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时间:2024-09-24 07:38:47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精品【14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精品【14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1

  一、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物理这种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学生的兴趣在其中就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会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的枯燥和复杂,也会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感觉到无从下手,这里应了那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在动力的驱使下,学习物理也就会变得简单而有趣的多.众所周知,物理力学知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比较困难的内容之一,这部分学习内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种是对于那些擅长于力学内容的学生来说,在初中阶段就遇到了令自己“省心”的内容,自然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动力;对于那些不擅长力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力学知识的学习就成了他们步入初中课程学习中第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有不少学生因为克服不了力学知识的学习而放弃了物理学科的学习.所以提高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来激发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教师不要上来就向学生罗列一系列的定理和概念,这样只会降低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两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拔河比赛,也可以让同桌之间进行掰手腕比赛,在学生比赛的兴头上教师就可以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由此激发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自信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自信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物理的学习更是这样,自信心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很多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一旦失去自信心的支撑,他们很有可能被困难打败,从此一蹶不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而言,有百分之八十的初中生明确表明自己在物理的学习中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很多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拉扯”中完成的,物理仿佛成了他们初中学习阶段的致命伤.因此帮助初中生建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成了初中物理教师一项艰巨的任务.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总结出一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的题目,比如偏向于简单概念理解的题目,让学生能够轻松的应对,从而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精神层面对学生实行激励措施.在物理学科成为初中教学内容以来,经过多年的总结,一些难度较大、容易让学生产生抗拒和受挫心理的内容基本上已经被教师所熟知,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从精神方面来激励学生的斗志.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以往成功克服物理学习困难的学长们的成功案例出发,给学生讲述别人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面对的,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目前的处境是很多学生都会面对的时候,自信心就会被重新的激发出来,学生就会坦然对待眼前的困难,从而在物理学习上迈出关键的一步.

  三、观察力在学习物理中的应用

  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对初中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传统的物理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素质教育要求把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地位,要想让学生胜任教学主体的地位,就要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观察的能力,才能在学习物理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物理题目的观察能力.物理是一门极为复杂的学科,它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小到原子,大到宇宙,处理物理问题时用到了各种各样的原理和方法,所以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综合题目时,能够准确而快速的观察出题目主要涉及到哪几个领域,用到哪些原理和方法.比如题目涉及到了力学方面的知识还是运动学方面的知识?用到了机械能守恒定律还是动能定理等等.只有观察出出题者的目的,才能快速的完成相应的题目.另一方面就是教会学生观察物理实验,观察物理实验的整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观察物理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及细微变化,通过对物理实验的观察,总结出规律再与教材结论相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想象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已经涉及到了一些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抽象名词和原理.刚接触这些抽象的名词和原理时,自然会在理解上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就成了解决这一学习问题的最佳“武器”.比如在学习“质点”的概念时,很多学生在第一次接触到这种理想化的名词时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但是只要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的学生把质点想象成自己的一根头发丝,有的学生把质点想象成了自己身体里的一个小小的细胞等等,正是这种看似离谱的想象却成了学生理解质点概念的关键.如此,一旦涉及到抽象的物理名词和原理,学生都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强化自己的理解,从而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而这种想象能力是可能通过后天锻炼提高的,也是非智力因素的一种应用.

  五、总结

  总而言之,物理高难度的特点给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奠定了有利的基础,作为教师,要关注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争取用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初中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2

  一、深化理论基础

  学生对生活现象中的美是充满感知力的,可以在学生对美学的认知中展示物理学的美学特征.科学家的研究大多建立在对美学的追求上,可见美学对每一个人的影响都是远大的,教育者在学生的物理教育中若能加入对生活等的美学研究必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生活现象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

  1.生活实例在初中物理教学新课章节激发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章节的内容精简、内涵丰富.比如,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液体压强章节,单纯地讲授学生很难理解,引入生活实例可使学生很快地理解新的物理元素.例如,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见过“活”的带鱼,原因就是带鱼生活在深海中,而且深海中的压强很大,带鱼一旦“上岸”,普通的压强难以适应,所以带鱼一上岸很快就死了.

  2.生活实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深化理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促使学生对所学到的物理知识的了解进一步加深的'最有效的办法,实验可以与实际生活案例相结合深化了解教学章节的内容.例如,平面成像的物理学内容,实验室里的成像实验过程虽然简单易见,但还是过于死板.学生都见过水中倒影,去河边或者海边的时候岸边的倒影对于观察者而言都是倒立的,这就是生活中最好的平面成像.

  3.生活实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总结

  课堂的形式对于学生而言总是单调的,动手做虽然对于物理教学帮助很大,但是毕竟不能经常实施,物理学本身是多方向性的,开放式的答案只停留在课堂上是不够的,在实际生活中其实物理学解决了许多我们熟知不可能的现象.每几节课做一次关于生活实例的课堂总结,探讨关于物理现象的矛盾点,将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于深奥的物理学的想象力,为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4.利用生活实际案例创新教学新环境

  学生的物理教学相对而言是简单的,但是简单的内容也可以引发深刻思考,为学生日后高年级具备高知识后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通过对生活实际案例的思考,引发对物理现象的认知,并利用自我自主学习后的物理知识,返回到实际生活中,动手实践,解决实践问题,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三、生活实例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1.提高课堂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在注重学习成绩的同时,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激发学生接受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利用生活实践,吸引学生对解释物理现象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物理学本身严谨的思维特点,设计一些特立独行的研究话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实验场景、习题故事、漫画设置等插入进去.这样,兴趣与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也将给学习效果带来大大改观.

  2.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与学习

  对于现在的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最难的不是因为物理深奥难懂,而是学生很难自主学习探究物理学的内涵,这将影响到学生对生活中很多物理现象的自我发现和自主探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然把生活中的许多案例、现象等引入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学习物理枯燥乏味难懂的现状造成很大改观,那么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题目要新颖,增加一些难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探究题目,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激发智力.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生活案例、生活实践是一个必然趋势.利用学生对实际生活中不同的物理实际现象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强烈追求真相的欲望.同时,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也会得到提高.学生独特的年龄特点,对他们的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现象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3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在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需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写几点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物理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

  例如:在讲惯性知识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车上竖直向上抛东西时,为什么车子在快速开动,人却站在车上不动能够接到抛出去的东西?同学们会想,是的,东西抛上去了,我们和汽车一起在快速前进,怎么还能正好接到被竖直抛出去的东西呢?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想象的原因。

  在讲声学和光学时候,可以问为什么打雷和闪电明明是同事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打雷的声音?

  地球时刻在自西向东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笔直向上跳时,地球走了,我们落下来怎么还会落在原来起跳的地方呢?

  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候,可讲述为什么溜冰时候,你向前推墙壁,自己却反而是向后运动了,人划船时候,怎么是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

  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二: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

  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三:善用学生实验及趣味实验。

  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

  例如:在讲述压强一节时,我用以玻璃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然后倒过来,发现玻璃片并不会象我们所想的一样掉落在地上,而是象杯子有吸引力一样被紧紧的吸在杯子上面了;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惯性一节时,我先给大家演示一下惯性小球的实验,然后让他们自己做一下,来体会一下,把笔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出纸张时发现放在纸上的物体并没有随纸一起运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其回到课本中找到答案。

  在讲授声音的发生时,可让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咙,让学生惊奇的发现原来每天都听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等等,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总之,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能使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4

  多媒体系统具有集图、文、声为一体的放映功能,并且能够直接连接互联网,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可以有效地显示和补充教学内容,同时面对这些直观形象的内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这样的优势,初中物理教师要针对多媒体系统的运用展开深入的教学研究,寻找科学的运用策略,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与综合能力。那么我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浅谈多媒体系统的有效运用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研究显示,对物理学习充满学习兴趣的学生能够创造更好的学习效果,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需要用更科学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系统就是不错的选择。就以“光沿直线传播”的教学为例,这一章从这一定理出发,让学生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且利用这样的定理有效地完成了相关的设计。但是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其中的理论知识,只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枯燥。于是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系统播放一段有关日食的小视频,并且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日食是怎样形成的吗?”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在视频中会向学生介绍到是由于地球、太阳、月亮三点一线,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于是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到:“不如我们全面地来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定理吧。”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收到激发,能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系统活化导入环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抽象知识直观化

  物理是一门知识具有抽象性的严谨学科,学生直到初中才接触物理学习,基础不够牢固,其中在所难免地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于是初中物理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系统加强演示,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就以“电荷”的教学为例,这一章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电荷的知识,首先学生会知道“电流是正电荷的定向流动”于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播放相关的动画模型,让学生可以直接地看到这个知识点,了解到电流的本质是什么。接着在课堂上教师会要向学生传授“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定理,学生常常出现记混的问题,于是教师用多媒體系统将动画模型演示出来,同时把电荷在模型中的移动也直接表现出来,学生能够从电荷的移动中理解这个定理,使原本看不见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可以帮助学生完成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优化难点实验的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验室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在其中总是有一些实验因为时间或空间的`原因不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但是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不容忽视的。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系统来完善实验教学。就以“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的实验为例,这个实验需要的时间周期比较长,并且实验现象不是特别明显,在课堂上完成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直接向学生播放实验的视频,让学生边观看实验视频边进行观察记录,发现实验中的知识点。随后教师在设计成动画模拟系统,让学生用鼠标来操作实验,实验的现象也如实际操作一般,达到实际操作的效果,从而了解实验的具体步骤与原理。通过这样的方式,用多媒体系统的演示功能有效地完成了难点实验的教学,深化了学生的实验思维与实际动手能力。

  4.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要促进学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但是传统的课堂上可用的教学工具十分有限,补充内容不是特别方便。那么现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以“重力”的教学为例,这一章传授学生有关重力的知识,重力作为一个最基本的力,在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系统补充内容让学生全面地认识重力。比如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牛顿因为苹果砸在头上而发现了万有引力,于是教师可以从物理的人文史学方面进行补充,让学生了解牛顿发现的过程。再比如重力会有一个重力加速度,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补充有关伽利略证明重力加速的实验,全面了解有关重力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得以拓展,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系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手段,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与综合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是多媒体教学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系统,为了运用它而运用。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多媒体系统的运用优势,并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运用策略,为学生打造一堂精彩有趣的物理课,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取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伟伟.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中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25):106-106.107

  [2]张雪梅.浅谈初中物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整合[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xx(24):29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5

  一、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现状

  物理学这门学科因其独特的特点,所以需要特别的教学方式来高效地开展教学工作,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恰恰体现了物理学科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关于物理实验教学还存在着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作出如下具体分析.

  1.老师采取的实验模式单一化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的老师由于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常常在分组实验之前就把学生所用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等工具准备妥当,关于实验报告也采取了统一的格式提前印刷好,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老师所给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实验.这样单一化的实验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教学时间,却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实验,更没有深入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这些都使得无法达到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目的.

  2.学生实验前没有充足的准备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安排的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这要求学生最好能够进行课前预习,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注意事项等等,这样才能够迅速进入物理实验状态,达到最佳实验效果.但是事实上很多学生在实验前没有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往往是等到课堂上按照老师的指示直接操作,甚至是一边看书一边进行物理实验,这样严重影响了实验效率和效果.

  3.学生对物理实验缺乏必要的兴趣

  由于初中生尚处于心智不成熟的阶段,有很多学生甚至是处于叛逆期,所以他们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对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在物理实验课上也不认真对待每个实验任务,常常出现学生拿着实验仪器玩,到了实验结束时就照抄别人的实验结果,这样不但影响自己的实验而且也影响整个课堂的'学习进度.

  二、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改进的探索

  对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老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妥善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学生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教学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具体的建议.

  1.提高教师素质

  物理老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吸引下逐渐爱上物理,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老师还应该在课余时间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多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才能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例如,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蜡烛处于二倍焦距的位置时,在光屏上的成像往往不容易准确的判断出是否和原来的物体一样大.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在一次次实验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成功的为学生展示正常的成像效果.

  2.实验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针对某个知识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然后分组讨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和设计的步骤,按照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让他们经历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例如,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时,先观察脚陷沼泽地的图片提出问题,用自己的两个食指分别压住铅笔的尖平不同的两端,体验手指受压后不同的感觉,加大力,手指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进行猜想,再观察书上图思考选择合理的器材,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然后请学生上台展示讨论的结论,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评价.这样既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做好动手操作前的准备.

  3.老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正常的实验教学流程是学生通过自习掌握整个实验的思路和模式,必要的时候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比如有些问题学生讨论后还没能解决,这时需要老师对实验中的一些环节和注意事项进行必要的讲解.例如,进行物质比热容的实验时,基于以往的经历,学生一定会认为比热容是一个非常抽象难懂的物理概念,对与之有关的实验也会产生畏惧质疑的心理,这个时候需要老师在实验前给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消除学生的恐惧,从而加深学生对比热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4.实验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估

  通过实验收集到证据后,分组交流收集到的证据,还可以交流各自的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还可以比较各自的数据,讨论误差存在的原因和如何在实验中减少误差,这样可以进一步深化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实验的效果,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变得更加有效.

  5.创新实验模式

  传统的实验模式已经让学生厌倦,为了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老师应该不断创新实验模式.例如,老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开展“看谁做得好”的评比活动,这样的活动往往能激励学生更认真地对待实验,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于物理知识的探索过程,大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高效的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老师不仅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还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另外,还要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进行展示,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尽量丰富实验教学,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6

  【摘要】课堂的有效引入是成功教学的开始,引入过程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去体验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幸福地主动地学习,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课堂引入,学生,好奇心、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目标由一维转向三维,要求教师做到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探究知识过程,形成科学的思想,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让出课堂,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在这些时间中主动在学习,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掌控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趣的课堂引入能迅速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就新课堂引入谈谈几点体会。

  一、课堂引入的原则

  1.理念新。学生是学习的接受者,同时更应是知识的发现者。课堂引入时给学生创设的物理情境、现象或问题,以及引入的过程的设计,要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能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让学生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说,用手动,用脑想。

  2.有趣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条件这一。好奇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新颖独特、生动有趣的开场,容易在课堂中形成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转化成学习物理兴趣,有了学习物理兴趣,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则我们的物理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3.具有针对性。"教学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在选择课堂引入的方法、创设的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既要考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背景、爱好兴趣和个体差异,又要考虑教学的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引入时尽量做到出"奇"不意,满足学生好奇心,创设的物理情境要立足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并与教学的知识内容紧密联系,能为学习新的物理知识作好铺垫,有助于形成与新知识相关的思维,避免由此产生一些过于复杂、有分歧、甚至是错误的思维。

  二、课堂引入方法

  1.以学生游戏引入。游戏是课堂的催化剂,让学生进行游戏,课堂将会异常活跃,由此产生的笑话或意想不到的结果,是学生亲身的经历和直接感受,将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如:在"摩擦力"一节的教学引入,准备好一支短木棒,木棒的一端削得较光滑,并涂上滑石粉,一端较为粗糙。让一大个子的学生握住木棒光滑的一端,另一小个子学生握住木棒的另一端,两人同时发力进行拔这木棒比赛。结果是力气大的学生却没能抓住木棒,输得不服气,让大家感到意外,产生疑惑,争论原因,这时我们要维护大个子学生的尊严,让学生通过观察木棒上的"玄机",去发现是"摩擦力"在搞鬼,将木棒调个方向再进行比试。由此引出摩擦力,学生兴趣倍增。这一过程中,教师已经让出了课堂的舞台,学生完全占领了课堂这个舞台了。

  又如:在"声音的传播"一节教学引入时,用一次性纸杯、细棉线和牙签制成的"土电话",让学生用"土电话"进行直接通话,也可让他们"联网"通话,学生感受到物理的新奇、有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得以发挥。

  2.以小魔术引入。刘谦的魔术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出尽了风头,老师的魔术也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兴趣。

  如"大气压强"一节的引入,准备一个在沸水中煮过2分钟的鸡蛋,并去掉外壳,一个玻璃瓶(瓶口直径约为鸡蛋的三分之二),将6根火柴同时点燃后投入瓶中,把蛋的一端塞在瓶口,用小丝巾盖住鸡蛋和瓶口,老师在旁边"发功",见证神奇的时刻到了,"扑"的一声,鸡蛋钻进了玻璃瓶的"肚子"。问:是什么力量将一整个鸡蛋完好无损地推入瓶中?如何将鸡蛋从瓶中取出呢?再用劲往瓶中吹气,然后迅速将瓶口转向下,鸡蛋由于重力作用落到瓶口,"扑"的一声,鸡蛋就从瓶子中钻了出来。

  又如在"摩擦力"一节的引入,也可以表演个小魔术"听话的小球"。准备一个小木球,木球中间钻透一个小孔(球内的小孔道是个弯孔道),将一细绳穿过木球中间的`小孔,两手分别拉住细绳的两端,将细绳竖立起来,让小木球从高处沿细绳下滑,教师一叫"停",同时用力一拉紧细绳,由于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木球就停止下落,叫声"走",将细绳放松,木球因重力作用又向下走。

  3.以惊险刺激的表演引入。为安全起见,最好是老师自己当演员,才能把握好表演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保证整个过程有惊无险,学生将会全神贯注,屏住呼吸,瞪大双眼,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让老师给吸引过来了。 如在"压强"一节的教学引入,准备一个钉板,取一块木板,在长×宽=12cm×24cm的范围中,用钻子引孔(钉钉子时木板才不裂开),密密麻麻地钉上二百多根长均为1.5寸的铁钉,用铁锤将铁钉尖一侧锤齐整,并把钉尖的部分锤钝一些。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铁钉刺破东西,容易扎伤人体,问:若老师光着脚踩上这个钉板,脚会伤成什么样子?当老师站在钉板的中央安然无恙,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接下来就会产生疑问想究其原因。

  又如在"安全用电"一节的引入,将火线单独引出到讲台桌上,用测电笔检测一下表示确实"有电",教师坐在干的木椅子上用手去触摸电线。

  4.以故事引入。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有大量有趣的故事或传说,通过老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之余,能很好地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如在"机械运动"一节的教学时,可以选取这两个小故事:一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身旁有个小东西在飞,便迅速地把它抓在手中一看,他抓的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

  1924年欧洲举行一次汽车赛,比赛是在公路上举行的,赛车穿过一片西瓜地,正值农民们在地里收摘西瓜。有位农民想慰劳一下赛车手,就挑了个大西瓜,扔给飞驰而来的车手。没想到这西瓜竟把车身砸坏了,把赛车手也砸伤。

  5.演示实验法。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用身边常见的东西做一些物理实验,把惊奇现象展现给学生来引入新课,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不但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均得到提高,而且能使学生感到实验器材随手可得,实验随时可以进行。

  如在"摩擦起电"一节引入,取一个吹大的气球,用丝巾将气球轻轻擦过几遍,用细线把气球悬挂起来,故意让手上的丝巾靠近气球,发现气球友好地向老师的手靠过来。再取另一个吹大后的气球,同样用丝巾擦过几遍,用细线把这两个气球悬挂在一起,这时看到两个气球不友好了,两气球不会靠一起。

  又如在"流体压强"一节引入,取一根长吸管,用小刀在管子中间切上一刀(不把管子切断),将吸管做成"7"字形,将下垂的一段的管口浸入红色的水中,通过水平管口对管子吹气,管子前面挡一大张白纸,这时白纸上出现一大朵"红玫瑰"。

  课堂教学的引入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引入的有效性,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能为新课的展开服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幸福地学习。

  参考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教学问题刘炳昇

  解读国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何润伟

  初中物理实验的"原型"和设计原理母小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7

  摘要:

  实验教学法指通过对某一特定条件的控制,从而更加直观、具体地观察实验现象获取知识的方法。它使本来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形象、生动的表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践和思维能力。结合初中阶段物理学科题型的发展与转变,不难发现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实验教学在当今初中物理学科中并未完全融入,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本文中将深入探究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学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实验教学在未来能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对策略

  在以往传统的物理教学中,老师极其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构建,反而忽视了学生自我思考、探究的能力,实验教学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去钻研,从试验中发现规律,最后在运用于生活,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可是,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来看,我们并没有真正做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去解决。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工作者老套封建的教育观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虽一直被提倡,但有好多教育工作者被老套的教育观念所蒙蔽不愿改善教学方法,仍然循规蹈矩;有些教育工作者虽有意改善,但还是讲的过于具体、详细,为学生留的实验探究时间过少,未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从而也违背了一直提倡的自我思考、坚持创新的精神。由此看来,教师的教学观念极其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思维能力。如果说教育工作者只是一味的坚持使用老套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2)未真正理解实验教学的意义。所谓实验教学,自然是通过学生自我操作、实践从而得出结论。所以说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当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印象深刻,学以致用。但有些老师未能真正理解到实验教学的意义,只是打着实验教学的名义,却不做真正的实验。比如说,在“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会用到碘液、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等多种工具,一些老师嫌实验器材多,竟给学生口头讲述实验过程或者通过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听或在视频内观察碘液的变化情况。如此看来,老师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3)不注重思考实验过程,只要求最后的结果。许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思考,只是按照老师所讲去操作,对实验原理根本不清楚。以“测试灯泡工作时电阻”这一实验为例,学生只是根据老师所说的实验过程按部就班的把灯泡、电压表、电流表等接起来,但却忘记了思考和研究,为什么要这样接呢,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疑问。这样一来,实验教学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教育工作者应更加督促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4)学生目标不明确。很多学生来到实验室心浮气躁,不能静下心来学习、观察,在实验室充满了好奇,甚至有些不良行为还导致器材的毁坏;课前未能好好预习、复习,到实验室后不会操作,有时候一节课就白白浪费掉了,学生目标不明确使之造成重大的损失,这也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一个重大的漏洞。

  (5)实验器材的缺失给实验教学带来直接的影响。物理源于生活,最后又应用于生活,所以实验教学无疑给人们一个更直观发现生活中物理的方法,但由于实验器材的匮乏,使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能进行下去。比如说,由于实验器材不充足,老师只能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下,学生不能亲自操作物理实验,以至于好多问题学生无法发现,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还有一些学校在物理课上进行分组实验,但由于时间和器材的限制,并不能让每个同学都进行实验,对一些同学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说,实验教学在器材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漏洞需要改善。

  2怎样更有效的'将实验教学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

  (1)首先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尽快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重要性。改变老套僵化的教学理念正确认识并改正实验教学的弊端,同时应更加应明白物理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只有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自体会,才能更好的满足教学要求。把实验教学真正的应用到初中物理的课堂上,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促进学生思考、创新,培养新一代有想法、有创意、有思维的好青年。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实验教学的意义所在,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不厌烦,不退缩,自己先在课前加以练习争取做到最真实、最有效的实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应在上课前检查器材,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探究,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并留有回味思索的的时间,尽可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中运用到最好。

  (2)学生应端正态度,明确自己的目标。课前认真预习、复习,上课跟随老师的思路走,实验课上抓紧时间练习、探究、思考,莫要只重结果轻过程,一定要明白该实验运用到的原理、效应,敢于提问,大胆猜测、实践,在物理实验课上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不浪费时间,抓住操作实验的机会,静下心来多思考,多提问,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做到融汇贯通。

  (3)加大对实验器材的投资,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亲自操作实验的机会,使自己更深刻的体会到实验的乐趣。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自己做一些简单的物理道具,比如说“声的传播”实验,可以把两个一次性纸杯串连起来,以此来测声的传播速度。自己做一个小小的道具,不仅可以锻炼其动手能力,同时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声的传播,手脑并用何乐而不为呢?总结在越来越注重创新、创意的新时代,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工作者也应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初中物理如果只是一味的使用老套的方法去讲解,只会让课堂变得更枯燥、乏味,学生丧失兴趣,同时也丧失了自我思考、研究的能力,把实验教学法运用到初中物理中刻不容缓,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其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对各位同学今后的发展也有极大的益处。基于此我们更应积极地把实验教学法应用到初中物理之中,虽然很多学校以有所应用,但是面对实验教学的弊端积极进行改进,争取把实验教学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李红霞.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索建彪.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任晓燕.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119.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8

  探究式教学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教育方式,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尤为重要。本文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问题”中成长,实验探究一切只为学生能力的提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

  1.观察是学习物理必备的素质

  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是指通过我们身体的感觉器官,或者间接借助于器材对物理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持续、反复的知觉过程;就是要有目的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演示实验,教学中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如观察停止沸腾的热水中浇上冷水后又开始沸腾等,但学生观察时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所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2)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教材刚开始的几个探究实验,都是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动手能力,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特点、串并联电路电流及电压规律特点等。在这些分组实验中,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3)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如学习物态变化前,就布置学生写小论文《水的循环过程》,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解自然界相关物理知识,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还能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4)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改变了以前呆板的教学方式,它以图、文、声、动画、影像并茂,加强了表现效果,不仅能再现或模拟各类物理现象,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过程演变成为可控、有序的演化过程,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物理现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2.在实验探究中“创新”学习

  (1)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实验及其作用

  例如,可以通过人造小彩虹,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通过实验探究,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2)认真引导学生做好每个实验探究

  ①引导学生做好新教材下的探究实验

  应指导学生做好教材中安排的探究实验,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教材的好习惯,养成尊重科学的好品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反操作规范的操作,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指导,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②创造机会多做实验,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如在课堂演示实验中,声的产生中音叉实验、摩擦起电实验等;有条件就将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如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等,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③在实验中不断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几乎在每次实验探究中都会遇到没有学过的问题,在电学实验探究中尤为突出,例如学生练习连接串并联电路时,细心的学生会发现,规格相同的灯泡,当把它们串联或并联时,亮度会不一样,此时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实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二、让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1.让学生明白“问题”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史上因善于发现问题而取得成就的例子,如193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查德威克就是从约里奥·居里夫妇的论文中发现问题进而发现中子,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取得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发现问题也是学习,并且是深入的学习。

  2.在实验中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问题”,如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和电功率时,遇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比较普遍,此时可以找比较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小组提出若干“问题”,分析小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检测问题所在。

  三、实验探究一切只为学生能力的提高

  1.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认识物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后,对学生实验探究应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此时应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和设计性的实验,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一切目的只为实践应用。

  2.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完基础电学知识后,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一些用电常识问题,例如家里为何不能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为何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应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每一位实验教师都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方式。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9

  一、课堂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是指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所采用的多种技巧和方法.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要想上好每一节课,良好的、引人入胜的导入技能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这就像戏剧当中的序幕、优美乐曲中的引子,如果设计良好,可以引领观众很快地进入情节当中,让人陶醉一样.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导入引人入胜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以旧知识来拓展新知识的导入.这种方法比较普及,简单易用,大部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都用过.我们只需要通过回顾旧知识,将以前学习过的内容,通过在学生大脑中的回放,然后经过教师的引导,找到与新知识相联系的一个支点,就能很快地将旧知识和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联系起来,从而很快地将学生带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来.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结合提问、复习、分析作业和做习题的方法进行.

  第二、用引起悬念性的问题导入.物理课堂教学其实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整个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也是教师和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活动来回答问题的过程.而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整堂课的活动中紧紧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并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好就好在运用了学生不服输和要一探究竟的心理.

  第三、通过奇妙的实验现象导入.引起学习兴趣的方法就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现有现象与学生的固有知识形成激烈冲突,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为什么呢?这不可能啊?比如在学习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事先准备一只电吹风、一个漏斗和一只乒乓球,将漏斗口朝下,将乒乓球放在漏斗口下方,松手后问同学们,“乒乓球为什么掉下来”,学生不假思索地齐声回答,“受到重力的作用”.“对的”,笔者及时地肯定了他们的答案.随后进一步提问,如果老师用电吹风从上往下给乒乓球吹风呢?学生依然说,还是向下掉啊?当同学们看到实验现象后,那种诧异的表情,瞬间的'鸦雀无声,令人难忘.

  二、反馈教学技能

  新课程教学理念告诉我们,现在的课堂,不是教师的讲堂,而是学生的学堂,我们关注的不是教师有没有讲,讲得是否出色,而是关注学生有没有学,学得是否优秀.因此我们的课堂模式要改,不能满堂灌,要从讲堂向学堂转变.当然模式的改变,只是教学方法的改变,其根本目的还得看学生学得怎样.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对于学生学的内容有所了解,也就是要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过来.那么怎样反馈呢,得讲技巧.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节练、章节练和周练来反馈.笔者听过一节课,授课教师对于课堂反馈是这样设计的:在和学生学习完教学内容以后,让同学们完成随堂反馈练习,然后教师公布答案,接着由小组组长收齐,组间交流批改后再发回原来的小组,由小组组长在课堂上做出反馈,教师再找出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给与集体分析,而极个别同学的错误在本组内进行消化吸收,效果非常好.

  三、小结

  总之,形象生动的语言,灵活运用的多种导入方式,及时有效的课堂反馈,必将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益,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的文化素质,我们的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提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10

  所谓“问题导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置一些有意义、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从而理解与明晰疑难问题背后的知识内容,以此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般来说,“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延展应用. 由此可见,“问题导学”教学的中心要务在于“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必须重视“疑难问题”的重要性,切实提高“问题导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是“问题导学”的起始环节,有时甚至贯穿整个物理课堂.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生开展物理教学活动. 一般来说,问题情境以问题材料为载体,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定问题材料时应注重三点:

  一是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是材料最好贴近学生的生活、兴趣,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相契合;

  三是材料必须紧扣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在材料的分析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 例如,在讲“运动的描述”时,教师可以创设“月随人动”( 晚上明月高挂,人行走时,月亮也跟着走) 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 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讲“浮力”时,教师可以提问: 泡沫在水里会漂浮起来,石头扔到水里会沉下去,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分析此类生活气息浓厚的物理问题,学生便能快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二、问题设计方略

  问题设计可谓是“问题导学”教学的核心环节,其作用在于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问题,对于整个物理教学所起的作用无可替代. 正因如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设计物理问题时应投入更多精力,注意问题的科学性、适度性、系统性、探究性、层次性以及数量的多少,真正发挥物理问题的成效,同时增强“问题导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讲“动能、势能、机械能”时,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然后在学生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问题:

  ( 1) 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是什么?

  ( 2) 影响动能的.因素有哪些? 动能和势能之间有什么联系?

  ( 3) 哪些都属于机械能? 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能有什么?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一下. 上面的这几个问题都比较简单,但却清楚明晰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知识迁移、分析探究问题等能力,对初中物理教学来说意义重大.

  三、引导学生提问

  观察“问题导学”四个字可以看出,“问题”和“导”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点. 上文已细致阐述了“问题”,怎样才能做好“导”呢? 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多多猜想、质疑,敢于提出自己心中所想、所疑,从而达成引导学生提问的目的首先,教师要营造出欢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同时加强训练学生,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提问方法,如根据实验现象提问疑惑点、依据问题情境提问疑难处、针对物理问题提出矛盾之处,长此以往,学生提问的能力和质量一定能得到提升. 最后,教师还须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教学等,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中提出问题.

  四、诱导学生解答

  提出问题之后就要解决问题,诱导学生解答问题是“问题导学”的重中之重. 在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领路人的角色,善于诱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掌握方法、获得真知. 例如,在讲“浮力”时,学生常在“100N 的水能否产生大于 100N 的浮力”这一问题上犯迷糊,因而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思路引导至阿基米德原理的分析上来,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此问题中涉及的重点概念,从而解决问题; 在讲“物态变化”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实验室做“水沸腾”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亲身观察中了解“水在沸腾前后时水中气泡的大小变化情况”这一问题,将感性问题上升到理性层次,从而获取正确答案.

  五、善于迁移拓展

  物理学科的逻辑性极强,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物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十分复杂. 在物理“问题导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迁移拓展的方法为学生铺路搭桥,让学生将理论问题的解答思路应用于现实实践,以此取得优良成效.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黑板反光时,黑板上的字还看得清楚吗? 再结合“光的反射”示意图,提出问题: 在什么情况下,入射光束与反射光束完全重合? 入射光束与反射光束之间有什么关系? 随即将学生引至“中学生应如何保护视力”的活动上来,让学生对新旧知识能够有一个整合理解,进而加深课堂拓展的深度.

  总之,“问题导学”教学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稳住主体位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物理知识,掌握物理实验技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缺陷,教师组织“问题导学”时不可盲目抗拒其他教学模式,而应吸取其他教学模式的精髓,以此提升初中生的物理素养.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11

  一、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原因

  探究性实验教学在现阶段依旧存在着一些实践方面的问题,主要因为实验设备不是特别先进、师资力量不足,受传统教育影响在观念和理论上存在滞后性。探究实验教学的完善能改善现阶段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自豪感和自信感。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问题,产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从而对问题做出实验,最后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在质疑中探究,在观察中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大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望。

  二、具体实施途径

  围绕探究的实验就是以探究为目的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起点。无论是教学内容上还是设计实验题目上,都要注重探究精神的培养。初中物理探究通过观察、类比、质疑等策略进行,前提都要以探究为目的,否则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如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相关时,由于电流的热量不是直观的,因此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要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得出。教科书上的图例是相同的`烧瓶内装着质量、初温相同的煤油,通过观察煤油上升的高低比较,这个实验演示效果不太明显,连接的线路较长,学生实验不方便也不安全。教师在做这个实验时,要合理设计,既要讲究探究的目的,又要优化实验的过程。教师可以拿一个专门供学生实验的电路板,用长度相同和横截面积相同的镍铬合金丝和铜丝在铅笔上缠绕,围出相同的圈数,做出来接到电路板上,在螺旋心内插上火柴,配上多节干电池,拉入导线,设置好开关,实验时观察比较哪个火柴先点燃,说明哪个电阻产生的热量多。该实验能够很好地通过实验观察电流产生的热量,以及得出热量与电阻、电流、时间之间的关系,简化了探究的过程,既达到了探究的目的,又提高了探究的效果。

  (1)围绕探究进行实验质疑。探究性的学习就是要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探究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质疑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质疑,学生根据质疑问题探究;另一个是学生实验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而提出质疑,进而探究问题,教师同步引导。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的知识基础,提出质疑性的有效问题,从而科学探究。如在学习“摩擦力”时,为了引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与什么有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现有的工具:在黑板上写上一行字,然后再擦去,擦黑板的过程由轻到重,最后剩下的字迹从有到无。让学生用眼睛观察擦黑板过程中教师的手上力度的变化,提出质疑: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有什么?学生就会说出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感受:自己双手推动桌子,在轻轻推和重重推两种比较下体验手的感觉,进而得出压力影响摩擦力大小的结论。

  (2)围绕探究进行自主实验。探究实验教学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能力。所以,实验过程中,学生做尝试的实验时,教师要不断地鼓励他们。这时,教师的教学实验可以让学生自行针对实验内容设计实验,亲自准备实验用的工具,亲手进行实验,最后作出总结。这样的自主探究过程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3)围绕探究进行课外实践。初中物理实验课受课时限制和设备不足等影响,有些实验很难在课堂上实施。因此,展开课外实践,引领学生探究有兴趣的问题,同样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组织学生参观摩托车维修店了解有关内燃机的工作知识,课外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测量实物之间的距离等,都是很好的拓展课外实践途径。

  三、总结

  要发挥学生在探究式实验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敢于“放”,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动脑的条件下主动地学,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但是,敢“放”不代表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适当点拨指导,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进行实验学习。总之,改革创新下的探究式实验教学,是科学的物理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提高学生思维分析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12

  一、前言

  物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作为科学知识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主动探究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自主探究式学习对于学生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日后物理知识的深化奠定根基。自主探究式教学作为新课改过程中大力普及的教学模式,在创新教学理念的同时,让学生朝着综合性人才的方向发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理中的奥妙和神奇,要学生从主动中燃起高度的学习热情。

  二、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

  (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宣传下,当代社会分数不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不要为了分数而学习,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强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突破传统教育的禁锢,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中要勇于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学习体验。

  (二)转变师生角色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作为主导者的角色,学生一般都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在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在笔记本上记什么。但是部分教师为了赶进度,就在课堂中取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全程都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开展自主式探究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学习中的知识,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这种教学模式能极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认识自身,提高自身。

  (三)丰富教学方式

  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大部分初中物理课堂都是教师带领学生讲解课本知识,讲完进行课堂训练,学生课后做作业。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成绩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陈旧老套的教学模式让物理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提高。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物理课堂感到焕然一新,对学习物理充分调动起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物理课程的魅力,爱上探究物理的乐趣。

  三、初中物理中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兴趣,诱发主动探究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诱发学生主动探究想了解的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只有激发对物理的热情,才能主动探究物理中的奥妙。在教学中应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将课本内容和具体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感受物理中的深厚乐趣。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节时,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学生们熟悉的事物激发好奇心。在进行讲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常见的生活现象,教师手持杯子时,玻璃杯一共受到了什么力。让学生根据学过的.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杯子一共受到两种力的作用,分别是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手施加的竖直向上的力。在学生对摩擦力产生兴趣后,教师就要让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利用了摩擦力。可以让学生将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手掌相对桌面保持静止。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摩擦力,体验摩擦力中的乐趣,让学生主动探究摩擦力的种种性质特点。

  (二)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教师在教学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育方式的束缚,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型物理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既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究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课堂,为学生构建一个集视觉、听觉于一体的高效课堂。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概念公式利用视频、图片等具象化,让学生有更加直观深刻的感受。例如在学习《分子热运动》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分子运动的过程,让学生对大千世界产生兴趣,利用生动的视频让学生清楚地观看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物理定义和物理性质,进而激发兴趣主动探究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学习水平。

  (三)开展小组探究,提高合作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对于一些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难免理解会比较困难,在进行一些物理实验时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设置一些需要小组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实现自主探究,促进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分组中教师要合理分配,将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科学分配。例如在学习《电流和电路》中,要学生学习连接电路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分组进行电铃连接。在小组操作中让学生合作探究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学生在合作中各司其职,各自探究自己的任务。让学生了解到电路中有电源提供电流和电路闭合为通路是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学生在合作中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物理的学习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小组探究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主动爱上物理,探究物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龚忠贵.促进自主探究,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的作用[J].新课程中学,2016,(8):48.

  [2]夏宏波.自主探究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应用策略[J].教育观察(下旬),2015,(5):70-71.

  [3]马科.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J].赤子,2015,(9):328.

  [4]冯成亮.发挥自主探究模式提升物理教学成效[J].速读(下旬),2014,(12):267.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13

  摘要:初中物理就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的学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旨在通过大量实验结论和印证生活实际中的物理现象,从而指导人们认识生活和改造生活.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采取结合生活实际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生活实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研发和广泛应用,要求物理实验教学以服务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目的,研究更多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物理实验.同时,基于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开端,决定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还处于不断开发和培养中.如果教师脱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而纯粹性进行物理实验,就会加大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难度,降低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借助生活实际案例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以便于化解初中物理实验的学习难度.

  一、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的必要性

  第一,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目标来看,在于促使学生通过物理实验的具体操作演示和真实体验,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从而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显然,初中物理实验与学生视域内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因此,要求教师从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着手,以生动的生活实际分析来引导学生揭开物理学的神秘面纱.第二,从学生的身心成长所处的年龄阶段来看,学生的学科思维(归纳、总结、逻辑、演绎等)还处于不断开发和挖掘阶段,而初中物理实验本身就是对万事万物运动和存在状况等方面的研究和解析,基于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不足以支撑纯粹理论性推导物理实验,因此需要教师引入浅显易懂的生活实例给学生探究物理实验提供支持.

  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的策略

  1.创建生活化物理实验场景,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来看,本身就重现一定的生活场景.解析生活场景中的物理应用操作,重在生动化、直观化和可操作化物理理论知识,化解初中物理理论教学过于抽象化和概括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借助亲自操作体验物理实验,深化对相关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创建生活化物理实验场景,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温度计的使用”时,教师可以创建家庭成员感冒使用温度计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自主地根据温度计使用的说明书去进行探索性具体操作.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认真地不断尝试操作和记下温度计的度数.最终,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学生掌握了温度计使用的基础性物理知识(比如,温度计在测量病人体温之前用力甩一下恢复0刻度位置,因病人的腋下体温最敏感和正常,要放在病人腋下等).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温度计操作的掌握,教师分别让学生按照老师的错误指示进行操作(比如,读温度计刻度是手部捏着温度计水银一端,或者不保持与眼部平行;测试病人温度时有水银的一端脱离病人身体等).通过与以前的实验数据比较,学生发现后来的温度计操作数据相差较远或者没有数据,进而加深了对温度计结构和功能原理的深刻性认知.

  2.动手操作生活小实验验证物理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基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空间和课时的有限性,教师要让学生利用课外活动动手操作生活小实验.例如,在讲“折射”时,教师可以把折射的平面图生动地展示出来,并告诉学生:看水里的东西总与这个东西的水中的实际位置不一致,需要运用折射原理定准实际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回家以后运用生活中的一些现有素材进行折射原理小实验.学生借助家中的一些小物品进行还原性折射物理原理生活小实验,如把石子、笔、小鱼等放在水盆底,然后进行打捞活动,发现根据自己眼睛看到的位置难以准确拿到目标,而按照折射原理中的射线位置能够又快又准地拿到.通过这样的生活小实验,学生不仅验证了折射原理的科学魅力,而且明白了要巧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总之,以生活实际来深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教师响应物理教学改革号召的教学创新,也是学生渴望快乐操作和轻松操作物理实验的个体性诉求.只有将生活实际渗透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才能生动化和直观化物理实验操作,也才能提高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14

  [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优化实验教学,用灵活、个性化的方式开展物理教学,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基于整合理念,巧妙结合物理模型、信息技术、生活情境等手段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能让物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更有利于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物理课程立足于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建构关于自然界的物理图景;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使用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领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做好有责任感的未来社会公民奠定基础。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物理知识体系构建的奠基阶段,对学生进入后续物理学习,培育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还存在一些弊病,比如教学形式僵化、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思维含量不高、学习趣味性不浓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物理实验是关键,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引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创新。基于整合理念,落实以下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一、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实现优势互补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物理教学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完全可以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教学智慧化、数字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多媒体多样的技术手段和生动的表现形式,非常适合初中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和好奇心强的学习心理特性,对提高教学效率非常有帮助。如果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会令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物理实验本来就具有新奇活泼的优势,在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表现力,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因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初中生来说,非常复杂,有点类似于数学中的分段函数,成像结果分为三种情况:有实像和虚像、放大和缩小、正立和倒立,还有物距和像距的动态变化规律、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更有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特殊点的成像性质,以及光路可逆知识点的融入。面对这样复杂的知识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优化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索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同时,针对这一教学难点,在实验得出成像规律后,或者是第二课时教学中,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Flash动画课件再一次演示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既可有效进行巩固复习,也更有利于将学生头脑中零碎的实验片段组合成整体,进而动态并整体地把握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入理解。在突破这样的教学难点时,多媒体课件辅助实验教学,利用虚拟实验的高效、动态功能,实现传统实验与信息化手段的优势互补,是优化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又如,学生首次接触“光的`折射”的概念时,光靠课本上的简单内容和教师的简单演示并不足以让学生完全掌握各种物理现象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好教学PPT,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出来。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可以顺势让学生联想站在岸上看水中物体的情景,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展示光路的传播路径和成像,这样能够让学生对光的折射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虚拟实验,能够让实验教学变得更加有趣,也更高效。

  二、配合物理模型开展实验教学,提升推理能力

  教学的较高境界,不是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而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联想能力。科学推理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但也不必太过拘泥于形式,只要是有道理的、比较符合情理的,即使猜测有些偏差,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还可以在需要时使用物理模型辅助实验教学。例如,水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上的变化是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问题,但它又是一个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这种知识光靠一遍遍地重复强调是没有用的,只有学生自己理解了才能准确掌握。为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笔者在课前要求学生讲讲自己对“水是怎么凝结成冰”和“水是怎么变成水蒸气的”这两个问题的理解。有学生用热胀冷缩的生活经验来解释:冷的时候水分子缩成一团就变成了固态,受热膨胀散开后就成了气态。还有学生补充说:水分子之间应该有相互吸引力,冷的时候吸引力变强,热的时候吸引力变弱。这些推测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是却比较合理,所以笔者首先肯定了它们合理的地方,然后抛出正确的思路让学生再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用了水分子的模型,模拟水的变化,每个水分子用一个小圆球来表示,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用一根小木棍来表示。在低温时表现为吸引力,所以水的形态是相对稳定的固态和液态,而随着温度升高,水分子获得了足够的内能后,分子间的力转化为斥力,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就变成了气态。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都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思维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三、联系生活情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物理思维

  思维能力是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初中物理课堂中培养物理思维,以下两个方面必不可少:直觉思维的培养和生活化的物理探究。例如,在“光的折射和反射”教学中,就可以渗透直觉思维的培养:关于光线在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中的夹角关系,不妨先由教师给学生做演示,通过直接观察做出猜测。大部分学生都会发现,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是一样的。而在折射现象中,有一些学生观察不太仔细,因此误以为折射角和入射角一样大或更小。随后经过实践证明,学生能够快速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同时观察同类型的现象时也形成了更准确的直觉思维。对生活化的物理探究,以学生理解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之间的区别为例,可以采取将实验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式进行。比如老式的电影放映机,投影仪的光照射到幕布上,因为幕布的表面并不是光滑的,光线在粗糙的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所以坐在任何位置的人都能欣赏到电影。而如果取一面镜子,用激光笔把一束光打在镜面上,此时发生的却是镜面反射,所以只有站在特定方向上的人才能看到镜子上的光点。这样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就能够把实验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探究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综上所述,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物理模型、结合生活情境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用智慧设计课堂,用兴趣引领学习,用灵性升华教学。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建乐.浅析教学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巧妙应用[J].中学物理,2016(4).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

[精选]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6-25

【精选】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6-2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05-31

【精选】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07-15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5-22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06-04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合集15篇11-17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集合15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