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国学教学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1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把该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的心灵。
一、诵读内容及方式
1、国学精粹《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应作为诵读的重点,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也是诵读的重要篇目。
2、本学期主要以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为主。
3、开设经典诵读课、活动课。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通过开展晨读、早读、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利用自习课、辅导课、活动课、班会课等时间,开发经典诗文兴趣课、体验课等特色课程,确保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上的保证。
4、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组织学校的`各种文艺社团积极参与诵读活动。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5、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终生受益。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动,交流情感。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二、诵读活动基本时间安排
1、早读:早自习铃响后即读。
2、课前3分钟。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负责,各班利用每天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吟唱或强化记忆。
3、课后班主任负责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诵读比赛”、评选“诵读之星”等活动。
三、活动成效
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坚持,我校经典诵读有了一些收获,主要表现在:
1、通过诵读,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2、学生通过诵读经典、理解经典,陶冶了学生的高雅情趣,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了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良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了学生读书兴趣,让学生掌握诵读技巧,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满的校园文化。
5、5月22日,我校领导班子分成两组。第一组:孙建华韩红旗李明田兴华。第二组:孙红旗范应梅夏钦陈凤莲
第一组负责
四、
五、六年级段经典诵读以《弟子规》为主;第二组负责
一、
二、三年级段经典诵读以《三字经》为主。并评出了
一、二等奖,活动开展达到了预期目的。
传承中华文化,获得经典文化的熏染,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师生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经典诵读和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以做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为目标,做到读书明理,知行合一。这是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与圣贤对话,与经典同行,我们亟需这无价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在国学光辉的普照下携手共进,一路前行。
3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2
中华文明作为唯一流传下来的人类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蕴十足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影响力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东半球,世界发达国家也在吸取中国的传统智慧以求发展。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优秀中国人伟大心灵的体现。国学不是书斋里发霉的书本,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更不是竹简上难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说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我们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为国学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
本学期选择《三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它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我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字典以及课外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时初步养成了做批注的好习惯,会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三字经》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经文诵读恰恰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古人尚且学为先,精忠报国,孝当头。“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现代人更应学之,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现,人文精神的颂扬!
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诗文的陶冶。“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这是我校长期坚持发展的方向,这必会更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以“经典”为教材,以“活动”为纽带,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们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相传是宋朝末大学问家王应麟编撰的,流传中后人又不断增补。《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传统蒙学教材中流传时间最长、最具代表的一种,它内容文笔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三字经》讲了许多历史故事和做人的道理。根据《三字经》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借助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以《三字经》内容为依据丰富学生的词语。比如,在教学“稻梁黍,麦菽稷。此五谷,人所食”时在学生结合已有经验理解句子后,我给学生讲关于粮食的故事,学习四首有关珍惜粮食的古诗警句,让学生明白珍惜粮食的道理。讲授“香九龄,能温习融七岁,能让梨”这一内容时引入故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学生自己查资料学习典故,学习兴趣浓厚,理解经文也容易多了。校本课程国学经典的教育为学生开创了五彩的诵读天地,孩子们走进中华古典诗文,走进了与语文相关的课外读物,走进了体现具有自我个性的阅读世界。在教学《三字经》时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进行朗读训练,每节都采用多种方式去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标,学生在读中感受到诗句节奏美,韵律美。久而久之,融入了孩子的心灵深处。
事实证明,经典诵读把学生带入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一遍、一篇篇的古典诗文诵读中感受到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
远。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古人尚且学为先,精忠报国,孝当头“香九龄,能温席”现代人更应学之,在学生朗诵读经中感受的是人性的再现,人文精神的颂扬。
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诗文的陶冶,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是我们传承国学文化的方向,这必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3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为使我校能够继续广泛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打造“书香校园”,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其文明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要求
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积累,能够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朱子家训》、《千家诗》等,能够讲述其中古圣先贤发人深省的传世故事,领略感悟受用一生的做人道理。
三、诵读原则
1、模糊性原则:以激发兴趣、陶冶情操为目标,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不要求程度整齐划一。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少责备多鼓励,以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活动安排
认真做好活动方案的制订及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卢玉理
副组长:张青华
成员:各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2、工作分工:
制订活动方案。责任人:张青华
具体实施责任人:各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3、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校本教材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注音、注释、校对:各班语文老师。
必背与推荐诵读古诗整理:郭亚军
耿巧
年段诵读目标
一年级:《百家姓》+必背古诗15篇+推荐诵读5篇。
二年级:《三字经》+必背古诗15篇+推荐诵读5篇。
三年级:《弟子规》+必背古诗10篇+推荐诵读10篇。
四年级:《弟子规》+必背古诗12篇+推荐诵读10篇+自选诵读篇目。
五年级:《朱子家训》+必背古诗12篇+推荐诵读10篇+自选诵读篇目。
扎实开展好系列活动
1、评选“诵读星”
年级根据背诵情况,每月评选出“班级诵读之星”。根据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比赛,评选“校级诵读之星”,可每学期期评选一次。
2、继续制作“古诗诵读卡”
卡片可用硬纸板制作,正面为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名句,反面为诗文配图或诗意解释等,并注明制作人。先在班内交流背诵,然后每班挑选5只卡片至各
班巡展。最后由学校组织评选,评出制作精美的古诗诵读卡。入选者作为参评年度“校级诵读星”的条件之一。
3、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比赛
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活动,为诗文配画,要求图文并茂,画面能充分体现诗文意境,内容形式不限。每班至少交5份作品参与校级评比,获奖者作为参评年度“校级诵读星”的条件之一。
4、举行讲故事比赛
围绕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搜集到的传世故事,讲故事,并谈谈故事包含的道理,或从中受到的启发。各班在班内预赛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参加,每学期不少于1次。
时间安排
1、每节早自习和语文课前,老师可组织学生背诵一篇诗文。
2、每天大课间五分钟时间,以诵读为主题,检查诵读情况。
3、班主任充分利用早读、课间操、课前预备的时间让学生诵读,鼓励学生
在课间游戏的时候边玩游戏边诵读,让学生时时能读,处处能诵。
4、11月份,举行一次校级经典诵读比赛,评选出“校级诵读星”,每个年级4人,学校予以表彰。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4
两年间,我既深深地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肩上担子的重大。"做老师难,做个好老师更加难!"既然选择了这个神圣的职业,就不能误人子弟,就得呕心沥血啊!回顾两年教学生活,收获颇多,尤其在国学教育上,下面我有几点体会想和大家分享。
一,让学生认识国学,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一提起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同学的认识是"之乎者也"之类,印象中是摇头晃脑的读背,感觉甚是枯燥乏味,没什么好学。所以老师要让他们重新认识国学,感受到国学的魅力。我跟他们谈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论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诉他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他文化体系不可比拟的。我们有八百年的周文明,我们有风、骚、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有百科书之称的《三字经》,有为人处事的蒙学经典《弟子规》。我们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责任,有"以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我们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工艺文艺,有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数不胜数。
二,备好课,让学生享受国学课学生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了,下一步我们就要备好课,上好课。上国学课,首先我们老师要懂国学。我们不可能都是博学的大儒,但是对于我们要上的那节课的内容,我们要研究透彻,尽量使我们的教学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问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能对答如流,给学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形象。就像有位老师说的:"我们也许只需讲40分钟,但准备这门课的时间却是你走过的整整20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上课时要满怀激情,创设情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国学的美,让他们感觉到,上国学课就是一种享受。
三,学以致用,落实生活
课上成功了,学生也听懂了,行了吗?还不行!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了这些传统文化,学了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就得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人生,要不学了也是白学,也是空喊口号,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渗透其他学科
要教好,学好国学,单单学那一门课还是不够的。因为一个星期也不过三两节课,相对来说太少了,这就需要我们把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比如说,语文课,可以多增加一些国学的,德育的知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作文课的设计也可以结合国学的思想,让他们了解儒,佛,道,法的思想。如:儒家之精髓在于"仁",佛的核心在于向善,道家讲的是自然大同,法家重在强调社会的有规有序。经常有机的把这些知识融于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谈吐,言行举止有很大的改善。他们的改变充分体现在他们的作文和日记里。如:八年级唐赵荣同学学∠子》后,在日记里写道:"人真的很懦弱无能!可我们知道,人本不懦弱,人之所以懦弱,是因为无穷的欲望毁灭了人性,如果人们会放弃欲望,像老子说的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样真正做自己,也就社会安定,和谐太平了。放弃一切欲望,保护一切生态平衡,节约一切能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不就是陶渊明所说的桃花源吗?生活在这样的桃花源里,人还会懦弱无能吗?"这样设计教学,学生学了可以用,可以体现在他们的作文和日记里。学了之后,马上用,那种感觉是非常快乐的,学生逐渐的也会喜欢上这样的学习。
五,课堂的多样化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堂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要教育学生孝顺父母,知恩图报。可以以音乐课的方式教育。"小羊跪哺,乌鸦反哺…"的《跪羊图》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会了怎么孝顺父母,知恩图报。教育学生如何理解传统节日,如何过传统节日,老师可以先介绍关于某一个节日的知识和风俗习惯,学习一些相关的诗文,然后让学生写一篇日记或作文,或介绍自己是如何过传统节日的。如:端午节祭祀屈原活动,可以带学生去参加,让他们回到"古代",亲身体验整个祭祀的过程,这样的节日,他们将终身难忘,也能写出自己真正的心得体会。这就是我的一些教学心得,希望大家能多多批评指点!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5
国学势在必行,它对社会,对人类,对未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国学不仅中国热,而且全球热。我深深地感到国学教育的重要,决心将国学教育进行到底。
自从学校开展国学教育活动以来,我和学生们每天坚持诵读国学经典,从中我们汲取到祖先的智慧,分享了成长的喜乐。两年的时间悄然而逝,却留下了不平凡的印记,我再此对过去、现在、将来做一个回顾、梳理和展望。
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营造氛围,共同诵读国学经典。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在开展国学教育活动前精心做了以下工作。
1、建群宣传:建立家长和老师诵读国学交流群,在群里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对国学的认识及重视,经常发一些有关国学方面的视频和资料共同学习,一起分享。
2、寻找方法:为了找到一种适合孩子们喜欢的方法,我一直在不断的学习。终于我发现了“累积式教育法”,是深圳市育心经典中心赖国全老师研究的',我还加入了育心经典交流群,在那里交流学习。我耐心地研读完感觉这个方法很可行,然后在我的群里与家长共同分享,一起运用。
3、确定书籍:逐渐地购买了几套经典书籍,内附光碟,由于教室里没有电脑,无法播放光盘,我就用手机把每周要学的内容录下来,然后用扩音器给学生们听,学生跟读。诵读的内容有《论语》、《诗经》、《道德经》、《弟子规》。
4、诵读时间:在校每天早晨、下午上课前、放学前各读一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家里每天固定时间晚上七点,家长陪孩子进行亲子诵读国学经典,时间不超过30分钟,内容都侍定的,然后在群里家长反馈孩子的读书情况,交流得不亦乐乎。
5、我提倡周末几个家庭聚在一起诵读国学,互相学习交流,效果明显。
营造了这么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家长和孩子怀着极高的热情共同诵读,一起成长。
二、以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
开展了“诵读经典浸润人生——《中国经典古诗词》背诵大王的比赛。还开展布置板报和书法比赛活动,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加,完成了很多有关《中国经典古诗词》的作品。我们班的同学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这更鼓舞了的信心。孩子们一跃成为年硷耀眼的星星。
三、诵读国学经典,聆听古人故事,滋润心灵,内化行动
为了使孩子们懂得国学经典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诵读时我结合有关的德育故事,这样孩子们更加专注地聆听,最可贵的是在生活当中能运用,小小年纪实在难得。
四、展望未来,怀着信心,坚定信念,与国学同行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会毫不犹豫地坚持国学教育,为孩子将来能够成才做准备;会义无反顾地坚持国学教育,为孩子将来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打基础。让我们一起承担起为师者春风化雨的神圣社会责任吧。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6
一、身教胜于言传。
要求孩子们做“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的君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积跬步,致千里”。作为教师用《论语》中的内容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学生做表率。教师须先行一步。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二、教学方面
1、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不求甚解。
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对孩子们学习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国学教育的时间可采取弹性制。如老师每天早自习前20分钟领着诵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彩。
2、国学教育须注入现代元素
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领略国学的精华?必须给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片演绎,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国故事,让孩子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3、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生动性,如在教学《忠》时,在大屏幕上播放《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教育学生报效祖国就是忠。在教《孝》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汉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明白,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儿女,你必须无条件的孝敬他们。
4、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设计一个师生自由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认识前人,让学生学会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弟子规》的内容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在古圣贤的身上找到今天行为准则的.影子,让学生明白与圣贤结朋友一样可以修身正德,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达成,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5、坚持不懈的检查诵读背诵。
各班设立《论语》小助手,每组选一名代表做教师的助手。利用晨检20分钟组织全体同学朗读《论语》,午间小饭桌后抽出20分钟背诵《论语》,平时检查同学们学习掌握《论语》的情况,这几名小助手工作认真负责,对教学效果的达成起到推动作用。
三、教学效果显著。
《论语》的教学效果已经在同学们身上显现。我们发现了学生们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教室干净了,无论何时学生们总是用双手送给老师作业,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多了??学生懂得了努力学习,许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变得孝顺了、懂事了,主动为家长铺被子。周六、周日帮家长干些家务活,家长看了心里也很欣慰。孩子对父母的孝顺与尊重深深地影响了家长、感动了家长。家长一致赞扬学校国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总之,国学进校园活动意义深远。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起了很大作用。作为教师,也在教学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7
国学势在必行,它对社会,对人类,对未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国学不仅中国热,而且全球热。我深深地感到国学教育的重要,决心将国学教育进行到底。
自从学校开展国学教育活动以来,我和学生们每天坚持诵读国学经典,从中我们汲取到祖先的智慧,分享了成长的喜乐。两年的时间悄然而逝,却留下了不平凡的印记,我再此对过去、现在、将来做一个回顾、梳理和展望。
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营造氛围,共同诵读国学经典。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在开展国学教育活动前精心做了以下工作。
1、建群宣传:建立家长和老师诵读国学交流群,在群里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对国学的认识及重视,经常发一些有关国学方面的视频和资料共同学习,一起分享。
2、寻找方法:为了找到一种适合孩子们喜欢的方法,我一直在不断的学习。终于我发现了“累积式教育法”,是深圳市育心经典中心赖国全老师研究的,我还加入了育心经典交流群,在那里交流学习。我耐心地研读完感觉这个方法很可行,然后在我的群里与家长共同分享,一起运用。
3、确定书籍:逐渐地购买了几套经典书籍,内附光碟,由于教室里没有电脑,无法播放光盘,我就用手机把每周要学的内容录下来,然后用扩音器给学生们听,学生跟读。诵读的内容有《论语》、《诗经》、《道德经》、《弟子规》。
4、诵读时间:在校每天早晨、下午上课前、放学前各读一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家里每天固定时间晚上七点,家长陪孩子进行亲子诵读国学经典,时间不超过30分钟,内容都侍定的,然后在群里家长反馈孩子的读书情况,交流得不亦乐乎。
5、我提倡周末几个家庭聚在一起诵读国学,互相学习交流,效果明显。
营造了这么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家长和孩子怀着极高的热情共同诵读,一起成长。
二、以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
开展了“诵读经典浸润人生——《中国经典古诗词》背诵大王的`比赛。还开展布置板报和书法比赛活动,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加,完成了很多有关《中国经典古诗词》的作品。我们班的同学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这更鼓舞了的信心。孩子们一跃成为年硷耀眼的星星。
三、诵读国学经典,聆听古人故事,滋润心灵,内化行动
为了使孩子们懂得国学经典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诵读时我结合有关的德育故事,这样孩子们更加专注地聆听,最可贵的是在生活当中能运用,小小年纪实在难得。
四、展望未来,怀着信心,坚定信念,与国学同行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会毫不犹豫地坚持国学教育,为孩子将来能够成才做准备;会义无反顾地坚持国学教育,为孩子将来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打基础。让我们一起承担起为师者春风化雨的神圣社会责任吧。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8
转眼来美的学校工作已经半年,这一个学期里,我见识到了国学的无穷魅力,见识到我们美的学校推行国学教育的魄力,以及诸多优秀教师国学课堂的风采,我深深向往,现就我对的国学教学的认识及工作开展总结如下:
从这学期开始,我第一次接触到国学教学。我对国学的认识是相当肤浅的,仅仅停留但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熏陶上。但通过这半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学校设立这门课程用意远不止如此。通过国学的学习,还可以对学生的儒雅品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还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校创编的《国学蒙读》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古诗、古文篇篇精彩、寓意深远,幅幅对联更是充满趣味、朗朗上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先读通诗文,再借助注释、诗文释义,让学生对诗文意思有初步了解。然后再让学生汇报对诗文的认识,以达到加深理解。最后带领学生深入读诗文、并根据对诗文的.理解,小组分工演一演。孩子们各具特色的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学生诵读记忆,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在玩乐中对古文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感受到诗文的意蕴。这样学生在诗情画意显身手的环节中,就会有强烈的创作欲望。
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教学方法存在语文教学方法教学古诗文的痕迹。
2、朗读方式比较单一,趣味性不强,学生在课堂上背诵诗文显得吃力。
3、教学环节把握不准,课堂效率较低,“诗情画意显身手”环节有时会完不成。
4、教学中缺少“聊课”环节。
本学期,听了很多优秀老师的国学课,我更加感到自己工作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1、提高个人文化底蕴,为学生树立榜样。
2、吸收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提升自己课堂的活力。
3、把握国学教学的规律,以“趣”促学。
4、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9
中华文明作为唯一流传下来的人类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蕴十足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影响力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东半球,世界发达国家也在吸取中国的传统智慧以求发展。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优秀中国人伟大心灵的体现。国学不是书斋里发霉的书本,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更不是竹简上难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说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我们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
本学期选择《三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它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我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
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字典以及课外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时初步养成了做批注的好习惯,会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三字经》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经文诵读恰恰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古人尚且学为先,精忠报国,孝当头。“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现代人更应学之,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现,人文精神的颂扬!
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诗文的陶冶。“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这是我校长期坚持发展的方向,这必会更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以“经典”为教材,以“活动”为纽带,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们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10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取得了不斐的成绩,现将我校诵读活动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班参与国学学习的学生有30人,这些学生语文基础都十分好,写作能力特别强,但是就国学这一块还有所欠缺,特别是他们当中大多数同学对我国历史了解的特别少,对我国古典文化也是只停留在教材课本上,所以这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还是很重的。
二、主要成就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学校文化氛围。
(2)初步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人民更满意的学校。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三,具体做法
1、让学生认识国学,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
一提起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同学的.认识是"之乎者也"之类,印象中是摇头晃脑的读背,感觉甚是枯燥乏味,没什么好学。所以老师要让他们重新认识国学,感受到国学的魅力。我跟他们谈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论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诉他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他文化体系不可比拟的。我们有八百年的周文明,我们有风、骚、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有百科书之称的《三字经》,有为人处事的蒙学经典《弟子规》。我们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责任,有"以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我们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工艺文艺,有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数不胜数。
2、备好课,让学生享受国学课
学生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了,下一步我们就要备好课,上好课。上国学课,首先我们老师要懂国学。我们不可能都是博学的大儒,但是对于我们要上的那节课的内容,我们要研究透彻,尽量使我们的教学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问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能对答如流,给学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形象。就像有位老师说的:"我们也许只需讲40分钟,但准备这门课的时间却是你走过的整整20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上课时要满怀激情,创设情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国学的美,让他们感觉到,上国学课就是一种享受。
3、学以致用,落实生活
课上成功了,学生也听懂了,行了吗?还不行!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了这些传统文化,学了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就得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人生,要不学了也是白学,也是空喊口号,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4、渗透其他学科
要教好,学好国学,单单学那一门课还是不够的。因为一个星期也不过三两节课,相对来说太少了,这就需要我们把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比如说,语文课,可以多增加一些国学的,德育的知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作文课的设计也可以结合国学的思想,让他们了解儒,佛,道,法的思想。如:儒家之精髓在于"仁",佛的核心在于向善,道家讲的是自然大同,法家重在强调社会的有规有序。经常有机的把这些知识融于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谈吐,言行举止有很大的改善。他们的改变充分体现在他们的作文和日记里。如:八年级唐赵荣同学学∠子》后,在日记里写道:"人真的很懦弱无能!可我们知道,人本不懦弱,人之所以懦弱,是因为无穷的欲望毁灭了人性,如果人们会放弃欲望,像老子说的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样真正做自己,也就社会安定,和谐太平了。放弃一切欲望,保护一切生态平衡,节约一切能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不就是陶渊明所说的桃花源吗?生活在这样的桃花源里,人还会懦弱无能吗?"这样设计教学,学生学了可以用,可以体现在他们的作文和日记里。学了之后,马上用,那种感觉是非常快乐的,学生逐渐的也会喜欢上这样的学习。
5、课堂的多样化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堂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要教育学生孝顺父母,知恩图报。可以以音乐课的方式教育。"小羊跪哺,乌鸦反哺?"的《跪羊图》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会了怎么孝顺父母,知恩图报。教育学生如何理解传统节日,如何过传统节日,老师可以先介绍关于某一个节日的知识和风俗习惯,学习一些相关的诗文,然后让学生写一篇日记或作文,或介绍自己是如何过传统节日的。如:端午节祭祀屈原活动,可以带学生去参加,让他们回到"古代",亲身体验整个祭祀的过程,这样的节日,他们将终身难忘,也能写出自己真正的心得体会。
四、存在问题
1、本人知识储量还不大
2、学生课外时间还比较少
3、部分同学胆子还很小
五、努力方向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我们坚信,只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勤奋工作,我校一定会在经典诵读的道路上走的更坚定,更扎实。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11
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弹指一挥间,我执教国学已一年了。一年间,我既深深地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甚感国学教学的艰难。回顾国学教育,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认识国学,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
一提起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同学的认识是“之乎者也”之类,印象中是摇头晃脑的读背,感觉甚是枯燥乏味,没什么好学。所以老师要让他们重新认识国学,感受到国学的魅力。我跟他们谈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论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诉他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他文化体系不可比拟的。我们有八百年的周文明,我们有风、骚、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有百科书之称的《三字经》,有为人处事的蒙学经典《弟子规》。我们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责任,有“以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我们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工艺文艺,有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数不胜数。同学们听得很入神,并在我慷慨激昂的演讲中,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备好课,让学生享受国学课
学生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了,下一步我们就要备好课,上好课。上国学课,首先我们老师要懂国学。我们不可能都是博学的`大儒,但是对于我们要上的那节课的内容,我们要研究透彻,尽量使我们的教学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问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能对答如流,给学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形象。就像有位老师说的:“我们也许只需讲40分钟,但准备这门课的时间却是你走过的整整20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三,保障时间,落实诵读
识记与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方法。小学高段的国学经典都是长篇累犊的文言文,教师应给予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放声诵读,达得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我利用每天晨读中的20分钟时间带领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经典,如接读,分男女生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每周布置学生背诵指定的段落并落实检查。这样一期下来,少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到了篇篇能背;稍逊一筹者也能背其三分之二;大部分学生能熟读成诵。
四,不足与困惑
初涉这门学科,我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教学方法上还欠灵活,在深入浅出上还欠火候,唯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取长补短。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12
中华文明作为唯一流传下来的人类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蕴十足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影响力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东半球,世界发达国家也在吸取中国的传统智慧以求发展。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优秀中国人伟大心灵的体现。国学不是书斋里发霉的书本,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更不是竹简上难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说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我们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为国学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
本学期选择《三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它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我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字典以及课外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时初步养成了做批注的好习惯,会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三字经》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经文诵读恰恰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古人尚且学为先,精忠报国,孝当头。“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现代人更应学之,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现,人文精神的颂扬!
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诗文的陶冶。“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这是我校长期坚持发展的方向,这必会更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以“经典”为教材,以“活动”为纽带,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们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13
转眼来美的学校工作已经半年,这一个学期里,我见识到了国学的无穷魅力,见识到我们美的学校推行国学教育的魄力,以及诸多优秀教师国学课堂的风采,我深深向往,现就我对的国学教学的认识及工作开展总结如下:
从这学期开始,我第一次接触到国学教学。我对国学的认识是相当肤浅的,仅仅停留但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熏陶上。但通过这半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学校设立这门课程用意远不止如此。通过国学的学习,还可以对学生的儒雅品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还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校创编的《国学蒙读》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古诗、古文篇篇精彩、寓意深远,幅幅对联更是充满趣味、朗朗上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先读通诗文,再借助注释、诗文释义,让学生对诗文意思有初步了解。然后再让学生汇报对诗文的认识,以达到加深理解。最后带领学生深入读诗文、并根据对诗文的理解,小组分工演一演。孩子们各具特色的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学生诵读记忆,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在玩乐中对古文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感受到诗文的意蕴。这样学生在诗情画意显身手的环节中,就会有强烈的创作欲望。
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教学方法存在>语文教学方法教学古诗文的痕迹。
2、朗读方式比较单一,趣味性不强,学生在课堂上背诵诗文显得吃力。
3、教学环节把握不准,课堂效率较低,“诗情画意显身手”环节有时会完不成。
4、教学中缺少“聊课”环节。
本学期,听了很多优秀老师的国学课,我更加感到自己工作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1、提高个人文化底蕴,为学生树立榜样。
2、吸收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提升自己课堂的活力。
3、把握国学教学的规律,以“趣”促学。
4、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14
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孩子在青少儿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本学期,我在国学教学工作中有得有失,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身教胜于言传。
要求孩子们做“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的君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积跬步,致千里”。作为教师用《国学经典》中的内容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学生做表率。教师须先行一步。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二、教学方面
1、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不求甚解。
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对孩子们学习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国学教育的时间可采取弹性制。如老师每天早自习前10分钟让学生诵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彩。
2、国学教育须注入现代元素
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领略国学的精华?必须给1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片演绎,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国故事,让孩子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3、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生动性,如在教学《忠》时,在大屏幕上播放《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教育学生报效祖国就是忠。在教《孝》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汉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明白,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儿女,你必须无条件的孝敬他们。
4、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设计一个师生自由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认识前人,让学生学会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弟子规》的内容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在古圣贤的身上找到今天行为准则的影子,让学生明白与圣贤结朋友一样可以修身正德,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达成,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5、坚持不懈的`检查诵读背诵。
各班设立《国学经典》小助手,每组选一名代表做教师的助手。利用去食堂吃饭的20分钟组织全体同学朗读《国学经典》,平时检查同学2们学习掌握《国学经典》的情况,这几名小助手工作认真负责,对教学效果的达成起到推动作用。
三、教学效果显著。
《国学经典》的教学效果已经在同学们身上显现。我们发现了学生们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教室干净了,无论何时学生们总是用双手送给老师作业,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多了……学生懂得了努力学习,许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变得孝顺了、懂事了,主动为家长铺被子。周六、周日帮家长干些家务活,家长看了心里也很欣慰。孩子对父母的孝顺与尊重深深地影响了家长、感动了家长。家长一致赞扬学校国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总之,国学进校园活动意义深远。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起了很大作用。作为教师,也在教学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15
转眼来美的学校工作已经半年,这一个学期里,我见识到了国学的无穷魅力,见识到我们美的学校推行国学教育的魄力,以及诸多优秀教师国学课堂的风采,我深深向往,现就我对的国学教学的认识及工作开展总结如下:
从这学期开始,我第一次接触到国学教学。我对国学的认识是相当肤浅的,仅仅停留但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熏陶上。但通过这半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学校设立这门课程用意远不止如此。通过国学的学习,还可以对学生的儒雅品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还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校创编的《国学蒙读》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古诗、古文篇篇精彩、寓意深远,幅幅对联更是充满趣味、朗朗上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先读通诗文,再借助注释、诗文释义,让学生对诗文意思有初步了解。然后再让学生汇报对诗文的认识,以达到加深理解。最后带领学生深入读诗文、并根据对诗文的理解,小组分工演一演。孩子们各具特色的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学生诵读记忆,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在玩乐中对古文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感受到诗文的意蕴。这样学生在诗情画意显身手的环节中,就会有强烈的创作欲望。
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教学方法存在>语文教学方法教学古诗文的痕迹。
2、朗读方式比较单一,趣味性不强,学生在课堂上背诵诗文显得吃力。
3、教学环节把握不准,课堂效率较低,“诗情画意显身手”环节有时会完不成。
4、教学中缺少“聊课”环节。
本学期,听了很多优秀老师的国学课,我更加感到自己工作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1、提高个人文化底蕴,为学生树立榜样。
2、吸收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提升自己课堂的活力。
3、把握国学教学的规律,以“趣”促学。
4、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国学教育教学总结04-08
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07-03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03-30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05-21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03-22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02-14
国学的活动总结04-01
国学经典活动总结04-01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4篇05-31
国学课教学计划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