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感言(肖培东)(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肖培东

我第一次上小学的语文课,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我以为这是一种挑战,从高中到初中,再到小学,我很激动。其实,教学是相通的,语文是相通的,都是面对学生,面对文字,面对我们需要填补的心灵。只不过,这次,我遇到了更生动的天使,他们,更乐意把手举成森林。这堂课,我想和他们一起种花。我望着他们的眼睛,看到了春天。

想着那些五年级的孩子,我曾经以为我很简单地看两遍,就能找到我要的教学出口。我把他们想浅了,就把教学想浅了。读得要深,要钻研,教学,则是学会深入浅出。任何一种轻视,都会让你丧失教学的灵感和激情。对阅读敷衍,就是对教学敷衍。季羡林先生的这篇文章精美隽永,语言清新朴实,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这满纸的花瓣,你会采摘哪一朵芬芳你的课堂?在哪一块土地上种花,都需要注入你的心。这样一想,我立刻恭恭敬敬地像孩子一样地大声读书。

语言感知,语言运用,教孩子们学语言学表达,花一般的美好情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潜滋暗长,无声滋润。我让我读四年级的孩子读这篇文章,他看到文中的成语,兴奋得像扑进了花的海洋。那一刻,我更明白了。

文章很短,我却读得很长很长。我读每个字,每个标点。我想读出每个字,读出每个标点。文字读完了,我读文章的插图,读着读着,我找到了通往课堂幽深处的曲径。没错,就是它,第一幅插图。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话,很多老师会用来做教学的切入点。提纲挈领的一个句子。问题是,很多人会说“奇丽”是景色,“奇特”是民族,然后告诉学生不可以调换,必须这样。语言的使用和场景和作者的心境有关,景色奇特,民族奇丽,何尝不可?它们都是美丽的花!教语言,不能往死里教。

我想上课了,孩子们却说班级课前两分钟有背诵的习惯。真好,这就是实在的语文课。我听着他们背诵《论语》,看着满会场的听课老师,我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这会场来了这么多人,如果你用你刚才背诵的《论语》名句来说,你会用哪句话?”走进课堂,语文课就开始了,所有的言语所有的表情都是你的课堂活动。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学习语言要遵循这样的途径。

这么聪明的孩子,为什么到了高中就不爱说话了呢?这么积极的手,为什么到了高中就不肯举起来了呢?这,恐怕不全是性格问题。课堂上,突然想到这个问题,我甚至有一点走神。语文教师,怎么样才能不辜负这样纯澈的眼睛?我们,究竟要把孩子们带向何方?

和孩子们一起,我觉得我也聪明了!我很高兴,自己在真实地成长,我,还有我的语文课。我希望我能做一个称职的小学语文老师。

——肖培东

现场声音

二十年后,我们终于又能真正回到老师的课堂,仿佛成年之后要破解少年懵懂时某个解不开的谜题,内心怎能不激动?老实说,课一结束,我是有疑惑的:这节课老师想给学生的是什么,想让学生提高的又是什么?回想你在过去的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回想你现在的课堂,回想你的阅读讲座,我渐渐地拨开迷雾。我的老师,你已经走过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直观,也走过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寻觅,如今的你想必又回到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讲台上的你,一身灰衣,黑框眼镜,书卷清雅,让我想起了电影《梅兰芳》中的邱如白。于你来说,你只想简简单单地上一堂语文课,做一道清淡爽口的语言菜。你的语文课没有带上那么多沉重的枷锁,去掉各种油烟香料的同时,又保留了你一贯的灵动、跳脱,尽管如一棵不按规则生长的大树,旁枝斜逸,树干却是让人一眼找到。多年前,你就是这样挺拔地站在我们中间,把自己,悄悄地洒在了我们身上。

——永嘉县瓯北第五小学 叶海雪

第一次上小学的课,老师在课后给自己的课做了定位:自然,轻松,简洁,有效。而在我看来,老师的课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千锤百炼。这千锤百炼,是对语言文字字斟句酌的咂摸品味,是对小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准确约估,是对课堂教学目标不偏不倚的笃定,是对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一以贯之的肯定,是对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的有机结合,是对课堂生成重要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坚定不移的捍卫……特别深刻的是那个极容易被我们忽略的“都”字,却成了这课闪光的利器。老师放慢节奏让学生找出这些带“都”的句子来朗读,让课堂教学紧贴文本,学生能学有所获。这一小小的“都”字的使用和利用,便可以折射出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语文的教学哲学。

——浙江省永嘉中学 厉毅

“肖老师,你的小学语文首秀要献给我班的孩子们,是真的吗?”初中生的我们曾经天天期待着上他的语文课,二十五年过去,如今肖老师已成肖特,他将走进我的学生中间去,这,是一种怎样的缘分!

课堂上,我的学生越来越放松,越来越投入,我的学生和我的老师是那么真诚温暖地读着语文。肖老师把最艳丽的一朵朵语文之花悄无声息地开在了孩子们的心田。从找写花的词语,从给课文插图找茬,从“奇特”和“奇丽”,到最后的“花的梦”,肖老师贴着文本和学生聊,依着文本教学生读,不紧不慢,看似浅浅的教,却是深深的悟。简简单单的三四张素雅的PPT,却能紧紧虏获孩子们的心,这就是肖老师干净大气的本真语文课堂。在回教室的路上,孩子们的窃窃私语更让我深深震撼。“如果能天天上这样的语文课该多好!”“为什么这节课这么快!”孩子的话是最真实的,此刻我有点妒忌了,但更多的是深深地敬佩。

——永嘉县桥头镇中心小学 叶雷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