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论文

时间:2024-09-12 07:38:51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音乐教学论文常用(13篇)

  现如今,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教学论文常用(13篇)

  音乐教学论文 篇1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是启蒙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也是在学前教育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路径。然而,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偏重于对音乐技能的传授,忽视幼儿所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不利于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奥尔夫教学法作为当前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之一,能够有效改善幼儿音乐教学现状,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推动幼儿音乐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阐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涵、特色以及现实意义入手,对幼儿音乐教育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实践和应用保障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奥尔夫 教学法 素质教育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涵

  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提出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对传统音乐教学中过于强调技巧、忽视音乐创造与表达的改革与转变,现已经成为现阶段儿童音乐教育领域普遍认同的先进教学方法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活动中将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原本性的音乐进行教育,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喜爱。原本音乐是一种回归自然,以节奏为载体的音乐,能够让儿童亲身体验音乐魅力,激发创造音乐的兴趣,使儿童成为音乐的演奏者,从而促进儿童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奥尔夫教学法应用于幼儿音乐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发扬民族音乐文化。重视本土化音乐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较为突出的特点之一,由此形成了一种文化平等的理念。由于该教学法对本土音乐十分推崇,从而使其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将该教学法用于幼儿音乐教育中,可以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作为立足点,这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意义。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元素是该教学法的基础,在运用该方法进行幼儿音乐教育时,可对民族音乐、方言、儿歌等进行利用,以此来体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的特点。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出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和词曲,还有很多谚语、民谣,这些素材都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均可利用到幼儿音乐教育当中,由此不但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而且还能使这种文化得到发扬。

  (二)有利于推动幼儿音乐教育改革。审美的愉悦性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情感方式上的基本特征,该特征与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相吻合,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的高度契合,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在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中站稳脚跟的关键性因素。该教学法的创始者奥尔夫曾经说过,发自内心的喜悦,是幼儿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歌曲、奏乐、舞蹈等音乐表现形式对于幼儿智慧的启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教学法强调学习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求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用心去感受音乐,并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对其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这符合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路。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给音乐教学带来了生机,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悦,使幼儿从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转变为主动感悟音乐,有助于幼儿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三)有利于解决幼儿音乐教育硬件设施不齐全问题。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音乐设施的要求较低,不需要配置各种价格昂贵的音乐设备,如钢琴、电子琴等,由此使其较为适合经济贫困地区的音乐教育。就地取材是该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其能够对民族音乐进行灵活运用,从而完成声势、节奏、律动等训练,这样在不需要过多投入的情况下,便可达到教学高收益的目的,有效解决了幼儿音乐教育设施不齐全的问题。

  三、幼儿音乐教育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实践

  (一)日常生活中融入音乐教育。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原本性的教学理念,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下接受音乐教育。教师可以从幼儿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入手,让幼儿对音乐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节奏训练时,教师可将音乐、动作、语言等要素融合在一起,采取匀速的鼓点让幼儿依次说出自己的名字,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和节奏感。又如,幼儿生性好动,喜欢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在《两只老虎》歌曲学习时,引导幼儿运用各自习惯的肢体语言,拍打出歌曲的节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幼儿与其他人进行配合,有的拍手,有的跺脚,形成层次感丰富的拍打效果,既培养幼儿人际沟通能力,又帮助幼儿享受到音乐节奏的美感。

  (二)开展即兴音乐教育。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所倡导的即兴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即兴教学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和想象力。教师要明确即兴教学的目的,不能将即兴教学误解为要求幼儿创作出音乐作品,而是要通过即兴教学,给予幼儿更多参与演唱实践的机会,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能力。如,教师在教儿歌时,可以先配上节奏自己唱几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后再引导幼儿说出对儿歌的想法,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在学习儿歌阶段,教师要鼓励幼儿拍打节奏,并给予相应的动作暗示,使幼儿伴随着歌曲声调、韵律的变换,即兴拍打出节奏。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为幼儿学习打击乐器奠定基础,而且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即兴表演能力,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

  (三)开展综合性的音乐渗透教育。幼儿习惯于通过演唱、肢体动作来接受音乐教育,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为此,幼儿音乐教育可以利用奥尔夫教学法综合性、创造性的特点,组织综合性较强的表演活动,如合奏、合唱、歌舞表演、小剧表演等,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如,在儿歌《小毛驴》中,教师可以让幼儿用椅子作为小毛驴,通过椅子的摇晃发出毛驴走路时的踢踏声,这样便可以使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创编出节奏。又如,在儿歌《小乌鸦爱妈妈》中,可插入一些情景表演,通过角色设计,让幼儿分组对动作进行创编,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此外,可将节奏声势与演唱进行有机结合,由此可以带给幼儿一种全新的感觉,更能激发出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在传统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多采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虽然幼儿能够记忆歌词、演唱歌曲,但是却不能真正体验到歌曲中的情感,享受到音乐学习带来的快乐。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在教学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段特点组织教学活动,让音乐学习成为幼儿的兴趣,而不是幼儿的学习负担,真正实现玩中学、乐中学,给予幼儿表现自我的机会。如,在播放《我的身体》歌曲时,让幼儿根据歌曲内容用双手指出头、肩、胸、腿等身体器官,同时也可以让幼儿用双手模仿身体器官的形态,不拘一格地让幼儿展现自己,活跃课堂氛围。又如,在学习《五只猴子吃香蕉》歌曲时,幼儿难以记住较长的歌词,这时教师可以将歌曲学习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分别扮演小猴子的角色,并提供给孩子们香蕉作为道具,让孩子们在表演中记住歌词,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符合我国教育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尤其在幼儿音乐教育领域,奥尔夫教学法能够凸显其原本性、综合性、创造性、实践性的教学优势,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段特点,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为此,幼儿园教师要深入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奥尔夫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确保幼儿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

  音乐教学论文 篇2

  摘要:西藏学前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与发展速度,相较于全国水平具有明显的缓慢性,对西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进行课程改革俨然是当务之急。从当前西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微观视角看来,其面临音乐教育现代化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双重压力,而奥尔夫教学法正具备打破现有困境的优势。但在将奥尔夫教学法引入适用的过程中,要做好对教学法的准确把握与恰当运用、对西藏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整合使用、对音乐课程中理论实践双重目标的兼顾。

  关键词:西藏音乐课;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教学法;适用性

  西藏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外发型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天津幼师、郑州幼师、长沙幼师、辽宁幼师等内地省份的幼儿教师培养学校,为西藏的学前教育输出了大量的师资,他们也已成当前西藏学前教育师资人才梯队的骨干力量[1];二是内源型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由西藏自治区管辖的学校培养出的学前教育师资,其中本科层次的招生是20xx年由西藏民族学院开始的①,专科层次的首次招生是20xx年由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完成,日喀则职业技术学校和山南职业技术学校是从20xx年开始中专层次招生。随着西藏自治区的民族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从顶层的规划设计到校级的教学改革,西藏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工作也愈加精细化,而学前教育师资必备的音乐素养不仅成为师资培养中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也成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授课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西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教学现状

  西藏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步伐虽然明显落后于全国水平,但其在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和传承西藏民族文化之间,积极探索二者与西藏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平衡点。对于西藏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音乐课堂来讲,如何将国内外音乐课程教学的先进方法和经验进行引入内化,并对西藏本土化的音乐元素和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已经成为浓缩在西藏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现状背后的重点和关键。简言之,西藏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教学现状集中表现为对兼顾教育现代化与民族特色的`发现、探究与反思。在西藏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课程设置中,每个学校的课程分类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涵盖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门类。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西藏大学将其归类于专业方向课程,西藏民族大学将其归类于专业必修课和专业任选课。相较而言,西藏民族大学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设置门类上较为丰富,比如声乐基础、钢琴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幼儿舞蹈创编、藏族传统文化、即兴伴奏、幼儿园健身舞创编等。从中可以映射出,西藏高校学前专业的音乐课程设置是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对西藏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性,但音乐课程设置的门类过于繁多,似有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之嫌疑,且对西藏本土文化的课程教学显然较少。西藏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群体中,招生方式是非艺术生的考试背景,未经系统专业的声乐训练学习,学生的音乐功底差是普遍性问题[2]。然而在西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民族成分中,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学生占据较大比例,源于西藏原生性的唱歌跳舞传统,学生潜在拥有很强的节奏感和原生态的发声技巧,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缺乏专业训练的不足。但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音乐优势,反而出现羞怯胆小、外在表现不足的问题。同时担任音乐课的教师集中为声乐专业出身,这与音乐课专业技术性强的特征密不可分,但其在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上的缺乏就成了硬伤,即要重点攻克音乐课程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素养之间知识对接、能力迁移的难题。

  二、西藏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引入奥尔夫教学法的意义

  奥尔夫教学法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于20世纪20年代始创,80年代初由我国音乐理论家廖乃雄引入中国。奥尔夫教学法的灵魂是以原本性为核心,通过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的紧密结合,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育活动之中,重视挖掘学生自身的音乐潜质和文化积淀,注重激发学生的音乐体悟、情感表达和创作潜能。奥尔夫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与达尔克罗兹、柯达伊教学法享有了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的社会美誉和地位。西藏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引入奥尔夫教学法既符合当今世界音乐教育和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又顺应了西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改革要求。奥尔夫教学法对西藏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效果提升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新教学理念的运用有助于整合现有的音乐课程教学资源、完善现有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使当前西藏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目标更加明晰化,形成传承西藏民族传统和历史资源的文化链条。同时奥尔夫教学法将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予以淋漓尽致的体现,让音乐教师更多关注西藏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状况,包括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功底、外在表现和再转化创作能力等,在启发、鼓励和引导的良性音乐课堂氛围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在西藏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中引入奥尔夫教学法,除了可以提升音乐课效果和促进教学改革发展外,也有着更为深远的多元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教学实施的层面上,显性效果呈现为西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西藏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在教学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明确了西藏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教育新理念与新思维直接落脚到西藏一线的学前教育活动中,势必会促进西藏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前教育人才队伍的壮大,进而保障西藏学前教育的现代化节奏与步伐。在西藏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与社会文化的互动环境中,奥尔夫教学法尊重本原性的显著特色,可使西藏本土的民族文化资源得到有益的传承保护和深度挖掘。

  三、在西藏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建议

  (一)奥尔夫教学法精髓的准确把握和恰当运用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准把握奥尔夫教学法的要义,是将其运用于西藏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前提和关键。奥尔夫教学法属于教育学与音乐学的交叉学科,这要求授课教师既要有演绎音乐艺术的能力,又要有传递音乐教学的技巧,也要认识到为学前教育事业培养人的教学目的,尤其要能够对奥尔夫教学法的原本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征做到融会贯通,避免误入徒有其表的冠名式音乐课程教学怪圈。这虽对音乐授课教师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但却是保障西藏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质效的必然要求。

  (二)西藏本土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和课堂引入

  西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引入奥尔夫教学法,直观印证西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同时要注重对西藏本土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因为“本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民族教育的根基。”[4]这也符合奥尔夫对音乐教育民族性的观念阐释。在挖掘西藏本土文化元素的过程中,从顶层设计、政策指引到资源发现、共谋同致,都要充分调动政府、学校、家庭等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在将搜集的西藏本土文化元素整理加工后引入音乐课时,要密切关注学生在熟识度、亲切感和自信心等方面的音乐体验变化,要与学生情感共鸣。

  (三)音乐课程理论实践的兼顾并重和专业对接

  在奥尔夫教学法运用于西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理论目标与实践目标开展音乐教学,切忌一味单纯追求学生音乐素养能力的提升,也要重视向学生讲解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体验和教师启发引导之下,完成对教学法的理解、认同、掌握及运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音乐能力。此项教学策略务必要贯穿于西藏高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的始终。另外要观察和调整奥尔夫教学法与学前教育专业的适应性问题,在二者的匹配对接和环境平衡中,助力奥尔夫教学法在西藏一线学前教育中的推行适用,发挥教育生产力的持久功效。

  参考文献:

  [1]严仲连,姚伟.西藏学前教育五十年[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4).

  [2]赵晓伟.西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开设思考———以西藏大学为例[J].西藏教育,20xx,(02).

  [3]张继芳.民族音乐对当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作用[J].大舞台,20xx,(10).

  [4]张登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西藏本土化的实践与研究———以拉萨市区中小学为例[D].拉萨:西藏大学,20xx年.

  [5]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音乐教学论文 篇3

  摘要:要想实现对电子管风琴艺术教育的广泛普及,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电子管风琴教育事业得到一个健康持续的发展。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电子管风琴艺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一些坎坷,存在着一些因素阻碍着电子管风琴艺术教育的普及,比如高昂的价格、师资力量的薄弱、宣传不到位等因素。对于乐器来说,在引入期阶段,面临着较多的优胜劣汰,许多乐器往往会由于各种缺点而遭受淘汰,因此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电子管风琴可望而不可及。但随着乐器的不断成熟和稳定,乐器的价格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家庭拥有电子管风琴已经习以为常了,对于高校来说,也开设了相关的电子管风琴专业,不断引进大批量相关专业的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必将促进电子管风琴艺术在社会音乐教学方面的普及。

  关键词:电子管风琴;艺术;普及教育

  在当今社会,对于艺术教育来说,它并不在于艺术本身是什么,而是要把艺术这个东西注入学生的灵魂,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来适应现如今变幻多样的社会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国民素质教育也不断被提上日程,社会越来越重视国民素质的提升,而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普及与发展也是一项必不可缺的任务。现如今,在人类的全面发展中,电子管风琴艺术的普及教育已经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人类音乐史上伟大的一次革命,乐器被赋予了一定的涵义,音乐的表现形式也变得相对丰富和深远。随着高科技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所发生的变化也对人类的精神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们也在不断探索音乐的新的表现形式和方法。而在当今电子信息时代,电子管风琴艺术无疑成为焦点,一定会顺应时代潮流,渐渐普及起来,从而对社会音乐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电子管风琴专业教育发展概述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时候,电子管风琴开始进入中国,到现在为止已经发展有三十多年了。日本电子管风琴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电子管风琴专业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雅马哈电子管风琴师资培训班”的创办标志着中国正式引入电子管风琴,开辟了中国电子管风琴教育事业的第一个篇章。现如今,中国电子管风琴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中流砥柱也主要是当时师资班所培养的人才,这为中国电子管风琴艺术对普及社会音乐教学的影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85年,在日本只有四所大学设立了电子管风琴专业课程,分别是以下几所大学:作阳音乐大学、仁爱女子短期大学、熊本音乐短期大学、九州女子短期大学。1988年中国第一位电子管风琴留学生留学于日本作阳音乐大学,并在该学校读完研究生课程顺利毕业。1990年,该学生毕业回到中国,并在沈阳音乐学院开设电子管风琴专业教育课程,该课程是中国第一所四年制的专业课程。最早进入中国的是1985年的雅马哈电子管风琴师资班,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素养极高的学生,有一些学校的电子管风琴专业就是由这些学生所开设。1996年,朱磊在雅马哈国际总决赛中获得了第二名,这标志着中国电子管风琴教育水平发展起来了,并达到了相应的国际水平,对国内电子管风琴艺术的普及教育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在电子管风琴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定的专业学术地位。随着电子管风琴教育的不断普及与发展,相关专业的人才也日益增多,因此使得电子管风琴的普及范围更加广泛,并越来越大。目前,全国电子管风琴教育联盟已经在中国成立,已经有一百多所音乐学校参加了这些教育联盟,由此可以看出,电子管风琴未来将会得到一个很不错的发展,规模也将会不断扩大。

  二、电子管风琴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电子管风琴专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课程的设置方面,中国电子管风琴教育发展的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到1990年为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引入日本雅马哈电子管风琴教育体系。中国最早的电子管风琴是以雅马哈师资班的形式引入的,与此同时,雅马哈的教育体系也由此而进入中国,而师资班的毕业标准主要是通过学生最后所获得的雅马哈音乐教育级别来辨别的,通常可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三级四级和五级。1990年到20xx年为第二个阶段,主要是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即雅马哈电子管风琴教学体系和中国特色电子管风琴教学方法的结合。所谓的中国特色电子管风琴教学方法,主要是结合中国学生的一些特点来针对性的开设相关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中将中国传统的艺术特色融入其中,更加适合中国学生的演奏,这种融合使得中国电子管风琴的整体演奏水平得到了一个整体的改善。最具有中国特色电子管风琴教学特色的学校是位于北京的中国音乐学院,它不仅有一定的国际水准,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发展特色,因此在电子管风琴课程的开设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特点。除此之外,各个高校的老师也都在不断的学习,学习不同类型的电子管风琴教学方法,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教学特色。20xx年至今为第三个阶段,主要是针对自己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来形成一种独特的教育体系。由于教学方法中短板的存在,基础理论的教学显得更加重要,各个音乐高校逐渐开始重视对基础理论的学习。

  三、当今社会上电子管风琴所处的地位

  (一)电子管风琴在各个学校专业化的普及现状

  雅马哈高级立式电子琴培训班的创建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的电子管风琴走向专业化教育的步伐。而我国电子管风琴专业教育迈出第一步的标志就是在沈阳音乐学院第一次开设大学本科电子管风琴演奏专业。随着电子管风琴的`快速发展,国内的一些音乐院校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开始渐渐地增加对电子管风琴音乐专业教育的关注,不少高校开设了电子管风琴专业,培养了一批批专业素养极高的学生。我国目前为止共有九所重点的音乐学校,仅有一所没有在本科开立电子管风琴专业,开设该专业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地方的院校,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沈阳、西安、武汉、广州、四川等。为了使电子管风琴得到更广泛的普及,至今为止举办了数百场相关的音乐会,同时也向很多院校的学生展示了该乐器的演奏方法,向老师和学生们展示了一整套系统的教学体系,使得各个院校对电子管风琴的教学体系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对院校开设该专业有一个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国际上也开设了各种电子管风琴演奏比赛,只有通过了全国电子管风琴比赛之后的选手,才能进入亚洲赛场进行比赛,通过一轮轮激烈的淘汰赛,选手的演奏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我国的电子管风琴演奏水平相应的也得到了一个整体的进步,1996年以后到今天,亚洲的获奖选手几乎都来自于中国,这说明我国的电子管风琴演奏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演奏水准,已经挤进国际行列。

  (二)电子管风琴在社会大众普及的现状

  在中国,大约有两亿人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有机会直接接触到电子琴,而学习相关音乐文化的人大概有一千多万人,相比之下,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对电子琴的拥有量是最大的,同时电子管风琴的普及率也是最高的。我国电子管风琴的教学发展水平和规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管风琴教学体系,这与中国各个音乐协会以及音乐学院的配合密切相关,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电子管风琴音乐教育的发展。在音乐创作过程中,不管是学习音乐知识,或者是创作音乐进行演奏,都离不开电子管风琴。要想更好的学习音乐,都必须要用到电子管风琴,电子管风琴是进行音乐创作最理想的工具,除此之外,社会音乐的教学课堂非常需要引进电子管风琴,它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力,也就是说电子管风琴对普及社会音乐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四、怎样促进电子管风琴艺术在社会音乐教学方面的普及

  首先是要通过学习电子管风琴,提高学生欣赏中外音乐作品的能力。电子管风琴的音色和演奏效果的种类都比较丰富,演奏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目前,电子管风琴的演奏方法已经足够具体了,它融合了各种音乐历史风格和多民族音乐风格的节奏,也包含了各种大自然和宇宙中的美妙的音色,更重要的是音乐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不论是古典的管风琴音乐,交响乐,还是现代的摇滚乐,爵士,它的表现能力都比较优异。要想模仿它们,并在键盘上发出各种各样的音乐,必须要了解每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当表现手段更加丰富的时候,音乐的表现力才更加强大。除此之外,各种乐器的音色,电子管风琴都可以对其进行模仿,包括二胡、提琴等乐器。因此,除了剧院,我们在家中也可以聆听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从而来提升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学习电子管风琴,也可以大范围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想得心应手的进行音乐活动的演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演奏者除了要进行专业技术的严格训练,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编曲和作曲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他们勇于开拓和创新的精神。与其他乐器不同的是,通过对电子管风琴的学习,如果学习的较好,就能参加各种演出并顺利的完成各种演出任务。也有一些活动扩展了它的发展区域,比如声乐合唱和舞蹈这种伴奏方面,以及同钢琴管弦乐的协奏方面,这些都为其他音乐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选择。

  五、结语

  作为一门新兴起的学科,电子管风琴的迅速发展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联系,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它在我国的发展还是有相当大的潜力的。我国的音乐教育界比较认同电子管风琴,同时也认同电子管风琴的一系列教育模式,因此这为电子管风琴在我国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说明了电子管风琴在我国还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弊端,中国电子管风琴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一定会有各种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完善,所以中国相关专业人才还应该更加努力,不断地探索属于中国的电子管风琴教学体系,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寻求新的途径,不断地加强其社会音乐教学的普及,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会对我国的社会音乐事业有一个极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苏晨埼.立式双排键电子琴的教学与演奏[J].艺术研究,20xx,01:51.

  [2]石金兰.键盘乐器中钢琴与双排键电子琴之比较[J].艺术交流,20xx,03:9.

  [3]王永刚.日本巧马哈双排键电子琴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J].艺术教育,20xx,03:50.

  音乐教学论文 篇4

  为了实现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兴趣和激情的较好培养,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设法在课堂中更好展现音乐魅力,合唱教学因此日渐受到重视,而为了保证这一教学手段能够较好服务于小学音乐课堂,并同时推动学生的写作与审美能力提升,正是本文就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影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学方法。为了保证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能够真正为学生不同声部的配合、音准的掌握以及气息的控制训练提供支持,教师就需要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属于直接影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很多地区小学存在着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偏低的问题,这就使得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偏低,而随着近年来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也因此得以得以实现更好开展。(二)学生兴趣与参与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缺乏兴趣,这一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将受到较为直接影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要求每个学生准确唱出音节并保证合唱的和谐,而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反复的练习,由此合唱教学往往给人以枯燥、无趣之感,学生对合唱的热情和兴趣也将因此而磨灭,由此可见学生兴趣与参与热情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二、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由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合唱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和创造的能力也将难以发挥。因此,本文建议教师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合唱教学,例如,教师可以与学校进行沟通开展全校范围的合唱比赛,由此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学习之余放松的途径,在班级荣誉的影响下学生参与合唱的热情也将被点燃,这自然使得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将得到较好保障。此外,本文还建议相关教职人员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采用科学有效的自由化合唱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本质上属于一种鼓励学生采取适合自身合唱学习的方式,该模式实现的课余时间训练也将更好实现学生学习压力的缓解,而同时实现的学生对优雅合唱音乐憧憬的激发,也将使得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在合唱教学中实现较高质量培养[1]。(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文中本文提到了兴趣与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因此设法提升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就是相关教职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这点必须得到高度重视。相较于单唱歌曲,合唱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要求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合唱歌曲的旋律较为复杂,这自然为学生掌握合唱相关知识与技巧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此本文建议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为学生播放优秀的合唱作品,并在学生深深被作品打动后对作品的唱法与合唱技巧进行品评,学生也需要积极踊跃表达自身看法,由此学生不仅能够逐渐积累关于合唱的大量知识,教师也能够更深入、更直观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对于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唱法的选择将带来较为积极的支持,同时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也将大大提升。(三)营造合唱教学氛围。如果能够在小学校园中营造一种合唱教学的氛围,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将得以大大提升,合唱教学的积极性自然也将得到保障。因此,本文建议相关小学定期开展合唱比赛,并通过合唱比赛选拨优秀学生参加区域性合唱赛事,由此合唱便与小学的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小学校园也将得以营造出一种“声乐律动,心随我动”的音乐合唱氛围,由此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就将吸引更多的学生,而这一过程中相关教职人员也应通过自学、参加培训与讲座的方式加强自身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认知,由此才能够保证合唱教学的综合水平得以满足学生的高涨热情,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自然就将拥有较高有效性。

  综上所述,多种因素均能够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造成影响。而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全校范围的合唱比赛、《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教学实例等内容,则直观证明了研究的实践价值。因此,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本文内容便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洁.声乐律动,心随我动———论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黄河之声,20xx,(10):37.

  音乐教学论文 篇5

  摘要:在大量的随堂听课和观摩听课活动中,经常能听到老师们这样的评论:“这堂课比较有创意,这堂课把我们带到美的情景中去了,听了学生的歌唱,使我们身临其境,这堂课如果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再细些,则情景可能会更深刻些……”。可见,小学音乐课的情景教学正在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景教学

  Abstract:in a large number of attending church and to observe the class activities, teachers often can hear such comments: "this class more creative, this class took us to the beauty of the scene to, listen to their singing, so that we be personally on the scene, this class if the art songs to fine some, scenario might be a little deeper......". Visible, situational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music course is by the majority of music teachers.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music; situational teaching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情景“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味,这时情景既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情景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情景,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情景教学。那么,如何创设小学音乐教学情景呢?

  一、努力挖掘教材因素,营造教学情景

  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以充分发掘教材的音乐情景因素,并运用它来为情景教学服务。教师应当运用自然界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色彩。如教学《秋天多么美》一课时,精心制作金黄色稻穗的头饰,绘制金黄色田野里稻浪滚滚的图画,准备农民在金黄色田野里开镰收割的镜头,学生就会被金黄色彩所吸引和感染,犹如置身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情景中,用明亮的音色,明快的节奏,演唱《秋天多么美》,脸上也会露出像金灿灿的`秋天那么美的笑容。

  二、用多媒体充分展示音乐教学情景

  学生在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象的熏陶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情景中。例如:我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精心剪辑了一组电影电视镜头,学生在屏幕看到的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在简陋的斗室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创作《义勇军进行曲》→随着聂耳搞音乐创作的脸部特写镜头渐渐拉近,叠印出抗日将士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的场景,同时响起了冲锋的号角:强劲的军号声激发了聂耳的创作灵感,激励着聂耳在粗糙的五线谱纸上奋笔疾书《义勇军进行曲》→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由弱到强,又叠印出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的画面……→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万人注目着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这一组影视镜头的播放,具有整体上的跌宕起伏、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使学生既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过程,又很自然地进入了《国歌》的音乐情景,并产生了强烈的学唱愿望。

  三、充分运用乐器渲染情景

  钢琴家肖邦曾经用钢琴演奏,把一批调皮的孩子带到夜色朦胧的大森林的情景中去,他用琴声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大森林的故事,竟使这些调皮鬼安静下来,并一个个进入了梦乡。这说明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在音乐情景渲染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如教学贝多芬写的A小调歌曲《土拔鼠》一课时,按A[,m]→D[,m] →E[,7] →A[,m]和弦的连接与进行,用左手连续滚动式分解和弦为右手八度主旋律编配,使织体更富有流动性。从而渲染出歌曲中的“我”为了生活而背井离乡到处流浪的音乐意境。再如教学《闪烁的小星》一课时,用和声节奏音型,为歌曲主旋律作背景,通过和弦的节奏性变化,来展现满天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的音乐情景,就能取得较好的情景教学效果。

  四、用风趣的语言描述情景

  教师在音乐教学时,还必须用风趣的语言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情景。如上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时,当学生听这个交响童话的音乐,在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发展渐入佳境后,又及时启发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它,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出在这个交响童话故事中猫的馋嘴与狡猾,小鸟的机灵活泼,鸭子的愚蠢笨拙,狼的阴险、毒辣,彼得的机智勇敢,老爷爷的善良、可亲等音乐形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交响童话音乐的艺术魅力。学生在进入音乐语言情景后,必然会对音乐的旋律织体、和声节奏赞叹不绝,激动万分,并有一种急于表述的激情。这时,教师就应当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

  五、用形体来表现情景

  音乐教师还应运用自己富有表情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情景。如范唱《可爱的羊群》时,可以用一个较大幅度的缓慢抬手、远眺的形体动作,来表现辽阔的草原意境。又如演奏《码头工人歌》的时候,可以用沉稳的演奏姿势,痛苦而愤怒的脸部表情,来表现受尽煎熬的码头工人挣扎反抗的情景。音乐情景的形体表现,应以教师为主导,在组织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促使情景教学的直观形象化。

  六、用歌唱来赞美情景

  学生一旦真正进入了音乐的情景,就会用非常自然的歌唱来赞美它,而这种自然的歌唱,是比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小提琴还要动人心弦的。例如教学《小纸船的梦》一课时,用声情并茂的范唱,把学生带到一个神奇的梦境中去,在教师富有魅力的钢琴伴奏下,学生十分投入地唱起了《小纸船的梦》,用动听的歌声赞美神秘的梦境,而神秘的梦境又使孩子们的歌声更加动听。

  总之,小学音乐课的情景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增强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完善少年儿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我们坚持小学音乐课的情景教学,使少年儿童具有优秀的审美品质和高尚的审美情感。

  音乐教学论文 篇6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不断的改革,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缺乏自信的具体表现、充满自信的学生的具体表现,分析造成学生缺乏自信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民族音乐对高职院校学生提高自信的具体作用,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民族音乐;自信

  民族音乐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起到巨大作用,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一个人的失败,其实是自信心的丧失,在教学过程中,自信心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学生拥有自信,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鼓励自己锲而不舍的奋斗,从而成就人生的辉煌篇章。

  一高职院校学生缺乏自信的具体表现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晚期,社会阅历比较浅,个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尚未定型,遇到挫折之后,处理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自信心危机,影响学生人格健康的全面发展。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缺乏自信的具体表现如下: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不及别人,在集体的场合不敢提出自己的建议及意见,参加集体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压迫感,比较排斥出现在集体人群中,认为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差,惧怕参加竞赛性活动,怕被别人笑话,存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不求上进,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压抑健康的心理,对自己产生消极的评价,对新鲜事物惧怕,遇见困难退缩,逃避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所有人都是优秀的,只是缺乏自信力的内心。

  二充满自信的学生的具体表现

  自信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与充分评估的一种体验。自信心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是高校工作者的职责,充满自信的大学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不会过分的贬低自己,既不自负,也不自卑,把理想与自我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外界的评价结果可以全部接受,无论是积极或是消极的评价,自信的学生不会回避自己的缺点,也不会夸大自己的优势,遇到挫折不会惧怕,始终面带微笑,没有沮丧的情绪与压抑的心理,拥有健康的体魄与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理智的对待自己,自信的学生会积极的参加各种活动,在公众场合发挥自身优秀的`一面,吸取大家的建议与批评,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导致学生缺乏信心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偏见给学生造成压力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不被社会所重视,多数人认为只有一本、二本才被称之为大学,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讲,许多人都认为是学生无奈的选择,把高职院校的学生归列为差生的队伍,重大的社会舆论与偏见给高职院校学生造成阴影,自信心大大减弱,人际关系开始紧张,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认为自己比别人矮一截,产生了扭曲的价值观,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偏见是影响学生自信的首要因素。

  (二)就业难问题

  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都非常大,随着对人才需求的增加,各种高等院校逐渐发展起来,扩招政策不断实施,导致人才的供给量多于需求量,所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数量也在直线上升,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往往把文凭作为敲门砖,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竞争中严重处于劣势,许多企业对大专生排斥,这种现象给高职院校学生精神上造成一定压力,缺乏自信,对社会生活失去信心。

  (三)生活背景不同

  大学校园是一个集体的生活环境,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自信的影响,家庭条件也是原因之一,学生们都生活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中,一些家庭条件差的同学会因为经济条件而不敢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渐渐的使自己比较内向,不能融入到这个集体环境当中,对于家庭教育方面,许多家长本身对孩子也没有信心,认为孩子学习差、不进取,甚至认为只要不打架不惹事就是好孩子,这种扭曲的教育方式给学生心理上造成隐形压力,既然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学生本身可能就认为自己是个差生,所以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要不断鼓励学生,增强信心,提高斗志,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是学生们成功的动力。

  (四)自我认识与评价

  学生的自信心的形成主要受到自我评价的影响,多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没达到完全成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缺乏针对性,对自身没有正确的客观评判,大学生自我评价是自信心形成的核心,能够反映出学生心理成熟度与自信的水平。

  四民族音乐对学生提升自信起到的作用

  (一)音乐活动的举办提高学生表现欲望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要充分利用文化背景的优势,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举办各种文艺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音乐活动的举办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此同时,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可以增强学生的表现欲望,锻炼学生的胆量与表现力,成功的表演可以使学生提高自信,通过比赛的形式得到公众的认可,满足学生被认可的心理,提升自信,提高对生活的激情。高职院校是学生们生活的大家庭,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们之间有效的沟通,提升实践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民族音乐教育可以缓解学习压力

  现如今高职院校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非常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给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造成巨大压力,精神过度紧张,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民族音乐的教育,可以有效的缓解学生的内心压力,调节生活中的紧张气氛,愉悦的音乐节奏可以陶冶情操。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直接获得美的感受,民族音乐的歌词中包含着正能量,对学生起到直接教育的功能,民族音乐比较通俗易懂,所以很容易被学生们学习。学生们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与欣赏,减少生活与学习中的压力,生活不再枯燥乏味,心情舒畅,从而促进了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展望。

  (三)丰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我国民族音乐中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以及百科知识,优美的民族音乐是一幅美好的场景,孕育着作者内心的情感,通过民族音乐,学生们可以从中汲取营养,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文化,通过民族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民族音乐的教育具有道德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功能,令学生自身修养提高,大脑中知识越来越丰富,渐渐的会提高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调节学生心理问题

  英国一项研究表明,音乐可以有效缓解抑郁并且增强自信,高等院校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人生观与价值观还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由于情感问题、学习压力等因素造成心理抑郁。民族音乐大多为欢快的乐曲,音乐的节奏、韵律、音调等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许多生理和心理问题。在学生们产生不良情绪的同时,家长及教师要给予理解并且及时排解,获得自信心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自己,通过民族音乐的欣赏,可以放松紧张的心情,聆听优美的旋律,使心理上的抑郁全面释放,达到轻松忘我的境界,增强学生自信心。

  (五)有效的提升创造力

  当今社会所需人才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多元化人才,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进程,创新是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创造性思维,是公众在想象力下的产物,学生具有创造性意识可以大大提升自信,在民族音乐中,蕴含着作曲者的想象与创造力,学生在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分析与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与个性化发展,通过音乐,找回自信。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为同学们增强自信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

  五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学生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首先要对自信心进行培养,遇事不乱,处事不惊,相信自己,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善于竞争,充满自信。高职院校要对培养学生自信心高度重视,对教育模式进行系统改革,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优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燕聪.听赏中国民族音乐对当今大学生的积极影响[J].北方音乐,20xx(17):26-27.

  [2]廖晖.民族音乐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浅谈[J].青年文学家,20xx(3):186-186.

  [3]刘抒歌.中国民族音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xx(21):132-133.

  音乐教学论文 篇7

  摘要:中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模块作为选修模块,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唱之前现逐字朗诵歌词,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歌唱的教学,尤其是在非专业的学生中进行教学很难,但是我们可以抱着很好的期待,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也同样是一种教学境界。

  关键词:教学模块;歌唱模块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模块作为选修模块,面向全体学生,不设门槛,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条件,分配难易不等的任务,有效开展。在讲座中,出示的教学范例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有歌唱发声的基础,所以一点就通,老师指挥排练效果明显,可对于发声训练基础差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就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大量的做好学生的节奏、音准等乐理基础和声乐发声基础训练,还要做好歌曲的案头工作,熟悉作品,把握作品风格,找出作品难点、重点,寻找解决的方法。

  一、歌唱模块

  怎样调动学生的兴奋点的统一,声音位置统一,口腔打开统一,母音统一等问题需要我们老师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提高的信念,加强专业技能,提高音乐素养。“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意,即得其求,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在歌唱的教学中气息的教学尤为重要。呼吸时歌唱力量的源泉,正确的呼吸时优美歌唱的源泉。可是在短时间内要想达到对于歌唱气息的掌握是相当困难的,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模仿小狗哈气,或者采用我们在暑假培训中在视频中学到的用一些比较硬的东西顶在腰间,让学生体会正确的呼吸。我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每两个同学一组,分别把双手卡在另一位同学的腰间,在练声的同时互相体会腰往外顶的感觉,如果学生在演唱的时候能够感觉每演唱一个字腰间都能向外扩散,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一半了。同时我们也可以强调学生像说话一样歌唱,像歌唱一样说话。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唱之前现逐字朗诵歌词,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歌唱的教学,尤其是在非专业的学生中进行教学很难,但是我们可以抱着很好的期待,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也同样是一种教学境界。如何提高学生读谱能力和音准能力在歌唱模块的合唱排练中,经常遇到学生发音不准、跑调、不能准确的识谱的问题。那么如何将歌曲准确而又声情并茂地表现出来,就要求我们在这方面下功夫。根据平时教学积累的经验,谈以下几点:

  (一)选歌曲由简到难,循序渐进。首先挑选一些简单的、人们经常听到的一些民歌,如歌曲《茉莉花》等作为练习曲目。

  因为这些歌曲学生都比较熟悉,即使读谱能力不强,也能随口唱出。训练时只需纠正唱的不准确的地方,加深他们对谱例的熟悉。既保持了兴趣,也增强了自信心,为以后向更深层次发展打下基础。

  (二)组成“帮扶对”进行练习。我们农村的高中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基本乐理、发声练习;但有的学生却不识谱,五音不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先把学生按优劣势分开,一一配对,一个基础好的带一个基础差的,让学生组成“帮扶对”。这样每次拿到歌曲之后,先由老师统一领着学生和着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唱谱。每一个声部都要唱,唱完之后,再由“帮扶对”自己练习。对音准不好的学生要单独进行音阶、大三和弦、小三和弦、三度、五度、八度的练习;节奏的练习。

  (三)分声部进行练习。按照学生自然声音音域的高低,男女声音的差别进行分组。分成男高、男低、女高、女低四个声部。每个声部先由老师带领学生训练,然后各个声部自己训练。

  每个声部也要组成“帮扶对”练习,老师随时检查,最后把四个声部放到一起训练,达到声音与作品的统一。

  (四)、反复训练,持之以恒。把歌唱变成一种生活习惯。不仅仅在学校练习,还可以在家里,在街上,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时练唱歌曲的旋律,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最后,做到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参与相结合,兴趣和引导相结合,鼓励与批评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二、音乐与舞蹈选修模块的开设意义

  舞蹈是以人体为载体,通过人体动作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有的舞蹈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在高中开设音乐舞蹈模块教学,对学生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等都具有常规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机能,为学生提供和构筑了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空间。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所以说,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的外形美与内质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从高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出发,音乐与舞蹈教学应以培养他们正确的认识观、审美观,培养他们的艺术实践能力主,以激发兴趣、创造力为最终目的。

  在音乐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音乐中展示舞蹈,在舞蹈中体验音乐,二者相互渗透,达到听觉、视觉的完美结合;在教学中,应立足于解决协调性与舞姿的美感问题,从气质,美感等角度,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在舞蹈中体会音乐的风格与韵味,了解不同地域、民族、风土人情的差异。总之,舞蹈的意义在于焕发精神,陶冶情操,健美体魄,提升审美观和欣赏力,对学生有很大的意义。

  三、新课程的特点及音乐教学

  要结合音乐学科特点,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观念。“一切为了学生”“让评价真正为教育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那么,实施评价标准应该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尊重个体差异进行评价,把这种和谐的评价观叫“生本发展”评价观。这种观念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体接受差异。它体现出主体参与、合作学习、体验成功、创造表现几个基点,强调学生学习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活动。“生本发展”评价观会指引我们更好地进行评价工作,促进学生音乐能力及情感认识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推动音乐改革的进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思想,实施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评价活动中得到有益的促动和提高。

  1.将多样的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音乐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予以充分的关注,教师评价应在教学中经常运用。”如观察法、谈话法、提问法、讨论法、抽测视唱、吹奏。这些在日常教学中实施的评价活动叫形成性评价。

  2.将定量测评与定性述评相结合

  定量测评是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能力测试或音乐学习水平测试,以获得每个学生的音乐学习的等级或分值。定性述评是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如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合作交流、知识与技能等,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简要描述。两者各有优点和局限性,互相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加科学、真实、准确。

  3.创设和谐、民主、团结的评价氛围,开展互评、自评和教师评估活动

  音乐活动中的自评、互评和师评应以鼓励性、描述性为主。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回顾、比较总结,找到不足;互评和他评要以为别人负责的态度做出公平的评价。教学活动与评价活动相互融合着。我们要本着“让评价真正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评价形式下,在和谐团结的音乐课评价氛围中不断成长、不断进取,实现音乐教育功能。

  音乐教学论文 篇8

  一、在孩子心田播种“合唱”的种子,走近“合唱”

  1.携手合作,播撒“合唱”的种子

  合唱是一门让孩子通过声音的合作感受表现和谐的艺术,所以笔者认为“合作”是合唱的种子,是合唱的基础。在音乐课堂中“合作”可以多种多样。

  (1)节奏合作接触节奏的初始阶段,为了能让孩子更形象深刻地记住节奏,于是有了用“走”“慢走”“跑”等生活中的动作来表示“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常见音符,用这一连串的动作来形象地表现黑板上抽象的一条条节奏。在完全熟悉了节奏的情况下,就可以加入声音的合作了,从易到难,遵循原则。首先可以是一组“走走走走……”另一组为“跑跑跑跑跑跑跑跑”的合作,最后可以尝试简单的两条节奏的合作练习。随着游戏的深入,学生有了合作的意识,从刚开始的只顾我自己,到在不一样的“你”中去寻找统一。

  (2)乐器与歌声的合作几年前就提倡乐器走进课堂。沙球、双响筒、圆舞板……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怎样把他们运用到我们的“合唱”教学中来呢?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做,只是还没来得及发现,这其实就是“合唱”教学的`铺垫……让孩子在音乐与伴奏乐器中找到共性,可以是情绪上的,也可以是音色上的,一个好的合唱队员必须要有一双会“听”的耳朵。选择好合适的节奏后就是“唱”与“奏”的合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合唱,不同于我们平常的是一个旋律声部是由童声演唱的,一个旋律声部是由孩子控制打击乐器“演唱”的,在这个特殊的合唱过程中,相互聆听、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合唱精神从未改变过。

  2.学会欣赏,让“合唱”和我们越靠越近

  在小学低段的欣赏内容中,因为孩子们的音乐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多以歌曲为主,而歌曲中又多以童声齐唱和童声独唱为主。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接触合唱作品的机会几乎为零。为了不让孩子们等到教材上出现合唱的时候有一种“陌生”“突然”的感觉,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的音响资源。例如,课间时间、大课间活动时间、中午休息时间等等,播放一些好听的适合儿童听合唱作品,如《歌声与微笑》《下课十分钟》等,只作为纯粹的欣赏,潜移默化地让“合唱”靠近孩子,亲近孩子,让“合唱”不再陌生。

  二、让“合唱”在孩子心田生根发芽,走进“合唱”

  1.充分利用柯达伊手势,走进合唱

  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接触到了柯达伊手势。柯达伊手势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它可以通过空间的手势帮助孩子们建立固定的音高概念。而我们对柯达伊手势的运用也仅限于音阶和单音的练习上,殊不知其对合唱训练也是有效的。我们利用柯达伊手势从简单的单声部练习,上升到单音延长的简单双声部练习,最后到类似于(轮唱)的双声部练习,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孩子们已经跟着我们的手势不知不觉走进了合唱里,产生了“声部”的概念。

  2.合理对简单的单声部歌曲做加法,体验合唱

  小学中低年级段的歌曲中,有很多篇幅短小、旋律易掌握的歌曲,很适合教师对其进行二度创作,使孩子们能够更多地体验合唱。(1)长音伴随在执教《钟》这一课时,利用钟这一音乐形象发出的声音与原有旋律进行合理叠加形成简单合唱:在第二声部加入“当-当-滴答滴答滴”。又例如,《长吧,小孩》歌曲的副歌部分:在第二声部加入“快长大-快快长大吧”。这种长音伴随形成合唱对于孩子说,比较容易找准音,对合唱增强了信心。(2)三度音程叠加三度音的叠加对刚刚接触合唱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图谱或者是柯达伊手势同时进行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所在声部的音高。在教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乐句较短,旋律音重复简单的乐句进行叠加。例如,在执教《牧羊女》这一课时,结合了羊宝宝和羊妈妈的声音在“555550”的地方进行“333330”的叠加,这种叠加能够让孩子体验合唱音与音之间的融合。

  3.齐唱变轮唱

  轮唱也是“合唱”的一种,虽然大家所唱的旋律基本相同,但是起始时间不同,对孩子们的抗干扰能力要求比较高。在选择歌曲的时候,选择一些节奏比较规整统一的歌曲,例如,《闪烁的小星》《共产儿童团团歌》《放哨歌》等,其中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尤为适用。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要注意,任何一种合唱的教学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它应该贯穿在游戏、活动、情景里,学生才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教师走进合唱里。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合唱”做足做实。

  音乐教学论文 篇9

  内容摘要:心理能量是人格能量系统中的基础,能量的均衡与否直接影响到个体人格的心理健康。音乐欣赏教学的听觉性、联想和想象性、情感性特征对人格中心理能量的和谐运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认识音乐欣赏教学的这一独特功能,将有利于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人格心理的关注,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

  关 键 词:音乐欣赏教学 心理能量 人格健康

  长期以来,音乐工作者们较为深入地探讨了音乐欣赏教学在美育、德育、智育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及价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音乐欣赏教学与人的心理方面的探讨,也随着社会各行业、各阶层的人们的音乐欣赏实践活动的日益增多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社会音乐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已意识到了音乐欣赏与人的心理有密切的联系。如,在大型商场选择一定的背景音乐来适应顾客的心理,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等。音乐对人的心理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已被大多数人所认识。而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各大中小学生面对的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也日益增多,其中人格问题尤为突出。因而,音乐欣赏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心理实际更好地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和功能。探讨音乐欣赏教学对学生的人格心理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中,笔者尝试着对音乐欣赏教学与人格中的心理能量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个动态的能量系统,这个系统的运动、变化、发展需要能量,这个能量不是外部加与的,而是来自人格系统的内部。驱使、操纵人格系统的能就叫做心理能。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基础,是影响人格的整个动力系统能否均衡协调发展之所在。个体中的心理能量经常因内部或者外界的影响而受到压抑或者受到阻碍,此时,人格中的心理能量如果不通过能量发泄、能量移置等来使之通畅,个体的人格心理将会表现为不健全,严重的甚至会有精神失常等现象。

  音乐欣赏教学是怎样作用于人格的心理能量的呢?

  首先,音乐欣赏教学以音响的形式作用于人格中的心理能量。

  教学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各种音响结构的音乐:从地域角度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所呈现的音响结构样式可谓多姿多彩;从历史角度看,以欧洲音乐的发展为例,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再到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等等表现音乐音响结构发展与变化的音响样式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探究音乐音响产生的根源,与人的心理能量密切相关。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学家库尔特认为,在人类的最深层是无意识状态,作为人类本能欲望的非理性意志,正是潜藏在这种深层的无意识中。这是一种潜在的、不稳定的处于运动状态的东西,它时刻要求发泄和寻找释放的途径,以达到内在的平衡。音乐实际上是人的这种内在的张力向音响的转化。由此可见,在人们探究音乐的本质时,有人认为音乐本身就是创作者心理能量为寻找发泄途径而以音响的形式外化的结果。

  音乐欣赏教学的形式以听赏为主要特征,这一特点使它对人格中心理能量的影响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从有关学生欣赏音乐的心理调查资料显示中,我们可见相当比例的学生对音乐能解除或减缓紧张、焦虑、压抑等不良人格心理现象产生有益的帮助这一点已经有了切身的体验。我们可以借用德国心理学家惠尔默泰为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异质同构”来解释音乐的这一影响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格式塔心理学从它的体系形成时即提出一个原理,认为客观的物理现象与人的心理现象之间有一种“同形”关系;客观事物的结构过程同人对该物理事物的空间知觉或时间知觉的过程有某种对等性,也即相互对应的心与物之间的“同构”。从学者们的观点来看,音乐作品由于其自身的结构样式引起知觉者特定的心理反应,这二者虽然在质上不同,但作为完整的格式塔,在结构性质上有同一性。这种同一性体现在它们都是以“张力”的模式作为其存在方式的。在学生的人格结构中,心理的能量以不同张力而存在。欣赏音乐时,音乐的`音响以张力的运动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知觉系统,与学生内在的心理所具有的张力结构不断地契合,从而使学生的心理能量随之运动、变化,使受阻的心理能量得以畅通。

  从以上库尔特的音乐本质分析及格式塔理论的“异质同构”的观点可见,音乐的音响与人的心理能量的运动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从而,音乐的听觉性特征有利于人格中心理能量的和谐。

  其次,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空间使之作用于人格中的心理能量。

  音乐的联想、想象能影响人格心理的能量吗?弗洛伊德在其医学实践中与布洛伊尔共同发明了一种精神病症治疗法,即“自由联想法”。通过对这种方法的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音乐的想象对人格的心理能量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存在在本我之中的心理能量受到压抑、阻碍,或者人格中的心理能量不平衡是造成精神病症的根由。他的自由联想法,就是精神分析者尽量鼓励精神病患者把陆续涌上心头的任何东西,不管它如何微不足道、不合逻辑、荒唐可笑,都如实地报告出来,思想须自由涌现,不必要有次序或者有理论的连贯。精神分析者把患者所有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找到病因并进行治疗。也许在我们看来,这种联想和想象只为我们提供了精神病症的根由,并不能说明它对心理能量的影响。但弗洛伊德还在其心理能量的发泄理论中提出了“移置和升华”的概念。本能为了达到减轻紧张这一目的所利用的对象或手段,最容易发生移置。在能量发泄的移置过程中,如果替代对象是文化领域的较高目标,这样的移置被称为升华。音乐作为一门形象的艺术,它给学生的想象是自由的,我们没有人能限制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不着边际的想象。通过音乐的欣赏,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是不可测的,压抑在本能中受阻的心理能量在美妙的音乐中不断移置,而这种移置是自由的、非强迫性的,它无需像其他移置那样付出更多的意志和努力。通过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学生或是陶醉在美感的享受中,或是激发学生道德上的崇高感等,因而,最容易使本能中压抑的能量移置。因为音乐始终给人的感觉是轻松和快乐的。更为重要的是,在欣赏过程中,学生在产生联想和想象后,将这种联想和想象的东西表达出来,教师加之以把握,并进行正确的引导,能有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因为在弗洛伊德看来,任何自由的联想和想象都并非是无缘无故的。音乐所提供的想象也会因欣赏者的个人成长环境、文化修养、人格心理等而表现出千差万别。教师也可从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的表达中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和个人课外独自欣赏音乐所提供给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是有所区别的。具体而言,音乐教师对音乐作品的内容、风格等的选择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并借助一定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联想和想象更具丰富性;加之,学生处在一个集体的欣赏环境中,欣赏时注意力更为集中,更具有目的性,因而,此时的联想和想象更为专注;在集体的环境下,他人之间对音乐的不同联想和想象具有参照性和对比性,能促进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必须经过想象这一心理环节,课堂音乐欣赏教学与课外个人独自欣赏音乐相比所具有的这一优势,为音乐欣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同时也使学生的心理能量在联想和想象中得以移置,最终使受阻能量得以畅通,使受压抑的能量得以释放。

  再次,音乐欣赏教学的情感体验能作用于人格中的心理能量。

  在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是一种最普遍、最强烈的心理活动,因此,大多数人都认为音乐是最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经指出:“性质不同的乐调就会引起观众不同的心情和态度。——在倾听节奏和乐调时,我们的心情就随着它而变化。”论述表明,音乐艺术与人的情感活动密切相关。

  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艺术无需经过理性的思考、判断。我们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把握不是间接的而是直接的领会。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是直观的,是由于乐音的运动形态与感情的运动存在类比。人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时间的运动过程,而音乐也恰恰是在时间中展开的艺术,感情体验在运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力度的强弱和节奏的张弛,而音乐也恰恰具有这方面的特征。此外,通过不同乐器所展现的声音色彩的变化,不同调式、调性的变化也能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变化。如:明亮的、忧郁的、热情的、大小调式的变化等。发生在学生心理中的所有的情感运动变化实际上是心理能量的运动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使学生中的心理能量不断在音乐的引导之中得以协调和畅通。

  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因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情感体验因而更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尤其在大学阶段,因生理的成熟、知识的积累、精力的充沛等,学生的情感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往往能体验到音乐中较为细腻的、微妙的情感。要说明的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并非完全来自于音乐作品,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参与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具启发意义的直接的情感体验。和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欣赏教学为师生提供了更为轻松的情感表现和情感体验的机会。它的这一特征,为学生人格中心理能量的均衡发展带来更为直接有效的影响。

  在弗洛伊德看来,心理能量在人格的要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音乐欣赏教学所独有的特征,从不同方向影响着学生的心理能量,使人格在各方面因能量的均衡协调而走向健康。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述评》张传开、章忠民,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新编大学美育》蒋国忠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9

  [3]《音乐美学教程》张前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

  [4]《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于润洋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

  音乐教学论文 篇10

  一、应用多媒体进行音乐课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多媒体应用于职业中学音乐教学中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提高对于多媒体的认识,走出误区。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职业中学音乐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教师对于多媒体的教学要有着正确的认识,不能“为多媒体是尊”,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只能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个工具,而不是音乐课质量好坏的标准,因此,那种认为只有应用了多媒体的音乐课才是高质量、高效率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在职业中学音乐教学课堂上,其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起主体作用的还是学生,而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结合自己要讲解的音乐知识来合理的安排多媒体内容的实施。例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将授课内容在侧重点等方面予以区别和展示,在必要的方面添加相关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这些都是教师的引导性作用的发挥,也是多媒体本身所不具备的,必须要发挥“人”的主动性。

  第二,注意教学课堂的情境构建,提高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积极性。在职业中学音乐教学中往往还会出现一种趋势,那就是懒得去用多媒体,认为对于职业中学学生来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足以满足对他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将多媒体当作是摆设,要么就是简单播放,要么直接不用,这是很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情景设置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音乐本身就是集想象力和艺术性为一体的科目,只有丰富的情境才能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进行音乐的感悟和理解。例如,在讲授新疆民歌或是内蒙古民歌时,教师就不妨通过制作新疆或是内蒙古当地的民族风情和地理风貌的课件或是视频在课上予以播放,以此来设置音乐情境,其中还可以穿插歌曲,让学生们通过网络和幻灯片来了解歌曲的内涵,从而加深学生们对歌曲在背景、风情和风格等方面的领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第三,应用多媒体进行音乐课教学还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职业中学音乐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就为自身整体素质提高提出了新要求,促使教师们要不断交流和提高。例如,在制作多媒体课堂课件和其它形式的.教学内容是,教师往往会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感悟才能引导和启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教师们就必须要依据其所教职业中学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和制作,这就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直接促进了教师的自身提高的欲望。有些教师还会在进行教学时不断思索新的形式来吸引学生,这是由职业中学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他们往往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那些诸如在“听音辨乐器”的游戏就会增加其中,这就促使教师们不但提高自身素质。又例如,有些歌曲需要大量背景的介绍和讲解,那么,其中相关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和服饰就需要音乐教师予以引申和介绍,这些都有助于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所以说,应用多媒体进行音乐课教学还需要音乐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予以真正落实和贯彻。

  二、结束语

  总之,在职业中学音乐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就是,不能让多媒体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或是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职业中学音乐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既需要发挥多媒体的积极作用来促进音乐知识的传授和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又需要注意引导和促进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论文 篇11

  [摘要]幼儿音乐教学中组织律动活动,既有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又有利于激发欣赏的兴趣,积累音乐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开阔音乐视野,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那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我们该如何组织律动活动呢

  [关键词]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培养素质

  律动是一项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是在音乐的感染下,身体随着旋律的起伏自由地富有律动感、节奏感的身体动态,它把音乐与身心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幼儿音乐教学中组织律动活动,既有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又有利于激发欣赏的兴趣,积累音乐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开阔音乐视野,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那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我们该如何组织律动活动呢?一、感受音乐是律动活动的基础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音乐律动活动要以听为主线,在听的基础上,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图片、电化教具去提示音乐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感受音乐、认知并了解音乐。在音乐律动教学中,我们要使儿童感受到音乐中不同的节奏变化,有的是规律的,有的是不规律的,还有一些是特定的节奏,知道如何将长短不同的节奏加以组合,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使儿童亲身体验到音乐所表现出生命和动态感的一面。在幼儿熟悉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去把握音乐的节奏、律动,还能启蒙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投入到自觉的律动中。

  在律动教学中除了让幼儿感受音乐外,教师适当地对幼儿提示,给予律动的素材。经过日积月累的练习,幼儿就会更生动、更自然地以身体各部位的律动去感受和表现音乐。

  二、表现音乐是律动活动的过程

  音乐也是一种诉诸于情感的表演艺术,律动和音乐的语言同是情感的语言。

  律动活动教学的特点就是把音乐的感受和身体的运动密切地结合起来,让它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律动的设计应在分析教材内容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设计。例如:在学习律动《小花猫》时,有的幼儿在表现小花猫捉老鼠的情节中把地板踩得嘭嘭响,我便告诉他们:“小花猫捉老鼠的时候,走路可轻了,要是老把地板踩得咚咚响,老鼠早就逃光了,小花猫就会捉不到老鼠,饿坏的。”幼儿听了,很快地纠正动作,而且还象模象样地表现小花猫捉老鼠时警觉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在一次次的引导下,一次次模仿中,幼儿一步步地学习着、感受着各种不同的音乐,学习用各种富有律动的动作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来。

  通过基本动作和模仿动作的学习,幼儿逐步掌握用动作表达情感的一些方法,如高兴时拍拍手,着急时跺跺脚等。

  为了让幼儿真正投入到音乐中,使每个动作都表示出音乐的情感,用身心一起表演,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地放一些内容易理解、适合幼儿欣赏的乐曲,引导他们用形象的动作,合拍地反映他们的情绪。

  三、培养素质是律动活动的目的

  音乐素质,是指幼儿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表现、创作的生理条件和心理结构。律动教学通过动作来诱发孩子自身的音乐潜在因素,通过身体的动态来领会、表达音乐语言,并随律动进行自我表现,再现音乐的情绪和意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音乐文化艺术的“潜质”,也使音乐教学更好地完成培养素质的任务,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教师在律动教学中,应注重教材的选择和安排,采用不同性质,风格的歌曲、乐曲,让幼儿在理解内容和意境的基础上,去感受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用身体的动作表达出来,使音乐的情绪发展和律动融为一体,从而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创造能力,达到乐感的升华。如:《拜年》是一首民间小调式的乐曲,描绘过年时小朋友们去拜年的情景,音乐较诙谐、活泼。教学中让幼儿通过听赏,鉴别乐曲在发展中的变化和对比,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情景想象乐曲描写的场景,如出去拜年时男孩子们抬轿子,女孩子们坐花娇、拎蛋糕,一路爬坡、下山的情景,随着较欢快的乐曲扭秧歌等等,然后把想象的情节用体态动作组合并表现。这样,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素质也得以培养。

  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律动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加幼儿感受乐曲的能力,体验音乐活动中美的情趣,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创造能力,使幼儿通过活动得以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组织律动活动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具有突出的作用,是全面发展幼儿音乐才能的有力手段,大量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证实了律动活动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各种音乐素质,而且对良好性格的培养、判定能力的提高、心理的发展、身心的健康、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还值得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作者简介:李佳(1982—),女,四川岳池人,四川省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音乐教学论文 篇12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就应当进行更为丰富的进行学生在情感上的引申施教,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其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对其在形式和教学上,都能够很好的提供有效途径。我们从形式以及教学的用具上可以定性音乐的教学感受体验,不仅可以从鉴赏方面以及创造方面进行相应的能力培养,对其音乐的培养上,也能够更好的完成其教学的延伸,这对于其在对大学教学的深层价值上,都能够很好的完成其教学任务。

  一、大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爱音乐不爱音乐课”现象

  在现在的大学里面,有这么一个现象,所有的大学生都喜欢音乐,但是有八成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这并非无稽之谈,据调查,在高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因为其过于理论化,导致了很多的大学生将音乐课视为“休息课程”,甚至被戏称为“可逃课程”。

  (二)学生的音乐兴趣更偏向于商业化的流行音乐

  自21世纪到来之初,我国在商业音乐流行的时代中,就出现了层出不穷的流行音乐,其个性鲜明,时尚元素丰富,十分的吸引以青年为主导的大学生喜爱,而课堂音乐课的曲目多为民乐或者一些比较经典的类型,在形式上就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关注,从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很难将其放在音乐课上。

  二、音乐中的情感

  音乐是通过韵律来将情感表达出来,也是对灵魂的一种体现,在音乐的艺术中,以持有声音的语言情感来进行作者的内心描述,曲作家也将自己对某些事物的情感写入歌曲之中,不仅将自身的情感升华,也带给人们了一种新的艺术体验。而体验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包含丰富的情感文化,这对于整体的结构来说,都能够体现其中的各种非己情感体验,所以是传递情感的一种很有效形式。所以音乐作为人类思维上的一朵奇花,需要利用人类的思想意识去承载其情感的鲜明,而大学音乐教程也应该将其视为唤醒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音乐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身临其境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如果能把握住其情感内部的内涵,这样是可以很好的理解其中作者的内在情感因素的,这样能够很好的理解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定风格,对于整体的环境背景来说,都能够很好的理解在整首歌中的风格特点以及其内在的情感。例如我们在大学的大二音乐课程中对《秋收》进行的教导中,就可以进行相应的电影素材进行摘取,让学生通过《白毛女》这部影片进行了解这个音乐的背景,只有理解到其内部的情感因素,才能够更好的给于学生一种更为直观的情感体验。在进行描述的过程中,适当的将音乐和镜头进行融合,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其中的相应变化,对于整体的结构把握来说,都能够提供很好的情感体验。

  (二)音乐的动静结合引导创造性的改变

  适当的通过情感的交流来挖掘学生们对音乐的创造性进行提炼,首先我们要理解的就是,人对于音乐的兴趣不仅仅在歌词上,人们对歌曲的韵律以及旋律,都可以给与一定的情绪上的变动,这对于舞蹈或者工具等方面,都能够给与很好的情感体验,而这具体的体现就在于其对动作方面的的理解上,也能够拥有相应的鉴赏能力,这对于整体的教学方面,都能够有所提及。例如在新疆的民歌《手挽手》里面,就可以利用教学的资料对新疆学生进行一定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理解其在信仰和生活等方面的自我追求,同时,也可以理解其自身的;乐趣所在。这种在精神需求中走向音乐的形式,在深造中,也能够很好的完成其对情感情绪上的教育。

  (三)教学的立体感受

  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通常是从视觉上的`二维开始的,而对于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对其教学也往往是通过视觉上的刺激来激发其对精神生活上的赏析。而这很难给所有学生带来立体的感受。在进行大学的音乐教程中,如何完成立体的思维教学,则显得更为迫切,只有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其教学过程中的乐趣,才能够真正的激发起对这些内容方面的涉及。在大学的教材中,并不缺乏这样的优秀例子,他们在结构上鲜明,在内容上更适合青年的思想积极发展。例如《杨白劳》这个在白毛女中出现的具有特殊情感的一幕,就十分的具有现实说教意义,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大学的音乐教师,也应该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话剧摄取,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自发的进行话剧表演,让其在其中体会到中间的内在优势,这对于整体的发展等方面,都能够很好的进行描述,对于整体的发展方面都可以体现其在结构上的完整性。这些优秀的作品要比学生之间流传的流行音乐更具备艺术的体验形式,而不仅仅是流行音乐的快餐文化概念。

  四、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因材施教

  (一)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性

  在进行大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已经达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这也不仅仅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上进行的一种改进,而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来进行传统教学的一种辅助,因多媒体教学更灵活,同时能够给学生一种立体的感受,与此同时音乐又是集思想界面和声音方面的两种综合体,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听众方面进行角色上的引导。确定其在教学方法上的优化,这样对整体的教学方法上,也能够提供有效的积极作用。

  (二)确定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正确的将其交互影响性进行教学双方的互动完美的体验出来,这对于提升课堂的互动性来说,都能够给与很好的体现。在教师进行备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教学的大纲进行要求上的自主教学,这对于学生在进行课堂知识的把握上,都能够给与很好的灌输,是保证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鉴赏方面的自学方面,都有很好的培养。也只有合理的使用到了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才能够对学生在直观方面的深刻理解上做出相应的问题分析,这样对于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理解上,都能够很好的体现其对音乐情感上的理解。

  (三)提高多媒体教学方面的音乐启示性

  高等院校在进行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特殊性,而课程的本身也存在着大量等的特殊课例,同时其课程的本身也存在大量的多媒体素材,这就是对大学音乐课程在多媒体教学中能够大力发展的一个深刻体现。所以在进行大学的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更好的利用这一性质进行有择取性的进行更多的针对性音乐素材选取,这对其发展方面,都能够给与很好的启示。

  五、结语

  在对高校的音乐进行施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以及相应的音乐形式来进行选择,这对于整体的结构脉络表述上,都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在这一方面的深度深造,对于整体的文化素养培训方面,都能够很好的给与审美能力上的提高。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方面审美能力,也是我们现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人才的多方位培养中的一项更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

  音乐教学论文 篇13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以学生主体

  小学音乐教学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实践活动,不同的教师与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以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授课,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的主体独立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考力都受到了限制,教学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缺少互动性,最终的结果就是小学音乐教学成为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准确定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学生的水平与基础是不同的,针对这种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摆脱传统的教唱的形式,使用灵活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从而使每一堂小学音乐课的教学都能贴进小学生兴趣爱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并且要根据音乐课堂的实际情况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这样不光可以激发起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而且可以增强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使小学生对于音乐有了好奇心,这样才能真正地进入音乐所创造的境界,从而在不知觉中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设定恰当的教学情境

  小学的音乐教学更可以称其为是一种审美的教学,就是要让小学生在不知觉间学到审核美的知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情境的设定对于激发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对于小学生真正地去理解音乐的内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室有布置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情境设定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音乐教室恰当布置可以使小学生在刚一步入音乐教室时就会有种进入音乐的感觉,再加上课堂上对于音乐的解释,可以使小学生能够迅速进入角色,从而提高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所以如何布置音乐教室也成为了小学音乐教师的一项内容,比如可以在音乐教室的四周墙壁上画上与音乐有关的一些图画,将学生的座椅按音乐会的样子进行重新排列等,通过这些布置使得小学生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3]。

  四、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不光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打破传统课堂中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让学生融合到音乐中去,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不断增长自身的创新水平。小学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逐步地掌握创新思维,并在实际的学习中使用创新思维。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并且和学生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与方法。在这种宽松与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应将创新思维贯穿始终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的目的,不能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索的欲望。而在新的教学理念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与发现,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不断完善与提高自身的音乐专业素质与修养。此外,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七、结语

  由于小学是学生生涯的起点,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在新教改中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为被小学音乐教师及其各家长们所重视。创新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能够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音乐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论文03-29

音乐教学论文06-12

(精品)音乐教学论文06-12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06-28

音乐教学论文(精华)06-12

[精华]音乐教学论文06-12

音乐教学论文(15篇)11-02

中职音乐教学教育论文11-08

有关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1-04

音乐教学论文15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