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15篇[热门]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1
摘要:
语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科目,阅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语文阅读不仅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要求,更为今后进一步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丰富的阅读知识的积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讲解语文阅读知识以及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好习惯。目前小学生学习语文阅读都是在课堂中进行,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短暂的语文阅读课堂学习时间,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对语文阅读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则显得尤为关键[1]。
一、做好阅读课前准备工作。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对当前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全面,如在识字、识句方面。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目前小学阶段学生的客观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阅读预习习惯,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有一个大概熟悉的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问题,使学生带着探索的精神进入课文的阅读当中。
在进行正常的课堂学习中时,可以跟随教师讲解的思路,逐步解决自己的疑问并获得新的收获。充分做好小学生阅读课前的准备工作,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不畏困难的能力,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如人教版语文三册(下)关于古诗《咏柳》,会涉及部分难认的生字词,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先对古诗有一定的印象,带着问题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能更好地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做好阅读内容重点的选择。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所有课文在内容的设置上都巧妙的涵盖了字、词、句、段、听、说、读、写以及修辞手法等,需要注意的是每篇课文要阐述的知识重点是不同的。教师则应系统了解语文教材的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将课文的阅读重点与难点有选择性地讲解给学生。
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大篇幅的阅读理解与背诵,无形中会给学生造成阅读学习的压力,同时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该结合每次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的教学。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桂林山水》一课中,文章用丰富的排比句式描绘了桂林山水为何“甲天下”,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使学生通过阅读对祖国山川美景产生向往之情,并引导学生阅读同类文章的意识,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阅读课程的学习则是学生简单阅读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解,课堂的气氛难免压抑,学生上课无法释放热情。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的创造,会提高学生阅读的热情[2]。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读书角,结合班级情况,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也鼓励班级的学生将自己阅读过比较好的书籍带到课堂中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不仅能促进学生主动阅读,还能增进同学之间友谊。
小学阶段读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要的,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富有探索精神。教师在为班级打造读书角的过程中,就已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这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养成学生珍惜时间,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同时,阅读环境不一定只在教室内,教师还可以结合班级情况,将阅读的地点转移到户外,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下进行阅读,效果会更加显著。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册(上)《爬山虎的脚》一课,如果季节、天气允许,教师则可将阅读课堂移至室外,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阅读与观察,更充分地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更能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为己所用。不但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够提高观察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
四、分组阅读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
通过分组进行阅读课的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掌握学生分组阅读学习的原则,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上课表现情况以及性格等方面进行合理分配,使各組“势均力敌”。在分组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能够实现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即可,必要时还可以参与到学生对本次语文阅读课程学习的讨论中来,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且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力。
五、加强课后巩固,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新教改不断强调为学生“减负”,意在使学生不会因课业压力过大,造成对学习的厌烦,使学生能够更加热爱学习。但这不代表教师就不进行对相关学科的学习任务布置了,因为想要学生实现学科更好地学习,除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利用课后时间对知识进行充分的巩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阅读教学方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绝不仅是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就能够达到的,需要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所学的阅读知识不断巩固内化成自己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阅读习惯,让阅读能够伴随孩子的一生。
顺应教育改革的目标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应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傅惜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讨[J]。考试周刊,20xx(21):105—106。
[2]吴小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xx(10):43—43。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2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例,着重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及具体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读写结合 教学模式
阅读与写作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重点。教师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自身专业教育水平的优势,帮助学生在相关读写结合的课堂模式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一、阅读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随着《全国中小学生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全面实施,教师对学生在小学阶段中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提高越来越看重,从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了全国小学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教师在这种新式的阅读课堂中通过融入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使得学生产生对相关课文或者阅读材料的阅读兴趣,可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从而为之后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学生在之后的写作过程中运用之前阅读时产生的体会以及作者所运用的优秀表现手法,达到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目的。学生在这种新式的教学模式中通过阅读大量的语文课文或者阅读材料,不仅充实了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他们文学素养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且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提优培训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达到共同提高。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对此开展阅读教学并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手段,提高阅读课堂效率的策略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实际课堂教学中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不断补强自身的阅读能力,同时对他们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可以采取实用的教学手段到达这一目的。以下是几种实用的教学手段,可供教师进行教学参考:
1.阅读与读后感相结合。
在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只注意对学生阅读方面能力的提高,殊不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的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阅读与读后感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这样就可以使得教师同时兼顾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两方面,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采用这种实用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对他们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好处。这种实用的教学手段不仅适用于语文课本知识上的阅读教学,同时对学生课外拓展刊物的阅读教学同样适用。例如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小学阶段必读经典课外读物——《安徒生童话精选》。教师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对其中的《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冰雪女王》等著名篇目进行阅读,教师要求学生对其中有意义的部分进行充分的思考,然后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最终达到读写结合地提高学生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效率的目的。
2.通过实际练习提高学生基础语文能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中不仅需要运用阅读与读后感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同时还需要对学生基础性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课堂中语文基础能力的时候同样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在阅读课堂中阅读学习相关的课文知识,然后对其中的主要段落进行概括并写出文章的主题大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目的。这种实用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缩写文章与概括文章的基础语文技巧,从而读写结合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日月潭》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熟读这篇课文并教授学生概括文章的技巧,然后要求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缩写与概括,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
三、教导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习惯,使得阅读课堂得到有效延伸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运用实用的读写结合教学手段提高学生阅读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也可以教导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得到有效的延伸。同时勤写日记的好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为他们以后的学习与生活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习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不好的行为,那就是检查学生所写的日记。要知道学生的日记属于他们自己的隐私,教师无权检查并阅读它们。所以教师需要努力改正这一毛病,帮助学生对写日记产生极大的兴趣,使得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得到有效延伸,从而达到读写结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读写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端正教学态度,并知晓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教师在实际的阅读课堂中运用阅读与读后感相结合的实用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课堂有效性。最后教师教导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使得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得到有效延伸。
参考文献:
[1]刘晓燕.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新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01).
作者:邓冬梅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中兴小学校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3
小学阶段,教师需要以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当前的教学内容上,同时更加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的长远的发展情况。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为了学生以后的发展打基础,因此在进行基础内容的教学以外,教师还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拓展内容的教学工作,通过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而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了解更多的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教师也需要明确的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方法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因此,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以外,为了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更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拓展阅读教学工作,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一、以书本教材为基础进行拓展阅读教学工作
拓展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但是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以实际教学情况作为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教材文本进行教学,在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知识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工作不能局限与传统的知识的教学,也不能够脱离基础,天马行空。所以,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到有收有放。教师既要通过教材教学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又要能够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所以,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将书本知识以外的内容引入到教学工作中。举个例子来讲,在教学《静夜思》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进行基本内容的教学以外,教师还可以将作者的信息告诉给学生。此外,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履历等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的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样一来学生在分析内容和掌握内容的过程中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将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以促进拓展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还应该有意识地将拓展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真正地形成,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于事情的认识是基于成年人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基于教师的判断所形成的。在这个时期,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上面的领路人,同时也是学生的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的学习以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小学生的学习范围比较小,生活范围也比较小。这就决定了学生不可能有足够的机会去观察和了解世界。
因此,在学习很多内容的时候,因为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或者学生的生活经验没有办法真正的.让学生理解课文,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需要将书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且通过合适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吸收。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更加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语文教学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现代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育应该主动改革以实现现代教育要求的,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就是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拉近学生和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实际升后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就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提升。举个例子来讲,在学习《生命生命》的时候,有一些小故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大的联系,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地将这种联系提取出来进行单独的讲解,这样学生才能够重视在和部分内容,并且从相关内容的学习中了解到生活中蕴藏的知识。对于这些内容的重点内容和重点部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重点的分析。比如,文章中有一段内容描写作者被跳动所震撼,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问学生,这种震撼是什么,为什么给了作者如此大的震撼。在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可以将这种震撼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思考,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是否出现了这样的震撼。这样的思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也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一些文章的内容是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不会遇到的,这个时候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的话,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思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将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以促进拓展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进行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有意识地将拓展阅读教学工作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拓展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也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被当前的教学内容所拘束,而要拓展思维进行教学,将不同的内容结合起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举个例子来讲,在教学《月光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之前给学生放贝多芬的乐曲,这样的教学就能够有效的将音乐和语文结合起来。这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教师还能够利用音乐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其学习效率会得到明显的提升。此外,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学生,学生的思维发散性会更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会更高。除了音乐以外,语文教学内容还和很多学科的知识有关联,教师可以积极的利用这一点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当前,同时更加重要的是,教师要将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和当前的教学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的整合这些内容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有意识的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广大教师应该对此给予积极的重视,积极引入现代教学理念,并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不断探索和改革,力求真正地做好拓展阅读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江媛.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策略的探讨[J]. 教育现代化,20xx,( 09) : 7.
[2]吴修峰.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J]. 新课程研究,20xx,( 12) : 42 -43.
[3]陈宏亮. 立足文本,让对话教学更有效———再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两个关键词[J]. 语文知识,20xx,( 04) .
[4]汤叶. 在“对话”的天空中灵性飞扬———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 大学时代,20xx,( 11) .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进行心灵沟通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感受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等不可抗力,很多语文教师习惯于以自己为主体来成段地讲解每一篇课文,使得小学生自己的阅读初体验被抹灭了。因此,教师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来保持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从而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1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何谓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从而去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阅读的学习氛围,真正地把阅读教给学生,而不是形式上的“请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问题”等。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他们自己才是阅读的主人,不要为老师是从、为书本是从,更不要跟在老师的身后,做老师的小跟班,而要学会去做一个自觉、主动而又深度的思考者和行为者。主导学生思维的不是我们的教师要我们读什么、怎么读,而是我们自己想读什么、应该怎么去读,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文章《匆匆》时,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说说自己喜欢那些句子,并且谈谈关于时间的看法,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阅读理解。由于这些感悟都是发自内心的,并且所选的内容是自己选定的,每个学生的阅读都是非常积极主动的,都有个性化的理解。课堂中呈现出一个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活跃气氛,真正体现了“以生为主”的新理念和新要求,这也为学生实现在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体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把课堂上的阅读还给了学生。
2激发阅读的兴趣和求知欲
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的小学生只有自己有了阅读的兴趣和欲望,他们才会抓住阅读的机会和材料,进而从中获取某些信息,体验到一种自我满足和愉悦的心情。所以,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乐于与作品中的文本进行接触,这才是教师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心理和重要前提。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实际反馈情况等,来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情趣盎然中敞开心扉,积极表达内心独特、别致的的阅读感受。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六年级的《为人民服务》时,可以不直接开始讲这篇课文,而是先让每个孩子都畅谈自己的理想,如何为人民服务并且站在讲台上为大家进行描述一番,孩子们都兴趣昂然、欢呼雀跃地在说着。有的说,长大了要当老师,培养很多优秀的学生;有的孩子长大了想当天文学家,为全球的人类解答更多的宇宙奥秘;有的说想当政治家、军事家,为百姓谋福利;有的人却想当清洁工,为城市的人们创造清洁的环境的等。每个人的理想都不同,都在尽情地描述着自己的人生,教师可以一一地给予了肯定和支持。用这种方式引入当天的学习更加能够唤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看一看我们课文中是怎么描述的?”,顺利地开启了今天的课程。
3择取适合学生的阅读方式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经验背景、家庭环境等都各不相同,那么他们的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和表现自然也不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阅读方式,从而让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方式来进行接下来的语文课文的学习,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加以适当的引导。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及阅读过程中的平等对话,以此来展现学生自主的阅读方式。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九寨沟》一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灵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朗诵好的就尽情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喜欢讲故事的可讲讲有关九寨沟的故事和自己的额旅游经历等;爱好美术的同学通过自己的想象来画出九寨沟的美丽风景;喜欢当导游的,也可以写导游词,带大家一起游览九寨沟;还可以自己搜集关于九寨沟的资料、图片等,来办一期的手抄报,这样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同时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还可以达到读与练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新知识和已有经验的重构等。
4注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提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为了避免自己备好的教案之外的“节外生枝”,教师常会通过一些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问题来把学生引入自己的“结论预设”中,从而按照教师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其实,这一切都忽略了学生的初体验。很多教师习惯于用刻板的教条主义以及所谓的标准答案去束缚小学生的思维,对他们进行“教参捆绑”,使得有些学生的个性思维被一次次地禁锢,最终扼杀在了摇篮里。实施个性化的阅读教师要珍视学生的阅读中的独特感受,这样他们才能畅所欲言。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桂林山水》的时候,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朗读其实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掌握规范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我把教学目标中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改为了“尝试着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课文”,使得学生能够在读完课文后拥有自己的感觉和理解,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方面的个性化发展。接着我又“说说你自己的想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允许我的课堂出现不同的声音,学生可以畅所欲言。5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激发阅读的兴趣和求知欲、择取适合学生的阅读方式、注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等四个方面着手,使得学生出现多元化的理解角度和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全方位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5
摘要:审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质性的“缺席”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进行审美建构,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召唤,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颁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一个迫切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就是在挖掘教学中的审美因素的基础上,从文本的解读、情境的创设、朗读等三个方面构建阅读教学体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
1审美观照:文本解读的开放视角
1.1审美:沟通知识和德行的桥梁:审美观照是一种通过对现实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的感受、鉴赏、品位和评价,是审美主题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内在情感得到塑造,从而优化完善主题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审美修养的特殊精神活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与审美教育有着难解难分、血脉相承的特别关系。加强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语文阅读质量,深化语文阅读效果。语文教材编选的课文,大都是依照美的法则创造出来的“文质兼美”的典范佳作,是集中反映自然、社会、艺术、科学、语言等客观美的结晶。文章精美的语言,展示出崇高的美的艺术境界,而好的艺术境界本身,又丰富并加强了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在阅读活动中,一方面可以抓住精彩传神的关键性字词语句,把学生引进它所展示的优美境界,使他们在美的艺术享受中受到熏陶,提高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抓住令人心灵颤动,令人迷醉的意象、情境和形象,引导学生反转过来深入体味、领悟文章中高超的语言艺术技巧,提高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文章的美学意境,创设审美情境,善于敏锐地发掘文章中的美点,揭示深蕴其中的审美情趣;要善于借助审美意象,启发学生的审美想象,根据文本特点设计审美议题,以诱发学生的审美体验;还要确定审美目标,指导学生展开审美鉴赏活动。
1.2小学语文教材的美学分析和审美把握:长期以来,小学语文的审美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语文课推向两极:要么只注重知识的讲授,使语文教学成了干巴巴的语文基础知识的专题课;要么只注重文章的思想性,简单地用片言只语去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把丰富多彩的语文课上成空洞的说教课。这两种倾向都忽略了所包蕴的自然美、人格美、情趣美等内涵和本质。“最主要的问题是把一篇生动的课文肢解为一堆知识拼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师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的艺术美,才能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生活中的美。如果教师对美的感觉迟钝,或者由于多种原因而变为机械的“教书匠”,那就必然会抑制学生对美的追求。如在某些教师的教学中,留下的只是片言只语的段意和中心思想,或只是几条写作特点,或把佳词丽句解释得索然无味。文本本身的美的'内涵和特质,学生就只能停留于最初的、朦胧的感觉上。这样势必会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只有教师作为审美的主体先“入境”,才能“出境”。这里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的解读为例。在解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时,可以从自然景物的形态、色彩、音响等不同角度去体验。自然景物的形态美,是自然景物的造型和姿态的和谐构成。由于形态特征的差异,自然景物给人的审美感受也不同。如《火烧云》中的“马”由跪而站,由小而大,最后腿仲开,脖子变长,尾巴消失,整匹马也模糊了。它美在富于动感的姿态上,给人以变幻莫测之感。《菩萨蛮大柏地》中的雨后彩虹,不仅象征胜利者的豪情满怀,而且显出战争胜利之后的那份宁静。自然景物的色彩美,是自然景物的各种颜色的和谐构成。色彩美,美在对比,对比能产生映衬和烘托的效果。如《可爱的草塘》写“草塘的“绿”,由淡而浓,绿得光亮,由点而线而面,绿得茫茫。把浩瀚如碧海的草塘色彩多变的节奏美写出来了。而杜甫的《绝句》则像一块色彩斑斓、玲珑剔透的工艺品。但是,由于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生活联系的多样性,自然美的不确定性也是时可见到的,美和丑的转化往往取决于与人类实际利益的联系。比如《第一场雪》中写道;“大街上的积雪有一尺多深,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在这一群孩子的眼中,雪给他们带来的是欢乐。然而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则不然:“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时的雪对于又冷又饿的小女孩来说,只能是灾难。总之,人的认识、人的情感会使自己对自然景物产生不同的审美倾向。
2走进伊甸园:让情境与心灵对话
2.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设置的必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这一个词己是大家耳熟能详了。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这意味着,需要安排外部情境,以便激活、支持和维持过程学习事件的内部过程。其次,由教学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可能激活对大量事实进行编码的内部策略。再次,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线索,使习得的技能不致遗忘,并易于应用于学生遇到的新问题中。学习的外部条件是对学习内部过程提供帮助的环境事件。因而,言语学习的重要事件显然是那些可激活并维持编码、贮存及提取过程的事件。”首先是“提供有意义的情境。小学语文教材中所精选的优秀诗文、经典名著都在诉说着一定时期的文化,表现特定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文情并茂,文质兼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带领学生在咀嚼、品味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的同时,必须在“情”“质”上下功夫,发挥语文熏陶感染的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因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更少不了美的情境的营造。
3春风化雨润心田:教学言语美
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口语化的书面语,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矛盾,切实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有审美经验的语言活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过程中,美的教学内容,美的情境都要凭借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去体现。教学语言对儿童的感觉的活动、思维的活动、情感的活动都起着主导与调节支配的作用。儿童心灵的琴弦,往往是教师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拨动的。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又是学生的审美客体。小学生显著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特殊的形象:教师是儿童心目中的智者、示范者、敬爱者,甚至是权威者,应该是一个美的化身。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除了具备科学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之外,还应具有形象美、情感美、文辞美、语声美。简洁、典雅、严整、纯净的教学语言,不仅是学生走进作品的生命、走进作者心灵的桥梁,本身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
参考文献
[1]李端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建构》[J].新课程(小学),2015.08.
[2]杨秋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思路探讨》[J].考试周刊,2015.80.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6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创新,小学生的教育也在经历着发展超越。在小学的教育中,语文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学好语文绝不仅仅代表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语文是培养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常听说,语文学不好,其他学科也不见得会学好,这足以说明语文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非常重的学习方法。说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也不为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组成内容,他兼具听、说、度、写的综合性,既是识文断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提升写作和理解能力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作为教师,应该如开展好学生的阅读教学呢,本文做以浅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引言
小学语文是学生的基础学科,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好语文的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使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了解世界,感知世界,去表达、去理解、去沟通。对教师来说,其职责是教会学生去掌握阅读方法并以此掌握语文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站在“使用”的角度去看待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说到开展阅读教学,本文将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浅析。
1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小学教学也开始采用前卫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的介入,PPT演示等为课堂带来了活力,也让孩子们更直观的理解课堂知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会有的教师依然采取传统古板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没有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提高,有的教师或许也是按照要求进行创新授课,但却太过注重课堂活跃,并没有把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总结来看,无非两点,一是教学过程缺乏感染力,一是教学没能抓住重点。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相信在上课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相同的文章,不同的教师授课,会让学生有不同的体会,优秀的教师会让阅读教学变得丝丝入扣,引人入胜。他们会用细腻的情感,流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诵,并伴有巧妙地课堂问题设计,带领学生情不自禁的走进课文,让学生陶醉其中。相反的有的教师就没有这种能力,而是生硬的灌输,让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很差,究其原因,实则是教学的感染力不够,教师自身对文章的领悟不到位,情感投入的不够深刻又如何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呢。由于个别教师对教学内容解读不深,课堂教学变得乏味单调或者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而过多的去追求让课堂有意思,一节课下来,学生可能只记住所谓的“精彩环节”,却忽视了本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就是所说的没有抓住重点。
2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1合理利用书本文学,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生语文课文都是金果筛选后确定的适合儿童阅读,适合小学年龄段理解的课文。比如三年级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就是一篇简单易懂且优美朴实的文章,里面有对景物的描写,对村庄的描写,词语应用的非常恰当,字里行间透露出小村庄的宁静优美,同时结尾又阐述了村庄被破坏,教育孩子们要树立环保意识,结尾点题,引人深思。这篇文章不长,学生易于理解,而且文章里的许多词句、成语是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习掌握的知识。可以说书本就应该作为学生阅读的第一读物。教师教课过程中可以首先自己带感情朗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集体朗读,或者分组分段朗读,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积极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在阅读方面的学习就有了不竭动力。在小学阶段,学生可能过于贪玩导致他们往往不会主动的去阅读,这就要求教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的“苦读”变成“乐读”。作为教师要抓住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有效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以此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提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呢,第一点,教师要做好表率,深入课文,以情感人,增强自身的感染力,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第二,要进行鼓励教育,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师就应该采取措施,比如多夸奖他们,他们就会越来越积极,对优秀的学生,要树立其为榜样,这样能带动其他学生向他看齐,对于淘气的学生也保有耐心,长此以往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能力。
2.3交给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铺的第一块砖,未来的路还很长,教师应该在学生还是幼苗时期对其进行扶正,就是所谓的教授他们正确阅读方法和技巧,这里面就包括学生应该如何选材,对于一篇文章,应该怎么样展开阅读,通过文章我们要学习到什么等等,一般来说,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指导学生精读,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然后是每句话进而通篇文章的意思。2)指导学生速度,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这能帮助学生节省时间,提高阅读能力。
2.4加强课外阅量,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不断增长学生知识,强化学生思想,陶冶学生心灵的过程,所以应主张多元并存的情况,在课外富裕的时间里,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读物,并根据学生需求,推荐合适的作品。课堂是根基。课外是茎叶,只有课内课外相互补充,同时拓展,阅读之树才能根繁叶茂。
结语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工作,既是学生需要,也是教师职责所在。阅读使学生不断丰富知识,增强文化底蕴,所以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让学生可以在快乐的阅读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雪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新课程(小学).20xx(12).
[2]杨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的有效性[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xx,09:19-21.
[3]崔秀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xx,05:21.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7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两者之间共同以语言为依托,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的教学现状却常是“孤立而行”,即阅读教学只为读,作文教学只为写,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存有断层,很难有更大的提高。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根据这一要求,本人结合对两者关系的认识,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统一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
一、彼此的联系
1、从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目标上看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根据这一目标,我们说阅读教学中的读本在编写意图上,跟日常的阅读是有区别的。通过阅读教学的过程,不但要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达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境界,而且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的奥秘。这样,也就与作文教学要解决的“写什么”、“怎么写”、“这样写是不是最好”的基本问题衔接起来了。另外,阅读材料多数为简单的叙事文章,与作文教学要求写简单的记叙文也是一致的,阅读的过程是从“文”到“景”,作文是从“景”到“文”,这是相对应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作文教学提倡“自由表达”也是相吻合的。
2、从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过程看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认读、理解、想象的过程,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其中也不乏对题目及要求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是审题,可见写作过程是复杂的智力技能运用过程。二者只有紧密结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其实,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有必然联系的重要环节。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没有良好的阅读教学作基础,单靠作文课并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可见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的影响。这儿仅从课文单元结构来谈谈它们之间的联系。每个单元除阅读的课文之外,后面都安排了作文训练,可见二者是紧密联系的。这种联系体现在:首先是内容上的联系。例如:单元的内容是有关植物的知识,这样的文章如阅读得法,自然会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植物的兴趣,积累有关的材料,作文的训练就要求以植物为写作内容,这种书面表达训练就完成了读写的的结合,密切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其次是写法上的联系,文章中的写作技巧、思路、手法都可借鉴到写作训练中,如记叙文中的记叙顺序的巧妙安排、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的灵活运用无不为写作提供借鉴。再次是语言形式的联系。例如课文的语言朴实无华,阅读教学中必须要通过读来感受、领悟,而写作教学中也必然受到朴实的语言风格影响,定会写出实在的话,避免假话、空话。
二、相互的影响
1、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的影响
(1)阅读教学中可以积累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能力的一种体现,而能力是靠积累的,阅读教学是以文章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教学活动,它本身就是一种积累,更是语文能力积累的一个主要源泉。从朗读中,从感情中,从别人的示范中,从尝试实践中,都可以积累语文能力。而从阅读教学中可以积累五方面的经验:一是阅读经验的积累。从一篇、几篇文章读懂的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容易读懂更多其他的文章;二是写作技能的积累。把从阅读教学中明白的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道理,日积月累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上去,便会成为一名好写手;三是语言素材的积累。一些佳词妙语、典故见多了,便会形成语感。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表达时脱口而出,不假累索,写作时形象生动,语言丰富,妙语连珠;四是情感的积累。阅读中受作者或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影响,自己的情感也会不由地丰富起来,而多思善感正是善文者必须的素质;五是生活知识的积累。这是一般阅读具有的功能,对为人为文的好处不言自明。总之,阅读教学中获得的积累不仅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好处,与写作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底蕴的积累也是一致的,是学生能够写作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即是如此。
(2)阅读教学中可以进行写作借鉴
譬如:在学习有关写人记事的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抓住文章中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小事,很好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写人能从小事着眼,贴进生活找材料,从一滴水中折射出五彩斑斓的世界;在学习有关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表现主题的文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从一些平凡的小事中悟出大道理的方法,紧密联系学生不喜欢听空洞大道理的情感实际,把道理寓于有声有色的故事中;在学习有关在造材方面很有特色的文章时,教师可抓住文章选材的特色,充分联系学生选材不精、不典型的写作实际,告诉学生如何选择典型材料来表达文章的中心。
2、作文教学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从总体上讲,作文教学能够带动阅读教学。我们知道,作文教学的一个根本任务———指导学生如何写文章,而学生要写好一篇文章,就要解决多方面的问题:有哪些材料,如何组织这些材料,文章的思想观点如何表达等等。然后,在作文教学中,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想:自己如何去找材料?如何去组织材料?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在我们所学过的文章中有没有可以给我们写作带来帮助的?别人是如何找材料的,如何组织材料的,如何表达的?又给我们什么样的启悟?这样,不断的引导,不断的思考,持之以恒,学生在写作“知困”的情况下,思索曾经学过的文章,并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了解到要写出好文章,得去认真而广泛的阅读别人的好文章,特别是我们教材中收编的优秀之作。至此可见,作文教学又带动了阅读教学,并且在完成作文教学任务的同时,又实施了阅读教学的任务。
总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本身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两者的联系,是符合语文教学内在规律的。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8
“阅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活动,它突破了语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是人类社会所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够系统地保留和传播”在小学语文研究领域中,“阅读教学在全部语文教学工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能带动作文教学,可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活动,是全部语文教学的基础”。可见阅读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从文章的第一段出发,采用逐段讲解的方法,重点研究段落中的重点词语,从而出现了分析过多过细的现象,导致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是支离破碎的,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与情感,长期下来不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那什么叫做整体性阅读教学呢?把它放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笔者认为:教师在上课时在树立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从文章的初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形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逐步深入研究理解段落之间的联系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最后明白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旨。应遵循“通过整体感知—重点段落深层研读—整体再次把握”这样的具体教学步骤。笔者联系实际经验谈谈具体理解。
1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作为阅读教学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求学生了解文本,注重的是学生对于文本阅读后的初次感受。在阅读中要知道这是什么样类型的文章、作者的简介、文章的背景、课文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储备的不同,整体感知后的感受是不同的,这需要老师在朗读前明确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而不是泛泛去读。对于低段学生,由于生理年龄特点及理解、概括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师范朗读,朗读中在语音、语调中提示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从以下要点来掌握:(1)文章题目:阅读文章首先是看题目,它是文章的题眼。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我是什么》这样文章的题目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从而带着兴趣往下阅读。(2)文章内的插图:低年级学生对整段的文字读起来比较吃力,而彩色图片能很好地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在教学中要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让图与原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3)浏览课文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放声朗读的时间,为的就是能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里可以把握整体内容,在低年级孩子们就可以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2重点段落深层研读
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后,获得了对作品的初步认识,就要对作品的具体局部内容进行整体性分析,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是定位重要信息的阶段。这里的深层研读不同于传统的逐段分析,它是在对整体感知下的重点段落的解读,重点理清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师在此阶段避免提很多琐碎的问题,提出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从文章不同方面去把握。教师从教学中可从几下方面点拨:(1)在通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能够快速定位重点段落,关键词句。例如:含义深刻的句子、对于表现主题思想有较大作用的句子、内容和结构都比较复杂的长句、在文章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词语和句子等等。(2)要求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准确地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够通过这些关键的词句,明确写作目的。(3)指导学生能够说出段落与篇章之间的联系以及段落间的上下文联系。(4)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整体再次把握
在整体把握里最重要的环节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结构,只有对结构层次清楚了,才能更好得理解主旨。最后让学生达到不仅要知道结论,还要知道结论的出处的目的,这才是理解内容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点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清楚文本的脉络结构,文章的结构一般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学生对文章有整个的概括了解才能逐渐体会。(2)体会文章的传神之处。这就需要反复的诵读,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例如:男女生互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等形式。(3)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手法。(4)归纳总结阅读的方法。例如:默读法、略读法等形式,并体会这些形式在阅读中给予自己的帮助,以便将来的阅读中可以运用同种方法。在整个思维活动中,整体感知层面是整体性阅读教学的起点和基础,重点段落深层研读是关键,而整体把握层面是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归宿。以上三个层次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环环相扣。当然,针对不同的学段各有差异,其中整体感知层面主要在低学段进行,比较强调以字词为主的教学。后两个层面在中高段进行,比较强调句段、篇章的教学。但都不能孤立地进行教学,而是要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注重学段间的过度。新课程语文突出强调的一个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饲养,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终极目标,正如刘永康先生所指出的那样:“语文素养是包括语文的知识、能力、方法与习惯、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各种要素相互合成的统一体,小学语文的整体性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用儿童天使般的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展开对话,在思维和情感中领会作品的美好,让学生在语文中体会语言的节奏美、意境美,从而真正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
作者:李倩 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育才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晓平.小学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xx:1.
[2]李保初.阅读教学浅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2~3.
[3]刘永康.西方方法论与现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87.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9
一、重视预习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有效地培养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效率,而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则是重中之重。在初读的过程中,将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标注,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思考和解答,再通过各种查阅手段来解答疑惑。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进行自主研究,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二、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构成了一段优美的文章。因此,加强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逐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并收集相关的词句,使学生在了解词句含义并享受阅读的过程,借此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使阅读更有效,语文教师应该强化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
1.略读。这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式。在展开略读时,语文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所要阅读文章的`题、小标题、结论句等,从而掌握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2.精读。这种阅读方式是建立在略读基础之上的,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剖析每一句、每一个字的深层意义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文章的布局巧妙之处,意境的深远,生动的情节以及人物鲜明的个性,使学生在文章上集中注意力,带着情感阅读,边读边想,最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从阅读兴趣开始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是阅读的前提,学生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即使在阅读中遇到难题也会有勇气去克服它,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所以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以下两方面。
1.设置悬念。对学生阅读兴趣进行调查,语文阅读枯燥乏味、毫无新意是学生反感阅读课程的主要原因。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在阅读过程中多是教师或学生朗读课文,小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以朗读为主,时间久了使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找到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比如,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在学生阅读前设置几个小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创设情境。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中很少用到创设情境这个方法,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教学内容,而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合理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据调查,通过创设情境这种方法,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10
摘要:语文学科不仅是学生小学阶段必学课程之一,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语文教学质量、效率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学生文学素养。因此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就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进行考虑和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造性思维;培养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就是其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环节。而学生能够从阅读教学过程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能通过阅读教学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水平,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由此可知,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实现语文教学的预期目标。
一、对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不仅要实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创新能力包含了多个方面,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等方面起到良好推动作用。小学时期是学生心智、智力等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间段,所以学生要在这一阶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逻辑性思维,同时还要掌握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还要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水平的提升,拓展学生的眼界,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不仅如此,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也确切提出,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长、学习和发展。
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适合的阅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通过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想要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和能力,就一定要给学生创建良好且轻松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心理状态达到最佳,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智力、潜力、创新能力、发散思维等被有效发挥出来。所以,想要培养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就一定要给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提升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静、奇、秀、险等特点,然后让学生对桂林山水进行描绘,创造,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有效激发,课堂教学气氛被点燃,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再次对课文进行阅读,阅读的同时还要对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进行绘图。通过绘图创作来给学生构建适合的情景,不仅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还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得到发挥,从而实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而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提问的过程就是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质疑和提问,那么也就表明学生不能主动的对知识进行学习,使得学习内容过于流程化。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就要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促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各项能力。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或者是有疑问的问题时,语文教师不要对其进行打压,而是要充分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这样就能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和瓶颈,有效培养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认知真理的同时,还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2]。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文时,教师要在学生进行阅读以后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时学生就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如“为什么她不点一堆火来取暖?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她?”等等,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创造这一文章时的社会背景等,然后让学生通过细致阅读和分组讨论来找到实际答案,而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发散思维,还提升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
(三)发扬民族,是学生认识到自身主体性地位
想要学生能够主动且积极的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真正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公平性。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教师要先建立起真正为学生进行服务的思想,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所需、学习水平、认知情况等,并对其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进而保证阅读教学能够符合学生需求。其次,要保证师生关系的平等性、民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个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而学生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最后,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课外拓展的读物,促使学生能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加强他们自身的主体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对文章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的日子都是怎么度过的,分组探讨未来的日子该怎么度过,这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阅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文章,例如《落花生》等。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只能够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不单单是素质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还是时代发展的切实需求。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期间,就要尽可能为学生创建宽泛、轻松的阅读环境以及学习空间,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性,促使他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其自身良好的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张鹏元,刘秀霞.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41):334-334.
[2]余美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xx(3):74-74,77.
[3]汤秀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刍议[J].读写算(教研版),20xx(19):364-364.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11
摘要:语文知识学习离不开阅读,学生通过语文阅读不但实现了知识量的提升,也实现了情感发展的极大满足。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的养成更加重要,阅读作用不但可以显现在小学阶段,在学生今后的发展中影响也依然明显。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实施拓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就是笔者对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效果进行的阐述。
关键词:优化;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让学生具备“读”的能力,对于学生进行各科知识的学习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那么学生“读”的能力是怎样养成的呢?这就离不开小学语文教学了。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顺利实施拓展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顺利实施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发挥好指导作用
优化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其目标同样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明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要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和学习思维,帮助他们活跃思维,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同时语文老师要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以前传统的课堂结构,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引导小学生,使小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学会发现、归纳、总结知识,对小学生进行当堂阅读训练,加强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以自己的能力带动其他学生加入,以更好地实现合作学习;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语文老师还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恰当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也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起到调节他们情绪的作用,更好地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语文老师在上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烟台的海》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海的样子,展现大海的美,而不是采取比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所想象的大海,以更好地创造个性化的拓展阅读教学,在给学生讲完相关的阅读技巧后,可以找一篇相似的课文让学生进行阅读当堂训练,巩固当堂所学的阅读技巧。
二、养成积累习惯
怎样提升阅读效果,帮助学生形成阅读能力?是不是“读”就行?当然不是,阅读同样需要思考,阅读的目标是积累。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对于优美文章的阅读与背诵,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小学生在拓展阅读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阅读能力培养,重视阅读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并把重要的段落与短文背诵下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另外,在平时的拓展阅读课堂中出现错误要立即改正,也可以在拓展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演讲比赛、作文大赛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的演讲比赛,以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量的扩大。如:语文老师在上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注意课文中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注重别人是怎样表达感情的,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他们将自己觉得写得好的背诵下来,增加他们的知识量。
三、巧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的影响显而易见,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也展现出无法忽视的优势。实现教育的数字化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还会使广大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新鲜和好奇,可以更好地启发和增强广大学生进行阅读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并且同时有助于他们扩大阅读范围,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所以,在拓展阅读课堂中,语文老师要充分应用电脑技术以及发达的多媒体技术,不断通过电脑和多媒体的智能化使以往那些传统的音乐理论技法不断简化,而且电脑和多媒体的多功能性可以使阅读内容变得更有丰富的表现力,为小学生提供更加真切的语境,进一步加强他们的理解,不仅如此,电脑和多媒体等在表现上也具有多重性和多样性,还可以更好地启发广大大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思维和科研能力,不仅使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同时还可以不断增强他们进行拓展阅读学习的兴趣,并加深他们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如:语文老师在上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三亚落日》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或电子白板等高科技在阅读中的作用,提供相关的三亚落日的图片或动画,同时配上优美的音乐,以更好地加强学生的理解,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扩大他们的眼界,学习更多的知识。
四、实现学生自身价值
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较为明显,但是这并不是说小学阶段学生的主体价值就无法展现。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呢?首先,教师在准备教案时,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根据个体间的`差异,设定不同难度的问题,并尽量以开放性的答案为主,而不是用标准答案约束学生,解放学生的大脑,引导他们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其次,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勇于发问,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够更好地维护课堂秩序,提高教学质量。
五、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怎样实现高效的拓展阅读教学?无疑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行,而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呢?就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成为教师攻克的难题之一,其中最重要的举措是改变以往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实现多样化阅读,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将“听、说、写”和“读”融到一起,教师从互联网上搜集范例,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听,从范例的语速、语调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鼓励学生发言,说出文章的大意,再点名班上的某位学生诵读,获得更深层的感受,最后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另外,完善“读”这一环节,将“读”分为“略读”“范读”和“精读”,每一次的阅读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综上所述,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培养,当学生真正养成阅读能力之后,受益的不仅仅是语文学科教学,也不仅仅是小学阶段。所以小学阶段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注重拓展阅读的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12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教学有着一定的价值意义,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已经充分认知到群文阅读的重要性,比如提高群文阅读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等等,都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在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教学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策
群文阅读在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及培养小学生思考能力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深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及小学生的喜爱。在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以教材基本体系为前提,教师应该结合语文教学进度及文本内容主体,提高对群文教学的编排及组织,以满足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实现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目标。
1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
1.1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有小学语文教师都是要求学生能够多读书,读好书。学生如果能够长期坚持群文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不过目前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中的教材仅仅只是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这就限制了学生的与度量。所以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比如教师可以使学生在上课前几分钟自由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文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能够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及知识面。
1.2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的社会中,学生要想能够与时俱进,就要获取足够先进及丰富的信息,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的信息量。目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障自己的讲课质量,会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放慢自己的讲课速度。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全面理解小学课文中的内容,但是也大大抑制了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
1.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使用单篇文章进行教学的模式,只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另外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中完成自己的教学进度,往往会忽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问题。为了教学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那么群文阅读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小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相关的群文阅读任务的时候,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并且找出问题的答案,能够潜意识的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1.4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但是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整堂课都围绕同一篇文章进行讲解,内容也都是以文章中的知识为主,完全忽视了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够使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归纳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具有正确阅读方式。
2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策
目前小学语文中使用的教材都是根据同类题材编排的课程体系,每个单元都可以作为一个群文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学生进行年级层次进行教学。
2.1以主题为基础进行阅读:中心议题体现着教学的目标,是群文阅读课堂的中心。教师在备课的阶段,要设置好议题,把握好议题的难易程度。议题既要有挑战性,也要有可学习性。议题的选择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对事物的看法不够全面,教师在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一个或者几个议题。议题的选择要有启发性,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主题为基础进行阅读指的是以小学生目前的阅读能力水平为基础,以主题为前提,使小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计划及教学计划进行的群文阅读活动。此阅读活动有两种方式:其一,完善型。教师以学生平时在语文学习中的表现为基础,包括学生对不同主题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一些掌握较为薄弱的主体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其二,提升型。教师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基础,通过展开不同的主体进行阅读指导。这种方式是以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及基础知识为前提,进行的高层次的阅读指导。比如在进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知识的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充满矛盾但是却被统一的现象,通过此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从这个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要根据不同的主题,使学生能够自主归纳知识,并且对其进行分析和整体,使学生能够在搜集知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2.2以任务为导向进行阅读:以任务为导向进行阅读指的就是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进度,并且结合教学中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使其能够服务教学,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其一,预习型。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前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使学生阅读类似的文章,了解文章中的内容,为文本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二,复习扩展型。在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掌握文本知识的程度,开展学生课外时间的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够完善自身的知识面,并且充分的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环境、生态之类的群文,使学生了解目前的生态环境及环保状况,这样小学生能够充分认知课文中的危机。并且还可以使小学生体验身边的污染现象,使其能够全面了解地球状况,那么就自然而言的完成文本的学习。
2.3充分运用群文阅读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需要的课文之外,教师可以选择有对比性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有深刻的认识,在差别中看到学习方法和规律,提高语文文章的鉴赏力。联想阅读是学生联系自己的自身经历,体会不同文章的情感。对于部分摘抄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全文,使学生关注作者的选材以及情感的表达。在课堂上开展群文阅读之后,可以在课下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体裁或者相关作者的文章,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结语
人们在生活及工作中的阅读方式主要分为单篇阅读、多篇阅读及整本书阅读三种,为了使学生能够具有多篇文章阅读技能,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更新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思想,创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上本文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以及教学对策,以为同行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李开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B版,2014,(1):60-60.
[2]李晖.链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5,(4):169.
[3]陈玲.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4,(54):37-38.
[4]甘玉林.群文阅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路解读[J].小作家选刊,2016,(25):170.
[5]杜娟.起承转合———浅谈小学语文与群文阅读的联系[J].东方教育,2015,(6):188-188.
[6]易文慧.试论小学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与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2015,(16):72-72.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13
1信息技术的促进作用
由于小学生对外界知识的储量较少,所以不会因为外界知识造成思想禁锢,因此,大多数小学生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在信息技术中,多媒体技术是一项应用十分广泛的教学方法,通过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十分丰富的视频与图片资料,提高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想象力与实物图片相结合的过程中,学生会快速的学习这些知识,结合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快速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整合信息技术的作用
2.1训练创新思维
在新课改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丰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将大量贴近儿童日常生活的教材添加到语文课本中,但是这些内容与小学生实际生活状态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弥补这一差距,通过网络上的资料,搭配多媒体技术,可以跨越课堂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将自然界千万年演变的过程浓缩到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化石、煤炭的形成原因,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打破课本带来的约束,促使学生可以变化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月光曲》的课程时,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可以在班级中播放优美的钢琴曲,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想,之后学生在接触钢琴曲时,就可以更加快速的了解学习内容。而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将《地震中的父与子》与《蝙蝠与雷达》两篇课文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分析如何通过蝙蝠的能力来营救这对父子,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内容。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语文教材中复杂的句子与资料,转变为更加简单易懂的图片,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2.2提高学习能力
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与方法是新课改的首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核心,课堂的气氛较为沉闷,无法实现自主学习,而学生也无法表现出自己的'学习方法。采取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死板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自身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学习《“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并且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为每个小组安排学习任务,小组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不仅可以快速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搭配优美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保持轻松的学习状态。轻松的环境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重点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可以使学生拥有更加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14
一、在交流中积淀阅读方法
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阅读方法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学生不断的阅读实践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长期阅读交流。师生之间的阅读交流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要结合课文阅读将精读法、选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常用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比如对于《鸟的天堂》一课,要在指导学生初步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第11、12自然段,对第8自然段的联想修辞手法和第11、12自然段不用一个“多”字,只是以鸟声、鸟影、“我们”的眼睛等几个方面的描写、衬托让人对“鸟的天堂”里有数不清鸟儿的写作技巧有深刻的领悟。学生的个性不同,对阅读方法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彼此沟通,取长补短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教师应该发挥自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适时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方法交流活动,让学生结合个人阅读过程,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各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形成共同的认识,在思想深处积淀阅读方法。
二、在实践中历炼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心理品质尚不稳定,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的运用都可能出现波动性,只有让这种无规律的波动转化为一如既往的良好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完成新课程的语文阅读目标要求。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在阅读实践中历炼,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后,教师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体验。要提倡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鼓励学生读书时勤动笔,包括在书上做眉批,画线打重点号,让学生形成多读、多写、多想、多问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要展开各类课外活动。为了便于训练,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统一规定或发放,如一年级推荐《舒克和贝拉历险记》《洋葱头历险记》《小猪唏哩呼噜》等,三年级推荐《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大林和小林》《窗边的小豆豆》等,六年级则推荐《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红楼梦(儿童版)》《西游记(儿童版)》等。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倡导查用工具书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提升阅读品质,让学生充分感受读书的乐趣,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在评价中升华阅读情感
评价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兴趣、巩固知识、强化目标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提出“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这就给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评价定下了一个基调。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结合小学生喜欢被肯定、被鼓励的天性,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每个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点滴进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灵感。以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使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获得成功的感受,在升华学生阅读情感的过程中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实践新课程,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正视的课题。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南,发挥教师教学主导艺术,调动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优化中推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主动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15
摘要:在我国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对传统语言文字有一定的赏析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断提高审美意识,以及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小学是每个孩子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教育就是决定关键的成败。小学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感受美,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素质。各个教师应当就小学语文帮助学生提高审美问题进行思考,研究更良好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语文阅读;审美情趣;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育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心情感以及对赏析美的看法,目的是培养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每一个语言文字都带着美的内容,语文就是为美而诞生,是提高学生审美最为宽阔的途径,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各种美的因素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意境以及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这些都蕴含着强大的审美价值,教师通过文字以及情境教学使课文中的各种美渗透到学生意识当中,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在朗读时投入真情,让学生感受美
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的科目,其中优美的文字、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很容易牵动阅读者的情绪,教师在朗读时带有浓烈的情感变化会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中。各种文学作品中都带有作者浓烈的感情色彩,教师根据文章情感变化采用相应的方法触动学生情绪发生变化使学生感受美,学生以此把握作者在文学中表达的情感,从而产生对美的向往。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讲解,使学生产生审美兴趣,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美。情感阅读是建立在学生理解以及教师指导的基础上进行,而在各种审美方法中“美读”是基础,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后让学生用语言将自己对文章理解的内涵读出来,教师再对此进行评价,然后再运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作者真实的情感。如在《再见了,亲人》一文中,朗读时需要朗读者将其中感人肺腑的情感表达出来,再如《长征》宏伟的感觉,王维的山水诗《鹿柴》则是寂静幽暗,而牵动心肠的《梅花魂》却是委婉深沉,使学生走进文章境界中自然的将自己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
2品味词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如要学生的审美素质,就必须激起学生对美学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时感受到喜悦感、自由感以及惊喜感,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审美的内驱力,使学生在研究美的活动后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是艺术中另一种美的存在,让学生在细细品味词语,句式分析中发现美、品味美、鉴赏美,以此达到提高审美效果。如《鸟的天堂》一文中就有非常多优美的句子,特别是其中的词语更值得细细品味,其中的“颤动”一词就赋予了绿叶鲜活生命力的特点以及特有的精神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适当的用其他的语言代替文中的词句。如颤动一词就可用涌动或颤抖代替,然后让学生在再次朗读,体验颤动一词在文中的奥妙,以及与其它词义的差别。教师应当让学生多多阅读那些精言妙语以及神韵深藏的句子,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充分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情之所在,使学生潜移默化接受美的感染。情感朗读能将学生置于文中的情景中,极大发挥学生的联想空间,只有如此学生才会对文章审美产生愉悦之情。
3创造审美意境,感受阅读形象美
艺术存在于不同思维中,而美也是通过不同感受激发出的思维情绪,不断研究美的`人才可以感受到不同美感,真正品味到艺术的价值。由于小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审美想象力,也没有足够的表象,在表达情感时就很难把其中的意义书写出来,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再现文章情景,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情景中受到触动,将学生引入审美的境界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画,多媒体情景再现等方法将文中描述的画面呈现出来,还可以通过自身形体表演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文中的画面,也可以运用优美的音乐带动学生的思维,或者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加深学生对人物的了解。语文课程应当注重鲜活的创造力,使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能发展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审美创造力,从而使学生领会到文章所表达出的情感,感受到文章语言句式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4文本剖析,感受悲剧美
悲剧类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审美也有一定的影响能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缺乏悲剧型题材的作品,例如《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悲剧作品的代表。悲剧作品最能牵动人的心肠,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牵动学生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进过仔细的思考。其中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想方设法的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有价值的东西,运用文中美好的形象以及动人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文章的价值,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难能可贵的东西。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既能让学生感受圆明园前夕的辉煌,又可使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产生痛惜之情,为理解文中情感变化打下基础。第二步,将文中蕴含的情感意义表达出来,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圆明园被毁灭的本质是清朝的腐败懦弱,让学生了解悲剧产生的原因。第三步,进行价值与毁灭的比较,学生情感在这样的比较下会产生悲愤、怜悯之情,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道德情操。
结语: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审美课题,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探究的问题,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鉴赏美的能力,将自身所学贯彻到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创造能力。学生也应当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多多探究体验美学,阅读时仔细品味语言文字中的意义,不断训练。
参考文献
[1]王艺霏.培养审美情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例谈[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44-145.
[2]舒建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8):199
作者:罗天翠 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中坝九年义务学校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9
(精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9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08-05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1-06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02-09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集合)08-0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5篇)11-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5篇05-29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15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