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29 16:14:36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摘要:现代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塑造与培养,而不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和灌输。激励教育正是在现代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教育理念,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对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

  一、引言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与限制,致使其发展滞后也无法获得较好的教学成绩。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开始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寻求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激励教育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但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求可以完善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进一步发展。

  二、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

  激励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进行激励,让学生拥有足够的自信并激发学生的潜能。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并不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激励,其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不够尊重,致使学生的潜能被磨灭。一方面,多数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这就是不尊重学生的思维和意识,没有达到激励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的学习氛围,通常表现为对学生过于严厉和严苛。具体地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犯错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喝问,强制性的改变学生的思维,不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没有激励学生大胆的思考和创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意识,利用正面积极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并爆发出自身的潜能。以《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完成生字词的积累,并探究课文表达的中心意思和作者索要阐述的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不同学生对课文有不同的见解,学生获得的认知并不相同。在抽选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多数学生认为这篇课文歌颂了美好的精神,并且针对这种精神进行了阐述,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此同时,也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真实性进行质疑。这部分学生认为小水塘里的鱼本来就非常稀少,老班长没有任何鱼饵并且是用自制的鱼钩进行垂钓,这种做法从理论上而言根本无法将鱼从水塘中钓起。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学生还以自己掌握的钓鱼技术进行辨证。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的这种言论进行批评,原因在于学生争论的焦点与课堂教学无关,教师认为学生关注的应该是这篇课文表达的中心思想和精神。但是,在激励教育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学生在获得这种结论中表现出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如果教师直接否定学生的思维,不但打击到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同时也会让学生对自己课文学到的知识产生质疑,进而打击到学生自学的动力。相反,教师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褒奖的同时有耐心的进行讲解。此时,学生提出的疑问受到了教师的尊重,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和尊崇感将激励学生在日后的课堂学习中从新的角度进行思考,也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丰富学生的积累,引导学生更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三、施行分层教学

  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施行激励教育,这也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分层教学理念。激励教育要求教师利用有效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激励,并激发学生的潜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潜在能力,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进而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激发。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具体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分别是学习能力强、基础好的A层,学习能力一般、基础较为踏实的B层以及学习能力较弱、基础不牢的C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为其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A层次学生探究童话故事的寓意,并深度剖析这篇课文与当时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师同时要求B层次的学生完成生字词积累,并探究童话的内涵。在学生分组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具体能力,而不是学生单方面取得的成果。例如,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在小组中能够绘声绘色的将这一则童话故事讲述出来,使其他同学津津乐道,这就体现出这名学生有着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可以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研读这篇童话,深度剖析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故事的内涵,这就体现出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利用分层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这就让学生得到尊重,能够让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同时激励班级所有学生。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具体能力,利用有效的手段激励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绽放自己的潜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

  四、运用有效的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运用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受到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以及树立学习信心。在学生获得成就时,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赞赏。尤其是对于部分性格内向或者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应该主动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当众表扬。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并激励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出色的表现。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或者出现错误时,教师积极的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重塑信心。换言之,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罗森塔尔效应,让学生在学习中带着暗示和激励的作用主动构建学习信心。此时,教师要做的是肯定学生的创新,鼓励学生在后期的写作中找准方向。在有效激励的前提下,学生才会保持进取心,才能爆发出自身的潜能。

  结束语

  总的来说,激励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是小学语文改革的新方向,这也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有意识的总结和交流,完善激励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静.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

  [2]杨树秀.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25)

  [3]李保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xx(1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论文摘要]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包含着全新的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活动。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选择探究的策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就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意义、实施策略及其注意问题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

  学习方式

  教育是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教育随之发展和变化的具体体现就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思路就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启人心智,开发和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的兴趣,提高的小学生语文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理念的诠释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有着特殊学习方式的课程,它是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更新,是学习的革命。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为主,探索性为基础,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造能力。

  研究性的学习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体验科学的态度、科学的规范、科学的思想,体验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感觉等。它不同于学法指导,是学法指导的扩展与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性的方式去研读课文中的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应用有关的知识去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既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也有课文学习过程的研究性学习,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二、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从传授者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不再只是作为知识的授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成为学习上的主人。北京教育学院博士季苹说:“研究性学习使教育的基本观念在转变,过去我们认为知识是由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的,而现在我们看到,知识只有在热爱中、在探索中才能有活力,有生命”。《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这就要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一场激烈的辩论会,一次调查活动的反馈……

  无一不是在进行语文实践。语文学科是研究性学习最便于开展的学科,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真正促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落实。

  研究性学习与以往的教学学习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更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教育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考虑而作出的富有时代意义的选择。进行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尝试是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举措,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实有效的.手段。

  小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亲身实践,不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获得探索的真切体验。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的获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尽情地朗读,默默地思考,大胆的探索,自主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不断地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重情趣”,“有情有趣是教学”,罗丹说:“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重感悟”,不把现存的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都来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读、写、说。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重积累”,学文如积沙,收集信息,积累语文知识,学生的积累过程同样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构建开放型的语文知识体系,厚积才能薄发。研究性学习科学的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育回归儿童本性的价值追求。

  三、小学语文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开展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等特点,尤其是生理、心理,学习活动变化的梯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该是灵活的,方法也是多样的,确保学生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1、从生活与课本中设定学生感兴趣的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外显过程。研究性阅读能很好开展,关键是确定研究课题。至于如何才能选准选好研究课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坚持把课题的选择确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始终保持巨大的内在动力,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和探索热情,并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选题。

  (1)从生活中设定研究课题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生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如《飞天》就是一个从生活中寻找到的好课题。我们班在神舟六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期间选择开展了这一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一方面,在电视里、互联网上相关材料较为丰富,另一方面,本课题切合时宜,与学生生活较贴近,容易激发孩子的研究兴趣。他们分别从“古老的传说”、“‘神五’跨越”、“‘神六’辉煌”、“永远的梦想”等内容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进行了深入有效的学习。作为教师,我们的目的更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有关航天知识、研究广袤宇宙的兴趣。这一角度的选题,不仅能够克服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中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而且为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开辟了渠道。

  (2)从课文中设定研究课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作为语文教师还应努力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阅读教学强调实效性,而研究性学习正是组织指导学生高效地学习,达成“认知”、“发展”双重目标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这一目标能否达成,关键在于研究课题的设定上。如果随便拿课文中的一个句子、一个词语来讨论,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将会事倍功半,花费很多时间,却得不到要领,甚至可能钻进牛角尖。对此,笔者的研究与实践是:

  ①在教师引导下提出研究课题

  鉴于对研究课题的功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而不能随便拿一个问题或质疑便可以充当。研究课题是师生纵横捭阖,凝聚了课文精髓的产物,自然应当是智慧的结晶,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研究课题是设定课题的一般方法。

  ②通过学生质疑提练出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应当能激发学生的自主研究兴趣,才能最具有针对性,可以发挥最佳效益,所以,由学生提出研究课题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教师若能从学生的质疑中加以提炼、升华,而最终形成研究课题,实为最佳策略。如研读《小珊迪》,在深读阶段,教师问学生你有哪些疑问希望在深读课文时解决吗?学生提了不少,如:

  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不可?

  如果小珊迪不急于还钱,他就不会死,难道他不需要钱吗?

  “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小珊迪不是哪种人?

  ……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了这些疑问都与“小珊迪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关,便自然提升出研读的课题是:“小珊迪是一个( )的人?”学生填写了“饱受饥寒”、“关爱弟弟”、“善良”、“诚实守信”、“将信用”、“不贪小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研读有关的重点词句并交流研读体会。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小珊迪的诚实、守信和善良的美好品质。

  ③通过解读课文题目得出研究课题

  “题”的本意是“额头”,而“目”的本意是“眼睛”。把文章的题目比之为一个人的额头和眼睛,道出了题目对课文的重要意义。在研读一篇课文时,我们往往可以从题目中知其内蕴,窥其文意,得其意趣。因此,从解读课题入手得出研究课题,可收到纲举目张、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教学《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时,读题后,教师问学生:“读题后,你有什么发现?能提出读懂课文的问题吗?”学生读题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a.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b.红军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c.表现了红军什么精神?老师就让学生围绕以上三个体现课文重点的问题来研读全文。通过学生反复品读、深究、讨论、争辩,其间教师作适时、适度地点拨,以开阔学生的思路,理解文字内蕴。

  ④从课后习题里带出研究课题

  教材编者设计的课后习题,既是教材的要旨所在,又集中体现了训练重点和编辑意图,由此带出的研究课题,常有较高的效能。如研读古诗《别董大》,课后习题要求说出诗中所写的景物,由此我得到启发,让学生通过合作研究,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剧本,并当导演,把剧本排演成一个短剧。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查阅了诗人高适写《别董大》的背景,研究了当时诗人和琴师董庭兰(董大)的内心活动,再通过写、演的方式展现出来,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⑤在趣味活动中引出研究课题

  研究性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变被动的消极接受为主动的积极探究。在学生的活动设计上,教师若能更多地让学生觉得有趣,则活动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如教学《鲸》这篇课文,教师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研究课题是:“我们已初步读懂了《鲸》这篇课文,大家对鲸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去,就要请大家来扮演鲸,向人类介绍自己家族的特点。要介绍好自己家族的特点,就得更细致地读课文和查阅关于鲸的资料。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进一步理解了鲸的体形特点、进化过程、生活习性等内容。

  ⑥在插图赏析中推出研究课题

  语文教材一般有三大系统组成,即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习题系统。图像系统是语文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像不仅有助于学生解读课文,更有益于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抽象的文字符号和形象的生活图景互相映照、相得益彰。因此,从课文插图去推出研究课题会别有一番意趣。如《鸬鹚》这篇课文,插图是一幅静态的图画:夕阳、平静的湖面、垂柳、无垠的稻田、小船,船上的鸬鹚像列队的士兵,渔人在悠然地吸着烟。在深读课文时,教师让学生认真欣赏这幅插图,并推出了研读专题:“这幅插图表现的是什么情境,画出了课文中的哪些描述?如果捕鱼开始,画面又会有哪些变化?从课文中找根据,谈体会。”课外又要求学生一小组为单位,查阅并收集资料,以《鸬鹚》为课题继续进行研究性学习。由于学生对这一课题充满兴趣,整个研究过程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孩子们又根据小组的兴趣,把主课题细化为许多子题目,如鸬鹚的种类、鸬鹚的外形、鸬鹚的生活习性、鸬鹚捕鱼的特点……

  在课文中寻找研究课题,其实就是营造研究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既达到了解读课文、操练语言的要求,又从中培养了自主、合作的研究能力。

  2、在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努力开发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综合性学科的学习活动,它包括研究者——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以及研究报告的编制能力等内容,而小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最为薄弱。活动伊始,我们就发现学生在时间的分配、学习的顺序、成员的分工等许多方面均表现出无所适从的状态,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要站好位置。因为,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之间形成的是一种极其密切的认知关系,教师要丢弃“解惑”职能,保持“引而不发,跃如也”的态势,保持一种认可与耐心的氛围,等待学生去自主地研究发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研究能力。

  首先,应当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收集的方法。如在《鲸》一课的研究性活动中,引导学生们通过相互沟通明白自己不仅能够从书店、图书馆、网上搜寻相关材料,更可以去采访自然教师或其他人获得大量宝贵的资料。其次,在对有关材料进行筛选的同时,组织学生先就选择的材料进行广泛的阅读与深入的讨论,再结合课题实际确定子题目进行分析研究。当然对问题的分析研究更应该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因为我们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会经常遇到研究内容远远超出学生的现有水平与能力的情况,这时指导教师可边教边导。一方面,通过有针对性的知识讲解,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得以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研究过程中起到引路人的作用,注意从宏观上把握课题,对课题的研究深度和进度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定向引导,通过“导”的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研究学习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当然,教师更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研究能力,使小学生在科研启蒙阶段养成严格要求的习惯,从而形成小学生良好的研究素质。

  3、在研究过程中注意体现学生的个人特长和整体力量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种学习既需要学生发挥各自不同的学习特长,又依赖组内每一成员的协作学习能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学生的个人特长和整体力量协调起来。具体表现在让细致认真的学生偏重于检索文献,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偏重于对较困难的问题进行分析,让文笔流畅的学生偏重于文章的写作,让擅长电脑的学生偏重于电脑的操作;让能力强的学生承担工作量大的任务,让能力弱的学生进行简易操作的工作等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发挥各自的长处,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和发展的机会,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能力。

  当然教师除了考虑到学生的个人特长的优化组合外,还应注意到组内学生的整体效应的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学会与伙伴及时沟通,良好配合,形成一个能创造横向交流、团体合作的氛围;教育学生在学会责任感的同时又要学会谦让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使学生体会到进退之间自有天地,体会到协作学习带来的个人力量无法企及的乐趣,高效高质地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

  四、小学语文语文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强调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是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选准研究要点。要从整体入手,在课文的特色、主题处切入,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探究,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3、注重研究过程。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不一定像专家那样,必须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应该避免“成人化”的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什么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研究的方法,掌握研究的途径,学习的过程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

  4、把握评价尺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重视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总而言之,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它并非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否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凸现了学生的主体,能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钟启泉、张华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3、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

  4、安桂清:《“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反思》)

  5、石中英:《试论研究性学习的性质》

  6、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7、王升:《论研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怎样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所以我们要努力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而创建高效课堂的根本取决于对文本的解读、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和对课堂生成的智慧处理。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高效 教学设计 智慧生成

  “高效教学”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已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高耗时、低效益的现象。高效应该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最根本的准则,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没有高效课堂的支撑,所有的教学改革就是无源之水,就是缘木求鱼。那么,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呢?

  一、文本解读的深度是高效的基础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部分老师对于文本的教学解读一直存在着很大的欠缺,主要表现在对文本的把握大多依赖于教参,教师的解读浅尝辄止,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更缺乏对文本批判解读的能力。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深度、厚度和广度。当学生在读悟中“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教师能否通过有效地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柳暗花明又一村”,应该说取决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传统教学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当有一桶水。”现在,很多教育者对此话大多持批评的态度。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长流水。我认为不管怎么改,这句话所传递的“教师应具有更多的知识容量”这一信息是永远都不会落后的。因为只有教师拥有更高的语文素养,才能对教材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才能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形成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我们老师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作基础,在解读文本时就能把课例的重点、难点筛选出来进行深入地思考,形成比较全面的、透彻的理解。这样文本的深度自然被我们解读得淋漓尽致。比如教学《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时,大多数语文老师落脚在“珍惜时间上”。“珍惜时间”是没错,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珍惜时间”上就显得过于肤浅了。因为这篇文章中的好多语句,如:“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很快呀。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这些语句传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讲珍惜时间的问题,“珍惜时间”里还包含着更深的含义,那就是“珍惜生命”。那么怎影蜒生从“珍惜时间”这个比较浅的层面上提升上来,使他们感受到要“珍惜生命”这一比较深的层面?所以我在备课时搜集了《永不放弃的希望》《一棵小草》这两篇文章,课上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引导感悟。“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的种子深深地播撒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由此我想到了只有教师的解读深入了,学生思维的深入才成为可能;只有教师的解读透彻了,才有底气和空间帮助学生透彻地感悟。

  文本解读是一门科学,是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引领学生展开深入对话、灵活应对驾驭课堂的基础。当你学会解读文本时,你才会产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课堂调控信心;当你学会解读文本时,你才会勇于面对课堂教学是智慧与激情综合生成的挑战;当你学会解读文本时,你才会不负众望地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所以说教师对文本教学解读的深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石。

  二、课堂教学精心的设计是高效的关键

  (一)导入要简洁生动,富有趣味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魏书生在《谈语文教学》中也这样说:“导语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确实,好的开头是成功课堂教学的一半。简洁生动的导语配合相应导入新课的方法,像巨大的磁石,使学生倍受吸引,让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使他们获得首次深刻的感知。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要恰当,富有科学性

  所谓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教学设计的`研究重点。教学策略的制定是一项系统考虑诸教学要素,总体上择优的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工作。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按照一定的科学依据,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和条件等因素选择教学方法,应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教学系统中各种因素,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能合理地加以组合,创造性地进行运用,从而得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生成的智慧处理是高效的保障

  在新课程中,我们应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以超越预设中的目标和程序。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都应该是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的完成。教师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但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生成而迷失了方向。

  总之,品读众多名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品味那些高效的语文课堂,我们相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只要肯下功夫,不断反思,一定会让我们的课堂变得越来越有生命力,一定会奏出“高效”的最强音!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摘要:对表面现象感兴趣的程度远远超过其对内在的理解,这是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一个普遍特点,因此这个时期的教学应该多采用情景教学法,它能使学生又快又好地理解所学习到的东西。根据当前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所普遍存在的弊端,并总结其已有成绩和缺陷,在着重探索情景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情景教学中应遵守的条例,同时采用情景教学开展一堂生动有趣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小学四年级; 语文课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需要用一定方式巧妙灵活的上课,方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要尽力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而情境教学最为核心的意义在于能够大幅度提高课堂的效率,激发其参与性,令他们做到主动学习,并相对独立的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此种做法也有利于保证大伙的积极性,避免昏昏沉沉的局面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素质教育相契合的。

  一、小学四年级学生特点

  首先,学生树立自信心的主要时期就是小学四年级,别人对该年级的学生进行评价过程当中,他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感受到外界的鼓励,进而变得更为自信; 有些会强烈的自我肯定。对于自身评价过高,惟我独尊的学生会产生自负心理。反之,成绩不理想或者某些方面不足的学生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进而会产生自卑心理,导致自信心丧失。所以,语文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做出决定。其次,某些同学天性聪敏,刚入学时尽管并未努力,却能保持相对较为优秀的成绩。然而进入四年级后,随着各项知识的深度逐步提升,孩子一旦粗心大意,成绩很有可能会立刻下降。四年级时作文的出现也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每位家长、学生和老师都很重视如何提升学习成绩的问题。

  二、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特点

  对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而言,主要涵盖了以下功能:

  ( 1) 提升学生的表述能力,使其在说话处事的过程中逻辑清晰、顺畅无阻,避免沟通障碍的.局面发生;

  ( 2) 获得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这是语文素养的根基。究其原因,唯有具有了足够的古、现代文化的积淀,才不至于在未来的交流中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对于表达能力的提高可谓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累积、认知能力、理解水平往往影响着其对语言含义、语言情感、语言技能的领悟。因此,很有必要鼓励各位畅所欲言,使学生在沟通的过程当中获得灵感和升华,体味语文的乐趣。其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之作,教师在里面诱导学生领悟的主要内容就是它语言环境刻画的优美,语言应用的精准,思想表达的深刻,见解叙述的独到。

  三、情境教学法及其在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 情境教学法简介

  情境教学法于20世纪中期在西方国家盛行,而我国是在70年代末引进该教学法,进而被中国语文教学界熟知,教师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在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同学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活灵活现的场景,使得每位同学皆能以放松的心情融入其中,促使学生产生共鸣,使其思维更清晰,明确学习动机,活跃的参加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学习技能,并且在心理机能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该教学法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主张的唯智主义的限制,其最为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够将言、行、情统一起来。此法可分为问题情景、真实情景等诸多形式。唯有利用其寓教于乐、趣味性高的优点才能充分调动各位的积极性。结合课堂科目特点以及学生特点进行课堂情景模式的应用。

  2. 充分融合语文课程特点,创造语文学习意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影视方法演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播放一段段悦耳的音乐,将两者和课堂内容有效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加生动地领悟到课本中的语言文字。

  这种方法为学生树立了开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心境与自然景物完美的融合,使各位充分感受灵感迸发带来的快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任意发挥,要结合四年级语文学科的特征,教授基础的语文知识,与《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要让学生乐于表达”的根本观点相符,而不可以为演示美丽的画面而演示画面。

  3. 发挥学生情感作用,引导学生自发融入语文学习

  学生是教学情景发运用的对象,也是在课堂中的主体。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 “学生的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都替代不了的。”同时,老师所建立的语文教学环境需要学生在各个方面上的接受,特别是在情感上,要想使学生积极的参加课堂情景活动并产生浓烈的兴趣,就要真正从学生的心理方面考虑,使他们在心理上接受该教学方法,这样,老师所建立的教学情景才能拥有深刻的意义并发挥更大的效果。

  四、结论

  由此可见,在情境教学付诸实际的过程里面,老师需要把握好教材的内容以及各位学生的差异性,唯有如此,方能彻底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使其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感受到知识中蕴含的乐趣,并意识到沟通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进而在融洽而灵活的氛围当中达到教学所预期的效果。如何将情境教学充分运用到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并得到最有效的成果,这需要不断的探究以及总结,唯有借助上述途径,方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感受到创造的快乐和获取知识的乐趣。很多实践证明此类举措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以笔者的理解,情境创造在未来的岁月里注定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并融入主流的教学方法当中,令其作用在课堂上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即根据小学生独有的心理身体发展特征,培养其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健康发展。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各方面都暂不成熟,正是需要得到引导和帮助的时候。对其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指导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小学生成长的大势所趋。而通过实践证明,小学语文由于其科目特点,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一、寻找渗透点

  教材是课标的具体化,也是老师教学的载体,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自然是吃透教材。小学语文所涵盖的内容方方面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语言文字的培训过程中挖掘出文章深层次的含义,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例如在《小白兔和小灰兔》以及《两只小狮子》中可以根据故事的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其心理依赖;又例如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对感情的表达总是非常直白,而在同学的相处中,不懂得包容,容易产生排遣或者嫉妒的情绪。那么,针对这一弊病,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在讲到《校园里的画》时,可以启发学生在课文中受到教育,而对于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则有《争吵》和《将相和》等课文可以使学生从中受益;又例如《蓝树叶》、《小公鸡和小鸭子》等可以使学生在与人交往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学法指导

  所谓的学法指导,是指通过一定途径,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诱导和诊治,从而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提高自学能力。但是就小学生的学法指导来说,由于小学生的各方面都处于成长的过程中,知识体系并不完备,而除了知识储备的不足还有心理的不成熟,也就给学法指导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正是心理因素这一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的启动和强化作用,也使之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最好的.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指导。例如在阅读课文《自己去吧》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比如说当小鸭子被妈妈要求自己去时,小鸭子是怎么想的?小鸭子又是如何学会游泳的?在小鸭子学会游泳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等等。只有想出问题,才能够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又可以引导学生,若是某一天,小朋友们的妈妈要你们自己去独立的做一件事情,你会不会像小鸭子这么勇敢呢?这样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就会教学生学会独立与坚强。

  三、学与实践相结合

  语文这门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其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并且自主学习与自我活动机会多。若是在一个人的小学过程中,有比较好的教师的积极引导,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定会养成爱阅读爱思考的习惯,在日后学习其他东西时也能获益不浅。因此教师要时刻把握时机,巧妙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见缝插针,往往事半功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和社会实践活动不少,教师若是引导的好,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就会全身心的投入,体验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与教训。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以活动为教材,注意把握教育的契机,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学会成长。例如在开展实践活动“我来露一手”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家炊具带到实验室,学生自己分组自备食材,进行一场烹饪大比拼。学生的厨艺如何暂且不提,参与度肯定会很高。而且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们既分工又有合作,或是煮面条,或是包饺子,或是炒菜,团队协作,拉近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可享受到劳动的快乐,在以后的家务劳动中,就会主动的动手,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最为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团结协作心理品质的形成,并树立集体意识。

  四、在学习中悟出道理

  人与动物的最本质差别是人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与学习的过程中会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悟出道理。比如在讲到《掌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文中自卑忧郁的心理难题,将这种难题转达给学生,使其接受心理健康的考验。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假如文中角色和我们所想象中的不一样,她又会怎么做呢?那么在学生读想说的过程中,除了更加加深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之外,还会从文中角色中学会自信。很多语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细腻的人物内心心理刻画与描写。在课文《灰雀》中,小男孩与列宁的仅仅三次对话就讲人物内心心理活动刻画的栩栩如生。在让学生对小男孩的所作所为进行描述时,学生通过揣摩,潜移默化与感同身受,学会真诚。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始终是占着很大篇幅的一个部分。作文也是考验一个学生语文学习程度如何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那么教师在布置作文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让学生写《我的爸爸》等,通过写作,理解父母的辛苦,并懂得感恩。

  结语: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有用的知识,更学会做人,是一个教师最大的荣誉。综合运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使之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钻研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君萍.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J].金色年华:下.20xx(6)

  [2] 臧保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点滴体会[J].现代教育创新杂志.20xx(1)

  [3] 张娟青.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B.20xx(2)

  [4] 姜广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信息教研周刊.20xx(15)

  [5] 白虹霞.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小学.20xx(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新课改以后,儿童文学的题材越来越丰富,这是好的方面;文学内容应当尽可能贴近生活,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但是现代社会很多文学教材都经过改变,不但丧失原有的韵味,而且失去了教育意义。将儿童文学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

  一、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

  周作人曾经在他的作品中写到:“儿童教育应当根据生活和学习,合理地供给,首先要注意学习的主体是儿童,其次才是学习的效果,如读书兴趣、文学素质、想象能力等。”小学语文的教学的主体是儿童,但是由于社会经验有限,导致认知能力不足,因此首先要解决儿童的认识问题。小学生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价值观,他们纯洁的心灵像一颗种子,等待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充沛的雨水,从而发芽、开花、结果。因此小学语文的教育应当以心灵为主,促进其不断茁壮成长。现阶段儿童的抽象思维发育不完全,主要依靠对具体事物的理解进行学习。相对于深刻的内涵,形状、声音、色彩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他们会对作品中离奇的.情节、动感的描写和新奇的形象表现出浓厚兴趣,甚至沉浸在文学的海洋中,凭着自己的想象对故事情节进行拼接组合。儿童不会保持冷静的态度去鉴赏作品,他会投入感情,融入其中,将现实和故事情节融为一体,想象自己是其中的角色,感受人物的欢乐痛苦,甚至对于作品的结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最让我们惊叹的是,小学生虽然词汇有限,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对文章大意的把握,有一颗好奇的心,在文学世界勇往直前,所向披靡,虽然不求甚解,但获得朦胧的整体审美感。

  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新课改明确为我们提出了“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要求,那么什么是文学素养?具体来说就是认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文学审美能力和品德修养。前面主要强调语文知识的学习,而后面强调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文学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这样文学修养是现阶段学生培养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知识与精神的共同进步。小学语文教学大部分是专门的儿童文学作品,创作时应当以儿童为主,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表达出儿童的感情和想法,让儿童乐于学习语文,提高学习效率。文学作品在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素养、涵养学生情趣上具有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在求真、求善、求美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优秀的文学作品守护着儿童健康成长,尤其是在精神方面,这是文学作品最重要是价值,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的教学目标。语文的学习不是仅仅了解一篇文章的道理即可,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学会言语上的积累、品味、感悟、以及运用。著名作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刚开始看文学作品首先研究的是其本质内涵,现在这个毛病已经改过来,首先观看他的语言”这告诉我们在语文的学生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注意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儿童语言的进步是语文学生的第一步,也是基本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语文,爱上文学,让它不再单单是交流的工具,更好学生情感的承载。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要想知道雪长什么样,只要到下雪的地方看看。”用这一句话来形容现阶段儿童的文学学习特点再贴切不过了。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感性时期,他们观察力胜于想象力,直接感受胜于抽象思维能力,感性情感胜于理性情感,因此此时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最佳时机。过去教师只重视对作品内涵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文学素养的培养,这就好比我们把一棵树连根拔起,研究它的根、茎、叶,却唯独不能欣赏它郁郁葱葱的春色。审美是作品独有的特质,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情感得到升华,获得审美情趣的愉悦之情。教师要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一般语言阅读作品的区别,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除了正确把握作品内涵之外,还需要加强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作品大意进行整体的把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新课标要求我们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联系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和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获得共鸣要重于结论本身。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儿童文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整体上对文学作品进行把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赏识教育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赏识教育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进行。

  一、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地进行课文内容的分析,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积极地和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能大胆地展示真实的自己,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深刻掌握教材内容。在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时,教师要用心关注他们的学习,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表扬。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学习,为进一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打好基础。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赏识教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渴望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取得进步时,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在教师的表扬中,学生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后,学生能充分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学习,促进他们语文能力的不断提高。通过教师的赏识教育,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学习获得了成功,树立了学习自信心,才能精神饱满的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

  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加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掌握课文内容,深刻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开展自主探究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能深入分析语文知识,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究,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有限,在探究中容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在教师的启发下再次进行分析、探究,最终有效完成自主探究任务。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对积极主动探究学习的学生进行表扬,让他们产生自豪感,提高学习意识。

  四、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开展赏识教育

  随着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和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重难点知识教学时,教师不再采用知识讲解的方式,而是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行解决。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交流和讨论进行探究,在讨论过程中促进思维逐步深入,使他们从新的角度重新分析这些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进行合作教学时,教师要到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关注和指导,使合作学习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例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大海中永生的具体含义。然后交流并针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到永生的含义。在完成合作学习后,教师要针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对于合作学习情况较好的小组,教师进行重点表扬,让他们体会学习的喜悦,产生更努力进行学习的动力。对于合作学习情况一般的小组,教师要对他们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下一次的合作学习中进行积极合作,争取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在作业评改环节进行激励,强化赏识教育

  在开展赏识教育的过程中,作业评改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重视作业评改对学生的促进作用,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写出不同的评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进行作业评语时,教师要尽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从作业评语中获得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进行作业评改中,教师可以给出如下评语:字写的真棒,要是再细心点就更好了!这次作业完成的真不错,下次继续努力!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阅读理解也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在写评语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写出评语,使评语能成为学生积极学习的催化剂,让他们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课堂学习和作业环节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取得进步。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时,要面向每个学生,尊重他们,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使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肯定,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努力追求学习上的进步,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进行。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近年来,平顶山市新华区光明路小学针对新课程的变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主动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构建起“五步一体”的新教学模式,将“读、导、悟、练、拓”五个环节贯穿于一起,形成链条,互为关联,互为促进,使语文学习实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共性到个性,由知识向智慧的转化与提升,达到增长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和谐与统一,为高效课堂提供了借鉴。

  一、问题的提出

  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犹如一场巨大革命,使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很大冲击。随着新课程试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感叹的:“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却有无数个‘结’等待我们去解。”就我校而言,我们试图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只是苦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各科有各科的教法,各学段有各学段的模式,甚至,同学科的老师也各有不同,就出现了教学上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老子说:“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一场变革对我们来说就这么容易?就语文教学而言,冷静之后,我们发现,精彩纷呈的背后,蕴含着浮躁和肤浅,各自为战的结果是偏离科学的完整体系。尤其是语文教学“重人文轻语言”、“重内容轻形式”而造成的学生语言能力旁落和弱化的严重问题,显然背离了新课标的要求。人生最可怕的是当你攀着梯子向上爬的时候,却发现梯子搭错了墙头。当我们煞费心思地围绕着高效课堂做深入研究的时候,却发现我们研究的方向出现了偏差,这也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光明路小学校长王凤云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名师窦桂梅只有一个孤本,照搬复制都是不可取的,模式有很多,都是适应别的学校的,我们需要从这些模式身上找到触点,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来找到我们自己的可行性模式。”

  二、可行性探索

  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呢?在这样的背景下,光明路小学成立了1+x科研组。1+x科研组由各个年级的骨干教师组成,由组长带领,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尝试探索出一条适应新课程需求的语文教学之路。任务明确之后,学校根据新课程的设置,吸纳传统的有效方法,紧密联系平顶山的文化实际,制定出分“学习理念,更新观念;课例观摩,对比反省;骨干引领,形成模式;汇报展示,完善模式”四个环节的创新思路。第一个环节,学习理念,更新观念。每周一个板块集中学习研讨。我们的学习,不再是领导读,老师记,而是学一个板块,围绕一个板块进行讨论,结合老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谈体会。对于语言文字的`强调,原课标中有三处点到,现在的课标有十四处,对于每一处提出的目的及落实,都要作为我们讨论的焦点,进行认真反思和论证,应采取什么有效措施,构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作为语文课堂纠偏。第二环节,课例观摩,对比反省。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是观看名师的教学光碟。每周二的教研活动,1+x科研组都要集中在多媒体体室,观看一些大家的优秀的课例。于永正、管建刚等名师的课例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从课例的理念到课例的设计,从课中的生成到师生的互动,从学生表现到学习效果,我们犹如一群贪婪的蜜蜂,摄取著名师课堂教学中甜美的花蜜。并针对名师课例,反思自己的课堂。尤其是对当前语文教学“重人文轻语言”、“重内容轻形式”而造成的学生语言能力旁落及弱化这一现象反复进行讨论,使每一次的学习,对于每个探究者来说都会受到一次震动和提升。第三环节,骨干引领,形成模式。这一环节主要是听1+x科研组的观摩课,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对课的研讨上,按学段的不同、课型的不同,选取优秀的课例进行引领研究,形成新的思路。经过一段时期的听评名师观摩课,老师们无论是教学观念还是教学行为上都有了大的转变,第四个环节,汇报展示,完善模式。有人说,语文教学就是一门艺术。要推开那扇课堂教学的艺术大门,窥探到从中的丝丝精彩,对于任何教育工作者来说,这当中需要的是磨练,需要在教研活动的集体中发挥磨课之魔力,需要有破茧成蝶的成长,才有可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独领风骚。因而,对于研究课,程序是:讲课——评课——再上课,反复磨练,不断完善。活动中大家抱着学习的态度听课,本着成长自己、帮助别人的目的,畅所欲言,互相切磋,不断改进,使新的教学模式日臻新颖和统一。

  三、研讨中建构

  在研究课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课中所呈现出来的共性,提炼出了“五步一体”的教学模式,即“读、导、悟、练、拓”。使课堂统一于感悟探究的整体教学中,达到增长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和谐统一。读,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主要以“读”为基本形式和途径,那么,其一切学习也应以“读”为基点,围绕“读”而展开。所以,模式中的读,按照阅读、感受、理解课文的不同程度,划分为“初读、精读、深读”三个阶段,还包括学生在课内的默读、朗读、精读、略读、品读等读书方式,以及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阅读。导,是方法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的给予方法的指导。比如,导句子的理解方法,导课文的表达方法,导课文的朗读方法等。悟,是学生自悟,杨再隋教授对感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感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让学生领悟语言文字所带来的魅力,感悟到文字所传递的情感[2],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练,即语言文字训练。训练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知识具体化,形成新的技能,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教读环节过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作围绕教读内容精心设计的读写听说的训练。包括在梳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训练;在写作方法上适当归纳,总结规律,模仿写法的有效训练[1]。在练的过程中要先扶后放,由扶到放,由仿到创的原则,练贯穿于教与学的始终,学生的朗读、说话、写字、想象等多种能力的训练要随时随机,见缝插针,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拓,即拓展。围绕课文进行有效拓展,由老师提供或者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诗句,可以是与文章主题相关、可以是与文章题材相关、也可以是同一作者的作品……就相关文章进行朗读背诵、品评欣赏,推荐有关读物,引导学生参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读书、读报、视听或参观、访问、调查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读、导、悟、练、拓,这种旨在高速高效地开导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质的五步一体教学模式,践行着“以学生的成长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在这种课堂教学中,知识是激活、唤醒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火种”,具有现代阅读教学的气息。聚焦语言,指导学生经历语言学习的全过程,既达到掌握语言之目的,又使学生的情感、兴趣、个性、智慧、人格等各种训练中得以呈现、撞击,给学生思维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时空[1]。

  四、实践中完善

  任何一项教学模式的建立,都需要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经过实践、改进,再实践、再改进的过程。“五步一体”教学模式建构之后,1+X科研组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积极进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实践教学,不断改进提高。汇报展示。展示课上,师生平等,各抒己见。有对问题的沉思,拨动着学生智慧的琴弦;有对问题的交流,表达着学生别有洞天的蹊径;有对问题的共鸣,师生共同分享学习的成果,不仅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拓展了教学的空间,还使课堂洋溢着快乐,增进了师生情谊。及时修正。一个新模式的建构,犹如“破茧化蝶”,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中发现有不切实际的情况,应不耻下问,勇于改进。如,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模式中的“导”(学法指导)有些不太适合。根据实际情况,对“导”又赋予新的内涵,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根据教学目标,视学生“学”的情况进行“导”。即:在学生遇到学习的疑难时,准确判断学生疑惑的症结,作出相应的提问,使学生茅塞顿开。灵活运用。任何一个模式的应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一个不断生成、完善的过程。模式的应用要根据年级的不同,学科的不同,灵活应用。关键是“神似”而不是“形似”,要“学其形、得其神、行其真”。这也是目前我们将“模式”称为“基本模式”的初衷,创造本身就不是从一个模式出来再跳进另一个模式。愿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够成为各位园丁的甘泉,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浇灌出一棵棵复兴中华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汪潮.小学阅读教学的发展新趋势.小学教学,20xx,(4):4-7.

  [2]管建刚樊小园.指向表达的阅读更有效.小学教学20xx.(11)17—1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论文摘要:目前,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进行浅析。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兴趣

  近些年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对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依然存在很大争议,值得对此进行深入探究。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首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老师要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切实地了解学生平时的生活状况以及学习情况,在平时跟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地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对每个学生的人格及情感给予尊重,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做好家访,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争取他们对教学工作的支持与信任。其次,应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心中有学生,并且每个学生在老师心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处理学生之间的琐事时争取做到公平、公正,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最后,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心与心的沟通,做到坦诚相待,在上课前充分考虑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争取做到因材施教。

  二、加强小学生爱好的培养,提升动手动脑能力

  小学生是人一生爱好培养的最佳时期,特别是自近些年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全面培养新一代成为当今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爱好兴趣,并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及时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加强平时动脑能力训练。如:很多小学生有音乐、美术、阅读、写作等特长,老师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语文知识是广泛的,爱好兴趣的培养更有助于小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提高。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兴趣的培养,提升动手动脑能力。如:在讲解《匆匆》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算算已经走过的日子,并想想这些日子是怎么在不知不觉中溜走的。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畅所欲言,通过这样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

  三、让语文课堂时刻洋溢着欢乐

  在21世纪,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课堂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让小学生们在课堂上体会到快乐。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讲授时充满激情,用快乐的基调营造课堂气氛,带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得小学生们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把知识洒落在课堂上的每一个角落。此外,还要用美妙的声音和轻快的语气细心讲述文章中的所有故事,使得语文知识在小学生们的内心汇集,然后适时地对他们加以引导,积极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四、通过故事和角色转换来调动课堂气氛,增强理解

  一般来说,小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烈,仅仅通过故事就能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们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具有比较旺盛的求知欲。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们在课堂上多多涉及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集中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通常小学生们对各类的语文故事充满兴趣。针对这一个方面的特征,语文教师们需要在课前搜集大量的信息,然后结合每一次课程的内容安排,由相关内容引导出该堂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会激发学生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在教师们讲授新内容的时候,简单省时并且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相关的故事,通俗自然,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当然也可以随机穿插生活趣闻,能够充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五、设计情景,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只有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到一种参与课堂和掌握知识的感觉,才是调动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最佳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们的兴趣,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然后把学生适时引导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中去,使学生们亲身领会,实现感情共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威尼斯的小艇》时,老师可以设计引导语:同学们,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乘坐飞机去游览威尼斯,看看威尼斯独具特色的小艇。老师可以以导游的姿态介绍威尼斯的简要情况:我们都听说过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旅游胜地——威尼斯,在威尼斯,大约有401座桥梁位于117条水道之上,把118个小岛连接起来。所以,我们又把威尼斯叫做“桥城”和“水城”等,威尼斯城市没有马路,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只有水道,因此,小艇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六、改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老师们主要是通过教学手段来传递知识和信息,达到教学目的的。而教学内容越直观学生就越容易接受,也更能诱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适量借助图片、模型、实物、幻灯片、电脑等媒介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世界多美呀》时,可以借助电脑幻灯片再现小鸡从蛋壳中破壳而出,然后慢慢站起来的情境,主要展示湛蓝的天空,绿色的树木和花草。通常情况下,可爱的小鸡的画面能够深深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准确迅速理解课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为此,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们的教学能动性,使学生们参与课堂,进入情景,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所以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于外界探索的想法比较强烈。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通过对于语文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了《狐狸和乌鸦》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狐狸的聪明之处主要体现在哪?”教师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也就是学生加深对于这篇文章理解的过程。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行有效的思考。这样就会使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理解更加深刻,很好地保证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导入故事,吸引学生好奇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利用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故事的吸引下,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给学生讲解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能够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例如,在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生动地讲解一下王二小放牛,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最后牺牲的故事。在学生被故事的真情实感打动之后,对于语文文章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很好的保证,语文教学的效率会显著提升。

  三、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增强对于学生视觉的`冲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学生由于年龄小,所以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这样就会使语文教学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对于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效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例如,在学习《青蛙看海》和《狼和小羊》的时候,除了在多媒体课件上制作出一些丰富多彩的图片外,还可以制作成动画,把这个寓言故事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寓言故事的视觉感和听觉感得到了有效的增强。同时,学生对于文章中的不同角色以及具体发生的故事情节有了更好的认识。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四、开展小组学习,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认知能力比较差,缺少生活经验。所以在遇到许多问题的时候,学生会感到困惑,找不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会也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学生会变得消极。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这个弱点,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小组学习凭借其诸多优势,在各个学科中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和认可。通过小组组员的配合,对于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从而很好地解决了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解决语文问题,语文学习难度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通过小组组员的默契合作,学生会受到团队精神的影响,对于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得到了很好的保证。例如,在学习了《特殊的葬礼》,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尝试着写演说词。这个问题对于一般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也是比较难完成的任务。但是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可以化整为零,大大降低问题的难度。同时回答这个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展示自己的才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五、完善教学评价,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

  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开展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这样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效率也就得到了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完善教学评价,针对学生在考试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教室应该进行完善的评价,既包括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同时又能够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能够通过激励和鼓励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有了自信心作为支撑,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就会大大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一、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有效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能够不断拓展学生语文视野,锻炼小学生的文字功底,同时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另外一方面,阅读教学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

  1.教学者在对记叙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实际创设情境

  例如:在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当中,学生平常就生活在一个学习雷锋事迹的过程当中,然而却没有与其实际接触,与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感,因此作为教学者要充分的利用好这一点,可以利用身边的好人好事去教导学生,这样使得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既符合实际情况又达到了教学目的',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了条件。在借助一些小故事为学生理清逻辑思维,为其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过程中,无形之中增添学生的学习效率。

  2.教学中童话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境创设童话有其存在的科幻性、叙事性、同时也有着无限的联想性,教学者应该根据学生年龄、学习状况的特点进行情境创设。例如:在《巨人的花园》这篇文章中,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教学者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与之相关的卡片,提升学生的兴趣。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其中的情境进行表演,使得学生乐于学习语文,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情境创设融入到阅读教学中,既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实现艺术性与实效性的统一,为高效课堂创造前提条件。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一、留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还处于初级学习阶段,思维未得到进一步的拓宽,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加强学生之间的探讨合作,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因此,留白策略的应用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留白的合理设置能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由的进行创新想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散自身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高效运用留白教学方式,能够引导每一位学生进入到奇妙的语文世界中,感受无穷魅力的语文文化,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语文教师要将实践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拓宽学生在留白时间内的思考范围,让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材内容的思考学习,而更能够体验到生活的丰富情感,激活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的记忆。

  兴趣作为小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语文教师要善于用留白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需求。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到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知识的魅力之处。留白艺术的价值在于其能够让学生亲近语文,有效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排斥的`厌学情绪,能够让学生在留白时间进行放松的学习思考,缓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疲劳,更好投入到接下去的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对于各项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

  二、留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 设置课堂与悬念,在思考上留出空白

  众所周知,小学生往往都是好动的、思维比较跳跃,他们具备了良好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学生放于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积极汲取课外语文知识,不能够将学生早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扼杀在摇篮之中。教师要认识到留白艺术价值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通过高效运用留白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知识问题悬念,引出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在留白时间内进行思考交流,全面发挥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小学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要让学生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通过在课堂教学上合理设置悬念,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留白。例如,当语文教师在讲解到《秋姑娘的信》这一课程章节内容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围绕文章题目展开讨论,去积极思考联想秋姑娘到底会写一封生命内容的信? 假设你作为秋姑娘,又会选择向人类倾诉些什么内容。在阅读文章内容前设置悬念,有利于勾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兴趣,全身心投入到教师之后的讲解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交流时间,组织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勇于发表自身的想法和意见。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文章,有助于学生更快的进入到有效学习状态,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对于所讲知识的掌握。

  2. 加强教学提问,在课堂提问上留出空白

  教师要想充分掌握了解到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最大化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就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进行提问,去分析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有效调动起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在问题中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然而,存在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他们更加注重于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而忽视了学生过程的体验,未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与实践,只盲目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回答正确各种提问,考试能够取得相对满意的分数。这种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缺乏创新能力,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且给予合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进行分析交流,这样才能让更多学生成功解决问题,有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课外语文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答问题。比如,教师在讲解到《窃读记》这一文章时,可以事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文中主要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 主人公在窃读时,心里有什么感受,它在惧怕什么? 又为何感到快乐? 学生在疑问下,能够更加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文章阅读当中,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寻找到正确答案,并在自身的语言组织下发表想法,获得同学与教师的认可和赞赏。语文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有效创设出独立思考的空白机会,保障学生的自由想象,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能力。

  3. 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在知识学习上留出空白

  教师要懂得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是学习过程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暂时性的知识空白,让学生自我去构建出完善的知识体系,去不断汲取学习更多的课外语文知识,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更加广阔的语文知识海洋中进行探索发现,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将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问题解决中。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到古诗《望洞庭湖》时,可以事先准备好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洞庭湖美丽的风景照片,瞬间吸引到学生的目光,然而提供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根据每一句古诗去展开想象,联系自身的实际生活,慢慢体会故事中的深远意境。在阅读联想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向同学分享自身在古诗中理解到的思想感情和古诗知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课堂教学中,要高效合理运用好留白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想象时间,不仅要注重到学生各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创新能力,开拓他们的学习视野,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和发现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发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推动现代小学教育和谐稳定地持续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速度迅猛,对小学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低等问题,直接导致语文学习效率质量下降。因此,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需要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从而实现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小学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时期,教师必须把握这一关键时间段,利用有效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小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教材难度大

  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而小学语文教材难度大,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薄弱,使得学生在进行小学语文学习时就会出现困难吃力的情况,从而造成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出现沉默情况,长此以往,小学生就会对语文学科产生厌学心理,从而使得小学语文学困生数量直线上升。

  (二)教师课堂上忽略学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是具有严重的目的性,大部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都是为了应对升学考试,而并不是真正为了自身需要,同时,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授课过程中,就会只关注语文考试部分内容的教学,一味的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严重下降,从而造成小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厌学的心理,语文学科的学困生数量直线上升。

  (三)家长不重视学生语文学习

  现阶段,部分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经常是忙于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重视,当孩子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后,家长就一味的将责任归咎到孩子身上,认为孩子没有努力学习,使得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学习质量严重下降。与此同时,部分家长认为语文学习较为简单,对其并不重视,当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得不到帮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

  (一)调动学生兴趣,划分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离不开学生高昂的兴趣,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学生的兴趣做支撑,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讨论中的话,那么显然,合作学习的效果连传统教学的效果都达不到。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发言,多参与,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在课上表达出来。而合作学习常用的方式就是分组,在分组时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学习能力强弱的平衡,尽量不要出现不同小组之间接受能力太过悬殊的情况,那样就成了某些学生表演的舞台,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合作学习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分组之后,教师也应该对一个组内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照顾,注意激发后进学生的兴趣。在选题上也需要平衡学生之间的兴趣点,如果不能吸引大部分学生的兴趣,那么无疑偏离了合作学习的初衷[2]。

  (二)制定学习目标,积极组织讨论

  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需要让学生有明确的讨论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协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然后再进行积极讨论。这个学习目标可以是课文中心思想之外的感悟总结,或者教师提出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画杨桃》一课为例,学生除了中心思想:不可以想当然,要实事求是之外,可以进一步拓展思维,历史上或者生活中,有哪些实事求是的例子?这就让学生明确了讨论重点。小组讨论时,必须让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加强组内交流,最后向全班陈述讨论结果。教师也应该针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评价,给学生以正面的反馈。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推动着人们求知兴趣前行的动力,促使学生学生对某一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专心致志的去研究去做,因此,增加兴趣的培养,专注于学生对阅读兴趣的培养很重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学的天性,建立众多的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他们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会的学习机会更加的充实,做到更加的有利于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教育方法,由创建情景来进行学习的主导性,逐步增加学习层次,增加学生们的阅读主导性,通过深层次的语文阅读教育,使得语文阅读教育顺利进行,并且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只有积极参与学习才是学习成功的重点。疑问是学生能够兴奋起来的高地,也就是说这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良好时机。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经过思考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帮助破解答案吗,教会学生如何自主性学习,同过学生指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这样学生会记忆更加深刻。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进行教学,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小学生主动去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教学中。综上所述,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具有活泼好动、心理浮躁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善于创新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合作学习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营造学习环境,只有在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效配合下,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为小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摘要:语文学科不仅是学生小学阶段必学课程之一,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语文教学质量、效率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学生文学素养。因此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就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进行考虑和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造性思维;培养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就是其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环节。而学生能够从阅读教学过程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能通过阅读教学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水平,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由此可知,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实现语文教学的预期目标。

  一、对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不仅要实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创新能力包含了多个方面,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等方面起到良好推动作用。小学时期是学生心智、智力等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间段,所以学生要在这一阶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逻辑性思维,同时还要掌握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还要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水平的提升,拓展学生的眼界,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不仅如此,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也确切提出,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长、学习和发展。

  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适合的阅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通过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想要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和能力,就一定要给学生创建良好且轻松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心理状态达到最佳,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智力、潜力、创新能力、发散思维等被有效发挥出来。所以,想要培养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就一定要给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提升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静、奇、秀、险等特点,然后让学生对桂林山水进行描绘,创造,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有效激发,课堂教学气氛被点燃,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再次对课文进行阅读,阅读的同时还要对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进行绘图。通过绘图创作来给学生构建适合的情景,不仅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还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得到发挥,从而实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而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提问的过程就是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质疑和提问,那么也就表明学生不能主动的对知识进行学习,使得学习内容过于流程化。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就要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促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各项能力。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或者是有疑问的问题时,语文教师不要对其进行打压,而是要充分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这样就能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和瓶颈,有效培养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认知真理的同时,还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2]。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文时,教师要在学生进行阅读以后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时学生就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如“为什么她不点一堆火来取暖?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她?”等等,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创造这一文章时的社会背景等,然后让学生通过细致阅读和分组讨论来找到实际答案,而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发散思维,还提升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

  (三)发扬民族,是学生认识到自身主体性地位

  想要学生能够主动且积极的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真正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公平性。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教师要先建立起真正为学生进行服务的思想,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所需、学习水平、认知情况等,并对其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进而保证阅读教学能够符合学生需求。其次,要保证师生关系的平等性、民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个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而学生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最后,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课外拓展的读物,促使学生能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加强他们自身的主体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对文章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的日子都是怎么度过的,分组探讨未来的日子该怎么度过,这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阅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文章,例如《落花生》等。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只能够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不单单是素质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还是时代发展的切实需求。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期间,就要尽可能为学生创建宽泛、轻松的阅读环境以及学习空间,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性,促使他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其自身良好的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张鹏元,刘秀霞.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41):334-334.

  [2]余美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xx(3):74-74,77.

  [3]汤秀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刍议[J].读写算(教研版),20xx(19):364-36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合作素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在小学各个学科的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课堂效率;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合作学习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广大教师一直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要想更好地推广和普及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运用,必须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合作学习阐述

  与个体学习不同的是,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式学习,学生团队或小组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任务负责,还要对小组其他成员的任务负责,彼此既分工明确,又有着共同的目标。合作学习一般在课堂开展,要求小组成员面对面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最后以小组整体任务的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奖励。无数教学实践表明,合作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只要利用得当,便能为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教学效率最大化。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不足之处

  首先,分组不科学。在实行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总是随意组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差异、基础差异,结果小组之间能力有强有弱,有的全是女生或男生,有的全是基础好的或基础差的,而一旦失去平衡,合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其次,参与程度不一。分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学生参与程度不一。基础好的学生喜欢展示自己的能力,参与热情较高,而基础差的学生总是习惯于从基础好的学生处直接获取信息,反而会因为缺乏思考,不想参与或根本不会参与。再次,学生关系不和谐。学生之间有良好的互助关系才能促进合作学习的实现,但在很多的合作过程中,总有学生表现出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阻碍了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最后,教师评价不客观。在合作评价上,很多教师对这一学习形式缺乏认识,常常只关注那些学习好、参与积极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另有一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整体,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发展。无论哪种评价方式都太过片面,使合作学习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三、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实行科学分工,优化合作组合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提升合作效果。如让性格开朗的和性格内向的搭配,成绩好的和成绩中等的、成绩中等的和学困生搭配,细心的和马虎的搭配,如此才能让性格好、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性格内向、基础差的学生。如果坚持让成绩好的相互搭配,反而会让他们彼此不服气,经常明争暗斗,而基础差的无法得到提高。另外,性别差异也是分组必须注重的原则。让成绩好的女生去管成绩差的男生,反而比让成绩好的男生管强很多,因为这些调皮的男生不会也不愿与女生计较;让成绩好的男生去管成绩差的女生,同样可以减少女生之间的矛盾,提升合作效果。当然,学习小组成立之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两个月左右轮换一次,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还可以让学生交到更多的朋友,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二)创建民主的学习环境,培养合作精神

  诚然,学生是合作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建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用各种有效方式给学生以鼓舞,让学生在肯定中提高自信,积极参与到合作中来。首先,善于启发和引导。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意外状况,这时教师要深入小组,充分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控,教给学生一些发现的方法,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保证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开展。其次,与学生做朋友。教师要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态,注意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要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心,必要时要能够放下架子,走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做朋友,一起交流、探究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三)多元化评价,提高合作效果

  合作学习的目标就是实现人人进步,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评价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表明,及时恰当、客观全面的评价,能大大提高小组成员的整体意识,提高合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借助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有效的教学评价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比如,学生在小组中表现突出,教师可以简单而诚恳地对他说:“你真棒!老师很佩服你!”小组互评时,面对表现优异的小组,教师可以用一朵小红花、一颗五角星进行奖励……当然,除了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给予恰当的评价和肯定以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热情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评价。总之,所有的评价都要视不同的学情、环境、对象进行,不能只沿用传统的“一把尺子”“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要针对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同表现、不同特点、不同收获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角度和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发挥“激励”的作用,促进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理想效果的。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自身管理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学习的效益与快乐。只有这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效用。

  参考文献:

  [1]胡仕文,胡功兴.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使学生学会合作[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24).

  [2]李婷婷.浅谈在新课标下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J].新课程:小学,20xx(3).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xx(2).

  [4]李玲.谈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作文成功之路:下,20xx(11).

  [5]谢士忠.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新课程学习:下,20xx(10).

  作者:邓雪莲 单位:重庆市合川区三汇镇中心完全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15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3-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经典)06-2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6-30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经典)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23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