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将心血化春雨 随风潜入育桃李——教书育人的几点体会(网友来稿)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文方

“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是冷冰冰的阐述客观材料,而应触动儿童的心灵,并点燃信念之火,以达到在教书过程中育人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也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文育人,铭刻于心。”这正是语文教师的崇高使命。如何利用教材中的优秀文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延伸到课外大舞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笔者在工作中做了一些探索。

一、立足课堂主阵地 延伸人生大舞台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围绕教学内容,把思想教育与学生的实际巧妙而紧密地结合地起来,便会引起学生极大地兴趣,收到超乎预料的教育效果。

在学习课文《茅以升造桥》一课时,我向学生提问:“茅以升的理想是做一名桥梁专家,并为之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那么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准备怎么去实现它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有的说要实现中国人也能够独自登上太空之梦想,当一名探险宇航员;有的说要做中国的比尔、盖茨,为国家纳很多很多的税收,用以修许多象三峡一样闻名世界的大工程;有的说要象叶欣一样做一名纯洁的白衣天使,为病人解除痛苦;有的说要做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为了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默默的地奉献自己有限的生命;还有人说要象雷锋一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哪儿需要就安放在哪儿……仅此一问,便激发学生思考生活,思考人生,从思考中悟出人生道路,达到育人的目的。

《西门豹》这篇课文,在教学中是我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学生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关注时事 提升综合素质

古人云:“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如果一个当代学生只对流行歌曲及当代明星感兴趣,或对周围的闲言碎语有耳闻,或者“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国际国内大事充耳不闻,他的目光不会远大,心胸也不会开阔。

如前段时间爆发的美伊战争,我要求同学们每天坚持收看新闻,很多同学自发利用下课时间把来自战场的最新资料,互相之间讲述,比谁知道的多,比谁讲得更清楚,比谁更能调动其他人的情感。后来,同学们又开始全面搜集资料、分析美叙、美朝之间的关系发展态势。他们由此体会出,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义务是现在掌握知识,学好本领,让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军事、科技强国等不再只是一种口号,一种期冀。

再如对中国去年冬季就开始的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如何避免SARS的病毒的弥漫,如何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的家长,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通过对相关报道的关注,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这些第一手资料的获得就要求他们关注时事,每天坚持收看新闻,听广播,上网看信息,并开展系列活动。如:“每日新闻发布”,“知识竞赛”,“系列宣传活动”,向白衣战士写“慰问信”、“赞扬稿”,向主管部门写“建议书”、“调查报告”等。其中我班王夏同学的诗歌《不落的星辰》颇有韵味:(……神圣的职责让你们勇敢探索,人民的期望使你们坚守在岗,你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顽强地与病魔抗争,虽然你们走出了人们的视线,却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和医学宝藏……)在这些活动持续、深入的开展下,现今我班学生有意无意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习惯已经养成,做到了“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自然要高。

三、广开阅读范围  多搞趣味活动

我注意组织学生集体有计划地阅读名家名著、典型文章和其他材料。刚开始我接手这个班时,便利用课文引读课外书籍。如学了朱自清的《匆匆》,我用两节课给同学们讲朱自清宁可自己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崇高民族气节,再背诵他的《河塘月色》,朗读《背影》,让学生了解,让学生感受。学到毛泽东的《长征》,我便为他们讲毛泽东的成长经历,告诉学生一代伟人的少年时代其实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普通平凡,他用自己的勤奋努力、顽强的毅力、坚忍不拔的性格,在生活中磨练,在战争中洗礼,在磨难中百炼成钢。随后我组织举行的一个毛泽东诗词朗诵会效果非常好。

一次次的引导,把学生引入了课外知识的海洋。我还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在一定的时间内,搜集某个人的资料及他的作品,我进而表扬他们。他们逐渐喜欢了更深层次的古典诗词歌赋等。如今,好多同学都已自发地形成了各自的欣赏风格。有的喜欢婉约派的细腻柔美,有的欣赏豪放派的激昂豪迈,有的欣赏格律派的严谨工整等。现在,已到了六年级末了,每个同学都担任一部名著在班里的“连播”任务。五十个同学每人读一部名著。有的选四大名著之一,有的选矛盾的《子夜》,有的选巴金的《家》《春》《秋》,有的选奥斯罗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的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有的选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等。学生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从头读到尾,既品味了作品主人公的酸甜苦辣,又欣赏了作品优美的文字,还能体会“细水长流”“积少存多”的含义,养成良好的品质。这样一人读懂读通一部,又从同学那儿知道另外的一些。课间时间,同学们都在畅谈自己读的著作,既增长了知识,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读好书之风蔚然形成,违纪现象大大减少了。

我还经常组织同学们开展多种类型的文化艺术比赛。如“世界之最”、“百科知识竞赛”、“有奖竟猜”、“课外猎奇”、“伯乐大行动”、“辩论会”、“手抄报比赛”、“读书征文赛”、为2008奥运会设计“吉祥物”等等。学生都想表现自己,每次活动前都毛遂自荐当主持人,并提供许多精美的方案。从这些活动中,学生们不断地学到了新知识,接受了新观念,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陶冶了高尚的道德情操,练就了先进的技能技巧,又培养了健康的心理,增强了自我的欣赏品味,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我深深地明白:老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者。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手段、新的信息资源都在与日俱增。教育工作者也应在新世纪抢占鳌头,肩负起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使命。

                          

                          作者地址:湖北驻香港部队秭归希望小学

作者姓名:   文方

邮政编码:443600

联系电话:13872563619

电子信箱:wf-pfan@163.com

 作者邮箱: wf-pf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