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巧根桥》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教材分析]

《皮巧根桥》是语文S版第七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写了皮巧根在爷爷的帮助下,砍倒一棵大柳树,在一条小河上架起一座木桥,为过河的人们提供了便利,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敬仰的事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皮巧根用爱心为人们架设起一座安全方便的桥,得到人们的爱戴,使学生受到教育和启发,为们献出爱心。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陡、峭、朽。

教学难点:皮巧根造桥的原因和如何造桥。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观看韶关大桥的图片,再出示“皮巧根桥”比较一下,皮巧根桥跟现在的桥有什么不一样?

2、这座桥的名字叫:皮巧根桥,是以一个小男孩的名字来命名的,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皮巧根桥看看。

二、学习会认字,初读文章。

1、课文有些比较容易读错的词,看看你们能不能读准。读生字词语:陡峭、朽烂、绕道、来来往往、混凝土、不约而同、逮住、水流湍急

2、老师正音。

3、请同学们把课文快速地自由朗读一次,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学习一至八段。

1、同学们在路上,一般会谈论什么话题呢?可有三个同学谈论的是立功的人和立功的事。(出示课件)他们真的做了吗?(没有)只是谈论(板书“说”)

2、学习语言提示语在中间的标点用法。

3、皮巧根有没有一起谈论呢?因为他是个?(不声不响的孩子)就是不喜欢说而喜欢默默地做。

4、同学们要上学要怎么样?危险吗?课文还举了两个事例,找一找,说说看。

5、同学们上学照样还是谈论着立功的人和立功的事,还是跳过急水河去上学,只有一个人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是谁?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办法?(板书“做”)

四、学习造桥部分.

1、想要造一座桥可不容易,皮巧根造桥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四个小组合作学习。相应回答板书:困难:树又粗又大(让两个学生合抱)(让孩子挥动木棍体会);把柳树枝全砍掉;加栏杆(想得周到)。

2、皮巧根的桥终于大功告成了。不仅孩子走,连村里的大人也走这座桥了,有了这座桥怎么样?方便多了!

3、后来,把这座桥叫?(“皮巧根桥”)。说真的,这个名字可不怎么样,完全可以叫个像样的名字,为什么人们还把这座桥叫“皮巧根桥”呢?(皮巧根用爱心造桥,为他人着想,让人敬佩。板书:为他人着想)

4、所以,就算是后来桥从柳树桥变为最好的木头桥,再到后来的混凝土桥,他们还是把这座桥叫?

五、拓展。

1、你认为这三个孩子和皮巧根相比,谁才是真正的英雄?为什么?

2、说说你助人为乐的事。

作业: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同学们上学,一路上爱讲立功的人和立功的事。

  “最好发生火灾,”一个孩子说,“那我就能从大火中把娃娃救出来。我就是救火英雄!”

  “能逮住一条大狗鱼,也挺好的,”第二个孩子说,“一下子我就成了打鱼英雄!”

  “最好是我第一个飞到月球上,”第三个孩子说,“那样,我在全国就出名了。”

  可是,皮巧根没有谈论这些。他是个不声不响的孩子。

  像其他同学一样,皮巧根也不喜欢绕道,而更愿意跳过急水河,抄近路去上学。这条小河两岸陡峭(dǒuqiào),水流湍(tuān)急,要跳过去很不容易。

  去年春天,有个男孩儿,一跳没能跳到河对岸,扑通一声掉进河里了,还在医院里住了好几天。冬天,有两个小姑娘踩着刚冻上的冰过河。冰一裂,她们也掉到河里去了,叫了好一阵,才被救了出来。

  大人们都不允许孩子们抄近路上学了。但有近路可走,谁愿意走远路呢?

  皮巧根想把河边的一棵柳树砍倒,从河这边架到河那边去,他让爷爷帮他把斧子磨快,然后就动手砍柳树。

  要砍倒一棵柳树可真不容易。这棵树已经长得又粗又大了,两个孩子张开双臂都围不过来。皮巧根砍了一天、两天,直到第三天才把树砍倒。大树正好架在了河的两岸上。

  现在得把柳树枝全砍掉。要不树枝会把孩子们绊倒的。可是皮巧根把树枝统统砍光之后,走起来还是很危险,因为两边没有栏杆,脚一滑就容易跌进河里。

  皮巧根拿定主意在木头两边加上栏杆。

  在爷爷的帮助下,这项工作也做完了。一座又方便、又安全的木桥造起来了。这下,不只是孩子,连村里的大人来来往往也走这座桥了。凡是过桥的人都说:“有了这皮巧根桥,过河真是方便多了。”就这样,人们不约而同地管这座桥叫“皮巧根桥”。

  后来,柳树渐渐朽(xiǔ)烂,村里就建起了一座好一些的桥,是用最好的木头造的。可这座桥还叫“皮巧根桥”。

  又过了一段时间,一条笔直的公路通到这里,于是一座大桥架起来了,两边做了铁栏杆。通常,这样的桥总得叫个响亮的名儿了,叫什么“混凝土桥”或“急水河桥”。可人们还是喜欢叫它的老名字——“皮巧根桥”,并且,谁也没想过,这座桥还可以叫另外的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