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方法指导(五年级)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作文常见“死穴”

无名穴:漏写标题,文章无名

脱轨穴:或内容与话题无关,或内容与标题无关,或违背字数校名人名等要求

僵尸穴:没有思想,没有灵魂

笼统穴:叙述笼统,描写粗略

空洞穴:议论、抒情空洞,没紧扣材料

模糊穴:中心不集中,潦草穴:开头就有,书写潦草,笔画逾格,涂改满篇

错字穴:开头就有,繁体字,胡乱“行草”

病句穴:常识错误,“白话”句,又臭又长句

长头穴:大头怪胎,不会分段

侏儒穴:字数严重不足,自取灭亡

无尾穴:来不及结尾,或过于草率

审题的重要性: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步。在考试时,审题定位准确,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保障,如果审题出现偏题或离题现象,作文的得分就比较低。

   我们在审题时,要在找准题目中好的关键词句的基础上明确自己“写什么”。因为在应试作文是确定“写什么”远比确定“怎么写”要重要的多。“写什么”一指题目要求写什么。二指根据题目要求,“我”可以写什么。

我们在审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审清题目的限制。

  要仔细阅读题目以及相关的话题、材料、写作要求、提示语等,作文的限制就在这些“部件”中有所体现。一般包括:字数(600字以上)、文体、话题、保密性(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人称、数量、时间、空间、中心等。

  [审题训练] 

  说说《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个作文题目有哪些限制?

  这道题限制了写作对象:事

  这道题限制了写作数量:一件事

  这道题限制了取材范围:我身边的事

  这道题限制了文章中心:趣事

  这道题限制了文章体裁:记叙文

  还必须继续思考第六个更重要的问题哦:

  什么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情,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情。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戏剧性。但是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同是叙述一件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和《一件难忘的趣事》这两个文题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把这件事“有意义”的地方描写出来,而《一件难忘的趣事》的写作重点是所叙之事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有趣,要把趣之所在描绘出来,以突出其难忘。

  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2、审清题目的重点:捕捉、推敲题眼。题眼:就是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 

      a.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  

      b.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如《暑假里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的时间范围。  

     c.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审题训练] 1: 《他(她)真美》的题眼是        

  是“美”,我们在写作时必须抓住“美”,写出体现“美的”事件或细节,明确“美”在文中的含义,揭示“美”的本质。

     [审题训练] 2:《战胜自卑》的题眼是     

  是“战胜”,写作时就必须交代是什么使主人公“战胜”的,“战胜”的过程如何,在“战胜”的过程中获得怎样的感受。

  审题训练3:《不寻常的考试》的题眼是     

  是“不寻常”,说明这个“考试”是与众不同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考试,也可以指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考验,因此要选好写作的对象和材料。

  审题训练4:《师生之间》的题眼是     

  这个题目不应分别在“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上动脑筋,而要写出一种新型关系,老师和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等。

  审题训练5:《他也是我的老师》的题眼是     

  题眼是“也”这个虚词。“也”字说明“他”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学校里给自己传授知识的老师。而是指在生活中或社会上给自己教诲、技能、处世的道理的人。因此,我们首先要选准对象,然后重点写出“他”不是老师,却像老师一样教育了我。

3、领会题目的隐含意义。

    审题训练1:《在阳光下成长》的题眼是“在阳光下”。写作前就必须思考这里的“阳光”指的是什么。很显然,这里的“阳光”不是指自然界中的阳光,而是指像阳光一样使人感受到温暖的人或事等。在思考“阳光”如何是主人公成长,在成长中“阳光”给予了什么。这样写文章时才会紧扣题目,立意深远。   

       审题训练2:《我的梦》这个题目关键在于对“梦”的理解。如果只是把“梦”理解为睡觉时做的梦,就很容易写成一篇想象文章。其实,这里的“梦”还指“梦想”、“理想”。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立意更深,选材范围更广

4、围绕题意,找准写作的空间。

  审题训练1:《掌声响起来》这个题目可以写什么?

  “掌声”在何时何地响起?是谁给谁“掌声”?“掌声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掌声”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内容。  

  审题训练2:释迦牟尼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回答不出,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入大海试试。”根据这则材料,请以“一滴水与大海”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联系生活思考,我们可以发现“一滴水和大海”的关系就像“个人与集体”、“家庭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等之间的关系一样。“一滴水”在“大海”中永不枯竭,那么一个个体也只有融入到集体、社会、国家之中,才会永存。有了这样的思考,写作文就不会感到太难了。  

  

审题方法:

(1)推敲法。

  就是逐字逐句推敲题目规定的范围和要求。有些题目在时间、空间、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或说明事理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要通过推敲,准确地把握。以命题《我了解的一个人》为例,该题是要求写人的文章,抓住“了解”“一个”等词,我们应当明白该文要求写“我”熟悉的、了解的人,不能写偶遇的人,而且在写作时必须突出描写“一个人”而不是多个人。又如《暑假趣事》,要求我们写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而且这件事必须是一件充满趣味的事。

 (2)引申法。有时我们碰到一些文题含义比较深刻,除了本义之外,还包含着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等。如《明灯》一题,该题并不是要求我们来写一盏灯,而是要我们写出具有明灯一样作用的人,即能在别人遇到挫折时给人指引道路、排除困难的人。根据这个意义,我们在选材时就要努力回忆在自己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谁帮了你,或者谁用他美好的品行指引你成长的道路,这样选材就合题了,而且中心也容易阐明。

(3)比较法。所谓比较法就是找几个与要写的作文题相似的或容易相混的题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准确地理解题意。如: 我的启蒙老师   我的好老师       教师,辛勤的“园丁”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三个题目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要求写老师的,但它们又各自有自己的特点。第一题是要求写刚入学时的启蒙老师。第二题要求写在所有老师中你认为好的一位老师。第三题要求突出“辛勤”二字,这位所要描写的老师应当是一位辛勤的、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爱着学生的老师。

(4)补充法。有的作文题只给我们一个词或是词组、短句,它的意思并不完整,限制的条件也少,选择的余地很大,所以可以采用前拓后补的办法,使题目范围变窄,题意更具体。如《在放学路上》《午后》等文题,只限制了时间、地点等,至于什么人、干什么都没有明确要求,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补充成《(我)在放学路上(帮人推车)》《我在午后(给交警送水)》等,这样文题变得具体明确,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5)自问法。就是拿到作文题,对题目设计几个问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审清题意。如: ①这个命题属于哪一类作文? ②写作的对象是什么?   ③中心思想是什么? ④写作的重点是什么? ⑤以第几人称来写? 

(一)

以“带着微笑出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以)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审题指导:

    这是2007年江苏南通市中考作文题目。“带着微笑出发”是一道能够拨动考生心灵的命题。它从社会生活中来,从人生体验中来。注重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

    由于学习任务重,升学压力大,使得部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甚至是对生活和前途的无望。作文“带着微笑出发”,启发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见闻,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信乐观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带着自信上路,带着微笑写作,对学生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要写好这篇文章,可以从以下儿个方面着手:

    审题要准确到位文章标题为“带着微笑出发”,属偏正短语,但“偏”与“正”的两个词语都不可偏废,如果只关注“出发”难免莽撞,如果只把“微笑”当作一种表情,更是注定落俗。

    《带着微笑出发》,题目中的“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由外见内,寓内于外”,表现“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这给我们什么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

(二)

经常想起你对我的种种呵护,经常想起你对我的不断叮咛,经常想起你对我的时时牵挂,经常想起你对我的关心照顾。如今,业已长大的我仍然时刻铭记着那种呵护的温暖,耳边时时回想着那些叮咛的温暖,眼前时常浮现起那些牵挂的身影的温暖,时常记得那对我的悉心照顾的温暖……

请以“想起你时很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可以记叙,可以抒情,要倾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文题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话题提示语,第二段为作文题目。第三节为作文要求。

考场作文一般就由这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提示语,而是作文题目,三是作文要求。

审题时,我们要密切注意这些作文提示语和作文要求,有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些提示语,这样我们就可以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

就本次作文来看,我们首先审读提示语:

    经常想起你对我的种种呵护,经常想起你对我的不断叮咛,经常想起你对我的时时牵挂,经常想起你对我的关心照顾。如今,业已长大的我仍然时刻铭记着那种呵护,耳边时时回想着那些叮咛,眼前时常浮现起那些牵挂的身影,时常记得那对我的悉心照顾……

这段提示语内容丰富,为我们展示了四个方面的情境:呵护、叮咛、牵挂、照顾……我们写作时可以就其中的某个情景展开叙事,叙事“你”对我的那次无微不至的呵护,悉心的照顾,我外出时你对我的牵挂,和耳边的时时的叮咛,这些提示语其实已经为我们考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作文素材。当然,我们还可以顺着提示语的思维展开来思考,选取其他的一些作文素材展开写作。

审读题目“想起你时很温暖”。这个题目由这样几个词语组成:想起、你、时、很、温暖。我们要对这几个词语逐一落实。“想起”是事情的缘起,“你”是本文倾诉的对象,“时”表明时那个特定的时刻,是“想起你”的特定的时刻,“很”表明程度,是“非常”、“十分”的意思,“温暖”是本文的情感的落脚点,是文章感情的基调。

因此,老师建议,写作本文,要在下列方面狠狠着力:

1.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你”的,为什么会在那种情况下“想起你”,起因要交代清楚。

2.为什么感觉“很温暖”,这个尤其要叙写清楚。

3.要对那些感人至深的场面作深切的描绘,要描绘出特定的感人的画面,要对画面作具体细致的描绘,最好要安排特写镜头,写出来的文字要给人画面感,要亲切感人,给人留下温暖的感动。

4.对“温暖”这个词语要浓墨重彩地加以渲染。“温暖”是我自己的主观感受,是“想起你时”的那种特定情境下的感受。写作时,应该用一定的文字加以表达,加以抒情议论。

(三)

题目:总有一个理由让我们微笑

这是一则命题作文。有这样几个关键词“总”、“有”、“一个理由”、“让”、“我们”、“微笑”。

“总”表明无论如何都会有这样一个理由,表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有”表明客观存在,只是可能我们未必能发现,能知道这个理由。“一个理由”,表明肯定有这样的理由,但不是几个理由,而是一个理由。“让我们”表明这个理由让我们微笑;“我们”是微笑的主体,是“微笑”动作的发出者。“微笑”本文的主体情感,是一种对事物充满信心的坚强信念,是一种从容和坦荡,是大度和乐观。

本文宜写记叙文,可以记叙自己亲历的意见感人的事情;可以记叙自己看到或听到的感人的情景,可以描写一个感人的场景,叙述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讲述一个令人荡气回肠的动人的场景。

就选材来说,可以选取身边的素材,就亲情、友情、师生情、邻里情等角度选择材料,比如记叙自己逆境中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同学对我悉心周到的关怀,顺境中老师对我善意的提醒,父母与我一次深入的交流,同学对我一次力所能及的帮助。

就立意来说,可以正面陈述使我微笑的事情,也可以侧面讲述令人感动的故事。

要有点睛之笔要。不少同学随处情议论,以为这样的笔墨能吸引阅卷老师的兴趣。其实不然。抒情议论性的语句要巧妙地安排,要安排妥当。可以在叙事过程中增加议论的成分,可以运用名人名言,增加议论的力度,让文章思想感情有深度;在文章倒数第二段,要点题,抒情和议论是文章情感得到升华,抒情和议论要很明确,要有独特的体验,抒情议论不能大众化,要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是中学生,不能混同于小孩子(过于幼稚),也不能混同于成人(过于成熟)。

段落安排要巧妙。文章的段落不能太少,那样不清爽,太满。精彩语段要独立成段,标志性的语句也要独立成段,给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的感觉。要合理安排段落,精彩的对话描写和提示性语句可以独立成段。

语言表达要有文采。不少考生作文语言单薄,没有文学味道,吸引不了阅卷老师的兴趣。在中考最后的复习阶段,考生要努力锤炼自己的作文语言,可以大量摘录优美的文学性很强的语言,背诵一些精彩的描写议论抒情的语句,在考试中能巧妙地嫁接到自己的作文中来。也可以选择几个重要的参考话题如“团结”、“亲情”、“责任”、“财富”、“感动”等尝试让学生自己去表达着去写,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提高学生作文的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