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下《雷雨》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 |||
湖北省嘉鱼县实验小学/何晓华 教材解析 《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集中地表现了3个场景的鲜明特点。课文 语言凝练,用词准确,写景细致逼真。文中多为短句白描,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象,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第一至三自然段写雷雨即将来临的景象。乌云压顶、空气沉闷、动物逃遁,一场雷雨蓄势待发。第一自然段,抓住了满天密布的乌云,一动不动的树叶、一声不叫的蝉写出了天气的闷热。其中“压’’字传神地写出了“乌云”的低沉厚重。第二自然段,写大风袭来,树枝乱摆,蜘蛛逃亡,给人一种紧张感。第三自然段,运用“越来越……”的句式,不仅表现了雷电的变化,更增添了一种令人惊恐的感觉。 第四至六自然段再现了雷雨中大雨倾盆,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作者运用“越下越……”“渐渐地……”等体现变化过程的词语突出了雷雨由大到小、由急渐缓的变化特点,还通过写大雨中的树、房子表现雷雨袭来的气势。 第七至八自然段,写雷雨过后的清新世界。透过空气、太阳、彩虹、蝉、蜘蛛、青蛙等事物,表现了清新隽永的美,体现了雷雨过后欢悦兴奋的氛围。“挂”字形象地表现了彩虹生动而立体的美,以及作者愉悦的心情;“蜘蛛又坐在网上”中的“坐”与前面的“逃”进行对比,写出了蜘蛛悠闲自得的情态。 课文点缀了一幅雨帘密织的插图,描绘了雷雨中的景象,与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相配,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雷雨的景象。 ………………… 教学目标 …………………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8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 教学建议 …………………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学生识记的5个生字-,“蝉、垂”是翘舌音,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平翘舌音的辨析,如“蝉一蚕”。“户”字要注意声母的发音,注意“窗户”这个词中“户”读轻声。 要注意观察字形特点,鼓励灵活运用方法进行识记。 “蝉、扑”可以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蝉’’可以借助图片认识。 “垂、户”都是象形字,可引用字源识字,借助图片和汉字的演变进行识记。还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巩固识记。如,“户”组成“窗户、家家户户”,“垂”组成“下垂、垂直”。 2.写字。 本课要写的8个字,可以按结构分为4类: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教学时,先让学生分类观察,发现特点。如,上下结构的“雷”上部宽于下部,而“黑”字“灬”要略宽于上部分,稳稳地托住上边的部件。“户、乌、垂”这3个独体字,注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压、迎”两个半包围结构,注意提示复习包围部分捺画的书写重点。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雷 雨字头应稍宽一些,覆盖下边的“田”字,雨字头的第二笔是点,第三笔是横钩。第四笔竖和第十二笔竖都在竖中线上。 乌 第三笔竖折折钩的横段较宽,写在横中线下方。最后一笔横稍长。 黑 第六笔竖在竖中线上,第八笔横比第七笔横稍长一些,“灬”四点要均匀排列,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稍短。 压 厂字头的横不要过长。写“土”时注意下横长于上横,也要长于厂字头的横,最后一点写在长横上,不能掉到外面。 垂 笔顺:撇、横、竖、横、竖、竖、横、横。整个字形中间宽,上下两头窄,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均等。 户 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尸”撇要长。 迎 先写里面再写外面。“卬”左部分不能多加一点或一撇,左右部分要错开,左高右低。扑 左高右低,左右等宽。“卜”略低于“扌”,第四笔收笔比第二笔稍低。“卜”最后一点与竖是相触关系,不能交叉。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雷雨、乌云、雷声、窗户: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雷电、黑云、压力、垂柳、门户、迎面,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融人情境,读出自己的感受。本课的语句大多是短句,朗读时,要注意短语的连读,如“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清新的空气”,避免学生养成顿读的不良习惯。 (1)第一至三自然段,要充分地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注意读好关键词。如,“黑沉沉”语速放慢、语气凝重,“压下来”可以想象着天空黑云压顶、空气沉闷的感觉,读得略重一些,强调雷雨欲来时树叶和蝉声的反常。“忽然”一词打破了宁静,可急读,营造一种紧张气氛,还要抓住“大风”“乱摆”读出风的猛烈。“垂下来”与“逃走了”连读,体现蜘蛛的小心与慌张。“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一句应在“闪电”“雷声”处稍加停顿,以突出强调“越来越亮”“越来越响”,力度、语气要读得一句强过一句,这样,既表现了雷电的气势,也表现出雷雨即刻而来的迫近感。 (2)第四至六自然段,边读边感受风雨雷电的变化。3个拟声词“哗”稍拖长,力度渐大,语调渐高,表现雨声大、雨势急。引导学生体会“雨越下越大”以至于“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看到这样的情景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结合插图,引导学生走入情境,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第六自然段应语气渐弱、语速渐缓,以表现雷雨渐小、声势渐弱的变化特点。 (3)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要指导学生想象画面,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边读边体会雷雨后清新、明快的景象。第八自然段前三旬要在“雨、太阳、彩虹”后略作停顿,两个 “了”语调稍上扬,读出看到这些景物的欣喜之情。后三旬要在“蝉、蜘蛛、池塘里、青蛙”后面略作停顿,以突出雷雨后这些景物的变化。这部分还可与雷雨前的景象进行对比朗读,读出雷雨前后感受的不同,在比较朗读中培养语感。 2.理解运用。 学习本文,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借助想象画面和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建议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先梳理脉络。首先找一找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相应语段,知道课文按顺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3部分内容。如果有难度,可以先引导抓住“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声也小了”这些关键词句让学生明确第四、五、六自然段写的就是雷雨中的景象。从而顺势理清第一、二、三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象,第七、八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后的景象。本文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教学中只需让学生了解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即可,不必将写作顺序作为一个语文知识点进行讲解。 接着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3个部分展开学习,应紧扣教学目标并结合文本特点,使3个部分的教学互为关联,又各有侧重。 雷雨前这部分内容,可先让学生默读,圈画描写了哪些景物,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比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这句中“压”可以这样来品析:首先让学生用动作演示对“压”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可出示乌云压顶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交流中适时让学生感受到乌云又厚又低的特点;再追问“抬头看到这样的乌云会有什么感受呀”,引导学生体会沉闷、不安的感受;最后带着感受朗读。再如,“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里的“垂”也值得细细推敲,理解这个词语,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语境体会。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借助板书,说一说、背一背雷雨前的景象。 雷雨中这部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巩固运用“越来越……”说说雷雨中景象的变化。 先让学生找出描写的景物,再引导体会雨的变化: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 小。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越来越……,’说说雷雨中景象的变化,比 如,雨越下越大,房子越来越看不清,后来雨越来越小,雷声越来越小。学生说一说的过 程也为背诵课文作好铺垫,可相机鼓励学生背诵这部分内容。 雷雨后部分,放手让学生找出描写的景物,重点体会雨过天晴景象的变化,以及给人带来的清新、愉悦的感受,并通过朗读将这种感受表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注意体会关键词的妙用。比如,结合图片理解“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引导学生体会一个“挂”字让我们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一个“坐”字,写出了蜘蛛的悠闲自在,教学中可与雷雨前树枝乱摆、蜘蛛逃走的情景进行对比理解。 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借助黑板上板书的文字或图片,提取主要信息,鼓 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雨前后景象的变化。用上“越来越……”,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说说动物的表现……注意引导说完整、说顺畅,听的同学认真倾听,适时补充。这样,将脑海中的画面转换为文字,进而内化语言,为背诵课文做好铺垫。 3.课后练习。 第一题有3个要求,这3个要求的落实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统整安排。“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旨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雷雨的景色变化,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语言转化的能力,应在朗读理解中学习提取重要信息,学习迁移运用,为帮助学生说清楚作铺垫;再在理解记忆基础上进行背诵,有效积累。 第二题,关于动词的妙用应该融人到课文的理解当中(详见“理解运用”),在学文后,可以利用一些练习进行巩固迁移运用。如提供语境选字填空。 你见过被( )在石块下的小草吗? 烈日暴晒,秧苗都( )下了头。 春节,大街小巷( )满了灯笼。 第三题可以先让学生将词语认读正确,然后再练说。对学生不熟悉的雨景,可出示图片、视频,让学生观察、比较,了解其特点。教师也可提供和这些现象相关的词句,降低学生的讲述难度。比如,毛毛雨:像细丝,像牛毛,密密的,听不到声音,落在脸上真舒服;阵雨:转眼间豆大的雨点下起来了,打在屋顶啪啦啪啦响,来得快,去得也快;雷雨:隆隆的雷声越来越响,哗哗的雨越下越密;暴雨:雨水倾泻而下,像瓢泼下来一样。 ………………… 教学设计举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 认识“压、蝉、垂、户、扑”5个生字,会写“压、迎、乌、垂、户”5个字。会写词语“乌云、窗户、迎面”。 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练习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导人:今天我们来学习第l6课,一起去欣赏作者笔下的这场——雷雨。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对照生字条圈出生字,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注自然段序号。 3.读准字音。 (1)同桌合作认读生字条中的生字,注意及时纠正错误。 (2)开火车认读词语:蝉呜、窗户、垂下、压下、迎面扑来。注意读准翘舌音“垂、蝉”,尤其注意“户”在“窗户”一词中读轻声。 4.巧记字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教师相机指导。 二、默读课文,梳理脉络 1.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后的景象? 2.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声也小了”这些关键词句,让学生明确四、五、六自然段写的就是雷雨中的景象。 3.引导学生找到写雷雨前、雷雨后景象的相应自然段。 4.小结:作者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出了不同的景象。 三、了解雷雨前的景象 1.默读第一至三自然段,注意不动唇、不出声,圈一圈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2.师生交流:雷雨前,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对照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相关景物) 3.结合语境理解词义,朗读句子。 (1)出示词语:压下来、垂下来。 学生读,提醒“压下来、垂下来”这两个词中的“来”读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 (2)将词语放回句中读。 ①出示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②读句子,注意读好轻声词。 (3)体会“压”的运用之妙。 ①学生演示“压”的动作。 ②引导体会:抬头看见厚厚的乌云重重地压下来,你有什么感觉?(有点害怕,透不过气来……) ③指导学生带着感受朗读这个句子。 (4)朗读: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提问:这里的“垂下来”是什么意思? ②出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图片,提问:把“垂”字换成“落”或“掉”字,行不行? ③引导学生对比理解:在生活中,还常常用到这两个词语。(出示稻谷、苹果树、落叶、兔子图片和句子)读句子,看图想一想,和同桌交流哪些用“垂”,哪些用“落”。 金黄的稻谷( )下头。 苹果从树上( )下来。 叶子从树上( )下来。 兔子的耳朵从头上( )下来。 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蜘蛛垂下来的时候,被一根蛛丝连着,体会“垂”字用得准确,用得好。 ⑤联系语境,体会蜘蛛笔直地降落,急切地想逃走的有趣模样,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垂、压”的理解,先借助动作或图片,直观理解词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联系生活,体会词语运用的巧妙;最后,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将理解、运用、积累融为一体。】 4.理解并积累“越来越……”。 (1)提问:闪电、雷声有什么变化? (2)指导读好“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3)出示“越来越……”并小结:这样的词语很好地表现了景象的变化。 5.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1)师范读,提出要求:认真听老师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闭上眼睛,想象雷雨前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可从乌云压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动物逃跑等方面引导想象,给人沉闷、不安,甚至有些害怕的感觉。) (2)学生交流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6.借助板书,引导学生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按结构归类。 2.出示半包围结构的字“压、迎”。 (1)范写,学生观察,发现书写顺序的区别:压,先外后里;迎,先里后外,并告诉学生,所有偏旁是走之的字书写顺序都是先里后外。 (2)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发现写“压’’和“迎’’字易错的地方。 (3)学生练写。 (4)反馈评价:出示优秀作品和有问题的作品,反馈后再次书写。 3.指导书写独体字“乌、垂、户”。 (1)“乌”与“鸟”字进行比较。 (2)指导书写“垂”:强调第三画是竖以及四横的长短。 (3)学生练写,交流分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压、蝉”等5个字,会写“黑、雷、扑”3个字。 2.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体会“挂、坐”等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试着背诵课文。 4.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以及自己见到的雨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回顾前文 1.板书词语,学生开火车读:压力、蝉鸣、窗户、垂下来、扑过来。 2.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二、理解感受雷雨中的景象 1.过渡:雷雨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的变化呢?自由读一读,勾画出相关的词语。学生边读文边圈画。(树、房子、雷声、雨) 2.引导学生用上“越来越……”,说说雷雨中景物的变化。 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4.试着背一背第四至六自然段。 三、理解感受雷雨后的景象 1.默读第七、八自然段,圈一圈课文描写的景物。(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2.边读边想象画面,引导:这些雨后的景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清新、愉快……) 预设一:“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引导想象:彩虹像什么一样挂在天空?你有什么感受? (一条彩带、一座彩桥……) 预设二:“蜘蛛又坐在网上。” (1)引导:这时的蜘蛛是怎样的心情? 引导与雷雨前这只蜘蛛“垂下来,逃走了”作对比,从而体会到“坐”字表现了这只蜘蛛此时的悠闲自在,指导读出蜘蛛此时的心情。 (2)和雷雨前景象对比朗读。 3.小结:空气清新、景色优美、动物欢畅,雨后的世界多令人陶醉,让我们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一起来读第七、八自然段。 四、迁移表达,整体提升 1.学生借助板书,说一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的变化。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全班指名说。注意说通顺、说完整。 2.朗读全文。 3.试着背诵课文。 4.联系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见过的雨。(详见“课后练习”) 【此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借助关键信息说说雷雨景象的变化,降低了难度;从多角度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情境,运用学过的词语进行个性化表达。】 五、写字指导 1.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雷、黑”。 (1)观察两个字上下部分的宽窄有什么不同。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字书写要点。 (3)学生练写,反馈评价。 2.出示左右结构的字“扑”。 (1)引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宽窄、高矮、笔画) (2)指导重点:“扑”的最后一点与竖是相触关系,不能交叉。 (3)学生练写。 (4)反馈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