文,作者写了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去后这三部分内容,阅读教学中应抓住潮来时进行重点学习,使学生明白作者观察的侧重点,明白这样观察和描写既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又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通过慢慢学习、体会,并且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侧重点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2.4通过阅读学习多次性、连续性的观察

  每种事物都有多变性,一次的观察,并不能把握此种事物的全部特点,需要经过多次性的观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才能把握住事物的特点,才能让观察的结果更加严谨全面。例如《火烧云》中,作者就是通过不同时间段对火烧云的观察,掌握了火烧云的各种形态特点,才使文章的描写更加具体、生动、活泼。又如《爬山虎的脚》中,爬山虎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就是作者通过多次细致观察所得。学习这些课文后,可引导学生多次或持续观察一种植物、动物或自然现象,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环境中观察事物本身,并认真地做好每次的观察记录,以此来提升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同时也提升其写作表达的能力。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不断研究,实践的精神。只要阅读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坚持不懈,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国礼.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xx,2(08):132

  [2]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xx(15):283-284

  作者:郭俊英 单位:眉山市仁寿县龙正镇小学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0

  摘要:人类正在进入一个被数据概括指引的时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大数据的作用,大数据已经无处不在。然而,语文教学服务为了追赶当下时代的步伐,也开始运用了大数据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大数据时代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什么变化呢,下面主要分析一下大数据时代来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生的转变。

  关键词:大数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开启是一次重大时代转型,即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学习模式。然而对于语文学科这种历史悠久的内容都在变革当中,因此大数据时代也会给语文教学带来重要影响。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促进语文阅读采用最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在大数据的影响下,学生改变了自身的阅读能力,从而可以体现出大数据时代带给人的可持续发展性。

  二、大数据掌握,阅读教学与生活贴近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总是会有一些固定的教学模式,阅读文章的类别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基本就是掌握文章的问题,然后对其进行剖析,再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思想感情上的解析,这样一篇阅读教学似乎就完成了。这样长时间以后,学生会对阅读学科没有兴趣并且讨厌老师教课的内容。教学中的文本内容是很充分的,但是教学的方式却很老套,所以会产生差距产生时代感。有些教师还会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为学生寻找一些课外现代感很强的文章作为教学辅助,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教师在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学生对这些内容是非常不感兴趣的。所以当大数据时代来临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阅读进行对阅读文章的筛选,还可以非常便捷地挑选出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一课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的对学生讲述文章大意以及简单补充一些阅读相关的知识,那样是很难引起学生注意力的。但大数据显示,现在的小学生似乎对一些趣味书籍以及实验书籍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这方面的书籍用来引导学生作为本堂课的拓展,主要是为了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这种课外延伸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特别积极认真,还主动与老师交流自己喜欢的'内容,与老师互相讨论。

  三、大数据掌握话语热点,阅读教学与时代贴近

  社会发展的很快,语言文字也跟着变化的很快。变得快,是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在不断发生改变,航空事业发展的多快,地球那么大,一下就飞到了;电脑网络通讯发达的人们都不用写信传递消息了,一个信息一个电话就都搞定了;上学的时候教师都会教学生怎么写信,采用什么方式,信是一种文体,有一定的格式。现在的学生都不懂了,然而再学习写信技巧也没有什么作用了,想说什么发短信就能够表达了;然而最重要的是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变多了,多种语言的相互接触,使中国话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语文中的语言文字是不断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的,比如,“白白”本来是外国话,现在很多人把它当中国话了,并且已经养成习惯,变成临分别时必须使用的词语;有人用“520”表示“我爱你”,而早已经传播给大众知晓,当然,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都会逐渐出现一些新词语新的含义,比如失联、微信、刷屏、高富帅、白富美等等,本来都是开玩笑的,但是这种表达方式让人觉得会很有趣,会吸引很多人用这些词语表达内容。所以不断地拓展自身阅读的范围,让学习语文知识可以贴近时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科当中蕴含的热情,教师因此不断吸引学生,可以和学生一起看报纸上的新鲜报道以及相关评论,及时观察学生的思考方向,让学生随意表达自己的见解,不断让学生养成热爱思考的习惯,侧重培养学生自己的辩证能力。

  四、大数据表现教学状态,阅读教学精细化

  依靠现在科学技术,对阅读课堂全面整治,利用相关技术将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保存,然后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来看阅读教学的真实情况。在过去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同时教很多班级,老师难以解释的是,为什么同样的教学方法有的班课堂就很活跃也很积极配合老师,但是考试成绩却是不怎么理想,相反有的班级课堂气氛并不活跃反而有些沉闷,学生看起来也不在状态,但为什么考试成绩却比活跃度高的班级学生成绩好呢,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教师很不解。所以教师开始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采取,教师可以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同行评价、其他科目教师评价等方式,还可以进行综合专业培训、综合教学质量提升、有针对性地互相进行改进建议。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如果依旧还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视角去教学,那么在目前发展迅速的时代下,就会逐渐跟不上教学发展的需要了,所以教师通过借助大数据可以将课堂内容完整的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这种方式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科学理性地分析文章内涵以及解决文中问题,如此教学方式,教师也不再是盲目教学。大数据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阅读分为准确而又细小的内容逐一进行学习,还可以帮助我们制定阅读的目标,在需要对阅读内容精细化学习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情况进行深入教学,逐渐细化教学。并且通过大数据统计与分析,学生阅读能力不高提升较慢的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少,学生没有及时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自身思维并没有被激发,对于阅读题的分析理解也比较吃力,主要就是掌握的词汇量以及课外延伸阅读不足造成的。

  五、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已经如约而至,想要从海量的数据中寻找知识并且构建知识,就要发现语文学习当中的规律以及目前的学习现状,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思维,并且能够在自身的认知状态下通过大数据学习从而对阅读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见解。只有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阅读知识能力的吸收,并且跟上时代转变的步伐,响应现代教育改变的时代需要,提升阅读方式和思维,带领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学习,这样才是采用大数据教学的最好结果。

  参考文献:

  [1]马鹏华,王金涛.“大数据”时代小语课堂阅读结构范式的重塑[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7(1):92-94.

  [2]孙阳.iPad环境下“数字布鲁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6.

  [3]王金涛.“阅读跨界”与“思维翻转”的范式变革[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6(2):9-10,16.

  [4]周雪.小学语文阅读类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1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壮大,小学基础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学生家长所重视,正是“赢在起跑线上”的真实写照。就目前而言,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处在不断探索和尝试的阶段,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不算浓厚。因此,本文主要以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为主,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课堂观察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小学是语文阅读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不仅关系到自身语文的能力,还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师引导不够、教学方法欠缺和教学难点和重点的不明确等问题,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引导作用的不足

  目前,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由于过于倡导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很多教师忽视了自身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让学生的学习过于自主化,从而导致课堂逐渐成为学生的自习课。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基本上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迅速阅读,之后就让学生进入讨论等环节,由于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导致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课堂内容和完成教学任务,使得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很低。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打击学生阅读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方法的欠缺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段落大意———掌握文章内涵———提升文章中心思想的过程,从而导致了教学模式的形式化和规则化,使得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失去探究、品读的兴趣,进一步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低效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创设教学情景

  文章不是无情物,化作情景更有效。实际上,在小学阅读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表达出了作者的思想内涵和文章主旨,并且有其固定的写作背景和意图。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法具有很重要的促进意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从而帮助情景的建立,还有各种实物和教师的正确描述等。引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对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并在课堂上积极观察学生的学习反馈,并对其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例如,在《美丽的丹顶鹤》一文中,文章对丹顶鹤的美丽进行大量的文字描述,仅靠这些文字上的描述学生可能无法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因此,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播放丹顶鹤的野生环境视频,设立一个真实存在的丹顶鹤情景,将学生融入到丹顶鹤的生活习性中,从而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对阅读内容理解不全面,对新的阅读知识消化不了的现象。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文本的深层分析与理解,并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从而指导并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想象。帮助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性,使得学生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探究式教学方法中,教师要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狐狸与乌鸦》这篇课文中,此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狐狸看到了乌鸦嘴里有块肉,非常的想要得到,于是使出了一个计策,让乌鸦嘴里的肉掉了下来,从而得到了乌鸦的肉的过程。教师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狐狸是什么性格?乌鸦的羽毛和声音美妙吗?待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熟读课文,并提问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每次都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有了教师前面的启示和引导,有利于学生后面的思考和探究。

  (三)教学内容主次分明

  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阅读文本中的内容知识量很大,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期待更为全面性的教学模式,尽可能讲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面对丰富的阅读教学内容教师往往难以取舍,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明确,没有主次性,学生面对着大量的知识点难免无法理解,从而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新型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对知识内容进行合理性的划分和分层,明确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使得教学内容精而简。并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课题反应和教学反馈,从而了解学生对阅读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情况,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课堂观察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小学阶段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并为学生语文能力和其它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但目前我国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教师引导作用的缺失和教学方式的缺失。因此,小学阅读教学要创新教学方法并加强教学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从而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恽兰玲 单位:扬中市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邓李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规避策略———对某示范性小学的观察报告[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2:116-119

  [2]韦芳,覃贤.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xx.05:112-1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2

  摘要:

  语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科目,阅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语文阅读不仅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要求,更为今后进一步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丰富的阅读知识的积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讲解语文阅读知识以及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好习惯。目前小学生学习语文阅读都是在课堂中进行,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短暂的语文阅读课堂学习时间,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对语文阅读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则显得尤为关键[1]。

  一、做好阅读课前准备工作。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对当前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全面,如在识字、识句方面。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目前小学阶段学生的客观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阅读预习习惯,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有一个大概熟悉的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问题,使学生带着探索的精神进入课文的阅读当中。

  在进行正常的课堂学习中时,可以跟随教师讲解的思路,逐步解决自己的疑问并获得新的收获。充分做好小学生阅读课前的准备工作,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不畏困难的能力,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如人教版语文三册(下)关于古诗《咏柳》,会涉及部分难认的生字词,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先对古诗有一定的印象,带着问题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能更好地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做好阅读内容重点的选择。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所有课文在内容的设置上都巧妙的涵盖了字、词、句、段、听、说、读、写以及修辞手法等,需要注意的是每篇课文要阐述的知识重点是不同的。教师则应系统了解语文教材的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将课文的阅读重点与难点有选择性地讲解给学生。

  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大篇幅的阅读理解与背诵,无形中会给学生造成阅读学习的压力,同时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该结合每次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的教学。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桂林山水》一课中,文章用丰富的排比句式描绘了桂林山水为何“甲天下”,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使学生通过阅读对祖国山川美景产生向往之情,并引导学生阅读同类文章的`意识,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阅读课程的学习则是学生简单阅读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解,课堂的气氛难免压抑,学生上课无法释放热情。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的创造,会提高学生阅读的热情[2]。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读书角,结合班级情况,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也鼓励班级的学生将自己阅读过比较好的书籍带到课堂中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不仅能促进学生主动阅读,还能增进同学之间友谊。

  小学阶段读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要的,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富有探索精神。教师在为班级打造读书角的过程中,就已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这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养成学生珍惜时间,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同时,阅读环境不一定只在教室内,教师还可以结合班级情况,将阅读的地点转移到户外,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下进行阅读,效果会更加显著。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册(上)《爬山虎的脚》一课,如果季节、天气允许,教师则可将阅读课堂移至室外,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阅读与观察,更充分地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更能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为己所用。不但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够提高观察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

  四、分组阅读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

  通过分组进行阅读课的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掌握学生分组阅读学习的原则,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上课表现情况以及性格等方面进行合理分配,使各組“势均力敌”。在分组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能够实现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即可,必要时还可以参与到学生对本次语文阅读课程学习的讨论中来,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且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力。

  五、加强课后巩固,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新教改不断强调为学生“减负”,意在使学生不会因课业压力过大,造成对学习的厌烦,使学生能够更加热爱学习。但这不代表教师就不进行对相关学科的学习任务布置了,因为想要学生实现学科更好地学习,除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利用课后时间对知识进行充分的巩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阅读教学方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绝不仅是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就能够达到的,需要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所学的阅读知识不断巩固内化成自己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阅读习惯,让阅读能够伴随孩子的一生。

  顺应教育改革的目标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应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傅惜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讨[J]。考试周刊,20xx(21):105—106。

  [2]吴小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xx(10):43—4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3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诸多传统且僵化的教学方法得到改进,新兴的教学模式不断被应用于实践,着眼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亦是如此。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已经不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素质发展与学习进步的要求,尤其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得不到重视也缺乏相应的教育方法,丞待新的教学模式来弥补阅读这一板块造成的语文教学的空缺。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为-认知”教学法因其重视阅读与语言环境在语文教育界悄然兴起,被诸多小语语文教师应用于阅读教学板块的实践,本文将围绕“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板块中的实践经验与革新意义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行为-认知”教学法;阅读教学;实践经验;教育意义

  小学是学生个性与各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针对这一特征,新课改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口号,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模式为最终目标。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正是一种以学生自主进行的方式为主,且可以改善思维模式,提升语文素养,开阔眼界与心胸的重要手段。因此阅读应当受到学生与老师的重视并坚持长期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培养。“行为-认知”教学法的提出为阅读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让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将进入新的教学状态。

  1“行为-认知”教学法的提出背景

  新课改后因为素质教育的提出,语文教学的阅读板块的得到了重视,老师们开始尝试引导学生接触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但课外阅读的推进难以有较大的经验获取阅读资料,但课外阅读的推进难以有较大的经验获取,一是课外阅读全凭学生自觉难以得到有效反馈,二是学生自我选择的阅读资料良莠不齐,且即为单调难以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阅读付诸更多的引导与关注。但部分老师的教学技巧无法有效的指引学生改善阅读方式,一是不注重选择材料与学生实际心理年龄特征的关系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难以因其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不注重收取对学生阅读所得的反馈,难以形成教学经验就无从谈起改进方法。三是缺乏对阅读材料进行拓展延伸讲解,学生只是阅读了材料没有对材料主旨及意义或是材料的延伸有所理解收获。最后在没有一定方法的状态下自由阅读不论是阅读本身还是知识的获取都缺乏效率。

  2“行为-认知”教学法的提出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存在种种问题。而教师们也在孜孜不倦得寻求着改革之法,在这种情况下“行为-认知”教学法得以提出。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引进了西方教育者乔姆斯基的普遍与特定理论为其依据,又根据中国的汉语环境分析构建学生的阅读机制并结合过去听说读写并行的'优良教学传统原则形成了一种读听并行,说写跟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即“行为-认知”教学法。

  3“行为-认知”教学法的模式分析

  3.1建立在小学生的独特心理与思维方法之上的特定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中高级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学生缺乏学习竞争意识与升学压力,在某种程度上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自觉。但学生毕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更需要学生自我管理约束才能有所效率与收获。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仔细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有技巧性的从旁指导。“行为-认知”教学法正是建立在小学生认知水平相对较低,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力不够持久的特定状态上,提出在阅读材料选择上尽量选取难度较低学生易于理解,富有新意,易于抓住学生眼球的文章。

  3.2“行为-认知”教学法对阅读的延伸培养

  在如今的阅读课上,阅读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学生学习的最终任务,如何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才是该模式重视的地方。在“行为-认知”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有特定的培养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即是阅读的基础也是阅读的目的,老师可以在阅读课上布置数道阅读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会对文章的主旨,立意,表达手段等理解得更加透彻。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不仅是该教学法的目的也是一种过程,在阅读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相应问题有所理解,学生在思考中,不自觉的就会促进自我的思维与智力发展。三是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培养,小学生的表达习惯较为直白,老师可以在阅读课上慢慢使学生接触一些别样的表达技巧,并让学生依样画瓢,尝试不同的表达艺术,会对学生的口头表达乃至作文表达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在利用“行为-认知”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4.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行为-认知”教学法下的阅读模式往往需要听说读写相结合,需要学生全程保持高度集中与积极参与,前文中已经提到为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老师一般会在阅读的选材上有所侧重,但即使是这样,在教学过程在也需要老师耐心引导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阶段都能积极参与。

  4.2阅读是感情的追踪

  阅读不但是对作者感情的体会,也是对自身感情的摸索。老师在选定材料是学生开始阅读之前可以先行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与人生意向等。学生带着一定的了解阅读也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在有读后感任务时能够更好地结合自身体悟,在同题材写作中也能融入自己的感情表达。

  5结语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收获老师在课堂上无法传达的生活领会与情感交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后也能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感与眼界。但在小学生的阅读体验中,学生自己很难达成有效的收获,因此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行为-认知”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老师在付诸实践的时候也需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体验,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尹强.“语文是什么”讨论之二——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J].语文学习,20xx(04):6-8.

  [2]李跃东.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有效策略[J].赤子:上中旬,20xx(24).

  [3]王曼丽.“行为—认知”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xx(14):57-57.

  作者:李怀球 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五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4

  摘要:文章首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拓展阅读教学的意义进行了阐述,然后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即围绕语文教材,拓展阅读内容;创设课外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阅读氛围

  小学生正处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对其适当进行阅读拓展,既能弥补教材的某些欠缺,又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相应拓展模式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拓展阅读的意义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模式是指语文教师在完成语文核心教学的前提下,给小学生进行相应的拓展阅读,拓展阅读的内容既与语文教学的内容息息相关,同时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对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及阅读表达能力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另外,拓展阅读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有着以下意义: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与语文教材内容相比较为有趣,所以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效果。

  第二,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外阅读语言表达方式丰富多彩,且更加贴近生活。因此,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其语言表述方式影响,从而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而语言积累的丰富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写作。第三,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好的课外读物不仅故事性强,还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小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课外阅读读物自然会受到课外读物中体现的价值观念影响,从而既陶冶了小学生的情操,又能够帮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1]。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一)围绕语文教材,拓展阅读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为核心,毕竟其教材内容是专门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而“量身打造”的,更加有利于学生未来学习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围绕教材内容来开展课外阅读教学。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遇到语文教材中很难解释或较为复杂的背景内容时,教师若用专业性较强或较为深刻的语言给学生介绍或解释这些背景,学生很难听懂并理解。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较为简单易懂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去阅读,使学生对相关教材的'背景理解得更加深入,从而将教材内容与自己课外了解的背景相结合,实现更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其次,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内容给学生进行课外知识阅读的拓展,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最后,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兴趣点来拓展课外知识,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拓展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课外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课外阅读虽是一种兴趣,但并不是每一位学生一开始就喜欢课外阅读,需要经过后天的引导与培养。而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都会对小学生的拓展阅读兴趣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课外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首先,学校可以向学生开放图书室,并对里面的图书定期进行更新,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基本的阅读条件。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创建图书角,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图书角中分享自己喜欢的图书,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最后,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课外阅读课,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在此基础之上尽量将课外阅读内容与语文教学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同时,强化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的助推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为了落实课外阅读模式,并使得阅读成果得到进一步的展现,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种阅读活动。例如,学校可定期组织读书交流活动,在组建过程中结合班级、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等实际的情况进行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并通过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方式积极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一方面,这样的方式增强了读书交流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学生若想在读书交流活动中展现自己的风采,就必然通过课外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语言积累及知识存储量,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强化其阅读动机。既让小学生尽情体验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够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引导小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2]。

  三、结语

  拓展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拓展阅读教学不仅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良好的助推作用,还能够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为其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宦承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模式的教学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xx(9):66.

  [2]李晓娟.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模式的教学策略分析[J].教育科学(引文版),20xx(12):19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5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驱使人们去追求或认识某一事物的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兴趣往往与一个人的情感相联系,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曾有很多教育学家都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激发出学生对它的兴趣。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更愉快的接受语文阅读学习,享受阅读的过程,就必须要把静止的知识变为有趣的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学习知识,在兴趣的驱使下不断体验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比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九寨沟》这篇文章时,就运用了网络和多媒体视频为学生播放了九寨沟的风景,充满神秘的森林、湛蓝的湖泊、清澈的溪流、壮丽的瀑布,这些课文中描绘的景象都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配以《神奇的九寨》这首歌曲,让学生感觉置身于其间。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中,配合笔者的讲解,学生很快的就对九寨沟美丽的景色所吸引,对于文章中运用的优美词句也能够快速的理解和记忆。在这一基础上,我又抽选了几名学生和自己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全班同学都一起来感受这美妙的风景。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提升了教学效率,同时也不需要教师作过多的陈述,用最短的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设计阅读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在教学开始之前确定好具体的教学目标,再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比如《草原》这篇文章,第一次读完之后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美”字。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以“美”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时把问题归纳为草原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美景”两个方面,在这一基础之上为学生确立了两种不同的阅读主题:其一是文章中是如何描写草原的自然风光的?你认为有哪些语段描写得很好,当读到这些句子时说出你的'感受?其二是文章中草原的人文美景表现在哪些地方?你是如何理解的?提出这两个问题之后我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自由阅读和讨论,最后再抽取代表回答这些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改变了过去那种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烦琐教学模式,学生在自由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又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麋鹿》这篇文章时,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生词之后,我要求学生按照文章中对麋鹿的描写自己画出麋鹿的形象,看谁画得最好。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就被激发了出来。大家都能够仔细的去阅读课文,通过自己的阅读、观察、想象,最终画出了自己心中麋鹿的样子,教学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从关键词句入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仅仅通读了一次文章,课文以及很多字词还没有完全的熟悉和掌握,教师就让学生讲出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从表面上来看仿佛能够节省教学时间,带动整节课的教学节奏,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如此组织教学不但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甚至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的正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整体感知,无法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长期下去,学生的阅读能力会被极大的减弱,学生也会逐渐养成坏的阅读习惯。我们都知道,在一篇文章之中,有它的中心段落和关键词句,在我们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应该要找准这些重点词句,从文章的中心入手,从关键词句出发。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抓住“西沙群岛物产丰富,风景优美”这一关键特点来阅读整篇文章,并在阅读之前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描写西沙群岛这些特点的语句,并在阅读完成之后相互交流讨论得出最终答案。这样有重点有问题的代入式阅读教学,能够极大的促进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结语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这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从课本出发,从关键词句出发,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从阅读教材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并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增强阅读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创造力和创新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5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1-0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5篇05-2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5篇)11-13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02-0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集锦15篇)11-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5篇(精)07-25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15篇02-10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论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