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考试评价办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常态教学,需要一种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观念、评价方法作引领。因此,能否建构一种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考试评价体系,将直接影响到语文课程改革的落实和发展。众所周知,考试内容和检测方式是宏观调控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的“指挥棒”。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学生的语文素养越来越被我们所重视。下面我就如何改进对学生的考试评价办法,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确立“知识考核+素养测试”的评价内容体系。

语文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要义之一:“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种理念背景下,单靠传统方式的一张试卷去检测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既不全面,也不科学。可以在传统考试基础上增设语文技能素养测试,包括:“听说测试”:如听故事复述,补叙;听故事后回答;看图说话;看录相后说话;模拟情境下的口语交际等。“阅读测试”:如朗读指定文章;背诵积累的篇目;速读后回答问题等。“习作测试”:如看图作文、演示语文情境作文,观察作文,音响作文等。另外学生可根据自身优势,申请“特长测试”:如5分钟记诵,快速作文,即席演讲,即席主持班队会等。语文素养测试的设置,弥补了传统试卷无法反映的“听、说、读”等能力的缺憾,也促进了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注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与提升。 

二、提升命题的亲和力,让考试充满人文气息 

提倡以学生为本,要求我们摒弃过去那种“专制、沉闷、陈旧、封闭”的命题语言、命题方式和命题内容。树立人文观念,关注学生内心需要和内在情感,关注学生发展,引领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考试中来,拉近学生与试卷的距离,实现试卷与学生的对话。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让语文命题呈现丰厚的人文气息: 

1.试卷语言的亲和性。 

试卷结构分为“积累展示台”、“课内外阅读”、“作文天地”等常规版块,增设导语和结语,如导语:“轻轻对自己说,‘我能行’,充满自信,轻轻松松走过这奇妙的知识之旅吧!”再如结语:“回首一下自己的行程,检查一下一路走来的收获,千万不要带着遗憾离开考场哟!”。在各大版块里设计的其他考查项目中,也可设计提示语:如在“词语盘点”中,提醒学生把字写好,用上:“看!我的字写得多漂亮!”既有书写上的要求,又有心理暗示,提升学生写好字的自信心。温馨的导语和结语,亲切的提示语,让试卷充满浓厚的人文关怀。 

2.命题内容的生活性。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低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割裂了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母语课程,其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我们的教学评价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用语文反映生活。所以,试卷命题也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例如,这样一个题目:“学校正在搞绿化建设,请你为我们的校园环境写两则宣传语。”本题创设了由积累到运用的一个生活情境,改变了原来呆板的考查方法。学生因此会觉得亲切自然,使严肃的考试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并最终引导他们思考生活,运用于生活,这不正是立足于学生生活发展的最切实的人文关照吗?

3.命题要求的自主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应充分考虑并努力体现这一理念,在设计试题时,注重试题命题的弹性与空间。例如:请写出“春、夏、秋、冬”的古诗名句各一句(课外积累的诗句,可多加2分)。这类题目的设计,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为学有余力的同学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激发其答题的积极性,自主性。 

三、素养测试,立足学段特点,采取多种形式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不同要求,把握各年级语文能力发展的水平尺度,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测形式,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答卷的心理压力下解放出来,使他们主动地探求知识,获得能力。如在考测高年级写作能力时,播放一段无声动画录像,让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作文。我们就可以从学生的一纸答卷中,检测出学生的书写能力及观察、理解、分析、判断、想象、表达等诸多能力。

四、综合评定,重在了解与评估 

我们的语文测试,是为了取得教学反馈信息,检查语文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便于改进教学工作,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可以把每学期2—3次不同语文素养能力的考测与期末命题考试结合起来,按一定比例进行综合评定,作为学生学业成绩及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的依据。这有利于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转变思想,着力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以上仅是我对改进学生的考试评价方面所做的一些思考,如果能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些帮助,能有利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我们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出一些更大胆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