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 |||
课题:21.狐假虎威 课时安排:2 学情分析: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了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里的百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做像狐狸一样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的人。《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目标中指出:指导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由于课文的插图生动逼真,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本教学设计根据文本特点,按照课程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文的插图讲述故事的内容,图文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转”“闷”;理解“狡猾、违抗”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动物头饰及生字卡片。(教师)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转”“闷”;理解“狡猾、违抗”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头饰展示,设置悬念 1.出示狐狸和老虎的头饰。说说在你心目中狐狸和老虎是什么样的。 2.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处相遇,你说谁厉害?可是有这么一个故事,讲狐狸和老虎碰在一起,老虎不但没吃掉狐狸,反而被骗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3.教师出示课文题目,引导学生读题目,认读“假”和“威”,说说课题的大意。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3.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展开小组合作,检测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自学,教师相机指导。 (1)组织学生利用书中识字表自我检测。 (2)小组成员利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测。 (3)组长对不认识的生字进行归纳,再读再认。 4.教师指导学生按自然段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生词“食物”,想一想:老虎是在什么情况下抓住狐狸的? 2.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狐狸和老虎的动作的词,思考:老虎和狐狸谁更厉害? 3.指导朗读。 四、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食、物、眼、爷”,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 3.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 4.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地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3.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并选择合适的词语说说故事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全文,并说说“狐假虎威”的意思。 二、抓住重点,读中感悟 1.引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思考并交流: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句子,感受老虎和狐狸的心理,指导朗读。 (1)思考并交流:狐狸在被抓时,是怎么做的? (2)“眼珠子骨碌一转”是什么样?他为什么要“扯着嗓子问”? (3)指导朗读第二、四自然段。 (4)老虎为什么会“一愣”?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自由读文章第5~8自然段,思考:老虎真的被骗了吗?狐狸是怎么做的?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老虎被骗了? (2)狐狸的哪些动作表现出他骗人成功后的得意? (3)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真的怕狐狸吗? 3.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对话。 4.引导学生想象狐狸和老虎还会想些什么,并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 三、认真观察,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生字:“爪”“神”“活”“猪”。 (1)指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神”字的写法。 左窄右宽。顶部“礻”低,底部“申”低;第二笔横撇与第三笔竖相交于横中线;最后一笔竖在竖中线右侧。 指导“活”字的书写。 “氵”第二点偏左,收在横中线上;“舌”下面的“口”上宽下窄。 2.反馈评议。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根据图画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请家人帮忙,收集一些成语故事,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话在“寓言故事会大赛”上讲给大家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