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美术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纸的造型(之一)是浙江省义务教学初中美术第四册第二部分手工制作中一个教学内容,在手工制作中纸的造型是培养学生慧眼、巧思、妙手的有效途经。同时也为学习第六册纸的造型(之二)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依据对教材具体内容的分析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为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落脚点,我确定本节课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纸造型的特点与作用,掌握其简单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能力目标
学习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的造型,培养学生的体积和空间意识,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与造型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的制作方法。
难点:在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制作过程中双手的协调配合
(二)说教法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转变,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本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本堂课的课间、课尾,我通过图片、音乐,两次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去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启迪学生的思维
2.讨论互助法
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和互助精神。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本堂课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
1.讨论法
把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互相讨论促进认识,增进友谊,掌握技能。
2.学生指导法法
以学生指导学生,让完成好的学生去帮助其他困难的学生,培养班级同学间的一种团结互助精神。
(四)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教学过程定位在师生交往、共同探究复习方法,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作了如下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辅助,使本节课的教学更加直观,增加欣赏内容使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更加生动。
学生:为使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学生在课前准备必须的工具和材料(纸,双面胶,剪刀)轻松课间
显示片头(一首歌曲、教学课题)
让学生的心逐渐平静下来,给学习创造一种轻松的环境。导入新课
让学生动手折纸――要求把一张纸折出一个立体的行(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什么叫纸的造型――就是把一张平面的纸塑造成一个立体的行。讲授新课
(一)作品欣赏
开阔学生视野,了解纸造型的作用和各种形式,揭发求知欲,促进课堂气氛。
(二)技法讲解
1、(绘、剪、划刻、切割、折叠、包折、卷曲、组合、粘贴)让学生知道通过这些手法可以创造出更加生动的形象。我主要通过具体的作品使学生来了解这些技法的运用。
2、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掌握纸的造型制作图示中各种线条的作用(提问讨论加深学生了解)
(三)练习
制作书中的'公鸡使刚学的知识得到应用巩固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以学生辅导学生的方法来完成这次练习,培养了同学间的一种相互协作精神,同时使更多学生能得到辅导上课效率更高。纸的造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纸造型的特点与作用,掌握其简单的制作方法。
2、学习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的造型,培养学生的体积和空间意识,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与造型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
在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制作过程中双手的协调配合课前准备
制作《纸的造型》多媒体辅助,让学生在课前做一个折纸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3册中的第9课,属欣赏评述单元内容。
本课的内容是近距离的,因为它是最为生活化的,从“衣、食、住、行”四个生活的基本框架里来谈,跟生活有关的艺术,学生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以供运用;但它的内容又是遥远的,泱泱五千年的文化历程,离我们生活是如此的久远。
这一“近距离”应对这“远风景”,无疑给执教的老师有很大的空间去想象和发挥。
让学生从古人的角度来理解古人,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古人的各种艺术存在的形式,初步懂得跟“衣、食、住、行”有关的艺术发展脉络及艺术存在的多样性,调动他们现有的经验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衣、食、住、行”这些人类生活中最为常态的组成部分的历史演变、观念的变化,以及人文精神的体现。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了解本民族艺术伴随历史发展的概况,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就生活谈艺术,让学生加深理解艺术应当是为生活的艺术,是大众生活的艺术,它贯穿了人类发展始终,贯穿于衣食住行的点滴。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刚刚从小学毕业,对于他们而言坐在那儿规规矩矩地欣赏、理解、评述……恐怕教学知识是可以传播下去,但其效果可能会导致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也会很快消失的结果。也许那种形式对“小初中生”而言,他们并不太有兴趣。在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美术欣赏课程新课标中我们倡导的似乎更应是注重感受和愉悦,在愉悦中感受、记忆,融入血液。
课时安排:
2课时之1
本节课的时间跨度导致内容含量很大,所以安排二课时完成。
“衣、食”放在一个课时,“住、行”一个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
通过对中国古代与衣食相关的.艺术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对其中著名的作品有所认识和理解,并对那个时代的艺术概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技能领域
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各个不同时期的与衣食相关的艺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感领域
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创造领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民族艺术品面前,有一个较为客观、正确的评价,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
赏析与衣食相关的艺术,体会古人的生活方式,理解服饰艺术的渊源及布料的品种、“鼎”的认识、陶、青铜、瓷器等质地的工艺器皿有一定认识。
教学难点:
因和“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体系过大,牵涉的历史知识较多,认知面较广,所以较难把握住整个课程的教学重点。故在设计中以点盖面,在本课中平衡好重点、难点选取历史的几个片断,重点讲述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因为针对初一年级的学生,所以教师在知识的难易度上要把握好,不必太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
学生准备:
事前预习课文,随堂测试纸。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谈话导入:
游戏竞猜谈话导入
谁的生活能离开衣食住行呢?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这些古代的实用美术,至今还散发着熠熠光彩。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古人生活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3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的多视角表达”。这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四册中的第二课。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 教材分析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学习手绘线条图像能够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简单会意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交流和抒发情感的目的。本课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方面,虽然比以往学过的课程有一些难度,但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由浅入深、由深及透、由透激活的教学思路,能够使学生理解形态与结构的关系,掌握立体图像的呈现规律和表现手法,能够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掌握表达立体图像的各种方法。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丰富线条的'表达方法,理解物像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关系。能准确客观的、忠实的传达物像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由浅入深、由深及透、由透激活的教学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和提高的能力。
三、 教学重点: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
四、 难 点:让学生消除对复杂结构和多维物像的恐惧感。
五、 关 键:鼓励学生有个性的表现,充分发挥想像力。
六、 教 具:生活中的立体图像的例子。
七、 教法与学法:
1、教法运用:组织学生体验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感受立体物像的结构特征,通过示范讲解每种表现方法,大量欣赏生活中的实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现身边有关立体图像的描绘,使学生切身感到立体图像的重要性和其独特的美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步入徒手线条描绘的世界,尽情体验手绘线条造型的乐趣。
2、学法指导:重视基础训练,讲解方法但不限制学生的发挥。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欣赏,以学生生活体验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内容,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八、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给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通过添画几笔的方式,将这些平面的二维图形变成三维的立体图形。体验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激发学习热情。
小组代表到板前绘画,限时2分钟。
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讨论:什么是立体图形?大屏幕出示其概念。
2、列举生活中的立体图像,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播放,学生欣赏立体图像精美的图片,丰富视野。加深对立体图像的认识。
3、讨论:立体图像的表达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结合实例说明。
总结立体图像的作用,以及特有的清爽之美和简洁之美。
4、教师示范讲解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
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
表达结构分析的方法
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
结合欣赏使学生理解立体图像的表现方法和每种方法的特征。
(三)、实践练习
1、判断同一物体不同的表现方法,以竞赛的方式抢答。
2、介绍立体图像表达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
3、找出其它教材中的关于立体图像表达的例子。
4、选择一种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画一件物品
作业要求:线条简练概括,构图合理。
(四)、总结
手绘线条图像是人类除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语言,是现代的白话文,是21世纪公民毕备的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尽快的掌握这一本领,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4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傲雪梅花”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中国画范畴中的一些基本的知识。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入门课,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技法以及中国画是怎样运用笔墨进行作画的。为以后学习、欣赏中国画打下基础。使学生能了解古代文人怎样以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的韵味。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画是通过笔、墨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画面关系,从而达到以物咏志抒发情怀。所以把笔、墨的表现方法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古人是通过笔墨的表现来抒发情怀,展现个性。每一幅大师的作品都是他们人格的写照。但是怎样通过笔墨来表现个性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而把“有个性的表现笔墨的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
2、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思路及设想: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画发展史、表现题材、技法分类。演示用笔用墨的方法。
第二课时:选用梅花的诗歌及图片设置情境导入,然后介绍梅花外型及所蕴含的寓意、及象征精神,接着示范画法及技法讲解、学生分析和尝试。
第三课时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创作。
教学中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而不是培养画家。
即学生只要知道怎么画、为什么这样画,并不要求“他们”一定会画的方针。
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得出问题的过程,注重使用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这一方法得出结论。
五、教学程序:(教学环节设计)
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②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③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④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⑤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增进民族情感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相统一等教学规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王维的诗(谜语)引出新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增进民族自豪感。
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1、运用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解中国画的发展史,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提高学生美术的素养。
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教师(示范)画一张花鸟画,让学生观察中国画的用笔用墨。通过演示既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是怎样画的,又可以通过观察教师作画,进行思考,进而领会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让学生讨论教师演示时使用的笔法和墨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通过探索总结的结论,比教师告诉的结果印象会更深,掌握的时间会更长。利于学生将来能自主的学习,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现今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并不是培养画家。因此,本环节,只要学生能大胆的用手中的画笔在宣纸上涂、抹、甚至乱画都行。
学生在体验笔墨韵味的同时,他们(小组)之间会互相学习,学生自己会发觉谁“涂”得好、谁的不够好。而这些体验教师是无法直接告诉学生的。
本缓解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与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生能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或技巧。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XXX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黑白装饰画的美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首先)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美版初中教材第十八册第四课《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出示板书)本课是“造型61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确定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内容:
本课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可以了解用一种颜色与纸的对比,所表现出的对形体的概括与表现力,学习它以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所表现出作者的构思,感受黑白装饰画艺术的魅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纬度和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知黑白装饰画的艺术特点和多种表现效果,了解黑白装饰画的创作过程。使学生掌握对黑白装饰画分析、理解、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的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风格的黑白装饰画分析比较,共同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根据生活中的形象或图片中的形象,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绘画方法,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各种风格的黑白装饰画分析评价,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掌握正确的评价方式。发展潜在的艺术个性,大胆传递主观思想和感情。提高对黑白装饰画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4、根据我对教材分析的理解,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欣赏图片,让学生对黑白装饰画的表现特征、艺术效果和思想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进行对彩色照片和黑白装饰画的分析比较。
难点:
具体分析、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理解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完成有创意的黑白装饰画设计。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运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合作教学法、鼓励教学法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我先采用引导教学,用幻灯片放映一些不同特征的黑白装饰画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然后提出问题,进入课文。接着放映不同艺术特色的装饰画并作出比较,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让学生学会看作品,在看的过程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的审美价值观,感悟出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并运用到生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并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我将从课前准备—激趣导课—欣赏讨论—实践操作—教师总结几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
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的黑白装饰画图片,带进课堂让学生欣赏。
2、激趣导课
首先,我先让学生欣赏一个黑白效果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在神秘中接触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感受黑白美感。接着我会出示熊猫图片,提问:“熊猫一生当中的两大愿望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出答案:第一是熊猫想照一张彩色照片;第二个是想去掉黑眼圈。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黑白画的独特魅力。
接着,我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室今天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教室的墙上贴满了不同风格的黑白装饰画,并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更好地体会黑白装饰画的美感。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黑白装饰画的色彩要素是有黑白灰三种要素构成的。
最后,回到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每幅作品由于表现形式的不同,使得效果截然不同,以学生的自行探讨为主,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提出问题:同样是表现人物的黑白装饰画,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分析这几幅图片,会发现有的比较厚重,有的比较简练,让学生在思考中对本节课产生好奇,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由于点线面的构成不同,以及黑白灰所占的面积不同所以效果也不同。这样我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欲望。
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欣赏讨论
我们看到的水墨画它体现出了黑白灰的层次美;那么在平淡的年代里人们追求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多彩的年代人们又返朴归真想回归自然,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追求的是一种心态美。例如怀旧照片和黑白的摄影等对于情感的表达是色彩很难达到的。而黑白装饰画不仅仅是简单的用黑白来纪实,而是用一种颜色与纸的对比关系,对客观物象进行重新塑造,进行主观归纳,画面是由基本元素点、线、面基本要素组成的层次,形成一种单纯的美。
首先,我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多种风格、多种材料的黑白装饰画作品。并提出问题:你对教材中“黑白装饰是一种颜色通过与纸形成的对比关系创造的富有装饰性的绘画”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观看作品,并分组讨论。分析黑白装饰画的内容与风格、交流对黑白装饰画的个人看法,挑选自己喜爱的作品。通过大量的欣赏,引起学生对黑白装饰画的兴趣。展示学生的个性风格。
接着,我继续拿出几组黑白画和彩色画进行对比。寻找黑白画中存在的吸引力。同样的画面(房子、鞋、餐具、风景、人物),但彩色的照片和黑白装饰画却给人不同的感受。
我找学生用幻灯片演示从色彩照片到黑白装饰画的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黑白装饰画给人带来的美感。并总结:彩色照片给人视觉上有很大的冲击力,表达出作者丰富的情感;而黑白装饰画就会给人一种概况,想像的空间,人为创作的东西也会越多,表现出的就是另外一种感受;从黑白装饰画到彩色照片转变的过程也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它们各有各的美,各得其美,各美其美。
接着我用一年四季做比喻,秋天给人带来繁荣、丰富的感觉;而我却喜欢冬天,它把丰富、繁荣变得简约、概括,给人一种纯洁,平静的感觉。这样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交换观点,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态度。
最后,请同学说说作品的独特之处。归纳总结:
黑白画装饰画的表现形式除了点、线、面以外,(出示板书)还有:明度、线条、错觉、转换、仿影、对比、象征和变形等给我们一种单纯的美、简洁的美、淡雅的美。
在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大量欣赏比较,自己体验黑白装饰画给人带来美感的同时,感受彩色照片和黑白装饰画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从而把整个教学过程推向高潮。
4、实践操作
帮助学生确定自己喜爱的一种风格。尝试根据生活中的形象或照片,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安排好画面的整体黑白关系,使黑与白互相交替、互相穿插,富有节奏,是构成一幅好的黑白装饰画作品的先决因素。
首先我以花卉的照片为例,介绍黑白装饰画的三种处理方法:
第1种,用记号笔勾轮廓。可以在背景上用点点烘托花朵。
第2种,背景涂黑。可以把背景沿轮廓涂满黑色。
第3种,把花瓣涂黑,背景处理成灰色。
鼓励创新意识,学生自由组合,按小组创作。培养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感受的能力,提倡分组交流的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练习中,根据学生需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设计上和技术上的困难,及时展示一些创意好的草图。有共性问题统一讲解,并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好的作品及时展示表扬。鼓励学生有创新意识。这样给学生技术上的支持,帮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能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到创作乐趣,提高创作能力。
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互相谈对作品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实践操作的过程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提高。
5、教师总结
本节课通过欣赏作品、对作品的分析、讨论,了解黑白装饰画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感知黑白灰以及他们的关系,引导学生欣赏、认知黑白灰给人带来的美感,尝试用黑白装饰画的美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如何对物体进行概括,如何运用黑与白表现出绘画的装饰效果,如何用语言交流自己对黑白装饰画的感受和认识。
让我们认识到黑白装饰画的独特魅力,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选择不同风格不断地创新,就能够设计出很好的画面来表达我们的美好生活。
四、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遵循 “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归纳、总结几个方面深入学习。让大部分学生达到能够自主、正确的掌握黑白装饰画的基本要素,了解黑白装饰画和彩色照片给人的不同感受;让个别领悟性较好的学生达到除了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教学内容以外,还能够独立、创新、发挥自己的个性,通过自主学习和师生共同讨论,达到一个更高的认知水平。
最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美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和追求。
五、板书设计
下面请大家看我的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我以大纲契领的板书达到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体现了整个教学的过程,突出了重点和难点,这样看起来简单明了,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追求。
板书设计: 黑白装饰画的美感
一、基本要素:点线面
二、基本方法:节奏韵律 对比调和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6
主题阐释:
本课内容为苏少版初中美术第十五册第4课《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习时间为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展示风格各异、材料丰富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与评述,感悟与体验雕塑艺术的基本语言及独特美感;以学生非常熟悉且能驾驭的泥为媒材进行造型与表现,理解雕塑艺术的本质——以体积和空间的造型方式表达情感。本课为第二课时,通过对身边材料的观察、分析,探究运用新材料表现生命、创造生命的方法。两课时教学内容构成了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具有综合性的完整的单元。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处于渴望探求新知识,喜欢张扬个性的年龄阶段,他们会萌发许多奇思妙想并急于表达出来。雕塑艺术学习内容几乎贯穿义务教育的不同阶段,八年级学生较为熟悉,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雕塑的表现方法及精神内涵了解较少。我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长们“掠夺性的爱”的包围下,他们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环保意识也比较淡薄。
毕加索提出了“拾来的材料”概念,这一创新性的材料开发使雕塑语言更加的丰富和个性化,因此,教学内容定为:创造之旅——“捡拾”来的生命。教学围绕以废旧物为材料的雕塑创作过程展开,设置了感受材料特点,探究制作方法,创新作品主题,进行创作实践,展示评价作品等一系列环节。教学从体验、感悟到创造、实践,由生活到艺术,层层递进。学生在赏析作品、探究材料、立意构思的过程中,在生命的快乐绽放中潜移默化地领悟废废弃物雕塑的创作规律、艺术语言和精神内涵。
案例评点:
课前每班准备一只大纸箱,存放、收集班级师生使用过的废弃物品,如吸管、易拉罐、饮料瓶、胶带圈、报纸、杂志、光盘、电池等,课代表安排学生定期收集、清理、分类。
(一)展示、表演,与材料亲密接触
1.展示教师“捡拾”收集来的废旧物品,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其生活来源。
2.范作展示,学生带着好奇心观望。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一把老虎钳、几根电线,或者一只电子镇流器,几根铁钉,经过我们的.手就仿佛具有了生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经历创造之旅,给废旧物以生命。
二、交流、探究,感受材料特点
1.师生交流:生活中有哪些既容易获得,又具特点的废旧材料?日常生活中人们是怎么处理这些材料的?自己是如何收集到的?
2.学生分组汇总收集的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将搜集到的废旧材料分类。
3.师生交流:与常见的石、泥、铜等传统雕塑材料相比,废旧物作为雕塑材料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各抒己见。
材料形态废旧材料种类主要加工方法常用工具
点状材料稻谷、豆类、电池、贝壳粘贴、串剪刀、美工刀、胶水、切割机、焊接机、铅丝、钳子、线绳、线绳、乳胶等
线状材料线绳、羽毛、芦苇、草捆扎、粘贴
面状材料纸张、塑料、布卷、揉、缝制、团、粘贴、累积、弯曲
块状材料金属、石、木、泥、石膏焊接、切割、堆砌、扎
师生归纳总结:
1)废旧材料的种类丰富,生活中常被人们随意丢弃,来源广泛,容易得到;
2)废旧材料固有的形状、肌理、色彩、质地,呈现不同特点,给人不同感受;
3)废旧材料形状多样,统括了点、线、面、块等基本造型要素;
4)废旧材料雕塑方法多样,但容易受材料自身特点限制……
4.参观了解别组所带材料,根据需要在组间进行适当的调换。
三、尝试、赏析,探究制作方法
1.在组内所带的材料中选择较一种材料,思考:可以采用怎样的加工方法使材料呈现体积与空间?学生分组交流。
2.课件出示表格,总结废旧材料塑造空间体积的一般方法及常用工具。
3.师生总结:不同的材料应使用与之相适应的制作方法。恰当且巧妙的方法能更好地体现空间与体积。
四、创意互动,赋予材料生命
1.我们已经熟悉了材料,也掌握了一定的创作方法,那么,怎么超能赋予材料生命呢?大家来试一试。
师生商量选取一、二种材料,尝试“头脑风暴”,用不同方式进行空间与体积造型。看谁的创意巧,这么构思的理由是什么。
一把老虎钳可以是什么?
头脑风暴第一波:
螃蟹的钳、动物的脚、站立的人、未来战士、一条鱼、武器、瞭望台……
头脑风暴第二波:
焊接上一只废簸箕就是一只“寄居蟹”;
绕上一圈电线就是“运动员”;
糊上彩纸就是一条“热带鱼” ……
2.那么,艺术家们是怎样让生命绽放的呢?
1)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看到了怎样的“生命”?
2)用什么材料来造型的?
3)采用了怎样的造型方法?学生展开想象谈感受。
3.大家一起来试试:仔细观察课前所搜集材料,分组讨论可以怎样造型,选派同学在班级交流(一人或者多人均可,可边介绍创意边演示)。
师生归纳:要做出生动富有生命的作品,就必须抓住对象的特点,结合材料呈现的基本造型元素及其他特征,敢于想象、创造,才能创造出有生命的空间造型。
五、创作、实践,生命在快乐中绽放
1.启发学生构思用材料雕塑的形式为身边的生命“塑像”,学生谈创作设想(材料、方法、构思的独特之处)。
引导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师生共同帮助学生完善构思。教师引导学生不要追求外形的“像”,而要力求通过材料表现生命的本质、神韵。
2.以“生命”为主题,创作一件或一组雕塑,可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要求:
1)充分利用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美感;
2)作品构思巧妙,富有创意;
3.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意识。
4.教师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构思与造型,并给与鼓励。
六、评价、收藏,体验成功的快乐
1.作业过程中,迅速将学生创作过程和他们的作品迅速展示出来。
2.创作基本完成,学生围绕自己创作生命的过程谈创意,进行自我评价;师生从美术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对学生作品的创新之处、独特之处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作品不是那么完美。
3.在师生评价意见的基础上学生对作品进行二次作业。
成效分析:
本课首先采用废旧的物品导入,让学生先了解废旧材料给材料分类,激发学生积极加入活动,教师的提问让学生对废弃的材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的形象直观的导入,让学生生发现废弃物也可以塑造生命。
让学生感受材料的特点,它们各自的特性,以及主要的加工方法和所需要的工具。教师用表格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一目了然。
创意互动学生充分交流、探讨的机会,体会团体合作的乐趣。头脑风波,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的思考,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的思维,大胆的设计让学生发展了自己的能力,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学生在评价、收藏,体验成功的快乐中结束本节课,并完成了本节课件的教学目标。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解读:
《甜蜜的梦》为冀教版低年级美术教学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而设置的课程。以孩子熟悉的生活中常遇到的“梦”为题材,让孩子回味各种各样的“梦境”,体验“甜蜜”的美好感受,再通过独特的表现技法—蜡纸刮画来表现,让孩子在新奇中体验制作过程的乐趣,从而既培养了孩子想象、动手、创造能力,又在此基础上给他们以“欢乐之旅”,渗透了“构图”、“细节表现”等基本绘画知识,让孩子快乐学习,又得益匪浅。且针对低年级孩子具象思维(形象思维)更突出的年龄特点,本课立足于“梦”的表现,让孩子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来表现。所以说本课非常适用于低年级孩子。
2、 教学目标(三维):
“新课标”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美术实践,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创新能力,陶冶其高尚审美情操,我确定: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蜡纸刮画的有关知识、技法,能利用各种笔触表现画面;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甜蜜梦境”的感受及表现,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及创造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技法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提升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重点:对美好梦境的体验,感受蜡纸刮画的技法、表现;
难点:运用蜡纸刮画表现梦境。
3、 课前准备:
教师:⑴“美好梦境“的录像片段;
⑵表现梦境的名家画作;
⑶若干蜡纸刮画作品;
⑷蜡纸、各种笔头(尖、扁等)、全套泥塑笔、实物投影仪;
⑸展板若干放置于教室两旁墙壁;
⑹柔美的北京音乐。
学生:⑴蜡纸;
⑵各种形式的刮笔。
二、说思想:
针对本课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方法:
⑴“情境教学法”:情境对孩子有感染、暗示、激励等作用。用录像等表现美的梦境的直观音像资料,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进入状态,对梦境有更直观形象的体验,从而为最后的作业作很好的铺垫;
⑵“直观演示法”:在蜡纸刮画表现技法上,让孩子最快最有效地掌握,教师演示(示范)是最有效的。在实物投影下,教师用不同笔触刮擦,表现不同形体,让孩子马上掌握技法;另外,范作的出示也是打开孩子思路和促进其掌握的途径之一;
⑶“谈话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三、说程序:
著名心理学家利泊说: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因此,如何更好开发孩子的想象思维,活跃他们的思想和语言,奠定预约宽松的课堂气氛是很关键的。因此:
㈠引导阶段(激趣):
⑴在课还没开始前,教师的屏幕上就开始播放一些非常唯美的画面(真实):A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多采多姿的鱼儿自在遨游;B各国的美丽风景:荷兰的风车;威尼斯的五彩楼房和小艇;欧洲的多样城堡;我国各地各季美景;C宇宙广渺无边的美丽景色:太阳系;银河系;流星划过的美丽痕迹……再配上优雅舒缓点的背景音乐,我想,未等上课铃响,孩子们就已经陶醉了。(这一步的目的是,开拓孩子的思路,使他们等会的“梦境”有更多的现实中的“美景”来支撑;另外,一些美的画面,也会给最后的作业提供更多的可描绘的素材,为孩子的作业更有“话”可“说”打下伏笔。)
⑵铃声响后,我在屏幕上打出著名画家卢梭的《梦》:旖旎的色彩,宁静的场面,郁郁葱葱的森林中(叶子、花卉等形形色色,色彩多变)隐藏着各种小动物和野兽。它们非常和谐地相处在一起。师:在这个美丽的画面上,你能找出哪些动物朋友呢?孩子们肯定跃跃欲试,七嘴八舌找开了。(这里没有直接点出“梦”这个主题,而是现让孩子寻找,目的是激发其好奇心,提升课堂基调,为揭题作准备。)生:有狮子、老虎、长颈鹿、小兔子、狼、大象,还有黑人小朋友……师:好美的画面呀!可是现实生活中,它们有可能这样快乐和睦地相处在一起吗?生:不会!老虎、狮子还有狼会吃其它小动物……师:那为什么画家会画出这样的一张画呢?生:因为他画的是他的梦!师:说得真好!的确是这样的,画家在梦里的'故事被他画下来了。你看,多美呀好!这么多动物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他在梦中实现了他的理想。这真是一个甜蜜的梦啊!
(揭题:板书:甜蜜的梦)
㈡发展阶段:⑴屏幕放映:一些动画片的梦境片段:太空城、植物王国、蚂蚁城堡……师:这些片段大家肯定都是很熟悉的,它们来自小朋友们非常喜爱的动画片。这些都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呀,怪不得人们说,梦是甜蜜的。(点题)。你做过哪些甜蜜的梦吗?老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好好回味一下,等一会老师请你来说说你的梦境。(轻音乐)(目的:让刚才激动的孩子能平稳下来,更好进入状态,并更广打开思路。)⑵两分钟后请孩子回答。(这里,孩子们的回答肯定五花八门,有多种可能。有的可能比较现实,如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上公园玩之类;有的比较天马行空。那么,可针对不同的回答,给于不同的提示、拓展和鼓励。)
㈢实践阶段:听了这么多美丽的梦的故事,老师的心都被甜蜜涨得满满的了。小朋友们的梦真美呀!大家等会可以把它画出来。不过呢,大家不要着急画,老师现在也有一个梦和小朋友们分享。大家愿意来和老师一起感受一下我的梦吗?(生:愿意!)
在实物投影仪下,老师示范:金钥匙形的飞船上,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畅游知识王国的情景(重难点在老师的示范下开始解决):尖头的铁笔描绘人物、飞船等外形和细节的刻画;“■”型竹笔用来划出远景的城堡虚虚的隐在后面的透视关系;“﹋”笔头可以划出银河、流星的感觉(虚线);而棉花棒软软的笔头可以把虚的云层柔和的状态表现出来……孩子们肯定睁大了眼睛看得很认真。当老师画完后,还可因势利导,让学生还带来的范画,巩固技法的掌握。
师:现在,大家有把握用老师刚才的方法表现自己的甜蜜的梦了吗?(开始作业)
教师巡回指导。(屏幕上回放课前放过的美景图片,并播放轻音乐。目的:给孩子良好的作业环境和心情的同时,再给他们以实物形态的支持。)
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有共性问题可统一讲解,并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好的作业及时展示表扬。(目的:渗透绘画的一些基本知识,让学生互相借鉴学习。)
四、作业展评:
让孩子把作业贴到教师两旁的展板上,采用自评和互评向结合的方式,评出作业(“梦境”的表现由创意和绘画两方面来看),让学生得益更多。(目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后有所收获。)威廉.詹姆士(心理学家)曾指出:“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采用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是为了肯定学生。同样,所有的孩子的作业全部展示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五、课后拓展: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的画,真的很美!想法也都很独特。课后老师向请小朋友们用“我的甜蜜的梦”为主题,再写一篇小美文,描述一下你的画面上的梦。咱们下节课再来好好交流。(目的:将美术与文字紧密结合起来,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让他们对本科有更深刻的体验。)
六、本课特点:
⑴紧扣生活与艺术:整体以兴趣为前提,以生活为主线,让孩子通过感受生活(梦境)的美,再表现其精彩。从中明白“艺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理。
⑵丰富体验与感受:通过欣赏画作和老师示范,给于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美的熏陶。同时还获得技法的掌握的收获,让孩子提升对生活的感悟,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最后的评价,促进了孩子的自信心。
⑶强化时间与运用:让孩子在一系列感受之后,多多自己动手,给他们敢于尝试敢于探索与实践的决心和勇气,把孩子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生活需要联系起来,将学生创作与解决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敢想敢画“,得到更大收获。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只有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才能从整体上安排教学。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1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了解三原色、对比色以及色彩的三要素等知识,观察色彩在作品中的效果,掌握色彩搭配的方法,并创作出一幅表达情感的作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色彩搭配的魅力,用色彩美化和装饰生活。
二、说学情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了解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合理把握好学情是设计一堂课的基础。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在此之前已经学过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但是对于三原色以及色彩的搭配方法的了解还有所欠缺。因此我将着重带领学生系统的学习色彩知识,表达主观情感,培养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原色、对比色以及色彩的三要素等知识,观察色彩在作品中的效果,感受艺术家利用色彩传递出的自然之美和主观情感,并运用色彩搭配的方法创作出一幅表达情感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观察色彩的三要素变化实验和色彩图片,了解色彩基础知识,学会搭配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体会不同色彩搭配产生的心理感受,运用不同的色彩进行组合,创作出一幅表达主观情感的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色彩搭配的魅力,用色彩美化和装饰生活。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为了使课程有的放矢,我设置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色彩知识和搭配的方法。
难点:合理运用色彩搭配,表达主观感受。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教学活动中的高度融合和有效统一。本次授课,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展开我的教学,使本堂课的教学活动更加的丰富多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说教学准备
朱用纯在《朱子家训》中说到“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因此,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尤为重要。我准备了多媒体、水彩颜料、画笔等教学用具来辅助我的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至此,课程教学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我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展开具体阐述。
(一)趣味情境导入
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导入的环节,我会分别播放音乐《蓝色多瑙河》《西班牙斗牛曲》,并提出问题:这两首音乐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什么样的颜色能表达这种感受?学生可能会回答:蓝色能够表达舒缓、平静;红色能够表达激昂、兴奋。进而我会总结出:音乐可以触动我们的心灵,同理,色彩也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以此来引出课题《色彩的魅力》。
(二)作品图像识读
教学过程就是不断的提出疑问,进行思考,解除疑问的过程,所以我将展示色相环,并提问学生:哪些是三原色?为什么称之为原色?引导学生理解红、黄、蓝作为三原色,不可被其他色彩混合得出,但可混合得出其他色彩。接着我会演示三原色颜料调和的实验,提出问题:三原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可以观察到混合出了深浅不同、颜色不同、饱和度不同的色彩。进而我总结出:色彩三要素包括色相、纯度和明度。色相是每一种色彩的“相貌”,明度是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而纯度则是色彩的饱和度。
此时,学生对于色彩搭配方法还有所欠缺。因此我会展示图片《树枝上的樱桃》《蓝天下的麦苗》,提问:图片中都有什么颜色?它们在色相环的什么位置?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感受?鼓励学生主动回答得出:红色和绿色,在色相环对应180°的位置;蓝色和绿色,色相环相邻90°以内;红色给人温暖的感觉,蓝色让人感觉寒冷。
为了使学生对色彩有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紧接着我会采用“对号入座”的小游戏,出示三组色彩搭配图和词语卡片,请学生将图与词进行对应,并提出两个启发性的问题:三幅作品中面积最大的分别是什么颜色?用什么词语形容?学生积极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色彩除了以上感受,还能给人前进、后退等诸多感受。色彩之间通过互相搭配,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变幻出无穷的魅力。
通过层层设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游戏的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而且可以激发主动学习思考的潜能。
(三)技法表现探究
教师的示范赋予课堂于“形”,学生的创作赋予课堂于“神”,神形兼备,方为上品。我会以“四季”为主题,分析色彩,为学生演示搭配方法:1.选取相同的造型和构图,形成一个系列;2.根据季节选取合适的主色调,进行色彩搭配。为学生触类旁通,并为学生的创意实践做指引。
(四)美术创意实践
此时是学生扩散思维的实践环节,因此,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进行艺术体验:自拟主题,绘制能表达主观感受的色彩画面。学生在构思和实践创作过程中我会从色彩搭配方法、三要素的变化、调节色调等方面给予指导,为学生独立创作提供拓展的思路。
(五)多元展示评价
“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我会创设“魔幻色彩碰撞大赛”的趣味情境,请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从色相对比、冷暖对比等多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主体多元化,角度多维化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摆脱盲目被动而走向自觉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改进了教师教学。
(六)小结升华作业
正所谓:“编箩编筐,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在课程最后我将采用问答方式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同时升华情感:合理利用色彩,可以装点、美化生活。最后,我会布置作业:课后尝试运用色彩记录自己每一天的心情。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知识学生才愿意去学,因此做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八、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以下是我的板书。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9
各位评委:
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美术15册《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欣赏评述课程,要解决什么是肖像画、肖像画的发展脉络、风格演变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理解和体会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思想、精神的价值体现。肖像画不只是表现一个人物,更重要是展示一个人物的气质、内涵、精神世界及艺术家的思想。
2、从学生学习角度分析:应注意学生很容易将肖像画与有人物形象的绘画作品混同,需要用引导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并区分。
二、学生分析
学习对象是8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自主学习和讨论,有合作学习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外国古今肖像画代表作,使学生对外国肖像画艺术发展的沿革变化、风格流派形成初步认识,能进一步对肖像画创作基本要素、形式、法则、表现语言有所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阅读、讨论,让学生动起来,发现和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语言或文字来评述作品。
3、情感目标:感受外国肖像画的艺术美,进一步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并能理解、接纳人类文明史上丰富的文化遗产。
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
以赏析外国古今肖像画作品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对外国肖像画艺术的发展、演变、重要画家、经典代表作有所了解,并能从中获得对肖像画艺术欣赏的审美享受。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用发展、辨证的眼光来理解、接纳外国肖像画艺术随时代变化所表现的各种形式、风格,并且学会课后自行拓展,开拓创造性思维。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范画等。
2、学生准备:美术作业本,课外收集的图片资料,纸笔等。
十、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欣赏导入
1、问:同学们去过博物馆吗?能观赏一些什么东西?
2、欣赏一组外国肖像画作品
在西方博物馆里面,收藏着众多的肖像画名作。
3、板书课题
(1)、答:能看见青铜器、瓷器、化石、雕塑、绘画等
(2)、学生欣赏通过提问和欣赏作品,让学生对外国肖像画有直观印象。
探索发展
1、什么是肖像画?
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包括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2、怎样赏析肖像画
多角度赏析,技法、人物气质、内涵、精神世界和艺术家的思想等。
3、请同学们选择感兴趣或熟悉的一幅作品尝试进行评述。
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及知识补充。
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我们体会到每一幅优秀作品背后无不饱含着作者的感情,他们把历史背景、人物气质、内涵、精神世界用高超的.技巧表现出来。学生交流,讨论并积极回答、发言通过学生欣赏、讨论发言突出学生自主能力,老师引导及补充让学生除了解肖像画的发展、风格演变外,还要体会作品的情感、思想、精神等。
评述实践作业:同学们选择喜欢的作品,通过各种途径查资料,写下自己的欣赏体会。学生课后进行实践
通过书写欣赏体会,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总结拓展中国人画的肖像画也不错哦!(课件展示相关作品)
结语:
虽然画中的人已不在,但艺术家运用精湛的技艺使他们在绘画中永生,这些艺术家也随着这些传世名作得到永生,世代受人们景仰。学生欣赏展示中国人的肖像画进行拓展,用结语突出本课主题。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对于教材的分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本课是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生活增添情趣>中第四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装饰画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装扮居室的艺术形式,学生对这一美术领域并不陌生。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对装饰画的认识与欣赏,掌握其的用途、特点和基本的设计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尝试用综合材料的来美化生活,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及美化生活的能力,也为学习下单元---美好宜人的居住环境作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绘画技巧和审美意识。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我考虑两种方式让学生进行实践。一方面可以临摹,学生通过模仿,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居室环境,创作一幅作品。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装饰画的艺术特色,初步掌握装饰画的题材、造型、构图、色彩、材质等独特的艺术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装饰画与写实画的`区别,感受装饰画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用环保材料去创作一幅装饰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增强美化居室的意识,提高艺术素养和生活品味。
四、教学重难点
装饰画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发现材料的美感,巧妙地选材 ,制作一幅装饰画是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贵在兴趣,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没有兴趣的教学只会把课堂引入呆板、沉闷的死胡同,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学生愉快而又轻松地学到知识。那么,怎样抓住学生的兴趣设计出一堂生动活泼的美术课呢?为了真正让美术课活起来,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及思维特点,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准备采用“直观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让学生欣赏装饰画与写实画, 引导学生分析装饰画的特点,最后用实例演示装饰画的制作过程,组织学生 分小组合作完成一幅装饰画。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11
(一)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三册第十一课,是一节绘画创作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去解瓶子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并结合自己的审美情趣,把自己的装饰瓶子的想法画在纸上,并设计出色彩,图案等,为下节课做准备。
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初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对学生的实践,探索,动手制作能力的培养起重要的作用,为以后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感悟,美化,想像生活作较好的铺垫。
3,教学目标: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A,认知目标: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产生对瓶子的装饰意识,解瓶子装饰的手段与方法,并能用一些设计加工方法进行加工设计,在设计中体验创造的乐趣。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设计能力,并能对艺术作品进行简单的点评。C,审美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们能够保护环境,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纸上能设计多种方法对瓶子进行装饰,培养学生想象力,设计能力,并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瓶子的不同角度的观察,感悟,想象,培养装饰意识,能够学会运用巧妙的手段进行描绘装饰,并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课前准备:多媒体,装饰瓶范作,各种瓶子和绘画工具等。
6,课时:一课时
(二) 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我将采用游戏导入法教学,即先用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装饰瓶,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欣赏观看教师准备的资料,进一步对所学内容加以认识,接下来,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并让学生操作实践,增加学生理性认识,进一步突出本课重点和难点。
学法:遵循"学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时提问,做到学与练相结合,领悟到重点和难点,发现不足及时改正,养成刻苦钻研,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 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的步骤: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教师出示课件,屏幕中播放"装饰瓶模特秀",教师过渡 ,谈话:"看,这些瓶子多有趣,多漂亮。"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装饰瓶,接着教师提出让我们这堂课也来举行一个装饰瓶模特秀,这样可以导入课文,引出课题,接着教师引导谈话,这些瓶子不但好看,而且实用,让大家想想有它有那些实用的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很快知道可以用来装饰房间,教室等,这样引起学生想学的兴趣,接着老师继续激趣谈话:"要做一个漂亮的装饰瓶并不难,大家都能学会,但大家做时要细心,认真,这样,作出来的瓶子才美观。"这样既树立大家"我能学会"的信心,又提醒一些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学生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
2,生活感悟,拓展经验
利用课件播放人们在生活中乱丢,乱抛瓶子,污染环境的.现象,启发学生可以把这些瓶子收集起来,进行想象,设计,创造,就可以把废旧物品变成一件艺术品,可以用来美化我们的环境。屏幕上播放博物馆,家庭中,展览馆里的装饰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然后,一起来欣赏,解书中和老师准备的有关瓶子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它们的特点。这样学生就更进一步解课本上的要求,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综合实践,形成认知
教师出示多只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解瓶子的造型,结构,质地和种类,从内到外,从上到下让学生认识瓶子,解瓶子的透明和不透明,粗糙和光滑,让学生研究讨论可以用什么材料进行装饰,小组研究讨论,教师总结可以用套,缠,两瓶相拼等方法,材料可以用色纸,毛线,色水,橡皮泥等。教师告诉学生一些小技巧,缠毛线时为防止滑落可以先缠一层双面胶。在瓶体上作画时先涂一层肥皂水,这样有利于着色,并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技巧。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1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民间美术剪纸》。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七个方
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节选自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活动一的内容,是第四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基础部分。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历来被广大劳动群众所喜爱,学生对剪纸技法、运用也比较熟悉,所以本节内容要突出”喜庆吉祥“的内涵。以学生理解传统剪纸艺术的图形寓意为主,在巩固小学阶段的剪纸技法的同时,能通过借鉴传统图案进行一定的图案创新设计。
重点:传统剪纸图案的吉祥寓意及剪纸中的常见装饰符号。
难点:剪纸图形及装饰纹样的组合变化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 学习传统民间剪纸图案的象征含义,初步了解剪纸图形创造手
法,进一步掌握剪纸技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通过欣赏民间剪纸作品、讨论传统剪纸图案寓意、分析南北剪
纸作品风格、制作剪纸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民间剪纸的特点和魅力,学会从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并加以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产生兴趣,使学生 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情
学生对剪纸这个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并不陌生。但他们仅停留在小学比较简单的几何形
图案制作上,在认识上也不全面。因此较精美的剪纸作品展示对他们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且剪纸的学习材料易得,对学生的绘画基础要求不高容易出成果,采用直观性教学就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法
通过欣赏认识—分析讨论—提高认识—创新设计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使学生自主分析材料、创新思维,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转变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师生交流、生
生交流、生生合作的互动过程,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仅仅点拔学生的思维,实现创造。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工具材料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剪纸作品、图形剪影、工具材料等
学生准备: 剪纸工具材料等
六、说教学过程:
课前: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学前准备情况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
课前开始播放民乐《金蛇狂舞》营造喜庆氛围,课件展示精美的剪纸作品,引导学生回忆嫁娶喜事时在彩礼上、门窗上都要贴上象征吉祥美满的剪纸窗花。同时分组发放实物作品让学生看、摸,通过真实的视觉和触觉感受,营造吉祥喜庆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民间剪纸的兴趣。
(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10分钟)
利用营造的剪纸氛围,通过教师引导欣赏,学生的自主分析,解决教学重点问题。
1、播放一段民间艺人制作剪纸的视频,同时教师给学生讲解剪纸的历史、阳刻阴刻的剪法分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用用表格列出南北剪纸的风格特点。请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剪纸作品风格,把相应风格的作品贴在对应表格一栏。
2、学生观察剪纸作品《三多图》,辨认其中包含哪些植物?象征着哪三多?包含怎样的祝福?
3、分组说说本组拿到的的剪纸作品中包含哪些植物,象征着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剪纸图案中常用的移花接木组合手法。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8分钟)
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实践探究,解决教学难点。
1、老师举例:民间剪纸中常用的装饰纹样:月牙纹、锯齿纹。
2、请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结合自己小组拿到的剪纸作品,提取出其中较常用的剪纸装饰纹样、并尝试组合装饰纹样。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查看每组活动情况。
(四)创作实践活动。(16分钟)
教师提出要求:尝试用所学的剪纸知识,为自己朋友或长辈剪刻一件蕴含吉祥喜庆意义的窗花。动植物纹样均可,注意搭配适当装饰纹样。
学生体验创作快乐,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喜庆的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氛围中获得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展示评比,加深理解。(5分钟)
每组选出优秀作品展示,培养学生欣赏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并请作者说明这幅剪纸的包含哪些动植物图形?用他们表达怎样的祝愿?
通过展示评比强化剪纸图形寓意这一知识的掌握,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师总结,课后拓展。(3分钟)
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
1、你学会了什么?2、剪纸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感情?3、剪纸艺术就在我们身边,从中我们发现美存在于哪里?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课堂体验,感受美来自于生活、生活创造美。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找到快乐。
2、课后拓展:请学生观察生活中还有那些民间美术形式。
其中导入3分钟,引导探究10分钟,尝试体验,创作练习24分钟,评比展示5分钟,总结拓展3分钟。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13
一、说教材
课本的“本”是根本的“本”,是教学灵魂的体现。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6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了解大自然中光与色的关系,掌握色调的概念,学会运用色彩归纳的方法,记录大自然的色彩现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了解学情是尤为重要的。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原色、间色的概念,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对比、调和等色彩运用的方法。但是,对于色彩感知和归纳能力不足,很难绘制出一幅色调和谐统一的作品,根据这一情况,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感知色彩在自然中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色彩表现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师生交流的工具,为课程的成功提供标准,还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工具。因此,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自然中光与色的关系和色调的概念,体会不同的色调带给我们的感受,学会运用色彩归纳的方法,记录大自然的色彩现象。
过程与方法:观察光与色的实验,探究光的波长和反射,欣赏风景作品《喜鹊》《八月的阿玛拉玛草原》《姐妹们的`池塘》和《高原的歌》,掌握色调的概念,感受红、黄、蓝等色调带给我们的感受,分析风景作品中色彩归纳的方法,描绘美丽的大自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大自然色彩的魅力,加深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教学的重心所在,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重点:色调的感受和色彩归纳的方法。
难点:创作出一幅色调优美和谐的作品。
五、说教学方法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现状,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将采用提问法、讨论法、欣赏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展开我的教学。
六、说教学准备
确定了教学方法,接下来就需要进行充足的教学准备使教学方法能够落到实处,为此我准备了相关PPT课件、三棱镜、白纸、绘画工具等来辅助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不单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此期间我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美术体验。
活动一:趣味情境导入
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所以趣味性尤为重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将在导入时,出示谜语“来到屋里,赶也赶不走,时间一到,不赶就会走”。让学生猜一猜是哪种自然现象,学生能够快速的猜出是光。随后我会做出总结:光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世界,让我们能畅游在色彩丰富的大自然中,从而引出课题《大自然的色彩》。
活动二:作品图像识读
接下来是教学环节。首先,我将做一个小实验,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三棱镜,将三棱镜置于阳光射入的窗口,并在旁边放一张白纸,然后提出问题:当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到白纸上,出现了什么现象?学生能够很直观的观察出彩虹条纹。我将继续追问:彩虹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我会进行总结: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组成的,由于各种物体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色光,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
接下来我会用多媒体出示《喜鹊》《八月的阿玛拉玛草原》等作品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作品中的内容后,提出问题:从整体上看色彩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得出结论:画面中颜色丰富,但是整体和谐,富有美感。一幅作品或一个环境中往往存在多种色彩,这些色彩构成的整体调子,被称为色调,不同的色调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
紧接着,我将展示《荷花》《夕阳》等摄影作品和对应的色卡图,首先让学生结合作品和色卡确定主色调分别为绿色调、红色调等。随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作品的主色调有什么特点?其他颜色和主色调有什么关系?学生激烈讨论后,我会结合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而总结出色彩归纳的方法:作品中的主色调面积大并且有明度变化,是依据现实中风景的色调来确定的。除了主色调以外还可以运用它的对比色和邻近色点缀画面,使画面既丰富又和谐。
通过循序渐进的问答,以及合作探究的方法,既让学生对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团队协作的能力。
活动三:技法表现探究
由于将色彩归纳运用到实际的创作中,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以“傍晚”为例,示范色彩归纳的方法:
1.确定色调,根据“傍晚”确定出作品的色调;
2.线描勾画,用画笔勾勒出天空中的晚霞、海面和渔船;
3.填补色彩,大面积的天空海面用红色、黄色、橙色,渔船的倒影点缀成黑色;
4.调整画面,统一色调。
通过这样直观的方式,可以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技法上的难点。
活动四:美术创意实践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尝试运用不同的色调去表现大自然。并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从主色调的确定、色调和谐等方面进行有侧重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五:多元展示评价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我将设置以“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的展览会,引导学生自愿分享作品,并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和对于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活动六:小结升华作业
开头和结尾同样重要,因此在小结的部分,我会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回顾本课重要知识点,并且从关注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等方面进行情感升华,并布置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课后选择大自然中喜欢的颜色制作成一个色卡本。以此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八、说板书设计
优秀的板书,可以更加直观、更有层次性地便于学生理解本课重点知识。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美术说课稿06-24
中班美术说课稿04-20
小学美术说课稿04-30
中班美术说课稿01-05
小班美术说课稿03-17
初中说课稿07-26
美术说课稿4篇08-01
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07-15
大班美术活动说课稿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