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调查分析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 |||
[内容提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教学中被开始重视和应用。但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够明确,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教师对此困惑也较大。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 调查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也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开始关注和实践“合作教学”这一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也在目前各地的教学中被开始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对课题本身的含义不尽明了,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而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教师对此困惑也较大。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1—6年级的学生、教师 2、调查时间:2011年4月 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课堂听课。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回收问卷逐项统计以及与有关教师的座谈,可以看到当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突出问题是: 1、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不够普遍。 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够明确,许多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仅仅把小组合作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或方法,而它真正的意义却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还有些老师觉得小组合作学习费时,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之后难以安静了,课堂乱,学生再也难静下心来接下来的学习了。这一点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真的不好组织课堂了。 2、小组的人数一般是2—4人。 小组的人数一般是4人,由老师根据学生特点分组按座位组成学习小组。同桌之间,前后两桌之间为小组,便于合作。 3、小组合作杂乱无序,目的性不强。 有些老师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不明确,讨论急于求成,只是为了活跃气氛,讨论之前没有安排独立学习,就讨论学习目标,有些学生不是围绕学习目标来讨论,而是在随便闲聊,白白浪费了时间,看上去热热闹闹,实如一盘散沙,花的时间多,收效却甚微。 4、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差异过大。 合作小组组建很随意,多数老师并不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往往前后桌4人为一组展开讨论。因此,各小组成员学习能力差异很大。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加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自卑,内向,不愿发言;个性强的学习好的学生只要一开口,其他学生要么附和,要么沉默。小组合作变成尖子生的独角戏。 5、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 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不均衡的。个别学生频频发言,大部分学生默默无闻、一声不响,成为“多余人”,这种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的小组合作学习,根本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也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还有些学生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干扰,爱做小动作,爱跑题,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或过于喧闹,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6、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点评不到位。 多数教师还不能完全放下权威的架子,还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其指导作用不明显。只过分强调学生的“学”的意义,教师常常只成为事后的评论员,而不能积极参与并导向学生“学”的全过程,以至使教学活动出现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此外,由于教师的评价能力、应变能力低,所以面对有创意的答案,缺少明确的、鼓励性的评价;面对不切实际的答案,也没有及时在反馈中提出质疑或引导学生自我否定,甚至连错误的答案都差点漏过去了。 三、提出几点建议 1、科学分组 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分组时,尽量做到科学合理,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了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2、分工明确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然后,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在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 3、把握契机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因此,教师要抓住最有利时机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当学生感到独立思考出现障碍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创设障碍,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价值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采用合作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还可以节省时间。知识需要拓展时,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很好完成任务时,最能激发起学生的合作学习欲望,这就是最佳合作契机。 4、评价到位 评价具有激励与改进的功能,能否正确恰当地运用评价这种手段,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让学生经受挫折,更要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信任和赞赏,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巡视和学生问答进行合作过程中的评价。在汇报合作学习结果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明确的判断,有时判断要委婉或延缓一些。有这样良好的氛围,学生会更喜欢小组合作学习。 5、培养习惯 合作学习要发挥作用,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学生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积极参加小组活动。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只有学会尊重他人,重视采纳他人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三要善于肯定别人优点并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倾听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善于肯定别人优点并敢于质疑的习惯。 参考文献: 武雁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中). 2011 年01期 刘永春.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浅论.现代教育探索.2009年第10期 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 周三英.小学语文合作学习误区及其原因分析.成才之路.2010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