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日记

时间:2023-07-24 13:00:53 日记 我要投稿

(热)优秀日记7篇

  一天将要结束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立即行动起来写一篇日记吧。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日记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秀日记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优秀日记7篇

优秀日记 篇1

  今天我回到奶奶家,在奶奶家和小狗完了一天。到了下午五点的时候妈妈回来了,妈妈一走进门我就发现了她手中的东西,妈妈神秘说:“过来看看这是什么?”我接过来一看,哇!是一个新的风筝,我一蹦三尺高说:“太好喽!我有新的风筝啦!”妈妈说:“这是你二姨妈送给你的。”真的好漂亮啊!出去玩肯定羡慕死他们的(我正在幻想中)。

  这个风筝大约宽一米,高九十厘米,上面画的.是一只眼睛猴,我急速的跑到一片开阔地上,开始放风筝咯!(我今年第一次放风筝也许会不太顺利)我信心十足,使劲向一个方向跑去,只觉得脚一空啪一下我甩了个嘴啃泥,我的衣服、裤子已是污泥满身。我坚持不懈,在摔第三个跟头之后我终于把风筝,引领上了高高的蓝天,

  真应了那句古话“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望着正在高高飞翔的风筝,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喜悦,我想我要向风筝一般,高高在天,永不放弃!

优秀日记 篇2

  锄地体验

  今天是学农第一天。上午是开营式,下午我们便开始了实地体验。

  老师将我们带到一片美人蕉地边,向我们讲解了锄头的使用方法,并给我们布置了锄地的任务。只见锄头重重地敲打着地面,三根杈插入土中,一点点将土翻起,一下、两下,我们一个个腰酸背疼,谈论着锄地的心得。太阳光照在我们头上、身上、脚上,照着我们手上的泥土,显得我们万分阳光。和风渐渐拂过我们的脸庞,非常舒服。我们很快把属于我们的一块地耕完了,可是我们会再把土踩平,我们并不是不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是想一次又一次地锄地,体验其中的快乐,体验其中的成就感,体验独自耕地的农民伯伯的辛苦生活。

  劳作了一个下午,虽然大家的脸上写满了倦容,但是心里却觉得格外充实。我们不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天在父母溺爱中的孩子。在将来的'一天,我们也必须独立生活,我们不可能永远依靠父母,我们必须独立!

  翻地

  “不就是翻地吗!有什么难的!”说罢,我拿起了钉耙,卷起裤腿,捞起袖子,下地干活喽!

  我一手握着钉耙柄的三分之一处,另一只手则握在自己觉得较舒适的位置,将钉耙举起,用力一挥,钉耙陷入了土中,把手柄往前推,一块硬土被我顶了起来,再往后一拉,硬土被我挖了出来,然后抡起钉耙将硬土打碎,最后用力往前推,将土填平。

  反复做着,一点一点地往后翻。一开始,十分轻松就可以翻得深,可是没过多久,两个手臂就又酸又痛,钉耙都拿不稳了,汗珠在额头上不断地冒出,呼吸也变得大口起来,上气不接下气。再翻一两下,腿也软了,总有一种体力不支的感觉,想站起来动一动,此时腰也因为长时间弯着身子翻地而发酸、疆硬。现在,我终于觉得在学校里可真幸福!

  地终于翻完了,疲倦遍布全身,在一旁找了一块石头坐下,觉得真轻松,顺手把头上的汗擦干,从来都没这么累过。

优秀日记 篇3

  今天上午,我发现家里有几片木头,就拿起来滚。滚了一会儿,爷爷说:”给我,我要用。“我一点儿也不知道爷爷想干什么,就跟着爷爷进了房门。

  我一进门就看到一只袋子,那只袋子大大的,挂在灯上,能套的下一个人!我感到很奇怪,就问爷爷:”那个大袋子是干什么用的?“爷爷什么话都没说,但我从他的脸上看出了他的`不耐烦。只见爷爷把木头片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缸里,又把不知名的叶子(艾草)一起放了进去。我又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放那些东西?我想问爷爷,但是一想:爷爷第一个问题都不回答,第二个问题爷爷肯定不会回答了。我带着疑惑,站在一旁看着。

  爷爷脱掉衣服,又把开水倒进缸里,把人套在大袋子里,把脚放到缸的上面。看到这些,我的心中有一大堆的问题。最后妈妈解开了我的疑惑,原来爷爷是在蒸脚。

优秀日记 篇4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冬姑娘羞愧的逃走了,春姑娘悄悄地来临了。一阵阵春风吹过,小草们顽强的抬起头来,很多不知名的野花也争奇斗艳的开了起来。原本干涸的小溪重新注入清甜的溪水,那“丁丁冬冬”的'声音给春天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一只只燕子停留在电线杆上,那小巧的身姿宛若跳动的音符,为春天谱写了一首优美的乐曲。

  放眼望去,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就好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绿毯,是那么柔软,那么生机勃勃!小溪边,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的叫着,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王子终于醒来了,它露出脑袋呱呱的欢叫,仿佛要大声迎接春天的到来。只有那肥硕的水牛漫不经心,悠然自得的在清澈的池塘中泡澡,全然不顾周围的变化。小溪边偶尔传来牧童清脆的笛声,穿过小树林,飞向遥远的天边。

  草丛中,藏着一群小精灵,它们是—蟋蟀,蚂蚱,纺织娘和甲虫。它们各舞着各的触须,举办了一场只属于他们的小型音乐会。当他们陶醉在音乐中的时候,天上落下豆大的雨珠,下雨了。他们收起各自的乐器,走了。顿时,世界变得安静了。

  我爱春天,更爱它那美丽的景色!

优秀日记 篇5

  有一天,老师说去放风筝,还说我的妈妈也能来,我高兴极了。我的我的妈妈买了一只猫头鹰风筝,样子非常漂亮,我真喜欢我的风筝。 然后,我们去防洪堤放风筝。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太美了!先不说风景了,我还是先放风筝吧!我还没来的及跟我的妈妈说话,我的妈妈就飞快地跑着把风筝放到天上去了。 后来,我的妈妈终于把风筝交到我手上,让我来放了,可是风筝太调皮了,像个调皮的`小孩子一样。东飞飞西飞飞,一下子就落下来了。 我觉得太热了,就坐在边上看别人放风筝了。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风筝,有可爱的燕子风筝、有蜻蜓风筝,还有可怕的老鹰好像要来抓小鸡。 今天我真是太开心了,如果下次还能来放风筝就好了。

优秀日记 篇6

  首先,之前余华那个评论蛮有意思的,鲁迅只用了一句话就让他笔下的人物精神失常了,很多作家用几万字想让自己笔下的精神人物失常,写的还是正常人。在这一点上,写出来一个精神失常的人确实不容易。

  另外,我比较关心的是结局,这一点开头就说了。已经痊愈了。而且狂人的弟弟,欣然出示日记,还大笑。我觉得这里很耐人寻味,狂人自己怎么看自己的日记呢?或者说“疯”的状态下才是不疯的,那如今“大愈”又意味着什么呢?

  《狂人日记》中以狂人的口吻再现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状态。狂人来自一个吃人的家族中,危机四伏,如履薄冰,甚至狂人的哥哥都认为他是有病的。再者,狂人与一二十左右的人交谈,影射当时青年人的思想状态,“从来如此,便对么”,青年人是不思考,或者是懒得去思考的,一切皆是理所应当,社会应该怎么变与其无关。

  狂人是“怒”,而不是“疯”。若是遇到同类,痊愈一说有无也不重要了。

  我觉得狂人日记这个写法挺好的,通过“狂人”这样一个“迫害狂”的形象,从一个受封建礼教压迫的当事人的视角这样一个“第一人称”,从家庭这样一个“封建团体”的内部来写他看到的东西,让读者更有直观的感觉。

  还有就是文中的主角表面上看是一个“疯子”,但他的三观其实是正的,是作者在全文安排得唯一一个“理性人”。既然是一个疯子,那么他就像个未经世事的璞玉一样,身上并不带有社会灌输的礼教知识,只是从一个人类的本能来思考问题。所以他会很合理的觉得“吃人”是有问题的,而那些在封建礼教耳濡目染的“普通人”的头脑却是被异化的,只要不吃到自己,那么吃人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通过这样对比的方式来展现封建礼教的危害,让人有很深的感受。

  一个人不愿向世界妥协,世界便会处心积虑地想把他吃掉。

  “勿谈国事!”

  悲剧把人们所向往的东西毁掉给人看——当人在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上都发现了吃人的影子,越是亲近,越是震撼,于是他在与外界对抗的漫长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否认自我,最后认定自己是狂人。

  他是痊愈了吗?或许在那一刻,他才真的是疯了。

优秀日记 篇7

  又是一年金秋,天高气爽。我走在校园的小道上。这个时节,桂花开的正盛,一簇簇散落在枝头叶隙,阵阵芳香沁入我的心房,直抵那最柔软的一处

  “外婆快来!这里的桂花最好了!快来快来!”我轻快地奔向一处花香最浓的地方,兴奋地朝身后缓步而行的老人喊道。

  外婆在后面徐徐地走着,脸上是慈祥的笑,满溢祥和与美好。

  等她走来,我们便开始采撷桂花。一簇簇或月白或嫩黄的花朵,沾着晨露,向大地吐纳诱人的芬芳,风一拂,它们便跳起了青春的舞。这是一年中外婆最开心的时刻。当一朵朵花儿被我与外婆收入囊中,我们踏着夕阳下山了。是夜,外婆将这些软嫩的花儿洗净、杵磨,她带着一身桂花香,用一双巧手,将她心爱的'花,变成一盘喷香的桂花糕。嫩黄色的糕点,承载着她对家人的爱。拈起一块,好似沾到嘴唇就融化了般,留下一抹淡淡的芳香,正如同她身上的味道:令人心安的桂花香。

  这抹味道伴随了我十几个春夏秋冬:当我得意时,这幽香袭入脑海,是外婆的声音:不骄不躁;当我迷茫时,这暖香丝丝沁甜,是外婆的怀抱:温暖如春;当我难过时,这馨香沁人心脾,是外婆的面庞:如沐春风,拂去了我的忧伤。

  当我进入中学后,却闻不到这令我心安的味道。多少个夜晚,脸颊上的湿润让我恐慌。

  入校后,第一次回家。外婆给我泡了一杯桂花茶,这淡淡的清香却令我满目泪光,外婆的声音在此刻响起:“好好照顾自己。”泪珠砸落在地板上,我带着桂花香回到了校园,心中的恐惧早已湮灭

  外婆,谢谢你。谢谢你用青春与爱在我回家的路上种下芬芳的花,我的路上满溢花香

【优秀日记】相关文章:

优秀日记(优秀)07-23

优秀日记[优秀]07-24

优秀日记,杭州的优秀日记2篇01-13

优秀的日记12-03

优秀日记07-20

优秀日记05-03

优秀的日记03-22

优秀日记(优秀4篇)07-22

旅游优秀日记11-05

优秀旅游日记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