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语文教学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学论文1
一、“兴趣”是孩子的动力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推算出的圆周率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然而9岁时,其父亲希望他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逼着他背《论语》,他两个月只能背十多行,被其父亲骂为“蠢牛”。可年少的祖冲之细心观察天体,发现每月的十五月亮就会圆,于是困惑地问爷爷,爷爷引导给他解释:“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缺有圆。”从而调动了祖冲之的兴趣,他开始研究天文历法,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
每个学生都有其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教师应结合其感兴趣的事物,提供相关内容的书籍。如:有的学生喜欢恐龙,就可提供介绍恐龙生活习性的相关书籍。每个学生都有希望掌握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知识,从而更愿意去探究。一旦发现可在书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知识,则更愿意去阅读其他书籍,从而达到发自内心地去读书。
二、适当指导阅读方法
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要多读书,可是学生困惑的是:应该怎样读?教师应对阅读的方法加以引导,学生才能在书中找到乐趣。
1、精读
根据学生兴趣及语文素养选择相关书籍,要求学生在1—2月的时间内读完该本书。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准备好一个记录本,将书中的优美句子摘录在本子上,也可将文中描写人或动物外貌特征、心理活动的句子或片段抄录下来加以揣摩;也可将书中引用的名言、诗歌抄录后再理解、背诵,指导学生将每个星期对所读的文章的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
2、浏览
在一次阅读课上,我准备了几十份报纸。当每个学生诧异地拿到报纸后,我要求学生用30分钟的时间快速地看完报纸上刊登的内容。看完后,给全班同学汇报报纸上讲了什么事或故事。学生听完要求后,安静、快速地读报。25分钟后,就有学生举手示意已读完;多数学生读后能流利地汇报所阅读的报纸上的内容。学生汇报后我才告诉学生这就是本节课训练的一种阅读方法---浏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了浏览的方法。我又提出新的`要求:在课后,将你认为报刊上的优美语句或段落、文章推荐给你的同学精读。
3、略读
了解大体内容,可看一下内容介绍或文章开头、结尾,了解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开展读书交流会
要想让学生有读书的习惯,还需要给学生营造读书的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读书,那就让他们尝到读书的甜头。每个学生对阅读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为帮助学生积极、及时地拓展阅读体验,分享阅读收获。我每个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为在规定的3—5分钟时间内表达清楚自己的收获,每个同学都会在会前精心准备发言稿,有的同学对书中某个细节描写发表看法;有的则对文章的写法或对文章中某一段话或某一个字的用法等加以探讨。在交流会上,我指导学生对书中的许多感悟,如:为人处事、道德修养等联系到生活中,将书中的知识与生活想结合,将书读“活”。在交流会上,同学们经过读书、聊书过程后,吸收好的读书方法,了解更多的描写、叙事方法,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学生养成了读书、思考的习惯。
四、“读书节”让学生的阅读得以升华
在每学期,我组织2—3次“读书节”活动:每个学生读一本好书,然后写一篇读后感。由于每个学生选读的书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则会认真思考中的内容,将书中的感悟由不完整到文字叙述过程中逐渐条理化、清晰化。在写读后感过程中,学生会对书中的1---2个问题去加以思考,为解决问题,他们会查阅资料,在与同学、师长等加以探讨,在思想的碰撞中解决问题,从而把书中的内容内化、吸收,真正获得滋养心灵的营养。对我感触较深的是学生李彬的读后感《我“母亲”的痛》,他在看了一本关于沙漠化的书籍后,引发了他对家乡水环境的担忧,于是他作了实地调查。在本镇曹家堰水库中有20多种鱼类,在堰坝下有两个纸厂,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小溪中,水面上漂浮着各种脏东西,水黑而且臭味扑鼻,水中无鱼儿游动,他在小溪边的污泥中找到一条黄鳝,头大呈三角形,身体瘦小,完成变异。同学们听了他的文章,心灵受到了震撼,增强了环保意识。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收获、体验。教师给予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分享快乐、分享收获,才能提高其阅读的积极性;教师给予了一定的指导,让其思想在各种营养成分下茁壮成长;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其阅读拓展到现实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阅读的动力,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获得乐趣、积累经验,让学生从一本书拓展到另一本书的阅读,提高阅读的实效。
语文教学论文2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实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更是艺术之中的“艺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审题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写好作文意义重大。题意理解的是否透彻,直接关系到写出来的作文是否“扣题’。只有将题意揣摩清楚了,才能紧扣作文题,写出好的作文来。在启发学生审题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明确作文题目所规定的选材范围和内容重点
面对一个作文题,要启发学生分析题目的关键字眼,明确作文题限定的范围和在哪些方面取材。要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拆开、分析以及和学生共同探讨题目要求和选材重点,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明白自己该写什么。
2.让学生挖掘出作文题目的内在意蕴
有些作文题目很容易让学生只看到表面肤浅的含义,而往往忽视题目隐含的深刻意蕴,因此,要求学生审题时,不能只在文字表面做工作,而要通过理解和联想,深入揭示题目隐含的意蕴。如作文题《爸爸的胡子》,有的学生只写到爸爸的胡子怎么浓黑、怎么杂乱,或是日益渐长,或是几天前还是刚出土的嫩草,眨眼间便成了原始森林等等。有些语句虽然很优美,但结果都只是针对胡子而言,而没有注意到胡子背后的故事。而其中有一位同学却选择了这样三个材料:
(1)爸爸是警察,一天,爸爸很晚回来,我发现爸爸的胡子又长又乱,就递给爸爸剃刀和镜子,可爸爸却说今晚有任务,明天再刮吧;
(2)第二天晚上,我又让爸爸刮胡子,可爸爸又说明天要开会,今晚要写报告,没时间弄须儿;
(3)星期天爸爸双休,我又给爸爸拿来剃刀和镜子。好说歹说,爸爸总算对着镜子刮起来,可派出所突然打电话来,说某某地方发生了抢劫案,要爸爸去处理。结果爸爸二话没说,夺门而去。此时,我才发现爸爸的胡子只刮了一半,简直像个“丑八怪”。小作者经过认真审题,精心选材,集中表现了爸爸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蕴含着深刻的内涵。结果,我将这篇作文在班上范读了一遍,再让学生重新审题,重写一次,于是便出现了许多韵味无穷的佳作。
3.审题时要让学生把握住文章的主要线索
如作文题《螺丝钉赞》,应让学生体会到:它的主要线索是“螺丝钉”,文章应紧紧围绕它组织材料,布局谋篇。在出示此作文题后,我进行了点拨:“螺丝钉看似平凡,不值一提,我们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它?”许多学生沉思片刻后积极发言:“螺丝钉看似普通微小,其实极不平凡,没有它,火车不能运行,轮船不能启航,飞机无法上天,一切机器将不再运转”;“它虽然没有漂亮的外形,引人注目的身躯,但它有坚定的'性格,顽强的意志”;“当我们看到小小的螺丝钉时,就会想到它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想到无数雷锋式的英雄”;“它象征着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坚定、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最后,我进一步引导:将来,我们也要做革命的螺丝钉,为建设祖国献策献力。结果,学生都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线索,再稍加联想,便使文章主题得到了升华。
总之,“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只有经过认真审题,文章的立意、选材、构思、布局、谋篇才会水到渠成。
二、作文要注意“活教”
1.要树立学生“小作家”意识,努力提高学生写作意识
每次作文练习不能让学生当做任务来写,而要采取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因此,在作文教学时,我比较注意认真引导学生树立“小作家’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作品是给身边人看的,只有好的东西才具有欣赏性。另外,我平时注意让学生多观察、思考、多积累知识,这样,写起作文来才会文思泉涌,有感而发。
2.提醒学生作文后要反复修改,逐步完善
每次布置作文时,要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修改。修改作文,我主要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看有无“文不对题”的情况;
(2)、反复读,注意文句是否连贯、通顺;
(3)、标点符号是否恰当;
(4)、修辞方式是否贴切;
(5)、有无重复啰嗦、词语搭配不当、词序不对、句子成分残缺等类型的病句出现;
(6)、注意修改错别字。
法国文学大师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多改出佳品,华章苦中来”。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学生领悟修改的妙处,懂得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学生的自改意识。
3.批改作文要轻批评、重激励
学生正处于学的阶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要只把眼睛盯住学生的错误,而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作文批改时,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要求自己:1、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的评价,如“这个词语用得巧妙”,“这段文字很富有想象力”等诸如此类的评语;2、指出缺点时言词不能过于尖锐,要以建议的口吻。写评语时不要总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自己看得懂吗?”“文不对题,简直牛头不对马嘴”等等,这样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抹杀学生的写作激情。因此,指出缺点时,要尽量用委婉的语气,如“这个词语不太贴切,能否换一个”“假如你把妈妈洗衣服的动作写具体些会更好”等等。这样学生看了心里会很舒服,也乐于接受,同时也知道老师在维护他(她)的自尊心,于是会更加认真去写。
总之,“教无定法”,每位教师自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选择适宜的方式,但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我想,我们都怀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取得教学的成功。
语文教学论文3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当下正推陈出新,但另一个也相对重要的基础--作文教学却似乎被人搁之高束了,笔者愿此一探其究,意在实践中寻找把握作文教学的方法,以期能做到在作文教学的观念上正本清源,在实践上也有了探索和尝试,打破作文教学的瓶颈。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瓶颈
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语文教学的进步,主要还是体现在阅读教学的进步,比如:阅读素材的推陈出新和与时俱进,课堂阅读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与生本化。现在层出不穷的教学技能比赛、优质课比赛、示范课比赛等等,说来说去,还是围绕着阅读教学而展开。而对于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对于语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则鲜有所见。之类的研讨、比赛,有;但比起阅读教学来说,却明显是少的。就拿笔者来说,所经历和观摩的关于阅读教学的优质课、示范课等等数不胜数,但作文教学课比赛(如作文指导课)却只有一次。虽然,那唯一的一次作文教学比赛课曾经收到了良好的比赛效果。因此,我以为,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这个占据语文科分数三分之一强的教学内容,这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和目的所在的内容,是普遍受到忽视的。这,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瓶颈。
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同样在语文教学改革的阵痛中缓慢发展。艰辛,是显而易见的;进步,是有的,但确实不大。如果要概括制约中学作文教学发展的瓶颈,我认为:功利化和形式化是制约中学作文教学的不可回避的负面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 重应试不重素养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这两个名词,自诞生以来,就是两个纠结不清的冤家。应试教育是实,素质教育是虚;应试教育是方向,素质教育是基础;应试教育是目的,素质教育是幌子……这样的矛盾关系,也同样反映在作文教学之中。纵观所有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规范的学校教育,还是外面层出不穷的培训教育,只要与作文教学有关的,都是在"作文高分的技巧"等问题上打圈圈。也就是说,都在围绕分数打转。而分数,当然是应试教育的产物。面向分数,就是面向了应试;面向了应试,就是面向了功利;面向了功利,作文的教学就自然走向了技巧化、形式化。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对于作文教学的基础与源头的积累,则视而不见或无暇顾及。于是,层出不穷的简妙作文、快速作文等等,都在教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写出一篇天花乱坠的作文。对于文学素养的培养、文学功底的打造,虽然知道,却真的是无暇顾及,甚或,是觉得不必要顾及了。可是,每一个对作文教学负责任的教师都知道:语文素养的培养,文学知识的积累,才是我们作文教学乃至文学教育的真正的永不枯竭的源头之水。谁忽略了它,谁就断绝了作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 重形式不重内容
形式与内容,本来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但我们在处理二者关系时,往往很难做到真正的科学和均衡,这是辩证法的结果,也是事物局限性的体现。而因为功利的关系,反映在作文教学中,就往往是形式大于了内容。因为形式是显性的,而内容是隐性的;形式见效快,内容见效慢。常见的作文教学,都是教学生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布局。更具体的,是教学生如何拟题,如何开篇,如何入题,如何起承转合,如何过渡,如何照应,如何点题,如何结尾。当然,也有许多生动的鲜明的例子,确实也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但,不管如何多的方法的引导,如何多的浅显生动的例子,始终关注的是形式,而不是内容。或者说,关注的,始终是应急式的"小技",而不是终身受用的、以不变应万变的"大巧"。我们也知道:内容,是作文大厦的砖瓦;形式,只是讨巧的外观。但就算是比较切近内容的作文选材的指导,也往往是为着应试的需要,提供的是形式的选择和分析。对于作文内容的积累、遴选和谋划,往往也是有心无力的了。要么,是顾不上;要么,是来不及。
3 重技巧不重心灵
据说,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内力胜外力"、"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太极、八卦、形意等等,好像都是以此为最高法则。流传千年的中国武术能得出如此结论,自然有其令人信服的依据。如果依此推理和扩展,在文学写作和作文教学上,不也有同理同源之处吗?写作的最高境界,是"心中无法",是笔随心走,文随意走,任意而行,当行则行,当收则收,在自由而适意的收放之间,佳作竟浑然而成。如果一味关注着谋篇布局,关注着语言推敲,文体语意好像都提升到了境界,但看文章的感情和寄寓,怎么看都是如此牵强和苍白。要么闪烁其词,在似是而非中状多情之态;要么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文章是有了表象,有了华丽的外表和肉体,但却缺乏了精神,缺失了心灵或者灵魂。因为,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和学生在作文写作的初衷中,已经是没有把"心"放进去。所以,什么都有了,唯独"心"没有了。所以,考场作文中,不管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中上水平之作的,在技巧和内容上,几乎都如出一辙,鲜有不同。要么拟题新颖,要么立意独特,要么选材精当,要么结构新巧。而真正能直抵心灵的佳作,是少之又少。
如何破除制约中学作文教学的瓶颈与障碍,从理论上说,是不复杂的。源头上讲,是要改变作文教学的观念,改变作文教学的目的,去除作文教学的功利化和形式化倾向。从操作方法上讲,是要与当下的作文教学模式"反其道而行之"。即做到:重素养不重应试,重内容不重形式,重心灵不重技巧。但是,具体来说,在实践中如何把握作文教学的方法,需要达到或能够达到怎样的效果,就不是能够一以概之的了。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实践方法;不同的教学力度,也会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但我想,如果真正在作文教学的观念上做到了正本清源,在实践上也有了探索和尝试,作文教学的瓶颈总会被打破的,作文教学的实践,也是会开出成功的花的。
语文教学论文4
一、定标
这一环节又包括两个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就要以高屋建瓴、掷地有声的气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所教文章潜心设计“提神”的导入语。好的导入语能吸引学生,增强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还有利于创设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对课堂内容的学习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步:认定目标。师生共同进入教学情境后,教师向学生出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师生共同认定后,便以此为中心有的放矢地展开当堂的教与学。这就克服了语文课堂随意性大、学生无从把握的普遍弱点。同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和努力方向,以此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责任感相结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一步骤是目标教学的重要标志,集中体现了其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师生易于操作的特点。
二、达标
这是整个教学流程的核心环节,共包括四个步骤:
第三步:导读提示。依据投放的目标,教师向学生提示完成目标的方法和自读教材的`具体要求,或者设计出启发性导读思考题,为学生充分自学明确指向。这样,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在自学过程中就能有遵循、有目标,既能有效地避免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大讲特讲、学生无事可做或做“无用功”的弊病,又能有利地消除学生对自读要求或思考题的畏惧心理,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成为可能。而且,这一步骤正遵循了“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的教学新思想,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四步:自读教材。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自读要求或导读问题,运用教师教给的方法,认真自读教材(可采用朗读、默读、速读等多种形式),按时完成教师要求或勾画、整理出导读思考题答案,并随时记录自读过程中的感悟或疑问,以便在分组讨论时交流、解决。这一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圈点批注的良好学习习惯,还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定向和发散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无疑是很有益的。
第五步:分组讨论。充分自读后,将学生分为若干讨论小组(组内人数不能过多,一般以四人为宜;且尽可能使小组成员优、良、中、差生兼有’。以组为单位,组内成员逐一发言,交换导读题的答案和对教材内容的不同见解、领悟,提出各自的自读疑问并展开讨论;记下组内认识不统一的问题,以便在教师答疑时提出。
这一步骤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充分发挥群体优势,较好地体现了“学为主体”的原则。
同时,还全面培养了学生听、写(听、记他人发言要点’、说(提出个人见解)和思维(理清他人发言思路,整理自己的发言思路)等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大胆发表见解的精神。在以上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须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各组讨论情况,以便在答疑和总结中有的放矢;要求学生要开动脑筋、积极发言,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泼。在这里,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组织和指导讨论的主导作用。
第六步:解疑答难,总结提高。教师抽查各组讨论情况;解决各组存在的疑难问题,也可以由各组互答,教师点拨;并且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出解决同类问题的规律和方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
这一步骤充分发扬了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陈述不同见解,有利于养成“学求甚解”的良好习惯。此外,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地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几个步骤有机地组成了落实教学目标的核心环节。
它始终以思维训练作为主线,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验标
这一环节也包括两个步骤:
第七步:达标检测。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设计适量的检测题,采取书面笔答、口头提问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当堂达标检测,以检验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及时取得反馈信息,以利矫正。
第八步:补偿迁移。对于达成度较低的目标或普遍性错误,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讲解或练习,矫正错误,严防“知识漏洞”的产生和积累,努力做到知识“堂堂清”,进而“单元清”、“学期清”。
对达成度较高或达成度较低但已得到矫正的问题,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纵向或横向迁移训练。纵向迁移就是举一反三,运用已获知识,去认识新知识,并把新知识重新组合,纳入自身的知识结构。横向迁移则是指从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运用课内获得的知识、技能扩展到课外进行比较性阅读、写作等,使学生不断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优化自身的读写能力结构,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环八步”的课堂教学流程很好地贯彻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原则,主导、主体、主线有机结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有效地消除语文课堂的盲目性、随意性,减少教学“无用功”,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种教学流程很好地贯彻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重教给学生学习的规律、方法,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指向和目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使人人“课课有所得”、知识“堂堂清”,对消除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尤其有利,从而使语文教学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正常轨道。
此外,它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精神素质的同时,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全面培养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基本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自学能力,真正把叶老“教正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主张落到了实处
语文教学论文5
一、在交流中积淀阅读方法
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阅读方法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学生不断的阅读实践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长期阅读交流。师生之间的阅读交流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要结合课文阅读将精读法、选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常用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比如对于《鸟的天堂》一课,要在指导学生初步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第11、12自然段,对第8自然段的联想修辞手法和第11、12自然段不用一个“多”字,只是以鸟声、鸟影、“我们”的眼睛等几个方面的描写、衬托让人对“鸟的天堂”里有数不清鸟儿的写作技巧有深刻的领悟。学生的个性不同,对阅读方法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彼此沟通,取长补短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教师应该发挥自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适时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方法交流活动,让学生结合个人阅读过程,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各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形成共同的认识,在思想深处积淀阅读方法。
二、在实践中历炼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心理品质尚不稳定,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的运用都可能出现波动性,只有让这种无规律的波动转化为一如既往的良好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完成新课程的语文阅读目标要求。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在阅读实践中历炼,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后,教师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体验。要提倡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鼓励学生读书时勤动笔,包括在书上做眉批,画线打重点号,让学生形成多读、多写、多想、多问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要展开各类课外活动。为了便于训练,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统一规定或发放,如一年级推荐《舒克和贝拉历险记》《洋葱头历险记》《小猪唏哩呼噜》等,三年级推荐《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大林和小林》《窗边的小豆豆》等,六年级则推荐《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红楼梦(儿童版)》《西游记(儿童版)》等。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倡导查用工具书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提升阅读品质,让学生充分感受读书的乐趣,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在评价中升华阅读情感
评价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兴趣、巩固知识、强化目标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提出“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这就给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评价定下了一个基调。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结合小学生喜欢被肯定、被鼓励的天性,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每个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点滴进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灵感。以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使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获得成功的感受,在升华学生阅读情感的过程中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实践新课程,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正视的课题。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南,发挥教师教学主导艺术,调动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优化中推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主动发展。
语文教学论文6
有文化的现代人必定是有效的交流者,有判断力的思想者,创造性问题的解决者及终身学习者。那些阅读大量文章,寻求有意义问题的答案和珍视语言的强大功能与多样性的学生正在成为有文化的群体中的一员。语文语言艺术教育者的作用就是使学生发展他们听、说、读、写和观察以及视觉表现能力。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可以说,阅读既是教师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
现代技术能促进、增强、拓展学生语文语言艺术各个方面的能力。比如: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系统和网页与许多人联系、合作、交流。使用因特网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学生可以访问更多种类的印刷或非印刷资源。当学生调查多种信息资源时,他们必须学会分析、综合、评价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再对文字描绘的形象和视觉图像进行比较。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现代技术为学生开辟了一新的世界,使他们可以获得大量的多样的信息、观点、图像,同时,它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写作动机并允许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在语文语言教学中采用现代技术对教学过程及教育者本身都是起着极大的作用。
一、学生通过提出想法、问题以及困难,对各种问题及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研究、评价、综合来自各个方面的'数据并按适合自己目标及受众的方式交流研究成果
比如在《小动物过冬》这篇课文介绍的是青蛙、燕子、蜜蜂这三种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学生看到课题,就会产生疑问。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已经被激起了。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在网上搜索资料,可以教他们使用百度、3721等一些搜索工具搜索与本课有关的资料(非小说类图书、光盘、电视教学节目、电子百科全书及适宜的网站),比如:小动物冬眠的图片,在什么地方冬眠,为什么要冬眠以及其他一些动物的千奇百怪的冬眠方式,要确保每一个小组搜集到了足够的有用的资料。接着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交流,在群体中交流,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的重要方式,在其他学生个体的惊叹赞扬声中,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
让学生们分享找到的资料,得出结果,再回到书本中去,看是否相符。如有条件可将自己的资料与得出的结果写成书面材料,用电子手段编辑修订,在网上发布,以便让更多的人分享,也使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让他们爱上学习语文语言。
二、学生采用各种技术和信息资源收集、综合信息,创造、交流知识。
在教学一些写景抒情散文时,有些散文中所描写到的地方学生根本没有去过,任凭文字再怎样优美,也无法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在教学《田园诗情》这篇独立阅读课文时,由于课文讲的是有关荷兰的一些风景、特色的介绍,有一句总起的话“荷兰是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教学不妨就让学生到网上去搜集有关荷兰的一些图片资料、风景介绍、视频资料,用直观生动形象的音话媒介让学生自己领悟出这种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的意境,使阅读教学产生另一番的景象。
现代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促进语文语言艺术的学习体验,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指导与调控,如果本末倒置了,可能会取得相反的效果。总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现代社会中,网络教学还只是一个起步,摸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追求!
语文教学论文7
小学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训练形式的多变性。同时也是一门最具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语文是茫茫宇宙里的日月星辰,是浩瀚南海中的碧波银沙;语文是大自然中的蜂飞蝶舞,是秦砖汉瓦上岁月的印痕;语文是“锁”进日记、深藏心底的小秘密,是母亲手中递来的温热的牛奶;语文是时事报道中的点点问题……面对如此丰富生动的语文资源,语文教师怎能无动于衷?我们实践着、探索着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试图,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在课堂提问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宋代教育家张载说过:“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他还说“可疑处而不疑者,不曾学。”意思是说在应该提出问题之处,而没有疑问,就跟没有学一样,即学习就必须质疑。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问,学生答。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只是被动作答处于被支配地位。我记得有一篇文章曾一针见血地对这样的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批评:“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在一个‘牵’字……教师顺着课文的情节不停地问,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逐一说出提纲中预拟的字眼。实际上是让学生猜老师手中的‘底牌’,学生实在说不出,最后还是由老师一锤定音。”可见,教师必须改变学生被“牵”的模式,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提问,这样才能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
1.在提问中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还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他们探索真理的开始。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挖掘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对授课的内容感兴趣,继而产生获取知识的渴望,他们就会成为一个自觉地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例如在教完《用冰取火》一文时,首先让学生对课题质疑,然后,总结为以下几个问题:①用冰可以取火吗?②谁在什么情况下想到的这个办法?③怎样用冰取火?寥寥几笔板书于黑板,便统领了整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深入学习后再逐个擦去,让学生自己问自己答,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提问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找出文中的“空白”之处进行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在教完《我想》一文时,诗歌中有几处想象点,学生就提出了我们的梦想飞啊飞,飞到了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地方会是哪儿呢?我们带着梦想飞向远方时,会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呢?一人质疑便带动其他同学也驰骋于广阔的想象天地中。学生的思维开阔了,也就能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中心了。
3.在提问中培养求异思维。求异是儿童的天性,他们乐于表现得与别人不同。语文教学就必须注意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爱护和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即使错误的想法,也要给他们一个说明理由的机会,找出闪光点,使学生在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教完《田忌赛马》一文后,学生主动提问:田忌可以换马,为什么齐威王就不能换?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哪几种?结果会怎样?于是,我们再评再议,学生在不断探索中获得了知识。
二、在课堂评价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主宰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要回答“对”或“不对”,而后教师以“法官”的姿态作出评价,学生的回答只是为了迎合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只是“权威与依存”的关系。如果教师把评价权还给学生,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提高了,自然成了课堂的主体、学习和主人。
1.在评价中张扬个性。素质教育是针对“人”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要关注个性的发展,重视人的个性化、多样化,使其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要。如《小河的歌》一课文抒发了一条小河长年累月,无论白天黑夜、寒来暑往,都默默承受着寂寞、干渴,却不停地快乐流淌着,为人们播种希望与幸福的精神。显而易见,这篇文旨在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但课堂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实施呢?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对清洁工人、公共汽车司机、售票员或父母进行采访,采访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以表现个性,展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在评价中培养听说能力。听、说、读、写作为学生应具务的语文能力的四个方面,是整个语文教学中需着力提高的。我们把评判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其吸收优点的同时能够明确指出存在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仔细地听辨,指出自己与他人的异议所在,并在头脑中迅速进行思考,如“我认为某某在哪些方面说得很好,但有一点我不能认同……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使用评价性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大大的提高。
3.在评价中形成师生间民主的氛围。把批判权交给学生,教师不再是管理者、领导者和信息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和激励者。学生也不再是迷信教师口中的“标准答案”,他们用“我觉得(或我认为)……,因为……”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这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便是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创造力的最佳土壤。
三、在作业设计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作业是教学的反馈方式之一,多年来的作业延续了教师设计,学生完成的传统。设计上缺乏新意,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但又不敢提出异议,缺乏兴趣。笔者曾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打破了教师的条条框框,学生的主动性很快得到了提高。
1.在作业设计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家庭作业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能够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右以有更多自主创造的空间,在自觉地计划、探究、体验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技能。如在学习完“春天的脚步”一单元后,学生设计了以“春天的脚步”为题的展示活动:画一画春天、讲一讲春天、编歌诵春天……,有的学生画出了自己梦想中的春天:太阳是绿的,大地是七彩的;有的学生配合《春天在哪里》的欢快乐曲,编排了舞蹈;还有的学生动笔写下了春天的小诗……“春天”的主题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领域,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在作业设计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无现成的东西参考,也无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恰恰给学生创造了思维发展和实践的机会,满足学生活泼好动、渴望自主,希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碰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如学习完《可爱的小生灵》后,学生们做社会调查,了解小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提出了一些保护小动物的措施。
总之,教师如果能够支除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埋在学生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语文教学论文8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促使小学语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较传统的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小学语文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当前,仍有一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把握不准确,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忽略课前设计和课后设计,不能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大多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但教学内容和主题偏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仍有发生,忽视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超出了小学生心智成长和生活阅历水平,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显得枯燥。
3.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针对这一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诸多的尝试,但是总体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除了存在形式化的弊端,还存在教学过于自由放任的问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但是没有具体而充实的内容和有效的课堂组织。有的教师则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主导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手段单一。教师缺乏主动性,只是选择陈旧的教学方式去管理学生,教学气氛沉闷,语文教学显得乏味,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无法提升。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1.高质量备课,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性工作。教师要依照课标与教材进行高质量的备课。一要吃透教材,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征出发,设立具有弹性的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制作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二要考虑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性格特征学生的需求,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就在生活中。三要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注重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
2.创设多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和创新,营造“师生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一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为重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学习需求,创设多元的情境,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适合的方法。二是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相互启发,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互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思考能力。三是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定相关活动,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学与参与式教学,开展竞赛、小组讨论等活动,实施创新式管理,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方法要适应课标理念的发展、变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进。教学中,教师除了应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与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增加课堂容量,而且能化抽象为具象,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利于学生获得明确的感知,更好地理解、掌握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语文教学论文9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事都需要兴趣,当有了兴趣就会能够极大地吸引人们去研究学习,若是没有了兴趣,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论是哪一个学科都要把兴趣教学放到首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更要提高兴趣教学的水平,让学生时刻感到学习语文的兴趣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乐学,让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学习中感到到学习语文的幸福,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就像鱼儿得水一样那样欢快舒畅。我们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尝试。
1.导语激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堂课来说,课堂伊始是吸引学生的关键所在,特别是课堂的开始,开端能够吸引学生,那么一堂课的教学就会时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像有的人进行了一个恰当的比喻,导入是一节课的敲门砖。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感,设计一些科学合理而适用的导语设计,把学生带入到鲜活而生动的学习氛围中。
2.可以进行编排表演。语文具有文学作品性,比如那些小说、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等,它们都具有非常生动鲜明性,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更符合孩子们学习模仿的口味。在教学时,我们若是能够把这些内容让学生进行表演,就会更加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执教《西门豹》一课时,我就孩子们根据课文的内容,把它变成小剧本,然后让学生们进行排演,学生通过想象分好角色,进行生动而形象的表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自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强化语言,增强兴趣
课堂教学兴趣的激发在一定条件下,更需要教师的教学的激发,除了教学手段的运用,还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更主要的是需要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演讲能力。教师的语言要具有生动性、鲜活性。在这里更要谈一下教师语言的儿童化语言。因为每个老师都知道,面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是天真的儿童,若是一味地用成年人的语言,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困惑,他们自然就不会喜欢听你的课,所以教师步入课堂就要用儿童能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语言走进学生们中间,成为他们的一员,成为他们的小伙伴,以饱含儿童情味的语言,使孩子们没有感到距离感,而增加了亲切感。自然学生就会被激发学习兴趣。
三、鼓励参与,引发兴趣
新课标要求,要鼓励学习发挥主体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能力。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所处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之任之,他们不敢发问和想别的问题,在这种高压下,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学习着,学生缺少敢说、敢想的精神,也不会培养出来创新精神,培养出来的只能是高分低能的学生。为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当他们都能参与到教学中的时候,就会发挥了他们的优势,他们就会积极去想,大胆地想,勇于创新。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以问题教学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回答讨论的教学氛围中来,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发言,让学生进入辩论和讨论的情境中,让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教师要给他们的更多更广的学习空间,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我执教《群鸟学艺》一文时,我向学生问道“: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很多同学都是说,只有耐心和虚心,认真学习就会掌握过硬本领。但是其中有一名同学回答道: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我当即就给了这个同学肯定,并且赞扬了他的这种敢想和敢问的精神。
四、开展活动,丰富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开展活动,创新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力求使活动活泼有趣。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用眼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投身活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春天》题目的作文时,就改变了过去的在课堂枯燥乏味的讲解指导,而是领着学生到野外去春游,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天的景物。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也使他们感到了大自然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然后我就让孩子们用语言把所看到的写下来,就成了一篇非常好的作文了。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真正体会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的真理,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总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它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语文教师只有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才能由“苦学”变为“乐学”,才能自由快乐地在语文的世界中飞翔,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作者:隋国娟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乐胜乡第一中心校
语文教学论文10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渗透在每一节课的是否有效中的,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方法如下:有效导入,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有效提问,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有效训练,追求阅读教学实效。
[关键词]: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 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渗透在每一节课的是否有效中的,因为“一节课的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成为教师探究的话题。现以《石头书》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有效导入,创设阅读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这“火药”的导火索。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
在教学《石头书》一课时,我先从课题中的“书”字入手,手拿一本书,问:“这是什么?”(书)“你们爱看书吗?爱看什么书呀!”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就被打开了。接着我又问:“石头见过吗?”学生会想:石头谁没见过,为什么老师要问这个问题呢?然后我引出“石头书”,“石头书大家见过吗?想去看看吗?”学生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急着想去看看,阅读自然就迫不及待了。
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之外,还有 “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二、有效提问,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一)呼唤教师有效提问。
1、提问要有启发性。一般来说,初学课文,提问要有概括性;讲析课文,提问要有研究性;提炼中心,提问要有深刻性。例如,教学《石头书》一课,在读了第11自然段后,我引导学生提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难得多。爱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疑问吗?”这个是要学生合作探究的,学生在读书时有了疑惑,急于想表达出来,就纷纷举起了小手,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提出之后很快引起了其他学生的思考,大家都沉浸在解决问题的乐趣中。
2、提问要精炼。要“问”出知识内涵,要“问”出知识本质,要“问”出学生的技能培养。针对《石头书》一课,我设计了三个问题:①石头书上的字画是什么样的?②石头书能说明什么?③看懂了石头书有什么用?这三个问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对全文就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再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讲解,学生目标明确,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在解决第二个问题:“石头书能说明什么?”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勘探员叔叔是怎么知道这里曾经是密林、大海、高山的?”这个问题对学生理解化石能说明什么起着关键的作用。我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生们畅所欲言,思维的火花在此时迸发了出来。接着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最后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他是通过树叶的化石知道这里曾经是密林,又通过小鱼的化石知道这里又变成了大海,后来又变成了高山。这样循序渐进,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学生问的过程是理解课文、内化知识的过程。同时学生提问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悟自得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如教学《石头书》第11自然段时,由于学生对地理知识了解不多,会产生很多的疑惑。我针对这一情况,在第一课时就设计了让学生自由提问的环节,学生在初读时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动笔圈出来,学生提问学生答。果然,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化石是石头吗?为什么地壳会升高?为什么密林会变成大海?怎么知道这里曾经是大海,后来有变成高山的?……问题千奇百怪,正说明了孩子对课文产生了思考。有的问题学生之间就能自行解决了,不能解决的让学生课后查找有关的资料,而涉及到专业知识的名词术语就不必做过多讲解,只要让学生了解即可。同时,老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获得主体性发展。
三、有效训练,追求阅读教学实效。
1、 活跃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寻求答案,可以防止思维的僵化,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教《石头书》一课时 ,我在教学完最后一部分内容之后,提问:“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不知大家能不能帮帮我?”学生马上来了精神,我接着问:“看懂化石有什么用呢?”这是启发求异思维的问题。有的同学说可以找到埋在地底的矿藏,有的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变化等。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我都没有想到孩子们会思考得这么深刻。我接着引导学生说说:“如果你是勘探队员,你最想从地壳深处找到什么?”学生思索一番之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了出来。有的说最想找到恐龙的化石,有的说最想找到一种能解决能源危机的用之不竭的能源……学生们个个精神饱满,小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提不到他。比起以前上课时一提出问题,学生一个个把头低下来,生怕老师提到他的情况,这种提问的形式和问题的设计更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2、带着问题读书。
科学的阅读训练一定是思维和阅读训练的统一。良好的边读边思习惯的形成,对发展思维能力和提高阅读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如《石头书》一课开头我就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给学生读书指出明确的目标,提高了读书的效率。不仅如此,每一课时读课文时,我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边读边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深化朗读指导。
高尔基说过:“读书有时会使人突然明白生活的意义,使他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读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读是理解课文和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是培养语感的需要,是识记的需要,是培养认真阅读习惯的需要。朗读训练方式也很多,如指读、齐读、小组读、范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等。在指导《石头书》一课的朗读时,我抓住了两个孩子与勘探员叔叔的对话来指导朗读。比如:“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这一句中,川川为什么不禁笑了?一个“笑”字包含了很多意味,既有对勘探员叔叔说的话的不解,又包含着对“石头书”的好奇。只有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玩味,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精妙。我在引导学生读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谁愿意美美地读出来?”要让学生明白读书是一种美的享受,才能让学生通过读充分感知课文用词的准确、造句的生动、布局的精妙、情趣的感人,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达到“美读”的效果。
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我们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兴趣盎然地学习,才能够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论文11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可以用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所以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是一件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事。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模式 教学
一、引言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寻求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教师在教授作文写作时,一定要敢于创新,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写作教学,以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恐惧感,保证他们对写作有着持续的热情和兴趣。本文主要就语文写作教学来分析几点有效策略。
二、降低要求,培养兴趣
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但从中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来看,作文的教学质量并不高,虽然教师和学生在上面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却不大。如何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这是广大教师都非常关心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应先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先构思“写什么”,再考虑“怎么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的所见、所听、所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作文的素材大都来源于现实,教师只有让学生多接触现实生活,从现实中得到感悟,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结合作文的训练内容,让学生及时地记下有关的心得。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在语言表达上,要让学生在写得“通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写得“好”,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才能活跃起来,作文教学才有出路可寻。
三、写作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阅读之美,妙不可言。阅读至动情处,常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然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模块,不仅要做到“意会”,而且还要做到“言传”,否则阅读便“死在言下”了。唯有突破这一瓶颈,才能别开洞天。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几乎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是各种文体的典范之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文章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从中积累好词好句,同时融入对写作的感悟。
首先,语言的积累和铸炼,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酵、沉淀、生成”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起阅读的良好习惯,在阅读时要注意对好词好句进行摘抄和学习;每隔一段时间之后,要组织学生对自己所摘抄的好词好句进行复习,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结果的巩固。学生只有在阅读了足够多的作品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只有积累了足够丰厚的材料,才能达到“下笔成文”的境界。
其次要读品结合,领悟语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复诵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语言的凝练优美,在赏析交流中领悟文章写法的独特奇妙,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特别注意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仿写。当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语言的美妙时会激发起模仿创新的欲望,要让他们从阅读到生活,形成一种反思、批判的思维方式,做到言由心生。
最后,遇到美好的诗句时,要引导学生摘抄下来,学会融诗词佳句、文章妙语入文。在作文中,恰当地引用诗词佳句或文章妙语,可有效提高文章的品位,增添文学情趣。
四、以鼓励为主,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
作文讲评本来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的`过程,它应该是作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应在课堂内完成,不可与作文割裂开来。写作成绩不佳的学生因为长期得不到教师的表扬,往往会丧失写作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加关注这个群体,发现其习作中取得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对优秀生,教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表扬要适当有度,让学生感受到成功而不自满,以便进一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当一个人感觉到高飞的冲动时,他将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因此,教师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以使每一个学生每通过一次作文,都能觉得自己有了一次进步,甚至是一次飞跃,这样,他们作文的欲望才会更加强烈,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目的。
五、运用多媒体进行写作教学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结合教材体系来创设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变“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的综合素养。
首先,可利用多媒体搜集素材,讨论构思,为学生接下来的写作过程奠定基础。教师可运用多媒体网络搜集素材,帮助学生整理与本次写作相关的内容,把对学生写作有利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网络提供给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的密度,增加了课堂信息的容量,同时还有助于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利于学生写出内容丰富的作文来。这样的教学效果是运用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其次,通过图文对照、集思广益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劳千读书,逸于作文”,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在写作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采集、储存、分析、运用写作材料。教师可以随机地引用材料或向学生介绍范文,并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从而保持学生习作的热情,这样既节省了板书时间,又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了教学目标,优化了教学效果。
最后,利用多媒体评改作文。教师要按照训练的重点和作文的要求,把握好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现时机,以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可选择能反映出共属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并以这些为典型,投影在屏幕上,给学生以评改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仅只充当多媒体画面的观众,让学生从中发现写作的问题,探索出写作的要领。这样将大大节省教师讲解和评改的教学时间,学生也能理解得轻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六、结束语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好的习惯都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只要切实地做到这几点,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引导他们将生活作为作文素材,写出真实情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的目的,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泰.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写作训练的新突破[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xx(01).
[2]李延梅.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的途径分析[J]. 文教资料,20xx(24).
语文教学论文12
1.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老师在上课前通过充分备课,制作精美的PPT课件,穿插图片、音乐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授课环境,使学生的热情高涨,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语文课堂的魅力、可爱与温情之处。
2.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生活情境,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上文提到,由于缺乏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学生在理解复杂、抽象的充满道理性的文章时难度很大,如果只通过老师口头相传,肯定会使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大打折扣。但是,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就能完美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将复杂抽象、晦涩难懂的文章浓缩成生活中的一个个熟悉的感染力强的生活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根据现有的理解能力就可以轻松学习。
3.多媒体教学可以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下,大部分人都倾向于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与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这种教学方式与现阶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极不相符。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加强交流,老师只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将课堂主角位置还给学生,让他们体会到主人翁的感觉,从而改变他们只能做被动的语文知识容器的接受者的局面,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以此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4.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使语文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得到大幅度拓展。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然而,课堂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在这段时间里,部分老师只是照本宣科,草草应付了事,学生学不到具体有用的知识。这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低下,更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传授大量课外信息,不再受限于简单的教材内容,可以拓宽眼界。学生通过拷贝老师的课件,还可以在课下充分利用,进行语文的有效(拓展)学习。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更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在对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了以后,我们可以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利用它自身的生动性、直观性,吸引学生的眼球,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地学习、探索,改变长期以来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做语文课堂的主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语文素质及能力必然会得到大幅度提高。老师应该明白多媒体设备只是一个辅助教学工具,平时授课时,应该兼顾建立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的科学合理备课的环节,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语文教学论文13
[摘要]语言运用艺术最好的体现就是口语交际能力。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交际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并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有效促进。
[关键词]小学 语文口语交际 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希望可以将语文口语教学的教育位置摆正,能够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对学生的口语进行训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最为关键时期,所以要对小学语文口语能力高度重视,把小学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口语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形成协调统一的学习环境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学校里,学习任务比较重,考试压力也比较大,所以用来给学生进行口语实际训练的机会比较少。小学生的业余时间被大量作业所占据,几乎没有时间参加课外实践,而社会语言的污染也会对小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其实家庭是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最好的场所,但是现在的家长大多忙于工作,也不知道怎样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所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在家庭教育方面得不到有效提升。小学是学生学习口语的关键时期,学生这个时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家长和学校对于学生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不为学生提供一个协调统一的学习环境,那么就不会发挥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帮助。
(二)学生的心理障碍阻碍了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许多小学生存在关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心理障碍,造成这样的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小学生生来腼腆,具有自卑心理;有些学生自尊心很强,回答问题怕出错,怕引起同学的嘲笑。有些学生不善于表达,长期缺乏交流的语言环境,甚至还会出现社交退缩症现象。就长期调查可知,越是年级高的学生越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促使学生克服信息障碍,使口语交际教学顺利进行。
(三)学生缺乏口语交际情境
语言表达的训练最需要的就是有运用词语的机会,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环境,增加他们的拓展训练,如果将训练的机会挤压掉,或对学生只做片面的指导,就会导致学生对很多词语都不知道怎样具体应用。口语交际主要是现想现说,要求学生具备敏捷的思维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自己要说的话考虑好,选择好最为恰当的语句。如果在课堂上不能为学生提供交际的具体情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
(一)关于课前准备的具体措施
教师要在上课前就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使每个学生上课时都能有足够的材料用作口语交际训练。口语交际课前的资料准备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内容亲自进行准备。上课时教师要在一旁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清楚表达自己想要表述的内容。
(二)创设情境
人在对于事物的认识和体验过程中产生情感,情感是触发人去表达语言的动力,这样就会促进人对词语的选择。想让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就要为他们设置一定的情境。对于设计场景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生活为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课堂资源。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参与进去,自由进行交际,学生的交际能力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还可以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开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口语交际话题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参与进来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具有表现欲。
(三)进行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双方都进行互动,才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教学课堂中的主体是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根本原则就是能让学生多说,把发言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出大量时间来说,给学生提供开阔的课堂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不能把课堂当成是几个学生的精彩演讲,而其他大部分的学生只做观众,并没有达到交际目的。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协作交流,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细心钻研。可以进行角度转换,灵活处理,让每个小组都可以活动起来,使课堂成为小组的互动平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面对教材,最重要的是要面对学生本身,教师要有计划和有目的地对课堂内容进行安排,对于学生的训练题目要进行精心设计,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进行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自己的欲望,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谈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xx.
[2]练怡.现阶段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误区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01).
[3]颉景荣.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27).
语文教学论文14
摘 要:讨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作为一门应用性、生活性较强的基本学科,其重点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热情、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初中语文教学是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时期,对学生语言表达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讨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作为一门应用性、生活性较强的基本学科,其重点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热情、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初中语文教学是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时期,对学生语言表达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讨论机制不仅为我们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多种可能,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实现合理使用讨论机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
一、勇于讨论,建立自信
根据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从小学语文的学习习惯过渡到初中语文的学习习惯自然需要一定的过程,且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更深、课程更紧、体系更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掉队,或进入一个怪圈――重理论、轻思考。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一些学得好的学生,他们也仅仅把语文看作是一门“背诵学科”,以背诵的方式去学习、理解和习作。这不仅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乐趣,而且还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这就是一些学生语文笔试能力好,但实际运用能力差的`原因。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敢于表达,帮助他们建立起表达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写”与“说”、“想”与“用”是同等重要的,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如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繁星》一文为例,《繁星》是巴金短篇散文的代表作,作者根据时间顺序写出了自己在同样星空下的不同心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我将全班学生分组,并让小组内的每名学生都说一说自己是否也遇到过“同境不同时”的错觉,以此为学生与作者建立起情感共鸣。在讨论中,我让每个小组都推选一两名学生来谈谈自己对时间的感受,这样不仅为学生找到了带头人,还激励了其他学生敢于尝试发言、表达自我想法,从而建立起表达的自信心。
二、善于讨论,提高能力
根据初中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状况可以得知,他们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创新意识,但羞怯心理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能也不愿意去表达,这样,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渐渐弱化。讨论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对一篇文章、一个文学话题进行解析时,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形成一定的语言逻辑和文学思维,再将其落实到笔头上,就能提高写作能力。如此,这就为初中语文教学建立了良好的流程――由生活语言到笔述语言,这样的教学流程不仅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语文学习变得更有趣,而且还能为学生的笔述语言增加情感和个性化特征,提高他们“口”与“笔”的双重表达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如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母亲》一文为例,我首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再将全班学生分组,以“母亲”为主题展开小组讨论,每组需派一名代表说说自己的母亲。其中一名学生说道:“我的母亲是一名普通工人,她不聪明、也不漂亮,但她用勤恳的态度和结实的双手为我带来了美味的晚餐和漂亮的衣服,我很爱她,这就是我现在所能回报给她的一切。”其他学生也不觉得红了眼眶,联想起自己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我们可抓住学生此刻的情绪,让学生写一篇简短的《我的母亲》读后感,并选取其中写得好的,在班级内诵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情感的把握,而且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变化和内涵。
三、经常讨论,形成习惯
想要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综合能力,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除了要建立学生的表达自信心、提高表达能力外,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使学生表达得有逻辑、有道理、有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表达中得到更好的思考和创新,完成学生良好的表达行为,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讨论机制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表达习惯的形成,如在一些古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讨论机制可以提高学生对古文知识的探索能力,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集思广益,提高思维活力和思维广度。
在一些较难理解的文章教学中设置讨论机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阅读思路和文章情感主线,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章的解析能力。如在作文中设计讨论机制,可以使学生互相引鉴别人较好的写作语言和写作思路,为自己累积更多、更丰富的情感。其中讨论过程不宜过长,可以采用分段讨论的方式,以1~3分钟为一个讨论单位,在不同的教学点后开展一次小型讨论,这样既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又能收到理想教果。
四、结语
语文作为日常语言的规范化内容,不仅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入门基石,还是促进学生人文修养和素质文化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应用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讨论”教学模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效运用讨论机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与掌握,促进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认知,实现高效课堂的学习目标。
语文教学论文15
摘要:文章首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拓展阅读教学的意义进行了阐述,然后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即围绕语文教材,拓展阅读内容;创设课外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阅读氛围
小学生正处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对其适当进行阅读拓展,既能弥补教材的某些欠缺,又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相应拓展模式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拓展阅读的意义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模式是指语文教师在完成语文核心教学的前提下,给小学生进行相应的拓展阅读,拓展阅读的内容既与语文教学的内容息息相关,同时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对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及阅读表达能力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另外,拓展阅读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有着以下意义: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与语文教材内容相比较为有趣,所以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效果。
第二,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外阅读语言表达方式丰富多彩,且更加贴近生活。因此,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其语言表述方式影响,从而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而语言积累的丰富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写作。第三,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好的课外读物不仅故事性强,还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小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课外阅读读物自然会受到课外读物中体现的价值观念影响,从而既陶冶了小学生的情操,又能够帮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1]。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一)围绕语文教材,拓展阅读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为核心,毕竟其教材内容是专门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而“量身打造”的,更加有利于学生未来学习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围绕教材内容来开展课外阅读教学。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遇到语文教材中很难解释或较为复杂的背景内容时,教师若用专业性较强或较为深刻的语言给学生介绍或解释这些背景,学生很难听懂并理解。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较为简单易懂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去阅读,使学生对相关教材的背景理解得更加深入,从而将教材内容与自己课外了解的背景相结合,实现更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其次,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内容给学生进行课外知识阅读的拓展,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最后,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兴趣点来拓展课外知识,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拓展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课外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课外阅读虽是一种兴趣,但并不是每一位学生一开始就喜欢课外阅读,需要经过后天的引导与培养。而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都会对小学生的拓展阅读兴趣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课外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首先,学校可以向学生开放图书室,并对里面的图书定期进行更新,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基本的阅读条件。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创建图书角,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图书角中分享自己喜欢的图书,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最后,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课外阅读课,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在此基础之上尽量将课外阅读内容与语文教学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同时,强化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的助推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为了落实课外阅读模式,并使得阅读成果得到进一步的展现,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种阅读活动。例如,学校可定期组织读书交流活动,在组建过程中结合班级、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等实际的情况进行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并通过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方式积极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一方面,这样的方式增强了读书交流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学生若想在读书交流活动中展现自己的风采,就必然通过课外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语言积累及知识存储量,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强化其阅读动机。既让小学生尽情体验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够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引导小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2]。
三、结语
拓展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拓展阅读教学不仅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良好的助推作用,还能够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为其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宦承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模式的教学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xx(9):66.
[2]李晓娟.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模式的教学策略分析[J].教育科学(引文版),20xx(12):190.
【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论文11-07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11-10
语文教学论文05-19
【精】语文教学论文06-19
语文教学论文[精品]06-19
(优选)语文教学论文06-19
浅谈语文教学论文07-0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15
[热]语文教学论文05-21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