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记

时间:2023-04-02 14:12:33 日记 我要投稿

【推荐】读书日记8篇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因此我们要写好日记了。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日记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书日记8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读书日记8篇

读书日记 篇1

  幼年时代

  小时候,我很早就与美丽的白雪公主,可爱的七个小矮人,善良的牧鹅公主,法力无边的金鱼……交上了朋友。然后告诉小伙伴们安徒生和格林讲给我的一个个神秘有趣的童话故事,享受着他们羡慕的目光。在那个现实与想像分不清的年龄,童话教会了我去爱他人,爱世界。纯真的我终日沉浸在童话中,想像着自己也拥有一双美丽的水晶鞋,自己也拥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城堡,美滋滋地沉浸在泡沫一样五颜六色的梦幻中,充满快乐,充满幻想,充满对成长的渴望。

  童年时代

  走出天真烂漫的童话时代,一篇篇生动优美、清新质朴的美文如磁铁般吸引了我,看着它们,我领略了别人不一样的'生活,足不出户却可纵观世界。读书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热爱他人、热爱生命!

  书中的大千世界令人神往,它令我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助我鼓起挑战未来的勇气,我自信地向自己喊到:向前冲!

  少年时代

  跨入中学的校门,我变得更加成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巴金选集》《上下五千年》闯进了我的生活,阅历的进一步扩大,让我学会了思考。“读一本好书就如在同一个高贵的人谈话”,一本本好书给我的心灵上了一堂堂非同寻常的课。对生活的赞美,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让我真切地意识到,只有不断拼搏、不断奋斗的人生才最有价值。富国强民的神圣使命需要我们去完成,不容变更的人生目标让我感到每一天都很充实,而这一切都是读书带给我的。读书点燃我心中的激情,插上我青春的翅膀,推动我向未来奋飞。

  蓦然回首,书已伴我度过天真的幼年,纯真的童年,又迎来我人生中最美丽的少年,书带我一步步走向成熟,我想它终将伴我度过最完美的一生。其实,享受读书的乐趣何尝不是在享受生活的乐趣呢!

  一个人把自己在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感想和见闻有选择地、真实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日记。坚持写日记,可以积累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助一个人把自己在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感想和见闻有选择地、真实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日记。

读书日记 篇2

  读了《生命流泪的样子》这本书,让我感动致深。故事讲述了:性格软弱、心地善良的盛欣怡,本来有着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然而,她妈妈却得不治之症--癌症。这件事使她的生活和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关心,但亲情和友谊的烦恼依然使她感到寂寞和困惑,妈妈最终离开了她。而十二岁的欣怡,过早的体验到了生命和爱的深刻含义。

  书本读到最后,我哭了,不禁为盛欣怡的遭遇而感到同情,其实,欣怡的妈妈很爱她,在得病期间,苛刻地让她做家务,是为了让她以后能照顾好自己,好好学习,不让爸爸操心。欣怡的'妈妈拼尽生命终点最后的燃烧,是为了对欣怡最深最深的爱,怎不令人感动!

  此刻,我在思考着爱的含义是什么?我又再仔细的把故事回味一遍,才我明白了普天下的妈妈哪有不爱的自己孩子?欣怡的妈妈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在爱着她,我的妈妈也让我时时感受着爱。每天,妈妈都会抽出时间检查我的作业,关心我的学习;我生病的时候,妈妈总是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有时她也让我自己洗碗,学习做家务,可我却时常要惹妈妈生气,有时甚至还与她顶嘴,每次家里的氛围就被我搞得一团糟。在妈妈批评我时,我总是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任她数落我,心里却不服气。读完这本书后,才体会到妈妈对我深深的爱,不但体现在物质上,还有很多细节,很多看不到的爱,包括妈妈平时的唠叨和指点,我才知道爱无处不在,我才知道我是多么幸福!

  这本书又一次让我体会到了母爱的深刻,母爱的无处不在。今后,我要更加孝顺妈妈。

读书日记 篇3

  1942年—1944年,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犹太少女,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写道:“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 来自:作文大全 经过密室中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变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但独立也不够,妇女还应该获得尊重!”“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同时也多美的男人!”……实现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读书日记 篇4

  春节,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笑猫日记》故事讲啦:初夏的一天,笑猫被杜真子的`妈妈赶出了家门,这些都是老老鼠惹的祸,老老鼠要将功赎罪,就送给了笑猫一个绿岛夏宫,但老老鼠要笑猫发誓不再吃老鼠,笑猫答应了,笑猫走进夏宫。

  这里鲜花盛开,绿树成阴。就想让杜真子也到这里玩。就和地包天一起去学校等杜真子。虽然老老鼠惹祸,可后来,它给笑猫找到啦一个舒服的家,从此,它们成为了不离不弃的好朋友,老老鼠挺仗义的,笑猫懂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

读书日记 篇5

  学界有晚清四大著名日记的说法。这四部日记分别为曾国藩的《求阙斋日记》、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王闿运的《湘绮楼日记》、翁同龢的《翁文恭公日记》。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曾国藩的日记。

  现存的曾氏日记,起自道光19年正月初一日,终止于其去世的当天,即同治十一年2月初4日,时间跨度长达34年。或许是早期的曾氏恒心不够,因宦务繁杂而有所间隔,也或许是因迁徙而遗失、因战火而焚毁等缘故,34年的日记中有所缺失,流传至今的文字约130万言。宣统元年,中国图书公司将其手稿印行。曾氏日记究竟因为什么缘故而受到后世的重视呢?笔者以为,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曾氏是一个对中国近代历史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民众,对其一生的行事都很有兴趣。他的`亲笔日记,尤其是其咸丰八年六月再次出山之后逐日记录的日记,对研究他本人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有任何其他史料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曾氏出生于偏僻乡村的世代农家,后来成为扶危定倾的国家干臣。一百多年来,他是所有平民子弟的励志榜样,人们对他的成长史格外关注。曾氏的日记,尤其是早年在京师翰苑刻苦自励的那一段心路历程,堪称一切有志向有抱负的年轻人的最佳教科书。梁启超当年就是这样学曾氏的。他对人说:“近设日记,以曾文正之法,凡身过、口过、意过皆记之。”曾氏的修身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觉认真。他以圣贤为榜样,以慎独为准则,以血战之勇气,以截断后路之决心,从严要求,切实践行。常言说人非圣贤,但曾氏偏要以圣贤为目标,宣称“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他为何要如此为难自己?原来,曾氏采取的是取法上上的策略。古人认为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若想得其上,便只有取法上上了。正因为目标定得甚高,所以尽管曾氏终其一生并未成为圣贤,但在道德自我完善这方面,古今政治家中罕有其匹。尤其于克己自律上,在一塌糊涂的晚清官场,他应属凤毛麟角。

  第三,今人读曾国藩,主要是看重他的人生智慧与处世谋虑。他的日记,恰恰记录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领悟。因为是私人的随手所录,曾氏的这些悟道过程,便会以最初始最本色最随意的状况保留下来,因而也便更具有真实性与借鉴性。

  曾氏不是原创型的思想家,他也不是对理学有重大贡献的学问家,实事求是地说,曾氏只是一个将中国传统文化履行于人生事业中的经世致用者。他对道的思索与领悟,更多地体现在世俗、庸常中。他信奉“绝大学问皆在家庭日用之中”的理学真谛。他勤于思考,善于归纳,将家庭日用间的绝大学问,通过自身的体验,以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真实亲切,晓畅易行。读他的日记,就如同听一位阅历丰富喜欢琢磨的智者在谈心。

  第四,我们常说历史要细读,真正的历史之细,不存在于官方史册,更不存在于学者专著,而是散落在各种不经意的文字中,那里往往会透露出大风大浪初的细微涟漪、大变大故前的蛛丝马迹。曾氏的日记,偶尔会留下一些大历史里的小细节,故而显得弥足珍贵。比如同治元年正月初十日,曾氏在日记中说,朝廷颁发下来的代表王命的旗帜,居然偷窳得如同小儿玩具。朝廷再穷,也不会穷到连制作几面小王旗的银子都没有。这个细节所传达的信息是:爱新觉罗王朝气数已尽。

  正因为曾氏的日记内涵丰厚、容量广博,“评点曾国藩”系列不能没有日记的评点。笔者从传世的曾氏日记中挑选出三百来篇,分为修身、悟道、读书、国事、家事、写字、品鉴、梦境八大类。为保持一天日记的完整性,所挑选的日记整篇照录,不再删节。原文之后的评点,仍旧像过去一样,尽笔者之所能,给读者提供一些帮助,以便对该篇日记有更好的理解。在每大类之前,笔者会有一篇总评,意在为读者充当引导。

读书日记 篇6

  无聊之余,第一次接触了穿越类的小说,竟着迷得忘乎所以。我刚看完了秋夜雨寒的三生三世不久,一肚子、一脑子的感想,无从激发出来,只得靠着文字找到一丝丝的释放。

  跨过千年来爱你、若爱只是擦肩而过、终难忘,以及最后一部相遇。简单来说,虽然都是言情小说,但文章的线路、文笔都足以感染读者,令人心生佩服。慕容枫与司马锐、叶凡与司马希晨、丛意儿与司马逸轩。真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许多小说讲诉的差不多都是经过了千翻挫折的`恋人最终幸福在一起。虽然意思相近,但小说的文笔和情节的跌宕起伏,虽然看似平凡却让人有欲罢不能的感觉。它让我为之欣喜。为之动情。为之疯狂。我喜欢武功高强的叶凡、淡然若水的慕容枫、历经千辛万苦却始终无法得到完美爱情的丛意儿,还有为爱疯狂的池小晚。至始至终,似乎她们都是同一个人,只是灵魂的转世罢了。也难怪,每个女主都让人不得不喜欢。她们的坦然,她们的安静,默默无闻,单纯善良聪慧,与世无争。教会了我许多,让我非常欣赏、佩服和敬爱。她们只是秋夜雨寒塑造的小说人物,也许现实中并不存在,但这种人品应该是有的吧。而且是许多人都在不断追求着的。只是这个社会鱼龙混杂,真正要做到如此的能有几人呢?

  虽然只是小说人物但也挺好的,她们的真善美一直一直的都珍藏在喜爱她们的人心中。小说不仅仅是小说,阅读之后从中得到了些许感受,道理和智慧,这是现实中所缺乏的。在阅读中一步步的收获着淡然和原本在不经意亦或是刻意中已失去的心性。我想这也正是我喜爱阅读的原因之一!

读书日记 篇7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令人惊异的是,这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山意义的作品,已经显示出极其成熟的特色,使后来的许多研究者为之倾倒,究其原因,除了鲁迅深厚的文学素养外,我们也无法不叹服于先生的天才。

  翻开《狂人日记》,首先进入读者视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这个狂人臆想的世界,是通过“常人视角”叙述出来的:狂人发病枣旁人侧目枣家人延医救治枣狂人复原。这一层的意思凡识字者均可以解读出来,因为在小说的“序”中清楚地交待了: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通过常人视角,我们可以合理地解释狂人眼中他人对其的“迫害行为”。比如小说的第一节中狂人记道: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因为得知狂人发了狂,因此大家对他有些害怕,并且议论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里,却认定是大家谋划好了,要害了他了。再如,狂人的大哥请了医生来给狂人诊治,开了药,嘱咐大哥赶快给狂人吃下,然而在狂人的眼里,却是这样的情形: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有了这些描写,于是我们得到一个完整的符合逻辑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由于脑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对他进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医生的治疗年轻人的疯病治愈了,重新进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轨道(赴某地候补矣)。我们所看到的“狂人日记”就是这样一个医学上的病例的记载。由于鲁迅曾经学习过医学,并且护理过患精神病的家人,因此这份“狂人日记”模拟得十分真切、详尽。

  当我们以“狂人视角”对作者笔下的世界进行关照时,我们就开始了解狂人眼中的世界真相:狂人忽然醒悟“传统”杀人、吃人的罪恶枣周围人无法容纳清醒者开始对他进行迫害:加之“疯”的罪名枣狂人重新屈服于恶势力,同流合污(或被吃)。

  这是在《狂人日记》发表的当时和以后,大多数评论者所解读出来的共同结果。在这种解读中,出现了一个时代化的批判对象:“传统礼教”----这正是新文化运动着力批判的'对象。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此为自己批判的焦点,是无可置疑的,而且也的确是鲁迅当时的创作目的,在作品中,也用狂人的自白清楚地昭示出来: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对人类整体的批判也许并非鲁迅创作时清醒的本意,但狂人眼中的常人世界却具有广阔的共时性和世界性,因而其批判便决不仅止于五四前的中国国民而可以延伸到整个人类;其批判所指的人类劣根性也不是仅仅消灭“封建文化制度”并可以根除----也许它本就是人类基因中根深蒂固的一个分子,永远无法消除,并将在最终导致人类的自我毁灭。这征兆,我们在今天已经可以看出:可以将地球毁灭几千次的核武器、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的对地球的污染、因人类道德沦丧爆发出来无法治愈的世纪疾病“爱滋”……鲁迅正是因为看到了人类的这种难以根除的劣根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绝望,“救救孩子”的呼声之后才不是一个“感叹号”而是“省略号”。在他看来,这呼声俨然如将封闭在无法打破的铁屋子里的将死之人唤醒,使他们感到无法解脱的痛苦。

  然而鲁迅始终是一位直面现实的勇士,即使他内心中已经感到绝望却仍然站起来进行绝望中的反抗。而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在今天也并非全部灭绝,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人在呼吁保护地球、建立绿色家园,有人在“以笔为旌”,寻找人类的终极价值……虽然这呼声十分微弱,但却令人看到了人类世界的最后曙光。

读书日记 篇8

  我非常喜欢看一本书——《女生日记》。

  《女生日记》是杨红樱阿姨写得,主人公:冉东阳。这本书主要写了这些:六年级的冉东阳从小女孩成为少年的.生理,心理微妙的变化显盖了女生心中的小秘密和羽化成蝶的痛苦和欢乐,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这本书很好看的,下次我借给你们看!

【读书日记】相关文章:

读书的日记06-22

读书的日记11-30

关于读书的日记01-06

关于读书日记03-01

读书的故事日记01-27

读书小学日记12-10

读书趣事日记08-08

读书的快乐日记09-14

有关读书日记03-29

读书的乐趣日记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