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课堂评价语言“三字经”(网友来稿)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 |||
念好课堂评价语言“三字经” 福泉市实验学校 吴洪品 电话:8909369邮编:55050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评价,此举已成为体现教师课堂教学调节能力和教学机智的一个方面。教师的评价,既要有激励性的表扬,又要有委婉的引导。可是,长期以来,语文课堂评价时常是以教师“一锤定音”,“盖棺定论”告终。在提高课堂评价注重分层性、激励性、建议性、多样性和延时性的今天,如何做到“正本清源”,使学生能“尊其师而信其道”呢?依笔者之见,语文教师要念好课堂评价语言“三字经”。 一、真 评价语言是一门艺术。评价语言的真诚贴切,准确得体则是其根本。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而且能达到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与理解,加深师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无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一种“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若需达到“真”功实效,则需要注重: 1、评价情感要真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有勉强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是你发自己内心的赞赏。由于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颇深,情绪和情感是一种人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注重情感投入。即可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扬。例“确实有头脑”,“很有自己的高见”,“鲁迅是大文豪,你就是小文豪”等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评价内容要真实。 能激发内驱力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情感因素,而且应该内容真实,言之有据,切不可激励语言苍白无力,也就是要以事实说话。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可比性材料——学生的纵向材料和横向材料,具体做法可这样: (1)、与自身相比。如:“你肯定学到了写字的迷津,最近进步太大了。” (2)、与同学相比。如:“这样的分析确实高人一筹。”“你的想法最具个性。” (3)与老师相比。如:“老师还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3、评价气氛要民主。 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改教师的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使学生能参加自评、互评。教师能在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拨、启迪,让学生从中受到鼓励,增强信心,明确方向,大胆挺进,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调节、发展的目的。也只有如此,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才会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才能是独具个性的、富有活力的袒露。 “真”是语文学科求真、求实的体现,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回归。但是,评价语言的“真”不可求全、求准,纵然模糊才是“真”。 二、趣 宋朝程颐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趣味盎然,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语言的一剂“调味品”。文明得体的幽默能愉悦身心,激起爽朗笑声。下面以两则拾偶说明旨意。 曾有一个学生不能正确地运用标点,一逗到底,于是我便他的在作文本上写了这样的评语:“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引号的眉毛挑起来,感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主人,你怎能忽视我在语文中应有的位置呢?”这样的评价语言,诙谐中见师情,幽默中见力量,学生会一笑中受到思想震动,学到知识。这恐怕要比直说要引人深思吧。“用幽默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让人接受”一语不正道出了天机了吗? 又如在上《林海》一课,当研读到“大兴安岭为什么美得并不空洞”时,有一长像英俊的男孩讲得头头是道:“……所以大兴安岭美得并不空洞。”教师马上说道:“你也美得并不空洞呀,不仅人帅,而且也肯动脑筋,你的名字是不是叫小兴安岭?”顿时课堂里一片笑声,这个学生也高兴地笑了。如此充满机智和幽默的评价语言, 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源头活水来。”“活”则生趣,趣则易思。“活”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三、远 课堂评价语言力图“远”,无益是要其具有高瞻远瞩之功力。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如蜜蜂酿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是非常有限的。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吗?只为判断而评价,这是语文教学所不愿走入的误区。评价语言要至深、至远,我以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要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传统语文评价不允许有“异端学说”,而创新教育评价标准则力求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感悟的能力,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其实,对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发现、怀疑、猜测、想象、独特见解都是创新思维的表现。如在教学《海滩上的小姑娘》一文时,有学生提出“心肠”一词不懂,另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能否说句话让他懂这个词呢?”我喜出望外:“太好了,你试一试”。他便说:“老奶奶总是做好事,心肠很好”。谁知提问的学生还是遗憾地摇头。我便说:“别泄气,再想想!”另一个学生受到启发后立即站起来说:“老奶奶收养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孤儿,心肠真好!”提问的学生兴奋地说“我懂了!”由此可见,评价语言虽然语不惊人,但只要富有启发性,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正确地进行评价,学生创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别只在评价语末尾画句号了,应多点感叹、多点省略、多点疑问。让评价语言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要利于塑造学生创新人格。 有人说“孩子总是朝着成人鼓励的方向发展的。”如果一个人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却没有提出问题的胆略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意志,那么,创新也将会胎死腹中。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探究的兴趣,坚强的意志。这是创新人格的重要因素。如有学生提出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中《泊船瓜洲》一诗的插图中应画上明月,而不该画白鹭。由于诗中明显地写到了“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由月思家。……每当学生提出类似的观点时,我总是说:“你很会观察!”“你能独立思考,很了不起。”“你真聪明,敢于向课本挑战,我会把你的意见反馈给编者们。”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评价,如甘霖浇灌创新之树健康成长。 文行此处,笔者不禁想起上海市浦东新区特级教师贾志敏的课堂评价语言特色:准确得体,生动有趣,巧妙诙谐,独特创新。在此,亦借他山之石,弥补此文言犹未尽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