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总结

时间:2024-07-15 09:09:47 教学总结 我要投稿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总结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总结 篇1

  本学期,六年级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总结如下: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们还将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加强劳动课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劳动课新路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组织劳动课教师认真研究教育大纲和教材,理清劳动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思想观念目标,大力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及劳动态度观念的培养,努力探索劳动课教学新路子。积极探讨课程删减整和,并结合教学实践编制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点的劳动课教材,以不断丰富劳动课程的内容和形成。贯彻兴趣贯课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兴趣是小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内部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重视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

  三、继续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

  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以广阔的舞台,金色的童年为主题,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继续搞好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建设,以点带面,拓宽教育范围。

  2、有劳动基地,各班主任要继续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基地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3、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我做爸妈的小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成绩记录反馈到学校,学生在校的劳动情况也由此表反映给家长,以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将学校劳动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4、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本学期学校开设了一块开心农场,各班有一块种植地,开展劳动竞赛。

  二、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本学期学生的纸工作品有二幅被选为大运会纪念作品。

  (2)、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班级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班级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们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如每天包干区清洁和保洁进行被评比。

  (3) 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总结一学期的工作,我们只要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教育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总结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在发达的社会中,农民所占人口比例少。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仅2%的农业人口,就生产了世界粮食总产量的1/5,小麦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有13多亿人口,其中农村人口8亿,占总人口的62%,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相当于初中一年级水平。我国有文盲8507万人,其中90%(7656万)在农村,且青壮年人口文盲占90%以上。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队提供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的统计显示:劳动力为文盲、半文盲的农户,其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分别为小学文化程度的1.5倍、1.6倍和1.65倍,是初中文化程度农户的3倍、3.1倍和3倍,是高中文化程度农户的3.9倍、3.3倍和3.9倍,显然,贫困程度和受教育程度成反比。

  伴随经济发展,我国农村人口亦开始转移,近几年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城市的农业人口中,约有1.5~2.0亿;在发展过程中尚要为4~5亿的农民创造就业岗位,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据资料,全世界整个西方发达国家总共为社会提供4.5亿个工作岗位。20xx年3月,全国城乡登记失业率为3.7%,同期社会科学院估计失业率为5~6%。因而,中国农民的不再作农民的出路是个非同小可的难题。在亟待解决农民转移难题的同时,却产生了有技能劳动力严重不足现象。目前,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1.4亿,其中技术性工人只占50%;7000万技术工人中,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各占60%、35%和3.5%。制造业发达的日本、德国的高级工占40%左右。

  我们是崇尚“劳动致富”的国度,但现实中我国本分、勤劳的农民阶层,却是最不富有的人群。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家的富裕与贫穷》一书中说到,3个世纪以前,一个莫桑比克居民与一个瑞士居民的收入之比大约是1:5,现在却是1:400。证明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贫富差距拉大。这些交织着的矛盾和问题,提示在经济技术快速发展时的中国农村,农村居民自身素质成了制约农村发展、农业进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二、农村继续教育对农业经济的促进

  1.农村继续教育与农业劳动力智力结构的改善。我国农业劳动力超过4.5亿,相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来说,难以满足农业发展和农民奔小康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25岁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仅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7.6%的平均水平,且低于下中等收入国家8.8%的平均水平。如果把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算是高级层次,初中毕业程度算是中级层次,而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算是初级层次的活,那么,我国农业劳动力高、中、低三级的智力结构比例大体就是10:43:47。这是一个初级层次比例太高,而中、高级层次比例太低的不合理的智力结构,严重地妨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阻碍。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唯有教育尤其是继续教育,才能提高和改善农业劳动力的智力结构。

  2.农村继续教育与农民收入的增加。加入WTO后,在国内粮食价格受进口压力下降的情况下,中西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收入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大多数传统农区农民从种植业得到的收入仍然占总收入的60%以上,如果种植业受进口影响,比较效益进一步下降,农民种地只能吃亏,这将使得农民收入减少。

  要想增加农民的收入,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继续教育。农村继续教育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腾飞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农村劳动者素质低,观念陈旧,科技推广力度不大是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内因。只有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继续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才能使农村劳动力转变观念,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才能使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具备强烈的商品意识、产业一体化知识与技术创新精神,用现代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才能使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更好地发挥其在农民增收和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3.农业继续教育与农业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我国每年有大量的青少年学生因升学无望加入到农村劳动力大军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队伍不断扩大,向城镇转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必由之路,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参加过任何职业培训,缺乏城市就业所需的劳动技能,只能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出现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农村劳动力正在加快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二是转移的直径不断扩大;三是就业难与“民工荒”矛盾并存。这些趋势和矛盾表明,在劳动力就业过程中技能的重要性凸显。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劳动力供给状况的变化,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目前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但并不表示劳动力供不应求,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粗劳动力供给大大超过市场需求,导致粗劳动力工资水平过低,造成了农民工的回流。而熟练农村劳动力基本上能稳定地留在城市,并且工资水平随着工龄的增加不断提高。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和矛盾表明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重要性。中国制造企业的迅猛发展对技术性人员形成了强大的需求,而技术性人员恰恰是劳动力市场上最紧缺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大量农村青年没有接受职业教育,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他们只能提供“粗劳动”,无法提供市场所需的熟练技术。更有大量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甚至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不满16周岁的农村孩子,大量成为从事简单劳动的“童工”。这些劳动力都有待于接受职业教育稳定转移出去。

  三、发展农村继续教育的几点建议

  1.突出农村继续教育的战略地位。农村继续教育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出路,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政府要从全民族富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高度来看待农村继续教育。政府应在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立法来强化农村继续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行政部门要像抓九年义务教育那样抓农村继续教育。在充分利用现行继续教育资源基础上,政府要力促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部门搞好继续教育的统一规划,协调继续教育的整体布局,完善继续教育的各种形式,有所侧重地抓好继续教育及相关配套工作,以确保真正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机制,并使其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2.调整农村教育定位。农村教育的定位问题,是解决农村教育走向何处、农村教育为了谁,以及农村发展要靠谁等问题的前提。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导致国家在教育政策上倾向城市,形成“城市中心发展论”,农村教育的发展采用的也是城市取向的教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农村孩子接受教育只是为了上大学,跳出农门,成为都市人。如此,农村教育只是培养了两种人:一种是一批来自农村的都市人,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主力军,农村教育培养的人才大都远离了农村;一种是“种田不如老子,喂猪不如嫂子”的无一技之长,没考上大学的学生农民。陶行知曾指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叫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叫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田,做房子不造林,叫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叫人分利不生利,叫农人的子弟变成书呆子。”一个世纪后的中国农村教育依然如此,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农民素质低下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农村教育的定位失误。

  要解决中国社会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这两个基本矛盾,必须调整农村教育的方向,回归素质教育。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国家的现代化,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能否实现,根本上取决于八亿农村人口能否实现人的现代化,关键是要把农民从小生产者转变为现代公民。人的现代化主要表现为观念、劳动、生活与交往方式的现代化;表现为素质全面发展、身心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发展及其创业能力发展,而这就要求农村教育必须是全面的素质教育。

  3.引导农民接受继续教育。大批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未经职业培训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很大原因是我国没有实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职业准入制度。对于在读的初、高中学生,在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必须接受职业培训或接受职业学校教育,并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就业。对于已走向社会的农村劳动力,政府要鼓励他们接受继续教育,并对积极参与继续教育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以通过职业准入来引导农村青少年接受继续教育,激励农民的教育消费,从动力机制上改变农民对继续教育的态度,从主客观两方面促进农村劳动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以实现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

  4.改革农村继续教育内容。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促进农民的职业转化。发达国家都有发达的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而我国受过这方面教育和培训的农民不足20%,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劳动者的科技、文化水平的要求也更高。同时,农村经济正从产业单一化向多元化转换,这种转换需要多种类型的人才。在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亦工亦农的“双栖人口”将大量、长期的存在。因此,无论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还是成人教育,都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专业设置既要考虑第一产业的需要,又要考虑第二、三产业的需要;既要考虑农民当前就业需要,又要兼顾他们将来的就业需要。在现代农业技术教育中,要重点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如围绕先进适用的农业新知识、新技术进行培训,向农民传输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在就业技能培训中,要围绕农民进城就业的需要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市场经济知识和技能,提高政策法律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使农民具有就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5.创新教育方法。一是在农村中小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上,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在农村初、高中适当增加继续教育内容,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并积极创造条件或利用职业学校资源,开设以实用技术为主的课程,鼓励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发展农村继续教育时,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把教育教学与学生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的培养。实行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方便学习化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为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对能否培养人们从小就热爱学习的兴趣乃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又直接影响着终身学习社会的发展进程和社会效果。三是以农民培训为重点开展农村成人教育,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使他们初步掌握在城乡和非农产业就业所必需的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培训证书。坚持培训与市场挂钩,鼓励和支持“订单”培养,先培训后输出。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单位出资、培训机构减免学费、农民适当分担的投入机制。四是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劳动实践场所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行“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有效载体。各级政府要根据农村教育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示范场所、科技推广基地等多种资源,鼓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指导教师,指导和支持农村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劳动实践和勤工俭学活动。

  五是加大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服务,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城市各级政府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并适当减免学费,保证进城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城市职业学校要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城市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要积极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职业学校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不断扩大对口招生规模。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总结 篇3

  以动手实践为主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以其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特点,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目前,许多学校及校外教育机构,由于受师资、场地、经费等条件的限制,劳技教育无法正常开展,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笔者结合校外教育具有自愿性、灵活性、民主性、体验性、以学习者为中心等特点,本着“手脑合用,学做合一,发展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教学理念,努力在校外劳技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媒介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员和家长的认可。

  一、课程资源“新”,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一)在实践中总结开发劳动技术教育新课程资源的途径

  1.注意总结经验,从学生喜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技能项目、活动材料和活动方式中,加以遴选、充实、扩展。活动中心劳技课程也要“与时俱进”,在保留优秀传统的同时引进时尚元素,这样才能让劳技课成为学生的最爱。

  2.为学习活动提供可自主操作的学具及材料。在准备材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材料丰富性。二是安全性。三是价廉物美。

  3.开辟和建设劳技学习活动的场地。

  (二)创建了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校外劳动与技术教育微课程资源包》

  当前,校外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普遍存在没有规范的教材、缺乏可借鉴经验等现象。校外劳技教学活动,存在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西夏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发的《校外劳动与技术教育微课程资源包》既不同于学校教科书,又不同于社会教辅资料,它是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方法、摸索规律、总结特点、创新路子,开发出的校外劳动与技术教育微课程教材学材。

  1.《校外劳动与技术教育微课程资源包》是基于“微”概念的学习方式而界定。“微”概念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和研究由来已久,美国斯坦福大学在1963年就推出的一种新型的师资训练方法――微型教学(Microteaching),又译小型教学、微格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就体现出“班级人数少、上课时间短和教学内容短小”的特征。基于“微”概念的青少年学习方式是针对常规正式学习“大板块、多容量、集体性和程序性”的特征,结合校外教育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试图建立的一种非正式的“小版块、少容量、个性化和灵动性”的学习方式。其内涵体现为:化微型、易参与、扬个性、求灵动。

  2.本学期主要创建了《我的布娃娃》系列缝纫课程、《诱人的蛋糕――不织布手作艺术》系列手作课程、《巧手纸艺》等富有童趣的劳技与教育微课程资源。这些微课程突出了以下特点:(1)学习内容的模块化。整个劳技学习内容被分解成许多小的学习模块,这些学习模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是相互独立的“知识块”。 教师选择适合于开展“微”学习内容,设计课程框架,分解课程单元,编写微型课程模块,形成即能相互联系,又能单独开展学习的“微”概念学习内容。(2)以图代文,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教材中图示操作技术过程,图旁说明文字简练易懂,学生可以通过自笔者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制作的过程。(3)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内容大都是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需要的技术,学生愿意学,家长也认可。(4)所选课程内容具有一定趣味性和较高审美性,能够唤起青少年对技术学习的需要。(5)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师制作“微教案”,有利于把握重点,精讲精练,学生使用“微学案”,有利于巩固技术要点,使劳技能力得到递进式发展。

  二、教学形式“新”,提升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

  校外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堂和学校教育班级授课制有所区别,它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龄的学生,教学组织形式以复式教学为主。在同一节劳技课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了解劳动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就需要在劳技课堂的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提升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做,做中思,从而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

  (一)讲解示范,突出“精”

  教师在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中讲授知识及操作方法语言要精确,演示要规范,求做到动作准确、协调、熟练、优美,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操作标准有一个准确、深刻的印象,示范时可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动作的难易不同,分别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整体示范法:将全套动作按顺序作规范、熟练、完整地示范。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全过程,以及各局部动作之间的衔接。

  2.分解示范法:对较为复杂的操作,由于信息量较大,应把复杂的整体连续动作合理地分解为若干局部动作,然后逐一示范。

  3.区分示范法:在操作技术中,有些操作十分相似,为了甄别,需要进行区别示范。在区别示范教学中突出差异部分的示范。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还是先讲解后示范或先示范后讲解,这些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教学形式“活”,体现多层次性

  1.教材编排形式“活”体现多层次性。教师选择适合于开展“微”学习内容,设计课程框架,分解课程单元,编写微型课程模块,并以活页微课的形式出现,形成即能相互联系,又能单独开展学习的“微”概念学习内容。不同年龄和不同学习进度的学生使用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喜好自主选择“知识块”,并搭配出最适合自己的“微教材”,从而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成功的目的。

  2.课时组织灵活。以“劳技微课程”为基础,可将劳动操作技能训练形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多层次序列。这个序列既适用于同龄学生有层次地系统学习,又适用于不同年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教师可以灵活组织教学课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结构,在同一单元的教学中灵活搭配出适合学生能力教学内容并设置教学课时,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3.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因学生认知水平、个性特点、年龄差异等因素,要根据不同类型或是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找准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因人定标,因材施教,灵活处理。如年龄较小的学生参与制作课时,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动手操作宜同步进行,即教师指导一步,学生动手制作一步;对于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学生,可先由教师整体介绍制作方法,再由学生动手制作。还可根据内容的繁简和学生的能力采用“扶”“放”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通过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玩中观察、比较与改进,达到劳技制作人人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教学媒介“新”,使课堂内外有机联系

  “教学媒介”(teaching medium,一译教学媒体)一词,最初仅仅是指美国60年代出现的教学机器。现在,它泛指“任何用来传播知识的通讯手段”,在此,笔者结合校外教育的特点,提出一种适合校外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全新“教学媒介”--校外劳技教育电子微课程及网络共享平台。

  教师将整个劳技学习内容分解成许多小的学习模块(如劳技操作中最详细的步骤图、制作要点、小技巧等)制作成电子微课程,并将这些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平台与学习者共享。学生可以借助电子课程(无条件的可提供纸质)将课内还没有完全消化的内容在课后进一步理解掌握。学生回到家后可利用电子平台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遇到问题也可通过邮箱和QQ等形式与老师、同学交流,把没有解决的问题深化在课外,为下节课的正常学习打下基础。也可以与他人进行协作和交流,主动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使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更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只有把适应校外教育特点的新理念融进课堂教学,才能让劳技课因新内容、新方法、新形式而变得精彩,真正起到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益美、以劳健体、以劳促创新的作用。劳技教育也一定能成为孩子们终身受益的一种学习内容。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总结 篇4

  小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换言之,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两者是有机的结合体。本学期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了劳动教育:

  1、营造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

  劳动课上教师的首要职责不在于教在于导,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乐于劳动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如情境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如把自己当作环境卫生的保卫者、班级的美容师,把枯燥的卫生打扫变得富有人情味,学生干起来也特别积极;也可运用尝试发现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教师不论用那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两点:

  (1) 教师摆正位子甘当配角。配角并不等同于消极参与。教师应适时地参与学生讨论,并使学生忘却师生界限,消除学生的被驱使感。

  (2) 教师包容学生的失败。劳动课实践操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尝试创造的过程,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引导学生正视失败,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首畏尾,封闭自卑,不敢尝试。

  2、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重视劳动。

  儿童的劳动教育尤其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从感性认识入手,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父母的工作地,了解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使他们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粮食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我们有机会能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3、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

  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劳动教材,依据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根据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参看课文图示,用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劳动技能。同时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环境,又学会打扫方法。教学生劳动,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视,因此要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

  的.家务劳动,可组织学生向家长学一样劳动本领,开展我学会了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

  4、重视评价,巩固教学效果,让他们自觉劳动。

  在劳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劳动热情,自觉端正劳动态度,是取得良好的劳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①学生自评。在劳动中,要求学生随时检查自己做到了没有,做得对不对,与要求有多大差距,随时做到自我调整。

  ②学生互评。学生相互间的启发帮助,比教师一个人面对全班同学考虑得更周到、细致。

  ③家长参与评价。对于生活自理方面的劳动,学生在家的实践由家长给予评价。 ④教师评价。在上述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对学生作全面的评价,重点放在总结经验,明确下一步的努力目标上。

  5、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每天的值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值日小组,冠名教室的美容师,把值日工作分配到人,落实到每组的值日组长,实行轮流值日;值日组长必须把值日情况做好记载,尽量记录做得好的同学,然后由组长对他们做出反馈奖励,提高组长的积极性;开展比卫生活动,每天放学检查教室环境卫生,好的小组奖一个五角星,每两天抽查个人卫生一次,好的个人奖一个大拇指,结果同个人考评结合起来;新书发到学生手中,便开展包书皮比赛。结合中国少年雏鹰行动,让孩子们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如穿衣服|、洗手帕、整理书包等。劳动竞赛不仅开展于校内,并可延伸到家庭,如配合家长制定劳动计划,放手让学生参加劳动,培养劳动兴趣。竞赛还应适时,如在三八妇女节前夕,开展我帮妈妈活动, 我疼我的(家长)活动,通过多种劳动竞赛,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能力,而且使他们懂得劳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道理。

  可以相信,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坚持学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有益的劳动竞赛,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技能,而且定能培养出一代有知识爱劳动的高素质学生。

  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进行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我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并持之以恒抓好劳动教育工作。

  一、思想认识到位,要使我校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真正重视劳动教育关键要抓好老师的教育思想转轨。

  二、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要切实抓好劳动教育必须有一套具体分管劳动教育教学的组织。我们成立了由学校领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年级组长组成的劳动教育领导小组。

  三、保证经费的投入,劳动教育教学必须重视劳动实践为改善劳动教育教学的条件为鼓励教师热心劳动教育教学我们在教育经费十分拮据的情况下统筹安排适当倾斜保证劳动教育经费的投入。

  四、提高质量抓师资,建设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课教师队伍是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对劳动课师资队伍的建设较为重视。我校挑选劳动技能上有一定专长的教师担任劳动课。

  1、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的做法一是开展拜师学艺活动二是评选校级青年教师劳动优质课。

  2、制定《劳动课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为使劳动课教师规范地上好劳动课也使学校领导准确评价劳动课我们根据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劳动课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习外地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制定了《劳动课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实践证明该《评价方案》使教师教有标准领导评有尺度同时提高了劳动课的教学质量。

  3、组织培训和外出学习。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劳动课骨干教师到外地听课学习。

五、专题研究促使劳动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我们以劳动课教学大纲为指针方法上采用试点引路总结经验全面推广的做法几年来我们先后进行了以下专题的研究

  1、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公益劳动基地 一是与车站、公园、图书馆联系建立公益劳动基地二是开展公益劳动活动。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总结 篇5

  一、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

  1.可有可无,不受重视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劳动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副科,常把劳动课让给语、数、外等主科。

  2.教师队伍严重不稳定

  由于对劳动课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大多数学校没有固定的劳动课教师,主要是由班主任或年龄偏大,身体不太好的老师担任。由于忽略了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各级教育部门对劳动课教学管理随意,教师不备课是普遍现象,对课堂教学的检查、评价不落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付的成分较大,课堂教学难以体现劳动课的学科特点,致使教学效率低下。

  3.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操作

  由于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科研意识不强,平时很少钻研教法和学法。因此,劳动课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师只是把劳动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不能很好的利用学与练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劳动能力的形成,如许多教师上制作课时,前半部分全是教师的示范操作,后半部分则是学生机械重复教师的操作,依葫芦画瓢,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带来的思考

  1.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遵循《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开设劳动课,并把劳动课上升到同其他文化课同一高度来认识,配齐配好劳动课教师(注意老、中、青结合),开学前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培训,熟悉教材,理清教材体系,把握教材脉络。健全教研网络组织,把劳动课也列入教科研活动中,建立集中备课制度,每学期组织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操作技能评比,不断发现优秀教师,培养该学科的骨干教师,以此来推动该学科的发展。

  2.从“传统”走向“现代”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直观演示往往讲解不清,学生一知半解,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后排的学生看不清楚,这都使学生的技能得不到提高,而此时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把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示范过程展示给学生,特别的形象、直观,学生乐于接受也易于接受。现在农村有的学校计算机能上网,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以便把最新的信息及时吸引到信息资源库中来。

  3.做好“结合”的文章

  ⑴劳动教育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如能渗透劳动教育,效果则较好。在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数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发动学生采集植物标本,进行实验操作、实践调查等。

  ⑵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德育活动中,能使小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如学习叠被子、梳头、打扫卫生后,组织学生到当地敬老院,帮助老人叠被子、打扫卫生,并开展评选“劳动小明星”活动,教育效果显而易见。

  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劳动课的有些内容,如包饺子、插花、钉纽扣等,由于受到条件限制,课堂上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实践机会,需回家实践,教师必须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帮助督促学生,从而培养良好习惯,使学校与家庭架起共同培养教育学生的桥梁,让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学会生活,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情况,实行因材施教。

  2.注重劳动素质的培养

  小学劳动课不但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更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素质,劳动素质养成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劳动,学会劳动,热爱劳动,从事劳动,成为具备一定劳动素质的合格劳动者。

  ⑴树立劳动观点“伟大的智者”伊索告诉我们:“人们的真正财富是劳动的本领。”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诚实劳动致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必须相结合等。

  ⑵端正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参加劳动,认真负责,爱护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反对奢侈浪费,引导学生把勤劳与智慧巧妙地结合起来,大胆进行创新等。

  ⑶增强劳动能力。个体的劳动能力是有差异的,必须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和劳动实践逐渐形成。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总结 篇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美.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是小学各科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 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

  我根据实作要求作示范,事先准备好作品给同学作示范,让学生仿效。示范必须严格规范,重点、难点要分步有节地进行,也可以边讲边示范,讲和示范结合,语言尽量精炼。有时选用合乎要求的学生作品作为示范样品,用学生的东西教育学生,容易引起学生的亲切感,乐于沟通和易于理解,对于提高学生技术水平很有好处。

  学生在学习劳动技能的时候并不是很有兴趣,尤其当教材中出现一些易于有性别差异的知识的时候,男生或者女生就会出现烦躁的情况。觉得自己不适合学这项技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看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总结一学期的工作,我坚信,只要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一学期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早一夕就能形成的 在学校的的教学教育过程中,根据一年级的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做班主任在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根据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我继续重抓、强化孩子们的习惯养成教育,并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要求更严。

  具体做法与上学相同,但要求一定是更高,目的是希望在一年级就会有个好习惯的养成。

  首先让孩子们懂得为何要劳动?其次是充分创造劳动的机会。 养成教育活动分四个步骤:

  一、先考察--想

  经过了一学期的锻炼。现在的我会做什么?老师把班级要做的事都罗列出来公示并讲解甚至示范怎样做,如:1、班级卫生扫教室要求每天都有8人打扫;2、保洁区每天都要由2人捡垃圾;3、教室走廊每天要有2人维持纪律和卫生;4、教室公共设施每天要专人负责(擦黑板、整理讲台、关风扇、关灯、捡地面垃圾、关门、倒垃圾)

  二、申请

  向班上卫生班长申请我要做什么?要求力所能及,找准自己的位置。

  三、承担责任

  开始上岗,严格按卫生班长指定的要求完成,不会做的时候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求帮助或支援。

  四、设施奖励制度

  凡事为班级做贡献的同学都可得到红花奖励,每周还评选一次奉献奖,当然会有更大的奖品----红旗一面。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总结 篇7

  1、营造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

  劳动课上教师的首要职责不在于教在于导,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乐于劳动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如情境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如把自己当作环境卫生的保卫者、班级的美容师,把枯燥的卫生打扫变得富有人情味,学生干起来也特别积极;也可运用尝试发现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教师不论用那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两点: (1)教师摆正位子甘当配角。配角并不等同于消极参与。教师应适时地参与学生讨论,并使学生忘却师生界限,消除学生的被驱使感。

  (2)教师包容学生的失败。劳动课实践操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尝试创造的过程,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引导学生正视失败,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首畏尾,封闭自卑,不敢尝试。

  2、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正视劳动。 儿童的劳动教育尤其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从感性认识入手,使他们从糊口实践中相识劳动的意义。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举动,参观父母的事情地,相识爸爸妈妈一天的事情,使他们明白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食粮都是人们辛辛劳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班队举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名誉,劳动最伟大,我们有机遇能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

  3、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

  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劳动教材,依据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根据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参看课文图示,用课本的

  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劳动技能。同时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环境,又学会打扫方法。教学生劳动,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视,因此要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

  的家务劳动,可组织学生向家长学一样劳动本领,开展我学会了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

  4、正视评价,巩固教学效果,让他们自觉劳动。 在劳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劳动热情,自觉端正劳动态度,是取得良好的劳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①学生自评。在劳动中,请求学生随时检查本人做到了没有,做得对不对,与请求有多大差距,随时做到自我调解。

  ②学生互评。学生相互间的启发帮助,比教师一个人面对全班同学考虑得更周到、细致。

  ③家长参与评价。对于糊口自理方面的劳动,学生在家的实践由家长给予评价。

  ④教师评价。在上述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对学生作全面的评价,重点放在总结经验,明确下一步的努力目标上。

  5、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可以相信,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坚持学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有益的劳动竞赛,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技能,而且定能培养出一代有知识爱劳动的高素质学生。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总结 篇8

  关键词:玩中学 做中学 教学做合一

  一、劳动技术教育目标的生活化

  劳动技术教育目标的层次化是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目标生活化的最好体现。通过劳动技术教育要达到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劳动的潜能的目的。因此,我们制定教育目标一定要密切联系生活,密切联系社会。

  1、基本生活劳动技术要求人人达到。

  基本劳动技术指一些以自我服务劳动为主的生活必须掌握的劳动技术,要求人人达到。教育学生从小学会洗脸、洗头、洗澡、穿衣、梳头、刷牙等等基本技能以及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不管是谁,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最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还得人人具备。不至于上了大学,连鸡蛋要剥壳吃也不知道!没有基本的生存能力,何来人类社会的发展。

  2、特色劳动技术要因材施教,分别对待。

  特色劳动技术指一般生活劳动技术以外的为适应未来社会劳动的技能。诸如缝纫、烹饪、陶艺、园艺、木工、竹编、机械维修等等特色劳动技术,不必给学生定出整齐划一的标准。社会需要的不是同一模子铸成的,统一规格的人才而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各有特长的人才;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也不可能达到统一的标准。因此,我们要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合乎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学生分别对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想学习的内容和想达到的层次。这样无疑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劳动技术教育质量的.全面丰收。

  二、劳动技术教育形式方法的生活化

  学生劳动知识的获得,劳动技能的形成,绝不是仅靠课堂上教师的教能解决的,它更需要学生自身的劳动实践。实践出真知,劳动技术教育尤其如此。没有劳动实践的劳动技术教育只是纸上谈兵,不能算真正的劳动技术教育。那种光说不练的方法是教育不出有能力的学生的。所以,劳动技术教育形式方法的生活化势在必行。

  1、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

  通常的教学总是教师站在讲台前教,学生坐在下面学。这种形式不利于劳动技能的培养。劳动技术教育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大可不必老站在讲台前,不妨走到学生的后面去,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时,教师甚至可以是学生的"同学",和学生打成一片,同学,同玩,同做,同乐,相互配合,相互帮助,教学做合一。课桌也应根据教育的具体内容合理布局,不拘一格。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学会劳动,学会协作。

  2、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奔向社会。

  有些劳动技能的培养单在课堂内是无法完善的,最好能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奔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社会。比如:端午包、煮粽子,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借用食堂,让学生围在食堂的大桌台周围,边学边包;陶艺教育课可带学生到一片空旷的田野,挖泥,摔泥,揉泥,捏泥,"现炒现卖";带学生上山拾柴,下海捡贝,能去的地方都可以去。学工,学农,学军,学商,能学的内容都可以学。

  3、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家务劳动建卡立制。

  学校教育获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而家庭教育在劳动技术教育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制定相应的家务劳动内容,分散在一个学期里。每生一卡,按周编制,每周规定一两项劳动内容,学生再自行选择一项,家长负责督促子女按要求完成任务并填写执行情况,每周反馈一次。把家务劳动情况与学生品德操行评定结合起来,鼓励鞭策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劳动,培养体贴孝敬父母,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成为真正的小主人。

  4、玩玩、做做、学学,切实提高学生劳动能力。

  小学生天生爱玩,如果把劳动技术教育与游戏、比赛、表演等方法相结合,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游戏法:游戏是儿童定向发展心理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使孩子们通过模拟活动发展想象能力,认识周围世界。动用游戏的技能训练设计方法,就是在强制与基本强制性的训练中引入儿童在游戏时所能体验到的那种轻松活泼、自由选择的情感,实现在训练过程中师生、学生间的全面合作。我们可将劳动内容编成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掌握技能。例如"猜一猜,我在干什么?"游戏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一名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猜一猜,学生或梳头,或系鞋带……个个兴致盎然。

  比赛法:儿童好胜心、进取心特别强烈。组织合理的小型比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方法。如低段安排刷牙、穿衣、洗手、洗手帕等比赛,高段可进行钉钮扣、做垫子、做蝇拍等比赛。由于比赛时学生十分投入,因此收效甚高。

  表演法: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国茨基曾讲到表演教学的好处:一是由孩子自己进行,有直接生活感受,二是能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表演完全符合小学生爱动好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因而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事先让学生按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表演小组,然后按根据特长选定内容。由于内容形式不受限制,又有充分的准备时间,表演时学生总能拿出各自的拿手好戏。这样,准备、表演多次练习,学生的技能自然得到了提高,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

  模拟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为劳动技术教育开创了更为宽广的新局面。例如,要让学生学会上超市购物,可设计相应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在网上逛超市、购物、付款。集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总结 篇9

  本学期,六年级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总结如下: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们还将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加强劳动课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劳动课新路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组织劳动课教师认真研究教育大纲和教材,理清劳动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思想观念目标,大力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及劳动态度观念的培养,努力探索劳动课教学新路子。积极探讨课程删减整和,并结合教学实践编制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点的劳动课教材,以不断丰富劳动课程的内容和形成。贯彻兴趣

  贯课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兴趣是小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内部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课堂教学中重视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

  三、继续以服务岗位的创建举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举动,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

  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以广阔的舞台,金色的童年为主题,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惯。

  1、继续搞好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建设,以点带面,拓宽教育范围。

  2、有劳动基地,各班主任要继续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基地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3、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我做爸妈的小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成绩记录反馈到学校,学生在校的劳动情况也由此表反映给家长,以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将学校劳动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4、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供给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康乐与名誉。

  4、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举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结合本人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举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总结 篇10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举动。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举动,并非劳动的具体内容。本学期学校开设了一块开心农场,各班有一块栽种地,开展劳动竞赛。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XXX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认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举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

  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储备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XXX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发明性举动的源泉。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糊口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绪,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教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如许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本学期学生的纸事情品有二幅被选为大运会纪念作品。

  (2)、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班级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班级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研究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们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如每天包干区清洁和保洁进行被评比。

  (3)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XXX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本人是一个发现者、研讨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一个学生老是希望本人胜利,老是能获得教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胜利的康乐是非常紧张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胜利和从知识的获益中获得满足,让他们体验胜利的康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老是能保持浓厚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研究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研究,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XXX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研究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总结一学期的工作,我们只要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教育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总结 篇11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进行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我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并持之以恒抓好劳动教育工作。

  一、思想认识到位,要使我校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真正正视劳动教育关键要抓好教师的教育思想转轨。

  二、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要切实抓好劳动教育必须有一套具体分管劳动教育教学的组织。我们成立了由学校领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年级组长组成的劳动教育领导小组。

  三、保证经费的投入,劳动教育教学必须重视劳动实践为改善劳动教育教学的条件为鼓励教师热心劳动教育教学我们在教育经费十分拮据的情况下统筹安排适当倾斜保证劳动教育经费的投入。

  4、提高质量抓师资,建设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课教师队伍是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的紧张前提。为此我们对劳动课师资队伍的建设较为正视。我校挑选劳动技能上有一定专长的教师担负劳动课。

  1、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的做法一是开展拜师学艺活动二是评选校级青年教师劳动优质课。

  2、制定《劳动课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为使劳动课教师规范地上好劳动课也使学校领导准确评价劳动课我们根据教育学的根本原理根据劳动课的`特点和教学纲目的请求研究外地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制定了《劳动课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实践证明该《评价方案》使教师教有标准领导评有标准同时提高了劳动课的教学质量。

  3、组织培训和外出研究。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劳动课骨干教师到外地听课研究。

  五、专题研究促使劳动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我们以劳动课教学大纲为指针方法上采用试点引路总结经验全面推广的做法几年来我们先后进行了以下专题的研究

  1、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公益劳动基地一是与车站、公园、图书馆联系建立公益劳动基地二是开展公益劳动举动。

  3、课堂教学的研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重点进行劳动课课堂教学的研讨。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总结 篇12

  本学期,我们六年级劳动教育工作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是我们的总结: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们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们还将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加强劳动课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劳动课新路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我们组织劳动课教师认真研究教育大纲和教材,理清劳动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思想观念目标,大力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及劳动态度观念的培养,努力探索劳动课教学新路子。积极探讨课程删减整和,并结合教学实践编制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点的劳动课教材,以不断丰富劳动课程的内容和形成。我们贯彻兴趣贯课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兴趣是小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内部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课堂教学中重视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

  三、继续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

  我们以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以广阔的舞台,金色的童年为主题,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惯。

  四、继续搞好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以点带面,拓宽教育范围。

  我们将继续搞好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以点带面,拓宽教育范围。

  的家务劳动,如擦桌子、洗碗碟等,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和责任感。

  4、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想象中寻找答案。通过这样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具竞争力。

  5、注重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

  劳动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喜欢劳动,享受劳动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和成果。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劳动实践活动,如植树、扫街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意义,从而更加热爱劳动。

  小学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为此,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劳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将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这需要老师们的认识到位,重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分管劳动教育教学的组织。这个小组由学校领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年级组长组成,确保劳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三,要重视劳动实践,保证经费的投入。为了鼓励教师热心劳动教育教学,学校在经费拮据的情况下,统筹安排适当倾斜,保证劳动教育经费的投入。

  第四,提高教师的素质,建设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课教师队伍。学校挑选劳动技能上有一定专长的教师担任劳动课,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展拜师学艺活动和评选校级青年教师劳动优质课。

  在劳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评价,让学生自觉劳动。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劳动热情,自觉端正劳动态度,取得良好的劳动效果。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与评价和教师评价。

  最后,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坚持学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有益的劳动竞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技能,也能培养出一代有知识爱劳动的高素质学生。

  为了规范劳动课的教学并使学校领导能够准确评价劳动课,我们根据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劳动课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研究了外地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制定了《劳动课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使教师教学有标准,领导评价有尺度,同时提高了劳动课的教学质量。

  为了促进劳动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我们以劳动课教学大纲为指针,采用试点引路、总结经验、全面推广的做法,先后进行了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公益劳动基地和课堂教学等专题研究。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们共同探讨了劳动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几个环节。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从营造氛围、加强引导两个方面入手,开展了劳动教育。在劳动课上,教师的首要职责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乐于劳动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法或尝试发现法等方法,但需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子,甘当配角,包容学生的失败。同时,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重视劳动。

  二、为了切实抓好劳动教育,我们成立了由学校领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年级组长组成的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并分管劳动教育教学。

  三、为了改善劳动教育教学的条件,我们必须重视劳动实践,并鼓励教师热心劳动教育教学。在教育经费十分拮据的情况下,我们统筹安排适当倾斜,以保证劳动教育经费的投入。

  四、建设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课教师队伍是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展拜师学艺活动,并评选校级青年教师劳动优质课。同时,制定《劳动课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并提高劳动课的教学质量。组织培训和外出研究,也是我们重视劳动课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

  五、我们以劳动课教学大纲为指针,采用试点引路总结经验全面推广的做法,进行专题研究,促使劳动教育教学健康发展。我们先后进行了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公益劳动基地、课堂教学等专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将劳动课分为技能新授课、技能练课、技能迁移课三大类型,并重视入门指导、巡视指导、小结指导、作业指导等环节,以提高劳动课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也在加强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树立质量观念,以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教学的质量。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总结 篇13

  关键词:教育 孩子 学会劳动

  劳动创造世界,这是人们早已认识的一个真理。因此,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教孩子学会劳动,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它理应成为我们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但是,一个时期以来,不少学校严重忽视劳动教育的状况,却不能不令人忧虑。

  首先,一些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缺少正确的认识。在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很少甚至没有进行“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世界”这类常识的教育,国家教委早已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的小学劳动课、中学劳动技术课,在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开设,有些学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观一下,或者“春游”“秋游”一番,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一些学校虽然在课表上也标明了这些课程,但仅仅是为了应付各种检查的虚设课程,实际上有的改成上文化课,有的则变成了学生完成各种繁重作业的自习课。

  其次,由于一些学校忽视劳动教育,再加上家庭教育和社会传媒的错误导向,致使一些学生在思想认识上鄙视劳动和普通劳动者的观念日益蔓延。很多调查已经表明,中小学生中立志要当工人、农民的人数只占很小的比例,而大多数人一心要成名成家,却不愿意从事一些脏活累活,不甘当一名普通劳动者。

  正是因为一部分中小学生缺少劳动锻炼的机会,他们不仅在品德意志上表现出许多弱点和缺陷,而且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一旦走上社会以后,他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生活,往往因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技能准备而一时无所适从,难以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摒弃教育观念中一些错误和陈旧的'东西,充分认识在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的重大和深远意义,当前特别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学生进行做普通劳动者的教育。

  马克思曾经说过:“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起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把教育过程与生产劳动实践结合起来,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接触工农群众,了解实际生活,培养劳动者的思想感情和道德品质,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些道理本来应当为大家所接受和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贯彻。但是,由于教育指导思想的不端正,特别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全面应付考试”“一切为了升学”成为了少数学校的工作中心,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就成为了可有可无以至被遗忘的事情,因此也就出现了前面提到的一些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

  要解决这个问题,至关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明确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我们的教育过程与生产劳动实践相脱离,我们的年轻一代就无法了解理想社会的建立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劳动,就不可能具备战胜未来生活上各种困难的意志和品格,就难以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同志当年要自己刚从苏联学习归来的儿子自带粮食和种子到农村去参加劳动,其目的就是要孩子补上生产劳动这一课。我们也必须以对祖国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教孩子逐步学会劳动。

  我们还应当看到,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足20xx美元的发展中国家,学校培养的学生不可能个个上大学,不可能全部去做轻松的技术工作,而必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走向社会去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如果我们的学校不能培养学生从事这种劳动所具有的思想、身体和技能,大家都不屑于或不能够从事体力劳动,我们的国家将怎么可能进步与发展呢?所以,从我们的国情出发,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而当前加强进行做普通劳动者的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要教孩子学会劳动,除了思想认识的端正和重视之外,我们一定要使有关方面的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必须把劳动技术课和劳动课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足够的课时,创造必要的条件,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开设劳动课、劳动技术课的情况要进行认真的了解、调查,并及时提出改进、完善的意见,以保证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的这条主渠道的作用整整得到发挥。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总结 篇14

  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省注重发挥自己的特色,以传统的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在多年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奋斗,我省城乡小学绝大部分开设了劳动课,教师、教研员基本配齐,骨干教师队伍也基本形成。下面仅就我们的工作谈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上好劳动课的保证

  从我省这十多年小学劳动课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小学劳动课,既然做为一门正式课程,理应抓实抓好,但实际上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待遇。哪里的领导认识了、重视了,哪里劳动课的局面就好些,不然就差些。比如:哈尔滨市有个专门的班子设在市教委,专抓劳动课,并实行“一票否决制”,这就改变了劳动课被“挤、占、串”的现象,使开课率连续6年保持三个100%;大庆市也有个专门的班子设在市教委,专抓劳动课,结果是校校建立了劳动基地,保证了劳动课的场所;牡丹江市立新小学之所以连续38年狠抓劳动课不放,该校小农园盛开38年不败,是因为历届校长对劳动课都有正确的认识;绥化市农村欢喜岭小学,多年来一直重视在劳动课中突出素质教育,配备3名专职劳动课教师,其中一名是省先进教师,使该校在“农科教”三结合的创建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召开了全省劳动课现场会,其经验在全省推广。我省小学劳动课开展的之所以很有生机和活力,是因为省教委有专人亲自抓。在国家颁布的《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省教委制定了《关于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全省中小学把上好劳动课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这个文件制约全省各小学必须按课程计划,开满、开好小学劳动课。文件特别强调农村小学要建设好劳动教育基地,以为当地经济服务,培养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民。还强调城市小学凡有条件的也都要开创劳动基地,结合自己的特点,摸索出一套成型的小学劳动教育经验。

  二、培训师资,是上好小学劳动课的关键

  教师的素质及业务水平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省小学劳动课教师的配备、提高经过了一个艰苦的历程,目前已初见成效。我们第一步是争取配齐;第二步是力争配优。层层培训与省里培训相结合,在各地市逐渐形成骨干教师队伍的基础上,经选拨评出省级优秀教师,并授以“最佳教师”称号。这就起到典型引路稳定“师心”的'作用。

  哈尔滨在这方面总结了“三落实一提高”的经验。一落实人员编制,二落实评优晋职的政策,三落实培训规划,突出劳动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牡丹江市立新小学,重视劳动课师资的配备,全校有5名专职教师,有4名技术专业人员负责小农园、小农场的全年管理。全校班主任教师都上劳动课,教自编教材,全校教师都参加劳动课的师资培训工作,这样大大提高了劳动课的教学质量。

  省里每年举办一次省骨干教师和各级教研员的培训会,重点解决教材和大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并负责总结交流劳动课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同时举办课堂教学观摩和赛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深受广大第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欢迎,一致认为这样的培训实实在在,学了就能用,及时又解渴。灵活多样的培训,我省层层都在坚持举办。通过“滚雪球”似的培训,既达到了全员提高,又培养和锻炼了各级骨干教师队伍;既活跃了学术研究气氛,又增强了学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既提高了广大教师和教研员的业务素质,又提高了劳动课的教学质量。

  三、创建基地,是上好劳动课的必要条件

  劳动课的特点,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创建劳动基地,使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全面落实劳动课的教学任务。诸多因素说明,劳动基地需要创建,需要多种形式,城乡有别,各具特色。哈尔滨市小学劳动基地有三种类型:一是建设综合劳动教室;二是在校办企业中创办学工中心;三是依靠区场联营,共建学农中心。牡丹江市火炬小学地处市中心,但校舍很大,既有专用的劳动教室,又有小农园、小林园,还有校办印刷厂,他们创造性地解决了学工学农基地。该校的经验我们在全省推广。目前,我省城市小学已有近1/2的学校建立了劳动基地,并以学校劳动基地、社会公益劳动基地、家庭劳动基地等形式,全面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目的。农村小学以“农科教”三结合,建设了以“三田一园”为标志的劳动基地。在劳动基地里,学生们参加种、管、收的全过程,学会实验和管理,成为传播新技术的二传手和脱贫致富的骨干。有的学校还结合本地的实际,自编实用技术和乡土教材,使学生加深了对家乡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经济科技发展前景的认识,增强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坚定了安心务农的信心。

  四、对上好劳动课的几点思考

  1、关于教材建设教材历来是贯彻教育方针和教学大纲的主要凭籍。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标志教学改革的方向,又左右着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和作用于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教材建设。本着“一纲多本”的精神,我省很早就自编了一套城乡合用的教材,今年又将城乡分开编了。为结合省情和形势,还准备继续修订教材。我省有的学校还自编了乡土教材。大家都编教材是件好事,但是,要确保教材的质量,现在需要研究:①小学劳动课教材,要不要有个基本模式,即表述形式;②如何解决小学劳动课与思想品德课、自然课、农业常识课、活动课、美术课、手工制作课、泥塑课等内容上的重复。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加重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2、关于课堂教学由于教材的因素,使得劳动课课堂教学无章法,随意性很大。有人认为劳动就是干活、劳动就是教育、劳动就是出产品。应该研究一个比较明确的劳动课课堂教学结构框架,给各地劳动课教学建造一个基本模式,使教师和教研员对教学有个基本的遵循,知道什么样的课,像一节劳动课,而不是其他课。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总结05-20

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总结05-24

小学劳动教育活动总结(通用19篇)07-04

小学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总结07-08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03-27

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总结14篇(推荐)07-26

劳动教育工作总结04-12

小学教学总结11-05

劳动教育课工作总结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