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课文的教学应“精”在何处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 |||
精读课文的教学应“精”在何处 所谓“精读”指的是反复仔细的阅读。这个解释说明了精读课文值得老师去精讲,也值得学生去精学。然而教学精读课文,是否真的要从字到词、从句到篇、从听说到读写……都面面俱到呢?非也!精读课文中的“精”应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要“精益求精”,要敢于在教学中取舍,抓住要点内容展开细细品味。 那么,精读课文的教学应“精”在何处呢? 一、精读文本主题,体会文本情感。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主旨、情感所在,在读懂文章之后,我们大可直奔主题,去感悟文章的情感。 《山中访友》一文,讲诉的是作者到山中探访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体现出自己与山中朋友的深厚情谊。我们可紧扣课题质疑“作者与山中朋友的情谊如何?从哪里能体现出来的?”我们只需这样一个问题就足以引导学生去品味能、能体现作者与山中的自然景物之间深厚情感的内容,在加上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自然就体会了文章的情感,领悟了文本的主旨。 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文章的重难点都紧扣在文本的主题中,如:《钓鱼的启示》——通过钓鱼获得的启示是什么?《草原》——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像这些文章我们就不要设计太多的环节去讲授,挤占了学生朗读和领悟的时间,要学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以中心辐射周边的方式,既做到了重点感悟,又适时渗透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何乐而不为。 二、精读课后思考题,以问题促思考。 每篇精读课文后都有几道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是学生学习文章的学习目标,它能带领学生在思考中去学习课文。实际上,课后思考题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还是我们精读教学的出发点,它对整篇文章的教学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参考作用。 《童年的发现》一文,课后有四个思考题,其中第2题是: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这个问题与课文主要内容相关,解决了它就能更好的了解人物,所以这个问题是本文精读的重点。同样第4题是:你觉得菲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先概括地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具体地说说理由。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教学设计少不了它。 课后思考题就像一座桥梁,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的连接起来,成为了精读课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们在教学预设时,应充分利用起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题,让其成为精读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有所收获。 三、精读表达方法,以读促写。 学语文就要学表达,表达方法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写作。写人记事的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最适合学生学习运用的,因为生活离不开人和事。在教学这类精读课文时,我们要把难点放在表达方法的领悟和运用上。 《穷人》一文,作者为了突出桑娜和渔夫善良、淳朴、勤劳和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采用了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特别是在心理活动的描写上尤为突出。在引导学生学习第9自然段的心理活动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接着有感情地朗读,想想作者是怎样体现出桑娜的品质的?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心理活动描写的好处。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我顺势让学生写一写“当自己遇到考试失败后……”以心理活动的写法写一个片段,体现出自己内心的愁绪”。一会儿后学生们的交流让我看到了运用的好处,大多数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掌握了心理描写的表达方法。 除了记叙文外,小学语文里还有一些其他体裁的文章要学,那么,在学习这些文章的过程中,我们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以读促写。 又如《鲸》一文,作者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在引导学生领悟了本文的表达特点后,可放手让学生运用说明方法介绍自己了解的一种小动物,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认识,让他们在练笔中真正体验到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精读课文涉及的知识点多,值得分析的内容广,要去体会的语句也不少,如果我们总是舍不得这个知识点,放不下那个环节的话,那我们就会顾此失彼。所以我们要精益求精,结合文本的特点,学会大胆取舍。在课后思考题的引领下,找到文章的突破口,抓住重难点展开学习,做到以读促悟、以读促写,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实践训练中获得发展。只有老师做到了精讲,学生才能精学,课堂才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