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通用13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
摘要:体育教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是在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转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谈谈课堂上如何引趣激情。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 低年级教学 体育教学
一、寓练于趣
体验表明,直接兴趣是低年级学生爱上体育课的出发点,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对活泼的形式感兴趣。有趣的过程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成为他们最初学习、锻炼的动力。我针对儿童这一心理特点,从教学过程情趣化入手,以具体的情节和活泼的形式作为诱发上课兴趣的引线,使学生对即使枯燥的教材也不觉乏味,从而乐于接受,不产生逆反心理。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指导,便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一)融于游戏之中儿童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情节、形象、角色和竞争机制等特点,利用游戏的这些因素,对教材进行加工、创造,便能使教学任务在儿童逞强好胜心理驱使下顺利完成。如:在教一年级“立正”这个单调的动作时,让学生初步知道动作方法后,就不在反复进行口令或演练,不然会越练越疲沓;而是让学生做一个“捉不会立正的人”的游戏,游戏中谁也不甘被捉住,于是便都认认真真地做“会立正人”。教师在进行一步鼓励和纠正,“某某小朋友的立正姿势真好!”,“嘿,某某也不错!”、“瞧,某某多精神!”······儿童在忘情的练习中,积极而主动,紧张而愉快,动作质量不断改进、提高。
(二)借助故事情境
借助故事情境使儿童随着活动的烟花感受乐趣,愉悦身心,获得知识,提高活泼能力。如:在进行队列综合练习,提高反应速度的教学时,创编了一个“下雨了”的故事情境。
教师:“天空多么晴朗,小朋友们,快出来玩吧!”于是,孩子们做着各种自己想象的`动作,欢快的活动起来。
教师:“看,阴雨啦!”
学生:“不怕!”教师:“刮风啦!”学生:“不怕!”教师:“下雨啦!”学生:“快跑回家!”迅速跑到规定的家里。教师注意观察和评价动作迅速,达到队列要求的队,并逐渐提高要求,增加难度。如:站成横队、纵队、圆圈队等等。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渗透阴、雨、电的自然常识,使儿童知道沐风浴雨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但是,遇到恶劣的雷雨天气就必须躲避了,于是又增加了“打雷了”,“快跑回家”的情节,冰逐渐提高了集体动作反应快捷和协调配合能力的要求,促进了集体意识的增长。
二、寓练于思
把一项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不论是新授教材或是复习教材,通常是先讲解、演示,接着让学生随着描摹动作过程,然后再一人接一人或一组接一组地操练。这样的教学沿袭了几十年,认为这就是“规范化”的教学规律。随着教学观念的演化,我逐渐感悟到这种“我说你听”、“我做你看”、“我令你行”的“传统模式”,其实是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是“注入式”、“灌输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典型表现。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以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程式为主动参与的教学过程呢?
(一)做好课前准备,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课前准备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更是对学生的要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根据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较快的特点,多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课前准备好场地、器材和教具,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创设多种自主学习活动是学习主动参与的关键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教学就必须摆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学习模式,应创设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具有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努力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直接感知、体会,主动地学习。从学习氛围的创设和学习方法的创新中,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成为课堂主动参与的关键。教师的一切有效作为都是为学生的学与练服务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善于表现自己,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短。为培养他们学习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改变以往低年级教学中一切由教师带着学生活动的做法,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
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多思考,鼓励与众不同,做他人之所不能。例如,在一年级学生跳绳中,教师请同学们在半分钟之内不但跳得多,而且能跳出2-3 个花样来。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学生之间的共同讨论,不少学生做出了许多新动作。有的后摇绳,有的两脚交换跳。还有的体前两笔交叉跳等。学生的思维真是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学生想象碰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帮助他们,使其想象得合理,创新的成功。
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
教学的实效性在于学生能否积极地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从中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已促进身心发展。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好表现,善于模仿,喜欢在故事情境中游戏玩耍。组成具有情节的故事和具有主题的学习情境结合,使他们身处活泼之中锻炼身体,学习动作,在学习中创新在与同伴的结合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例如:在一年级教材《小鸭子舞》的学习中,教师把教材内容通过“小鸭子一天的活动”的故事,让学生展开想象,尽情地模仿,采用音乐、头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整个场地学生尽情地模仿:鸭走、鸭叫、鸭子游泳等。在课中紧紧扣住故事的情与景,使情景交融,学生在乐中练,动中玩,玩中练的氛围之中。不但身心得到发展,而且懂得了小鸭子一天的生活。分组活动是教学中采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小组群体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活动的缩影。教师要充分运用小组学习这一形式,使学生体验到个人融入群体的主要性和必要性。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构建体育教育内容时,不仅考虑学生学什么,更要从学生自身发展和需要出发,体现学生的针对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降低教师的作用,更不是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热爱学生,努力学习和认真研究学生身心发育特点与教学要求的关系,在教学中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低年级体育课教学质量。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2
摘要:国家富强从孩子抓起,近些年国家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国家相关的教育部门就已经提出了,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从小就抓好学生的教育问题。现阶段国家更是逐渐的重视小学生的体育教育,把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放在了首要位置。因为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还能提高学习其他学科的效率。基于此,本文就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展开分析,希望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体育;教学探究
引言:
在小学的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个科目,课堂气氛相对活跃,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但是我国的小学体育教育普遍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懒教,遇到比较难的教学项目就直接略过,没有积极的应对态度,对于教学形式,“百年不变”,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效果。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因此,本文浅谈一下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希望可以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小学体育的重要性
1.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社会所需的人才已经有考试型转变为能力型。因此,现代教育的不足慢慢的暴露在人们的眼前,当前教育背景下的教育产物就是我们常说的“书呆子”,而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既有理论知识做背景,又有动手能力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就要重视小学的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说:“带球跑步”的游戏,这个游戏的道具是每队参赛者加上一个气球,同时准备若干气球备用,两根绳子,标注下起点和终点。让每个队员找一个搭档,给每对搭档发一个气球,之后让每对搭档把自己的气球吹起来,缚住气嘴。让所有参赛搭档站到起跑线之后,告诉参赛队员们这里马上开始一场带球赛跑比赛,赛程是从起点跑到终点,再从终点跑回起点。第一个回到起点的小组获胜。这种游戏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
1.2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步入社会不能适应,虽然他们有很好的学历,但是因为适应不了社会的压力,导致于不能找打很好的工作,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就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例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游戏《老鹰捉小鸡》游戏,在游戏开始前分配好角色,即一人当老鹰,一人当母鸡,其余的当小鸡。小鸡依次排成队,站在母鸡的背后,老鹰叫着做赶鸡的动作,众小鸡在母鸡的后面东躲西藏,做惊恐状。如果老鹰碰到小鸡,小鸡就要从队伍中出来,一场游戏之后,在重新分配角色。通过让学生们一起参加这个游戏提高学生们团结合作的能力和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2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2.1教育观念落后:
传统的教育观念有些落后,所以体育课的上学时间收到了其他学科的压制。比如说: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经常性的占用学生的体育课,这种现象就造成了孩子对于体育课的不重视,从而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2缺乏管理体系: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缺乏管理体系的弊端。例如:很多小学对体育教师的要求都不高,这就造成了很多体育教师都是非专业的现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小学体育课堂的活动比较匮乏,并没有完善其体育设备。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的降低了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改革措施
3.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想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体育教学,首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正是这个道理。我们只有加大优秀体育教学的宣传梯度,才能够为正确的体育教学模式树立良好的基础。
3.2完善体育教学方法
(1)采用自主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新课改着重指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形式都是为了学生服务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这里我们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小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的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学习目的行不强,如果没有正确的教学引导很难达到教学效果,他们往往认为只是换个方式玩而已,对体育教学没有什么概念,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应用合适的自主式学习方法。(2)采用合作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存在一个普遍的教学现状,教师对于新课改的要求落实不到位,教学方法创新较少,仍有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捆绑游戏开提高学生的合作关系。所谓的“捆绑行动”就是用一根拔河长绳和若干长跳绳,将一个小队的人捆绑成一团,然后一起走过百米长的障碍区,完成之后谈谈自己的感想。这个游戏是要靠整个小组齐心协力才能够完成的任务,所以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时候,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式学习。
4结语
根据上文叙述可知,要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重视小学的体育教学,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是极其重要了。以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其发展的形式并不乐观。我们在今后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多注重体育的实际目的,实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根本教学目标。从各个角度,进行体育学习,多创新体育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教学策略,合理应用和转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自觉中爱上体育运动,成为积极、健康、努力、向上的茁壮成长的花朵。只有学生爱上了体育锻炼,才能在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提高其它学习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权光范.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尝试与探索[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5):144-145.
[2]乌日格西拉图.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才智,2015,(5):64-64.
[3]程艳飞.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简单体会[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10):260-260.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3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求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小学体育教学可以强壮学生的身体,帮助小学生养成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意志品质,增加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小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形成集体主义意识与团队观念。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游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小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从而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活动中,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方法
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我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多年,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认为利用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激发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要自小学抓起,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主动探索体育知识。本文主要研究了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主要策略,希望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的意义
学校体育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手段,保证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在小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制订合理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开展有组织的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校体育教育水平,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一)帮助小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小学生年龄还小,还没有深入接触过社会,在思考问题时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保证学生对体育学习具有较高的欲望,才会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具有较高的吸引力,才能希望自己掌握丰富的体育知识,要求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保证体育活动具有较高的趣味性与生动性,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帮助小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运动能力,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理解与认识,将体育学习与真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体育游戏取自学生的生活当中,其属于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特点,有着较强的趣味性与娱乐性,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参与欲望。利用将体育活动设计为各种角色扮演与模仿活动,能吸引小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帮助小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了解自己在生活与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
(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在体育学习中引入异彩纷呈的体育游戏,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敢于思考、大胆创造。体育游戏还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与判断,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判断能力。小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过程中,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情感,发展自己的思维水平。参与体育游戏时必须要动手、动脑,与其他同伴相互交流相互协商,需要尝试自不同角度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际体育锻炼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为学生参与实践创造大量机会,鼓励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独立思考、大胆尝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小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活动中,自身运动技能也会不断提高,有效锻炼了自己的骨骼与肌肉,进一步强健身体。利用参与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形成各种生活技能与劳动技能,如提高走、跑、跳、投的灵活度与敏捷性,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快速提升,使其能够迅速融入到生活当中。
二、提高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水平的主要策略
(一)选择合理的教学场地。开展体育游戏离不开场地支持,教师要结合学生人数与游戏内容选择合理的游戏场地。第一,场地必须平整安全,不管哪种类型的游戏都具备一定的比赛性质,只有保证学生安全才能促使游戏的顺利开展;第二,场地要提前划清边界,一旦游戏过程中失去了清晰的边界要求,则游戏活动会失去约束,导致游戏的无序与混乱,甚至可能发生安全隐患。第三,游戏场要远离教室,小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中会忘我地投入,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各种声音,因此要远离教室保证其他学生不受影响。
(二)确定体育游戏内容。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选择合理的游戏,在开展游戏前要求体育教师认真学习体育教学大纲与教材,保证游戏内容设计使小学生学习到大量体育知识,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小学生还不具备较强的运动能力与理解能力,因此,小学生游戏应该以简单易行、通俗易懂的内容为主。在开展体育游戏过程中帮助小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为小学生补充大量课外知识,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三)结合学生情况创设游戏情境。在开展体育游戏过程中,教师还需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学生处于情境当中可以增加情感体验,感受到生活与学习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时,过去长时期内,大多体育教师都要求学生依次试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绩也不理想。而利用体育游戏教学法,将立定跳远设计为蛙跳,几名学生同时参与练习、举行比赛,在教师与同学的喝彩声中,学生们争先恐后,热情高涨,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体育游戏必须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小学生喜欢体育游戏,是因为体育游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假如游戏的趣味性不强,不能得到小学生的认可。那么这样的体育游戏则会失去对小学生吸引力,小学生也不会主动参与。只有使小学生感到游戏的新奇与新鲜,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如果相同的体育游戏频繁出现,那么会引起小学生的厌烦,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所以,教师要对一些小游戏稍加改造,使其成为一个新的游戏,如变化游戏规则与比赛方法,则会使这些传统游戏又充满了趣味性。
(五)开展体育游戏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要求小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过程中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师在游戏前要公布游戏纪律,缺失了纪律约束的体育游戏是无序的游戏,甚至会伤害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必须制订严格的游戏规则,每一名小学生务必认真遵守。在开展体育游戏过程中,一旦发现违反纪律的现象,教师则需立即中止整个游戏,在全体学生的注视下教育违纪学生,有利于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六)高度重视学生安全。最近几年,体育伤害事故不断出现,甚至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体育安全工作。学校也需加大宣传力度,以引起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在体育游戏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时刻关注运动安全,保证体育游戏遵循一定的环节进行,鼓励学生积极发现运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学生需无条件服从教师的指挥,不允许学生独立行动。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要利用小学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在体育课学习中引入游戏,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实现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体育教学大纲与教材,遵循教育教学目标敢于突破教材限制,创新体育游戏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最为合理的体育游戏,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江顺达.论小学体育的游戏设计及应用[J].赤子(上中旬),20xx,(15).
[2]熊雄.小学体育游戏的创编及多元效应研究[J].科普童话,20xx,(18).
[3]姚国忠.运用体育游戏,打造小学体育高效课堂[J].知识文库,20xx,(08).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4
摘要: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游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热爱,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本文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原则,介绍了扮演类、创编类与比赛类游戏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游戏;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小学生具有活泼爱动的特点,他们喜欢和教师、同学进行一些互动活动,特别是一些游戏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体育游戏教学,非常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这种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原则
体育游戏有利于体育教学,但也必须把握一定的原则。
1. 以学生为出发点
在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进行体育游戏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育基本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学习学段:一到二年级为一个学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智力发育和认知水平较低,心理素质水平也不高,因此在选择体育游戏时尽量选择内容简单易懂、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心理素质也强,在选择体育游戏时,应较一二年级的难度有所提高,内容上要贴合该阶段学生的生活。
2. 以体育为中心
既然是体育课,所有的教学辅助手段都应该围绕体育进行,采用体育游戏的目的是辅助教学目标的完成,切不可进行游戏时候忽视教学目标的完成。在教学中如果忽视了游戏的体育性,过于注重游戏的形式和娱乐性,会大大降低教学质量;如果仅仅把体育游戏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独立环节,势必造成表面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但是学习重点脱离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无效。因此,在应用游戏法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和应用的游戏必须是以体育为核心。
3. 规划好游戏时间和参加人数
游戏的时间和人员分配也是体育游戏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游戏时间过短,学生难以进入状态,起不到游戏的效果;如果游戏时间过长,会占用大量教学时间,致使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计划游戏时间,保证游戏既能发挥作用,又不影响教学进度。对于游戏人数,应坚持逐步增多的.原则,即教师先进行游戏示范,然后让两至三名学生跟着做,学生基本掌握游戏规则后,再逐步增加人数。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实践
1. 扮演类游戏
表演游戏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这种游戏形式也最为常用。如很多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与动物的动作有联系,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装扮成相应的动物。比如在進行立定跳远的体育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打扮成小兔子或小青蛙的形象,然后进行跳远练习。在讲解动作技巧时,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加入这些动物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表演小动物,产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编创类游戏
教师在用游戏法进行教学时,可以不提前设定游戏,而是在对体育项目的具体技巧进行讲解后,让学生自己编排游戏,然后开展游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比赛类游戏
这类游戏就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游戏比赛完成教学内容。在进行篮球教学过程中,待学生掌握相关技巧,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不同的游戏小组进行篮球比赛,教师作为裁判。在游戏的进行过程中,学生为了取得胜利就会有意识地利用相应的技巧,避免出现犯规动作,而且比赛需要学生团队合作,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在比赛中得到提高。比赛分出胜负后,教师要注意重新进行人员搭配,保证没获胜的学生也能在下几轮游戏中获胜,以让大部分学生体会胜利的喜悦,从而保持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论述可知,体育游戏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非常有意义。应用过程中把握好应用的原则,掌握应用方法,方能发挥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黄涛.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考试周刊,20xx(8).
[2]王喜斌.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区,20xx(8).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5
【摘 要】 近些年,我国逐渐意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在全国各阶段教育中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含多个方面,比如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等,在这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然而,与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地位相反,有数据表明,20xx年后,我国各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呈下滑趋势。面对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严峻问题,我国各所学校的体育教师需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点,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想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必要从小学抓起,让学生在小学就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笔者旨在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就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的应用进行简要探讨。
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作为媒介,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数学、语文、英语等很多学科,都有教师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然而笔者认为,在室内学科中使用游戏教学法,难免会有一些学生不能及时从游戏中醒悟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唯有将游戏法用于体育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回顾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尽管小学每周都有两节体育课,但是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度实在不高,甚至有很多学校的体育课仅仅是教师带着学生跑跑步、做做热身运动,就解散了,然而,体育课还剩余很多时间,男生只有一小部分能够主动运动,女生则是聚在一起聊天说笑,丝毫没有体育课的样子。为了改变这种体育课的现状,广大体育教师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小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度,依次来提高体育课的效果。
一、在体育课上引入游戏教学法,让学生改变厌烦体育训练的心态
很多小学生之所以由原来的喜欢上体育,发展到不太喜欢上体育课,不想运动,主要是因为小学生都有玩的天性,然而体育课上他们很难有着自主性,要听体育老师的话,进行各种训练,或者练习广播体操,这对学生来说是极为枯燥和乏味的。或者,一些体育老师在课堂上解散较早,学生没有了组织,一些学生比较懒惰,索性回教室呆着,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也不乐意运动,由此互相影响,最终降低体育课的`运动效果。为了提高小学生在体育课的参与积极性,广大体育教师可以使用游戏教学法。比如,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中间十到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不让学生进行体育训练,而是带着学生做游戏,当然,这种做游戏可不是类似老鹰捉小鸡那种几乎没有什么运动量的游戏。而是让学生到体育器材室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运动器材,教师从学生选择最多的器材中挑一件,然后编造一种与这器材有关的游戏。小学体育往往是练操,跑步等运动,时间久了学生容易产生疲惫感,而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器材做游戏,则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运动欲望。课后,为了改善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对于体育课的意见,让他们将自己喜欢的游戏写给教师,以便教师将之与体育器材相结合,在体育课上推出更加新鲜的活动。再比如,在一堂六年级的体育课中,笔者在向学生展示拍球后,就没有继续介绍排球的一些技术动作,让学生先拿着球去玩,看谁能玩出新花样,回归到运动最初的快乐,笔者发现,带着游戏的精神去上体育课,无论是见过排球的还是没见过排球的学生,都能很自然地参与进去,将其当成篮球一样拍,或者当做足球一样踢,享受运动的快乐。最后,笔者在剩余的课堂时间中,给学生演示了排球的发球,以及如何接球,通过游戏教学法的带动,学生过去厌烦体育训练的心态明显改变,课堂效果也较好。
二、在体育课上引入游戏教学法,能够提高小学生体育课的积极性
现阶段我国大力推崇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更加强调课堂关系,即师生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这一点上,体育课也不例外,只有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才能称这堂体育课是成功的。可是在小学阶段想要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谈何容易?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进行体育锻炼时缺乏足够的韧性,难以从始至终坚持下去,同时,体育课在室外授课,在进行普通的体育训练时,学生很难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容易被周围的班级或者其他事物所吸引,难以做到全身心投入。为了提高小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体育教师不妨换一种教学思路,从游戏着手,以其为媒介,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其运动积极性。我们的学生见惯了排球、乒乓球等等传统的体育器材,在课堂上即便将这些器材拿出来,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运动,也很难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因此,小学体育老师不妨在体育课上拿出沙包、毽子、陀螺、空竹等民间体育运动器材,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城市,没有接触过这些器材,在课外活动中见到这些民间体育器材,很容易产生兴趣,会主动参与其中。陀螺、毽子这类的器材很容易就能学生,而在拿它们做游戏时学生则要全神贯注,身体也需要不断的运动,体育课的运动效果自然提高,同时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也不会感觉到疲惫。从笔者的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在接触到游戏教学法后,对体育课的看法都有所改变,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而且在体育课结束后,又会对下一次体育的游戏进行期待,如此一来,则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循环。
总而言之,现阶段的小学生身体素质不容乐观,作为祖国未来的新生代力量,各阶段学习有必要保证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一种适用性极广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对小学体育课的作用显而易见,希望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加以应用,同时为其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6
摘要:感觉统合训练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本文首先分析了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深入分析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小学教育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感觉统合训练
小学生正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合理、适当的体育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怎样提高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是小学教师和学生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感觉统合训练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和价值,符合小学生的身体成长规律。因此,本文将围绕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一、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一)年龄段合适
一般情况下,当小孩的年龄在六岁到十二岁之间时,是其感觉刺激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在这个时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往往更容易取得好的效果。当前,在国内外,许多教育机构都十分重视对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在幼儿基础教育之中,感觉统合训练已被列为一项必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感觉统合训练加以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任何一个儿童来说,要想使其达到完全的感觉统合,往往是不现实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如果其感觉统合失调,那么其患病的概率也相对更高,所以说,在儿童七岁之前,对其进行有效的感觉统合训练,可以使得他们的感觉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并且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儿童的智力,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潜能。而对于七岁到十二岁之间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则在预防其不良行为习惯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对学生的学业以及人际交往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之所以要开展感觉统合训练,是因为感觉统合训练对于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体育课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得到提高,而通过感觉统合训练能够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强化其身体的机能。同时,通过感觉统合训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通过感觉统合训练,也能够得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使他们能够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交际能力以及合作精神,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其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在要求和目的上与感觉统合训练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说把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之中,既能够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的身心素质得以有效提高。再加上感觉统合训练强调把游戏和体育器材融入训练之中,所以体育教学和感觉统合训练实质上是相辅相成的,体育教学能够使感觉统合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感觉统合训练也有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在小学阶段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感觉统合训练会使得学生的视觉平衡调节、触觉以及本体感觉出现变化,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因其肢体动作的改变而引起的。但是对小学生而言,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体的发育情况也有所不同,所以说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时候,适当地加入一些游戏或者是体育活动,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有效的刺激,从而得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二)提高器材的利用率
在将感觉统合训练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之中的时候,还应该有效利用体育器材,因为通过这些体育器材,不仅仅可以增加训练内容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使得教学的方式有所创新,教师可以对这些体育器材进行创新应用,使学生保持对感觉统合训练的兴趣。比如说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经常会使用到的大笼球,既可以让学生仰卧在大笼球的上方,然后由其他学生推动大笼球,使得位于上方的同学通过调整自身的姿势来保持平衡。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推大笼球比赛,这样不仅能够对体育器材进行有效的利用,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体育器材的兴趣。
(三)提高学生思维的科学性
在体育的日常教学活动中,除了需要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外,还需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智力开发。教学中,教师可充分结合感觉统合训练设计合适的体育竞赛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或者竞赛的过程当中增强体能,同时从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感觉统合训练作为一种新的体育锻炼方式出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并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在今后的小学体育教学当中,还需要广大教师的继续努力,以促进感觉统合训练教学的更好发展。
作者:谢玉忠 单位:福建省南平师范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
[1]陆晓东.关于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实验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4(10):83.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7
小孩子爱玩好动就是他们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方法,达到体育教学目的。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体育课就是一门大多数时间都在室外进行的特殊学科,它受到场地、器材、气候、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较大。因此,体育课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教学艺术手段就显得更加重要。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对体育课的教学形成了几点看法。
一、教学中的语言
首先,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儿童化的语言,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从而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体会每个动作要领。如教学《兔子跳》,要抓住模仿兔子形象、特征、动作,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再加上逼真的动作示范,使学生掌握“兔子跳”的要领。。
其次,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引导学生去领会、理解每一个动作,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老师示范动作。如教学《前滚翻》,通过老师的语言引导学生把自己躯干想象成就是一个球,想变成一个球,就要团身抱膝滚动。通过想象,学生加深了语言的理解,领会了动作。
二、教学中的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就是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的有效方法。如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较长时间的集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后,不仅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还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效率。例如,在教《跳跃》这一课时,将其设计成到“森林公园”游玩这一情境,在“森林公园”里贴上一些小动物图片,并为同学们准备好动物头饰,将垫子形容成小河,在“河”面上画上小鱼,这样的场地布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练习时,根据“游玩”这一情境,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到练习的快乐,掌握了运动技能。
2、分组教学法。为了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笔者采用了以下分组形式:一就是自由结合的分组。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人一小组,目的就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生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二就是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及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为各小组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生中通过组员的互帮互学来提高练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小学体育教学中以轻松愉快的游戏、舞蹈、徒手操等,形成群体活动的环境。在活动中让他们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确认,让他们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游戏作为小学低年级教材就是非常受儿童喜爱一种活动形式,它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就是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把游戏贯穿于体育的始终,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基本技能,完成教学任务。如“运球接力”“看谁传得快”等,让孩子们从兴趣出发,培养特长生。集体荣誉就是一种团体精神,团体精神对团体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予一定难度的活动,如“冲过火力网”,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以后又多次分组,打乱学生的组合,使多数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在为小集体努力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集体团结气氛感染。在同伴的鼓励和影响下,当发现自己的小集体处于不利地位时,那种渴望胜利和荣誉的心理及做出努力的过程,学生不知不觉就会对活动产生兴趣,也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教学后的评价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用“好”“坏”来片面的评价学生。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评价也进行了相应的新的改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全面实施评价机制,应该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互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相互评价的提高,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方法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闪光”的一面,让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多用鼓励和表扬,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把学生的长处和亮点用爱去“筛选”,加以肯定并且“发扬光大”,犹如播种希望,将会收获一个金灿灿的秋季;让学生真正体验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既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就是无声的语言,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分散开小差时,教师用眼神暗示,就会集中学生注意力等。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必须注意对学生兴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以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的乐园里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为了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就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挖掘学生的潜能,体现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艺术进行教学,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8
小学武术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小学武术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改进和充实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在教学与训练实践中,除了遵循一般教学与训练的原则外,还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对武术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教法的选择。
在教学实践中,武术的教学的程序不能等同一般的教学,一般的教学的教学程序为:开始部份(师生问好等)一准备部份(做热身活动)一基本部份(学习动作或复习等)一结束部份(总结);而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我认为可以在开始部份直接与基本部份连接,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程的后期大多注意力分散,在课的开始部份注意力较集中,所以,其教学程序应该为:开始部份一基本部份一结束部份。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1、形象化讲解。
在教学讲解时,形象化讲解是小学生武术教学的生命,讲解动作时需要形象化,而组织练习时也需要形象。一般武术的教学都比较乏味,针对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在选择教法时要体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要注意讲解的形象化、趣味化。
2、口诀化讲解。
讲解时还可以使用口诀化讲解,如讲弓步时,口诀可为“前腿弓,后腿绷,挺胸,立腰,象张弓,别晃动”,也可以用”弓步弓步象跑步,后腿伸直前腿弯”等口诀进行教学。让学生较容易抓住动作的关键。
3、分解动作讲解。
在练习中,教师逐渐强调在冲拳、推掌、顶肘等动作时,要运用“寸劲”,使力量顺达于动作的着力点。演练武术时,要求精神贯注、情绪饱满、表现出勇敢、机敏、无所畏惧的气概。‘教师在教学中,应将精神风格的培养贯穿每个动作,这样动作演练才有气魄,才能达到练习武术的目的。
4、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多领做,从而让学生有一个初步正确的示范,建立一个正确的动作概念。但要注意的是在采用直观教学法时要注意示范位置的选择,要让所有学生能够看见,如站在横队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等等。在示范同一个动作时,也可采用几个示范面,如“马步双劈拳”,为了让学生看清两脚开立的距离,脚尖正对前方,以及双劈拳要平的规格要求,可采用镜面示范;为了让学生看清马步要挺胸、立腰,膝盖不能前跪而超过脚尖的规格要求,可再做侧面示范。
二、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熟练的演练动作,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及示范能力。也就是说,在教的这些动作中,哪些动作用何种教学方法(镜面、背面、侧面、斜面还是上下分解、左右分解、整体教学等),如何使这些动作都有一个最佳的表达给学生的方式(当然还得配以形象化讲解)。如教学原则中的“镜面示范”,通俗说就象一个人在镜子前做动作一样,左手是“镜子”中右手的动作,而右手则是“镜子”是中左手的动作。在面对学生做示范时,由于武术中某些动作角度的关系,教师不能采用“背面示范”,而只能采用镜面示范。象简单的师生问好时的“抱拳礼”动作,教师面对学生说:“右手握拳左手掌”时,其实他的动作是“左手握拳右手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正话反说”,这样的动作在武术中大量出现。而对镜面示范能力的掌握及讲解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优劣的关键所在。所以,作为小学武术教师除了对所教的套路内容熟练以外,配合这个套路的示范面的运用、教法的采用、及示范点的选择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在课前课后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1、注意把握整堂课程节奏。
一般来说小学的武术课教学与成人教学不同,它的教学程序为:开始部份即学习部份,而成人教学则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部份然后进行基本部份的学习。所以,在开始部份在小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候,对其进行新课的安排,而在后面则可以安排复习或小比赛等内容。在构思一堂武术课时,要使小学生容易接受,应结合“情境教学”对整个课程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如:爱国;团结等。使小学生在某种情境的带动下进入教学设定的某种“环境”,使学生在这种“节奏’’下接受教学。所以,安排小学生武术课“节奏”时,不妨可以做以下的.程序处理:主题——使小学生进入某种情境——教给他们技术——引导他们复习。其中,以及时的表扬或小奖品的鼓励也是保持节奏的一种有效手段。
2、及时鼓励、小比赛。
表扬、鼓励及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及时把握课程节奏的关键。在一堂小学武术课的若干环节中,都要靠鼓励和表扬,以及一些虚拟的小比赛来进行课程各环节的连接。可以说,及时鼓励和小比赛是把握好一堂好的武术课节奏的润滑剂。
三、安全的问题。
没有安全性的武术教学,是危险而难以实施的。也就是说,安全是学生学习武术的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武术教学时在课程的安排上建议将压腿等大强度的柔韧性练习去掉,因为多数学生进行武术课堂学习是为了增强体质,了解中华武术这一特殊技能,以及通过武术塑造自己的品质等。所以,在安排中要精心设计课程,不仅要把难度过大、疼痛感较强的练习去掉,而着重于对武术技术的传授,以及在技术当中与道德品质的塑造结合起来。让学生安全地练武术,使他们安全地感受武术这一古老奇葩魅力。
最后,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一节武术课中安排的主要运动量应在准备活动以后,可以采取短时间大强度的练习,随后逐步在不降低强度的基础上逐渐延长休息时间和练习次数,以提高小学生的运动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稳定期比成人更短促,在紧张肌肉活动时,小学生缺氧的发展也更急速,所以,在大强度练习后,要控制学生的运动量只有合理、科学的运动量安排才能让小学生在练习武术时,产生健康、积极的情绪,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学的目的。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9
小孩子爱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方法,达到体育教学目的。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体育课是一门大多数时间都在室外进行的特殊学科,它受到场地、器材、气候、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较大。因此,体育课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教学艺术手段就显得更加重要。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对体育课的教学形成了几点看法。
一、教学中的语言
首先,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儿童化的语言,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从而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体会每个动作要领。如教学《兔子跳》,要抓住模仿兔子形象、特征、动作,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再加上逼真的动作示范,使学生掌握“兔子跳”的要领。.
其次,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引导学生去领会、理解每一个动作,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老师示范动作。如教学《前滚翻》,通过老师的语言引导学生把自己躯干想象成是一个球,想变成一个球,就要团身抱膝滚动。通过想象,学生加深了语言的理解,领会了动作。
二、教学中的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是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的有效方法。如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较长时间的集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后,不仅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还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效率。例如,在教《跳跃》这一课时,将其设计成到“森林公园”游玩这一情境,在“森林公园”里贴上一些小动物图片,并为同学们准备好动物头饰,将垫子形容成小河,在“河”面上画上小鱼,这样的场地布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练习时,根据“游玩”这一情境,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到练习的快乐,掌握了运动技能。
2、分组教学法。为了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笔者采用了以下分组形式:一是自由结合的'分组。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人一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生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二是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及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为各小组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生中通过组员的互帮互学来提高练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小学体育教学中以轻松愉快的游戏、舞蹈、徒手操等,形成群体活动的环境。在活动中让他们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确认,让他们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游戏作为小学低年级教材是非常受儿童喜爱一种活动形式,它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把游戏贯穿于体育的始终,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基本技能,完成教学任务。如“运球接力”“看谁传得快”等,让孩子们从兴趣出发,培养特长生。集体荣誉是一种团体精神,团体精神对团体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予一定难度的活动,如“冲过火力网”,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以后又多次分组,打乱学生的组合,使多数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在为小集体努力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集体团结气氛感染。在同伴的鼓励和影响下,当发现自己的小集体处于不利地位时,那种渴望胜利和荣誉的心理及做出努力的过程,学生不知不觉就会对活动产生兴趣,也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教学后的评价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用“好”“坏”来片面的评价学生。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评价也进行了相应的新的改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全面实施评价机制,应该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互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相互评价的提高,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方法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闪光”的一面,让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多用鼓励和表扬,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把学生的长处和亮点用爱去“筛选”,加以肯定并且“发扬光大”,犹如播种希望,将会收获一个金灿灿的秋季;让学生真正体验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既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分散开小差时,教师用眼神暗示,就会集中学生注意力等。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必须注意对学生兴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以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的乐园里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为了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就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挖掘学生的潜能,体现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艺术进行教学,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0
【摘 要】 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选择合适的锻炼场地,在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时,要保证他们的身体安全。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在保证自己身体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锻炼,掌握体育动作,提高体育运动能力,促进他们体育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体育;安全意识;有效指导;锻炼
安全教育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体育运动中,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导致课堂上经常出现拉伤、扭伤、碰伤等情况。为了保证学生的身体安全,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注重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有效发展他们的体育综合素质。
一、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培养安全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体育课堂上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体育锻炼,遵守课堂秩序,不随意离队,不到危险的地方,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很调皮,排队时推推搡搡,容易造成其他学生摔倒的情况;有的学生随意玩耍高年级的体育器材,由于没有掌握体育动作,容易造成拉伤、碰伤的情况发生。这时教师要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和可能造成的危险后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学生在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后,他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会有意识地避免做高难度的体育动作,不到危险的地方活动,杜绝一切可能造成身体受到伤害的事情发展,使课堂教学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体育动作,促进他们体育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小学生的性格活泼,自制力较差,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说服教育的放式对学生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不容易接受和理解。结合体育活动渗透安全教育,会有效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自己的行为和动作,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例如,在教学“跳绳”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跳绳的动作后,先不拿跳绳练习跳绳时手和脚的动作,使动作流畅、协调。在熟练动作之后,再让学生拿上跳绳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之间保持较大的距离,避免同学之间用绳子伤到对方;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注重跳绳的速度,先慢慢跳,等熟练了之后再加快速度,防止被绳子绊倒。对于故意拿绳子伤害同学的学生,教师要迅速制止并严厉批评他们这种行为,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行为对他人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自制力,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遵守课堂秩序,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时,能够确保自身安全,避免受伤的事故发生。
三、开展分层教学,保证教学“安全行”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和身体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进行分层,按照体育能力强、体育能力中等、体育能力弱方法进行分层,在教学了体育运动的基本动作之后,教师可以给每个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强度的锻炼任务,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完成锻炼,避免因锻炼强度过大造成身体伤害。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锻炼,在锻炼中熟悉体育运动的动作,掌握动作技巧。还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竞争性锻炼,看看谁掌握的动作最标准。在竞争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很容易掌握所学的体育动作。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好勝心较强,在开展竞赛学习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他们因为制定不切实际的锻炼目标造成身体的伤害,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进行锻炼,实现高效安全的体育教学。
四、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感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成为了体育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让他们快速掌握体育动作。在指导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感,制定严格的班级纪律,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克制自己,遵守课堂纪律,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树立安全责任感,需要让他们不干扰其他学生的锻炼,不故意做出危险的动作。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要纠正其他同学的危险做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增强安全意识,在体育锻炼中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在学生进行积极锻炼时,教师要认真观察他们的身体情况,对于身体不适的学生要让他们及时休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使体育教学课堂能够顺利进行。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遵守课堂纪律,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选择合适的锻炼强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体育锻炼,促进他们体育能力的有效提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安全的锻炼场地,对他们的锻炼情况进行关注和指导,防止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受到伤害,使体育教学高效、有序、安全地开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长将.谈如何加强体育课堂安全意识教育[J].文存阅刊,20xx.
[2]汤嘉伟.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J].学子(教育新理念),20xx.
[3]郝金兰.小学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20xx.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1
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方法,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我们正是要利用学生对体育课的这一特殊情结,通过有机的结合,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游戏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样,小学生非常喜欢,它不仅能帮助小学生认识自然和社会,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全面提高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培养小学生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在小学体育课游戏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五点:
一、游戏中渗透德育教育
每个游戏差不多都是集体活动,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时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分工合作中各尽其责,在活动中都体现出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每次活动中,学生都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负重接力”游戏,可以使学生掌握所授技能和搬运的能力,又可以发展学生奔跑、灵活和协调的素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认真锻炼、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友爱的品质。在游戏中,教师要使学生懂得是与非、胜与负、诚实与虚假、遵守规则与违反规则等道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游戏中表现出诚实、勇敢、顽强和胜不骄败不馁等好的思想品质。
二、注重游戏的趣味性
具有趣味性内容的体育游戏,学生就会从活动中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满足体育活动的'欲望和需求,使体育教学生动活泼、更有成效。如在训练学生400米耐久跑这一项目时,可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进行全程跑、结伴跑、甩人跑等,也可采用分组竞赛跑,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提高跑的能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三、提高游戏的实效性
游戏的目的就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其次是发展智力和获得娱乐。因此游戏内容的安排应根据游戏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参加人数、场地、器材、游戏时间等方面选择锻炼效果较好的游戏。如在学生人数较多时,应少选用费时过多的轮流比赛性游戏,而尽量选择每人有均等活动机会的游戏。如游戏“篮球传递比赛”所利用的时间就少,对男女同学都适用,而且均有发展灵敏素质和协调能力的机会。又如游戏“占位”,方法简单,竞争性强,在准备活动中,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把身体活动开,达到锻炼身体、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培养健康的竞争性
学生通过竞争类的游戏,能够培养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积极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游戏“迎面接力”、“篮球传接球比赛”等,通过这些对抗竞争的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为达到取胜的目的,发扬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敢于拼搏的斗志和学习精神,满足了他们向上进取的心理要求,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但也要让他们感受到既然是竞争,必定会有胜有负,教师应根据竞争机制,用生动形象的体育语言和方法,启发教育他们在艰苦对抗竞争的环境中,应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去消除身心障碍,战胜困难,要养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胜不骄败不馁的高尚的体育道德作风。
五、强调游戏的保健性和安全性
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衡阶段,他们大都喜欢跑、跳、投等活动,好胜心强,又缺乏耐力,且他们的骨骼还在生长时期,易变形,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肌肉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心血管、神经系统也都在发展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游戏的强度和时间长短,不能让他们过于疲劳而影响身体健康。其次,需注意游戏的场地和器材的牢固程度,排除障碍物,确保游戏的安全性。
总之,在小学体育课中,教师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注意游戏这一教学内容的渗透,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热情。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2
1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因素
有的老师上课时给学生一副冷淡的面孔,学生看到害怕,于是敬而远之,近而其思维受到抑制,师生之间顿时产生距离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距离感使学生不再相信老师,更不用说他讲授的课程,怎能谈起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两哨一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这是很长时间以来体育课上普遍存在的一种“放羊”现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小学生体质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相继也产生了体质和发育的不相协调,即: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而体质却明显下降。新课标改革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按理说在这较长时间里,学生的体质应该逐年上升,但是事实却与之相悖。近年来新课标中的各种教研活动、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接踵而来。但只停留在研讨课、展示课、评优课的表面上,而真正的体育常态课与之相差很远。
当前,在很多体育课堂上,教师教法单一不灵活,具体表现在,课前的体育常规呆板,课中讲解繁琐。教师无视学生的兴趣和个体差异,教学一刀切。甚至有的教师把惩罚学生作为达成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使学生体会不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成功体验和乐趣,相反尝尽失败的苦涩。
2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外部环境因素
2.1学生人数多,班额太大
现在新生入学给体育老带来的最大难题是人数比较多,大多数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比较多,大班往往在70人左右,这样的'班级对各个学科实施教学都带来了困难,对体育学科的影响尤其大,想要完全消除这种影响,在不减少人数的情况下不现实,那么,我们体育教师就要想办法削弱大班带来的影响,顺利实施体育教学。人数多的班级,最困难的不在于教学,在于如何组织,尤其是对于尚“不识号”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更是困难,因为这些学生初来乍到,虽然经过幼儿园的训练,但是幼儿园是保育性质,小学是教育性质,学生在某些方面对老师存在强烈的依赖感,具体的表现就是,“拍一拍,动一动,推一推,转一转”,不拍不推学生不会按照老师的指示来做。这给体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
2.2场地器材不足
具备规范运动场地和齐全器材的学校并不普及,但体育教学不能因条件不佳遭到严重影响。场地器材不仅对教师心理有影响,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会更大。坑坑洼洼的场地,陈旧无序的器材,会让学生产生不安全感和逃避感。
2.3学生组织纪律性差,吃苦耐劳精神少
调查显示,现在学生,尤其低年级的学生都是“龙子龙孙”在家是“皇上”,凡事依个人爱好,兴趣去玩玩、看看,甚至个别学生不去上体育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学习环境的改善,学生怕苦、怕累,体育中的顽强拼搏的精神离学生们越来越远。具体表现为:推铅球嫌脏,长跑怕累,武术怕劈叉。
2.4学校和家长对体育存在偏见,重视程度不高
大部分学校和家长把学生的卷面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差,致使学生认为学习是第一位的,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文化课中,忽视了日常的体育锻炼和体育课。其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和学校的旧观念没有完全转变,上体育课就是老师领着学生玩,保证学生的安全就行,进而影响到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主动性。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小学体育课堂由于受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得小学体育还存在着教师不够重视,放羊式教学还时有发生、老师的教法有待改进、学生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学生怕吃苦、学校和家长不够重视等问题。
3.2建议
(1)要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必须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发挥教师主导性加强师德修养和业务学习,端正教学态度,精心地组织教学,通过精简的讲解,准确的示范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兴趣及迫切的练习欲望,且与学生达成情感沟通,有效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2)领导和家长重视,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只有领导重视,才能大力支持体育教学,进而增加学校体育设施,改善教学条件,更要家校联盟,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调动家长、学生、老师积极性,为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3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小学体育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在不断丰富,感觉统合训练也应运而生,它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感觉统合训练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并对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做了探析,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望为小学体育教育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带来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小学体育;教学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小学体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教育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实践和调查,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中有着一个严重的现象就是很多小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但是由于家长工作的繁忙和不够重视,小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日益严重。小学体育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在不断丰富,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体育教育,预防和改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新时代的小学体育教育中出现了感觉统合训练,这种形式对于预防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其良好地融合于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方方面面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改善作用。
一、什么是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的英文为SensoryIntegration,简称SI,一般被用来针对人体神经系统的需要,引导人体对其受到的感觉刺激来做适当的反应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主要被用在儿童和神经系统受到过创伤的人群。现在的人从小由于遗传因素、外界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等影响,出现了很多有着感觉综合能力失调的特殊儿童,他们往往对一些感觉刺激缺乏感觉学习能力。感觉统合训练指人体的脑对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练习的过程,它往往涉及儿童的大脑、心理、身体三个方面,三个方面互相联系、协作,通过对人体的视觉、听觉、感觉、肌肉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刺激,实现人体大脑与各种身体机能的协调运作,从而提高人体大脑感觉神经系统的灵敏性,锻炼人体左右脑共同发展。
二、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以及危害
(一)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不成熟的阶段,一旦在受到心理或者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时,就十分有可能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一方面,小学生的神经系统受过刺激或者创伤甚至摄入较多含铅物质就很可能影响神经系统,从而导致感觉统合失调;另一方面,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如果小学生缺少感觉刺激训练也有可能导致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发生。感觉统合失调在小学生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视觉失调、触觉失调、听觉失调、平衡能力失调等几个方面。另外,小学生出现感觉统合失调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在处于胎儿时期时的孩子没有得到充足的营养或者妈妈受到过严重身体创伤,在出生后其神经系统受到影响,一旦出现感觉统合失调,身体的其他方面的机能就可能随之出现问题。
(二)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小学生的神经系统得不到全面的感觉刺激就会导致其感觉统合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进而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首先,小学生出现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可能会影响小学生自身的性格和气质,严重时就可能会产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障碍,从而影响着其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其次,对于小学生来说,感觉统合失调将会影响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而影响小学生的肢体灵敏性和协调性,从而导致日常行为和活动能力产生障碍,进一步影响正常的学生生活。再次,感觉统合失调还有可能给小学生带来学习上的障碍,他们的学习能力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也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患有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的小学生与同龄人相比在智力水平、身体协调能力上会存在明显的差距,小学生一旦因此出现心理上的障碍,就极易出现孤僻、焦躁、与他人发生冲突等现象,难以与同龄人友好相处,也影响着与老师和家长的关系。长此以往,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得不到改善和调节就可能出现恶性循环,不仅影响日常的学习生活,也影响小学生的个人发展。
三、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使得体育课堂趣味性十足感觉统合训练通过融于体育教学中,其具备浓郁的趣味性、娱乐性、探索性,可以满足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如果只是体育老师单纯的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没有融合体育教学,学生可能觉得缺乏趣味性,从而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因此,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游戏的互动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在愉悦轻松的体育课堂当中享受游戏的乐趣可以提高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感觉统合水平。
(二)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感觉系统的发展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是对小学生的感觉系统展开训练,通过体育教学不仅仅能够起到一定程度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学生感知、了解自身的反应机能,强化神经系统的感应能力,促进左右脑协同发展。学生在很多体育游戏中可以通过感觉训练,在懂得体育游戏规则的同时获得了知识,提高身体机能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感觉系统的发展。
(三)有利于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感觉统合训练与运动相结合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身体平衡力、肌肉控制力以及协调力,促进左右脑发展。例如平衡木、跷跷板等体育游戏既简单又可以锻炼小学生运动能力,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和改善感觉统合失调的作用。儿童在小学阶段的神经感觉系统较为活跃,是对其进行感觉刺激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阶段开展有效的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在预防学生感觉统合失调的同时,纠正一部分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素质同步发展,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服务。
(四)有利于带动小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通常来说,男孩、女孩对于体育运动的爱好是不一样的。女孩会喜欢舒缓一些的体育运动,而男孩更加喜欢运动强度相对大一些的运用。感觉统合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这种局限性,训练的适用性往往可以让大家共同参与进去,通过多形式的、丰富的体育运动形式带来感觉刺激,使得小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有利于带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四、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的策略研究
(一)创新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需要体育老师去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有效且适度地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进去,通过体育游戏中的训练给予小学生有效身体刺激,让小学生的感官发生变化。对于出现轻微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小学生来说,体育课的训练强度是大多数小学生的身体可以适应的,也是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对于身体的肢体动作有着不同的要求,相对应的带来的感觉刺激存在差异。恰当且适度的体育训练内容还要保证体育活动和学生的实际特点相符,这样一来,对小学生的身体进行有效感觉刺激可以保证感觉统合训练质量。
(二)提高对体育游戏活动的重视程度体育课程中的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将体育游戏作为核心内容,体育老师要不断提高对体育游戏活动的重视程度,通过体育游戏和感觉统合训练的良好结合,让小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日常的体育训练环节,体育教师需要根据感觉统合训练的特点去设置相关的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体育思维,使得小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顺利达成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例如仰卧滑滑梯、平衡木等游戏都是小学体育课堂中常见的且可以实施的体育游戏项目,都能够在感觉统合训练当中刺激到校学生的各个感官,从而发挥良好的锻炼效果。
(三)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虽然感觉统合训练的体育游戏运动强度相对来说不大,属于比较安全的训练项目,但是体育老师的.风险意识还是要有的。体育老师要对每一个不同特征的小学生充分考虑其体能承受能力,设计小学生能够完成的动作,不能一味地顾着游戏创新而忽略游戏的安全性。例如,很多蹦跳类的游戏是训练学生肢体协调能力的主要游戏类型,在进行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游戏的难度和时长,对于很多运动天赋不够的孩子要多多给予关注和关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辅助其完成游戏任务,确保安全的同时顺利完成游戏。在体育游戏教学开始之前,要做充足的准备活动,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状况。师生共同参与,教师时刻关注儿童,将其安全和健康放在首要位置。
(四)合理利用体育器材合理利用体育器材是感觉统合训练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手段,要想提高和改善体育课堂中的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借助体育器材进行辅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单纯的肢体运动做得多了也会枯燥无味,体育器材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体育训练内容,让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锻炼热情。体育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丰富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积极拓展体育器材的新玩法。例如,跳绳是小学体育锻炼当中的一种重要器材,体育老师可以拓展这一器材的玩法,比方说可以用跳大绳或者花式跳绳的方法,通过其多元化功能丰富小学生的活动形式,不断增强小学生对自身体姿势的调控能力和肢体动作的把握能力,从而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感觉刺激,促进小学生的多元体育能力的发展。
(五)关注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同班级和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父母影响的不同,其个人的性格特征、认知能力和爱好兴趣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开展感觉统合训练时需要特别关注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提高学生兴趣和感觉统合训练以及体育运动项目之间的融合性,这样才能保证感觉统合训练效果,从而使得感觉统合训练质量明显提升。小学体育教学中老师需要立足小学生不同年龄段来制定体育教学活动,向低年级的小学生传递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向高年级的小学生传递具备技术性的教学内容,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六)强化学生思维神经系统的功能针对大多数正常的小学生,体育老师需要注意的是通过一些感觉统合训练去强化学生思维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现象的发生。比如,体育老师可以将操场上的跑道设计成曲线,或者设置成迷宫。学生从某个起点出发,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出口就算获胜。这种简单的体育游戏在达到训练学生跑步能力的目的的同时,还能锻炼到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强化学生思维神经系统的功能,可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反应能力,其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思考能力、感受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创新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当中。小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感觉统合训练的在同时进行,这不仅仅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预防感觉统合失调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超.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J].体育风尚,20xx(10):66.
[2]顾峰.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小学科学:教师,20xx(8):71.
[3]卢琦.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xx,17(24):98-99.
[4]张鸿庭.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xx,10(20):48-50.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1-04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3篇)11-04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4篇11-04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3篇11-04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1-08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08-17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1-06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论文12-17
浅谈语文教学论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