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 (四年级)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

一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可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境界。从学校许多班级我感觉到:有的班生机盎然,有的班严谨规范,有的班积极乐观,有的班透出一股活力,有的班显出一股拼劲,有的班弥散着深厚的艺术气息,有的班表现出时尚的现代风采……。我汲取各班的优点,结合本班的实际,制定班级总目标是通过感受“我学习,我快乐!我歌唱,我快乐!我运动,我快乐!”逐步培养成“乐学、上进、朝气、创新”的班文化氛围。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作法。

(一)把班有精神文化的建设融于日常管理之中

    班级日常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班主任把这项工作只能做好,或者说要尽可能的做好,才能有利于班级的持续发展。一个管理规范的班级,一个行为习惯好的班级,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

1、讨论并制订班级公约。既然叫公约,那就是我与同学们共同的约定。如:文化行为公约、课堂公约、读书公约等。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班级公约,规范自己的行为。领主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儿的进步都可以在班级里进行表扬。谁违反了公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做了不道德的事情,都要受到大家的“批斗”,接受教育批评,我们的目标是“人人做规范生”。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读书习惯,卫生习惯等。让学生早上早点到学校,班主任也必须早到,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也必须做到。学生到校后,督促其交了家庭作业后,认真朗读语文及英语。“一日之计在于晨”,珍惜时光,事实证明初见成效,我班的晨读习惯是很突出的。另外建立卫生管理制度,狠抓落实,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是这样做的,当天做清洁的同学负责监督清洁卫生,如果你抓住乱扔垃圾的同学,你下午放学后就可以不做清洁了,改为乱扔垃圾的同学做清洁。到现在为止,我班清洁卫生保持很不错,下午放学一般不需要扫地,只要拖地就可以了。每周五班会评选学习星 、读书星、卫生星。

3、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特长,并将其放大,鼓励他们为班级做贡献。如办黑板报、布置展示台、学习园地、打扫卫生,特别是选取一些能力较强的人轮流做值日班长,建立一支团结向上的班干部团体。

4、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作用。

(二)把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融于文明建设之中

一个文明的班级一定是一个精神文化丰富的班级,一个精神文化丰富的班级也会是一个文明的班级。本学期,我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强化文明习惯教育,培养学生的行为文明、礼仪文明、文明、诚信文明。为此,我在班级中开展了“十个一”文明活动。唱一首文明歌,诵一首文明谣,讲一个文明的故事,每周收集一句文明用语,办一次文明为主题的黑板报,倡导每周做一件文明事,开展一次文明伴我行演讲比赛,组织一次文明在行动的中队活动,办一张文明小报,写一篇文明的征文。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逐渐形成了团结、文明、和谐的班级氛围,促进了班级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把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融于各项评比之中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于是自然界进货出优胜的物种,人类社会演变出优秀的民族,人群中脱颖而出优胜的个体。竞争应该是人们为生存和发展对现实的一种挑战。它既可能失败,也可能获得成功。欲取得竞争的优胜,就必须对竞争有深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这在班级建设中非常重要。评比是培养竞争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我主要开展的是评价和自我评价。每周组织一次“星星擂台赛”,每次评出“学习之星”、“文明之星”、“环保之星”、“读书之星”、“体艺之星”“大度之星”各5名,张榜表扬。特别是大度之星的评比,同学们争吵、打架明显减少,同学们都能很大度的谦让别人,不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同学们能文明做游戏了。

通过这些评比,树立了学生科学的竞争意识,也在竞争中激励自己不断努力,逐步形成了积极、上进、健康的班级氛围,有效保证了班级的良好秩序,深化了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

二班级活动文化

    班队活动是儿童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形成包括班级活动(如教学活动、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劳动、体育活动、课余活动等)和少先队活动。通过班队活动来教育学生,是班主任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班集体建设的积极途径。于是,我充分利用班队课和活动课,结合学校每月的德育工作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如:争做文明小市民“的主题队会,以讨论、抢答、相声、歌舞、小品”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大家懂得哪些言行是文明的,哪些言行是不讲文明的,教会队员们辨别社会中的真假、善恶、美丑,并歌颂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在活动中,还适时表扬和鼓励了班里一些讲文明,懂礼貌的队员,收到良好的效果。还有“我是环保小卫士”、“读书伴我行”、“文明在行动”、“航模大赛”、“让你笑个够”、“科学小魔术”“我会背《弟子规》”“我的书写最漂亮”等活动。这些活动满足了学生交往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可见,有目的的班队活动,既实现了集体的教育目标,又促进了学生集体的发展和完善。

    要组成一个好的班集体,总是以协调一致的教育工作和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开始的。集体活动有促进班集体的建设,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发挥活动的特长,挖掘他们的潜能,并使之发展得更快、更好。如:学校组织的流星球的表演,我班百分之百的学生参与这项活动。可见,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是多么强烈。又如:在航模比赛中,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万晴和杨仁东代表我校参加了区的比赛活动,为学校争得荣誉。学校组织的体育运动会,全班同学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种合力,终于获得胜利。可见,培养集体意识是班级建设中事关工作成败的重要环节。有了集体荣誉感,同学们就会热爱集体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表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感;就会不断进取,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从而使班集体更具凝聚力和竞争力。

三班级环境文化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2.教室的绿化。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

    3.教室的美化。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可贴于教室显眼的地方,比如黑板右上方);班级文化宣传内容(板报,班训,名人名言,学习园地等,可分别布置于教室的不同的地方)。学生手工雕刻作板报装饰。如范梦圆用卡纸雕刻些动物图案贴在宣传板的边框上,美化了宣传板。

四.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要十分重视。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对学生进行生活方面的指导,以培养学生品德和能力为核心。班级制度,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制度是用来管人的,这是制度的强制性。但制度也是用来帮助人、教育人和引导人的,这是制度的教育性。虽然制度的教育性是构筑在制度的强制性基础上的,并通过制度的强制性起作用,但不能因此忽视制度的教育性,甚至否认制度的教育性。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班级规章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价值观,甚至人生观、世界观。“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必须加强制度的文化建设,深化制度的文化内涵,张显制度的人文关怀。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班级管理要“两手抓”,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着手创立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象“水”,学生象“鱼”;学生在民主、平等、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中,会表现出一种愉快的心情、积极进取的精神。

    班干部竞选后,我班根据“学生守则”“教学常规”“行为规范”的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认为的班级制度写来,作为提案,由班主任汇总,然后把学生的意见让全体学生去表决,如果哪条措施或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就把它作为班级制度确定下来。这样形成的班级制度能够真正地贯彻“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自然能得到大多数学生的遵照实行。按照这样的方式形成各项班级制度:从学习到作息,从生活到活动,就能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步入正轨,进入良性循环循环,逐步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步入快车道。但由于小学生年龄与认知的特点,他们的意识和行为还没能达到统一,“说”和“做”还不能协调。因此,班主任还应在一旁指导与帮助,引导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发现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制定《班级公约》,使之成为班级管理的准绳。在《班级公约》面前人人平等。例如制定的《班级公约》如下:

 一、穿校服的要求 动服,佩戴红领巾。 

二、早读的要求 

1. 回到课室后,先交作业,然后进行早读。 

2. 值日生提前到校,清洁卫生后才早读。 

3. 每个人都要认真早读,不吵闹,不过位。 

三、上课的要求  1. 课前做好准备,学习用品摆放在课桌左上角。                  2.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 

3. 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吵闹,不随便发言。                   4. 上体育课时,必须遵守安全规则,按照老师指定 地点活动,不得随便离开。 

四、早操的要求 

1. 铃声响后,马上快、静、齐排队做操。 

2. 行进间不得推挤、阻碍、讲话,双手摆臂有力。  

      在现代教育中,班级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作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