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 教育叙事案例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 |||
按教学计划,这周要讲授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丑小鸭》。以前有过教学《皇帝的新装》的失败,心中似留下一道抹不去的阴影:对篇幅极长的童话体裁我似乎没有熟练驾驭的本领。所以这次提前几天,我就开始考虑教学方案。网上和手头的资料虽多,却没有太多实用的价值,自己去组织设计,灵感又迟迟不肯光顾。冥思苦想之下,只有慨叹:备课的痛苦谁人知! 终于,想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先布置学生自学,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到时再做定夺不迟。提前两天我便把作业布置了下去:自学《丑小鸭》,把自己的所感所悟形成文字《我眼中的“丑小鸭”》。要求有二:第一,不得参阅任何资料。第二,提倡个性化的分析和解读。 没想到,这个“没有办法的办法”竟成了“最好”的办法。 课上,学生对丑小鸭形象的解读可以说是异彩分呈,五花八门,真正达到了我预期的培养学生创造力,引导他们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解读的目的。在学生自学成果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多数同学在“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和阐释。于是,在几个同学发言之后,我把这一问题抽取出来,抛给学生,以期通过他们的深入论辩和分析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知。而学生的观点之多是我在抛出这个问题之前所没有想到的。 “因为它没出生时就是一个天鹅蛋,否则无论如何它也变不成一只白天鹅的。” “别说天鹅蛋,就算它是凤凰蛋,如果没有承受痛苦的耐力和意志,恐怕它也挨不到变成白天鹅的那一天吧?!” “丑小鸭的‘丑’也是它能变成白天鹅的原因……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应该感谢收留它的老太婆……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应该感谢嘲笑过它的野鸭、母鸡和猫儿…… 虽然有些同学的观点稍显牵强,语言略带稚嫩,但那毕竟是经过他们自己认真思考而得出的结论。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比得出一个结论更让人欣喜的收获。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想,这“提出一个问题”的实质亦即“主动探究的过程”吧。 在以上论辩告一段落之后,我又伺机抛出一个问题:“在它自身条件与它历经挫折和磨难却永不言败之间,哪一个更为重要?”学生又是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正当难解难分之时,一名平日并不活跃学生的一句发言把全班同学,包括我在内,给震惊了——“它是天鹅蛋那是科学方面的问题,而后者是文学方面的问题,哪个更重要得看从哪个角度说”。几秒钟后,大家才反应过来,教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是一个多么“个性”的认知!一个多么“独特”的解读啊!掌声中,有赞许,有敬佩,但更多的是对这位同学观点的会意与认同。 “巧妙利用了科学方面的规律,又经过了文学的加工和渲染,丑小鸭的形象才有了真实而又能打动人心的魅力!”水道渠成的结论为本节课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节课,我觉得特别得累!累在我要时时跟着学生的思路走,累在我要刻刻逼迫自己与学生一起去迸发创新的火花。这节课,我又觉得特别得乐!乐在听到那么多精彩的发言,乐在与学生一同感受了“快乐思维”的真谛。 于是,想起某位同仁的一句话——“累并快乐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