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 |||
校本教研是学校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在新课程改革与实验过程中,做好校本教研工作更显的尤为重要。为此,我校在课改实验中适时调整工作方法,从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以人为本,以校为本,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积极探求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子,为教师们职业行为的转变提供群体性的反思、交流、实践的广阔舞台。 1. 构建机制,规范校本教研有序开展。 为了切实把教学研究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承担学校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工作,为教师参与教研积极创造条件,确保校本教研健康有序地开展。 学校已初步建立了教学、研究、培训相结合的教研系统,形成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为核心要素;以课例研究、教学反思、案例交流、结对帮扶、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校长讲坛等为基本形式;以学科组、教研组为基本研究单位;教导主任、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为骨干力量;全体教师为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的教研组织体系。 2.加强管理,确保校本教研有效落实。 校本教研工作由学校教导处、教科室统一管理和协调,制订规划和学年计划,加强教师教育培训管理机制,保证教师培训的时间,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每学期定期进行全校性培训,坚持开展教研学习、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和专题研讨。每月间周进行学科组、教研组活动,研究本学科、本学段、本年级、本班级的教学方法、教育对象、教学状态,发现问题,共同解决。 为确保教研活动实效性,每次校本教研活动前都做到有组织、有主题、有计划、活动后有记录、有反馈、有整改、有总结。建立了校本教研专项档案,注重日常教研活动的资料管理,并定期组织评选新课程活动优秀教案、教学反思、典型案例、心得体会并编辑成册。力求使校本教研在科学化、规范化的引导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3、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尽力为教师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和便利条件。在学习方法上做到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平时学习与定期交流相结合,记读书笔记与写心得体会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学习相结合。 通过反复学习、理解、内化、实践和创造性地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研讨活动,使教师能够从理论上弄清校本教研的内涵、意义和作用。结合学习体会,就我校如何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提出见解,努力发挥自己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将新的教育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为,并能结合教学实践,用新的理念和观点剖析典型案例和教学细节。 学校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疑难和困惑,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开拓教师视野,增加了校本教研的理论深度。 4.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开创教研新局面 (1)、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最基层的组织,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研究的主阵地。每学期,教导处、教科室有计划地组织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加强教研组建设,要求各组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真正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列化。 (2)、教材是实现课程功能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如何从教材中挖掘出体现新理念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切实帮助教师过好教材关。为此,我校将教师集体备课作为教学教研的重要方式之一。学期初,根据学校安排,让每位任课教师负责若干单元教材的分析任务。负责的教师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提出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意见。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作中心发言,全组教师讨论并确定教案。通过各种教研方式的开展,使广大教师形成一个和谐的团队,形成一种互相切磋、研讨、协商的合作交流风气,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使教学教研多元化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 (3)、各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坚持课改、科研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1)、开展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议、说、讲、评”活动。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我校立足本校实际,开展了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集中备课、听课、说课、评课。学校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行政领导不少于40节。要求教师互听互评,听课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讲课教师交流,取长补短,达到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2)、积极开展小专题研讨活动。 学校各学科组、年级组之间广泛开展小专题研究,让教师们就一节课中的某一个环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某一个问题,探究活动中的某一个细节提出质疑,由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和部分教师,作出教学操作优化的建议和方案,因事因人及时即地解决问题。这一举措在教学中切实解决了不少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能,使我校形成和谐的教研学习交流氛围。 (3)、加强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教育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在教学研究过程中鼓励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做到实践、总结两结合,力求做到“三个一”:课课一反思,每周一记,期末一总结。课课一反思是指上完一课后,要认真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把它记录下来,使之成为教学中积累的素材。“每周一记”是要求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随感或读书笔记。“期末一总结”是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对本学期在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并自选一课进行案例评析,做到既有总结又有实例。 如今,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的反思活动,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自2004年以来,我校教师在省、市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58人次参加省、市、区论文竞赛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4)、推行“赛研”互动,激活教师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一方面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校内竞赛活动,促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成长。例如:一学期一次的课堂教学大比武;一年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课件制作比赛;优秀教育教学论文竞赛;一年一次的教学开放周活动等等。校内竞赛活动重在过程,重在教师积极参与,每一项竞赛活动都是教师前进的阶梯。学校为使活动取得成效,采用激励机制的评价方式,对每位教师参加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并将每位教师的奖励得分纳入年终评优、考核、职称评定等活动之中。这样,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每次竞赛活动前,参赛教师都能进行认真的理论学习,资料收集,深入研究,扎实实践,大胆创新,争取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达到“以赛促研,以研促学”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积极参加校外举行的各项竞赛活动,努力促使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我校参加市区竞赛的原则是有赛必参,鼓励教师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活动,自2004年以来有14人次获国家级奖项,18人次获省级奖项,39人次获市级奖项,15人次获区级奖项,有35人次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得到有关部门的奖励。这样的竞赛活动,不仅锻炼了参赛教师,也开发了广大教师的创新潜能,增强了教师之间互学互研的热情和工作凝聚力。 6、实施“蓝青工程”,达到教师队伍的群体优化。 对青年教师实行“一年入门、两年上路、三年过关、五年成材”的培养计划。充分发挥老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中、青年教师在其指导下迅速适应并卓有成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尽快成才。 学校制订了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拜师结对规定,明确任务、目标。学校对于指导教师的要求是每一周至少听徒弟的一节课,课后进行评课,交流,指出徒弟的优点和不足;平时要向徒弟介绍教学经验,提供教学信息,推荐学习文章;指导徒弟合理安排工作计划,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指导他们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取得成果,并帮助徒弟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和纠正不良倾向。师徒之间协作研究,互相切磋,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结语: 以上是我们对校本教研所做的一点尝试,相信有你、有我、有他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以校本教研这种新的教研方式,使教师更好地把握住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机遇,从容地面对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