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与超越——我眼中的大语文观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  闫瑾

一代师表霍懋征老师提出了“寓德于教,文道统一”的大语文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感同身受。语文课是我们的母语课程,它的道德的功能性是比较明显的。如何在课堂上寓德于教?这就必然要涉及到与文本的结合问题。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立足文本、开发文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两次打断——立足文本的引导

《我想发明……》是一篇科幻短文,教学难点是学生能根据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想发明什么,有什么用处,然后写下来。学生在讨论自己想发明什么时,我两次打断了讨论对学生的思想导向及时进了调整,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

第一次打断讨论,是在李峥的发言之后。他说:“我想发明一个魔瓶。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要多少钱都能变出来!” 当时,已经有好几个同学说想发明机器人为自己干着干那,还能变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李峥的想法说他们的影响很大,虽然把机器人变成魔瓶,可为自己做事的动机却如出一辙。看看这群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只想怎样不劳而获嘛!对于这样的发言,批评吧,无异于生硬地砍断学生想象的翅膀,表扬吧,又会把学生引入歧途,那样,语文学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怎样做既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能启发他们自强自立呢?我灵机一动,笑着对孩子们说:“李峥说的魔瓶其实早就有。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我讲给你们听好不好?”一听说要讲故事,孩子们都坐得直直的,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急切地望着我。

“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被天神装在一个魔瓶里,扔进了大海。他发誓,谁要是救了他,他就会做谁的奴隶,心甘情愿地为主人做任何事。这个妖怪会魔法,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要多少钱都能变出来。可是一百年过去了,没有人发现这个瓶子,两百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人发现这个瓶子,这个妖怪变得暴躁起来,他发誓说谁要是把他放出来,他就把谁撕得粉碎,谁让他不早点来救自己呢。同学们,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妖怪早就等的不耐烦了,你们快把他救出来吧!”

“不……”孩子们边摆手边摇头

“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要什么就有什么呢?”

经过讨论孩子们认识到,只有辛勤劳动,刻苦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要什么就有什么,没有的我们也可以创造出来。实践证明,这样的教育学生是乐于接受的。

第二次打断是在巴悦的发言之后。她想发明能自动擦黑板的机器,只要黑板写满了,就会有一块干净黑板出来。这时我走到她跟前,激动地握着她的手说:“这样的黑板既环保又省力,我太需要了,希望你早日把它发明出来。你能心中想着他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的发明真让我感动!”这时许多学生放下了手,片刻又把手高高举起:“我想发明一种自行车,骑上它想到哪儿,只要一想就会立刻到达”;“我想发明一种自动判作业的机器,有了它,老师就轻松多了”;“我想发明一种能自动打开的伞,有了它,下雨的时候那些不会打伞的小朋友就不会挨淋了”……

这是课堂生成的一个寓德于教的典型例子。两次打断,教师通过生动有效的引导,通过对文本的开发与利用,使学生在讨论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一次“跑题”——超越文本的开发

《半边井》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介绍半边井的独特样子及建成原因,赞扬了鹿港人关爱他人的品质。课堂上,我抓住有人情味儿这个特点进行引导,激起了学生对鹿港的热爱。这时我抛出课前设计的这样一个问题:“你还知道台湾的哪些地方?”学生列举出了“蝴蝶谷” “日月潭” “阿里山”等景区。我把话锋一转,问道:“既然台湾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我们发扬点风格,把它让给别的国家吧!我们不要了,怎么样?”此话一出,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反对声,一个个小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还一边摆手一边嚷着“不行!不行!”这时我告诉他们:

“现在就有一些人,一心想投靠别的国家,和我们的祖国闹分裂。同学们,他们这样做,你们同意吗?”

“不同意!”

“台湾的老百姓也不同意。但是这些人不顾海峡两岸人民的反对,公然做一些分裂祖国的坏事,我们把这些人称为‘台独分子’。现在报纸和电台经常播这方面的消息,请同学们经常关注一下这方面的新闻。他们之所以敢这样做,就是因为有一些发达国家在为他们撑腰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发奋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吧!让那些妄图分裂祖国的人再也不敢做对不起祖国的坏事!”此时,下课铃响了,课堂在激昂的氛围中结束了。

记得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我犹豫了很久,这样讲是不是跑题了?最终的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此时全文难点已经突破,学生已充分朗读了课文,已对鹿港产生了深厚的喜爱之情,可以说此时对文本思想内容进行开发是很及时的。

陶行之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以上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不论是立足文本还是超越文本,不论是课堂生成还是课前预设,都说明语文课“寓德于教、文道统一”的可行性和必然性。严格地说,语文课本的每一课都是一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作为语文教师进行德育可以说是近水楼台,也可以说是相得益彰,更应该说是责任使然——这,就是我眼中的大语文观。希望引起更多同仁的共鸣!

德育案例(学科类)

立足与开发

——我眼中的大语文观

 

黄村镇第二中心小学

闫瑾

2005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