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写法(网友来稿)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四川省宣汉县教师进修学校 侯小青

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入手,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的思路

语文教学的国际通病:讲得多,问得多。改革办法:多读,再读,反复读。不要把篇篇优美文章生硬地分为字、词、句的枯燥教学。正音、识字、释词的任务应该留给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培养学生多读,方法有:

1、读题目,思写法。如:人教版第七册第22课《观潮》,思考写作顺序应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即:潮来前景象——潮来时景象——潮来后景象。

又如:人教版第八册第12课《鸟情》,学生思考:①、“我”与鸟应通过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养喜鹊——人对鸟——鸟对人——人鸟情”围绕一个“情”字来写。②、题目不叫《喜鹊情》而叫《鸟情》,可以使情感进一步升华。

2、读提示,思写法:如:人教版第九册第21课《一件运动衫》,相关资料介绍全文22个自然段,分为上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至4自然段,段意为:“我”修鞋见运动衫。第二部分是第5至10自然段,段意为:“我”买运动衫。第三部分是第11至18自然段,段意为:“我”用运动衫换新皮鞋。第四部分是第19至22自然段,段意为:康威老先生用一只小狗换运动衫送给“我”。但我觉得这一课应从课前“阅读提示”入手,紧紧抓住“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八个字反复读,领悟出课文的写法:得——失——得。这三个字就是文章的思路:分为三部分:1——8自然段:得;9——17自然段:失;18——22自然段:得。这样分析可以使学生觉得:简单、清晰、明了。

3、读练习,思写法:如:人教版第七册第18课《科利亚的木匣》课后“思考·练习”中第2题: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这样的线索,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反复读“思考·练习”,思考这一课应按以上三个部分写,经过分析,课文共13个自然段,第1——4自然段:埋木匣;第5——12自然段:挖木匣;第13自然段:得到启示。

又如:人教版第七册第22课《观潮》课后“思考·练习”中第2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再说说“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壮观景象。可让学生反复读“思考·练习”,思考这一课应按以上三个部分写,经过分析,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总写;第2自然段:潮来前景象;第3——4自然段;潮来时景象;第5自然段:潮头过后景象。

4、读全文,识美感。如:人教版第五册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学生会认识西沙群岛真美:海水美、珊瑚美、鱼美、贝壳美、海龟美、鸟美,人更美。

5、读重点,识详略。如:人教版第六册第10课《参观人民大会堂》9个自然段中,第5自然段是详写(向下看)“大礼堂——座位”、第6自然段详写(往上看)“大礼堂——电灯”、第7自然段详写(左右看)“宴会厅——大圆桌、皮椅子)、第8自然段详写(左右看)“会议厅——装饰、摆设”。

6、读过渡,识联系。如人教版第七册第10课《颐和园》第4自然段是写“登上万寿山”向下看颐和园景色,而第5自然段是写“万寿山下的昆明湖畔景色”,第5自然段开头就有一句过渡句“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读后使人不觉得从一处景点到另一处景点很突然,而是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7、总体读,悟取舍。如人教版第九册第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通过总体读后,提出了课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深切的怀念(结果)。第二至五部分:分别写了怀念的原因:关心爱护下一代、揭露旧社会、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第四、五部分:都是讲的关心劳动人民,可以去掉第五部分。这个想法很好,我给予了充分肯定。

8、回味读,悟写法。如人教版第九册第14课《三峡之秋》,学生通过回味读,领悟到课文是写的中秋这一天三峡景色的变化,只有紧紧抓住“中秋”这一个词进行回味读,才可能让学生悟出写法。那么写作顺序就应该是按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写。

9、比较读,辩优劣。一篇内、几篇内、一个单元内比较。如人教版第九册第7课《高梁情》,学生通过比较读发现,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前5个自然段都是写的高梁(地位、根)、仅仅只有第6自然段是“情”,因此题目应改为《高梁》,文中同样可以写出情。并举出人教版第八册第11课《雪猴》写出了雪猴与边防军人的深厚情谊,但它的题目并不是《雪猴情》。

老师们,这就是我教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难道你不感动、不激动吗?这就是新课程的新教法,新读法。

兴趣是阅读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阅读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不爱阅读的语文教师肯定不是称职的教师。支玉恒老师背课文教学方法好。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大力倡导学生阅读的同时,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阅读状况如何?读了多少书?读了哪些书?

按课文内容找文章读例子,学写法。

1、从读图中学写法:看图学文类课文。如:人教版第五册第1课《师生情》、人教版第六册第1课《放风筝》、人教版第七册第1课《卢沟桥的狮子》等,传统的教法是:先教学生看图:图上画了什么?再学文:找出哪些是图上画出的部分,哪些是图中没有画出的部分?现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书上的精美插图,将课本教厚,我的做法的:先让学生充分看图后进行口语交际,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最后图文对照学文,并将自己写的习作与课文相比有哪些是没有想到的?真正做到读与写的结合。

2、从阅读课文中学写法:

以一篇课文从手。如:人教版第五册第9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小兴安岭的景色诱人。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按照课后的思考题:选你喜欢的一处景物,抓住主要特点写一写。(1)、学会按课文中的四季顺序写一处景物:春、夏、秋、冬。(2)、学会按一天景色的变化:按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的顺序写。(3)、学侯老师:小学、中学、大学、参工后顺序。

又如:人教版第六册13课《翠鸟》,先学习课文,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课文是按“外形——活动特点(等鱼、捕鱼)——住处)的顺序写的,再让学生练习写短文:(1)、选一种鸟如麻雀,按课文的写法写。(2)、任选一种动物,也按此顺序写。

再如:人教版第六册第14课《我爱故乡的杨梅》(课后要求写一种家乡的特产),则是先安排学生动手写:《我爱故乡的杨梅》,学生都能写出杨梅果实的价格、样子、颜色、味道、吃的感受,其中写得特别多的是怎样吃?并写出了吃新鲜的杨梅与吃袋装杨梅的不同之处,写出了“爱”,写得很真实。但也有少数学生写了杨梅树的样子,宣汉没有人种杨梅,不可能亲眼看到杨梅树的样子,经过我指出,学生删掉了不真实的内容。再安排学生学文:课文是按照:杨梅树——果实形状、颜色、味道的顺序写法“爱故乡的杨梅”,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以一组课文整体从手。如:人教版第七册第二组课文一共有四篇:都是记事或写人,本组的训练重点是“了解叙述的顺序”。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第5课《珍贵的教科书》是按事情发展先后的顺序写的;第6课《爸爸和书》是按回忆方法写的;第7课《黄继光》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写的;第8课《壮丽的青春》也是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写的,并一一练习写作。

3、结合课文看作文书,学习写法:必须紧扣课文,紧密结合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习作要求看作文,并动笔写。如:人教版第五册第2课《亲人》(写的是苗汉等民族亲如一家,不似亲人,胜似亲人)后可以看同学、邻居等友好相处,亲如一家的作文;

又如:人教版第六册第25课(写李时珍立志、学医、重新编书)后可以看通过人物的具体事迹、言行的写人的作文;

又如:人教版第七册第25课《爬山虎的脚》(从远到近写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脚)可以看写一种植物的最有特点的部分的作文。

又如:人教版第八册第18课《丑菊》(按种丑菊——赏丑菊——议丑菊描写,实际上的赞美了丑菊不图虚名,注重实际的美好品质),可以布置学生看通过描写一种植物,达到借物喻人的作文。

又如:人教版第九册第10课《秋天的怀念》(怀念秋天时去世的母亲,表现的是母子情深),应该看有关母子情的作文,而不是看只写秋天景色的作文。

4、善于总结,归纳写法。

如:人教版第九册第一至三次《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习作”部分。

多引导学生读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儿童作品,让他们真切感悟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语言。如《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科幻故事》、《卡通故事》等。

作者邮箱: hugeke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