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化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化教学论文1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我国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它能够帮助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国外的先进医学知识和技术,同时,很多医疗器械的使用也离不开英语。可以说,英语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医务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医学院校必须要重视英语的教学。在信息时代,大学英语的教学应当充分结合信息技术,实现更高效的课堂教学。笔者简单谈一谈医学院校实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几点措施,以期能够对其教学工作有所助益。
1 我国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教学理念滞后 目前,我国很多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仍旧比较滞后,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表现在部分医学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呈现刚性课程观;第二个方面表现在其“教”与“学”呈现单向观;第三个方面表现在其教学价值观仍然停留在知识和能力本位。这使得很多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语法教学,过分强调训练学生的英语基础,而经常忽视英语语言的实际交际功用,使得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仍旧不能够灵活地利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这明显是一种纸上谈兵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英语。
教学大纲滞后 教学大纲是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科学依据,教学大纲的滞后可以说深深阻碍了我国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新时代的新形势变化使得社会对医学专业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其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已经逐渐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和教材更换率低,其中关于人文科学方面的内容较少,并不能够完全适应于现阶段的医学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
教学模式滞后 现如今,我国仍旧有很多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其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以精读为主,以及通过死板的“一黑板、一粉笔”的教学方式来不断向学生灌输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几乎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换,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不再适用于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只会使教学停滞不前。
2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措施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以学生为中心,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主要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设计学习环境和协作学习的作用等。总而言之,就是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进行教学。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改善其教学当中的'种种不足,实现高效化教学。
利用网络平台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语言对医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古代中医有“望、闻、切、问”四要素,其中“问”就是有关语言方面的要素。再者,著名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也曾经说过:医生用来治病的东西有两件,其一是药物,其二就是语言。语言对于医生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所以,医学院校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尤其是英语交流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依靠口语教学和听力教学来完成的,在传统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其一般都是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利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来完成的。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短时间的交流往往达不到较好的训练效果。但是,网络平台的出现使得学生拥有更多的英语交流机会,在网络平台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实现远程交流,并且还可以与真正的外国人进行在线对话,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训练效果,使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必要要素,没有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就不算是真正学好了英语。而且大学生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也离不开英语阅读,这点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同样如此。因此,医学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阅读英语医学材料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要通过阅读本身来实现,但课本中的英语文章往往有限,学生如果长期只反复阅读课本中的几篇课文,很容易对英语阅读失去兴趣,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网络海洋里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其中也包括有许许多多的英语资源,尤其是很多国外的英语医学资料。基于网络的便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来搜索和查阅一些国外的医学科研资料、电子报刊等,让学生自主进行英语阅读,这既是一个医学信息获取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英语阅读能力的过程。可以说,计算机信息网络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阅读层面,丰富了学生的英语阅读内容。在网络资料的海洋里,学生能够读到更多的英语文献,学到更多的国外先进医学知识,并同时大大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太过枯燥单一,也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之下,要求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在这些情境当中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需要注意的是,情境的创设必须要既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又符合学生的医学专业,教师可以将英语知识与学生的专业课程相结合来为学生创设情境。如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一段医院的动画,为学生创设一个外国病人到医院看病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就此展开英语对话模拟。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又能够帮助学生回顾专业课程,为学生将来从事医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长期英语学习意识 近年来,全球医学事业都在迅速发展,这就要求医学从业者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从而使自身能够跟得上这种发展变迁。
信息化教学论文2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它主要研究人类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教学过程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它与学习理论是相互依赖的,学习理论构成了教学理论的基础,它为教育者提供了发现一般教学原理的最切实的起点。
自从1959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第一个CAI系统,从而宣告人类开始进入了计算机教育应用时代以来,自行为主义、认知学习理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指导了教学,但最适合、最切实的是80年代末至今的建构主义,为当今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学习并研究一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同时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将对我们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校今几年来,积极探索、开展信息化教学,下面对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浅谈几点看法,请斧正!
一、用建构主义武装教育者头脑
世纪飞越,教育者头脑必将随着跨越而发展。
改变教育者应试教育的头脑,必须用建构主义进行革命。建构主义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教育者必须改革传统思想观念,站在时代最前沿。改革教育者传统观念,为信息化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
二、师生角色转换是信息化教学的关键
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
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和合作者。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是知识梳理的高手,谁能将知识梳理的条理,谁就会培养出高分的学习者。在此过程中,教师将课本的知识灌进了学生的头脑,学生只要机械地记忆和背诵就可以了。学习者在此过程中活像一个高级机器人。教师则成了培养高级机器人的高手或者严重一点说是在扼杀学习者。教师是主体也兼主导,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化教学、新课程教学、创造性课堂则要求教师走下来,学生走上去。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开展他们的学习,教师必须提供学生认识工具,达到一种与现代教学活动宗旨紧密吻合的教学过程。这样师生角色转换后才能实现真正的信息化教学。否则教育者会守着现代化的工具进行传统式的教学。成了教死书、死教书,学生成了学死书、死学书。
三、用建构主义指导教与学
多年来,我们的学生只知道教师讲什么,学生去学什么;教师不讲的就是不考的,也没有必要去学!这种观念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这些学生到社会以后,没了教师,他(她)们不会学习,更不懂如何去学习。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学校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实施。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成了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课时要针对这四大要素来设计。
1.创设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如何创设问题成了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教学为建构主义提供了基础设备,教师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各方面环境,创设有利于知识建构的问题。没有情境的课堂一票否决,没有情境问题的设计一概为零。
2.协作与会话:在有利的情境下创设的问题一定要充满探索性,这样学生可通过协作对搜集的学习资料作出分析,然后通过提出假设和验证来建构自己的知识脉络。在协作过程中学习小组之间必须通过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这样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集体所共享。上面的协作的会话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她)学成一种积极学习的学习观,最终达到脱离教师也能独立学习的目标,培养一种终身学习的学习观。
3.意义建构: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四、学习评价既重过程,又重结果
建构主义提倡的学习评价,充分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育者细细体味这三方面,不难看出当今新课程改革、信息化教学中所注重的是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在于学习者记住了些什么,背过了些什么,试卷做对了多少。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用自己的方法和经验对知识进行梳理,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提出,然后通过小组记录的方式,将该组所有成员的发言次数和发言结果记录在案,教师在课堂结束后,对这部分进行评价,并记录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集分,相应进行评价。
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建构主义倡导小组式协作学习,这就强调了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可以通过小组长记录的方式,对本组成员的贡献记录在案,定期对小组长进行交流,以检测该小组全体成员的学习。
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学生学习达到的最终成果。教师在此中一定要提供好的思路与学生交流,帮助小组或单个学习者完成意义建构。
通过以上三个评价,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以激励下一步的学习。因此在学习到一定时期后,可通过网络日志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记录,与学生交流。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学,学生如何学,是教育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建构主义下的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新时代的建构主义会被更多的学校利用和学习。信息化时代教育会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迸发新的火星!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对于建构主义的反思.北京师范大学
〔2〕高连歌,孙成状.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信息技术教程.石油大学出版社,20xx.
信息化教学论文3
摘要:多媒体和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技术正快速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与学习方式,实现了移动化生活和泛在化学习,给高职英语教学观念、内容、方法、模式和学习方式、评价等方面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就如何在互相网大环境下,信息技术与高职外语教学有效融合之对策进行研究与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外语教学;融合;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高等外语教学的深化改革,信息技术已逐渐引入到了高职外语教学中,恰当、适时地运用信息技术,构造多模态的网络生态环境,打破传统课堂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达到高职外语教学改革的目的。
一、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传统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四个普遍问题:(一)学生对英语学习不够重视,学习兴趣不浓、目标不明确、主观能动性差,持有应试教育态度;(二)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偏向传统教学,教学内容以书本为主,教学方法和策略单一、枯燥,没有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三)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不科学,不能体现高职英语教学听、说、读写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忽视通过各种信息技术与网络媒体加强语言的有效输入和高效输出;(四)重理论,轻实践。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综合运用语言技能,顺畅、规范地进行交流。在传统的教学中,侧重单一知识的传授,忽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技能,导致高职学生普遍自主学习能力差,语言运用技能不理想。
二、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有效融合
信息技术在各领域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高职外语教学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成为外语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手段,它促进了教师本身与外界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自身专业与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外语的教学的融合,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的智能化水平。强调学习环境设计、协作学习、情境教学等对信息化教学重要性和关键性,强调以各种信息化手段来支撑“教与学”,如以多模态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以现代的手段实现教学,以多种教学策略强调教学过程,以各种以互联网形式提供教学资源等等。
三、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途径与对策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属于主导地位,固定为知识传递者和讲授者,而学生属于从属地位,是知识接受者。但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各种学习APP、网络学习平台(蓝墨云班课)等的兴起,教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改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监督者、推动者及信息技术的支持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践者。
1.教师利用多种模态向学生形象地、科学地展现教学内容,如音频、视频、动漫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理解并记忆教学内容;教师利用测评软件和学习APP收集学生成绩相关的数据(用时、分数、错误率、争取率、相关性等),记录并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轨迹和学习特点后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给分派学习任务,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学习。如在单词测评中,教师利用Aboboo变速听力软件检查学生单词掌握情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听力水平的高低调节语速完成拼写任务,任务完成后上传成绩至学习平台,平台自动打分并及时以成绩报告单的形式反馈给学生,报告单内容包括“用时”、“正确率”、“分数”、“未默出单词”和“默写错误的单词”,学生根据此报告单课后加以复习和巩固;教师则会根据平台记录的数据,为下次课分发默写任务分好难易等级。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动力,不仅有利于教师注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学习观念、方式的转变信息化教学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学习等特点。课堂不再是传授知识唯一的场所,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快捷方便地获取各种适合并使他们感兴趣的学习资源,补充课本知识;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指导者、引导者,未解知识的答疑解惑者。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融合,丰富了自主学习的知识资源,拓宽了自主学习的路径,学生对资源的选择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和自主性,打破传统“被动式”学习模式。如要纠正语音语调、总结归纳文化差异等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观摩学习教师推送的相关视频或微课、慕课,或在百度搜索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用电脑、手机等便携式的智能设备等进行泛在、碎片化学习。总之,学生学习的时间、地点、进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自主性和移动性。
3.多元化互动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模式只限于课堂。信息化辅助教学后,从以往的单向知识传输变为双向互动传输,实现了多元化的互动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师生、生生、人机即时、时时互动,学生成绩的实时反馈与资源的共享。这种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节省了教师书写的时间,提高了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检查的效率;另一方面,利用各种学习软件,提高了高职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课前,教师在学习平台发布课前预习任务单,推送各类学习视频;学生利用智能设备领取任务单,实现泛在学生,碎片化学习;课中,教师在学习平台上建立讨论组,鼓励学生用英语各抒己见,锻炼学生英语运用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营造出浓烈的学习氛围。课后,教师在学习平台布置作业,巩固、拓展和延伸课堂知识的并在QQ群里及时答疑解惑,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因此在多媒体的网络平台上,构建多元化的互动模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更好的互动、合作、交流与学习,突出了英语学习的易操作,可移动性和可监控性的特点。
4.多模态的教学手段、方法互联网与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打破了高职英语教学围绕这教材并开展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的教学的传统。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语言的输入突破了书本的局限,让学生接触地道的语言的知识,实现nativespeakers进行交流,学习突破了时差和地域分离。任务型、合作型、项目式和探究式教学手段,实现了“教”与“学”的转变,教师引导学生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以互联网和智能设备为依托的现代化、多样化和便捷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式不断扩展、丰富和多样化,不仅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还提高了高职英语教学效果和质量。
5.教师信息素质的有待提高信息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教师不仅需要较好的专业素养,课堂组织能力,还需要具有很好的信息素养,如会各种软件操作、制作微课、搭建学习平台、数据统计和分析和线上线下与学生即时互动。课前,教师在学习平台推送各种适合学习资源,如微课,音频和视频等网络资源。课上,教师使用信息化手段情境导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熟练地掌握课堂活动组织策略,灵活地采用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如合作学习、游戏化学习、项目化学习组织课堂教学;快速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使信息学习顺利进行。课后,教师及时和学生沟通,记录数据,分析归纳学生学习轨迹和特点,体现个性化学习和精准推送。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网络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整个教育业的发展与改革,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有机融合,使高职外语教学中师生的角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手段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朝着更加科学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茜.基于自主学习的外语信息资源优化融合方案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20xx,(04):63-64.
[2]王守仁.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促进大学外语教学新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xx,(02):59-64.
[3]姜丽杰.试论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设计的融合意义——评《网络环境与大学英语课程的融合化教学模式概论》[J].中国教育学刊,20xx,(10):147.
信息化教学论文4
一、课前活动的组织
为节省时间,上课之前,展示交流的同学需提前进入教室,在班级电脑上准备好配合汇报所要播放的课件、视频等,而且根据内容的需要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情景剧展示等多种方式,最后还可以组织小组间评比和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展示内容的确定
初期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尽可能围绕我们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内容,为了节省学生的精力,我们尽量在校园网上建立大容量的信息,建立教学资源库,把有关的图片、声音、动画、教案、课件、空中课堂、科学家的故事等分类存放以便于学生查阅。当然,学生也可以介绍一些课外生物知识,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用幻灯片或录像展示它们的一些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用途等情况,扩大全班同学的视野。随着活动开展的`时间长了,后期可以鼓励学生找找身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命现象和规律,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小常识、从中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并且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并把成果拿到课堂上来展示汇报。当然,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除了可以向教师请教外,更多的还可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可以在网络教室或图书馆中搜集查阅大量相关的材料;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还要高效利用互联网这个隐形的大课堂,去专业的网站、论坛发帖共同探究,还可以通过向资深的专家老师发邮件请教等各种方式寻求帮助,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更多地了解了生物学知识,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利用信息技术如何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增加学习生物学的乐趣,又能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
三、展示方式的采用
在家由家长辅导提高操作水平,除了应用信息技术,汇报还可以采用传统的模式,如演讲、模仿、表演情景剧等等。这样,在学生的汇报表演过程中,交流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学生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信息搜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运用能力以及信息道德水准和信息意识等各个方面都会得到提高,这也恰恰是“整合”的一个基本理念之一。
四、评价方式的实施
在开展课前展示交流的活动中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根据分数选出优胜者,而是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意识地引导。通过适当点评、指正和鼓励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实现个性的健康发展。在教师的点评下,学生可以模仿老师当评委,这样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能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另外,学生作为真正的评委也能激发大家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五、在整合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中的一种辅助形式,也并非每一次交流都要整合,要根据实际的内容,可以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而且由于时间有限,有些课时教学内容较多,课堂上不能抽出五分钟进行交流,这还需要教师灵活掌握,高效调控。综上所述,课前这短短五分钟的交流展示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老师成为配合学生的组织者。孩子们通过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汇报展示他们研究的成果,既增长了知识,锻炼了他们当众说话的能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也越来越灵活,又发展了他们的信息素养。总之,以信息技术为媒,课前五分钟交流展示活动给生物课堂融入了一个个美妙的音符,使生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信息化教学论文5
论文关键词:校园网络 信息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 外语教学 网络应用
论文摘要:校园网络信息化应用是将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教学设备联成网络,配备必要的软件系统,形成集教学管理、月上信息发布、网上教学与信息交流、无纸办会为一体的校圈信息系统。网络信息化应用研究和开发是基于校国网络的社会性和系统性。在网络外语教学中,应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语言学、心理学作为开发的理论依据,使应用开发更具生命力。
在全球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世界各国政府都把信息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并把“利用电脑和网络实现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重要课题。学校是人类知识诞生与传播的主要场所。在网络大行其道的信息时代,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和远程化的进程中,校园网络成为了教育三化基础平台,校园信息、化应用是将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教学设备联成网络,配备必要的软件系统,开成集教学管理、网上信息发布、网上教学与信息交流、无纸办公为一体的校园信息系统。校园网络信自、技术作为教育的基础,主要体现在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校园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的同时又对校园网络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现代高等教育开成了新的冲击。
校园网络信自、化应用不仅仅是学校自身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1校园网络信息应用工作的社会性
为了迎接21世纪人类将要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种种挑战,要求学校培养出的新世纪接班人应当具有更多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应当是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却很难适应信息社会对信息能力与创造能力这方面的强烈需求。目前,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占统治地位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靠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起主导作用,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其最大缺点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至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加工能力,由于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学生缺乏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环境,井且与社会上、国际上的信息资源完全隔绝,因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这种信息自理的能力更加难以培养。
当前以多煤体和Internet为标志的新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和必将进一步的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使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换言之,在基于Internet教育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多媒体相结合,发展成一种有可能适应21世纪教育需求的全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
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的教育体制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工作与学习可以完全融为一体,每个人都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毕生都可以享用的终身教育。基于Internet教育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结合起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学习地点甚至指导教师的选择。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才能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2校园网络信息化应用的系统性
在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中,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Internet和WWW技术的出现,发迹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方式,学生通过网络在Internet上查询所需的各种资料,电子邮件、公告板也被学生普遍采用。现在的学生和教师对校园网络的应用提出和更高的要求,是因为学生面临着众多的竞争,希望在校园网络中学到各种技能,发展自己的种种潜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对教师而言特别是许多年轻教师,他们既是教学者,又是学习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劳动强度,他们必须掌握各种信自、技术的应用方法。作为教学的管理者,他们所考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测试方法等的改革同样需要通过校园网络来加以实施。校园网络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校园网络应用的多媒体综合集成却不是简单地技术和数据堆砌,不是把各种技术和系统拿来放在一起进行演示的展示台,多煤体综合集成是要在各种媒体内容融合的基础上,把系统、设备、网络、数据、信息、知识以及人员都紧密有序地统一在应用的统一框架下,按应用的需要进行连接、配置和整合,以达到系统的总体目标。
校园网络信息化应用的多媒体综合集成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在认识统一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各方面的资源,逐步趋势向多种媒体的综合集成。
3校园网络信息应用的理论依据及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信息应用是多方面的,但教学的应用是重点。下面就以外语教学为例,谈谈网络信息应用的理论依据。在网络外语教学课件的设计中,必须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语言学、心理学理论作为开发的理论依据,使应用开发更具生命力。现代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发展与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一直互相促进,密不可分。著名心理学专家斯金纳对行为主义和程序教学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奠定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软件设计中主导地位。以后随着认知理论、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共同发展,使认知学习理论在教育软件的设计中得到了一些具体的应用。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课件设计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强调“情境”的创设及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2)强调用探索和发现教学法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由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3)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
(4)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利用多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学习的目的。
总之,校园网络信息化的应用是校园信息化的综合体现,是校园教育、管理等信息资源的集中展示,在校园信息化应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教学和研究以及使教学多出人才,出高精尖人才,使科研多出成果,出一流成果,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信息化教学论文6
1 概述
在网络计算机、智能手机、以及一系列社交媒体中介的飞速发展背景之下,信息化教学指利用此类信息技术手段,将现代化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教育者教与学习者学的效率。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下,教育界涌现出诸如网络资源共享课、微课、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私播课(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等新鲜名词,社会各大教育教学机构也竞相开展教学信息化改革,基于教学信息化的网络课程如雨后春笋,百花争艳。
针对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随之而来,百家争鸣。笔者发现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相关课程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之上,较少有研究者针对信息化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并且相关研究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支撑,难免流入经验之谈。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学情,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对学习兴趣不大,传统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后自主学习能力低下。手机与网络的频繁使用和滥用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利用高职学生对手机与网络的依赖心理,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相继采用了信息化教学。本研究在教育生态学相关理论指导下,探究高职高专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提出相应改进意见。
2 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概念由美国学者劳伦斯·克雷明(Cremin,L.A.)在1976年率先提出,中国的教育生态学的探究热潮始于著名的教育学家方炳林。在方炳林所著的《生态环境与教育》中提出了教育生态,这在国内尚属首例。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教育生态学的相关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吴鼎福和诸文蔚翻译的《教育生态学》与范国睿著《教育生态学》其研究对象为教育及其周围包括自然、社会、身心等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机理。教育生态学依据生态学相关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作进化等原理与机制,探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
3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研究高职高专信息化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xx)中提到:“要提高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机制构建,在各区域跨行业推动共建共享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在教育方方面面的全覆盖,加快建设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使用平台,通过针对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并将此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为高职院校大规模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肥沃土壤与适宜的成长环境。
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对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信息化教学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协作学习起关键作用,利用学习环境的设计以及其他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习者的学习。信息化教学情境与教育生态学中的教育生态环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协作学习亦与生态学的协作进化理论不谋而合。笔者认为运用教育生态学相关理论指导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具有可行性。
教育生态学认为教育活动应按照被教育者的生理节律进行,体现教育主体与教育活动的主客观统一,有利于教学与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合理的习题与测验能够促使学习者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为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不得不提前预习、按时学习、并及时复习,提高学习效率。与生物群聚性一样,在教育生态过程中也有各式各样的社会群聚性。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者自发组织学习小组,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与沟通机会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构建学习小组的规模依据学科性质、教育内容和手段而定。
4 高职高专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4.1 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过度封闭的信息化教学体系导致“花盆效应”
生态学中的花盆效应亦称之为局部生境效应,教育处在一个封闭、半封闭的类似花盆的小生态环境时,在空间上存在局限性。一旦个体离开此小生态环境,个体、群体会失去生存能力。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与进入大学之前所受应试教育息息相关。各大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信息化教学课程相对狭隘的受众导致课程缺乏与校外网络课程的竞争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设计质量。学生被限制在教室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缺乏与校外相关课程的竞争机制,生生互动主要体现在校内学习者之间,学习者知识与社会严重脱节。长此以往,学生的思想与创造力受到限制,以自我为中心,学习者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自制力,遇见难点无法独立思考,缺乏自制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2)对群体动力关系的违背
群体动力是指群体各成员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同一种类型的信息化教学对象可被视为一个教育生态群体,群体成员数量多少应随着群体的性质类型以及客观生态环境的要求而变化。学习者在参加信息化教学的互动讨论环节时不能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学习活动,总是倾向于个体学习行为,影响了学习效率。极易过分迷信教师权威,不敢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抑制了创新思维发展。
3)对整体效应的违背
教育过程中一个环节的变化会引起整个系统其他环节的变化。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但是学生进入高校前重理论知识、轻实践动手能力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少探索精神。有些学习者在理解了知识点之后却无法将其应用于实践,最终影响技能习得。
4.2 信息化教学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对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的违背
教育的个体生态,其承受力和耐受度是很明显的。达不到或超过“度”,就会产生不利的或相反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学习者学习能力不足,相关信息化课程设计内容应考虑学生学习接受能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再空出时间研究信息化教学压力极大。加之建设经费不足,团队人员配备不足,信息化教学内容设计效果并不理想。
2)对边缘效应的违背
生态学边缘效应指一个科研单位要有所发明、创造,必须进行合理的'人才流动,通过学术交流,知识更新形成边缘动态才可造就一流人才。有限的经费与短暂的建设周期,外加有些高职院校学科划分太细、专业太窄,为信息化教学服务的相关课程建设不具备边缘效应协和作用的条件。相关课程设计由各任课教师负责,并各自寻找技术支持。从设计到运行,各负责人来自校内外不同部门,学校并没有选拔专门团队对信息化教学课程进行管理。管理缺乏科学系统化,课程设定立项审批缺乏统一标准,忽视了学习者对课程的学习反馈数据收集。由于缺乏教学效果和社会认可度调查,课程的更新完善相对滞后,难免有虎头蛇尾之嫌。所以,课程设计与内容相对模式化,缺乏新意,对学习者而言缺乏吸引力。
4.3 高职高专信息化教学完善策略
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利用教育生态规律改进高职慕课课程的设计与运行,具有深远意义。基于以上对高职高专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教育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核心地位,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强化国家与学校在慕课课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教务处、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等相关部门协同参与,为信息化教学提供有效支持;积极建设数字校园,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解决信息化教学建设资金,将经费分批次按照建设进程发放,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家和学校资源,在避免资源浪费的基础之上充分调动信息化教学建设团队积极性;在尊重学习者教育背景差异的基础之上,利用教育生态学相关规律设计课程内容,科学引导学习者的学习行为。
5 结语
教育生态学是将教育及其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教育生态学相关理论指导之下,高职院校以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为目标,办学各具特色。在深入调研本院教育生态的平衡与失调状况及原因基础之上,在国家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大力支持之下,各院校合理安排教育资源,实现贴合各院校办学特色的高职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信息化教学论文7
【摘要】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xx-2020年)》指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着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生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对此本人在本文中结合中职基础会计《原始凭证》教学的主要内容,阐述会计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意义,谈谈自己在《原始凭证》信息化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1]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原始凭证;信息化教学实践
原始凭证是会计凭证中的一种,又称为单据,是《基础会计》中的重要内容。在经济活动发生或者相关业务已完成时,需要填写原始凭证,用以证明此项业务确实发生过或者已经完成。原始凭证能够将参与经济活动主体所承担的经济责任明确的划分,能够对经济业务的往来进行直观的反映。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必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提供扎实的实践能力,当前信息化教学是促进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紧跟国家步伐,大力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
一、原始凭证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
原始凭证是对各种经济业务的真实记录,其内容涵盖了所有的经济业务,不同的经济活动决定了其具体内容的差异性。但是各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均需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对各方所需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针对这些共性,中职基础会计原始凭证教学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两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指导学生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
在原始凭证的教学中,需要首先通过一些典型的原始凭证案例教学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客观的感受,了解其基本内容、功能、具体的填制要求,在学生形成初步的感知后,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经济业务案例,指导学生亲自参与填制,在填制过程中要注意保证真实性、完善相关手续、丰富填制内容、规范书写格式,并力争实现及时的填制。学生对原始凭证的学习需要建立在规范化的会计工作基础上,同时要对原始凭证的检查有扎实的掌握,对其合理性、合法性能够有清晰的认知,在学习填制时符合原始凭证的基本要求。[2]
(二)指导学生进行原始凭证的分析
原始凭证的分析旨在培养学生对经济业务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其中能够逐步对会计的分录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在学生掌握相应专业的主要理论知识,并对常见经济业务的核算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学生在分析原始凭证的过程中,能够从中发掘众多会计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会计知识面,而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判断相应地也会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为学生今后的会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中职基础会计《原始凭证》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
中职基础会计原始凭证信息化教学通过对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促进了会计教学的科学化,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先进技术所带来的丰富资源得以为教育教学所用。由于会计理论多晦涩难懂,其中抽象的内容居多,导致学生的学习较为困难,信息化教学能够建立多种理论模型,学生能够对抽象的会计知识进行形象化的理解,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同时信息化教学还能够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教学氛围热烈,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的会计知识得到了扎实的掌握,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
(二)深化会计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全方位渗入,人们的休闲、娱乐、工作、学习等方面均体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教育部门对当前国家发展形势及方向从客观的角度出发,中职基础会计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预测,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决策。原始凭证教学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手段为学生收集教育资源。信息技术同时开拓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学生能够通过信息化教学对原始凭证的内容进行充分地了解,从中其会计知识也得到了相应地提高。[3]
三、中职基础会计《原始凭证》信息化教学实践
中职基础会计通常在会计专业学生一年级开设,是进一步学习会计专业相关知识的基础。经济业务中,会计人员需要进行原始凭证的获取、审核、编制等工作,据调查,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足,通常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因此,会计专业学生在了解会计基本内容后,需要进一步学习原始凭证的规范性操作,提升其实践能力。
(一)教学设计
由于当前会计专业学生原始凭证的实际操作能力存在欠缺,因此需要将原始凭证的填制作为教学重点,利用当前信息化教学平台,通过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融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热情。整个教学课程可分为课前准备、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后拓展三个环节,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最后帮助学生完善会计知识体系。
(二)教学实施:以填制支票为例
1.课前准备教学之前首先将学生分成7个小组,每组4-5人。上课前向学生发布学习任务,任务为:⑴每位同学上网搜两幅支票捐款的图片;⑵支票的种类有哪些?⑶搜集需填制支票的案例。这样布置任务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去查找支票的图片,学生根据任务通过各种方法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明确支票的种类,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了解不同支票的用途,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讲授新课新课内容主要包括:支票的类型和支票的填制。对于支票的类型采用抽一个小组讲解老师补充的形式完成。对于支票的填制通过案例来完成。首先通过PPT展示案例内容,福建菲达斯有限责任公司20xx年1月10日发生有如下业务:福建菲达斯有限责任公司提取备用金20xx元,公司法人代表:廖浩,开户银行:建设银行中环路支行开户银行账户:30554786。第二,通过播放这个案例填制过程的微课让学生了解支票的填制过程及注意事项。第三,通过PPT展示一张空白的现金支票,师生一同归纳总结填制支票的步骤:A.出票日期、B.收款人、C.金额大小写、D.填写用途、E.盖章。第四,让学生用手中所拿到支票空白样版进行本案例的填制,小组同学间互相帮助查找出本组同学的错误并更正。最后,通过投影展示并点评。3.课堂练习⑴分组完成老师准备的支票填制的任务。完成后拍照将作品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最后师生通过投影展示与点评。⑵通过网络平台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深化学生填制支票的规范化操作能力。⑶利用网络平台的在线测评系统发现学生的不足,强化课堂教学效果。4.课后拓展在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对原始凭证能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与认知,课后可以继续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与填制进一步的完善,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搜集相关原始凭证。当前互联网络与智能手机逐渐普及,学生可以利用《财务会计》软件加强练习,在确保审核没有问题后,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通过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网络平台,中职基础会计的传统教学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国家与企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更加熟练。信息化教学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xx-2020年)》.
[2]张敏.浅析中职基础会计信息化教学[J].经济师,20xx(10).
[3]徐晓云.浅析高职基础会计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原始凭证的认知为实例[J].现代职业教育,20xx(2)
信息化教学论文8
21世纪,随着网络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并和每个人的工作、生活紧密相联,而信息化教学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一、信息化教学的定义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它的本质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新教学形态。
二、信息化教学方法及各自特点
1、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体,传递知识信息,靠教师的讲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1)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
(2)串讲法。它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串讲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翻译式串讲,一种是概括式串讲。翻译式串讲,就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现在注释的角度说,就是把古文译成白话。
2、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
(1)讨论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
(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
3、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
(1)问答法。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信息化教学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教学。信息化教学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和技能。信息化教学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纪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此外,信息化教学还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四、信息化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1)信息化教学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情境的创设。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信息的来源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多种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加入,成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加入,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整个进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以便起主导作用),但并非自始至终如此;
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这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以便使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教学媒体有时作为辅助教学的教具,有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教材既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的内容,也是学生建构意认的对象。可见,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了个别化学习的可能,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构造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
五、总结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化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信息化教学模式虽然其理论上有纷繁复杂、无体系性,但是信息化教学却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大跨越。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同时也是对技术环境下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建构过程。我们要顺应信息时代的挑战,以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信息化教学论文9
【摘要】随着信息数字技术、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发展,走进数据新时代的中职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本文就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进行分析,提出运用信息化开展中职英语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增强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
在信息技术渗透生活实践各领域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要适应社会需求,助力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帮助学生在在专业学习实践过程中,不受英语知识不足所困扰,必须加大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通过信息数据技术,完善学生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的有机整合,积极探索适合学生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内涵
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是中职教育根本目标。在“中国制造20xx”战略实施下,诸多社会企业国际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如;汽车行业走向国际,汽车维修技术正从国内市场逐渐向国外市场拓展,相关的英语维修说明,如果学生不能了解掌握,必然影响就业,制约学生成长发展。因此,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英语情景,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英语基本技能,引导学生以数据信息方式更好获取英语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一方面,信息化英语教学使英语学习更具交际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应用娄据信息于中职英语教学,让抽象英语教材形象化,声、图、形、景的直观呈现,促进学生建立英语语言系统,诱发大脑快速反应,提高记忆效率,尤其是信息投射到学生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通过QQ、微信、微平台、公众号、微课等一系列新媒体形态走进课堂和学生日常生活,帮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英语知识,改善英语学习多局限于课堂教学现象。另一方面,信息化英语教学促进学生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利用智能化教学环境,优质的数字教学资源和新型信息技术,可建立师生以学习为纽带的新教学模式,可以说,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推广,既拓展学习资源,又便于合作交流,更使英语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平时开口说英语,让学生能大胆会话,提升英语实践应用能力。
二、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优势
相对传统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而方,开发应用信息化教学,打破了较为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使英语情境教学法、师生合作法等新方法顺利实施,不仅能使教师找准生活事例开展英语教学,而且让学生联系生活场景,打开英语话匣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材重点难点,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一是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增强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的便利性,让师生、生生交流更开放、通畅。如:经过精心设计的信息化教学小视频,结构紧凑精彩,使之投放于电脑、智能手机、教学投影等设备,既把英语知识点及相关教学环节进行更简洁更优质呈现,又改变静止、呆板教学方式,形成交互性新颖教学,增进学生学习兴趣。二是拓展教材知识,优化教学手段。如今敢,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有的还有各类新的应用APP,把中职英语课堂重要单词、知识点、作业等通过编辑成小视频、小段子,学生只要打开手机可APP,就能对着跟读,可读单词,读课文,校正发音,互助学习,使教学内容更清晰呈现学生眼前,其优势既加快学习节奏,又方便高效。三是促进中职英语学习与学生专业有机整合。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让学生懂英语、说英语,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利用信息化英语教学,对学生英语能力培养有很大帮助,如: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可通过查询、互动,随时帮助学生学好专业英语,对技术性的英语知识,教师还可根据学生需求,帮助其实现用英语表达相关操作,对学生适应社会实践有很大帮助。
三、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途径
当前中职学生的“硬伤”就是英语能力不足,有的学生英语学习跟不上,就是单词掌握少,英语听不懂,造成英语学习障碍。为此,一要利用信息化教学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鉴于学生对手机浓厚兴趣,应在教学上加强信息化交流,如:适当在中职英语教学活动中穿插影视段片鉴赏类教学环节,讲讲影片涉及的英语知识,设计一个学生间互动环节,让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情景中产生英语学习兴趣。二要突出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不仅在基础语法讲解时,对具体语境用法制成教学课件,方便学生拷贝视频学习巩固,对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点,如:产品英文说明等,设计视频录音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能通过模仿发音,反复练习,读懂专业英语说明。尤其是,应把中职英语教材重点难点内容,通过影音进行情境模拟,开展相关语句的对话,最大限度帮助学生扩展词汇学习和口语训练,如:模拟翻译工作,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工作体验,通过体验,提升学生在工作方面的英语水平和英语素养。三要构建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信息化教学,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学习时,还应发挥考试评价引导作用,对对“就业+素质”的英语教学目标,要把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置于评价体系,如:英语课堂平时学习表现、英语课外活动参与占一定比例,听、说、读的英语能力占一定比例,最终书面考试占一定比例,形成一个综合性评价指标,促使学生自觉对英语学习软件信息倍加关注,保证中职英语教学活动与新媒体结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参与度,使学生的英语综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总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要紧跟信息时代发展,运用新媒体技术来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英语教学视频制作、编辑英语小段子,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灵感和创意,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走得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黄俊,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中学生英语》,20xx(18).
[2]杨晓波,强化信息化教学,使中职英语课堂“活”起来[J]《文理导航(上旬)》,20xx(3).
信息化教学论文10
摘要: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的研究结论应用在实践教学中,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可操作性,解决了初中理论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的信息化教学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运用研究
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教师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的手段的多元化,一线的物理教师是有体会的,在初中物理新课改中,物理教学的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进一步推动了物理教师角色的转换的紧迫性,再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不能忽视自己的物理课堂上的角色定位,在物理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更是要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个学习参与的过程,要求教师深入分析课堂的教学内容,更要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物理知识的全过程。例如:初中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热机的教学中,主要的是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信息化教学的内容呈现,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物理原有学习策略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规划,物理课堂教学信息化学习,不仅要促进学生的物理知识的积累和物理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信息化的物理教学手段的应用,使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达到学习的目标,这样初中物理教师的角色转变才是成功的。
2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的科学的教师设计
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一是教师要利用丰富的物理教学资源,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者,教学手段的设计者,教学方式的预设者,教师还要肩负着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二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物理知识的厚重,还要有学习信息化手段的学习提高。三是,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多媒体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展示教学情境,重视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主动性作用的发挥。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初中物理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一步步的教会基础知识内容,还要有计划的引发学生的思维的广度的发展,最终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呈现学习成果,完成教师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在信息化教学中物理的建构主义教学手段,不仅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同时还建议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人通过几年的大楼学校的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对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和不断总结。
2.1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探究式的教学手段的呈现的科学性
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课堂上物理知识的问题的思考,信息化手段的教学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上为学生展现物理教材中所描述的的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物理的实验器具的验证,和对教材的实验的模拟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完成对物理学习中所遇问题的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引导性的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2.2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主要应用于定理讲解,概念分析类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程中
教师协助探究等步骤完成教学任务,如:在信息化物理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了解计算机的初步知识,及各个信息化手段的程序间的互动,教导学生如何填写物理实验数据,加深学生对于概念、如何更改实验操作中,教程中物理模拟仪器位置的安装及操作程序,教师力所能及的介绍物理实验仪器的材料,激发引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融入学习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又发现到如何解决,这是教师引领的质的飞跃。针对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所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围绕主题讨论,教师要给与科学指导和解答,如需要,教师也可指导学生去探究问题的解决途径。在信息化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建立课堂讨论小组,教师要关注教材的重难点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重难点的关注上,注重物理教材所涉及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定理的理性认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这种方式教学中的应用,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同时使用,体验式的物理信息化教学,使学生得到真正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式的信息化物理课堂的特点是开展物理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
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运用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素养,即形成应用信息化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师必将经历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模仿,对物理知识的迁移融合,教师要加强物理实验的研究创新,应用反思与调整,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专业化的,物理知识及其他学科的整合应用,同事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无数教学案例表明:只有有效的整合,物理实验学习才能发挥出,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模拟教学中的优势,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具备创新教育的基本能力。教师信息化素养体现在充分认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意义,教师不再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单纯的作为一种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教学不是形式,转化成为融合本人,多年农村物理教学智慧和教学理念的体现,也是物理实验模拟的教学素质的特点。使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的课堂上学有所得,在初中物理模拟实验教学中,模拟的实际应用更加灵活自如,期中学生的成绩的确是有很大进步。初中物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形成首先在于深刻认识初中物理学科特点物理学科的模拟实验课程学习的体验的过程,随着学生的物理学习的习惯的改善。这是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主动将信息化教学能力转化成为教学设计中的自觉意识。教师没有过硬的信息化物理教学的素养,在教学中就不能正确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没有厚重的物理模拟实验教学的积累,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技巧是符号教育目标的,学生才能真正得到物理素养的提高。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信息化在物理学习中的运用能力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高知识传播的影响范围,课堂的教学不可以局限于教室,更要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物理教学中的信息化模拟实验对学生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这些新媒体所传播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淑芳.信息化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2]李玉.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信息化教学论文11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男生选取200M、篮球上篮,女生选取200M、仰卧起坐作为评价指标。实验表明:实验班在信息化教学手段下,各项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且差异显著。最后提出,学校要在信息化设备投入和更新方面做出更大贡献外,教师自身也要不断的进行自我提升,通过信息化培训,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体育教学;应用
近年来,关于信息化手段与体育教学融合的研究不断发展,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已经基本形成了信息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课保持着其他学科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诸多优点,同时也存在着体育教学的特殊性。[1][2]由于学科特点和实际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切身体验性和趣味性等特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对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方便体育运动技能更好的习得起着重要作用。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将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信息化教学能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诸如难度动作的教学、示范的直观性等,有利于发挥信息化在教学上的优势。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江苏苏州某中学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江苏学校体育网等相关网站搜索有关文献资料,查阅信息化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结合中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信息化手段与体育教学结合提供理论支撑。1.2.2实验法。①实验对象根据研究需要,以江苏苏州某中学学生体育成绩为依据进行分组,根据正态分布的相关要求,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其中各组男生7人,女生8人。②实验时间2017年3月1日—2017年7月1日③实验设计教学内容上,男生选取200M和篮球上篮,女生选取200M和仰卧起坐;教学方式上,对照班运用传统教学,通过讲解示范、纠错等方式开展教学。实验班运用电脑、iPad等信息化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在课上通过视频、动图等替代传统的教师示范,练习过程中,摄录学生技术动作,利用课上时间集体沟通达到纠错的目标;实验最后一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实践考核。1.2.3数理统计法。对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测得的各项成绩进行统计,运用EXCEL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班与对照班篮球成绩对比分析。在男生篮球项目上,容易出现手指拨送球的方向、力度不正确等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的盲区导致学生错误动作的习得,形成学生不正确的投篮姿势。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三维效果,首先形成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表象认识,通过慢动作的回放,展示给学生上下肢的协调用力,篮球运行的轨迹等,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上篮技术动作的要领,确保教学的正常开展。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篮球成绩分别为79.21分和80.54分,且两班成绩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篮球技术在同一水平上,使实验更加具有科学性。试验后,对照班的篮球成绩为84.32分,而实验班男生篮球成绩为88.87分,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成绩提升更加明显,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班实验前后的成绩差值为3.78分,实验班实验前后的差值为9.66,实验班成绩上升明显。表明信息化教学比传统教学在技术动作学习上更具有优势,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更能够将篮球上篮动作的整体形象建立起来,通过练习、反馈,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2.2实验班与对照班200M成绩对比分析。学生200米的成绩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的发展情况,也说明200米在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衡量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径赛类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存在着枯燥乏味的状况,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性,练习方式的改变、组织形式的变化等,都可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信息化教学手段就是通过人体多种系统最终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提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期望。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男生在200M成绩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实验班为73.44分,对照班是71.44分,为实验研究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实验后,实验班成绩为86.55分,对照班的分数为74.42分,实验班和对照班男生200M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相较于对照班,实验班成绩提升更加显著。说明信息化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男生200M成绩提升有显著的提升效果。表3中的数据显示,实验前,实验班女生200M平均成绩为72.44分,对照班女生平均成绩为71.87分,两班平均成绩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两班女生实验前处于同一水平,符合实验的条件。实验后,实验班女生平均成绩为85.78分,比实验前提高了13.34分,对照班实验后的平均成绩为72.69分,成绩仅提升0.82分,表明信息化教学对学生成绩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课前的教学视频播放,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将教学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环节进行及时的视频回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2.3实验班与对照班仰卧起坐成绩对比分析。仰卧起坐是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项目之一,仰卧起坐对学生的核心力量有良好的锻炼效果,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直接示范为主,身体各部位的'姿势、动作幅度等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对运动的表象,信息化教学可以通过动图的形式让学生建立对动作、用力等方面表象,更加有利于良好身体素质的获得。通过表4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女生仰卧起坐的成绩为80.87分,对照班的成绩为80分,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平均成绩上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实验前两班女生处于同一水平层次;实验后,实验班平均成绩为89.52分,而对照班的成绩为82.89分,对照班和实验班女生平均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和实验前相比,实验班平均成绩提升8.65分,对照班平均成绩提升2.89分。表明信息化手段更有利于仰卧起坐成绩的提高。尽管仰卧起坐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甚至是非常熟悉,但在课前的理论学习后,学生对仰卧起坐有了重新的认识,在通过辅助的练习,更加有利于仰卧起坐正确练习动作的掌握。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3.1.1信息化教学对于中学生体育成绩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数据显示: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不同的项目中,实验班比对照班平均成绩上提升明显,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出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对于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起到做了重要的作用。3.1.2随着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教学硬、软件得以更新,在特殊天气条件下,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从体育知识的普及角度来看,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技术动作的复习,通过观看比赛视频,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学生运动技能的习得和体育知识的掌握的必要手段。3.1.3信息化教学手段能更好的纠正学生错误动作。课堂上将学生不完善的方面拍摄成视频,利用课下时间,或者是室内课的时间反馈给学生,另一方面,将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视频展示给全班同学,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3.2建议。3.2.1体育教学的信息化所需要的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内部,还需要更多的室外设施的投入。信息化设施的建设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学校一方面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还需要注重设施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关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让学生体验到信息化时代下信息化教学带来的便捷。3.2.2体育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参与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在体育教学中的不短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信息化体育教学真正掌握教学内容,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掌握受益终身的技能。3.2.3学校、教师要多方面的开发现有教学资源,避免教学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教师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实将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完美的结合,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做全备课工作;学校应将信息化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程度作为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不断为体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培训拓宽渠道。
参考文献:
[1]周超.教育信息化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2016,(01):27-29.
[2]金红珍.信息化环境下体育教学有效性及提高策略[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02):43-48.
[3]何文娜.中小学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模式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02):17-18.
[4]马博.信息化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174.
[5]陈珂.体育教学中的信息化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7):171+177.
信息化教学论文12
一、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已经培养出大批的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
信息化素质已经成了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了当下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的基本素质。当下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增加了与信息化相关的课程,并且在各个专业的学科教育过程中渗透了信息化教育的理念。目前的很多高校几乎都培养了一批传统专业与信息技术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信息化资源建设由数量到质量上渐变
早在之前,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资源的建设上,这些资源建设无非就是大量的购买各种数字化的软硬件资源。可是放眼当下,我们还是很乐观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从资源建设中转移到建设资源管理平台以及资源的应用平台上面,已经转移到建设数字图书馆以及大学数字博物馆上面,而且这些网络资源体系也在逐渐完善。除了上述之外,我国的有些高校还建设了网络学院,网络学院的开设方便了远程授课,方便了学生辅导答疑。这些都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卓有成效。
(三)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高,相关部门的重视使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资金数量逐年增多,从而很快地我们国家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单机应用、基础软硬件建设发展到向数字化、一体化整合。高校校园网的覆盖范围以及出口带宽都在增加,高校运用教学的多媒体技术的种类与科目也在逐渐增多,此外对于多媒体的利用率与管理水平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化技术是先进生产的典型代表,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在教育领域内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促进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先进方法的引进,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质,培养有利于当今信息时代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高等教育教学服务。为此笔者探究了几点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与途径。
(一)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
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有教学质量工程支撑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全球优秀公选课资源平台、精品课程申报以及建设平台、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平台、论文指导平台、课程实时录播系统、教学博客平台等。这个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的优势主要有:第一利用信息化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活动的智能化、信息化与网络化,在给学生提供海量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教学与平台建设的有机融合;其次利用平台建设的机会,让信息化手段监控教学实施各个环节。所谓的教学质量工程支撑平台是指在支持“质量工程”的基础上,革新高等教育教学的专业结构与专业认证、革新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程度,革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教师水平建设与教学管理制度多种需求,从而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飞跃。利用先进的技术与高校内部的优秀资源优势,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高度共享,建立数据搜索引擎,服务教学科研管理等核心业务。另外在该平台上分享全球优秀的公开课视频,积极地将全球其他学校的优秀视屏引入到我国内高校的信息化教育平台上,还可以丰富我们高校的公选课资源。精品课程的申报是针对教师说的,利用这一平台可以激发教师上课以及致力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其余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诸如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平台、论文指导平台、课程实时录播系统、教学博客平台都其自身的优势,对服务于教学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二)构建校园移动学习终端服务平台体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现在每一个大学生基本上都拥有一部以上的手机设备,因此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还可以利用手机为教学服务,其教学的普及程度根据学生拥有手机的数量我们就应该可以看到。尤其是在3G业务的商用之后,移动网、互联网以及电话网三者之间已经实现同步,这种融合的优势如果应用在高等教育上,其效果与影响力将大的惊人。所以笔者在此呼吁高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构建校园移动学习终端服务平台体系,这样的话将会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在校园内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丰富学生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与手段,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无形中形成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氛围,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四步推进措施
此外高校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总结过去信息化发展中的不足,不断发展创新。对于未来的为教学服务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分为以下四步推进。首先,成立信息化项目的推进办公室,便于加强统筹与指导,统一规划高校信息化建设;其次,加强对于建设,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专门人才队伍,主要负责推广和培训服务,推动教育信息化开展;第三,将网络教学的应用更改为学校的教改项目中,并且为其提供专业的项目支持也可以有选择的支持,在这些支持的项目中,选择一部上乘之作作为网络信息教学的优秀案例,加以推广与宣传,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关注网络教学;第四,可以在学校内部设立教育信息化的宣传栏,让更多的师生关注此类建设,扩大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力度。比如学校可以设专栏,还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置教育信息化网页,打开学生的视野。
综上所述,定位与教学服务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又庞大的工程,这个过程中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任重而道远。在这个工程中拥有了包括计算机技术在内的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换言之,高等教育信息化并不是简单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技术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其需要技术与教学、科研与管理、服务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从而使得高等教育向信息化的方向,向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方向发展,实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质”的飞跃。
信息化教学论文13
摘要:中职机电课程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加强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对完善机电课程、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机电教学;多媒体
1前言
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提升学生对于机电专业的认知程度,逐步形成正确的机电思维能力。尤其是在当前的信息化背景之下,对于中职机电专业的学生要求也逐渐增加,这就要求中职机电专业教学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个性特点,不再过于强调理论推导、论证和知识的灌输,而是强调学生的教学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中职机电教学质量,培养信息化中职机电人才。在中职机电课程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和实训课程,把课程内容通过声音、影像、图片等不同的形式直观形象、立体生动地呈现出来,并可根据教学目标有机调用、组合,实效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另外,这一技术对实现人机互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信息化条件下的课程教学更具人性化,更加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习惯,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创造了条件,保障了教学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1]。
2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教学目标
开设中职机电专业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机电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机电思维能力与机电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去提升机电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进而为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高等教学机电人才的培养目的,就需要明确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要求,还原中职机电专业的最原本的特征,让学生理解机电经验转化成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电子技术、机电设计与控制技术、机电制造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控机床与编程等基础知识。同时根据企业对于中职院校机电人才标准的反馈,进一步明确中职机电专业教学的要求,实现对于课程设置的优化。将中职机电专业涉及的械制图、电子技术、机电设计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CAM、机电制造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控机床与编程等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安排,实现机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掌握基础知识、理论运用以及机电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基础,将信息化融入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掌握并且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机电问题,从而实现机电教学的发展。
3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机电教学策略
引导性的心理,启发式的教学启发式教学在任何教学阶段都应该放在首位,这是因为人的认知影响着人对事物的看法和想法。对于机电原理、机电设计、理论力学、机电传动等课程,都需要采取启发式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认知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倾向。教师可以通过在多媒体上将需要讲授的内容大致展示出来,鼓励学生将教学内容中的关键问题多加思考、认真设计,让学生沿着教学主线进行开放性思考。如在进行齿轮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齿轮的啮合过程、运动过程,让学生去联系一下齿轮有哪些种类?这些类型的齿轮有哪些特性?常见的齿轮损坏类型有几种?分别发生在什么样的场合?大齿轮和小齿轮的强度计算以及材料是如何选取的?什么情况下齿轮可以和轴做成一体?齿轮的安装定位方式有哪些?怎么样才能保证齿轮的安装定位准确可靠?教师以多媒体技术为引导,通过层层设问,将教学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增设多样化教学,激发学习动机太过单一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对于社会、学习都有自己的想法,会形成一种自我认知的心理。对于学习的动机已经不再是对于更广阔知识的追求,而是更看重一些实际的应用。这就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需要运用多样的教学提问方法,从另外一种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去挑战、探索难题,以此作为学习的动力[2]。当学生把学习的提高当作自己努力的方向,将每一次学习收获当作一种心理满足时,便会对学习产生较大的兴趣。以机电传动中的机床行程控制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询有关行程控制的案例,在授课时可以以龙门刨床的行程控制为例,通过展示龙门刨床的运动以及控制过程,让学生掌握龙门刨床的转向控制、终端保护、自动循环、制动和变速等基本过程,从根本上掌握接触器互锁、行程开关的运用知识,以便于在以后的机电控制学习中能够熟练分析并且运用这两种控制器的知识。运用情境教学,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以人为本在学校教育中也是尤为重要的.,教师要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去迎合学生的需求,要考虑全面,了解学生想要如何去学好,如何对课程产生兴趣。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精心编排课件,去用心构思教学方式。运用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课件或者学习课题,上台来讲述自己的学习观点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作为学习主体存在。只有参与其中,才能激起对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克服一些学生对学习的恐惧,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极强的自信心,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开展情感教学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着重考虑认知因素时,也尽情发挥情感因素的主要作用,从而完成教学的目的。换种说法就是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要“以生为本”,有意识地调动学生有利于学习中职机电专业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因素,并培养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目的、信心,加强中职机电专业的教学效果[3]。如在学习CAD软件时,教师可以将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教授给学生,鼓励学生在绘图中多用CAD的快捷键,如直线(L)、修剪(TR)、圆(C)、移动(M)、镜像(MI)等。在学生掌握基本的绘图命令后,可以让学生去绘制一些较为复杂的机电零件,再结合绘图中的全剖、旋转剖、半剖、阶梯剖、向视图等内容,从而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情感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CAD绘图技术。同时,教师应该引导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学习UG、SolidWorks、ProE、CATIA等三维软件,鼓励学生在进行中职机电专业学习的时候将零部件用三维软件绘制出来。以锥齿轮—斜齿轮减速器设计为例,学生可以先进行输入输出轴、锥齿轮、斜齿轮相关数据的计算,然后将计算的尺寸在三维模型中体现出来,这样便于设计时进行修改。
4结语
机电专业作为中职学校理论结合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强大的实用性。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机电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电结构知识,熟悉掌握常见的电气控制方法,具备基本的独立自主解决机电问题的能力与素养。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全面推进中职机电专业教学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学生对于机电新理论、新方法的掌握,有效促进机电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兆中.机电专业开展互动式教学之我见[J].教育界,20xx(30).
[2]王念哲.比较视域中的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xx(16).
[3]秦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实施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xx(35).
信息化教学论文14
1信息化教学模式简介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各种资讯充斥着互联网,使信息具备多源性、易得性和可选择性。由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助力于现代化教学改革。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利用教育信息资源。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包括以下7种:
(1)个别授导。个别授导模式是通过计算机实现教师教学的一种典型方式。在该模式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授课,即单独教学。其基本流程为:计算机呈示与提问—学生应答—计算机判别应答并提供反馈。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教育背景,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因人而异,使交互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2)操练与练习。操练与练习的过程中并不向学生教授新的内容,而是由计算机向学生逐个呈示问题,学生在机上作答,计算机给予适当的即时反馈。应当注意,练习与操作存在概念上的区别: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技能,因此大多采用短答题和构答题之类的形式;而操作是设计联想和记忆,多采用选择题和配伍题之类的形式。
(3)教学游戏。作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游戏与计算机密不可分。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教学游戏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模拟程序,但是为了使学生有兴趣学,有乐趣玩,在其中加入了竞争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因素,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企业家,在游戏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从而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目的。
(4)情境化学习。情景化学习属于建构主义学习,是目前重点研究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该教学模式中,通过信息化手段模拟实际情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直观、生动的想象,从而唤醒记忆中关于知识、经验的积累,使学习者在回顾以往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吸收、掌握、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并且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情境学习模式的主要方法有认知学习、抛锚式学习等。
(5)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InquiryLearning)本质上是将信息检索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数据库系统和情报检索技术,根据需要从学科数据库中检索有用的信息。例如在历史、地理等大数据量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检索服务功能,通过收集合理的信息,经过严密地推导,得到对教师所提问题的正确解答。
(6)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Learning或Computer-SupportedCollaborativeLearning;CSCL)是一种与传统的个别化CAI截然不同的概念。在个别化CAI中,教学过程往往注重于人机交互活动对学习的影响。而CSCL则重点强调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突破在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促进互帮互助等合作性教学的'展开。
(7)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是对不同信息化教学模式系统的综合。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以及人际交互技术的发展。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将不同的信息资源、学习情境、教学工具综合在一个系统当中。这样,该系统就融专家系统、数据库、辅助练习于一体,使教师能够灵活地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方便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信息化教学模式融入到通信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以下将从3个方面,结合上述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阐述。
2.1基于“微课”的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微课”是按照教学标准和实践环节的要求,利用视频拍摄技术,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展开的精彩教学活动过程。“微课”拍摄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授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在视频设计中,应该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选择、练习布置,同时还应包括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通过将它们以一定形式进行组合,可以营造出一种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由于“微课”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后时间,并且包含大量练习,因此可以实现“个别授导”和“操作与练习”的目的。教师在采用“微课”进行教学时,既要充分考虑课件的趣味性,又不能忽略通信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特殊性。首先,要严格控制微课时间。通常通信技术专业英语的文章会较长,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在“微课”制作过程中,通过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小的片段,可以让学生轻松学习。其次,要注意结合多媒体。“微课”制作切忌简单播放已有的PPT文档,要做到声、像结合,最好能插入互动情境,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主动学习。最后,要考虑分层次教学。由于“微课”教学是课后学生有选择的自主学习,因此可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制作不同的课件和习题,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2.2基于“情境教学”的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在“情境教学法”中,教师通过创造或引用一些以形象为主体的教学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帮助学生体验教材,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深刻。“情境教学法”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对社会和生活的进一步凝练,“情境教学法”才能影响学生。由于“情境教学”需要学生熟悉环境、了解环境、融入环境,因此可以实现“教学游戏”“情境化学习”和“探究性学习”3种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通信技术专业英语的“情境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下次课程的情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相关知识,熟悉下次课程的教学情境,从而对课程做到预习。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导入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知道为什么学习这部分专业英语知识,同时明白如何将这部分知识应用到工作当中。最后,教师根据教学情境,可以适当设计教学游戏,让学生充分参与,寓教于乐,达到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2.3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随着校园网的发展,信息管理成为校园网上的焦点。网络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搭建了一条数字化桥梁,通过信息的传递,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更高效、更准确、更及时地建立联系。在校园网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则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的信息资源,促进教师尽快回应学生的动态学习需求,达到高效管理、教学的目标。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和指导,因此可以实现“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和“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2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师在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指导学生学习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时,既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又可以将学生的网络答题成绩进行分类统计,掌握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指导。
3结语
通过“微课”“情境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学习延伸至课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自主学习、获取信息,从而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教学目标。
信息化教学论文15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理念也迎来了新的发展与挑战。信息化教学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以中职计算机教学为例,讲述了传统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之后的教学中如何实现信息化教学。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
当今社会的发展掀起了一层层的技术革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掀起了信息化发展的浪潮。计算机教学作为中职教育体系下一大主要教学学科,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职业教学信息化发展是现代教学模式发展新的跨越、新的教学改革。
1中职计算机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
中职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初高中生的招生教育,大多两年到三年的学业。在校的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中职技术人员,蓝领技工以及一些管理层的技工。但由于中职教育资金投入力度不够以及基础教学设施更新换代太快,使得教学中的很多基础设施不完善。比如中职生的计算机课程,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在现代社会发展是日新月异,信息流发展也特别快,电脑系统从Windows7已经发展到Windows10,常用的计算机办公软件也更新为WPS,更别说其他的软件硬件设施的更新。但是由于计算机的支出费用庞大,更新又如此之快,导致计算机相关的信息化技术及硬件设施未能及时有效地更新。
1.2教学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计算机信息化教学需要专业人员对资源开发、应用推广、成果评价及相关政策进行研究,而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学人员缺乏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开发的能力,应用未能得到广泛推广,同时也缺乏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大多的中职教学人员都是在大学或者专业培训结束后,就直接到中职学校来任教,没有在企业或者社会工作岗位上进行实际操作的经验,基本的专业素养不足,从而导致计算机信息化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1.3教学理念落后及生源较差
中职计算机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中职教育相对普通高中或者重点高中来说,主要就是为培养技术人才做准备,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再者,从20xx年之后,中职学校开始扩大招生,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多初高中学习及综合能力较差的学生都被安排进了中职学校,导致教学水平较低,未能有效推动中职教育的信息化发展。
1.4教学发展保障机制不健全
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发展工作,而中职计算机教学更是将信息化作为发展方向。但是中职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对其他教育而言,在经费投入、政府推进、资源投入、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存在各种问题,导致中职院校在信息化教学发展项目上存在极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并且缺乏明确的建设目标,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单纯依靠政府的支持来进行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开拓企业的捐助渠道,加强校企合作或者其他第三方的援助,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政策措施,加强对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监督。
2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实现措施
2.1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中职学校计算机信息化的教学离不开强大的配套硬件设施的建设,在信息化发展中,教师要不断关注产品以及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并不断加强自身的技能学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2.2提高教学人员的专业素养
信息化的时代是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在性相结合发展的时代,需要自身发展与外界发展的相互促进。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首先要发展的就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校应加强专业计算机教师的培训,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并在培训中第一时间了解到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更新。之后还应为在校教师提供参加校企合作项目的机会,在企业发展中了解到社会信息化最新发展动向,使信息化教学更好地为计算机课程服务,从而加强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2.3完善课程体系
传统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为辅,一节40分钟的课上,老师20分钟甚至25分钟都是在讲述如何使用如何操作,仅有10-20分钟的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己消化理解的。课下让学生再自行去理解也是较为困难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信息化教学,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下先学习操作后,课上通过师生之间互相提出问题来理解本节课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信息化教育水平。
2.4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为推动教学信息化发展,实现现代化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启网上课程教学。师生可以在网上完成教学目标,并且可以进行线上交流提问。网上课程可以进行录制,如果有学生上节课或者之前的课程有遗忘或者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对之前的网上课程进行回顾复习;加强对任职教师的信息专业化培训。任职教师除了完成课本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外,还应该学习培训最新的信息技术,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利用最新的科技展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老师可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展示最新的科技成果,比如一款新游戏的开发与使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解决了传统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以此推动了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实现,顺应了当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孙震.“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xx,(3).
[2]孔祥富.“顺应信息化浪潮,加快中职教育信息化改造”[J].职教论坛,20xx,(5).
作者:喻尤芬 单位:遵义市职业技术学校
【信息化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信息化教学论文(15篇)11-09
信息化教学论文精选15篇11-09
信息化教学论文15篇11-09
语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措施探讨论文05-21
信息化教学总结07-04
信息化教学反思06-21
信息化教学培训总结11-25
信息化课后教学反思范文06-16
信息化教学反思(精选15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