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3、初步感受中华诗文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古诗诵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黄鹤楼送别》 

  朋友即将远离,人海茫茫,再次相遇不知何年何月。请再读课题。(生有感情地读课题) 

2、师:从课文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板书“饯行”),他们二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板书“依依惜别”) 

3、师:好!让我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的1、2自然段,再次用心去感受那份藏在心底的深情。(生读) 

二、 朗读感悟 

1、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指名接读)(点击课件,出示李白的话)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李白说的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你有体会的地方做上标记。(生自读) 

2、交流体会:从李白说的话中体会到了他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体会到了那份依依惜别之情。 

3、从哪些词看出李白很敬仰孟浩然?(“您”、“夫子”、“兄长”、“老师”、“令人敬仰”、“誉满天下”……)师相机画出。 

  这段话中一连用了几个“您”?数一数。(六个)只有怎样的人才会被称为“夫子”?(生答)当时的孟浩然42岁,比李白大了12岁,所以李白称孟浩然为“兄长”。可我们知道,李白号称“诗仙“啊,这孟浩然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值得李白把他当作老师,如此尊敬呢? 

4、理解“诗篇誉满天下”时,请学生背诵他的古诗。(《宿建德江》、《春晓》……)再读“誉满天下”一词两遍。 

  就是这个满腹诗篇的孟浩然,不愿意与贪官污吏为伍,不想做官,李白还有一首诗,就是这样赞美孟浩然的。大家一起来读。(出示《赠孟浩然》) 

师:孟浩然年轻的时候,他不愿意为官,他宁愿和青松白云相伴到老,他的人品怎能不——生读“令人敬仰”,再读一遍。 

  指名学生读李白的话,读出那份敬仰之情。 

5、师:从哪里又体会到了依依惜别之情?(生答:“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满饮此杯吧”)交流体会。 师:不知何日才能见面,未曾分手,已经盼着再次的相见。从这里,足见他对孟浩然的难舍难分。请学生把李白的话再读一次,大家听一听这份难舍之情。 

6、师:在我们班谁是你的知己孟浩然呢?请接着读孟浩然的话。你知道什么叫知己吗?(友谊深厚的朋友,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师:好的。你是他的知己,他是你的故人,相信你们一定心心相印,能够感受到话中那份难舍之情,一起读一遍,我们大家再听一听孟浩然的话。 

7、师:(画出此句)王勃的这首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呢?(生答) 

  师:虽然我们会分手,但是我们的心却永远在一起。请同学读孟浩然的话,评价。 

  女同学你们来做一回李白,男同学做一回孟浩然,我们一起合作一下,再现一下那个话别的场面。师引,读白,女生读,男生读。 

8、师:多么感人的话别呀!(板书:话别)不忍别,终需别。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点击出示第4自然段) 

  友人登上了船。——(生读: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生读: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小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生读: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9、师:这儿有一句话,写得比较精练,它能代替文章中的原句吗?读一读,比较一下。(点击对比的两句) 师:谁来读读看?(生读)能替换吗? 

师:不能,为什么?(生答) 

师:你能将自己的理解融会在你的朗读中吗?配上音乐。(指名一个一个读) 

师:(想象说话)别时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往日一起饮酒作诗的欢乐场面一幕幕又在眼前闪现,一种淡淡的离愁在心间弥漫着……白帆渐渐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可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此时此刻,李白会想些什么呢?(指名说) 

  来,伴着音乐一齐读一读。 

10、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李白目送友人孟浩然登船远去(板书:目送),触景生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点击出示古诗) 

考考学生是否知道“之广陵”、“故人”、“西辞”等词语的意思。找出文中与诗句相对应的解释。试背古诗。 

三、 积累拓展 

将课前布置搜集的送别诗拿出来大家交流,把写有送别诗的书签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