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田野在召唤》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1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歌唱课《田野在召唤》。音乐课是一堂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过程,所以在我的课程中我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着同学们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这首歌一个课时完成,首先是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由意大利民歌译配的歌曲。歌曲旋律明朗活泼,情绪欢快轻巧,表现力小朋友春游路上的魅力场景。同样歌曲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潺潺的流水、万物生长,一片生机盎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具有良好的参与意识,而且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能够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但是这时期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我采用歌、舞、视频、活动等手段相结合,进行直观教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水平,我从本课的目标定以下三个。
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为通过学习演唱歌曲,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过程与方法体现在体验音乐的情绪,在小组活动中能够对音乐进行舞蹈的创编。知识与技能体现在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并能够识别音乐材料的重复运用。
本课的重难点:新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贯彻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只要有音响就要伴随着情感,重点不仅仅是歌唱,更多的是学生对歌曲感情的抒发。而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演唱歌曲,他们还渴望对音乐元素的一些探究,但是对他们来说仍旧是个难点,所以本课的难点设置为识别重复的手法以及对歌曲的创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引导法、体验法、小组合作法、欣赏法、练习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能够在小组创编中探索音乐的魅力。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表演法,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用具的准备: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有PPT以及音频设备、电子琴。
音乐课是学生们都喜爱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兴趣,进行课程。教学过程具体设计如下:
在导入环节,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播放大自然的魅力场景视频,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谐,视频的背景音乐就是课程需要学习的田野在召唤,引导学生在有对场景的熟悉中自然的进入音乐学习。在具体的课程中我会这么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音乐一起走进美丽的田野吧!”进而结束导入部分。
在新课教授的环节中,主要采取整体感知、分段学习、完整演唱的环节进行学习。首先在整体感知环节,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取教师示范演唱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通过提问“同学们听听从老师歌声中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想像歌曲的场景—潺潺的小溪、一望无际的田野。
在再听歌曲环节,通过听辨同龄人的演唱,教师提问“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从同学们的答案中感受到了大家对田野的喜爱,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再听听歌曲,这次听的时候注意听你在歌曲中有没有出现一样的部分”,进而进入到歌曲的听辨音乐材料环节。之所以安排这个环节是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够辨别音乐旋律中重复乐句的出现,所以在此基础上予以讲解音乐旋律的创作手法,在通过唱一唱的形式体验音乐重复乐句“重复的是旋律,但变化的.是情绪情感力度,感受音乐的奇妙”,进而解决本节课旋律发展手法的难点并能够演唱A段。
在学唱歌曲B段的环节,通过跟琴演唱、节奏填充,使学生参与体验感受音乐情感。通过多次聆听,学生基本能够演唱歌曲,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在“梯里通巴”部分的节奏拍手、跺脚等方式理解音乐节奏的时值,并通过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及创编能力。
之所以这样设置是由于音乐课是由活动组成的,是培养学生审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通过乐器创编、节奏填充既能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集情感体验、知识认知、能力培养为一体。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学生对歌曲已有所了解,并产生喜爱之情。当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时,再进行认知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片段采用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从小养成主动学习、互动、关注、欣赏他人的品质。
在巩固提高环节,为了更好的了解音乐,首先老师邀请学生演唱伴奏,教师跳舞,激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接着通过分解动作的讲解关键的舞蹈动作,并通过小组创编的形式来增加学生音乐的表现力,使之在玩玩跳跳中轻松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小结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并在歌声中边舞蹈边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最后是板书设计,其中展现的是歌曲的节奏难点和情绪,使得学生能够准确的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洪河小学的肖丽萍,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十册第五单元《田野在召唤》第一课时。
一、紧扣内容说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效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歌曲采用的是大调试,旋律前半部分紧凑后半部分宽松,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弱起节奏、附点节奏使得音乐欢快活泼,富有动感。半拍休止的运用,使得全曲显得生气勃勃。加上第二声部配以固定节奏音型及“啦”的伴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队效游、旅行的儿童们在充满着春意盎然的田野中边走边唱的欢乐神情。全曲始终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节课处在本册的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前我们已经简单学习过双声部的歌,并且也学过竖笛吹奏双声部旋律,为这一课双声部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一课也为我们后面学习较难的合唱曲《铃儿响叮当》做了很好的铺垫,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课教学重在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观,在合作与共处意识中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掌握孩子特点是学习的关键,五年级的孩子处于小学高段,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视唱和合唱能力,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所以我采用了多媒体动静结合、神情兼备来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对少部分音乐后进生窗体底端,我们老师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音乐素质得以提高。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引导他们采用了体验、想象、对比、模唱、讨论等学习方法。使学生把一些枯燥难懂的演唱方法、音乐知识点牢固的记在心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在愉快的歌唱。
三、分析学情说目标:
依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歌曲的演唱,所以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并掌握弱起拍、附点节奏和八分休止符。
能力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启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赞美。
根据音乐新大纲指出,学歌不是目的,要把音乐知识、情感、审美渗透到音乐中去,因此我确立了
本课重点:
让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并掌握弱起拍、附点节奏和八分休止符。
本课难点:
是二声部合唱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四、教具准备: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五、按照流程说策略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于是我把这节课分成四个板块:情景导入、学习歌曲、处理歌曲、展示歌曲。
第一板块:情景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动力,针对这一点我创设了这个情景
1、组织教学:
我领着孩子们听音乐《田野在召唤》伴奏音乐律动进教室。(播伴奏音乐)再通过音乐语言问好,创设出一种师生和谐融洽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境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强大动力。
2、课题导入:
我再声情并茂引入:“同学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朵朵鲜花竞相开放,把我们的田野装扮得更加漂亮,看一群孩子正在放声歌唱,听听他们都在唱什么呢(播放歌曲田野在召唤、出示图片)当他们听到有阳光、绿树、小河这么优美的歌词的时候、再加上精心设计的田野风光图片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欲望。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精神状态,引入新课水到渠成。
第二板块:学习歌曲
1、首先初步感知歌曲:(播放音乐《田野在召唤》),让学生去听赏歌曲,在听的过程中,老师只是以“拍手”“打肩”“摇摆身体”等肢体语言提醒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活泼与欢快,给学生一个完美的音乐形象。
2、老师在深情并茂的按节奏读歌词“(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绿树发芽万物生长)。再请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歌词:培养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解决歌中的基本节奏音型。(出示歌词)
3、在学生已入情的前提下,我安排学生学唱:因为这是一首双声部歌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引导学生用“三步学唱法学习”即分声部学唱、分部分学唱、激情演唱。
①、分声部学唱:
我把学生分成两组,用“啦”音跟唱,一组跟录音唱高声部,(啦啦啦啦啦…)一组跟琴唱低声部(啦0 啦0…)。为了避免相互影响我让他们小声轻声唱。弱起拍是这首歌的第一句很关键,为了使学生掌握,我引导孩子数节拍1234567(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让孩子把8改为唱,既形象又生动孩子们很快学会了弱起。歌曲中的附点节奏有的孩子一定把握不好,我让他们用手势解决(快快把路上)。为了唱好这首歌曲的八分休止符我让他们模仿小雨滴的声音(滴嗒嘀嗒),解决了这些知识后,再轻声填词。这样他们很快熟悉了歌曲。
②、加强后半部分学唱:
由于歌曲后半部分旋律起伏学唱时出现音不自然、和谐、统一的问题。如果教师再进行教唱难免学生乏味,这时(我就播放课件音乐),让他们分组讨论自学解决,不懂的来问我。我看见有的同学出来范唱、有的同学讲解、有的在给其他同学评价。最后他们还分组展示让我当评委。本环节我放权给学生,就是让他们有自信心,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③、完整演唱:
为了使学生歌曲唱得更富魅力,我边放音乐边展示田野的图片(出示图片),来激发学生演唱歌曲的热情和自豪感。老师根据实际点评。如果演唱效果不佳,就再进行引导,让他们用轻快、活泼、有弹性、高位置来演唱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板块:处理歌曲
1、情感处理: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所以我引导学生怀着真挚丰富的感情去演唱(同学们,想一想,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是用这种(当那春天充满阳光)声音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当那春天充满阳光)的声音去唱)同学肯定回答第二种。歌曲所唱到“梯里通巴”后面的高潮部分,,我引导孩子用畅快、挺拔的(梯里通巴)声音演唱,唱出他们欢畅愉快的心情
2、声与字结合
我在处理歌曲时将声与字结合起来,让他们带着气息高位置读歌词(如: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然后把声音带进去(如: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既有优美和谐的声音,又使歌词清新
第四板块:展示歌曲
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后,我将升华歌曲,于是我向学生挑战:如果我们要用这首歌去参加合唱比赛用什么形式最好,展示给老师看看。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时他们选了我担任伴奏,选了指挥、还有领唱,他们设计了齐唱、双声部合唱、为歌还加了肢体语言,然后再交换角色演唱,把本课推向高潮。这个环节我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己创作。
课堂小结
在学生学习热情未退时,我通过与学生交谈对本课进行小结,使他们懂得了如何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八分休止符的灵活运用和弱起怎样解决。让学生懂得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让我们再一次唱响这首歌曲,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吧,就这样踏着春天动人的旋律,我们的课在音乐声中结束。(播放音乐)
小结:
这就是我对这节课设计的一些想法,还有很多不成熟、需要改进的地方,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田野的召唤》第一课时。
1、教材分析:
歌曲《田野的召唤》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4/4拍,降E调,歌曲旋律轻快爽朗而富有生气,形象地表达了歌曲主人公热爱自然、向往春天的美好情怀。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由弱拍进入第一乐句,曲调中出现了同音反复和带切分音的节奏使得音乐欢快跳跃。第三、四乐句在节奏上变得较为宽松、舒展,情绪热烈。最后两小节在四度跳进中把音乐推向全曲的最高音“ⅰ”,情绪高涨,使全曲始终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从三个方面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唱准歌曲开头的弱起小节和同音反复的音准。
②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田野的召唤》。
③情感目标: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体会并表达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完整地唱好歌曲《田野的召唤》并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②难点:弱起乐句的进入和同音反复的音准;找出相似乐句并唱准歌曲中出现的力度记号。
4、教、学具准备:
本课需要准备多媒体,笔记本、音像系统、钢琴。
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法:
1、创设情境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儿童这一特点,我将以 “美丽的田野”贯穿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2、整体模唱
这首歌曲旋律较为复杂,要想让孩子们在第一课时尽快学会这首歌曲,在学唱歌曲时我将让孩子们用“la”模唱歌曲旋律,而将歌谱的视唱留到第二课时。
学法:
1、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唱歌曲这一环节我将充分渗透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教唱歌曲,这样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种 、自由的气氛,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展现自我。
本课教学分五大版块:一是趣味开场,导入新课;二是聆听歌曲,模唱旋律;三是学唱歌曲,提升情感;四是资源共享,课后延伸;五是再现歌曲,意犹未尽。
(一)趣味开场,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屏幕出示一段录像——潘长江演唱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待生欣赏完后,师简单介绍这首乐曲的相关背景。接着师说:“今天,老师将要为大家介绍另一首意大利的民歌《田野的召唤》,请同学们欣赏。”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有趣的录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由一首意大利民歌巧妙地引入本课所要教授的另一首意大利民歌,在学生不经意间巧妙过渡,同时也是学生初次感知歌曲旋律,为完本钱节课的重点迈出第一步。】
(二)聆听歌曲,模唱旋律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逐一展示一段田野风景 ,并用歌曲中的歌词简单介绍:
瞧,春天来到了,大地上充满了阳光,绿树发芽了,小河里清清的流水正在欢唱。
玫瑰花上的露珠闪闪发光,百灵鸟儿在展翅飞翔……(背景音乐是教学光盘提供的伴奏旋律)
【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歌曲中所描写的美丽田野的景色,在熟悉歌词的同时也在感知歌曲旋律。】
这首歌曲旋律较为复杂,要想让孩子们在本节课中能尽快学会这首歌曲,我将主要采用让孩子们听琴用“LA”模唱的方法学唱歌曲旋律。但由于歌曲的开头是一个不完全小节,要学生按情绪、按节拍演唱就有些困难。
(三)学唱歌曲,提升情感
由于有了前面模唱旋律的充分铺垫,学唱歌词已经简单多了,为了表达孩子们学习的自主性,并且让他们体会学唱的成就感,从而提升演唱欲望,我让学生边听琴,边轻声唱词,出现不会的地方用笔圈出,然后师生一起讨论解决待学生唱准歌词后,我再一次出示田野风景 ,让生说说看到这些景色时的心情,想象一下自己身处其中的感觉,带着这样的感情再唱一唱。并 讨论,每句话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或情感来演唱:
如:前两个乐句轻一些,因为小小的休止符通常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后面两个乐句要处理成渐强,尤其是最后一句要到达最强,表现了孩子们奔向大自然的迫切之情。
因为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学生对于感情的处理根本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最后再让生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更好地演唱歌曲,教师作适时评价。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孩子们自主学习,体验歌曲,表现歌曲,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表现歌曲的情感,到达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资源共享,课后延伸
拓展1:我眼中的意大利:师利用多媒体简单介绍意大利的风光名胜及音乐家。
拓展2:课后搜集:你还知道那些意大利的歌曲。
【这一设计旨在通过简单的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五)再现歌曲,意犹未尽
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带给我们无限的享受,让我们带着这份愉快的心情,伴着美妙的歌声,结束本节课吧! 学生在歌声中走出教室。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美学家说,如果我们能多听听脚下土地的意愿,我们就会理解自然与美是何等紧密地融为一体。五年级的音乐学习就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主题开展的。我所选定的教学内容是第十册五单元“你好!大自然”中的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旨在让学生用美的眼睛去观赏大自然,用美好的心灵去体验大自然,用真挚的情感去歌唱、赞美大自然。
《田野在召唤》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切分音节奏使得音乐欢快跳跃,极富有动感,表现了孩子们在田野中边走边唱、欢声笑语的神情。歌中所唱的“梯里通巴”仿佛是大自然在热情地召唤着小伙伴们“快快来吧”。全曲始终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验意大利民歌的特点能有感情的演唱并完成二声部合唱。
2、过程与方法:在魔术、模仿、欣赏、歌唱、表演、创造中引导学生探究。
3、情感目标:理解人与自然地亲密关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进行艺术处理与加工。
2、难点:准确唱好二声部合唱。
四、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再获得知识。因此,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猜一猜、变一变、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玩一玩、学一学、演一演。调动他们多种感官的参与,为学生提供自我感受、自我表现的机会。
五、说学法
根据学生愿意表现自我、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活动能力增强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用看老师变魔术、自己演魔术、模仿声音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升华情感。
2、用唱歌、创编、表演等艺术形式探究新知。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春天虽然来到了很久,可是外面的景象和冬天没什么两样。怎么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氛围呢?我想了很久,哎,我学刘谦,用变魔术的方法,变出漫天的绿叶,变出许多小花、小草,同学们不就仿佛置身于田野之中了吗?教学设计从激发学生的兴趣手,为学习歌曲打下基础,也体现音乐课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2、欣赏《田野在召唤》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地域的田野风景图片,给学生提供不同感观的刺激。欣赏中,要求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及听辨演唱形式,为下一步的二声部合唱埋下伏笔。
3、探究新知
从音乐课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哼唱、有节奏的读歌词、模唱旋律等入手,培养孩子基本的学唱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歌唱的欲望,并把这份幸福和喜悦带给每一个学生。二声部合唱是我设计的教学难点。唱跑调、合作不好、声音不均匀,是以往合唱的通病所在。那么我是怎么解决的呢?很简单,用科学的方法,一步一步来,不使蛮劲。首先单独练唱第二个声部,再引导让学生处理好一声部与二声部的衔接,最后轻声、有感情的合唱。如果每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那么这个设计就是成功的。学生的声音有可能比较稚嫩,不成熟,但是正是这种“不成熟”,蕴含着执著的探索精神。
4、拓展延伸
让学生感受着大自然与人的关系,给他们带来了创造的快乐。快乐是产生兴趣的基础,也是知识延伸的动力!
最后,我会提议: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让我们共同唱起这首歌,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体验快乐吧,出发!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田野的召唤》第一课时。
1.教材分析:
歌曲《田野的召唤》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4/4拍,降E调,歌曲旋
律轻快爽朗而富有生气,形象地表达了歌曲主人公热爱自然、向往春天的美好情怀。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由弱拍进入第一乐句,曲调中出现了同音反复和带切分音的节奏使得音乐欢快跳跃。第三、四乐句在节奏上变得较为宽松、舒展,情绪热烈。最后两小节在四度跳进中把音乐推向全曲的最高音“ⅰ”,情绪高涨,使全曲始终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从三个方面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唱准歌曲开头的弱起小节和同音反复的音准。
②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田野的召唤》。
③情感目标: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体会并表达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完整地唱好歌曲《田野的召唤》并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②难点:弱起乐句的进入和同音反复的音准;
找出相似乐句并唱准歌曲中出现的力度记号。
4.教、学具准备:
本课需要准备多媒体,笔记本、音像系统、钢琴。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法:
1.创设情境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儿童这一特点,我将以感受“美丽的田野”贯穿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2.整体模唱
这首歌曲旋律较为复杂,要想让孩子们在第一课时尽快学会这首歌曲,在学唱歌曲时我将让孩子们用“la”模唱歌曲旋律,而将歌谱的视唱留到第二课时。
学法:1.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唱歌曲这一环节我将充分渗透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教唱歌曲,这样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自由的氛围,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展现自我。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分五大版块:一是趣味开场,导入新课;二是聆听歌曲,模唱旋律;三是学唱歌曲,提升情感;四是资源共享,课后延伸;五是再现歌曲,意犹未尽。
(一)趣味开场,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屏幕出示一段录像——潘长江演唱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待生观赏完后,师简单介绍这首乐曲的相关背景。接着师说:“今天,老师将要为大家介绍另一首意大利的民歌《田野的召唤》,请同学们欣赏。”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有趣的录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由一首意大利民歌巧妙地引入本课所要教授的另一首意大利民歌,在学生不经意间巧妙过渡,同时也是学生初次感知歌曲旋律,为完成本节课的重点迈出第一步。】
(二)聆听歌曲,模唱旋律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逐一展示一段田野风景图片,并用歌曲中的歌词简单介绍:
瞧,春天来到了,大地上充满了阳光,绿树发芽了,小河里清清的流水正在欢唱。
玫瑰花上的露珠闪闪发光,百灵鸟儿在展翅飞翔……(背景音乐是教学光盘提供的伴奏旋律)
【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歌曲中所描写的美丽田野的景色,在熟悉歌词的同时也在感知歌曲旋律。】
这首歌曲旋律较为复杂,要想让孩子们在本节课中能尽快学会这首歌曲,我将主要采用让孩子们听琴用“LA”模唱的.方法学唱歌曲旋律。但由于歌曲的开头是一个不完全小节,要学生按情绪、按节拍演唱就有些困难,于是接下来我重点解决歌曲中的几个难点:
1.弱起乐句的进入
这首歌曲的特点就是每一句都是从弱拍开始的,如果这个弱起感觉找不好,每一句的衔接就不整齐。所以我首要解决的是开头的弱起乐句。我将在黑板上板书,0 0 0 12 ,师先示范两遍,请生轻声跟唱。如果生还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这是一个4/4拍的歌曲,节奏为1234,请生先数拍子,然后师划拍并喊口令“12起”,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唱准弱起小节。
2.同音反复的音准
对于这一难点,我将采取多听和打手势的方法带领学生反复练习,为了增加学生学习时的兴趣我将会在反复练习中增加“小老师”的环节,以学生教学生,使得学习更有趣。
3.相似乐句:只需在模唱时用手势区分即可。
4.相应的力度记号,如换气记号
这些可以在模唱的过程中一句话带过,待生模唱较熟悉后,我提示学生歌曲里的一个乐句就好比一句话,每句话之间都要换气,师示范生模仿,并让生对比加了换气记号和不加换气记号如何演唱更舒服。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反复模唱,帮助学生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轮廓,因为这首歌旋律较为复杂,学唱较为困难,所以本课时不要求学生唱歌谱。通过反复的模唱可以加固学生对旋律的熟悉度,为唱歌词起到重要作用。】
(三)学唱歌曲,提升情感
由于有了前面模唱旋律的充分铺垫,学唱歌词已经简单多了,为了体现孩子们学习的自主性,并且让他们体会学唱的成就感,从而提升演唱欲望,我让学生边听琴,边轻声唱词,出现不会的地方用笔圈出,然后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待学生唱准歌词后,我再一次出示田野风景图片,让生说说看到这些景色时的心情,想象一下自己身处其中的感觉,带着这样的感情再唱一唱。并集体讨论,每句话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或情感来演唱:
如:前两个乐句轻一些,因为小小的休止符通常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后面两个乐句要处理成渐强,尤其是最后一句要达到最强,表现了孩子们奔向大自然的迫切之情。
因为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学生对于感情的处理基本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最后再让生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更好地演唱歌曲,教师作适时评价。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孩子们自主学习,体验歌曲,表现歌曲,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表现歌曲的情感,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资源共享,课后延伸
拓展1:我眼中的意大利:师利用多媒体简单介绍意大利的风光名胜及音乐家。
拓展2:课后搜集:你还知道那些意大利的歌曲。
【这一设计旨在通过简单的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五)再现歌曲,意犹未尽
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带给我们无限的享受,让我们带着这份愉快的心情,伴着美妙的歌声,结束本节课吧!
学生在歌声中走出教室。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6
前言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人教版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我们的田野》”中的一首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介绍: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3年级教材中已经出现了合唱歌曲,分别是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黄昏》和下册中的《打秋千》、《法国号》、《幸福花儿开心上》、《白鸽》。本册的《田野在召唤》是学生接触的第六首合唱歌曲。这一课处在四年级上学期的第二单元,同时这一课也为我们后面学习较难的合唱曲《牧童》等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单元主旨是: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同一题材的音乐作品。单元收录了-唱:《我们的田野》,《田野在召唤》;听《间奏曲》,《小步舞曲》;看绘画作品《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和读散文片段《我所知道的康桥》。通过对田野这一主题的一系列不同种类艺术作品,让学生体验田园风光带给人们愉悦的审美感受。
本单元重点是能用欢快的声音和恰当的力度演唱《田野在召唤》,让学生认识到表现田园的音乐既可以是优美的,也可以是欢快的。这首歌曲在人音版教材中出现在五年级上学期,但与人教版有四处不同:
1、人教版是固定节奏伴唱作为二声部,而人音版主要是以主旋律下方三度旋律作为二声部。
2、在“快快把路上”这一句中,人教版没有附点节奏,而人音版是附点节奏。
3、人教版的第二段结尾没有力度记号;人音版在结尾的几个音上都加了重音记号。
4、人教版开头是高声部弱起先唱;人音版则是低声部正拍伴唱先开始唱。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效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
歌曲旋律前半部分紧凑后半部分宽松,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弱起节奏、附点节奏使得音乐欢快活泼,富有动感。半拍休止的运用,让全曲显得生气勃勃。第二声部配以固定节奏音型及“啦”的伴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边走边唱的欢乐神情。附点节奏,具有推动感,同第一乐段平稳的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首歌曲中,旋律基本上是上行的,力度的变化以及重音的运用将对情感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教材配套音响相较于人音版速度稍慢一些,二声部用的是“梯里通巴”四个字作为歌词;人音版音响则用“啦”字伴唱,更为欢快。
(二)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三年多的音乐课加上一年口风琴的学习,到了四年级,大部分学生初步具有了独立视唱旋律不太复杂的歌曲的能力,但是对于合唱歌曲学生却刚刚接触过简单的五首,还不太具备了与别人合作演唱的能力。我的学生由于有一年口风琴学习的经验,所以借用口风琴辅助可以降低合唱中的难度。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说明
1.通过聆听、对比、表现等方式学习歌曲、表现歌曲。
2.结合实例体验和感受力度记号的作用。
3.口风琴辅助,进行二声部的学习。
(四)技术准备
1.制作演示文稿。
2.搜集相关的音乐素材进行剪辑处理便于学生分析对比。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其对策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学生有一定识谱能力,能够视唱简单乐谱。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在三年级上学期学过可能有遗忘结合实际复习巩固合唱训练较少,只接触过简单的合唱,合唱能力还不强可能在合唱时出现音准等问题用口风琴辅助,帮助学生唱准二声部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用富有激情的声音、恰当的力度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了解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方法目标导入视奏法视唱法创设情境,为二声部演唱做铺垫学唱歌曲听唱法视唱法对比法唱会歌曲;唱好歌曲聆听拓展对比法了解不同形式对歌曲情绪的作用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习重音记号、顿音记号并能在音乐中正确表现。
2.进一步培养学生合唱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用歌声表达歌曲欢快的情绪,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情绪,唱好二声部。
四、教学难点相同旋律,但是不同的节奏。
五、教学流程示意
教学流程示意教学流程分为:导入与发声、学唱歌曲和拓展延伸三个环节。
六、教学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教学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与发声
导入与发声【阶段目标选用歌曲中二声部的旋律进行视奏和视唱,创设情境同时解决合唱阶段目标】选用歌中二声部的旋律进行视奏和视唱,阶段目标选用歌曲的音准问题。
1、用口风琴吹奏旋律
2、视唱旋律
3、双脚在地上交替打节奏,同时用象声词“踢踏”唱旋律,唱好连续休止符。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为二声部的演唱做铺垫,练习连续的八分休止符处的.唱法。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学唱歌曲
【阶段目标】解决演唱难点,分析歌曲、学会歌曲、唱好歌曲。
初听,看演示的谱例听范唱给歌曲分乐段。
1.初听,看演示的谱例听范唱给歌曲分乐段。
2.出示谱例,视唱学习歌曲第一乐段
学生演唱可能出现的问题:
20304050
不容易唱好连续八分休止符的声断气连的弹跳感觉。
解决方式:①做一做拍皮球的动作,体会弹跳的感觉。
②双手叉腰,感觉小皮球跳到肚子上。
③用这种感觉唱乐谱。
④加上字唱一唱。
3.完整演唱第一乐段歌词,设计演唱力度。
学生演唱歌曲并画出这两句的旋律线。通过直观的平行和上行的旋律线,给这两句话加上恰当的力度并演唱。
预设环节:学生根据以往别的学习经验,应该能够提出平行旋律用P,上行旋律用渐强。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可用范唱引导学生体会恰当的力度。
提示学生:注意气息支持、用清晰的吐字咬字表现歌曲的情感。请学生对自己的演唱作出评价。
4.学习第二乐段,直接演唱第二乐段的歌词。
难点:前面出现的20304050易与第二乐段中2345混淆,学生受前面影响,容易把一拍的音也唱成带有休止符的节奏。
解决方式:
引导学生从歌词中体会,第二乐段这里好像田野张开怀抱拥抱我们,我们也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因此我们急切的脚步中间没有停顿。
5.完整演唱第二乐段,复习力度记号。
完整演唱第二乐段出示带有顿音和重音记号的谱例,复习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带有顿音记号的字要唱的又短又强。学生演唱并自我评价。
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本节课把这两个记号作为一个知识点呈现,让学生再次感受力度记号的作用。
加上这两个记号后演唱,体会力度记号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
歌词中“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是一首意大利的歌曲,这个词可能是意大利语的音译,也可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欢迎,还可以是我们奔向大自然的脚步声等等。
6.完整演唱歌曲
出示加上了力度变化的谱例。学生完整演唱主旋律。同时请几个同学用口风琴
弹奏二声部的旋律。
7.进行两声部合唱练习
学生分为两个声部,高声部跟老师的琴,低声部有几个同学用口风琴演奏旋律,其他人跟着口风琴校正音准,用“踢踏”两字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问题:教材中要求学生用歌词中的“梯里通巴”作为二声部歌词,但是这个词与主旋律歌词相同,学生在演唱时又要顾及音准,又要想着字,可能比较困难,因此改为用走路形象的“踢踏”两个字来唱二声部。
预设环节:教材要求学生为XX节奏处设计动作或声音,但本节课重点放在使学生能够较为准确的演唱二部合唱,因此,设计声音或动作将放在下一课时进行。如果学生学习的比较顺利,二部唱的较好,也可以试着加上设计声音或动作。
【设计意图】预设多种方案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表现和对比等方法唱会歌曲。
(三)巩固拓展
【阶段目标】聆听不同形式的合唱并进行分析。
1、首先出示谱例,对比聆听人音版教材中的下方三度旋律的二声部合唱。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这样的形式使歌曲的情绪更饱满。速度稍快也可以使歌曲欢快的情绪表达的更好。
“快快把路上”这一句节奏的变化,分别唱一唱八分音符节奏的词和附点节奏的词,体会哪一种更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不同的开头一个是弱起,具有推动感;一个像是脚步声,边走边唱的感觉更形象。
2.学生完整演唱一遍歌曲,教师提示学生:合唱过程中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提示学生要注意聆听另一声部,使两个声部的声音和谐地融在一起。唱完后学生自己指出演唱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预设环节:如果学生学习的比较顺利,有时间就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题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可以给人美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不同的合唱形式,使学生感受不同形式对歌曲情绪表达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七、学习评价设计
1.学生的自评、互评和他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2.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
八、课后小结反思
小结
1.更多关注学法,预设多种方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
更多关注学法,预设多种方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
以往的教学中通常只考虑教师的教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很少。本课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学习结果,教师预设了多种方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并运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不同版本们之间教材差异,提高学生各种音乐能力。
以往的教学拿来一个作品就教,很少关注教材前后知识的衔接和学生原有基础和能力。本课设计在全面了解教材前后知识的衔接和学生原有知识能力下,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灵活的教法和学法,在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利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变为资源,给学生更丰富的体验。
3.注重结合实例进行感受和体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且完整的音乐知识概念。
唱歌教学的最终目标不只是把歌唱会、唱好,要通过对前后知识的衔接逐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音乐欣赏课的一点小小的思考,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7
美学家说,如果我们能多听听脚下土地的意愿,我们就会理解自然与美是何等紧密地融为一体。五年级的音乐学习就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主题开展的。我所选定的教学内容是第十册五单元“你好!大自然”中的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旨在让学生用美的眼睛去欣赏大自然,用美好的心灵去体验大自然,用真挚的情感去歌唱、赞美大自然。
《田野在召唤》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切分音节奏使得音乐欢快跳跃,极富有动感,表现了孩子们在田野中边走边唱、欢声笑语的神情。歌中所唱的“梯里通巴”仿佛是大自然在热情地召唤着小伙伴们“快快来吧”。全曲始终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
1、知识与技能:体验意大利民歌的'特点能有感情的演唱并完成二声部合唱。
2、过程与方法:在魔术、模仿、欣赏、歌唱、表演、创造中引导学生探究。
3、情感目标:理解人与自然地亲密关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1、重点: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进行艺术处理与 。
2、难点:准确唱好二声部合唱。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再获得知识。因此,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猜一猜、变一变、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玩一玩、学一学、演一演。调动他们多种感官的参与,为学生提供自我 、自我表现的时机。
根据学生愿意表现自我、体验 与探索创造活动能力增强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用看老师变魔术、自己演魔术、模仿声音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升华情感。
2、用唱歌、创编、表演等艺术形式探究新知。
1、导入新知
春天虽然来到了很久,可是外面的景象和冬天没什么两样。怎么让学生 春天的气氛呢?我想了很久,哎,我学刘谦,用变魔术的方法,变出漫天的绿叶,变出许多小花、小草,同学们不就仿佛置身于田野之中了吗?教学设计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歌曲打下根底,也表达音乐课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根本理念。
2、欣赏《田野在召唤》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地域的田野风景 ,给学生提供不同感观的 。欣赏中,要求学生 音乐的情绪及听辨演唱形式,为下一步的二声部合唱埋下伏笔。
3、探究新知
从音乐课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哼唱、有节奏的读歌词、模唱旋律等入手,培养孩子根本的学唱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歌唱的欲望,并把这份幸福和喜悦带给每一个学生。二声部合唱是我设计的教学难点。唱跑调、合作不好、声音不均匀,是以往合唱的通病所在。那么我是怎么解决的呢?很简单,用科学的方法,一步一步来,不使蛮劲。首先单独练唱第二个声部,再引导让学生处理好一声部与二声部的衔接,最后轻声、有感情的合唱。如果每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那么这个设计就是成功的。学生的声音有可能比拟稚嫩,不成熟,但是正是这种“不成熟”,蕴含着执著的探索精神。
4、拓展延伸
让学生 着大自然与人的关系,给他们带来了创造的快乐。快乐是产生兴趣的根底,也是知识延伸的动力!
最后,我会提议: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让我们共同唱起这首歌,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体验快乐吧,出发!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8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歌唱课《田野在召唤》。音乐课是一堂发现美、体验美、 美的过程,所以在我的课程中我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着同学们一起 音乐的魅力。这首歌一个课时完成,首先是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由意大利民歌译配的歌曲。歌曲旋律明朗活泼,情绪欢快轻巧,表现力小朋友春游路上的魅力场景。同样歌曲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潺潺的流水、万物生长,一片生机盎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具有良好的参与意识,而且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能够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但是这时期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我采用歌、舞、视频、活动等手段相结合,进行直观教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水平,我从本课的目标定以下三个。
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达为通过学习演唱歌曲,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过程与方法表达在体验音乐的情绪,在小组活动中能够对音乐进行舞蹈的创编。知识与技能表达在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并能够识别音乐材料的重复运用。
本课的重难点:新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贯彻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只要有音响就要伴随着情感,重点不仅仅是歌唱,更多的是学生对歌曲感情的抒发。而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演唱歌曲,他们还渴望对音乐元素的一些探究,但是对他们来说仍旧是个难点,所以本课的难点设置为识别重复的手法以及对歌曲的创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泼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引导法、体验法、小组合作法、欣赏法、练习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能够在小组创编中探索音乐的魅力。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表演法,从而到达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用具的准备: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有PPT以及音频设备、电子琴。
音乐课是学生们都喜爱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兴趣,进行课程。教学过程具体设计如下:
在导入环节,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播放大自然的魅力场景视频,带着学生 大自然的美妙和谐,视频的背景音乐就是课程需要学习的田野在召唤,引导学生在有对场景的熟悉中自然的进入音乐学习。在具体的课程中我会这么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音乐一起走进美丽的田野吧!”进而结束导入局部。
在新课教授的环节中,主要采取整体感知、分段学习、完整演唱的环节进行学习。首先在整体感知环节,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取教师示范演唱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通过提问“同学们听听从老师歌声中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想像歌曲的场景—潺潺的小溪、一望无际的田野。
在再听歌曲环节,通过听辨同龄人的演唱,教师提问“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从同学们的答案中 到了大家对田野的喜爱,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再听听歌曲,这次听的时候注意听你在歌曲中有没有出现一样的局部”,进而进入到歌曲的听辨音乐材料环节。之所以安排这个环节是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够区分音乐旋律中重复乐句的出现,所以在此根底上予以讲解音乐旋律的创作手法,在通过唱一唱的形式体验音乐重复乐句“重复的是旋律,但变化的是情绪情感力度, 音乐的奇妙”,进而解决本节课旋律开展手法的难点并能够演唱A段。
在学唱歌曲B段的环节,通过跟琴演唱、节奏填充,使学生参与体验 音乐情感。通过屡次聆听,学生根本能够演唱歌曲,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在“梯里通巴”局部的节奏拍手、跺脚等方式理解音乐节奏的时值,并通过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及创编能力。
之所以这样设置是由于音乐课是由活动组成的,是培养学生审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通过乐器创编、节奏填充既能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一局部是本课的重点,集情感体验、知识认知、能力培养为一体。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学生对歌曲已有所了解,并产生喜爱之情。当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时,再进行认知教学,就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片段采用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从小养成主动学习、互动、 、欣赏他人的品质。
在稳固提高环节,为了更好的了解音乐,首先老师邀请学生演唱伴奏,教师跳舞,激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接着通过分解动作的讲解关键的舞蹈动作,并通过小组创编的形式来增加学生音乐的表现力,使之在玩玩跳跳中轻松到达教学目标。
在课堂小结局部我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并在歌声中边舞蹈边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最后是板书设计,其中展现的是歌曲的节奏难点和情绪,使得学生能够准确的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相关文章:
田野在召唤教学反思04-15
描写的田野的句子04-08
秋天的田野作文03-15
秋天的田野小学作文05-24
《我们的田野》的教学反思03-25
田野的话题作文01-17
描写田野风光的句子04-02
我们的田野教学反思02-22
春天的田野初二作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