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 教学案例(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 |||
课题 1、窃读记 授课日期 2012年9月3、4日 课时 2 教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共同品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形式之一。在各自“品读”中,让师生之间展开自由的对话,通过对话,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共同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和媒体准备 1.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和读书名言。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交代背景。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 你是怎样喜欢读书的呢? 生表述.(2个左右) 提供一些成语给学生,如:废寝忘食、夜以继日、通宵达、爱不释手…… 2、今天我们进入第一单元的学习,请阅读单元导读。 交流读好书的意义。 交流学习本组课文的要求。 3、过渡:接下来我们走进一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看看她是怎样酷爱读书的。 揭示课题并齐读。 (1)你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语呢? 窃字在字典里有3种意思,请选择。 课题中有一个字“记”,指的是一种文体,有记载、记叙的意思,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题目也有出现过,比如:游记 XXXX记 (2)简单介绍作者: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林海音。 林海音出生在1918年,在她小时侯那个年代,读书是有钱人的享受,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读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也没有多余的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虽然林海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但是贫困的经济状况还是无法满足她那颗渴望读书的心,她是怎样读完一本又一本心爱的书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先自己把课文读一遍,不理解的词句作个记号,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2、词语学习。 窃读 贪婪 惧怕 饥肠辘辘 支撑 腋下 哟 饥饿 屋檐 酸 知趣 光顾 鼓励 暂时 读后分析: “贪婪”什么意思?(渴求而不知满足) “腋下”在哪里?(俗称“胳肢窝”) “饥肠辘辘”什么意思?(形容十分饥饿。) 字形指导:惧、檐、酸、 3、读了课文,你知道童年的林海音是怎样读书的吗? 正如大家说的那样,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童年的林海音只能在书店里偷偷地读完一本又一本书。所以作者说这是:------(怎样的读?) 窃读我们也可以说成什么?(偷读) 课文主要写什么? 4、理清脉络,默读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窃读”这个特殊的经历? (时间顺序或“窃读”事情发展顺序) “去书店——在书店——出书店”找一找,分别是哪些段落。 分组齐读各部分内容。 完成口头填空: 以“窃读”为线索,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课文开头先写“我”放学后( )赶往( ),在那里( )地阅读书籍的情景的记叙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作者用( )作为文章的结束。 三、深入学习,感受“窃读”的滋味。 1、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道出了作者窃读时的滋味,能找出来吗? 生默读。 交流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这是一种什么滋味?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3-4名学生读) (2)那作者快乐的是什么,惧怕的是什么呢? 大家联系上下文,好好想想。 我们虽然无法亲身感受到那种窃读的滋味,但是,作者笔下的文字是鲜活的,这些文字会告诉我们作者的心情。先让我们在1-4自然段中去找找作者窃读时的快乐吧!自己默读1-7自然段,开始! (交流时,引导学生养成以下交流习惯:我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生读句子后再说感受。) 【句段一】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1)分析:因为他找到了想看的书,所以心中是很快乐的。 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真实表现了作者当时极度的快乐,哪一个呢? “啊”字是作者看到了她心爱的书时的惊喜,是与老朋友重逢般的惊喜,来,读一遍!读出这种惊喜。(指3-4名学生读) (2)联系上下文,出示句子: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分析: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作者窃读的快乐,还感受到了什么?(急切) 就带着这种寻书的急切和找到的快乐,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 出示整段: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分析: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的动作描写是很精彩的,大家找找看! 从这些动作词中感受到了什么?说明理由。 指导朗读:从急切到惊喜。 【句段二】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分析: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呢,当你捧着心爱的书,读着读着,你也许会忘记——;你也许会忘记——;你也许会忘记任何烦恼,这时候的你快乐吗? 是的,这时候的作者也是这样快乐,她正快乐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再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正如高尔基的名言:读书吧,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向面包。——高尔基 【句段三】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分析:再度这句话,这些都是什么描写? 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热爱。) 2、总结。 这是一个多么酷爱读书的小姑娘啊!只要有书读她就特别快乐!那么在当时的环境下她能那么顺利快乐地读书吗? 那么我们下节课再来体会她窃读的惧怕心情吧!下课! 作业:完成抄写本。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齐读上节词语,听写几个较难写的:屋檐、惧怕、酸、支撑。校对。 2、通过上节课的阅读,我们品味到了作者窃读时快乐的味道,作者为能找到想读的书而乐、为可以躲在人群中读书而乐、为可以因为下雨更长时间地读而乐,窃读真是其乐无穷啊! 过渡: 下面咱们再来品一品窃读时的另外一种滋味——惧怕。 二、继续深入学习,感受别样滋味。 1、请大家快速阅读5—7自然段,你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这种怕。 交流: 【句段一】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1)朗读。 (2)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你认为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 (预设:1、书店的人少了,她容易被发现。 2、书店的店员或老板已经发现了她,盯着她看以示警告。 3、书店的店员或老板用语言呵斥,轰赶她出去……) 当学生想象表达时,教师适时点拨老板的眼神、语言、动作等。 (3)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话,这段话选自林海音《窃读记》原文中的一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指名一位同学读这段话。 【 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却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大人的仇恨。】 (4)是怎样的屈辱让这颗小小的心灵受到了创伤,甚至产生了对大人仇恨。你能猜到这段话背后隐藏的一个故事情节吗 ? (5)也许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所以,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伪装和保护自己。 简单交流句二、三。 【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得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所以——接说句式:当她感到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她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 为了隐藏自己,她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最令她开心的下雨天,为了让别人更相信自己,她会:“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师小结:这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做出的一种努力啊! 2、正因为没钱买书而又极度渴望度读书,所以作者不得不窃读。作者提心吊胆地读,担惊受怕地读,窃读时又惊又喜欢,阅读的快乐与心灵的惧怕交融在了一起,幻化为一种复杂而又难忘的滋味,所以作者这样写,读——【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窃读”还有别的别的滋味吗?默读8-9段。 (1)“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简单交流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这都是写的窃读的“苦”。 (2)“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3)“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在林海音的童年记忆里,窃读是有苦有乐、苦乐相伴的滋味。如果让你来做一道算数题,要在苦和乐之间划上一个什么符号:等于?大于?小于? 4、小结:正因为有读书的乐,所以才会克服那么多的苦怕,即使提心吊胆,即使遭遇冷眼斥责,即使双腿酸麻,即使饥肠辘辘,林海音也对窃读乐此不疲,坚持不懈。 三、收获巩固,总结全课 1、她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他们的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随机出示名言朗读。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余秋雨说: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2、作者是怎样把这种“窃读”的别样滋味写出来? (1)复杂的心理描写 (2)细致的动作描写 引导学生回顾相关句子。通过这些描写的语句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林海音? (强烈的求知欲望、酷爱读书……) 3、林海音就是在读书中成长起来的一位著名作家,因为从小就有这样的丰厚的阅读积淀,长大了的林海音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30岁时回到故乡台湾,她主编、创办好几份颇具影响力的报刊杂志,并兼任世界新闻学校教员,业余还进行孜孜不倦的个人创作。她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其中的一本小说集《城南旧事》同学们课后抽时间读一读,让书香伴我们成长,让我们也成为快乐的读书人吧! 从学生的生活导入读书生活,奠定全文学习的生活环境。 第二环节,经过4年的训练,如今只需在难的地方点拨一下,不必面面俱到。 注重培养课堂交流的好习惯。 第三环节,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安排,顺学而导。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适合点拨语言文字的学习,为下一节课的梳理渗透。 启发学生想象,挖掘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感情。 导入原文,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处境及文章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借作者及故事引导孩子做快乐的读书人,落实情感目标。 作业(活动设计) 搜集课外勤学苦读故事至少3则。 延续文本的学习,在拓展中不断积累。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快乐 动作描写 惧怕 强烈的求知欲望 心理描写 苦 热爱读书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以上教学设计中涉及到的知识点 集体交流时,需时较长,学生的空间、记忆、概括等能力水平有限 制作PPT,图文结合 电脑与白板结合 非常好,节约了时间,使课堂高效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