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模式,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效益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 |||
〖内容摘要〗在当前农村的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怕写作文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受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没有培养好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学生的阅读量少,知识积累不多和课堂作文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导等方面的原因。 〖关 键 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模式改革;循序渐进 新课标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它是学生生活、思想和语言的综合训练,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文难,作文难,一提作文心就烦”也是广大农村学生的心声和苦恼:他们苦于无内容可写,苦于不知道怎样去写,怎样写才能写好。每每谈到作文教学,教师也经常忧心忡忡。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我们必须认真反思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方面寻找原因并思考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要早起步,晚约束,“兴趣是第一位老师”,确实,学生尝到了写作的趣味,甜味,像刚学步一样走好了写话(甚至一二年级就开始拼音写话)这一关,话不在乎多,长则七八句,短则两三句,只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学着去写观察到的事物,用心写出自己想到的感觉,学生会觉得想写,有的写了,这写作的大门就已经向学生打开了。以后,写作教学就能一路好走。 ㈠、让学生在演讲培养兴趣 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者早读、晨会的时间中挤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 2~3 人,要求中心明确、用词准确、表达完整、语句连贯。能力较差的同学允许先做一些笔头的准备。活动本身的趣味性自然会带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多少压力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演讲中教师欣赏的目光和同学们热情的掌声,随着活动的进行,他们想说、想写的自然就更多了,作文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㈡、让学生从课外读书活动中激发兴趣 我安排每周进行一次课外读书活动,活动中倾向一些语文知识薄弱的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如请他们说说自己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不定期展示他们的读书笔记等,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㈢、以鼓励的评语唤起学生的信心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留心学生的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在评语中应该指出来,给予肯定的赞扬。有时优点并不容易发现,甚至要教师带着放大镜去看。即使是对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之处,也应该用一种商量式的评语。如:“这个词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这句话太长了,用标点把它们分开行吗?”等。而要尽量避免一些判决书式的冷冰冰的评语。如:“语句不同,条理不清,中心不明确”等。会挫伤孩子的写作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尽可能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能力感和成就感,让他们感到自己能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表扬鼓励决不是盲目的吹捧、廉价的赞扬,而是事实求是,恰如其分,同时也不排斥满腔热情地指正。例如有这样一段评语:“你的文章如春雷般唤醒沉睡的大地,为新的一天增添新绿……”很有诗意,也很美,但对小学生来讲,太深奥了,不懂其中蕴含的真正意思。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其一长。”把握好鼓励为主的原则,写好评语,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成功和乐趣。 正是通过这些努力使原本作文能力欠缺的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找回了作文的信心,提高作文的兴趣,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开始畅所欲言,不再将作文当作负担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愿意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给学生写“真”的本领 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有一个重大的原因是因为学生现在作文都是假话连篇。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因为现在许多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和技巧,至于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为了达到教师这要求,学生只能自己编故事,甚至于抄故事。于是,就会出现一次作文多个学生做同一件事,就连时间都一样的,感受一样,体会一样。笔者曾经初接手一个班,有一次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结果居然有二十多个同学都写了与同桌的一件事,一件因为尺子导至两个不和,后又因为教师的教导而握手言和事。当学生都写出这样一篇作文时,难道这不是教育的悲哀吗?所以这一年来,我对学生作文的第一要求就是作文要写“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说“诚实的自己的话”,而不是“鹦鹉学舌”。同时,在作文教学中、生活中还应该多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例如有一学生在写有关雨的作文,有一句是这样写到:雨点急忙亲吻着大地。我们不应以简单的对错去判断,而应欣赏表达的独特性,鼓励诗意化语言的运用,让作文写真的宗旨落到实处。 三、培养学生写想像作文 到了高年级,作文要求也就高了。学生能写一般水平的作文了,如果还停留在单纯的描摹事物的形状、颜色、用途或叙事过程上,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又不能吸引学生。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任思维驰骋,想得越新奇越好。让学生深深懂得:谁能富于联想,谁的想像丰富,谁的作文水平就高。有些课文表面已结尾了,但深思却蕴意深长,此时教师恰当地因势利导,便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捷径。 例如《雨中》一课,写那位姑娘还未来得及说声谢谢,人群就散去了,马路上又恢复了安静。这时,姑娘望着那一大筐红红的苹果一定会心潮起伏,激动不已。这其实也正是作者有意留下的供读者去进行想像的空白。于是,我便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苹果回到货车上以后,姑娘的心情怎样?她脸上的表情怎样?她会想起什么做些什么呢?然后以《苹果回到货车上以后……》为题,让学生进行想像作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让学生互相评改作文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的一大沉重负担,白天改不完晚上改,在校改不完带回家改。相信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同感,花的精力和时间很多,可是学生所得却很少。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原因很简单,因为作文批改陷入传统的学生作文,教师批改,互不联系的落后状态中。批改批改,批批改改。教学论告诉我们,作文批改应当是师生共同的思维活动,应当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他还说,养成了自改习惯和能力,将“一辈子受用不尽。”。把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才是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规律的,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做法。因此,在批改作文方面,笔者作了这样的尝试,让六年级的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当中,让学生互评作文。 笔者经过尝试发现,指导学生互评作文益处甚多:同学之间要互评作文,必然就要认真阅读甚至研究别人的文章,在阅读中就是一种交流、学习、思考的过程,也是一种提高的过程,在阅读点评的过程时又不断领会别人的长处,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其二 让学生及时互评作文,虽然不能真的代替教师批改,但却能缩短了由教师一个人批改评判的时间,能让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去辅导学生写作。实践表明,让学生互评作文,完全符合认知规律,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的积极性,而且参与批改的过程就是再学习和再提高的过程,它促使学生在感性 和理性结合上产生新的飞跃,写作水平在实践中获得提高,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总之,我们作为乡村小学老师,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注意积累、乐于交流、勤于动笔等良好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素材与作文实践联系起来,使他们由怕作文发展到爱作文,会作文,写好作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林崇德.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3]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7月第1版. [5]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