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2022-01-15 12:57:25 语文试题 我要投稿

最新高一语文试题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要用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为主办方提供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的信息。还在为找参考试题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高一语文试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高一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颤动/颤栗幽僻/癖好点缀/辍学

  B、纤细/纤绳罪愆/敷衍镣铐/瞭望

  C、处分/处理虚诞/垂涎狼藉/枕藉

  D、禅院/坐禅店肆/肄业招聘/驰骋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我一个人看着车窗外,这是我第一次来传说中的深圳。这个国内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蜚声国际的大都市,正值晚上8点夜生活开始的时候,走在街上劲爆的音乐纷至沓来。但是这一切的繁华离我这么近,却又那么远。我听不懂他们的讲话,我记不清错综复杂的道路。

  A、望其项背 B、蜚声

  C、纷至沓来 D、错综复杂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0多年来,赵广军“生命热线”累计志愿服务5万多小时,接访求助个案14570例,帮助千千万万的失足青少年扶回正路。

  B、离开文化的浸润和文明修养的增强,人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苍白和空虚,内心极度焦虑,人际关系自然也就变得紧张了。

  C、各地要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新路子,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

  D、根据社科院调查数据显示,事业单位人员的家庭幸福感指数,其次就是离退休人员,农民工的家庭幸福感指数最低。

  4、把下列4句话填入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_____________;杨朱的贵我人格,_____________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_____________;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_______;再有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A、②④③①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D、③④①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音yí,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所,表约数;里所,即一里路左右),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去,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史记留侯世家》)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内室的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蒲伏,俯出胯下。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顾:回头看

  B、不复见旦日旦 日:第二天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布衣:平民百姓

  D、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若:假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乃为装遣荆轲

  B、常从人寄食饮张良是时从沛公

  C、直堕其履圯下吾其还也。亦去之。

  D、父以足受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7、下列句子中,与“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是寡人之过也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亚父者,范增也

  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良能忍辱为老父取履,穿履,并能听从老父训导,如期赴约,终有所得。

  B、从张良愕—忍—怪—异的心理变化中,可以看到他性格转变的过程。

  C、漂母的大怒是为了激发韩信作为男子汉的尊严。

  D、韩信受胯下之辱中,在他“孰视”、“蒲伏”中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信孰视之,蒲伏,俯出胯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1)这两首诗都是咏史诗,各自对项羽乌江自刎一事发表了看法。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江东子弟能否跟随项羽卷土重来?简要说明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不仁;失其所与,____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2)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荆轲刺秦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皆叛之。(司马迁《鸿门宴》)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西洋镜里的中国文化面目与出路

  苗蛮子

  两个世纪之前,中国的文官制度与科举考试、语言文字与文学艺术、圣哲文化与贤明统治等等,无一不受到欧洲启蒙思想家们的盛赞。伏尔泰在《风俗论》中说,“哲学家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的世界”。而在霍尔巴哈、波维尔等人眼里,“中国是世界上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如果中国的法律变为各国的法律,中国就可以为世界提供一个作为归向的美妙境界”。

  欧洲启蒙时代的中国观,当然是不完整的,也更是功利的——启蒙思想家笔下的中国,不过是他们按照“既定需要”主动剪裁了的文明片段。欧洲启蒙时代,启蒙思想家急需一种外力作为传统思想堡垒的突破口。而中国文化里恰好有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孔子思想中“有教无类”的不分贵贱的平等观念、中国科举制相对开放的人才选拔等等。于是,中国文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挑战神权的绝好武器。有人比喻说,中国文化之于欧洲思想启蒙运动,结果是“拿东方之火煮熟了西方的肉”,此话虽有自大之嫌,却也不无道理,因为对于启蒙思想家来说,中国文化也仅仅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今天,汉语、孔子、kongfu(功夫)、书法、京剧、饮食……这些中国文化符号,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老外的关注。面对这股前所未有的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我们无疑有必要省思:老外是真的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吗?是真正认同中国文化,还是更多出于一种猎奇心态?在我看来,答案恐怕更多地倾向于后者。甚至要警惕这样一种盲目乐观心态:看着发烫的“中国热”,便天真地以为中国文化征服了全世界。“中国热”以及莫言获诺奖,只能说明中国文化正逐步走向世界。事实上,莫言的作品能够进入西方主流视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翻译”以及“影视”的传播。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还存在着很大的落差,甚至根本就无从说起。而且中国一些传统文化也因保护不力或墨守成规,呈现衰败模样。更为尴尬的是,像书法、茶道等传统文化,在儒家文化圈的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反而做得有声有色。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究竟如何,不妨与最近风靡全球的韩国“神曲”《江南Style》作个比较。这支由韩国“富二代”朴载相(英文名PSY,人称鸟叔)发明的“骑马舞”,不到半个月便席卷全球,各色人等都在尽情地跳,甚至成了美国总统候选人罗姆尼两儿子为老爹拉票的武器。潘基文很骄傲地宣称,“《江南Style》为世界和平带来强劲力量,有超过4亿人喜爱并欣赏鸟叔的表演”。想想近些年,我们大把地砸钱在纽约做国家形象广告、在世界各地办孔子学院,据官媒报道说效果还不错,可鸟叔的一阵哼哈唱跳,便吸引了8亿只眼球,我们能不脸红吗?

  传统文化“强”而当代文化“弱”这种不平衡状态,并不是向世界所展示的一个完整而有活力的中国。显然,未来中国能否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格局中具有话语权,取决于中国能否在接续传统的前提下,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和普世价值的文化符号。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老是仰西方人之鼻息,而有必要培养自己的文化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毕竟无论是“中国热”还是莫言获诺奖,背后都有着强烈的欧洲中心主义色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那种文化自恋的心态,而盲目搞出一套标准与人类文明相隔绝,否则便贻人笑柄了。

  (2012年11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两个世纪之前,欧洲启蒙思想家们盛赞中国的文官制度与科举考试、语言文字与文学艺术、圣哲文化与贤明统治。

  B、“中国热”虽只是一些中国文化符号,但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老外的关注,无疑都充满着艺术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

  C、莫言的作品很大程度上靠着翻译与影视的传播进入了西方主流视野,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依然不够,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还相当小弱。

  D、中国一些传统文化如书法、茶道、京剧等因保护不力或墨守成规,呈现衰败模样,而在儒家文化圈的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反而做得有声有色。

  E、鸟叔发明的“骑马舞”,不到半个月便席卷全球,吸引了8亿只眼球,几乎没花钱却为韩国作了极好的宣传。

  13、下列言论,不属于“欧洲启蒙时代的中国观”的一项是(3分)()

  A、哲学家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的世界。

  B、中国是世界上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C、如果中国的法律变为各国的法律,中国就可以为世界提供一个作为归向的美妙境界。

  D、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

  14、请指出第2段中“拿东方之火煮熟了西方的肉”在文中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认为当代中国文化如何才能找到出路?请分条列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吟风

  张绪佑

  昨夜一阵凛风,将报社门前台阶上的盆景吹得落叶满地。昨日还是满树黄叶的银杏,忽然间只剩光骨临风了。季风就这样将冰清玉洁的冬姑送临。

  日复一日,当我在踏上门前的台阶,总要留心关注这盆银杏的生态。四时的变换,世情的冷暖、心境的忧乐,似乎都是伴随着季风而变幻,从它的生命常态中显现出来。新岁来临时,当春风悄悄拂过,银杏的秃枝上就萌发了嫩绿,绿叶漫漫地展开了翅膀,将新的生命张扬。满眼的碧绿带着极好的心情,又迎来了凉爽的夏风,将生命的热情推向极致。当夏至尽头,气爽的高秋带来了新的生命信息,满树的金黄预示着生命的成熟,尽管它并未结出丰盈的硕果。秋后的寒风无情袭来,它便适时地脱下金色的外衣,将生命珍藏,将希望孕育。生命之树就这样随着季风而四时变幻。

  风是什么?风是大气的精灵。集日月精气于心,集天地灵气于表,集山川海洋豪气于怀,化作流畅的血脉,灵动的气韵,去感受世界,去催生万物。人间万豪,山川陡变,唯有风最敏感。

  风是人间的使者。风既带给人们高山的伟岸气质,又带给人们大海的宽广胸怀;既可给人们带来心高气爽的愉悦,又可给人们带来秋尽叶落的慈怜;既带来春燕的呢喃,又带来秋雁的长吟……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间姿色,教人识时应世,临风应对四时的变换。保持生命之树不衰。

  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风刀犀利,岁月无涯,数万年雕塑了无数沟壑、奇山异水,雕塑了古道,雕塑了枯树,雕塑了瘦词,雕塑了自然界这个大盆景。塑了霜,塑了雪,塑了云,塑了雾,塑造了有形和无形的自然境界,留下了万年不衰的艺术创意。

  风还是忠实的史学家。它用如橡巨笔席卷千年,纵横天下,翻江倒海,将历史记在了悬崖,记在了洞穴,记在了无数次山川巨变之中,记住了无数个破败的村落、庭院和宫殿。伴随着多少次战火烽烟,多少回山崩海啸,多少代历史变迁,它记下了千里大漠,记下了秃岭荒原,记下了古罗马斗兽场、古楼兰王国、圆明园废墟、深埋海底的泰坦尼克号。它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记下了人生,记下了人世的艰辛、生活的印痕、岁月的磨难。将这一切刻写在每一个人的额头上、须发间。

  疾风知劲草,敢爱敢怒,颇具英雄气度。有时狂怒号,摧枯拉朽;有时暴性陡起,肆虐山河;有时和煦可掬,遍布抚爱。风有怀柔、有激越、有狂放、有悲壮。古来多少英雄把酒临风,抒发豪情,畅怀壮志。刘邦雄踞天下,重返故里,唱响“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大风歌》。荆轲满怀壮志,临风唱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绝命悲壮。血战沙场的勇猛将士,面对死亡唱起了“风雪满弓刀”的豪情。风是有情的,风是有骨的。英雄所爱的是大风的一泻千里的豪迈,是义无反顾的铮铮风骨。在临风之时,那些随风而倒的墙头小草缺少的正是这种风骨。

  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英雄风骨不变。日月经空,乾坤朗朗,是季风万年不衰的永久风源。愿清丽的风荡涤世俗尘埃,将世界催化得更清纯、更壮丽!

  16、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了一盆银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其风骨不变”这句话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6分)

  时光流逝,中国传统节日正处于逐渐演变为简单的假日或是商家吸金的噱头的尴尬境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再强烈,仪式感日益淡化。面对这个状况,某校为了让更多同学广泛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准备开展系列介绍交流活动。

  (1)下列诗句与哪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有关?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2分)

  ①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效艾符趋习俗,艾符蒲酒话升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学校开展的这项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30个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校运会刚结束,高一摄影小组的同学打算在宣传窗开设主题为“精彩瞬间”的栏目,展出校运会中抓拍的部分竞技照片。请你帮他们写一段栏目介绍词,突出栏目照片的特点。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不少于60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眼下,在很多家长费尽心思把孩子送往城市重点学校就读时,武汉有7对父母反其道而行,将孩子从城市带到农村,让孩子们在一所废弃小学内学习生活,家长自己则当起老师教育孩子,过着类似“世外桃源”的生活。家长们说,操场上的沙子、砖头、茅草,也是孩子们最心爱的玩具,孩子们常常在这里堆沙堡、建草屋。

  这些父母的教育方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试题】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试题05-14

高一语文模拟试题05-14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题05-14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05-14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05-14

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题05-14

高一上册语文月考试题05-14

高一下册语文模拟试题05-14

小升初语文试题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