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的故事(北师大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公报》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文学、真理等不懈追求的精神。

2、学习心理描写,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二. 学习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钧jūn 古代重量单位,今三十斤 粜tiào卖 裱biǎo

髦máo 菲fěi菲礼 叩kòu叩门

多音字:

形似字:

正音字:

即jí即位,不读jì 啧zé形容咂嘴或说话声,不读zā

词语:

幻想:对没有实现或不能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本文是形容订报的难度。

沉吟: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头自语。

裱糊:用纸糊房间的顶棚或墙壁等。

不屑一顾:不值得一看。形容对某一事物极端轻视。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无微不至: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这里是反语,指出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全面侵略中国。

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它事物入时。

莫名:没能说出。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声很大。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2. 文学常识目标

孙犁:河北人,现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短篇小说《荷花淀》。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朴实、清新、如诗如画。他是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荷花淀派”的领袖人物。

3. 篇章知识目标

人物对话、心理活动描写。

记叙文中小事的深度开掘。

4. 思想情感目标

1)通过对《报纸的故事》一文的学习,自觉培养渴求知识、渴求文化的意识和心态,进而促进自己学习的内动力。

2)通过对《母亲的纯净水》一文的学习,培养自己从小事做起,纯洁思想,涤荡污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自己健康成长。

三. 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的线索,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设置悬念和对事件思想深度的挖掘。

难点:两种描写方法。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四. 课文分析

《报纸的故事》:

文题中的“故事”二字已经明确地告诉了读者:本文的事件的发展变化是比较曲折的。但是全文线索很清晰,这也反映出大家小文的精致。

本文以报纸为线索,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就转身骑上车走了),写了“想订报纸”。在这部分里,作者首先写了“想订《大公报》”的原因:(1)《大公报》是份严肃的报纸。(2)报上的文章好。(3)想给《大公报》投稿。其次写筹订报钱。先向妻子借,不成。后向父亲要,总算成了。可见,当时现实的贫穷的生活给一个文化人带来的压力,订份报纸有多困难。

在这部分里,有两点请同学们重视,要认真思考和揣摩。

一是“我们的对话实录”这段人物语言描写。这10句两人的对话简单、明了,不加任何修饰,属于白描式的对话描写,但是把人物的复杂心理活动表现得准确、全面、鲜明而又赋有个性。例如妻子的语言:

“订那个干什么?”表面看,说明她对报纸的用途不明白,实际是表现了她的文化水平低,对丈夫的想法不理解的心理。

一个“啊”字表现了她惊讶订报的钱贵的心理。接下去的一句话就是明确地表示了拒绝的态度和心理。

二是大段的“我”的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一个男子汉自尊心受到损伤后的心理感受。这段文字写得低沉、抑郁,读起来很沉重,但是又写得非常得体,对妻子的理解合情合理。

第二部分(我坐在柴草上——证实她的想法),写了喜读报纸。从读的顺序和细致程度,表现了我对《大公报》的喜爱之情,对文化的渴求之情。

第三部分(这一年夏天雨水大——结尾),写巧用报纸。这一部分写得非常幽默,是文人的一种自我解嘲。既表现了一种满足愉悦的心理,又反映出“我”苦中求乐的心理,同时也表现了“我”对文学、知识、真理的执着追求精神。

全文记叙了“我”订报纸的前后曲折经过,表现出一位文化人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对文化的渴求与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