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3-02-24 08:19:53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1

  【摘要】为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新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过时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早已不符合如今科技、文化的发展要求。进行课堂合作交流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团队精神,使合作、共赢理念渗入到课堂,从而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合作共赢;团队精神;数学课堂

  合作学习是顺应当今时代发展出现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过,理论在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依然会出现各种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地应用合作学习呢?笔者依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正确对合作学习进行解读

  合作学习是一种应用于探索性强、对实际应用能力要求高的课堂教学方式。一些教师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太熟悉,在实际应用时多流于形式,这样做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时,必须要提前分析其能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不盲目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在“图形的变换”中,教师可以将图形画出来,教学生图形是怎样变幻的,在图形位移的计算上有什么更简单的方法,之后组织学生自己在组内讨论图形能够怎样变换、又是如何计算其变换值的。从而教师能够起引导作用,将合作学习氛围烘托起来。

  二、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起到了引导性的作用。教师要注意的是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要注意小组的质量,将学生按照不同标准多层次结合,一般以3-6人为最优。顾名思义,合作学习不仅要发挥小组内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的效果。这一阶段的学生的逻辑思维处于具体直观阶段,那些具有抽象性质的知识点对他们而言理解起来一定会有困难。所以,在学生获得到大量的感性材料并还未得出结论之前,教师要及时组织讨论,这样学生通过讨论,可以互相启发,对所得知识点进行概括,并探索出要掌握的结论。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其在群体讨论中回顾以往的知识,并在其中找到新旧知识点的联系性。这时,有的.同学就会发现将平行四边形一边的三角平行到另一侧,就是一个长方形。那么,这样是不是有利于以后同学们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底乘高呢?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合作学习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也可以为以后的知识点打下好的基础。

  三、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

  判断孩子的批判意识是否强烈主要在于其能否发现问题并勇于质疑。小学生对教师的权威性是有一定的崇拜心理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老师做出的评价是能够接受的,并及时更改错误。而在合作学习时,是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与批评的。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三听”,一是认真听任何一位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培养学生收集重要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要善于思考,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信息,接受、反思评价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的过程中,老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6的倍数,12也是2的倍数。问同学这问题的正确性,并指出一位同学举出相似的例子,再让别的同学判断对错,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四、把握合作学习的创新精神

  对于一些没能熟练应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教师而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缺乏创新精神,只是一味的进行公式的套用,而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所以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做些小游戏等,在学习小数乘整数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的比赛哪组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方式得出结果则为胜利。这种方式不仅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应用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倡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仅作出引导及组织作用即可。当然,必须注意的是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学生平时成绩、性格、以及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多层次地进行科学分组,使组内每位同学都能最大地发挥自己的参与性,主体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使只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传统教学弊端得到了改变。充分地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数据的统计”时,因为数据是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所以教师想要学生更好地理解,就要应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去统计同学课余时间喜欢做什么,是玩游戏,还是写字、画画。这样,分工明确,有的同学负责进行统计工作,有的同学负责调查工作,最后再统一根据所得的资料得出结论,共同绘画出表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采用综合评定的方式进行考察。在教师将学生多层次分组以后,进行教学并实现小组内的互帮互助,以小组的平均分值作为小组的评定成绩。由此,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达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形成团队意识和共赢心态。

  六、结束语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教师不可只进行公式的套用。而应该结合实际,形成趣味课堂效果。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刘庆连.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文理导航(下旬),20xx(05).

  [2]刘健娟.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13):126-127.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2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它是整个教学工作质量的保证,也是学生接受知识最为关键的过程。提问教学法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本文分析了提问教学法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从目的性、启发性、层次性多个方面分析了提问教学法的优化措施,在提升教学效率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提问教学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课堂组织形式,数学教学对教学方法的依赖度比较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结合数学教学活动对提问教学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发现其中所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提问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领域应用现状

  (一)提问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领域目的性存在的不足

  提问教学法的推进需要保证所有的问题设计具备足够的目的性特征,但是,一些小学数学在实施教育处理的过程中,缺乏对教学目的性特征的关注,并没有结合当前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对提问教学法的实际操作价值予以分析,这就使得一些提问教学法的优化处理工作难以凭借具体的兴趣因素特点实现对思维发展模式的优化处置。还有一些提问教学法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对于教学活动的重点关注度不足,使得一些教学工作难以凭借问题的针对性优势适应新时期教学方法的发展优化需要,降低了提问教学法的执行价值。另外,一些目的性的缺失使得教师难以凭借教学活动的重点特征进行具体教学策略的设计,难以保证对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挖掘,降低了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主体成效。

  (二)提问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领域的启发性存在不足

  目前,一些提问教学法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缺乏对启发性因素的重视,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并没有将理性水平较高的因素纳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领域,这就使得一些提问教学法的操作处理难以凭借课堂教学工作的合理优化实现对启发性因素的更好调动,降低了提问教学法的执行价值。还有部分提问法的应用仅仅针对当前的小学生数学成绩优化需要,缺乏对小学生实际思维发展的关注,这就使得一些提问教学法的操作活动无法有效地借助提问活动的操作需求实现对启发性目的的处理,降低了提问教学法的实际操作质量。还有一些提问教学法并没有具备对启发性因素研究的关注,这就使得一些小学教师虽然具备对学生的启发意愿,却难以将深入的启发活动使用提问法进行处置,降低了提问教学法的实际操作价值。

  (三)增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层次性因素设计水平

  目前,一些小学数学的教育工作缺乏对层次性因素设计工作的关注,很多教师简单地结合教学大纲的需要,对教学的具体程序予以设计,降低了层次性因素的操作控制质量。还有一些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启发性因素的特征具备足够的关注,这就使得部分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无法凭借程序设计的有利条件更好地适应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优化处理需求,因此,层次性的不足是影响小学数学提问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二、增强提问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领域应用价值的策略

  (一)提升提问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目的性水平

  首先,教师需要结合提问教学法的执行理论,对各项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具体目的加以研究,并且结合不同类型目的的设计方案,对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加以研究,保证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教学目的得到充分明确的情况下,进一步适应小学数学的优化教学需要,为更多提问教学法价值的实现提供帮助。教师还需要强化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并且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薄弱因素,对各类问题的具体提问目的加以研究,使教学目的的优化工作可以更加完整地适应提问教学法的操作需要,为更多提问教学法应用价值的实现提供支持。例如,在进行一万以内乘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两个十位数的乘法教学困难加以研究,并且根据教学目的性的优化设计需要,对启发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进行明确,以便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可以实现规避处理,优化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质量。

  (二)提升启发性因素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领域的应用价值

  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小学数学的实际操作特点,对相关的启发性因素研究应用措施予以研究,并且结合小学数学学习的实际需要,对更多优化数学教育提问法的措施加以研究,使更多的启发性因素可以应用于小学数学的实际操作当中,并且保证提问教学法的价值可以得到更好的实现。启发性因素的设计研究工作还必须保证小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更好的启发,以便小学生能够凭借合理的思维启发实现对现有教学内容的优化分析,保证更多的教学活动价值可以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启发处理过程中,进一步适应小学数学优化教育需要,并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设提供有利支持。

  (三)提升小学数学提问教学法的层次性因素应用水平

  首先,教师需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实际特点,对层次性因素的操作应用水平加以研究,并且针对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实际特点,对更多的层次性因素应用价值予以明确,为后续小学数学提问内容与数学内容的程序设计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除此之外,全部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设计工作要结合教学内容的设置方案予以控制,以便更多的提问教学法可以在执行的过程中,凭借问题提出和解答的程序实现对提问教学法价值的全面掌控。例如,教师在进行基础性方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对大纲的深入研究,并且按照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对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予以研究,使更多小学数学提问教学可以凭借层次性优势得到更好推进。

  三、结论

  提问教学法目前已经在很多教育工作领域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根本工作进行提问教学法应用不足的研究,并制定相关教学优化策略,对提升提问教学法的操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游洪.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01(04).

  [2]田仁光.有效提问成就精彩———有效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J].教育,2017,04(03).

  [3]林浩.让孩子在提问中进步———浅谈小学数学提问教学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12).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3

  【摘要】在教育改革发展浪潮中,情境教学不断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极大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情境教学应用中的各类问题,将其灵活应用到教学各环节中,科学构建数学情境教学课堂,在多样化数学情境中不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因此,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应用现状、问题和构建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应用现状;问题;构建方法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课程知识抽象化,而小学生知识和生活经验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至关重要。由于情境教学具有多样化优势,不断作用到小学数学各环节教学中,但在各方面因素影响下,情境教学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基点,优化情境教学环节,充分展现其多样化价值,彰显数学课堂人才培养魅力。

  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应用现状与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的科学应用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可以将枯燥、乏味的静态文字变得富有趣味性,帮助学生有效树立学习数学课程的自信心,促进各层次学生学习动力。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并掌握的数学课程重难点知识,有效提升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但从客观角度来说,情境教学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应用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内涵把握不准确,过分注重数学教学情境的设置,但建立的情境侧重点不明确,情境教学内容不具有鲜明的主题,导致数学章节教学重难点模糊化。同时,部分教师仍然将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手段等应用其中,没有从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科学设置课堂教学问题,加上多媒体、其他教学方法利用不合理,不利于引导学生有效思考,参与课堂问题探讨、分析与解决程度不高。部分教师不注重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这不符合数学学科和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特征,不利于班级学生在具体化情境中巧妙应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影响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借助全新的视角,深化理解情境教学应用问题,充分展现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多样化价值。

  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构建方法

  1.科学设置教学问题情境,开启学生兴趣大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培养他们抽象思维的核心力量。在应用情境教学中,教学问题情境的科学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大门的开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以学生能力素养培养为导向,设置合理化的数学教学问题情境,有效点燃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以《组合图形的面积》为例,上课之前,教师要正确解读该课题知识点,结合学生已学过的图形知识,科学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制作组合图形卡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应用到课堂中的组合图形卡片,科学引导班级学生回顾所掌握的图形知识,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活跃课堂氛围,科学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将零散的图形知识结合起来,在脑海中构建起图形知识结构体系。教师可以在无形中巧妙引出《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新课题,有效展开情境教学。在讲解该课题知识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题重难点内容,科学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合理设置课堂教学问题,有效引导班级学生思考,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分析课堂问题,准确理解《组合图形的面积》课题重难点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知识点,进一步设置教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绘制不同组合图形,利用测量工具,测量图形长、宽、高,并设置组合图形辅助线等,准确解答组合图形面积,在具体化操作情境中,深化理解《组合图形的面积》重难点知识,并在无形中顺利开启他们的兴趣之门。

  2.科学应用多媒体,提升情境教学价值。在新形势下,多媒体不断作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断借助多媒体优势,优化传统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应到数学各章节教学中。在情境教学应用中,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出现在教学各环节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情境教学价值。以《长方体的表面积》为例,在应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集“图片、动画、音像”等于一体特征,在多媒体多样化功能下,向学生展示长方体展开图,促使学生形象地了解长方体点、线、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长方体的认识,在多媒体下的具体化教学情境中,对《长方体的表面积》课题知识有初步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功能,利用文字+动画的形式,向学生逐一展示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便于班级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多媒体下具体化情境中,准确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公式,为准确解答相关试题埋下伏笔,进而,有效提升情境教学价值。

  3.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合理利用其他教学方法。在应用情境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数学学科、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联系班级学生生活实际,巧妙利用其他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以《分数的意义(一)》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构建生活化分数问题,让复杂化、抽象化的分数知识生活化,再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探索生活化分数问题中掌握该课题知识。教师可以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情境教学中,选取生活中分数案例,和学生共同分析案例,并解决案例中的生活化分数问题,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情境教学应用现状,以问题为出发点,优化设置问题情境,巧用多媒体,注重联系实际等,构建高效情境教学课堂,在具体化数学情境中,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关英南,赵松梅.基于新课标形势下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5):98-99.

  [2]周春艳.音形图直观情景意交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小学时代,2014,(15):70.

  [3]章其法.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浅谈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知音励志,2016,(22):174.

  [4]刘广芹.让学生在融洽情景中快乐学习———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式教学策略的应用[J].学生之友,2012,(09):89.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4

  摘要:如今的知识经济社会,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和交流,这就迫切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最终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进行开放式教学。1.教育观念的开放 2.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 3.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过程 4.实施教学环境的开放 5.实施学习方式的升级 6.实施学生学习自主权的开放 7.实施教学评价的开放。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实施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1.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而今进入了知识经济社会时代,它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用终身教育的观念来对待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特别是创造性学习品德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和交流,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与上述要求很不适应,主要表现在:(1)教学内容的封闭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存在着严重的弊端。(3)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刺激的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需要与其他同学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进行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促进自己认知发展。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是开放性的,应当创造一切条件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产生相互作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积极建构。

  3.数学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原因是:(1)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开放的。(2)数学思维的进程是多种多样的。(3)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开放性和数学思维的多样性共存。

  基于以上认识,这就迫切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展示个性,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二、开放式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是指在升级的课堂教学目标和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借用现实的、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开放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师生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重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最终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为了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实现教学的民主性和合作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也有利于以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的开放式教学的探索,从而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为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进行开放式教学。

  1.教育观念的开放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树立“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开放的数学观。教师不仅要把课堂教学看成是为学生所作的付出,而且更是教师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教师能够以开放的思维理解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与学的地位,教学评价体系的开放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辨证地理解教学方法的改革。兼收并蓄各种教学方法之长,为培养全素质的人才服务。

  2.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

  学习材料是知识的载体,什么样的学习材料提供给学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有的材料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得不到体验,对数学感到索然无味。这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所以,我们教师要努力实践“源于教材、宽于教材、高于教材”。

  实施开放性教学,就是要使学生适应未来纷繁复杂的世界。美国的一位学者指出:数学就是要从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中理出个头绪来。意思就是说,学习数学就能对众多的信息进行判断、选择、重组、处理。而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在于寻求解答的过程中主体的认知结构的重建,在于能激起多数学生的好奇心,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解答过程而不管他是属于何种程度和水平,在于能使学生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对问题作出解释,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获得认知结构的改造和重组。由于数学开放题强调了学生获得解答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真正主体地位,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可谓是克服“灌输式“教学倾向的解药。

  3.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过程

  开放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开放,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的开放。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根本目的不单是教会学生解答,掌握结论,而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因此,只有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才可以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构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再发现问题……”的开放式过程。在数学国际实验教材中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本中很少出现结论性的法则和规律,而在较多的地方出现了“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开放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4.实施教学环境的开放

  教室固然是学生基本的学习、活动场所,但社会才是更大的课堂。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纳入到社会开放的大环境,把由教师引导的社会实践、实验教学等也看成是一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注重书本理论与社会实际的结合,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①主张解放教室课桌的摆放形式,允许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灵活采用半圆形、马蹄形、梅花形等丰富多彩的课桌摆放形式。改变以往的坐姿,熟悉的课桌的“局面”。拉近师生的距离,增大学生活动的空间,形成良好的教学场。②解放学生单一的学习场所。教室作为一种传统的学习场所,有着它自身的优势,但仅仅把教室作为教学课堂学习的唯一场所也是片面的。教师要善于不断寻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最佳场所。如在教学完“认识物体和图形”之后,让学生到处找一找身边所认识的物体的图形。

  5.实施学习方式的升级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合作学习,对今后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言,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但对许多低年级数学老师来说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会出现很多问题。在教学实施中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合作学习要异质分组。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将班级学生按认知水平、个性差异等分成若干小组,为师生和生生的多向合作探究创设一种和谐的活动空间。

  (2)讨论内容要有价值。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能滥用。

  (3)具体实施要监督引导。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但并不能放弃小组合作学习。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强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教学反馈要及时调整。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即使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不足、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有利于教学。面对各式各样的小组而后做形式的实践,要科学地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标准,教师要注意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

  (5)要注意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如:要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有关资料;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建立信任和团结关系;增强学生集体责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等。

  6.实施学生学习自主权的开放

  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要从自己的思想意识里打破书本权威,打破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法,尽量让学生亲历学习材料的提供与处理过程,让学生从内心里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7.实施教学评价的开放

  教学评价的开放,一方面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是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培养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最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应面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而且更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放式教学评价更重视结果,更应强调过程,我主张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学生:学生会不会提问;会不会思考;会不会表达;敢不敢当众表达不同的见解;会不会收集、处理信息;会不会合作讨论;会不会动手实验、操作等等。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进行了一些有意的尝试。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例如对于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你可以用“你学的真投入”等语言激励他,淡化对学生个体能力的等级的评价,重视学生个体的纵向发展和学习的参与度的评价。

  (2)根据学生平时的综合表现填写评语式的成绩报告单。

  (3)尝试采用实践作业来进行评价,作为评价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带领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带上各种测量工具到学校操场上选择一块类似组合图形的土地,测量出土地的面积。在这个测评过程中,我们综合考察学生丈量土地的策略,计算土地面积的方法,以及学生之间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能力,学生反应较好。

  (4)搞好学生的自我评价。现代的评价观使评价从外部的转化到内在的,从形式的转向实质的,从被动的转向主动的。B·S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的理论就是调动内因,主动索取的理论,掌握学习必须掌握自己。因此把学生的自我评价上升到应有的位置。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措施:①建立“学生评价卡”,但不作为对他人进行评价、教师进行鉴定、家长进行检查的依据。②利用学生日常学习曲线图。

  参考文献:

  1、张汗仓、赵函:《开放式课堂教学法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

  2、冯俊:《数学开放式教学探索》。

  3、《数学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5

  1数学教学难题的解决

  (1)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能针对某些问题,展开举一反三,这与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存在一定的联系。

  由于教师不能具备良好的教学理念,就不能有效实现日常教学行为的进展,从而影响了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由于在教学起点上出现错误,学生必然不会进行更好的学习,从而影响了现实工作的开展。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理念的理解是非常模糊的,存在理想化的特点,其应用起来是比较复杂的,难以确保现实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这需要引起某些教师的重视。要积极拓宽教师的理论知识来源,实现其良好的知识理论的获得,从而有效接收外界的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满足现实工作的开展。能对教学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却不容易被教师意识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更多的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有些教育人士总认为一旦接受了关于数学教学的.新理念,就可以自觉地用到数学教学活动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收效甚微。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问题解决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个时期的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材的活用,从而保证数学课堂的正常开展,满足现代化的小学生教学的需要。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具体所教的知识与现实串联起来,这就形成了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也就有利于现实教学工程的开展,是按其相关问题的解决,进行学生学习兴趣的开拓,实现其学习效率的提升。当然这一问题的解决模式,不是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它是一种比较广泛的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为主。小学生的思维、注意、记忆等心理特点还处于较低发展水平,自我意识发展还是初步的,他们的行为主要依赖于外部控制力量,自我评价能力比较低,还不善于独立完成任务,往往在家长和教师的监督和帮助下才能完成任务。他们的行为、观点常常为他人的意见所左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尤其重要。教师的引导要恰当、要合理,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2)为了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也要进行小学生良好认知能力的培养,这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相关数学知识体系的健全,促进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这是数学策略训练的关键环节。通过对一系列的难题的解决,保证小学生的相关认知问题的指导规范,实现其认知体验模式的优化,促进其重要难题的解决,实现解题策略模式的优化。当然在解题过程中,要针对其干扰信息展开有效排除,从而依照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换位教学,从而实现现实相关问题的解决,实现其数学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解决,这对当代的小学生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经验的积累。通过对数学学习过程中学困生的分析,发现其学习数学中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不能熟练掌握;另一方面是不能将这些概念和运算正确地应用到问题情境中去。数学学困生在计算简单的利息、测量以及稍复杂的情境类题目时有严重困难。这些学生不能合理地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不能很好地将生活中的经验与数学的学习建立有机的联系。有些孩子分不清方向,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容易出现错误。知识基础和经验是学生问题解决的基础,是影响学生问题解决策略形成的重要因素。

  (3)当前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比较长久的过程

  需要我们循序渐进,促进相关实践活动及其认识活动的开展,促进其内部各个应用环节的有效协调,比如针对其数学技能、数学知识等环节展开分析,以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及其修养。通过对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这需要做好感悟工作、理解工作及其反思工作,实现其数学素质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相关知识的传输,传递,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的数学素质的提升。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积极的解决难题,从而满足当代的数学教学的需要。他们不仅有效地获得了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而且经历了很多感情变化,他的能力和思想也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升。

  2结语

  小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得益于教师的良好指导,从而促进其数学教学问题的解决,以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促进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稳定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6

  摘要:

  《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有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倾听与阅读 思考与合作 发现与应用 整理与构建

  一、 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肯定不对,一定用减法做了,因为1-3册只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又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时,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发创新的火花。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路口视频,让学生统计在一分中之内过往的车辆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一遍放完后,很多他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我不吭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学们还是来不及记录。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看了两次都为未能记录下来呢?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有没有办法能又快又准确的记录下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组员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1分钟视频播完后,各个小组都有了统计结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量力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三、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立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四、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好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的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如:我在教完“5的口诀”时,给学生出了很有兴趣的一道题,我问:你知道罗老师今年几岁吗?猜出来有奖品哟!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出示一幅有规律排列的糖果图,横排7颗,有5排我接着说:“罗老师的年龄数隐藏在这幅糖果图里,看谁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多少颗糖果的办法。”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把7看成6,就有5个6,再加上5就是35;有的说:我先看成5个5,再加2个5———————。就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整理与内化。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扎根、结果。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7

  课程改革既要改变教师的教,也要改变学生的学,同时也改变了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由于过去数学教学大纲存在的局限和弊端,以及传统教学因其单一性、封闭性、依附性过强,探索性、开放性、发展性不足而受到了批判和质疑。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新观念、新思路、新手段。但是,一系列的新课程改革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存在不少问题,以下几点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第一,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农村小学学生家庭中,父母离异、长期外出打工、县城经商等,留下未成年的孩子与爷爷奶奶生活或寄养于亲戚朋友家。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就形成了一个“隔代”管理或监护管理的怪圈,爷爷奶奶、亲戚朋友管不了、不好管或不敢管。常以“不是我的孩子”为托辞,这样的孩子在如此的生活环境中,又怎能不“与众不同”呢?

  第二,来自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观念的转变。农村地区教育基础差,经济底子薄,加之,教师长期拼搏于“应试教育”中,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材、教法,而对课程改革的要求、观念,以及新课程内容的教法思之甚少,做之更少。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现状不如人意,能实实在在体现新理念的课堂不多,部分仍然是面貌依旧,与新课程相对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没能得到有效构建,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得不到提高。

  1.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未能全面落实

  目前,农村小学相当一部分数学教师新的目标观没能真正确立,在数学课堂中对目标把握不全,一进课堂,就开始把目标紧紧锁定在课本中的几个知识点上,他们手里拿着的是新教材,用的是老一套,守的是旧观念,完成的是老目标——知识与技能。他们有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深入探究的愿望,却总不愿也不敢花时间等待,认为这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却不知自己的目标是一种片面的目标。这在小学不同年龄的教师课堂中都有表现。

  2.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

  当下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依然热忱于粉笔、教本加嘴巴,讲解、练习加作业。还有的教师不习惯使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体,不习惯使用相配套的教育资源,自己又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所以课堂上教师只是讲得多、演得多,看的是结果是否正确,听的是是否有大呼隆地齐声回答,一节课下来很难见到有生动有趣的体验场景。新课程倡导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师包办包揽中失去了应有的光泽。

  3.教学方式注重形式实效低

  新理念所倡导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目前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落实情况表现以下两种:A、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由于受“灌输式”教法影响,学生已养成等、要、装的依赖思想,课堂上不习惯发言,不会发言,不习惯表达意见,不会表达看法,不习惯互动,不会互动,不习惯质疑,也不会质疑,这一类很让人担忧。B、更多的一些课堂,在学生们学习中已出现新的学习方式,从形式上看,教师在课堂中能创设情境,课堂中不时出现探究学习影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然而因内容空泛,缺少启发性,仍处于浅层次的水平,多是形式而已,哪能谈得上深度与质量。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提高家长素质,转变观念

  孩子是否能成人、成才,家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正确方法,使家长重视关心子女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提高家长素质,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学习,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认识

  教师长期拼搏于“应试教育”中,对实施课程改革的实践,还有诸多难以适应的地方。比如“应试教育”在文化知识的教学中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科目。要使数学新课程能在农村小学顺利有效实施,首要问题是要解决教师们的认识问题,因此要抓好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提高两方面认识。其一,目前与新课程相对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尚不成熟,分数至上观念并非一时半会就能转变,但许多在新课程方面率先实践的同行们深切体会到:实施新课程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不矛盾,新课程也需要成绩,只是更需要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其二,要明确数学教师角色。新时期,在课堂中数学教师也是一个组织者,一个引导者,一个合作者,而不是传授者,课堂不是教师的演讲场所、表演场所,凡是学生能表达、能动手、能完成的内容,要坚决让学生独立完成,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课堂等待技巧。

  2.开展活动,促进教师发展

  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驾驭新课程课堂、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不高,致使部分教师在践行新课程过程中失去了信心,迷茫了方向,有的走回了封闭、传统的课堂教学路子;有的停滞不前。一要加强培训活动,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是必要的,实践证明,这项活动可促使教师转变观念,吸收新知识,提高综合工作能力;二要加强竞技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品课、教学设计比赛等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把教师对课堂教学钻研推向深层次。

  总之,课程改革要在农村小学发挥其作用,社会、家庭和各级主管部门都应齐抓共管,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必须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要主动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积极投身于改革的潮流之中。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8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一代的建设者的精神面貌的大问题。我们的小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并立志为人民、为祖国、为人类做贡献的一代新人。为此,就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除了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以外,还需要各科教学的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小学数学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还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的内容,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材料,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等的教育,培养一些优良品质;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优良品质的形成,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将来参加现代化建设努力学好数学,并增强学习的效果。因此,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这方面的任务。

  学好数学的目的性教育;结合数学内容,通过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意义,立志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学好数学。

  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用有意义又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编成应用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旧社会的对比、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如祖冲之的圆周率)、小学生的公益活动以及有趣的科学知识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进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的教育:例如,通过数和形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人们掌握了它们,还要应用于实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又例如,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一些数学概念之间或运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商的变化等),使学生初步领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还可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可能同数学教学内容结合的条件下,充实新的内容。例如,反映注意环境保护(如保护益鸟)、进行卫生教育、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等内容。

  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数学知识教育之中。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在低年级认识数“3”时,只要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数各种不同的实物,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到这几种实物的个数都一样,然后说明所有跟这几种东西的个数一样的`,都用数目“3”表示,就可以了。到了较高年级,可以举例简单说明数是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又例如,在解答课本中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注意通过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是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使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细心思考,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检查验算等,从小逐步树立起工作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通过实际测量、制作等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在实践活动中,做得好的,要给以表扬。

  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教育,并把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经常注意收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材料,编成应用题让学生解答。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数目材料,把它们编成应用题。有时还可以利用数学墙报、数学晚会介绍一些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计算准确不出差错的先进事迹,我国古代和现代一些数学家刻苦学习做出重大贡献的故事等。这些真实的材料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注意教师的示范作用。例如,要培养学生书写工整和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榜样,在板书和批改作业中做到认真、细致、书写整齐。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帮助,要采取耐心说服的方法,避免用训斥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9

  摘 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结合点,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前提。教学实践证明,能否激起学生学习认知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往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数学教学 培养 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诱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让学生最有效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通过不断学习的过程,在大脑中逐渐积累更多的知识,逐渐领会并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体会到学习活动的乐趣。学生要通过理解基础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来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需要教师会“教”,而且需要学生会“学”。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1、创设民主教学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和体现。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可行方法。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自己的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最后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2、融合数学于生活中,体现数学的学习意义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并亲近现实的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要重视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推进课程改革、落实课改精神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其实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3、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有的老师总是抱怨数学课堂枯燥乏味,没有生趣,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在创设问题情景时若以游戏故事等多种形式引入,就能使学生把课间玩耍的心收回课堂,积极投入到思考中来,吸引学生的眼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以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设问、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望强,敢说,敢想,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组织讨论能很好地发挥这种心理优势。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学生学习行为与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调动、培养和增强都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密切相关,所以我们经常强调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

  1、挖掘教材兴趣因素,鼓励学生动手体验

  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因素可以挖掘,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既适合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又具可操作性的动手实践内容,增强了教材的人文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易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并产生由此及彼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积极质疑,维持学生兴奋状态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反馈教学评价,调控教师教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质疑。要求学生质疑,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具有挑战性习题的理解。同时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还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学生具有适宜的充分自信,是影响其学习活动积极性和效果性的必要条件。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另一途径便是善于引导学生提问题,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从而维持学生兴奋的学习状态。

  3、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活跃学生思维过程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我们要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所以我们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让学生成为教学真正的主体,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有目的、有计划的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数学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10

  在小学阶段,数学一直是教学难点,由于数学的内容较为抽象、复杂,小学生的理解力又比较有限,因此数学成为了许多学生成绩中的薄弱科目,想掌握好数学这门学科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提高成绩是大家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成为了我们的研究重点。

  小学数学的主体内容已经不简简单单是数字、算数这么简单,当代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已经增添了许多有难度的内容,比如代数的初步知识、几何的初步知识、简易方程、量的计量、圆周率、扇形、轴对称图形等等,难度较大,涉及的范围较广。如何让小学生接受好这些知识,对于教师教学是一个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优化教学策略,来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分数。除此之外,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有着深远影响。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数学教师自身的素养有待提高。在很多小学,数学老师都年纪较大,他们所采取的教学模式还是从前那套死板老旧的方式方法,已然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式。

  2.小学生的理解力薄弱以及学习压力重。小学阶段,正处于思维能力的养成阶段,理解力也在逐步开发,对于较难的课业接受能力不高,因此如何能很好地消化复杂的数学内容,是一个学习难点。此外,当代小学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大,虽然每天都在宣称减负,但实质却并非如此。因此,我们现阶段的'教育,普遍所存在的问题是填鸭式教育。追赶进度、拼成绩,普遍现状是讲完一课,也不管学生是否消化吸收,就马上投入下一课,这也是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一大教学问题。

  3.数学课缺乏创新。不可否认,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较为枯燥,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存在很多难点,一些内容还很抽象,如果我们在教学当中不采取一些新颖的模式,吸引人的策略,那么学生就很难引起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了对数学的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想学、爱学。因此,不断地创新应该作为教学的改革重点,来开展长期的教学计划。

  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1.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曾经说过:要教学生学问,首先必须从教学生学会发问开始。只有优化教学,培养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才能树立他们自主提问的能力,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学问。

  2.归根结底,现阶段我们最终的一个目的是提高成绩。只有我们在教学中优化了教学策略,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用对方法,才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进而提高成绩。

  3.优化了教学策略,才能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思维方式,不仅仅对于掌握好数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形成好的思维能力、思考方式都有意义。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1.首先,要从提高我们老师的自身素养做起。组织老师们多去一些教学先进地区调研、学习,尤其是年纪较大的老师们,更要跟上当前的教育形式,改革自身不足,摒弃掉老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大胆创新。如果从业者自身不改革,将会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只有不断学习、尝试新方法,才能寻找到最佳的教学模式,才能做好在课堂中的把控者。

  2.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课堂氛围。在一个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人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都会下降,我们不妨把课堂变得轻松一点,让学生来做课堂的主人。俗话说,老师提问十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发问一个。我们可以把以前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一个新的形式,老师讲完所学公式、内容之后,让学生自主提问,老师来做回答。只要发现问题,才能加深记忆。这种变革不仅对于加深知识有一定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也能起到不错效果。

  3.创造具体的学习情境。有研究调查称,小学生的具象思维远远好于抽象思维,这也就是为什么1+1对于他们来说很复杂,而1个苹果加1个苹果就很简单。因此,我们在教学当中,可以把较为抽象的内容具象化,这对于小学生的理解、学习都会变得轻松不少。

  综上所述,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我们要正视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改,加以匡扶,采取高效的模式来展开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11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教给学生实用性强、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彻底改善小学课堂数学教学现状,提高其有效性,是当前新课改进一步实施的根本要求,也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亟待思考与探索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表现

  一、及时了解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

  教师在进行备课之前,若缺乏对学生基础知识、素质能力、个性差异等方面的了解,片面的凭借自身的主观看法,即便是在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教学流畅,课堂结构严谨、课堂内容精心的情况下,那么也都无法完全保证课堂教学互动的高效或者有效。比如,在对《线的认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本人对所教班级的学生并没有在课前实施调查,在课堂情境创设中设计直线、射线、线段等,并将其特点进行讲述,然而有些同学对本节课上所讲授的内容已了如指掌,在课上讲本应由教师所讲的内容一股脑地喊了出来,在备课时的设计方案瞬间被打乱了,为了能够掌控课堂教学的局面,我让学生在黑板上先将三种线画出来,而后在讲述其中的区别,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由于学生对直线的认识比较清晰,但对射线的认识相对模糊,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直线进行讲解却拓展到射线上,教学任务只能算是勉强完成。因为一些学生已经在课前进行了预习,也有些学生对线的认识已较深入,因而一些学生都能够画出三种线,不过对深入的知识却没有形成更为深入的理解,这能够从课后练习中反映出来,这也说明本节课程教学是不成功的。所以,在课堂教学前有必要对学情进行了解,在形式上可以采用调查、交谈、预习等途径展开,使教学内容更契合“最近发展区”,而后在教学预案的设计上更加贴近实际,并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够在确保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更好地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

  对于教育教学活动而言,是为了能够达成教学目标,但同时教学目标也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具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三个层面的相互结合,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对其也要给予特别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点的隐蔽性与关联性,调动学生能够自我思考与自我发现,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数学在情感上能够更乐于接受,在成功解决问题后能够有更高的满足感,使每名学生都能够有更加长远的发展。比如,在进行《圆锥的体积》的课堂讲解过程中,首选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在此将其归纳为三点内容:一是加强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以猜测、操作、验证的方式,将圆锥体积公式通过自身努力推导出来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基于上述结果使学生发现圆柱和圆锥两个几何图形在体积方面所存在的关系,加强学生动手实践与判断推理的能力;三是针对“失败实验”的处理,让学生感受到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并非易事,要面对挫折迎难而上。在具体教学中,课前已经让学生准备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并且以填装沙子的方式让学生实践,不过所收获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具不精准所致。在进行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非常容易忘记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中最后的“×”,即便反复强调多次,仍然效果甚微。在课堂上,笔者通过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口述整个实践过程,由此所得到的结果相较学生实践的结果更加准确,使学生更加信服,在对“失败实验”进行讨论时,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该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对此印象特别深刻,很少再有学生将最后的“×”丢掉。

  三、预设精当的问题是有效教学的动力点

  1.问题预设目标明确在进行备课时,要对课堂上所要提出的问题有精心的准备,在问题预设方面力求简洁扼要、层次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尽管教师进行了课堂提问,但这种提问的指向性并不明确,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回答都没有落在知识点上,因而对于问题的设计要切中知识要害,抓住其中的本质问题。2.问题设计注重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让学生回答“是不是?”“对不对?”这类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含金量并不高,不仅不利于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这种提问是非常低效的。对此,教师在问题设计上,必须要充分把握学生课堂的心理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求解的过程中,预设的问题也应具备思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毕建伟,姜晓慧.小学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有效问题设计的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xx,(04).

  [2]徐爱芹.探析现代多媒体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误区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23).

  [3]孙玉辉.新常态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2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12

  一、珠心算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优越性

  第一,珠心算可以让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儿童具备了一定心算能力,学习“一位数乘多位数”,把珠心算融入数学课堂就更省力了。如教学467×5=?时,教师让学生将其转化成(400+60+7)×5,再利用乘法分配律分三步进行口算:40×5=20,再算60×5=300,再算7×5=35,后算20xx+300+35=2335;笔算时,运算过程也是分三步:先算7×5=35,再算60×5=300,再算400×5=20xx,最后算35+300+20xx=2335;用珠心算的方法分:先从第一档起拨入4个百×5=20个百,再从第二档起拨入6个十×5=30个十,再从第三档起拨入7个一×5=35个一,即467×5=2335。可见:乘法口算和珠心算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笔算虽然是从低位算起,但分积相加,口算、珠心算和笔算都要做到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口算、笔算和珠心算的运算顺序并不矛盾,珠心算不但没有影响口算、笔算,反而为口算和笔算做好了服务。加减法都是数位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减,学生掌握了珠心算的技能,学习笔算就更容易了。第二,珠心算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思维的学科,学生从入学那一天开始,就要和数学打交道,但是他们没有任何的数学基础,想要他们能够学好数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把算盘这一有形数学工具引进课堂,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学生在算盘上敲敲打打,会体会到数字的乐趣,自然对学习数学有了兴趣。而且操作算盘是需要手、眼、耳、脑等多种器官并用,这样可以训练学生不同的感官。第三,珠心算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数学基础一般都相当薄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为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采用教材与珠心算结合的方式就能改变单纯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缺憾。教学过程中,珠心算与数学的融合发展,能培养出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勤于探索、敢于创造的学生。第四,珠心算的应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则是指在人的思维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有研究发现,智力因素只占促使人成功因素中的20%,而非智力因素的因素却占到了80%。在学习珠心算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一到一百自然数的相加,这一个过程是对于学生来说是困难、枯燥、乏味的,一些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作用,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坚持下去就会获得成功……这正是一个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珠心算之后,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态度转变,更有了坚持不懈的动力和信心。

  二、珠心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近几年,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大量运用珠心算,小学数学的'教育成效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出发,对珠心算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提几点想法,以期对以后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有所帮助。

  第一,宏观层面,引起重视。实事求是地对珠心算进行宣传。宣传珠心算的教育功能时,应做到用事实来说话,建议采用竞赛、现场演示等让学生及家长容易接受的做法,准确地把珠心算教学的优点、特点宣传出去。应重点宣传珠心算数珠相连、手脑并用、开发儿童智力的优势和其独特的功能,进而引起学生更加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要提高学校以及教师对珠心算教学的重视程度,以推动珠心算事业快速、高效的发展。

  第二,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其所掌握知识的具体程度,可分层次按年级编定教学班,并及时地跟踪指导,努力促进珠心算学生智力非比寻常的发挥,提起学生学习珠心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做到因材施教。要让一些已具有一定珠心算基础的学生不间断学习和继续深造,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智力和素质,真正地使他们在学习上能继续前进,同时保持学业上和能力上的不断进步。

  第三,注重策略,有的放矢。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抽象而复杂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可以是生动有趣的,尤其对于珠心算教学来说。珠心算的教学不是传统的单纯以讲课为主的教学,它更强调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布置学生一些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去校园里捡树叶,上午三片,下午四片,这样一个星期下来总共有多少片叶子?如此学生就可以亲身参与到实践中,培养他们对“数字”“数学”和“计算”的认识。

  第四,循序渐进,注重长效。学习数学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有所成果,这中间需要持续不断地巩固和练习,随意的中断有可能会前功尽弃。所以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习,也需要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他们及时完成,教师也可以在验收学生作业后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并调整。在练习中也要将珠心算与口算、笔算结合,一方面开发学生潜能,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珠心算的优点所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13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过程, 增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推动着基础教学改革。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相对理性思维的过程。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后, 我们惊喜的发现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的表现形式, 将本来枯燥的小学数学知识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各方面加强理解和记忆, 充分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如何能更好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是我们不断努力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应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因为其理论性稍强, 不像其他课程可以有相对多的表现形式, 因为数学的学习本身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认知的过程。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相对于我们以前的课堂教学方式,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能使我们单调的教学过程具有灵活多变、增强交互性等特点, 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小学生学得印象深刻、理解得更容易, 增强了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现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 将是未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发展方向。采用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还必须分别根据小学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不同特点, 协调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根据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经验, 找到并发现运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更好方式, 为提高教学效率采用信息技术手段, 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和研究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后得多样性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让我们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产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不同的信息技术产品, 优化了我们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采用丰富的音效、色彩、动画等不同的形式, 可以把原来非常抽象的知识点, 采用更为形象生动的形式的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这样可以积极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提高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2) 信息技术的交互特性能够使教与学互动的更为自然。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后, 学生被新颖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所吸引, 原来的数学概念只是书本上或者板书上的一段问题, 也或者是教师口中一遍又一般的复述。结合信息技术后, 丰富多彩的展现形式使这些数学概念跃然成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 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 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可控性, 更好地实现了教与学的交流互动, 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程序特性, 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数学情景中进行交互学习, 通过计算机设备所展现出的活灵活现的音频和视频, 创设出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的前导, 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能直观生动的对学生的心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近年来, 各个学校都积极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各类的公开课及优质课比赛中, 是否应用现在信息技术已经作为一条必要条件。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有的起到了良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而有的喧宾夺主, 反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1) 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制作辅助教学的课件的水平差别很大。有的课件很花哨, 没有主题, 也不实用,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以制作好的课件为主, 失去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作为主导的作为。提高信息技术合理的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必须加强教师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设备, 这样才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的应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

  教师如果把信息技术合理的运动到课堂教学中去, 这样可以大大减轻教师很多日常的繁琐工作, 尤其很多重复的板书工作。教师腾出更多的精力, 能够去思考如果积极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让学生更快速的集中精力, 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现在, 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于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融合信息技术, 还简单的停留在播放一个导入动画, 或者播放一个简单的文字PPT形式, 不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程序化、模块化、网络化特点, 增强课堂教学课件中的记忆能力、交互能力、广泛传播能力。因此, 必须在教师的教学研究过程, 引导教师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做好课前准备, 加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平时教研中运动信息技术成为习惯, 才能让大家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自然应用信息技术, 而且才能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因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教师掌握各种不同信息技术的.能力还有些不足, 可是通过教师们的不断能力,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范围会越来越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2)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成了主角。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有很好的优势, 可是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一味的采用信息技术作为手段, 放弃了教师的主导性。我们必须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需求和信息技术的特点来合理结合应用。例如, 有个教师的小学输入课堂教学中, 采用了信息技术播放了一段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创设了课程的导入, 过程设置时间过于长, 而且缺乏必要的语言引导, 没有设计必要的提问,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者, 完全沉浸在了动画片的音效和画面所营造的情境中, 整个过程没有合理的停顿, 没有合理的问题, 没有合理的交互, 学生看完后播放内容后, 只记住了动画片的情节, 并没有对其中涉及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是需要与学生互动的, 必须教师必须提出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快速播放制作好的课件, 一节课的时间, 教师只顾着操作计算机, 学生只顾看课件, 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设备成了课堂的主角, 完全背离了采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目的。

  如果要想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教师首先自己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 熟练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 找到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好的结合点, 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很好的融合, 才可以更好的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不好解决的问题, 更形象生动的展现出小学数学的知识点, 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证明,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只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工具, 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 最终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导入应该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好的导入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 吸引学生更快速进入教师营造的情境中, 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好的导入应该具备以下的特点:吸引注意力、提高积极性、提出问题明确。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精心创设的导入过程, 达到渲染课堂的气氛, 激发学习的兴趣, 引发求知的欲望, 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1) 运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随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变化而变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结合起来, 发挥计算机设备的多媒体特性, 在教学导入中设计合适的动画、美妙的音乐,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信息技术使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或是一目了然的图片, 更简单直接地描述数学知识点, 使抽象问题简单形象, 学生可以更直接的理解问题, 更容易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设计中, 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 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学生身边的具体实例来设计教学内容, 找到数学问题的生活原型,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愉悦的生活化的故事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音频、视频、动画及文字信息进行处理,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呈现出来,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用课本外的生活常识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 使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产生深厚的兴趣, 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快速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2)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结构, 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要优化教学结构, 关键是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 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描述、实验, 学生专心听课、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互相讨论, 师生互相配合, 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教师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质疑, 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过程下, 学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 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数学情境中进行交互式的学习, 因为教学结构应该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思维为依据。

  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联系更加密切。各种丰富多样的信息技术, 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提供更为多样的手段。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 丰富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的形式, 让一些抽象的概念, 可以通过更为生动的方式讲解给学生, , 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把许多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

  (3)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化难为易。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往往也是难点, 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的基础, 课堂教学中的难点一般就是比较抽象, 教师难形象的讲解, 学生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如果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基础概念, 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 这些将成为学生学习中不可逾越的鸿沟。如何教师在讲授小学数学的难点时候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记忆能力强, 可形象思维能力差。课本上的例题、概念, 公式等材料, 依靠教师抽象的语言描述, 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因此, 我们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的优势, 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情境化, 充分展示数学的知识点, 通过各个环节影响学生, 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和特征, 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原理, 从而突出重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信息技术后有色彩丰富、形式多样、动态演示等优点, 教师熟练运动信息技术后, 就可以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更快速的进入知识点, 更好地掌握所传授的知识。

  (4) 运用信息技术无限的网络空间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没有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空间以及内容和组织方式方面的制约, 常常局限在45分钟的课堂上。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数学学习完全可以超越课堂, 实现翻转课堂。课前, 教师可利向学生推送自己制作的慕课, 帮助学生在上课之前就进入熟悉课堂讲授内容, 节省课堂时间。课上, 教师可以把重难点通过白板录课功能录下来, 课下推送给学生, 方便学生回家播放, 查漏补缺。课后,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送不同层次的作业, 系统自动批改后, 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答题的情况。对有代表性的难度较大的习题, 教师也可以制作成微课传给学生,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教师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 也可以随时上网查询, 更可以在讨论组发布, 请同伴或教师协助解答。这样的学习方式性对于以往的课堂45分钟, 延伸了空间, 增强了交互性、实时性, 学生非常喜欢。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合理、适度的采用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融合, 作为学习主体者的学生就又了更有意思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 能够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更有效地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进行翻转课堂教学, 变革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能够提高传统课堂的教学效率, 扩展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用信息技术结合传统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满足当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多样性的需求, 让学生获得更高学习效率、更快乐的学习体验。教师积极运动信息技术, 找准契机,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 让信息技术与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 我们充满信心迎接更丰富多样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飞。浅谈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J]。学周刊, 20xx (16) :132—133。

  [2]蔡美玉。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 20xx (19) :156—157。

  [3]付宝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 20xx, 4 (01) :140+142。

  [4]阙群理。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xx (05) :96—97。

  [5]石爱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科技视界, 20xx (21) :207。

  [6]郑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xx。

  [7]刘晨旭。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D]。天津师范大学, 20xx。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14

  摘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文学创作中,对于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知识来源于生活这句话,对数学来说,更为贴切。小学是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因此更应注重数学学习的生活化,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学习数学的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主要地是能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数学 应用 教学模式

  进入21世纪后,国家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小学的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的单一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因此,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小学生由于受其年龄和智力所限,只有将数学教学的内容融入社会生活实践中,才能更好地便于他们的理解和掌握,也容易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1生活化教学的概念

  所谓“生活化教学”简单的说,就是改变以前老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将教学的内容融入社会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掌握知识,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小学生正处在思维比较活跃,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心的一个成长阶段,如果老师可以将学习内容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使学生能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是指将数学教学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改变单一的数学教学模式,使数学教学过程更加的丰富多彩。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2.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将学习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老师教授的知识,而且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通过这样的数学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对自己有了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利于老师进行下一步的教学[1]。

  2.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个国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样,人只有拥有创新思想和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社会中一展所长,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具备创新思想,将来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内容融入生活实践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展现,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很有帮助。

  2.3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要用数学来解决一些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不能让其真正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数学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很难通过书本的学习,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就无法通过数学的学习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了。相反,如果将数学的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中,其产生的影响就完全不一样了。例如,小学生去超市买零食后,结账时却发现自己没有零钱付账,这时就需要小学生自己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计算一下超市工作人员需要找自己多少零钱。在这个计算过程中,小学生不但复习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对数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但如果小学生没进行过这方面的学习,而只是单纯地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内容讲解,虽然他也能拿着超市工作人员找回的零钱回家,但却无法锻炼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对数学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就无法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方法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讲,学生听,整个的授课过程一直是老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且课堂气氛比较死板、生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有些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出现逃课现象,对小学生正在接受的学习生活产生了不好的影响,非常的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新一轮的数学教学改革中,必须改变这种常规的数学教学模式,对于基础的数学公式和数学概念的记忆,必须打破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2]。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必须给予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使小学生真正懂得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而不是一味的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只有这样,才能算真正实现了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将书本中枯燥、无味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生动的事物展现给学生,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比如,老师在讲授“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时,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手里拿着三角形,一组手里拿着四边形,让他们相互对对方手里的图形进行拆解,看看哪个组拆解的快,就可以证明哪个图形的稳定性差了。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小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进而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文路.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xx,24:144-145.

  [2]苗齐.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xx,15:120.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15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而愉快地探究某些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对小学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对知识的探求之中,也必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为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才能放下心中的包袱,积极探索新知识。其次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该教师所讲授的课。再次要适时表扬、鼓励学生。成功的体验会激励学生向下次的成果迈进,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最后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喜好,并将此融入教学之中。

  二、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是否具备提问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成效,而且也是提高小学数学能力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因素。数学问题是数学的疑难和矛盾,提出并解决问题往往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巨大动力。正因为这样,数学家们都深深懂得问题在数学发展和个人创造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故而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通过设置悬念,揭示矛盾,鼓励学生生疑,并要求其通过思考和分析释疑,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改变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授课时边讲边练,形成互动教学,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在听课中自己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实例去理解概念,通过练习去消化概念。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在知识的关键之处,以实例引起学生的争论,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不空谈理论,通过富于思考空间的具体问题去引导学生领会抽象的东西,让学生由“要我学好数学”变为“我要学好数学”。

  三、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促使信息多向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好讨论的内容,把握好讨论的时机,引导学生激烈地进行讨论。例如,教学“巧算乘法”时,笔者先出示了如下题目:11×12、12×12、13×12、15×14、16×18……让学生笔算同教师口算比赛,结果学生每题必输。学生不服气,大喊“老师作弊”。于是,笔者让学生再出几道同类型的题目,结果依然,学生很是好奇。这时笔者告诉学生自己有秘诀,只要能找出其中规律,就可找到取胜方法。之后让学生再次练习,注意观察,同时进行记录。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记录分组进行分析、讨论,寻找规律。在讨论中学生为了赢得胜利,都会积极、活跃地思考,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说出理由。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智慧和思考的欲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又称发散思维,它是从所提供的条件或某一事实出发,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沿着不同的方向,朝各个方面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它的`特点是思路开阔,变通流畅,寻求变异等。在解决难题时,学生感觉思路不畅,教师要及时提示学生改变方向,突破原有思路,另辟蹊径,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在培养创造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突破定势思维的习惯,否则就会影响知识的更新和拓展,阻碍创造思维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五、启发学生联想与类推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与它相类似的事物,并根据客体之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推。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联想与类推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创造思维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练习,对学生加强联想与类推能力的训练。比如,教学“巧添运算符号”一课时,有一个问题是在4个2之间的适当位置增添运算符号,使它的结果是1。对于这个问题,有两位学生的解答是“22÷22=1”。这两位学生并没有学过除数是两位的除法,但他们由所学过的知识(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为1)产生联想类推出22÷22=1,这不能说不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善于捕捉学生这种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