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南旧事,清梦童年——《城南旧事》阅读鉴赏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 |||
李 宁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了解《城南旧事》作者及其作品的常识,掌握快速提取书中信息的方法。 二、从环境、人物、情节三个角度细致分析本书,认识三要素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重难点)。 三、体会本书独特的艺术魅力、隽永的语言风格(重难点)。 【教学准备】 一、学习课文《迟到》,认识作者,品析作者的语言风格。 二、学生用两周左右的时间阅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南旧事》,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三、教师整理学生完成的阅读单,理清教学重难点,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骊歌悠扬——旧知别韵引入境 导入:在婉转悠扬的骊歌《送别》的旋律中回忆学习过的课文《迟到》,并由此走进城南,走入旧事,跟着小英子一起,回到她那如梦似幻的童年。 【设计意图:由学习过的课文旧知导入,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利用歌曲《送别》婉转悠扬的旋律引导学生进入本书情境。】 二、快问快答——作者作品我知晓 运用知识竞赛的方式考一考学生对这本书的基本认知。 第一组题: 与作者相关知识( 男女生比赛)。 小结:以上几道题向我们介绍了一些作者的相关知识,请一位同学向大家整体介绍一下林海音。 第二组题:与本书有关知识(小组接龙答题)。 小结:这一组题向大家介绍了一些这部小说的相关知识——主体结构、主要人物和整体环境。 总结:引导学生关注书的封面、封底、目录、导读、序言,这些都是可以快速提取一本书的基本信息的地方,看书要先从这里看起。 【设计意图:快问快答的方式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设问从作家、作品两方面系统整理了本书基本知识,有助于理清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学会从封面、封底等部分中提取信息是读书方法的具体指导。】 三、你说我猜——人物形象记心间 (一)出示人物描写,请学生读后猜一猜是哪一位人物 1. 英子 对英子神态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她的天真、顽皮、可爱、善良。书中类似表现还很多。 2. 秀贞 不像疯子:衣服穿戴干净整齐; 像“疯子”:“愣愣地”神态描写表现出她的精神恍惚。 3. 妞儿 外貌描写表现出妞儿被疏于照顾;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妞儿的卑微柔弱。 4.“ 厚嘴唇” 为什么用“厚嘴唇”称呼他?学习“抓住外貌特点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5. 兰姨娘 为什么突出对兰姨娘容貌服饰的描写?表现出她的美丽优雅和开朗活泼。 6. 宋妈 品读两段童谣,体会宋妈对孩子们的疼爱。 7. 爸爸 体会:父亲的严与爱。 列出书中还有哪些人物? 思康、德先、黄板牙、小栓子、丫头子、英子同学、小偷弟弟、妈妈…… (二)借助思维导图理清人物关系 一长串名字中有些人是主要的,有些人是次要的,有什么好方法把人物关系理清? 1. 找准中心人物——小英子。 2. 试试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理清人物关系, 完成任务单。 经过勾画,这么一长串名字就变得清晰起来了,这种思维导图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人物的关系。 【设计意图:“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之首,是一部小说的灵魂,鉴赏一部小说,首先要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和人物特点。“你说我猜”的方式新颖有趣,能有效激趣;通过品读语言,了解人物描写的角度和方法,能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利用思维导图,可以理清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三个步骤使学生得法、得言、得感。】 四、整体感知——主要情节巧串联 (一)使用“串联主要情节”的方法 以语文课上细读过的《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为例,分组概括其他四个故事。(分组讨论,完成学习单。) (二)观察每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发现共同点 每个故事都有英子,都是以第一人称“我” 来观察、记叙和描写的。这就是自传体小说的特点。 【设计意图:“情节”是小说又一大要素, 帮助孩子理清情节并抓住主要内容是读一本书的重要任务。五年级的同学对情节的把握不应只停留在复述,而应该具备一定的提炼和概括能力,主要情节串联法是适用于这一学段学生的概括方法。通过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梳理情节,孩子们可以互相补充和评价,使情节把握更全面更准确,有助于概括能力的提升。】 五、身处其中——大小环境心分明 文字介绍时代大背景,图片展示京味趣童年。 小结:时代背景——衰败,是导致小说中好几个人物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书中始终萦绕着一股淡淡的忧伤,而那随处流露出的京味童趣,又吸引着我们欲罢不能地往下读。 【设计意图:小说三要素中的“环境”往往是人物情节发展的决定因素,小学生对此很难有认识和体会。所以,这一教学环节不宜过细过深,老师引导学生简单体会,告诉学生环境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学生能够有在环境中理解把握情节和人物的意识即可。】 六、话题讨论——与众不同孩童心 (一)该不该叫秀贞疯子 当我们再面对被别人称为“疯子”或者“傻子”的人的时候,要多一些体谅和爱心。 (二)“厚嘴唇”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能将一个人简单地分成好人或者坏人, 就像海与天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 (三)宋妈爱不爱小栓子和小丫头子 在爱与不爱的讨论中,感受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的痛苦和无奈。 【设计意图:在认识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物情节的深入思考引出话题,引导学生感悟社会环境的重要影响。】 七、感受情思——颗颗珠玉串童年 《城南旧事》有五个各自独立的故事,每个故事又由不同的小节组成。那这五个故事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呢? (一)巧妙过渡 每个故事的最后和下一个故事的开头有内容的重合,实现了自然过渡。 (二)线索连贯 6—12 岁,每一章都有年龄递进。 这五个似乎并无关联的故事,实际上是一个个沿着时间发展、伴随着英子成长而来的故事。线索人物“小英子”天真无邪、充满好奇的眼光连珠串玉般地把它们连贯为一个完美整体。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找寻串起每一章节故事的线索,体会串珠式结构自成一体又互相联系的独特设计,感悟写法。】 八、感悟魅力——用心书写推荐语 小结:(配乐《送别》)《城南旧事》以它悲悯的情怀、细腻的情感、淡雅的文风、浓郁的文化深深地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请同学带着今天的收获和感受再去读一读、品一品这本书,并为今后要去读它的人写一段书评或推荐语。 九、布置作业 (一)为本书写一段书评或推荐语 (二)拓展阅读本书后续的“散文精选” (三)推荐阅读《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设计意图:感悟本书的艺术魅力,把课内的感悟延伸到课外的继续深入读写。】 【板书设计】 《城南旧事》 儿童视角 人物 自传体 悲悯情怀 情节 串珠式 成长离别 环境 【课后反思】 本课是一节基于整本书的阅读课。针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怎样在40 分钟的一节课中进行整本书的阅读鉴赏,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在我校两位特级教师贾红斌老师(语文科主任)和陈延军老师(科研主任)的指导下,我反复研读多个版本的《城南旧事》,把握这本书的基本要素,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感知程度提取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在几次修改之后,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方式。 这节课中,我力求做到了以下几点:第一, 思路清晰、层层深入。把本课教学设计为八个步骤,这八个步骤可以体现出对这本书“引发兴趣—基本认知—深入体会—感悟表达”的逐步深入的过程。第二,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这些阅读方法,是开启学生更广更深阅读的工具。第三,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整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整节课都处在“城南旧事 清梦童年”的氛围中,把这本书真正送进了学生的内心。 在教学过程中,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主要是40 分钟的时间稍显紧张,对这本书艺术魅力的品析还不够深入。另外,教师还需要具备更深厚的阅读积累、更富有感染力的临场表达和更细致入微的解读品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