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公开课教案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 |||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4.背诵《采莲曲》,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重点: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真正掌握并能运用学到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读书笔记本;多媒体课件;歌曲《弯弯的月亮》《采莲曲》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引入学习 1.教师出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学生猜猜里面可能都记录了什么,教师适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读中学时代用心做的读书笔记本,同时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跟自己做过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 2.引入:到底该怎样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又有什么意义呢?接下来还是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听一听同学们的看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交流引入法,借助熟悉的话题引入教学内容,自然激发了学生探究更多关于读书笔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交流平台”中出示的四句话,看看四句话中分别都说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四句话写出了四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3.再读四句话,看看自己对哪种方法最感兴趣,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感觉既简单义不耽误时间。 师:这也是我们平常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生:我对其他三种方法比较感兴趣,因为写感受的过程中我会认真思考句子的含义。 师:是的,所以每次老师特别喜欢让你们边读课文边将自己的简单理解写在旁边,这是理解句子的好办法。另外多背诵一些好词佳句,还可以用到我们平时的说话、作文中呢。 生:我对第二段话比较感兴趣,因为这样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快找到可以用上的词语或者句子。 师:是的,这种方法虽然有点费事,但对我们的写作大有帮助。 生:我觉得最后一种方法也不错,注明句子的出处后载们就能够一下子记起阅读过的内容啦。 师:同学们,这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虽然形式不太一样,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对我们的阅读和习作都有很大的好处,不但能够提升我 们的阅读、作文能力,还能让我们不断形成语言文字的积累,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好处。 4.拓展学习:引导学生拿出自己的读书笔记,通过与平台中给出的方法进行比较,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读书笔记的质量。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研读四句话,从中感受到常见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在与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优化读书笔记的意识。 三、教学“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中的三句例句,引导学生边读边看看三句话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用着重号聚焦句子中的“得”。 (2)学生再次认真朗读句子,想一想加点字“得”前后两部分在意思上都有怎样的关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明确“得”后面半部分是对前面动作词状态、程度等的补充说明,因而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同时试着补充完成第四句话“妈妈累得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累”的样子、程度等,同时对他们的写话予以梳理(如“妈妈累得说不出话来”“妈妈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等)。 (4)拓展延伸:完成第五句写话练习“ 得 ”,指名朗读自己写的句子,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得”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注意前半部分一定要有动作词。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中给出的两句话,注意加点词语在句子中都有什么特点。 (1)指名学生回答(一句话中,几个分句子前后词语是一样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这种含有几个分句的句子,前后两句话首、尾词语相同,这样形式的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叫“顶真”。 (2)教师补充出示几则例句:A.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B.橹摇船、船载橹,橹动而船行;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针缀。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顶真修辞的有趣特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两个句子,边读边体会句子的特点。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试着照样子补充第二句后面的省略号,教师注意提醒他们下一句必须以“弯弯的小桥”开头,适时补充出示“弯弯的小桥下面是那弯弯的小船”。同时引导他们明确这是一句歌词,出自歌曲《弯弯的月亮》。 (5)课件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写结合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初步感知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有趣特点,同时在写话练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了认知内容,提升了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回顾关于读书笔记以及词句段运用两个方面的认知。 2.教师小结: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确实有不少收获,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真正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并让它真正为我们学习语文服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2.背诵《采莲曲》,读中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 1.教师谈话:孩子们.汉字是一门文字艺术,看上去就是简简单单的方块字,但要想把它们写好却并不容易。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横画、竖画的书写规则吗? 2.学生交流(横平竖直),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这里的“横平”并非是我们认为的“水平”,而是在微微上斜的同时保持一种平势。同时引入学习:接下来我们继续掌握关于撇、捺两种笔画在汉字中的书写要领。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回顾旧知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已有书写认知进行书写要领内化巩固,同时激发了学生了解更多书写要领的积极性。 二、教学“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书写提示”中的“英、及、柔”等8个生字,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撇、捺在每个字中的位置,并想想它们的书写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只有将撇、捺两笔写得舒展,字整体才能够舒展和优美。 3.指名四位同学板演生字(每位同学按照顺序分别板演2个生字),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们的书写并予以评价,教师重点提醒他们看看撇、捺两个笔画的书写是否做到了“舒展”。 4.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适时予以修正、范写,重点提醒他们注意“及”的笔顺是撇、横折折撇、捺.其中最后一笔捺画要舒展,与撇画保持对称之势}“柔”上面半部分的撇画不要写得过长,下面“木”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对称;“雾”下面“务”上半部分中的撇、捺要舒展,下面“力”的撇画则要稍微收敛;“奏”上半部分的横画要紧凑,撇、捺要舒展。 5.学生自主临写8个汉字,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重点看看他们有没有注意撇、撩两个笔画的书写舒展到位。同时挑选书写较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观察发现与教师归纳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妤地掌握了撒、撩笔画的书写要领,进一步提升了汉字书写能力。 三、教学“日积月累” 1.课件播放歌曲《采莲曲》,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谈话引入:这首好听的《采莲曲》就是根据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王昌龄的诗歌《采莲曲》创编而来的。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来读读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 2.课件出示诗歌《采莲曲》及其画面,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诗歌的朗读停顿。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芙”是第二声,同时.注意指导学生读好朗读停顿(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学生齐读诗歌。 4.引导学生再读诗歌,注意借助图画看看诗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自己都从诗歌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 5.学生朗读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 生:这首诗歌描写的应该是夏天的景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从图画上画的荷叶、荷花看出来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芙蓉”指的是“荷花”)。 师:同学们,除了从画面中看到了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外,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想到了有人划着船在荷花、荷叶中游玩、观赏。 师:这画面中并没有人呀?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最后一句“闻歌始觉有人来”中想到的,说明有人在荷花,荷叶间唱歌。 师:你的想象非常准确。那你们猜一猜,这会是什么人呢?他(她)又躲在哪儿呢? 生:我觉得是女孩子,她被荷叶、荷花给挡住了。 师:对!其实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没正面描写她,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却闻歌声等 手法,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美,同时想象诗歌中的声音美。 7.学生尝试背诵诗歌,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边读边想象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并想象诗歌的画面、声音,进而自然融人到了诗歌的美好意境中,并体会到了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趣。 四、课堂小结 美好而又短暂的一节课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回家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再次进行汉字书写巩固,同时还能把今天学到的这首《采莲曲》背诵给家长听一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