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校教学管理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1
一、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归结:管理者自身素质不足
对于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问题,是我国高教界是近些年来倍受关注和普遍热议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虽然人云亦云,有着诸多的说法,但是集思广益不难看出,所有问题都可集中在一个交集上,即:管理者自身素质的不足,实际上也就是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怎样坚持以人为本的问题。若证实这样的论点,不妨从问题的角度分析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
1、教学管理观念在新旧交替中转变,但新的教学观念还没有明显的建立起来
建国后,我国高校在计划经济时期创建和发展起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奠定了根深蒂固的管理观念。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已经不适应了,这样的观念和经验危机已被高校敏锐的感受到了,从理论探讨到实践探索都在积极的进行。但是,无论从理论探索层面,还是在实践探索层面都还存在着不足,实则,这也是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即:事物总是处在发展变化的进程中的,总有新的规律要探索,总有旧的经验被新的发现和新的做法所打破。不可否认,我国高校教学管理观念的主导在于管理者,从校领导班子成员到肩负各层级管理责任的人员,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因循守旧、保守自闭、顺理成章、就事论事的做法淡化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认为教学管理只是管理学校教学工作所必须完成的一些具体性事务,老的经验是成型和适用的,照抄照搬行政命令和教条式的管理经验。传统的教学管理经验必定有其合理成分,需要在当今高校的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传承,但是,行政命令和教条式的管理经验必须抛弃,因之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保证。虽然,近年来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已经摆到议事日程,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相关经验,但是思想解放和开拓创新需要与时俱进,况且,已有的改革经验尚不足以满足指导实践之所需,一些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仍影响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经验管理、行政管理的方式的影响还在,教学管理者还未真正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观念,高等院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必须得到进一步的改革和更新。
2、教学管理模式在改革中调试,但适合的教学模式还没有有效地搭建起来
虽然我国早已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但毕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的调试程度也还不足,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统化、指令化、灌输化等影响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具体表现在:教学管理实践中贯彻的是领导层面包括行政管理层面的意志,教师和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服从状态,主客体位置被颠倒,其结果必然是教师和学生从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跌到客体的位置,学校要求教师和学生怎样做,就必须怎样做,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意愿和能动性受到压抑,使得课堂教学呈“填鸭式”状态,学校要教师怎样教,教师就怎样教,对于学生希望怎样学并不去考虑。而且,传统的行政式教学管理模式,通常要求教学管理服从既定的教学制度的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中一直受到既定的规章制度的严格约束和控制,制度化管理固然是成功经验,但制度的内容必须科学,制度也不应该一成不变,也需要适宜、适用的加以调适,否则,制度的副作用也会削弱极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的积极性。高等院校必须不断的解放思想,将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置于动态管理之,这样,才能满足不断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需要。
3、教学管理手段在创新中尝试,但形式化、教条化、定效率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对评估和检查是现阶段教学管理单位对高校所采用的普遍性管理方式,高校为在评估和检查的过程中巩固和提高学校的级别,常常回味应对检查搞“短期行为”,将有限资金用在“自我贴金”的形式上,做些急功近利的事情,但对加强常规式、实效性教学管理的认识却不足,认为教学管理只是调排课、保管学籍档案、安排考试、检查课程教学等方面的例行工作,因此,对教学管理工作以及对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的经费和精力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发展与完善。另外,在互联网技术进入高校教学管理实践后,许多高校都运转期信息化的教务管理系统,这一变化提高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也出现了教务系统软件并不完全适合于本校教师和学生的使用的问题,如局限性,仅仅在书面文本上可以操作,在事务上的管理还没有应用,在传播教学经验等方面应用的亦不足,滞后性、片面性比较明显,手工操作状态依然存在,使得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形式化问题的存在。
4、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在积极提高,但专业化、精干化、高效化的目标还未能实现高校的教学管理的专业性不容否定,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经验既来源于实践,又依赖于传授。从实践层面说来,要求教学管理者善于在积极工作的过程中摸索和探知,不断升华感性认知;从传授层面说来,需要“他者”的传授,也即高校的培训和宰教学管理实践中涌现的先进管理工作者的言传身教。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往往决定着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所培养人才的素质。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队伍中的高素质教学管理人员仍旧十分缺乏,甚至于现有的教学管理工作者只满足于完成事物,未经受过专业的教学管理知识培训,他们每天被繁杂的具体事务所缠身,疲于应付,很少有时间进行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学习,更谈不上具有专业工作的前瞻性研究和创新性实践。这种现状造成了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发展方向的模糊,教学管理新思想、新观念和创新意识的匮乏,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这种滞后性局面很难满足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需求。
二、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改进措施的关键在于:牢牢坚持以人为本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转变教学管理观念上与时俱进
高校教学管理者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强化改革创新观念,善于结合工作的实际需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拿出新办法。不能墨守成规的将自己的观念和行为限制于已有经验之中。从学校说来,教学管理机构、管理职能、规章制度要建立健全,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但是,规范和制度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需要适时调适,一经调适就要有透明度,就要认真贯彻执行,不仅仅将之停留在纸面上和文字中;从教学管理人员说来,应当充分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将教学管理转变为教学服务,实行服务式管理,并时刻提醒自己、激励自己要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完善的服务。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尊重,才能主动积极的参加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来,形成学校管理层面和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良性互动。
2、断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有机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的动力源泉在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创新的目的是破旧立新,创新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有机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以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来提升教学管理整体水平。首先,要善于借鉴先进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要注意并结合本校情况,“因地制宜”才能使得先进经验有效的发挥宰本校教学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其次,要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监督、反馈机制,以将县级经验积极付诸于时间,将实践情况及时反馈和分析,及时作出调整,再投入时间中操作的,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做法,来强化督导机制的约束力,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教学管理新模式。
3、扎实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着眼于培养,着眼于实践
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对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立一只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学管理队伍是适应这一要求的关键。首先,对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积累,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极强的责任心与责任感,优秀的办事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其次,高等院校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其培训要有针对性,富于实效性,不走过场,注重到对知识和经验的更新,使教学管理者能够掌握和熟练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提高专业能力素质,使之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的需要;再次,加强信息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教学管理人员不仅懂得教育科学、心理学、教育管理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适应信息化管理的又操作计算机和使用网络的能力。
4、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做到规划、投入和产出都见效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全部工作的重心,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学校管理者理应高度重视,从人力、财力、物力方面有计划的加大投入,在信息化硬件建设上见实效,在产出上看效益。尽管我国各级各类高校都处于巩固和发展的阶段,人力、财力、物力都并不充分,但是,没有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硬件建设的投入,就很难扩大教学管理效益的产出,二者之间必定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信息化管理是高效能管理的保障。那么,在目前情况下,高校要加大对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硬件的投入,就是要有计划的淘汰老旧落后的设备,将先进的,更适合实践需要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采购到校,以先进设备的投入使用奠定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条件性保障。充分发挥硬件建设的条件作用,配好信息化管理人员,搭建好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平台,运用好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2
摘要: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日常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学秘书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文章重点阐述了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然后分析了提高教学秘书管理工作的途径,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教学秘书;高校教学管理;作用;途径
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是围绕教学展开进行的,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综合水平。教学管理团队和教学管理模式是高校教学质量的保障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中的核心部分,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教学管理各项方针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教学秘书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承担着联系各部门纽带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到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1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1.1具有参谋及协调作用
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发挥的首要作用是参谋及协调作用。一般情况下,高校教学管理主要是由教学院长负责的,而教学方案也是由教学院长制定的,教学院长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可以发挥教学秘书的专长,让教学秘书参与到教学方案的实际制定过程中来,因为,教学秘书具有教学事物具体经验,能够给教学院长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另外,在教学方案具体执行过程中,教学秘书可以发挥其参谋及协调作用,通过对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教学信息进行采集及汇总,及时发现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为新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
1.2促进教学管理现代化的作用
教学秘书工作的另一个作用是促进教学管理现代化。教学管理工作只有在现代化的环境中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是最基本的管理岗位,最容易接触到基层员工的思想,因此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工作经验,创新教学管理工作方式和方法。教学秘书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好坏,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方案,并及时准确地上报各种数据,随时做好各项考试工作,组织学生进行座谈和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求,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因此,我们说教学秘书工作是联系各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教学秘书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管理现代化作用的发挥。
1.3具有管理育人作用
教学秘书虽然不从事具体的教学工作,但是由于他们是在基层成长起来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与大学生的接触最为广泛,所以可以发挥这方面的专长。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耐心、细致,既要遵循学校规章制度,还好做到灵活、多样,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充分发挥教学秘书的育人作用。
1.4具有教学档案资料管理作用
教学秘书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学生的信息、档案等进行记录、整理、归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教学秩序的良好进行。对于高校来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一般流动性较大,所以为了日后工作的有效衔接,必须要建立教学管理纸质档案和电子资料档案,使以后接手这份工作的人员在查询资料的时候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利益,体现了高校服务育人的宗旨。
2提高教学秘书教学管理工作的`途径
2.1转变观念,明确职责
高校要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首先要让教学秘书转变教学观念,明确自身职责,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秘书作用的有效发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校中的教学秘书队伍经常会存在不稳定因素,这就使得很多教学秘书把教学管理工作当作是一种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不够投入,缺少积极、主动为师生服务的意识,最终导致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没有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秘书要树立主动工作意识,明确自身的职责,这样才能够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提升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这是提升教学秘书工作效率首先要注意的问题。
2.2认清角色,提高能力
为了提升教学秘书的工作效率,教学秘书必须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能,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教学秘书要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具有宽广的胸怀,面对任何事情既要细心还要有包容心;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具备以下工作能力,包括统筹计划能力、教学资料归纳整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等。
2.2.1统筹计划能力
教学秘书要提升自身的统筹计划能力,必须要熟悉高校的一些常规性教学事物,比如各学年、各学期、各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做到事前有计划,事后有总结,这样才能在遇到紧急事情的时候做到游刃有余,不会出现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在工作中出现错误。因此,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要做到心中有数,提升自己的统筹计划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管理能力。
2.2.2沟通协调能力
由于教学秘书经常与学校的基层部门和教务处打交道,所以教学秘书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琐事的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论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姚微娜(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摘要: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日常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学秘书利益关系。当前的大学生具有自己的思想,教学秘书在进行工作时要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因此,教学秘书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只有正确处理好了各方面的关系,才能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3计算机运用能力
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给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也要朝着现代化、网络化发展。因此,高校教学秘书要熟练掌握现代化管理设备的应用。这就要求教学秘书要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网上办公、工作量核算、通过率统计等工作。网络技术的普及不仅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由于手工核算带来的误差,还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了教学秘书的工作量,将教学秘书从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
2.3注意工作方式,讲究工作艺术
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既要讲究方式、方法,还要注意说话技巧。这就要求教学秘书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在工作方式方面,教学秘书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在待人处事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这样在处理问题时才能够做到相互协调,提升教学管理的效率;其次,在工作艺术方面,教学秘书要把握好说话的态度和语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理事情,切不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态度冷漠、说话生硬,这样不仅会影响各方面的工作态度,也不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3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接受者,因此高校要重视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为了提高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效率首先要转变观念,明确职责;其次要认清角色,提高能力;最后要在工作中讲究方式、方法,尽快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的教学管理团队,以便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作者:姚微娜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吕迪,舒畅.谈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xx,11:134-135.
[2]张枥心.浅析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及素质培养[J].现代妇女(下旬),20xx,08:72-73+93.
[3]徐庆佳.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与队伍建设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06:220-221.
[4]黄敏.浅析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与发展[J].时代教育,20xx,22:45+47.
[5]齐晓宇.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与功能探析[J].成功(教育),20xx,18:202-203.
[6]穆亚荣.浅谈发挥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J].新西部(理论版),20xx,17:101-102.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3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其规模在逐步壮大,但高校教育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高校教育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高校教育改革提出了几点看法,使高校教育能够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创业就业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不管是在硬件建设上,还是在软件管理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但高校教育的发展仍然与社会环境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教育教学应该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教育改革应该适应社会的进步,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水平,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一、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僵化,学生高校毕业以后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秩序。实践证明,现代社会知识的时效性明显缩短,尤其是从21世纪开始,知识增长的速度急剧加速,现在世界上每天约有1万余篇论文发表,各种各样的书籍都在交替更新。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所学的学校知识,已有60%变得陈旧。所以,今后的高校教育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重点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对于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些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掌握科学发展的动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自主更新,以确保信息化时代下,能够不被淘汰。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由于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大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比较欠缺,据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布的有关报告指出,中国的大学教育过于注重理论,大学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到10%能够适应跨国公司的需要。因此,我国的高校教育必须要转变人才教育的理念,尤其是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投身于实践教学中,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应用有更深刻地了解。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要安排适当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学生以后走进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教育的任务,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此,高校教育要进一步加快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使广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良好的能力和水平。而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靠教出来,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高校教育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将学生放到重要的位置来看待。逐步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提高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环境中,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三、突破学科专业体制,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体系框架
根据最新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近60%的用人单位对当前的大学生课程设置不满意,其中有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制约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大学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尤其是有的高校教育在专业划分上过于精细,明确淡化了边缘交叉的学科知识,有的大学生因为专业过于边缘,在应聘工作上屡屡受挫,可见高校教育的学科设置与社会发展的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高校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专业的人才,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一定要能够为社会发展服务,因此,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机制方面、学科教育的设置方面,与社会发展一致,高校一方面要了解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另一方面要及时宣传高校专业的设置安排,让社会了解高校,使高校能够融入社会,实现两者的协调与互补。
四、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创业
在社会发展中,大学毕业生的速度应该低于社会经济的增长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稳定的发展水平。而当前的社会情况是大学毕业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为了找到工作,大学生不得不降低要求争取工作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低学历的人群就业的机会会更难。因此,为了实现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国家和高校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高良好的环境。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能够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能够拉动一部分人就业,实现良好的就业环境,为此,在高校教育中,要积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宣传自主创业的政策机会,有效解读资产创业的程序,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高校教育的良好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教育的目标,为了提高我国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我们必须要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将高校教育改革放到重要的位置对待,使高校教育能够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端人才,为我国的教育进步增砖添瓦,也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袁凤友,贺卫东.浅谈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J].科技致富向导,20xx
[2]杨雪梅.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J].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xx
[3]陈焱.浅谈对高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的研究[J].教育界,20xx
[4]赵天昀.浅谈教学过程陛评价机制的构建[J].河南教育:高教版,20xx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4
[摘要]在学校内,高效的教学管理能够大大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最近几年,许多高校都积极地进行教学管理水平方面的改革,以希望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教学管理方面,许多高校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分析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有效协调问题,以期对高效、科学的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教学管理;行政管理;有效协调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xx-0603(20xx)09-0152-01
管理是指管理人员科学有效地把所拥有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运用起来。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能否科学有效地管理企业所拥有的各方面资源取决于决策者和管理者能否作出正确的决策。高校的人员较多,是一个比较大的组织,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于高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健康地运行下去,所以,对于高校来说行政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高校既是一个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才聚集的地方,所以教学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了。高校的管理要有效地把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联系起来,协调发展。本文从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和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来进行探索和讨论,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高校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一)教学管理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
什么是行政管理呢?行政管理主要是指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人员管理工作,而教学管理是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所能达到的成果等方面的管理。只有教学管理做好了,才能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所以说教学管理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一个最有效的办法。高校每年都为社会输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因此我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教学管理方法,还要有有效的`行政管理方法,这样才能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能力。培养优秀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所以我们要从抓好教学管理出发,同时加強高校的行政管理。
(二)行政管理是教学管理顺利进行的保障
行政管理为教学管理健康有序地进行提供了保障,所以,行政管理在高校的管理中占有很高的地位,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障教学管理健康有序的进行,而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制度的建立为其他管理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是否科学有效对高校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及高校为社会输送人才的能力。
二、协调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措施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人才就是指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具有科学知识的人。在我国的很多高校中,教育问题需要服从教育以外行政人员的管理,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的发展,高校的教育应该更人性化,更现实化,而不能把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混在一起,他们之间既有独立性又相互联系。另一方面,我们高校教学的主题是各大高校的学生,因此我们高校教育要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不断地学习,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只有这样高校才能为我们的国家提供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所以,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尊重人才,也就是尊重高校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学生,培养人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人们对工作和生活负责的态度。
(二)将教学管理的客观性与行政管理的民主性紧密结合起来
当下,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改革,高校也不例外,但是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学生毕业之后因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跟不上当今社会前进的步伐,就业率不高,这就需要高校做好教学管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管理方法,提高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改善当今社会的就业现状,还要将高校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充分联系起来,在管理的过程中多吸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给大家一个发表自己意见和见解的机会。只有这样,大家才会积极地为高校提意见,管理人员通过对大家的意见和见解的分析,采纳合理的,丢弃不合理的,高校才能健康地发展。
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将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在教学管理方面不能够进行纸上谈兵,而是需要有实际的操作性。高校只有全面考虑学生的发展情况,教学管理才能不断促进高校健康地向前发展。行政管理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支撑,需要行政管理者有好的心理素质。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只有进行有效的协调,才能够不断提高学校的科学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高校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不是一个概念。它们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同时还存在密切联系。所以,高校在管理方面,只有将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两者进行有效的协调,才能促进高校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刘峡.从高校行政管理的弊端看提高学术管理的地位和水平[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3):74.
[2]廖金元.大学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比较[J].管理科学文摘,20xx(10).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5
[摘要]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各高校在推进自身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基于制度分析理论,充分反思与借鉴现有制度,以观念创新为主导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变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营造健康有序的制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高校办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师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塑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制度背景。
[关键词]
制度分析理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制度创新
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是贯穿于高校建设与发展全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高等教育规模拓展的时代浪潮下,我国高等院校面临着一场深刻而严峻的变革。然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也缺乏生命力和活力,亟待创新与完善。因此,在引入制度分析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对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路径进行深入探索,对推进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制度分析理论
制度分析理论,主要以制度的产生及演变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制度建立与实际行动、组织管理形式、制度变迁路径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一系列配套的解决方案。将制度分析理论应用于不同的学科或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形成了诸多理论成果。其中,应用于经济学领域和组织社会学领域的制度分析理论共同构成了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分析与路径探索的理论支撑框架。因此,笔者对上述两项理论成果进行简要论述。(一)经济学制度分析理论。制度分析学说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独特的分析方式,经济学制度分析理论在制度分析学说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托斯丹邦德凡勃伦(thorsteinBVeblen)和约翰洛克斯康芒斯(Johnr.commons)于19世纪末提出的传统制度经济学说将制度视作“普遍存在着的社会性习惯”。凡勃伦认为制度一般以非正式规则的形式存在;而康芒斯则侧重于对法律制度的强制性作用的分析与研究,认为制度可以以正式规则的形式存在,二者均反映了当时美国主流的经济生活状态。20世纪60年代初,以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H.coase)和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c.north)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对制度基本性质与功能属性进行剖析,揭示了制度的起源、演变路径,以及不同制度背景下产生的经济学效应。在经济学制度分析理论所取得的诸多研究成果中,以制度变迁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为主。其一,制度变迁理论。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实质就是主体为实现一定的创新目标或工作任务而对制度模式或制度结构进行重新调整的行为。制度变迁的全过程包括制度替换、制度交易、制度创新等,旨在提高制度实施的高效性和科学性,追求制度建设与实际需要之间的动态平衡。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变迁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制度变迁实际上就是完成低社会效益的管理制度与社会效益更高的管理制度之间的替换,从而对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实施模式进行合理调整。其二,路径依赖理论。著名经济学家大卫保罗在其所著的《技术选择、创新与经济增长》中提出了路径依赖的基本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讲,路径依赖理论可被视作制度变迁理论的延伸和发展。路径依赖作为一个经济学术语,其实质内涵与物理学领域中的“惯性”定义相类似,它主要描述了人们在过去的选择及结果对现在乃至将来的巨大影响力。路径依赖理论认为,制度变迁的现实路径存在着对过去制度体系的依赖性和类比性特征。也就是说,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所做的重大决定和制度方向上的选择,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历史因素的巨大影响。(二)组织社会学制度分析理论。制度分析理论除了可以运用于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中,也被许多学者用于阐释组织社会学中出现的相关现象和问题。组织社会学制度分析理论主要从制度环境的角度对影响组织行为和组织现象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深入探索组织社会与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其中以合法性机制理论和组织趋同理论为代表。其一,合法性机制理论。合法性机制的概念最早由学者帕森斯提出,是一种以规范并强制组织内部达成观念性共识为主要目的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强调制度分析机制的合法性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法律法规限定下,将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组织形式与制度观念转化为规范组织及个人行为的观念性因素。其二,组织趋同理论。基于制度的合法性机制对组织所处制度环境的影响,在组织内部出现了普遍的趋同现象,即不同组织间存在相同的环境认同感,并采取相似的组织结构和具体措施。另外,不同组织在强迫性机制、模仿学习机制和社会规范机制的影响下能够避免制度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和动荡,进而提高组织工作效率与生存能力。
二、教学管理制度案例分析
基于对制度分析理论的概述,结合高校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中的滚动竞争制、教学督导制、学分制等典型个案进行分析。(一)滚动竞争制。滚动竞争制虽然在制度内容和实施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难以贯彻落实,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其一,滚动竞争制缺乏制度合法性的支撑。现行的法律法规均有条目明确指出:高等院校的教育经费应在相关法律法规限定的'背景下进行管理和使用,滚动竞争制所采用的费用增减机制与教学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之间存在冲突,缺乏制度合法性。其二,运行滚动竞争制所需依托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场经济体制是滚动竞争制度的重要制度环境之一,市场交易法则和市场经济活动对高校的学风建设乃至滚动竞争制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二)教学督导制。首先,教学督导制的设置与合法性机制的基本思路相吻合。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院校办学规模的空前扩大,对高校固有的规模———效益平衡机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教学督导制度的设立无疑对目前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做出了修正。其次,教学督导制是教学管理制度环境变迁的产物,高校教学督导组织形式与制度环境变迁路径相吻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三)学分制。学分制度作为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会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核心环节产生影响,还会波及院校的招生计划、教学科研工作、人事及财务等多个方面。因此,任何一项规章制度方面的欠缺都会导致学分制难以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有效推行。
三、基于制度分析理论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路径
在制度分析理论视野下,为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创新,高校应当以观念创新为主导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变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营造健康有序的制度环境。(一)以观念创新为主导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变迁。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全自主学习制度,增加教学环节的自由空间。目前,高等教育院校存在选修课程比例偏低、学生自主选课受限等问题,为实现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与教学培养计划的改革,需要切实控制必修课程所占比例,扩大任选课程占比,鼓励优秀骨干教师开设跨专业、跨领域的选修课程,建立起跨学科、跨年级、跨院系的选课制度,保证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选课的权利,促进不同学生主体的个性化发展。其次,重视并保护教学管理模式的弹性。高校要对学生及教师的个体化差异予以重视,鼓励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重视教学环节的多样性和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条件,塑造一个时间弹性更大、自主权限更宽的制度环境,推行以弹性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再次,明确区分制度变革与观念变革的范畴,实现教学管理理念上的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是某一教学理念、教学思路的具象化,通常情况下,教学管理观念上和思路上的变革会转变为教学管理制度变革的先决条件,并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推进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在探索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路径时,要重视与之相伴的教学管理理念层面的更新。(二)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首先,制度履行主体应明确认识并深刻理解工作职责与岗位制度。就教学管理制度而言,在对具体工作制度进行设置时,应妥善处理好其与平行机构和下级机构之间的关系,继而明确组织机构内部之间的关系和职权划分。其次,在组织制度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组织机构的本质特征与个性化特点,为教学管理目标的达成与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制度保障。高校作为集学科设立、教学工作、组织管理等多重组织身份为一体的矩阵机构,应该将院校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绩效目标充分糅合。最后,由于高校内部成员之间的个性化特征较为明显,因此院校办学活动的正常推进,不仅需要岗位工作制度的规范化限制,还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奖惩激励制度的辅助作用。为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应当制定一套合理的奖惩激励制度,采用能够满足教师群体心理需求的激励方式替代传统的物质奖励形式。(三)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组织社会学制度分析理论认为,立足于组织合法性机制上的制度建设更能适应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所处的观念环境和制度背景。简言之,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中,需要服从组织社会学制度学说提出的“合法性机制”。首先,要充分考量高校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中存在的与国家规范性文件相违背的部分予以改正或清除,在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障下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其次,明确划分教学工作管理者及学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界限,明确二者之间的法定义利关系。在教学管理制度的设置过程中,应妥善处理院校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权与在读学生的受教育权之间的关系,保障学生的教学管理参与权和院校重大决策知情权。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实际执行操作中,避开与法律规定相冲突的内容和行为,确保教学工作管理者在法律保障范围内开展工作。最后,对学生违纪行为处理的流程进行规范化处理。换言之,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与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深入贯彻以学生权益为中心的思想,确保学生在受到院校处罚时享有申诉权,同时不会因此被加重处罚。(四)营造健康有序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即以生产、交换、分配等工作环节为立足点的社会基本政治背景与基础法律规则。制度变迁理论学说提出,制度的设立与运行路径受到其所处背景环境的影响;同时,制度环境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而改变。伴随着相关政策的调整,制度环境亦会出现与之相应的变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合理建设与可持续运行均以健康有序的制度制定环境为依托,结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建设的现实背景。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环境建设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塑造与现代化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变迁路径相一致的意识形态。良好的意识形态对制度的有序安排,尤其是对教学管理制度的实际落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需要依托于与制度变迁路径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塑造工作。一方面,要在全社会树立起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学管理观念;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院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对现代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其二,建立起与现代高等教育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为解决不同体制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还需要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有效的工具。严谨有序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各种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工作中,不仅需要对现行的《高等教育法》进行补充与完善,还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法律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其三,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教育培训职能,发挥政府工作职能转变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二者的合力,建立政教协同发展新模式。从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宏观角度上看,为建立公正合理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环境,需要政府完成由“全责”政府向“限责”政府角色的转变。即政府对高校教学工作的调整和干预应由强制性调控转变为保障性调控,具体调控手段应完成从单一式、依赖性、强制化向多维化、综合性、引导式的转变,从而使高校的办学工作拥有更大的决策空间和管理权限,使其能够充分结合院校办学情况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田志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逻辑与实践路径[J].教育评论,20xx,(12).
[2]周加灿,郑雪琴.影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评论,20xx,(12).
[3]王甜甜.基于心理契约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xx,(20).
[4]杨妍,李立群.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xx,(05).
[5]蒋锦健.信息化平台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学管理的创新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xx,(05).
[6]郑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英语开放性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xx,(15).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6
【摘 要】教学管理是高等院校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核心职能,它具有独特的复杂性、繁琐性和重复性。随着近几年互联网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目前国内许多院校都具备了一个很好的网络环境,但多数人员还是在利用免费邮箱或IM完成文档资料的传递或资料的汇总,这样由于版本不一、操作繁琐等原因,文稿最终还是通过打印再送达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对现有网络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不够,仍然难以摆脱对打印和纸张的依赖,形成设备的独占和资源的浪费。本文通过对国内一些高校的走访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关于高校教学管理协作现代化实践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 教学管理协作 现代化
一、教学管理协作现阶段存在的弊端
现在教学管理的协作主要依靠电话口头传达以及多人公用Email等方法来解决,这些方法都具有很大的弊端。
1.电话传达由于没有记录,导致教师经常忘记或记错通知,且无法准确得知哪些教师已经看到通知,尤其在进行监考安排等工作时加重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2.多人公用Email对有些不需要公开的内部教学管理文件无法进行限制,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同时由于使用人数太多经常使得邮箱内邮件混乱,无法清晰看到最新的通知与安排,也没有解决记录有谁已经看到通知的问题。
3.通过纸质文件传达由于许多路程较远的教师来说,经常需要往返学校,路途所需时间太长,时间成本过高。
上述几种协作方式的主要弱势见下表:
以上这些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极大制约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各高校都在努力探索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协作方式,强调突出以人为本这一管理主题,但多数高校的实施仍未能取得全面性、突破性的进展。在此形势下,教学管理人员应深层次研究、探索、创新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协作方法,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这种新形势的需要。
二、设计开发协作系统
通过对现有教学管理协作的了解与分析,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本人设计并开发了此协作系统,协作系统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教学协作手段网络化;
(2)教学协作环境数字化;
(3)教学协作管理电脑化;
(4)教学协作资料电子化。
本系统从教学管理协作工作的业务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了系统的功能结构要求,系统主要分为五大功能模块。
模块一:“短信息”,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通过短信息进行即时沟通。
模块二:“公告通知管理”,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发布公共通知,并将通知发布给每个教师或其它管理人员,在发布通知时可以添加附件,管理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个接收人员是否查看过此通知,若接收人员长时间没有查看,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其它手段进行通知。
模块三:“内部邮件”,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分发教学质量管理文件、常用表格等,教师上交教学检查材料、教学信息反馈报表也可通过“内部邮件”功能完成。
模块四:“档案管理”,此模块通过“文件柜”菜单将传统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完成“固化”档案资料到“活化”信息资料的转变,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存储、检索教师教学质量档案信息。
模块五:“讨论区”,每位教师都可以通过讨论区发表自己对于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的建议,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参与其中,可以参考有价值的信息对日常工作进行良性改进,使其更加人性化、规范化。
本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
1.真正的随时随地使用。Web Service方式的系统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支持异地使用,只要能上网的计算机,就能够像在单位内部的工作站一样,方便地处理办公事务,同时“防火墙”技术又能很好地保证信息和数据的安全。
2.成本低廉。除了搭建网络环境等与其他办公系统相同的开销外,不需要再购买任何软件运行的应用平台,也就不需要支出那些由于运行应用软件平台而带来的额外的系统资源开销。与其他办公系统相比,这种方式成本最为低廉。
3.操作简单快捷。与其他系统各自不同风格的户界面相比,Web Service方式的系统采用统一的、为人们熟知的浏览器界面,因此无须特殊的操作即可启动应用系统。习惯使用浏览器的用户,甚至不经培训即可无障碍操作。
4.维护方便。由于Web Service方式的系统所有功能性的应用程序都在Web服务器上,用户端没有任何与操作功能相关的程序,因此用户内容发生变化需要修改或软件故障需要维护时,只需修改和维护Web服务器上的软件即可,与其他在单位各个部门,甚至远在国外的用户端计算机没有任何关系,甚至这种系统软件的维护工作可以不到现场,通过Internet就能实现真正的远程维护,系统的维护成本可大大降低。
此协作系统可以让教师在系统中进行文档资料的传递和查阅,教学管理人员可将监考安排、日程表等信息输入数据库进行电子档案管理,有关人员可应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信息的交流,实现无纸办公,减少纸张的使用、异地的信函传递和长途电话费用,提高教学管理的协作效率,从而使办学质量以及经济效益都得到提高。系统还可进行二次开发,通过融入其它信息化系统的入口及SSO系统的接入,从而达到无缝切换各类系统的目的。
通过本系统,在教学管理方面建立了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协作体系,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使教学管理人员专注于教学管理本身,而不是管理手段;实现了教学管理协作的整体信息化、电子化,针对目前多部门多系统的问题,提出了挂接的解决方法,可以有效强化教学管理中流程的整体性。通过将本系统从教学管理协作延伸到教学管理全过程,会对教学管理协作现代化作出有益的尝试,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将教学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7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在新型的教育技术为人们带去便捷的同时,它也为传统的教育管理带去了一定的挑战,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冲突之时,我们必须要勇敢迎接挑战,大胆改革,使得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更好地为各高校带去切实效益,更好地为各高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服务。
1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效教学管理运用中的现状
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各高校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例如,许多的人思想较为传统,对于新科技、新技术的发展不能够较快地接受并适应,总是把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相比较,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太过散漫,或者是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没有现在才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技术,人们也一样接受教育,并且效果也较为理想,就没有必要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去接受一些较为新奇的教育方式;再如,现在的教育中出现的一种较为常见的问题就是,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但是对于新引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却也是知之甚少,不但在投入力度上有许多的不足,教学管理者所掌握的知识程度也参差不齐,所以形成了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
1.1改变教育观念
在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的学校还是与时俱进的,不但购置了相关的教育设备,还开设了相关的计算机课程,并且在一些教育课堂上,也使用了相关的教育设备进行文化课程等的教学。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虽然学校里设有相关的机器设备,但是许多的高校仍旧是把它作为一种跟进时代的象征或者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来使用。在许多可以用计算机代替的事情或者是相关职位的工作可以使用计算机来操作的,不少的高校仍旧采用传统的人工进行,这就造成了学校财力物力及人力上的资源浪费,使得高校存在着不少的繁冗工作,为高校的教育发展带去了一定的阻碍。这样相似的现象在不少的高校均有存在,这也可以折射出一个现象就是,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根深蒂固,对于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有着不小的束缚力,虽然在形式上,相关的教育相关人员已经跟紧步伐,但是在实际的相关应用中,人们仍然受传统的管理模式影响,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管理带来一系列的有利影响。所以,为了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有效影响力,必须要改变人们原有的思想和旧有教学管理理念,要进一步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学管理活动的价值,并且要不断提升它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
1.2积极开展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当前,多数高校采取了完全学分制的现代教学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的采用,不但为同学们的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自主的学习空间,也使得教学管理模式变得更加的信息化与批量化,在教学管理模式上更加的清晰明了,但是与此同时,带来的`则是信息量过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管理手段来适应现有的教学模式。在高校中,教学管理空间多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及平台,而教学管理工作则是从教务到学生之间都可以展开,计算机网络作为连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一种媒介,它不但是人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作为一种反馈学校教育结果和学生学习结果的一个平台。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的高校教学管理服务。针对高校中,大多数的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校方应该加强对于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多让相关专业人员参加一些有关的技术研讨会,或者是进行公费培训,更甚者是聘请一些相关专业知识较高的技术人才来增强本校的技术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不断地进行测评活动,对相关的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反思及总结,在发现问题中获得进步。
2总结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教育管理模式中,采用全校统一集中管理,使得教育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全部的数据及动态,有利于填补传统管理中因人工管理的工作尺度把握不一而造成的教学管理不规范的漏洞。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管理有利于公平合理地服务教学工作,并且也保障了教学管理的规范性。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8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以涪陵师范学院为例,教学管理在信息化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学管理观念陈旧。在教学管理上,依然习惯于传统的管理观念、理论和方法,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方式进行信息建设、管理和交换。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上没有到位,没有形成相应的信息化建设队伍。
其次,教学管理内容的信息化含量和程度不高。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行政管理手段上,网络化、智能化普及面窄,管理效率低下。软件重复开发,数据不能共享,信息资源建设滞后,建设上缺乏协调和合作,分散了信息资源建设的人力和物力。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较低,信息管理能力不足,网络技术、智能技术还未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普遍的应用。
再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信息资源等软件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初期投入比较大,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但目前我校的办学经费比较紧张,无法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较大的经费投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人的特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传统文化素养的延续和拓展;使受教育者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水平;能够了解和运用信息源和信息工具;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如对需求的了解及确认、对所需文献或信息的确定和检索、对检索信息进行评估和组织处理并做出决策等。因此,较完整的信息素养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以及信息技能(技术层面)。从狭义上来看,信息素质即是体现在信息加工、信息获取、信息的处理利用以及信息创造诸环节中的基本能力。
1.信息意识(意识层面)
信息意识即驾驭信息的能力。它包括: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及高校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这就要求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面对日常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保持一贯的敏感性和判断力。教学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就会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发掘、搜集、利用教学管理中的各种信息,服务于本职工作。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除了要保持对传统媒体信息的敏感性外,更要对网络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要能够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敏锐地发觉、判断、提取与教学管理工作相关的信息,并且能够开发和利用好信息,使信息的价值得到充分、持久的应用。
2.信息技能(技术层面)
信息技能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学习与交流的能力,也就是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作为科技发展最前沿的高校,管理信息化的程度现已日益成为衡量学校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教学管理人员要培养自己快速获取信息、鉴定评估信息、加工提炼信息的能力,才能及时捕捉信息,高效制作信息,快速传递信息。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综合信息素质的提高,要学习管理学的知识和教育管理规律,提高辅助管理的能力,明确为领导提供管理和决策信息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一方面系统学习信息学理论,掌握信息知识和网络技术常识,能够应用信息解决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媒体,特别是在网络传播手段实现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信息交流上。
3.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的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教学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的信息法律法规和安全保密制度,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个人的自律能力,自觉地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要了解一些保障信息安全、防范计算机病毒和抵制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常识。遵循信息时代的信息伦理道德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信息行为正确性的重要保证。
信息素养的教育关系到人们如何立足于信息化社会这一基本点。它不是所谓的超前教育观,而是教育界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环境对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其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适应高校教学管理。
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上要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重在培养的原则。一方面,要引进具有较高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的人才,充实教学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着重培养提高现有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现代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应用和开发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必须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规范,加强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建设。
二、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在运行机制上必须转变教学管理职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
教学管理信息化不仅涉及观念的更新、资金的投入、技术的变革和管理队伍水平的提高,而且还涉及到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变革问题,需要把教务处从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之中解放出来,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在传统教学管理体制下,以教务处为主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作为教学管理的指挥中心和管理中心,陷入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之中,“全校教务是一家,天天加班很正常”,无暇顾及教学信息的建设,没有畅通的信息渠道,缺乏信息反馈机制。而教学基层单位缺乏教学管理的自主权和信息处理能力,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与建设,以致教学管理效率低下。要尽快实现日常办公自动化、教学管理科学化。通过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以院系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扩大院系办学和管理的自主权,利用网络召开电子会议、传递机关文件,尽可能减少集中开会、公文旅行,提高对一线教学、科研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把领导和机关的精力集中到研宄解决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去,努力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拓宽广大教师、学生参与院校管理的渠道,利用校园网设置领导信息、留言板,通过电子邮件、联机交互交谈等方式,提高民意在管理中的参与度,决策更加科学民主。成立教务中心、教学信息中心、学籍管理中心、教学质量评价中心等机构,出台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反馈功能,提高对日常教学活动的信息监控和反应能力,实现信息管理的分流。通过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实现教学管理职能的转变,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从原来的全方位、全程式的计划管理转变到宏观调控和增强服务上来,从而使教学管理部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
三、注意与传统管理方式的整合
教务管理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传统管理方式下,教务管理者与师生接触中的语气、手势、微笑等非语言符号有时往往能使复杂的事情变的简单易行,同时又能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些是现代网络媒体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教务管理信息化和传统教务管理手段只有相互配合、互相补充,才能收到更好的整合效果。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9
[摘要]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这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学校的整体发展都非常关键。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经常会出现一些矛盾与冲突,这对于学校的整体管理非常不利,甚至有可能影响学生的正常校园生活。针对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协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希望可以改善高校管理现状,保证高校校园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协调合作
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这两项工作的开展本来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的联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但是这两项工作在开展中仍然存在很多冲突与问题,甚至已经影响到了高校管理的效率,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
1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的表现
我国高校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协调合作对于高校健康稳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发生在工作的很多方面,学籍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学风建设、学生的课外社团活动管理等都是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容易发生冲突矛盾的地方。
1.1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它记载着学生个人信息以及入学后学生的成绩等信息。现在高校教学中学生的课程以及活动丰富了很多,所以学籍管理的内容也相对增多,复杂程度也大大提升。学籍管理工作属于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公共范畴,但是一般情况下高校会专门设立两个部门来分别完成工作。虽然这两个部门职权等方面是不同的',但是在学籍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非常类似的,所以通常需要这两个部门密切合作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两个部门之间一定要积极沟通交流针对具体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寻求更好地解决方案。但是很多涉及到学生学籍变更注销等工作辅导员也要参与,这就使得学籍管理工作更加繁琐。如果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合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1.2教学运行管理
高校的成绩考核等工作本来是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但是因为工作量太大,常常需要学工部门的配合。但是最终形成一种现状,学工部门成为了考核工作的主力,而教学管理部门只负责安排。而学工部门对于这类工作没有经验,虽然参与其中但是对于内容是不太懂的,所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是比较低的。
1.3学风建设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校方管理工作的开展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学风建设对于学校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现在学风建设也成为学校特色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国现在很多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是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共同管理的,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高校并没有明确学校学风建设工作的具体分配,所以在学风建设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两个部门之间不能明确自身的责任,导致学风建设工作开展困难。通常在学风建设工作中教学部门是起主导作用的,学工部门负责配合协作。但是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学管理部门与学工部门会互相推让,而学工部门对于这类工作没有经验,导致最终的学风建设结果不尽如人意。
1.4学生的课外社团活动管理
学生的课外社团活动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有能力的人才,这项工作的开展通常是由学工部门负责的,但是学工部门对于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活动宗旨了解是不够的,所以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教学管理部门非常熟悉的,但是没有引起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导致课外社团活动举办比较失败。
2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协调的有效措施
2.1加强教学管理部门与学工部门之间的联系
首先教学部门与学工部门是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要承担者,而且这两个部门之间的配合是非常密切的,因为很多工作的开展都是需要两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所以在教学部门和学工部门工作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交流,这样他们的工作安排才会更加科学、高效,最终的管理工作也可以更好地完成。
2.2将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相结合
学风建设通常是学工部门负责的,但是学工部门对于这类工作经验有限,所以最终效果也是不太理想的,而教学管理部门通常将学风建设不纳入自己的管理范畴,所以两者之间的协调就会出现问题。所以要想两者都参与其中,我们就可以将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相结合,这样两者在工作中需要相互配合,工作的开展也会更加容易。
2.3充分发挥教师与管理人员的作用
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都是校园管理工作的重要部门,此外很多教师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班级导师、科任教师等。如果不能合理利用这些人员,工作开展难度会相对比较大,所以我们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作用让相关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3结语
高校建设过程中内部的管理对于整体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国当前很多高校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协调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上文中我们已经具体探讨过了,也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地改善措施。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校园管理工作中应用上述对策来推动教学部门与学工部门之间的合作,校园管理工作的效率一定可以有效提升,最终校园建设的发展也会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周霞陈鸿,王永利.构造教学与学生工作复合型管理体系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xx(12).
[2]孔伟.论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的互动关系[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83-84.
[3]周霞,陈鸿,王永利.构建教学与学生工作整合型管理体系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xx(35):63-6.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10
摘要: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局面,和以往的教育模式也有着诸多变化,以往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当今的高校发展过程中,已经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作用,所以这就需要进一步探究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及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探究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策略,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高校教学管理的水平提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校;建设
一、引言
高校当中的教学管理工作是比较关键的,在当前的信息化技术不断进步发展下,将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加以应用就有着积极作用。通过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有助于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加强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理论研究就比较重要。
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及建设现状分析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
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应用以来,为人们的生活丰富化提供了可能,并且也提升了人们的生产效率。将信息化技术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加以应用,就能对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在当前的发展以及改革背景下有力支持。随着近些年教育政策的放宽,各高校的招收人数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为学校的管理增添了很大困难,而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就能够将管理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1]。构建完整的信息化平台,能够将高校教学工作在信息的分析处理以及反馈等诸多环节更加准确化以及规范化等。另外,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实现信息化能够对教学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就有效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能够对教学资源科学化的统筹调度和安排,对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比较有利,促使全校人员能够对现代化技术的学习热情得以促进,从而不断的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现状分析
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虽然对学校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动力,但是在具体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有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现代化技术为高校的管理提供了很大方便,但有些高校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内涵认识以及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在教学管理的观念上还相对比较滞后[2]。有的教学管理者认为只要在办公室有电脑就是现代化的教学管理,从这里就能够发现高校教学管理的认识还没有得到深化,对教学管理信息化还比较缺少整体的认识。再者,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管理人员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上有待提升,在信息管理的能力上需要加强。有的高校在教学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上,还处在简单文字操作以及报表的处理阶段,没有进一步深化,在信息符号以及图表的制作等方面都不熟悉。这就必然会对教育信息化发展产生阻碍。另外,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有是在经费的投入上相对比较缺乏,以及不充分。这些问题就会影响信息化建设的不完备,由于地域差异性,所以在地区的经济差距上也比较大,一些高校有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想法,但由于缺乏经费的投入,所以也不能有效实现信息化建设。
三、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加强对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能从多方面加以考虑,最为基础的就是要能在教育的思想观念上进行提升,将认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只有树立正确的现代化教育观念才能有利于现代化教学管理的健康发展。高校要能对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充分重视,尤其是高校的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将信息的观点在管理中充分体现,并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特征进行统一的规划以及协调等。
第二,对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完善要能在建设思路以及原则上良好遵循,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从思路上来看要先加强学校内部的改革,在管理机制上创新,将网络信息环境作为主要的发展基础,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共享。通过网上信息浏览以及信息的交换等等为学生的师生查询信息提供方便[3]。再者要能在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相应原则,在职责的明确上以及工作环节的简化上都比较重要。然后针对涉及到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进行整合,实现数据的完整统一性。
第三,将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运行建设要抓紧实施,从而创造出比较优化的运行体系,当前的一些高校已经对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视,都纷纷的加强这一方面的完善。从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将管理的规范化进行强调,然后将信息化环境下制度建设工作得到完善,规范化的教学管理是对教学秩序得以稳定的基础,能够将教学的过程协调化以及高效化的呈现。
第四,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要能够形成教学管理信息化CIO机制,和企业的发展能够借鉴经验,在管理机制以及体制等层面进行创新,通过CIO能够对高校的信息化推动起到积极作用,在技术和组织两者的组合过程中也能充分的保障教学管理信息化稳定运行[4]。然后要能将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整体性的加以提升,信息技术并非是万能的,在人员素质上实现现代化才能够真正的将教学管理信息化目标得以实现。教学管理人员作为信息技术的实践者,只有加强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及专业技能,才能保证在管理过程中发挥其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相应差异性,所以这就需要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结合学校的教学管理实际内容进行建设。只有从多方面进行分析考虑,才能对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有着促进作用,此次主要从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建设策略重点分析,希望有利于实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索凯峰.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出路[J].软件导刊,20xx,(11).
[2]丁之嵘.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xx,(08).
[3]银海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战略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10),
[4]陈晓虹.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xx,(10).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11
一、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1、转变教师传统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的教学中也逐渐的提升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高校教师也在这场改革中积极的做出了改变。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气氛,使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愉快,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强化师生交流
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计算机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多。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积极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缓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教师还能通过计算机来了解学生的一些日常情况,以便于对学生进行管理。
3、节约教学管理资金
在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中有着很大的问题,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所需的人力和物力都十分庞大。而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将传统的教学管理手段进行转变,同时能够有效的节约教学管理资金,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意识淡薄
在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观念,它决定了管理者的.思路。当前教育过程中比较重视计算机在教学中的改革应用,但常常会忽略了计算机管理的现代化应用。由于对高校教学管理的计算机应用意识不足,所以导致了教学管理的思想观念有些老旧。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方法,习惯于依靠经验来进行教学管理,这是导致教学管理无法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2、教学管理人员素质低
在我国的高校中常常是中教学轻管理,由于对计算机管理应用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对管理队伍的建设也达不到重视。在教学管理中通常会认为只是事务性工作,无论是谁都能担任这份工作,因而忽视了对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就当前高校教学管理来看,当中又很大一部分人都缺乏管理专业知识,很多人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管理,多数时间都陷于日常的琐碎事务中。使得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管理的要求。
3、软件适用性不强
当前虽然教学管理的软件已经有了很多,但能够满足高校的软件仍然很难找到完全适用的。例如在网上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发布、解答、讨论等现有的网络工具并不能完全的支持这些,教师需要进行很复杂的操作才能对软件有所了解,由于这些教学软件的缺陷,使得很多的教师都不愿意应用计算机技术,兴致不高。
三、强化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高校教学与其他教学有所不同,所包含的教学科目十分复杂,平时教课的教师也不是固定的,这些都给高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带来了困难,造成高校计算机技术应用不强的原因主要有管理意识的淡薄,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以及软件的适用性不强,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改进措施的研究分析。
1、转变教学观念
计算机技术带给人们的改变不仅是手段和方式,当中也包含了观念、模式的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落后的原因并非在于技术上的落差,更重要的是陈旧的教学观念。对此,在推进教学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首先应建立起全新的、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并以此来指导教学管理,以传统的教育思想为先导,实现管理理念上的创新。首先应对传统教学的理念、模式和手段等进行客观的分析,找出当中适合当代教育理念的内容,并且充分的借鉴国外优秀管理理念和经验,探索与现代化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管理理念。
2、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要想实现现代化计算机管理,就一定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和计算机的使用技术。现代化网络时代给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懂得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同时要充分的掌握计算机使用师叔和信息科学,还要具备优秀的管理经验和创新的能力。只有他们在综合素质上得到了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管理的效率。
3、转变教学管理职能
在强化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应用中,应做到积极的转变教学管理职能,形成与现代教学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体制上改革首先应以建立院系的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适当的扩大院系自身的管理权力,强化信息反馈的功能,同时提高对日常教学活动的监管能力。此外,在教学体制上的改革,作为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应做到全方位的管理宏观调控,提升管理服务,致力于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四、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具体应用
1、学籍上的管理应用
高校学生的学籍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包括了学生的个人信息、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等。在学籍的管理上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使学籍管理更加规范化,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日常工作量,同时也能将学籍资料保存的更加完整、准确。学生能够通过学校网站进行相关信息查阅,实现了现代管理的便捷性管理。
2、教学课程上的管理应用
在高校的课程管理中,一方面要考虑到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均衡性。而采用计算机管理技术进行相关的课程编排,能够将教师的教学时间和高校的资源进行良好的结合,这样能够对高校的班级课程安排实现科学性、合理性。即使教师临时不能来讲课,也能通过计算机安排其他时间,保证教学正常运行。
3、在教学设计上的管理应用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饿开始逐渐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转变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中,教师可以按照本节教学的目标,在网络上找打合适的教学内容,并进行课件编排,在课堂应用时向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展示,例如:视频、图片等。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提升高校的教学管理效果。五、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必然选择,同时也是现代化教育的需要。高校教学管理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强化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虽然当前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就一定能实现科学教学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12
摘要:论述了人性化的教学管理的实质及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实施人性化教学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管理;人性;人性化
1 实施人性化教学管理的现实意义
1.1 重视对人的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
学校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社会变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学校方针政策的
制定、计划的实施都要以人为基点,一切管理活动围绕人展开。因此人性化管理成为衡量学校管理成效高低的关键。一个学校办得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其是否有一支强劲有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只有知道怎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热情,才能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也才能使“教”取得最大功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个性差异,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培养,也才能使“学”取得最大功效;只有善用人才选择合适的领导,给予高度自由,使其能力得到最大发挥,才能使“管”取得最大功效。
1.2 协调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条件
有效的管理不是隔离的个别管理,而是有机的团体管理。学校中的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领导之间等有着复杂的关系网。这些管理处理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校管理的成效与运作。因此要实施人性化管理,就必须重视改变工作人员的气质,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如果各成员之间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就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积极主动性,形成一股强大的有战斗力的集体力量,管理会变得更为有效。
1.3 重视人性的非理性管理是管理的新趋向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尊重、理解、沟通与信任等人文精神再次成为时代的呼唤。理性管理因索如定量指标、规章制度等对人行为的影响是以服从和惩罚等为基础的,方式直接但效果短暂而且缺乏灵活性和创新精神。非理性主义理论认为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制度安排,而是和社会文化、人的精神密切相关的。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应该重视对情感、宗旨、信念、价值标准、行为标准等“软因素”的长期培养,从而提高凝聚力和竞争力。
2 实施人性化教学管理的策略
2.1 教学管理全员主体化
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转变是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先导。高校教学管理思想的变革,要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立足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全面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确立教学管理的全员主体化,明确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管理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即管理主体)都具有管理主体性,教学管理者,师和学生共同来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教学活动。使教学管理者认真进行管理,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管理,以充分调动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彻底改变以往的随机管理和行为管理。实施以目标为动力并通过目标的分解来推动目标管理,提高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推进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机制的形成。
3.2 教学管理专业化和科学化
首先,充分运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进行校院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校院二级管理、以学院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按学科组建学院。针对权力过分集中的现状,分解教学管理职能,实行纵向权力结构的调整。使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责下放。健全校、院级两个层面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确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主体地位。学院层面强化过程管理。充分发挥院级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基层自主适应舱力和自我寻求发展的动力。学校层面强化目标管理,配套责任考核。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实施、教学评价等目标管理上,不断加强宏脱调控监督和决策、指导功能。实现高效、优质、有序的教学管理目标。 第二,高饺的教学管理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它还承担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学术性管理职能,教务处(部)作为校级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要树立管理不仅是服务,“管理是科学,管理出效益,管理是生产力”的理念,加强专业化管理,管理职能上,实行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相结合,重视和强化教学管理的学术功能,坚持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大众化背景下的多样化的人才质量观,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制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建设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学术性研究和管理。以引导和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第三,以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教育教学法规为依据,以反映学校实际,体现学校特点为原则。加强管理制度创新,实施科学化管理。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制定、修订、废除,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可行性和连续性,为制度的严格执行和作用的充分发挥奠定良好基础。
第四,高校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网络教学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教学管理信息子系统,使数据的兼容性、共享性更好,形成具有先进性、可操作性的现代化教学信息服务系统和教务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教学运行工作网络化,教学管理信息化,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2.3 教学管理人性化,
首先,依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依据我校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宽口径、厚基础、应用性、有特色”为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基础+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扭转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选择性机制,把教育的选择权和参与权交还给学生,推动学生独立、自主和探索性地学习,实现教学管理的人性化。建立适合校情的学分制,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制为其组合制度的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宽松的自我设计和自我成才的平台和发展空间,让学生按照自身特点在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计划中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学业进程、学习年限、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第三,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课程性质、内容特点制定综合性全程考试模式,强化学习过程考核。改革考试考核办法和学生学业测评办法,建立重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放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实现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化。
2.4 质量管理全程化
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的管理。高校要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坚持教学质量管理的全面化和全程化,全面化就是按照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学校实际条件。建立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成果、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建设、考试题库建设等质量管理目标,使管理内容全面化。全程化即以教育评价为技术性手段,从评价准则的多样化、评价过程的连续化、评价制度的经常化设计和完善质量评估与分析系统。做好教师授课质量、课程、专业、考试、实践、毕业论文、毕业生质量、学院教学水平等评价,使教学评价贯穿教学各环节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使教学质量保证由末端检验向教学全过程控制转化,教学管理质量控制方式由“重事后、轻事前”转变为“重事前、重预防”,从而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管理的监督、调控、引导、激励等功能,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调控,保障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讲和不断提高。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13
教学管理是高等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
养目标的一个重要过程,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教学管理不仅仅是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兼有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双重职能的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教学管理的本质、思想、内容、方法、特点及规律的科学学科,是研究“以教学为中心,以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科学管理为主线”的教学及其组织管理的客观规律与内在联系的学科。由此可见,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如何保证这一中心工作拥有科学的运行轨道,是广大高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者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要想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校专门人才这一重要目的,就必须建立符合高等教育发展与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化体系。因此,教学管理走科学化的道路是符合客观的教学规律,教学管理逐步科学化问题的探讨也具有深远意义。
一、教学管理走科学化道路的原因
(一)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特别是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学会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使之走科学化的路线,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高等学校(包括其他国家的高等学校)都在思考21世纪的高等教育如何发展的问题。而提高高等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是世界各国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共同思考的课题。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
(二)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有相当一批院校还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
从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来看,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教育大国不等于是教育强国。由于我国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经验不足,传统继承研究不够,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教学管理走科学化道路的意义
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形成过程符合人们对事物的内在规律的认识过程。教学管理工作者首先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获得了对教育管理的感情认识,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总结与分析,但是在理论分析过程中,教学管理工作者又常常会发现原来初始实践中某些内容的缺陷,这就促使教学管理者对教管工作的某些内容进行再认识再分析的归纳实践的结果,并把这些认识成果补充到原来的认识之中,完善教学管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逐步建立起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体系,这一科学体系对教学管理的促进和影响的意义也是举足轻重的。
(一)教学管理科学化形成的过程,也是提高各层次教学管理工作者素质的过程
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水平是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关键,只有在管理者的脑海中建立一整套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才能将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好。这样不仅有助于建立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而且有助于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教学管理工作者应加强科学化意识,主动利用现有的科学方法、现代化科学手段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教学管理工作者还应当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的学习社会科学的理论,掌握现代化管理方法,认识教学管理的内在规律,在实践中学会科学管理,并从经验管理的模式中释放出来。
(二)教学管理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质量和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发展的智能,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共产主义世界观,与此同时身体素质也不断得到了增强。良好、科学的教学管理,有助于引导教师全面认识教学工作,正确处理德、智、体、美的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更好的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任务,从而保证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管理走科学化道路的内容
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内容有: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管理基本原则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
方法,建立起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过程监控系统进而实现对教学管理全过程的动态的有效管理。
(一)教学管理的决策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结构
教学管理的决策系统指挥着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行,教学管理的决策是指参与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一定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选择目标和行动方案的活动,由于教学管理所依靠的主要是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交流、加工和制造,因而,教学信息的管理又成为教学管理决策系统的基础,此外,在有了科学的教学管理决策系统作指导,畅通的教学管理信息为基础之后,还需要有效的教学管理控制系统为保障,才能使整个教管大系统合理的运行。
(二)正确的决策依赖于可靠的信息
可靠的信息必须经过的信息网络才能获取,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要求及时得到利用决策执行的准确和有力的信息,以便使决策部门在充足准确的信息下,有效调整和控制教学的顺利进行,信息反馈系统的科学化管理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收集、教学信息的浓缩、教学信息的筛选、教学信息的提取反馈四个方面。如学校每季度都会要求学生在网上对自己的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估,这已成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能使教师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而且有助于教学管理人员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水平。对学生而言,还可以树立他们作为教育产品消费者在教学活动中心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在教学活动中受益更多。
(三)教学过程控制系统是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各类教学检查为手段,以教学过程中各类的教学环节为中心而形成的
质量控制是指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直接加以干预。对教学质量实行有效控制,关键在于将经过质量检查和分析提出的改进教学的意见付诸实践,切实解决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获取各种反馈信息,对形成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合理的调控,有些则要根据管理的一般规律,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四、教学管理走科学化道路的重心
(一)坚持严格管理
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是有序化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而严格的教学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培养目标和教学规章制度作为管理的基本依据,严格制度办事,坚持原则,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坚持管理的经常性和连贯性,教学过程是动态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管理工作也应该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不应时紧时松。
(二)利用激励机制
学校系统是有目的的系统,目的产生动机,动机指挥行动,比如学校成员的一切行动都是受动机制约的,学校思想教育的方法,就是激发师生的动机,使之指向共同的理想、目标。
激励法是通过对某种思想行为的肯定,使这些思想和行为得到强化和推广的方法,在学校管理中,领导者往往运用这种方法来激励师生的进取心。把精神激励与物质利益正确结合起来,激励的方法就能有效的调动学校成员的积极性,激励法的类型主要有:理想、目标激励,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精神的支柱,能产生强大的思想动力,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做出无私的奉献;荣誉激励,对那些为学校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以一定的形式和名义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情感激励,情感是人们思想行为的一种动因。学校的思想教育,大量的工作通常要有情感激励,它是思想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加强考核与评估
科学的教学考核和教学评估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学工作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加强常规化的教学检查与评估,如实行期初、期中教学检查,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管理的必要手段;其次,要依据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学工作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对各层次的类型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评估,以客观的评价工作状况,肯定工作成绩,发现存在问题,为改进工作指明方向;最后,通过客观公平的教学考试与评估结果,运用各种精神和物质手段,对优秀者进行奖励,对工作质量达不到要求的甚至造成教学事故者进行必要惩罚,这种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奖惩手段会在教学管理领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开始之前,制定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在教学过程中之中实施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激励,并有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手段,才能逐步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从而使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过程控制系统处于正常高效的运行中,使教学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轨迹,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14
摘要:教育一直是一项关乎国家大计的重要事业,未来国家间的较量就是人才的较量,知识经济和科技革命都离不开教育。正所谓科教可以兴国,为此,我国在教育方面一直不断地进行着探索和改革创新。高等学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和输送基地,想要适应新形势、新发展,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办学效益,就要转变观念,积极采取措施对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高效;教学管理;改革;创新
高等学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研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高级人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而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通过对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来不断改善教学管理工作,维护教学秩序的稳定,充分调动起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高效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
1.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院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使得近年来高等院校的发展勃勃生机,但招生规模的扩大也使得生源相互间水平、素质的差距拉大。与此同时,高等院校的发展同样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相互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想要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准确掌握市场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变化,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要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管理办法,让管理制度更加灵活,更具实际效用,加强教学管理人才队伍素质建设,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努力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2.适应时代发展,响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各国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最重要途径自然至关重要。传统的教育理念太过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以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已然不能够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此,我们国家不断在教育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是教学管理当中的一部分,为此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必须辅以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教学质量。
3.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繁多的复杂工作,其管理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和评价以及专业、学科、课程、教材、学风、教学队伍、管理制度、教学基地等教学基本建设。因此,教学的改革必然需要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也做出相应的调整、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高效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充分激发和调动起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校教学水准和质量。
二、高效教学管理改革和创新的对策
1.坚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人来完成,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培养人,所以,以人为本不仅是现代化教育的理念,也是其终极目标。一切制度的制定和措施的实行都是以教学管理理念为核心开展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想要创新改革,首先需要创新和改革的就是管理理念。如今高等院校的教育大多已经脱离了对人的教育,更多侧重市场需求和就业,培育出的学生即使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也大都缺乏创造性和自我意识,因此,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要立足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维护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此外,也要通过适当的关心和激励机制,尊重教师的情感需求和教学意见,加强与教师间的沟通和协调配合,真正做到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关心、理解。
2.创新教学管理办法
第一,专业设置工作交由学校进行,避免院系设置专业时出现的重复与混乱现象,同时有利于师资、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稳定人才队伍,更好地适应市场。第二,逐渐让院系在教学管理中占据主体地位,管理层次的减少有利于调动院系和教师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明确学校与院系各自的`职责和权力,政策、管理机制、规章制度等方面的调整和教学的评估检查由学校负责,教学过程和质量的监管由院系负责;建立科学严谨、规范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促使院系实现自我发展和运行。第三,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教学管理网络系统,让学生选课、成绩查询、教学评估,教师教学任务和计划安排等环节的管理都实现网络化;加强对考试的管理,健全和规范考试制度,考试内容上注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不完全沿用百分制,取消补考,建立重修制度,进一步保障学分制的完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考核体系
科学的评估考核体系是保证教学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要依据教学多层次和多类型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估标准和考核指标,合理利用奖惩机制,客观评价,营造出健康向上的教学氛围。
三、结束语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激发教师好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切实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高校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是高校适应时代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卯静.浅谈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J].网友世界云教育,20xx
[2]张影.浅谈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
[3]庄智敏.浅谈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几点意见[J].科技资讯,20xx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15
摘要:在面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上,运用了管理学与教育学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现代管理理念我们认为,这种自上而下的强制实施的管理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为了使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所保障,我们需要一种高效的管理。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为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现代的社会,我们需要针对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原有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因为时代的发展逐渐被淘汰,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到满足,教师需要逐渐摸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堂教学;教学管理
一、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方面
公共体育教学课堂管理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教学质量的管理,不管做出什么样的改革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教学效果能够有所提升。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会有受到影响。我国高校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所以我国一直都在对现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进行研究,对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内容进行改革。目前,很多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通常参与体育互动都很被动。一般都会是以一个班级为单位进行体育教学,教学的管理也是井然有序,但是现在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们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育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如此一来教学效果就要受到影响。
(二)公共体育课堂教学教材管理方面的研究
在选取公共体育课堂教学教材的是有需要注意的是是否适合受教人群,普通高校的学生进行公共体育课堂教育不是为了参加比赛,而且一般普通高校的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基础并不是很好。所以,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堂教学只是为了学生能够了解更多关于健康和体育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从而增强体质健康。体育运动的技术方面不需要过于高深,只要学会基本的运动技能就足够了。根据目前的体育教材来看,并没有将专业体育院校的教材与普通高校的体育教材进行区分,现有的教材过于专业,更多的是以竞技性运动为主,并不适合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管理策略
(一)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对教学进行改革为的就是能够使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所以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繁荣改革需要结合教材建设。在教学系统中承担着媒体角色的就是教材,教材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指导着教学讲课的方向,而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受到教材内容的直接影响。根据我国现有的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的教材来看,主要是介绍体育专项技术,大多过于专业,普通的大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些困难,教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在建立教材时首先要考虑学生能否适应教材的内容,一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为基础,将一些过于专业、竞技性过高的内容删掉,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健身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
(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拥有多么高超的技术、参加比赛获得好成绩,其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并且能够将这些运动技能灵活地运用,最终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观察,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诱导式和互帮式的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对体育的兴趣,通过设置更过学生感兴趣学习项目,使学生对学习体育知识更加具有积极性,从而改变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态度,逐渐从被动转向主动。而且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多媒体工具越来越多、越来学先进,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工具充分地利用起来,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形象、具体,通过图、文、声、像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体育知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三)教学评价的方式
1.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在教学考评的工作中最专业的人一定是教师,在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最了解学生课堂情况的人,对于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也会有一定的了解。实际上学生非常在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做到客观公平这一点非常重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评价是一个基本的环节,这个环节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更能反映出教师教学的效果,教师可根据评价结果适当的对教学进行调节和控制。体育教学评价可以让老师知道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学生是否能够健康的成长,所以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一定要科学合理。
2.灵活运用考核评价方式
我们现在实行的教育体制是素质教育,对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要更加的灵活一些,更加具备弹性。例如,现在有很多高校不在以期末一次的考评作为这个学期的成绩,而是平时的时候就进行多次考核,将这些成绩进行汇总作为期末成绩的参考,与传统评价模式的区别在于改革后的评价模式结合了多种考评方式,在平定成绩的时候更多的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提高幅度等方面入手。此外,在考核中竞技性要求较高的项目也可以相对的降低考核难度。如此一来可以尽量避免影响到学生对参与公共体育的情绪,使学生参与公共体育教学课堂更加具有动力。在评价的时候不在是仅有老师评价,而是将学生互评、自我评价我老师评价相结合。目前正处于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的阶段,它的向导作用逐渐体现在公共体育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唐拥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探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xx(4).
[2]沈涛.学分制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xx(34).
[3]苏宁波.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xx(5).
[4]谢燕歌,洪浩.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探索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xx(1).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3篇07-19
小学教学管理优秀论文06-28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论文07-20
高校声乐教学研究论文11-02
高校声乐教学研究论文3篇11-02
本科高校经济法教学论文大全01-08
幼儿教学管理总结07-15
小学教学管理总结11-16
高校调研报告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