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高邮市汉留小学 高永忠 教材依据: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6课。 教学目标: 1、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2、根据文章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教材分析:这篇文章写的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又呈现出生动感人的气息。 教学内容: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中,读,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必具的语文能力。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大作家老舍描写草原的一篇力作。本文语句优美、行文流畅、结构清晰,写作手法独特新颖,是品读入境的好文章。教学中,从读入手,以读贯穿本文教学的始终,体现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感的设计理念,既读出景美、人美、情更美的草原风貌,又要读出热情友好的蒙古情操。同时“景色美”这一部分内容的阅读,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还应凸显阅读对话教学理念。首先,围绕文本解读核心,精心预设对话话题——“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以及表示作者感受的词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其次,让学生充分经历阅读对话教学的三个层次。再次,在阅读对话教学过程中,时时关照学生自我的体验。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初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感悟蒙古人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教学难点: 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草原美丽辽阔歌曲。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自由化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学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继续和同学们去那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草原旅游。请同学用一两个词说说草原给你的印象。(加深学生对草原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二、欣赏草原美丽景色 (一)指名朗读第一段,要求学生按照写草原景色和写作者感受把全段分成两层。 (二)围绕“天涯碧草”这一特点,设计如下思考题,引导学生逐层读议。 1、草原的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看后产生了什么样的心情? 2、天底下草原的景色给作者总的印象是什么?找出有关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3、找出具体写“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句子,谈谈这种景色怎么美丽? 出示草原的风光图片,指导学生看图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教学建立的形象更加完善,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正确理解语言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形象的描绘,把学生带到草原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为下一步理解作者的感受作了铺垫。) (三)在这种境界中,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的。 (设计意图:设计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体现在不能直接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而要进行独立思考,思考的依据又离不开课文的词句。这样,学生要读懂这句话就要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过程,不但要读,还要联系上下文想、说。体现了“语言—思维—语言”的学习过程。) 三、感受草原人的热情好客 出示四幅图片,在文中找到与图片向对应的文字,读一读。 1、迎客:说说草原人迎客有什么特色?从这些可以看出草原人什么性格? 2、会见:大家语言不通,初次见面,什么能如此亲切?体会民族团结互助。 3、款待:读句子,感受草原人的热情。 4、联欢:用一些词语赞美草原上的姑娘们和小伙子们。(能歌善舞、多才多艺) 5、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6、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四、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场面描写 五、作业:课外阅读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和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