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4-06-14 10:09:3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美术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美术说课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是高中美术鉴赏第7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了解中国近现代绘画的艺术特色及代表画家的作品鉴赏。并了解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以及西方油画的发展对我国绘画的影响。培养一双发现美、鉴别美的眼睛,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内涵。学会美术鉴赏的方法,具备对美的洞察能力,养成热爱美、欣赏美的美好情感。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以逻辑思维为主导,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同时喜欢学习一些富有内涵地理论性知识。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引导学生鉴赏作品的同时,了解中国绘画发展的演变过程,体会绘画的艺术特色及特点。基于学情,将理论上升到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的同时考虑到课程本身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可能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过于生硬化,因此在授课技巧方面除了常规的授课方式外,我还采用了情境法、游戏法等,易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程内容上。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感受绘画作品蕴含的深厚文化韵味。

  2.欣赏经典的美术作品,掌握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3.培养对绘画的热爱之情,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现代中国画绘画大师的作品及艺术风格。

  难点则是:比较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和现代绘画的异同,了解国画发展历程。

  五、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方法是美术课程最为重要的改革,要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因此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课件、图片、画册及视频资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以情景再现的导入方式,播放作品《齐白石像》《太白行吟图》,将学生带入情景。引起学生兴趣,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请学生仔细观看展示作品图片并揭示课题《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

  根据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鉴赏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我确定我的基本环节为:

  环节二:描述分析

  (一)探究历史之路

  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之前预习的内容畅所欲言,说说中国近代绘画之所以有如此大转变的原因。学生可能会回答:社会状况、意识形态等等。画家探索融会中西方艺术精神,推动中国画创新。

  以上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二)领略现代画家风采

  这个环节我会给学生展示黄宾虹作品《万松烟霭》,并在学生对图像进行初步识读之后,引导学生思探究画面中描绘了什么?其中黄斌虹绘画特色是什么?以此得出画中绘制了一片郁郁葱葱的丛山密林。黄宾虹他游历山川,注意景物变化,风格浑厚华滋,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从笔墨上看,属于繁体的“黑、密、厚、重”,即积笔墨数十重,层层深入。在对于黄宾虹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会顺势展示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这幅画是谁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的知识储备,畅所欲言后,我将总结出这幅作品是傅抱石和关山月协力合作完成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感,个性突出,气魄雄健,淋漓酣畅,豪放洒脱。此画巧妙融合两位大画家迥异的画风。出现如此巨大的尺寸完全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画家重视深入生活,先后十余次外出长途旅行写生。他热情洋溢地绘写现实,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他的作品意境深邃隽永,富有生活情趣;构图稳中求变,笔墨浑厚苍茫;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民族的传统特色融为一体。

  环节三:总结领悟

  结合作品的赏析,小组讨论思考:现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总结:现代山水画讲究结构,注重纯粹的形式美感表现。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程式,成为中国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以此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认知,从而获得更充分的艺术体验,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环节四:比较鉴赏

  正所谓实践是最有价值的一种学问。因此,我安排了学以致用的环节,和学生共同归纳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师出示齐白石《虾》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其艺术特点,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并巩固鉴赏美术作品的角度和方法。

  这一环节能够更好地检验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独立评述的能力,完善对艺术作品的认识。

  环节五:小结延伸

  在课堂结束之际,我会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引导学生互相分享本课的收获与体会,进而体会现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上,并不是全部都要延续的,需要延续的是有生命力的部分。绘画作品是精神的体现。一个时代的作品必然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从生活入手,紧密结合时代。把握中国画传统的内在精神,向着现代形态转换,引导现代中国画良性发展,从而使中国画更加繁荣昌盛。并将课后作业布置为课下与同学讨论思考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山水画家?与同学交流。引导学生将美术学习延伸到课外。

  八、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

高中美术说课稿2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作画步骤,构图知识,美术术语的基本含义

  重点、难点、及措施:

  重点理解构图知识和美术术语的含义

  教具:

  几何石膏、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举生活中的生动图片。

  二、素描的含义;

  1、用单色的点、线、面的结合表现物体的形体,色调明暗层次等造型因素的绘画。

  2、写生素描从内容上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3、工具可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

  4、作画时间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

  5、从绘画传统的角度分为;中国传统的素描(白描)、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三、素描的表现语言

  1、线条、色调。对于初学者,首先学会用线条表现形象,即学会用线条打准轮廓及把握比例,透视关系等。

  2、初学者注意表现形体的明暗和色调的深浅。

  四、素描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

  1、感觉能力

  2、知识(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

  3、技巧:勤,练。

  五、观察能力:在动笔作画之前,应该用足够的时间观察,研究,分析形象的特征。要坚持多看,多分析,不断深化认识和理解的.程度,如观察表现。

  1、首先分出两大明暗体系。

  2、用比较的方法分出两大体系中不同色调的变化。

  3、在比较不同的色调时,要时刻注意形体结构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形面,在色调的处理上,有些地方要细腻柔和,有些地方要简练,概括。

  六、素描的要求:

  1、物图得当。

  2、造型准确。

  3、质感空间感强。黑白的关系,近实远虚,近大远小。

  七、素描考试指导:构图定整。结构明确。层次分明,刻画深入,总体感强,注意形象(局部)。

  八、静物写生:

  1、构图,上下左右均衡。

  2、切点定形。

  3、形体分析。

  4、铺大调子。

  5、深入刻画(整体-局部-整体的素描原则)。

  6、整体调查。A、形体比例处理。B、形体色调表现。C、形体背景有空间感

  D、物体质感。

  九、教师从总体上进行总结,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十、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临摹一幅石膏素描。

高中美术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头像作画》,现在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章节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素描》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本教材共分为八章。其中基础模块内容包括概述、石膏几何体写生、静物写生、头像写生、结构素描和速写与默写。选学内容包括风景写生、半身人像写生。教材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原则,每章均采用基础知识,技能训练程序和表现方法要点“三段式”结构。并将结构造型和明暗造型方法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训练,充分体现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和注重技能训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要求,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本教材是工艺美术专业的专业教材,是必修课程。也是平面广告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学习本教材,一方面能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能强化技能,发展思维,提高素描造型的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中专一年级学生.由于地方教学条件的限制,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美术教学受到忽视.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模糊,偏离的现象普遍存在.

  但是,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渐形成一套认识,分析,判断事物的方法,手段,对富有挑战性的事物有极高的热情.中专阶段的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中要求:“坚持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思想为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根据上述教材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心里特征,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各种物体造型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激发学生更热爱本专业。 知识目标:掌握头像写生步骤并加以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头像作画步骤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快速造型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形体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定基本形 把难点定为:形体塑造阶段主要任务----以明暗色调塑造形体,深入刻画表现

  五、教法与学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学生特点,我主要采用提问法、欣赏法、展示法、教师示范法、讨论法、实践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

  依据静物写生知识运用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围绕上述的重、难点,我主要采用“案例赏析—引导—示范”的三步骤方法,充分利用教具,以实例为主线,不断采用赏、析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素描知识,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强烈的求知欲,使整节课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中完成,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原因在于首先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

  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其次,文艺复兴无论在时空方面远离学生的生活,只有采用鲜活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情感。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和比较分析来启发学生掌握欣赏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体会美术的文化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B学法阐述

  头像作画步骤的准确性及运用是学生较难把握的,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的赏析活动中,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准备采用以下学法:

  1、“提问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这也是学法中最重要的部分

  2、“尝试操作法”增强互动性,掌握头像作画步骤的实际运用

  3、“学中练、练中学”使学生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4、“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然后提出难点、凝点,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程序

  根据素描课的特点,本节课由作业评讲、导入、授新课、课间巡回辅导、总结五个环节组成。

  1、作业评讲:评讲前次课的作业,在互动中展开评价,采用多表扬、鼓励的评价方式。

  2、导入:展示历届美术高考优秀头像作业,鼓励学生学好美术

  3、新授课:传授新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以伏尔泰石膏像为例,讲解头像写生的方法步骤。

  ①构图阶段(打基本轮廓):这时主要任务是观察对象,打好轮廓。多媒体课件展示伏尔泰头像,引导学生去观察对象。伏尔泰,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多次被流放,我们常用的伏尔泰石膏像是翻制乌东的雕塑伏尔泰坐像,雕塑家刻画高龄的伏尔泰被流放回来的情景,宽松的长袍遮盖伏尔泰瘦弱的身躯,但他目光炯炯有神,充满智慧的光芒。让学生感知伏尔泰的特征。(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前额高而宽,面部瘦,嘴角露出似笑非笑,似乎是对敌人的讥笑。

  ②形体分析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定基本形,这是本课的重点。依据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作画原则,运用几何形体的归纳法,将复杂的头部形体结构进行概括。边观察,边分析。复习头部结构,人的头部是对称的,要将左右对称的对应部分联系起来画,还要准确地把握其透视变化。可用辅助线(学生回答垂直线、水平线和倾斜线),寻求对应的相互联系和透视变化。准确地把握头部结构和五官位置。这时要学生学会整体观察、整体作画的方法。要画左边看右边,画上面看下面。最后用线或略加明暗的方法将对象的形体结构确定下来。不断分析、比较。在石膏像写生中应该强化这一阶段的训练,作为单独的重点的训练课题,以提高对头部形体结构的认识,提高素描造型能力和表现力。

  ③形体塑造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明暗色调塑造形体,深入刻画与表现。基本形体塑造主要以形体结构、明暗交界线为依据,以暗部色调为重点,通过明与暗两大部的对比关系去完成。在暗部色调基本画好的基础上,接着画明暗交界线亮部一侧的中间色调。这一个变化丰富、微妙的色调区域,必须认真对待。在不断深入刻画表现的过程中,不断观察、不断深入、不断修改。五官的刻画要始终保持相互照应、同时并进的一致性。但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还要注意虚实变化。

  ④调整统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回到客观形象上来,恢复到第一印象的新鲜感,认真分析、提出问题,调整修改。这时要将作业放到头像旁,退到一定的距离,整体的观察比

  较,提出几个问题,在作业中逐一寻求答案。根据提出的问题,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多思考,找准主要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修改的“点”一定要找准,否则将不可收拾。调整,要从整体出发,抓住整体。将局部调整的过程变为充实整体的过程,使画面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4、作业练习

  写生或临摹伏尔泰头像,让学生进行素描打形练习,掌握和应用本课头像作画的方法步骤。要求学生主要以结构分析为主,在四开素描纸上完成作业。

  教师巡回辅导:由于学生理解及掌握静物的写生步骤的知识层次不同和素质参差不齐,在巡回辅导时,可以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再进行其他头像的拓展练习。根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会出现的情况及时辅导。

  5、总结:本节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头像写生的基本步骤学习,提高塑造形体的能力。以欣赏,示范,实践等方法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七、简述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主要以头像写生的步骤为主,并在每个步骤中,注明要求和注意事项,然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头像写生的基本步骤,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简单的系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尽可能说明白“教什么”和“怎么教” 以及“为何教”。这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希望各位老师评委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中美术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来应聘高中美术老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转身板书写课题)。下面我先说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说教材

  我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是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十一课。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与创造的珍贵财富,蕴含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内涵。本课教材从民间美术植根于人民生活、民间美术的独特艺术语言、民间美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等角度帮助学生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应用。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对民间美术有进一步的认识,增添了对民间美术的兴趣。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结合本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结合生活经验,掌握民间美术的种类,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以及民间美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图片观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欣赏讨论常见的民间美术种类,尝试探讨民间美术内在的艺术语言。在艺术欣赏中,增强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感知联想能力和分析评述能力。

  3.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体会人民群众在美术作品中表达的美好愿景,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美在民间永不朽”的道理,树立保护民间美术的意识。

  依据以上对于教材内容与作用的分析以及对于教材目标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民间美术的发展、种类以及内在的艺术语言。难点是了解民间美术对人民群众生活的`意义,思考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应用。

  二、说学情

  在备课时不仅要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更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由于义务教育学段的学习,高中生在美术学习上较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对于美术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他们的思维较为成熟,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认知。但由于处于升学阶段的压力,他们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相对较差,这会导致学生对赏析内容不能正确地了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从生活经历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回顾已知的方式,学生探索新知,并通过趣味游戏“开火车”的方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好的教学方法能使美术教学事半功倍。因此,本课我将采用以引导启发法为主,情境法、观察法、竞赛法、讨论法、提问法、讲授法等为辅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观察法是美术教学常用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可以总结出不同的特点,印象也较为深刻。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听课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地与教师互动交流,充分地发挥个体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我将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与合作交流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培养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从导入、新授、练习、展评、小结和拓展等几个环节说我的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导入新课

  每节新授课的导入犹如一场精彩的演出。上课初始,教师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每一个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如春节要贴春联、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赏月等。教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有什么习俗让你记忆深刻?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切入传统习俗中的美术表现,顺势导入课题《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

  这样的谈话导入方式能够将课堂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切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在新授环节我将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认识风筝、总结种类和赏析特点。

  首先,以春节周末活动为背景,引出适合户外的运动——风筝,并通过提问:大家知道风筝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吗?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讲解风筝的起源与发展的过程,向学生介绍四大风筝产地以及北京、南通、天津和潍坊的代表风筝样式,从风筝的常见图案中初步感知民间美术中蕴含的吉祥寓意,同时引入民间美术的课题。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的同时顺利引入下一个教学目标:总结民间美术的种类。

  提问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民间美术形式都有什么?配合图片展示,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验,回答出不同的民间美术种类。根据学生的回答,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民间美术通过目的和用途的不同进行分类,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学生回答总结出民间美术的种类后,借助问题:每一种民间美术的代表形式都有什么?帮助学生再次厘清民间美术的种类,同时拓展一些民间美术种类的知识,如四大名绣、蜡染、扎染、中国结等。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种类明确之后,教师通过总结,引导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

  最后,借助多媒体展示剪纸和皮影作品,请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民间美术有什么特点?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可以总结出图案中谐音包含的吉祥寓意,从色彩的角度观察得出民间美术色彩对比比较强烈。最后,总结出民间美术的寓意性和象征性。在此过程中也会加入剪纸种类的拓展。为了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将在这一环节设置“开火车”的游戏,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不同的民间美术的图片,请学生说出它的不同寓意。通过此游戏,学生进一步掌握民间美术的寓意性。

  开火车的游戏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知识印象,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平缓升学带来的学习压力。

  (三)评述交流

  在这一环节,组织班级开展“民俗宣传会”,每一位同学准备一个喜欢的民间美术进行介绍。介绍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分享结束后,教师请几位同学进行点评,说一说自己印象深刻的民间美术有哪些?学生点评的过程中也可以补充不同民间美术的代表,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和鼓励性的评价,肯定全班同学的学习精神,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魅力的感悟。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提问的方式,回顾这节课的重点知识。在总结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情感的升华,向学生简述民间美术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鼓励同学勇敢担负起传承民间美术的重任。课下请学生收集喜欢的民间美术作品,下次上课进行分享。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记忆。条理清晰,良好的观感也能够给人美的感受,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高中美术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选用的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8课《不同的歌声》;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与艺术,我们要学会尊重并认识这些文化与艺术。同时结合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的探究展示,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够为本民族的艺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空间。

  2.教材的处理

  我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但不局限于书本教材,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一课时的教学容量从教材中删去墨西哥壁画运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补充进地域文化--惠女文化,使学生更能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认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惠女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模仿体验、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对艺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通过分析作品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突出重点

  (2)难点: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 通过体验与感悟理解作品中民族形象突破难点

  (3) 关键:民族文化的丰富性.通过课前学习探究来体现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

  5、资源分析

  学生资源: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亲身体验参与课堂教学。

  课程资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拓展内容组织教学。

  学校资源: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图书馆等资源。

  教师资源:教师通过网上和课外图书收集大量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扩大教学容量。

  二、说教法

  本课旨在通过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地方文化。引导学生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乐曲渲染法:利用相关民族乐曲做渲染是使学生的心情得以放松,既能克服欣赏过程中的视觉疲劳,又能扩充整合学科间的知识。

  2)讲述启发法:通过教师对美术作品的介绍启发同学对作品的分析和鉴别,从而达到鉴赏能力的提升。

  3)角色主持法:引导学生体验、描述、感悟作品的形象及展示探究学习成果的活动能力。

  三、说学情学法

  (1)说学情

  我校高一年的学生在学习积极方面是明显的,整体素质较高,思辨能力强,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而且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接近于成熟状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究,敢于否定;但消极也存在,由于初中学习方法的单一性,忽略了学科特征,所以我就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与美术作品间的联系进行鉴赏,领会民族文化的性质、特征和美术作品艺术表现手法,了解美术作品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状况等,来促进学生美术作品鉴赏能力的生成与提高。

  (2)说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1、筛选学习法: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有用的资料信息的学习方法,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

  2、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整体协调能力,既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在团队合作中突显个体创造能力。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8课(不同的歌声)说课稿,标签:美术说课稿,美术说课教案,

  3、体验学习法:学生在鉴赏作品过程中体验、感悟大师对民族形象的表现。体验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四、说程序

  (一) 体验与感悟 (二) 畅谈与交流(三) 理解与探究(四) 归纳与总结

  导入:聆听乐曲《伏尔加船夫曲》(音乐家)。说说你的听觉感受;

  (一) 体验与感悟

  内容:鉴赏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列宾作品《伏尔加纤夫》与“巡回展览画派”

  1.观赏作品《伏尔加纤夫》(画家) 说说你的视觉感受;

  2.吟诵诗句《伏尔加河上》(诗人) 说说你的心灵感想;

  3.模仿作品《伏尔加纤夫》中的人物动作动态,积极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活动。

  说说你的肢体感受.

  [设问一]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艺术家都在表现同一内容的作品呢?

  [设问二]在你们体验后能就当时纤夫们的形象、内心世界所想进行阐述吗?

  [设问三]你认为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什么样的情感与作品的艺术特征?

  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从它的诞生、发展、当时社会环境、艺术品风格、代表画家等方面简要描述.

  知识拓展:介绍巡回展览画派代表画家有别洛夫、克拉姆斯科依、萨甫拉索夫、施什金等。

  学生活动:静听细观畅吟体验并谈感受;

  教师活动:提示启发学生大胆表达和描述并要参与体验讨论,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并做知识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听、观、吟、验”等形式去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从中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形式以及社会学鉴赏法,分别从作品的表现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对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并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 畅谈与交流

  内容:藏族文化与美术-----建筑与藏族服饰

  学生活动:对收集到资料进行小组筛选,归纳后交流

  教师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外; 鼓动其他小组的同学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要参与讨论,进行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现探究归纳后藏族民族文化,即体现学习探究的成果,又有利于学生关注中国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并懂得传承与保护的良好意识。同时也是师生共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即是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的重点之一

  (三) 理解与探究

  内容:探究惠女服饰文化从他们的起源、发展、生活习俗、艺术品风格等方面简要描述

  学生活动:对收集图片进行小组筛选, 登台展示并说明其相关特征;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外,协助学生操作多媒体,进行实物展示;教师也要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把藏饰与惠女服饰相比较

  设计意图:利用比较式鉴赏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作品的特征,也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反映一个民族文化,同时对我国仍至世界美术发展的方向有更深入的思考,以突破本课的难点

  (四) 归纳与总结: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等多种形式,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五、反思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依据是新课标“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整个程序都围绕着学生自主探究来展开, 教学设计中有动有静,有思考的布白,有演练的空间,有交流互动的平台,能够充分体现高中新课程的理念精神。

高中美术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学基本思路

  A、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特定历史时期中宗教信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些重要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入手,结合一些宗教故事或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图表归纳的形式以及比较鉴赏法,对东西方宗教美术作品产生的宗教观念、历史背景、表现主题、艺术形式等方面做一个归纳,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宗教信仰对美术的创作主题、风格样式、物质媒介等方面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2、中国佛教艺术的代表——石窟艺术的艺术形式与所体现的观念。

  3、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神话对于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有代表性的作品。

  4、基督教信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有代表性美术作品。

  2、教学目标:

  a、理解在宗教流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

  b、了解东西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

  3、教学重点、难点

  在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形象本土化的现象。

  4、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到宗教观念与地域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双重影响。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A、在制作的课件中采用“比较鉴赏法”与表格的形式,将观察的内容如时代:性别:体态:面部特征:发型:着装:通过图片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或找一些介绍本课内容的影像资料有选择的给学生们观看。

  B、在课前,请同学们从网上或者书中查阅一些关于佛教、基督教以及古希腊的神话故事,然后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二、说教学方法

  1、学情分析: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我在教学中手段尽量多样化。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或者故事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2、心里调节的方法指导:学会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信仰及见解。

  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查资料并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主要采用“比较鉴赏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三、说教具与学具

  教具: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行教学。

  学具:作业纸、笔。

  四、说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分析中国佛教美术的各种形态。

  第二课时主要分析国外的宗教美术形态。

  五、说教学程序

  借助图像和问题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1、导入:教师展示云岗石窟的图片以及巴黎圣母院的图片,并且做一定的介绍。提问:这两座建筑有什么不同?

  2、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

  ①上述两座建筑是为了在世间的人们修建的。

  ②不过这些建筑不是为了供人们居住,而是为了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而修建的。云岗石窟(佛教)、巴黎圣母院(基督教)。

  4、导入正题:介绍世界中有包括佛教、基督教在内的宗教。接着向学生介绍一下佛教的简单情况以及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形象本土化的现象。

  5、学生初步阅读并研究教材:阅读教材的第28、29、30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教材内容,将内容填写到作业纸上。

  注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如下方面进行阅读。

  ①佛教是不是诞生于中国?

  ②佛教艺术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什么时代?

  ③为什么要创作这些美术形象?

  ④最有代表性的佛教艺术形式是什么?

  ⑤美术作品怎样被用来传播佛教?(如:1、修建石窟供教徒瞻仰与活动。2、塑造佛像。3、绘制壁画表现佛教故事。)

  ⑥仔细观察,佛教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⑦当时的一些统治者怎样看待佛教。

  6、请同学们把从网上或者书中查阅一些关于佛教、基督教以及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注意:教师可以分小组进行,请不同的小组把不同的内容,在教学中与同学们分享。)

  a、请一些同学来讲述一些关于佛教的故事。

  b、请一些同学来讲述古希腊的神话。

  7、教师总结:佛教的思想与古希腊时期的神话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表现这些观念的美术作品也有不同。教师展示古希腊的作品《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和《雅典娜神像》。不过二者也有共同点,请同学们思考并解答。

  8、教师总结:宗教的思想在当时的美术创作中(中国的佛教艺术、古希腊的艺术作品)占主导地位。人们用各种美术形式来表现对神灵的敬仰。在古希腊时期,人们的很多行为都是为了表达对神灵的尊敬。比如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最初就是献给奥林匹亚山上以宙斯为首的众神的。

  9、学生阅读并分析教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阅读第31页古希腊的材料,并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写在作业纸上。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与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①这个时期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是否都与神话有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②在制作这些美术品的时候,希腊人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它们?(最昂贵的材料)

  10、教师总结: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

  11、教师请一些同学起来讲述关于基督教的故事。教师进行引导。

  1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第32页,并将内容归纳到作业纸上。

  14、完成活动建议二。请研究、查阅基督教、佛教等不同宗教观念的小组选择一件作品来进行分析。

高中美术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所以对教材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更好的开展实际教学。我所说课的内容选自人美版高中美术绘画第4课。这节课的第一标题主要讲什么是素描、素描的表现手法以及基本的几种构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素描的基本技法写生一幅素描作品,同时能够感受到素描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好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课面对的是高中的学生,他们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同时高中生之前已经接触了各种类型的绘画作品,为本节课学习素描这种绘画形式奠定了基础。因此我将利用展示素描作品的方式,引导学生赏析大师的素描作品,感受素描这种绘画形式的魅力。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于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我将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素描的表现手法和基本构图,并运用素描的基本技法表现一幅造型准确的`素描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等活动,掌握素描的表现技法,表现一幅构图合理、造型准确的素描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写生素描作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了解素描的表现手法和基本构图,学会运用素描的基本技法写生素描作品。

  难点:把握描绘对象的结构和透视,并准确的表现一幅构图合理造、型准确的素描作品。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践行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法、小组讨论法和示范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石膏静物、铅笔、橡皮等。

  七、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是教学过程,也是说课的核心环节。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出示作品,导入新课

  在多媒体上出示丢勒的一系列代表画作,让学生感受素描的魅力。提问:丢勒的作品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出造型精准、质感强烈、神态自然。我将进行补充:丢勒是德国的一位画家,被称为“素描之神”。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素描的魅力,从而引出课题《素描》。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和互动提问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环节二:观看作品,总结概念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本环节我将借助多媒体出示素描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素描作品,并顺势提问素描中常见的构图有哪些?学生观察得出:素描中常见的构图有“△”形构图、“C”形构图、“S”形构图和“○”形构图。

  接着,在多媒体上展示中外素描作品: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伦勃朗的《风景》、吴冠中的《冬天的树》,让学生畅所欲言,谈一谈他们理解的素描是什么?同学们回答完之后,我将进行总结:素描是一种单色的绘画形式,可以通过线条、明暗的变化和空间关系,把物体塑造的具有立体感。

  之后,引导学生深入赏析,思考这些素描作品给你什么感觉?造成不同感觉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八十七神仙卷》看起来很纯粹,画面主要以线为主。伦勃朗的《风景》和吴冠中的《冬天的树》看起来比较厚重,画面以面为主,有明暗的变化。我会与学生共同总结出中国绘画多以线造型为主,西方绘画多以面造型为主,利用明暗和色调塑造物体的形态、空间和质感。

  随后,我会在讲台展示一组静物和相应的不同类型的素描作品,问问学生了解这两种类型的素描吗?

  请学生以美术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指导。当学生讨论得出答案,我进行总结:全因素素描就是调子素描,主要研究物体受光后产生的光影变化,根据明暗关系来塑造形体。结构素描强调对物体特征的表现,舍弃或减弱附着于物象上的光影变化,直接表现事物的本质和构造。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环环相扣的问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素描的魅力。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环节三:播放视频,讲解技法

  为了凸显美术课堂的直观性,我将在多媒体上播放全因素素描写生视频和结构素描写生视频。并根据提前摆放好的静物,示范素描基本技法及步骤,演示如何运用硬铅和软铅,如何排线条。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绘画的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思维之间发生碰撞,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确如何呈现出一幅素描作品,为接下来的实践环节打基础。

  环节四:学生实践,作品展评

  接着我会组织学生选取其中一种表现手法,运用素描的基本技法表现一幅造型准确的素描作品。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我将进行巡视辅导,提示学生注意线条及构图,注意保持课堂纪律。

  在学生完成作品之后,我会组织素描展览会,鼓励学生展示作品。并引导学生从线条、造型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

  活动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课知识框架并进行情感升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素描这种表现形式的运用,发现生活中的美。最后留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课后搜集更多素描大师的作品,下节课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请学生主动分享收获,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最后的搜集资料的作业是为了让学生以课堂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使美术知识与其他知识形成沟通,不断提高美术素养。

  八、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我的板书清晰明了、重难点突出:

高中美术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分析教材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因此,在授课前我对本课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主题二,属于“美术鉴赏”模块。共分为2课时,今天我阐述的是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通过欣赏文人画作品,了解文人画特征,感受其笔墨情趣。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文人画作品进行赏析。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审美判断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

  二、说学情

  了解学生是教学的起点,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更要备学生。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精神,他们思维活跃,见解独到,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更加渴望了解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会以活动探究的形式,着重引导学生欣赏文人画的笔墨情趣,总结其艺术语言,从不同的方面认识到美术作品的价值所在。

  三、说教学目标

  在理清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我制定了详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分别是: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人画的特征,并学会从艺术语言和笔墨意趣等方面鉴赏文人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作品《墨葡萄图》《露气》两幅作品,了解文人画的特征,理解文人画笔墨交织、诗书画印、以形写神、抒情写意的特点。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赏析《西山无尽图》《荷石水禽图》,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文人画作品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文人画的独特魅力,传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说教学重难点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我设立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为:文人画的特征。

  难点是:体会中国文人画的笔墨情趣,提升审美判断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说教学方法

  在本次授课中我选用了情景法、讨论法等不同教学方法融入我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保证课堂效果,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文人画作品等辅助我的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美术鉴赏活动的规律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我将以“欣赏”为线索,通过以下六个环节将我的授课思路一一道来:

  活动一:趣味情境导入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前提,为了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我将通过一首小诗导入本课,请同学们倾听诗朗诵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并提出问题:这首诗给你怎样的画面感?能和哪幅画联系起来?学生踊跃发言后,我将和学生共同总结:这首诗让我们联想到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面中一老翁独坐舟头垂钓之景,意境清冷而幽远。并追问:那为什么古代文人墨客的诗画能达到如此契合的地步呢?通过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带着问题走进文人画的鉴赏,引出今天的课题《文人画》。

  活动二:作品图像识读

  美术课堂凸显视觉性,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看”的基础上展开鉴赏学习,所以我将用多媒体展示《墨葡萄图》《露气》两幅作品,邀请学生观察并且思考: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又有何感受?这样的问题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作答,我将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总结:作品中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画家的内心与性格,通过主观和客观的共同描绘,表达了中国文人画的`独特意境,凸显“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视觉感受,建立对于作品的初步认知。

  活动三:形式语言审美

  在学生对美术现象有了初步的视觉体验后,更重要的是能运用恰当的美术术语分析、解释和评价美术作品。因此,在形式语言审美环节,我会展示《墨葡萄图》引导大家仔细观察,并顺势提问:你认为画家在作画时,是小心翼翼还是信笔挥洒?运用了怎样的笔墨?同时请同学们以美术学习小组为单位思考交流。小组代表回答后我将适时总结:画家在用笔上通过勾、勒、皴、擦等笔法变化,追求情感的表达。在用墨上,讲究墨分五色,以浓、淡、干、湿、焦来表现物象的主次、虚实变化和心绪。在笔墨关系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笔墨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使笔墨的审美价值得到凸显。

  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已经极为高涨,我会趁热打铁,请学生思考:画面中除了“墨葡萄”之外,还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回答:有题诗和印章。我会继续追问:诗和印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我将和学生共同总结出: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艺术特有的境界与魅力。这不仅是画上题诗、题跋和押印的外在融合,更是在画面中追求诗的意境,以书法的笔意塑造形象,将印章作为审美形式构成的元素,使得诗、书、画、印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学会表达和倾听,相互融合,相互补充,锻炼了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四:社会文化理解

  任何优秀艺术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创作背景,所以,我会请学生结合徐渭的生平资料,思考问题:画家通过《墨葡萄图》想表达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顺势进行总结:中国文人画最重要的价值是“画为心声”,它往往借用诗歌的“比兴”手法,借景抒情,寓意于物,使得个人情感和人生理想在画面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并通过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追求情景交融、意象高远的艺术境界,使文人画的视觉形式与内在意蕴在世界美术史上独树一帜。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深层理解。

  活动五:方法归纳应用

  美术课程注重实践性,为了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我会展示《西山无尽图》《荷石水禽图》两幅作品,同时设置“中国画鉴赏家”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艺术形式、笔墨情趣、诗书画印交融等不同角度体会文人画的独特意境。最后我将进行点评和总结,便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活动六:小结情感作业

  “寓画于情,以情动人”,美术不仅是视觉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因此,在课堂结束之际,我会带领学生总结本课核心知识,还会引导学生再次用心体会文人画始终坚持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寄托情怀,表达深层的自我和人生理想的情感。并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其他优秀的文人画作品,下节课共同交流分享。

  八、说板书设计

  在课堂信息传递中,板书是一种形象的无声语言,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从有声语言中获得知识,所以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高中美术说课稿9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不论是在考试中,还是在以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大家都要经历说课这个环节。

  一、说教材

  教材,课堂之本也。教学只有立足于“本”,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因此,在授课前我对本课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本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5课,属于“美术鉴赏”学习模块。主要内容是了解书法艺术的表现语言,掌握鉴赏书法作品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作者思想。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二、说学情

  了解学生是教学的起点,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更要备学生。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精神,他们思维活跃,见解独到,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但是在书法作品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他们来说是十分困难的,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会以活动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感受到书法的艺术魅力。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书法艺术的表现语言,掌握从笔法、结体、章法、墨法几个角度鉴赏作品的方法,能够结合作品内容、创作背景等体会作者思想。

  过程与方法:欣赏古代书法大家的艺术作品,观察书法作品中汉字的笔法、结体,从整体上分析章法和墨法,并结合资料从内容和背景等方面深入了解书法作品深层次的意蕴,体会作者的精神世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感,更加热爱书法艺术。

  四、说教学重难点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由此我设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书法作品中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的艺术特点。难点是从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等多个层面分析书法作品,理解“书为心法”的概念。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践行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同时为了辅助我的课堂教学,我还准备了一系列书法作品等工具。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美术鉴赏活动的规律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我将以“鉴赏”为线索,通过以下六个活动将我的授课思路为各位老师一一道来。

  活动一:趣味情境导入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前提,为了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我将通过出示不同书体的“书法”二字,请学生回答问题:你在图中都看到了哪两个字?分别是用哪种书体进行书写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书体的`不同并激发学生欣赏书法作品的欲望,以此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书为心画——中国书法》。

  活动二:作品内容识读

  美术课堂凸显视觉性,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看”的基础上展开鉴赏学习。我会展示一系列书法作品,请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作品中变幻丰富的线条是通过什么笔法表现出来的?通过观察总结出平动、提按、绞转三种常见笔法。

  接着继续展示篆书“南”、楷书“唐”、行书“增”3个字,提出问题:字体中的字分别属于什么字体?线条分别对应了哪些笔法?进而师生共同总结出:小篆主要以中锋用笔,在书写过程中,笔锋处于笔画的中间部位,其笔法以平动为上。楷书和隶书兼有平动、提按的笔法,笔画形态不断丰富。行书、草书、大量使用绞转,线条活泼多变。

  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视觉感受,建立对于书法的初步认知。

  活动三:形式语言审美

  此时,同学们兴致盎然。事不宜迟,我会展示《石鼓文》《张迁碑》《颜勤礼碑》,提出问题:篆书、隶书、楷书在字形结构上有什么区别?我的学生不难得出:篆书结体端庄,楷书方正、隶书扁平的特点。接着我会继续出示颜体“神”与欧体“神”,学生讨论问题:同种书体之间结构为什么会出现差异?师生共同总结出不同书法家在书写时会形成不同的个人风格,与书法家的个人经历、性格有关。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字体的章法,我会出示董其昌《谢惠连雪赋》和徐渭《行草应制咏墨图》,引导学生感受《谢惠连雪赋》的行间间距大,《行草应制咏墨图》的布局随意自在。进而总结:每个字都有基本的结构法则,字与字、行与行的组合又形成整篇的结构。章法在变化中追求统一,其中《谢惠连雪赋》总体较为规整,《行草应制咏墨图》布局随意自在。

  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书法字体的结体和章法,对于墨法这一知识点相对简单,所以我请学生进行总结,得出:书法字体用墨有浓淡之分,一般篆书、隶书、楷书多用浓墨,给人以笔沉、力度充沛的感觉,淡墨常用于草书、行书,给人淡雅隽秀、清新飘逸的感觉。除了浓淡,古人还用“枯”和“润”来形容墨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内深入探究书法作品的艺术特色。

  活动四:社会文化理解

  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创作背景,因此我们在鉴赏作品时应多角度、多层面的联系文化和生活情境。所以,我会展示“天下十大行书”作品,小组讨论:书法家个人风格的形成和什么有关,为什么说“书为心画”?根据学生代表回答,我顺势进行总结:由于作者笔下文字随心而变,故为“书为心画”。

  活动五:方法归纳应用

  美术鉴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用恰当的美术语言对作品进行解读评价与交流,发展自身的美术鉴赏力。为此,我将创设情境,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到博物馆观看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请同学们作为讲解员介绍作品。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投入到作品的赏析之中,分享彼此的见解,我也会在学生发言后对他们的观点大加赞赏并加以补充,以此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活动六:小结升华作业

  我将以提问的方式请学生谈本课的收获,并引导学生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倡导学生课后去美术馆看一场书法展,体会今天的艺术家书法当中的形式美感和精神世界,以求达到从课堂之内到课堂之外的延伸,进一步巩固鉴赏的方法。

  八、说板书设计

  优秀的板书,可以更加直观、更有层次性地便于学生理解。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高中美术说课稿10

  一、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

  高中的美术教育需要在巩固兴趣、发现特长的基础上不断地对知识进行拓展、提升。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节课"古代陶器与瓷器"的欣赏,旨在提高学生对中国民间陶瓷艺术的深刻理解,并对其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为工艺美术的审美与认识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1、本课的教学以图片欣赏、图片对比与分析为主线,不断渗透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艺术魅力。

  2、讲解作品的同时,插入陶瓷的一些基本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中陶器作品欣赏,旨在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人类优秀的的传统艺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问题层层递进。

  第一:古代彩陶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第二:古代素陶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第三: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2、学习对象分析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知识和社会素养不断提高,且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对古代陶瓷艺术的接触较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具有代表和优秀的不同种类的陶瓷艺术作品进行鉴赏,领略陶器艺术的特征和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陶器艺术的美感,塑造学生较健全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充实丰富的精神世界。

  三、教法学法分析

  美术是一门培养人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只其所以然,考虑到高中学生面对应试教学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图片引导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

  以图片引导的方式来推进知识的学习。针对本课陶器的分类、不同陶器的艺术特点、陶器的制作等相关知识,在教学中以环环相扣的任务来推进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的知识认识的更清晰更深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古今不同的陶瓷艺术作品欣赏,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使学生明确陶瓷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审美的情趣。

  2、过程与方法:

  (1)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着去解决,使学生逐渐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增强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勇气和意识;

  (2)通过作品欣赏、感受、体验、讨论、评述等过程,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3)展示丰富的陶瓷相关图片资料,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课外知识的涉猎和介绍,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增强学生创新的意识并逐渐形成在社会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观察和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今丰富多彩的陶瓷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本土的.美术,热爱本族优秀的美术形式,并逐步提高传承本民族艺术的意识。

  五、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时期陶瓷艺术的特点

  难点:不同时期的陶瓷艺术特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简单的制作工艺。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相关美术图片资料、实物陶器和课本等。

  学生准备:收集陶器艺术图片资料、相关课外书籍、新疆土陶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及内容:

  1、导入

  教师活动:(提问)上课之前,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问大家,你们知道英文单词"China"的汉语意思除了"中国"的解释以外,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回答出还有"陶瓷"的意思等等

  教师活动:(1)板书: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艺术

  (2)回顾知识点并引入本课话题:前面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是一个爱玉之国,崇玉之邦,中国有着灿烂文明的民间艺术形式,除了玉器,刚才大家所说到的"陶瓷"也是中国对世界人民所做出的又一大突出贡献,其地位从中国的英文名称中可已看出,它早已广泛深入人心。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一个非常灿烂的陶器艺术发展史,这节课,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国古代陶瓷艺术。

  2、讲授新知识,欣赏并分析作品

  教师活动:(1)提问:根据课前的预习及大家对陶器艺术的认识,请位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陶器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2)板书:一、 陶器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学生活动:(举手回答问题):(1)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和新石器时代的到来。(历史学科知识)(2)中国最早的原始陶器发现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和湖南道州玉蟾岩,距今都在万年以上,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和世界上其他地区陶器的出现年代相近。(p.9)

  教师活动:(引导并梳理补充知识):陶器的出现与火的发明和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大约8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各种造型的器物,然后晒干,烧烤后就形成了陶器。相传我们的祖先在使用火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将泥土涂抹在树木或皮毛之上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火功能。人们就经过不断的改造,终于制作出各种原始陶器,当时的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对陶器进行装饰,从而使陶器逐渐达到了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

  教师活动:(1)(提问):古代陶器种类丰富,根据实用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为食器和水器,从型制色彩上主要分为几类,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2)板书:二、陶器的分类

  学生活动:看书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陶器从型制色彩上主要分为彩陶和素陶两大类。

  教师活动:

  (1)板书:陶器 彩陶:

  素陶:

  (2)教师总结后,播放作品图片,并且请学生对作品做简单的分析说明,老师引导并补充;

  (3)布置思考题:在分析完作品后,请各小组派代表总结一下彩陶艺术的分类及它们各自的艺术特点。

  a、《人面鱼纹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学生活动:(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距今 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该陶盆质地细腻,造型敦厚,简洁朴实,尤其是盆内壁用红黑色彩绘出的两组相对的人面鱼纹,在圆形的人面上有发髻,两耳左右各画一条小鱼,口内衔两鱼,在人面之间有两条鱼儿在游动,形成相互追逐的动势,线条简练而生动,反映出当时渔民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

  b、《鹳鸟石斧彩陶瓮》(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学生活动:(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出土于河南临汝县阎村出土,现藏于国家博物馆。此瓮外壁绘鹳鸟食鱼,其旁绘一石斧。平涂着色勾线,为彩陶中仅见的一种画法。

  c、《彩陶舞蹈纹盆》(马家窑文化)

  学生活动:看书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土于青海大通县,距今约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内壁口沿画三组舞蹈人,各组均为五人,手拉手,头向一边侧着,两腿稍微叉开,头有发辫,身有尾饰。从发辫和尾饰运动的方向,明显看出这些人正在有节奏地舞蹈着。盛水之后就像一个小小的池塘,人们在岸边歌舞,别有一番情趣,无论从题材、装饰、考古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教师活动:(提问)原始人为什么把图案装饰在盆的内侧?

  学生活动:(回答)当时的人类都是席地而坐,无论拿在手上还上放在地上,多数是俯视,看到的是盆的内壁。

  d、《漩涡纹尖底瓶》

  学生活动:(引导分析)实用功能:装水的容器。瓶口小,携带时,水不容易溢出来,尖底可以直接插入松软的土中,以防倾斜使水外溢,两侧穿绳的耳,注满水可以用绳子提出水面;审美功能:采用漩涡纹图案,以漩涡为中心,用点、线、面结合,具有奔放的美感。

  e、《彩陶旋涡纹瓮》

  现藏国家博物馆,出土于甘肃永靖县,是储存种子的器具,造型圆浑,饱满,在器身的口、肩、腹部,以旋纹为间隔,组成三条装饰带,在主要部位绘旋涡纹,上下分绘水波纹、旋纹、主次分明,构图严谨,为彩陶艺术的杰作。该瓮上方的连续纹样犹如一个华丽的大披肩,正面俯视是以瓶口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适合纹样。(图片)

  教师活动:(提问)看完刚才的图片,并且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分析,我们知道了这些单独的彩器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特点,那么现在每组派代表完成我前面布置的思考题:总结一下彩陶艺术的分类及它们各自的艺术特点。

  学生活动:按小组回答,并且让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引导并总结,用课件逐步展示以下知识点)

  彩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和空间的东西发展,彩陶可以分为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两种类型。

  a.仰韶文化(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

  动物纹向植物纹转化

  半坡:以动物纹为主,鱼纹最多;

  庙底沟:以植物纹为主,图案渐多;

  b.马家窑文化:以半山类型为顶峰,出现轮制技艺。

  旋涡纹或波浪纹,图案化增强

  半山:

  马厂:

  教师活动:(1) (总结)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中国彩陶进入兴盛时期,并向西北地区推衍,出现灿烂的马家窑文化,经历马家窑-半山-马厂前后相承的三种文化类型,大约一千二百多年的发展衍变,而进入尾声。

  (2)播放《白陶鬶》及《黑陶蛋壳杯》作品图片,转入话题。

  (3)提问:请同学们告诉我,这是什么作品?

  学生活动:(回答)白陶和黑陶

  教师活动:(1)板书:素陶 白陶

  黑陶

  (2) (提问)请同学们告诉我,你们在看到这两幅作品后,与前面的彩陶相比,你们发现它们有何不同吗?有谁愿意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对素陶的认识?

  学生活动:(回答)素陶主要分为白陶和黑陶,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把陶器艺术推向最后一个高峰。(精致化、贵族化) 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2800-前2500)年已使用快轮制造陶器, 制成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和白陶鬶等贵重器物。到了龙山文化时期,黑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一些典型器物薄如蛋壳而且厚薄均匀,器型规整,器壁厚度有的甚至不到0.5毫米。黑陶的制造是在烧制过程中应用了烟熏法和渗碳技术,使之变得乌黑光亮。以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为代表的黑陶艺术追求材质、造型设计和工艺设计的极致,使陶器制作精致化、贵族化。并在性质上脱出原来的实用意义而衍化为贵族所独占的礼器。

  教师活动:(总结)我们刚才一起学习了中国古代陶器艺术的发展,欣赏了一些最有代表性的的陶器作品,分享了他们所拥有的艺术特点,现在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中国古代陶器艺术的发展脉络:

  (1)陶器艺术作品图案的内容由动物纹向植物纹转化;

  (2)陶器艺术作品图案的形式是从具象向抽象转化;

  (3)陶器的功能是从适用向具有装饰意义的礼器发展;

  (4)陶器艺术的制作工艺从粗糙向精致化发展。

  作业:

  中国古代陶器艺术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要是想对其有更深入的认识,同学们也可以去博物馆大饱眼福。这些珍贵的考古发现为现在的艺术家及学者们提供了无穷的创作灵感,大家现在就开始寻找寻找你们的创作灵感,参照自己收集的古代陶器艺术资料,画一幅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古代陶器图案作品,并预习下一节课"瓷器"的有关内容。

高中美术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正确理解教材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本节课是人美版高中美术第16课,属于“美术鉴赏”模块。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不同种类的工艺美术作品,感受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通过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陶瓷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认识古代陶瓷作品的艺术特点,体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魅力。本课的学习对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其审美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我授课的重要依据。我所面对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对各种艺术作品以及艺术形式有着极高的热情。但对于一些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并不是特别了解,对于鉴赏陶瓷作品的方法还需进一步学习。因此,我将结合学生的认知引导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陶瓷艺术的不同种类及成就,能够从造型艺术及制作技法等方面欣赏古代陶瓷的重要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把握中国古代陶瓷工艺重要作品的基本特征,体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是了解陶瓷艺术的基本特征。

  难点是掌握鉴赏角度,能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践行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讨论法、情境法、体验感悟法,从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陶瓷实物作品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下面将是我本次说课的重点部分,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将播放《陶瓷之路》视频片段,请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汉唐以来,除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另一条海上通道是什么?在学生回答出“陶瓷之路”后,我将顺势引发学生思考陶瓷作品的艺术魅力。由此,引出课题《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通过这种视频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并且通过设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环节二:观察分析,总结特征

  我将展示彩陶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请学生观察回答看到的造型及装饰特点,学生观察回答后,我会进行总结得出:《人面鱼纹彩陶盆》盆口外翻,装饰感较强,盆内饰有对称的两组人面鱼纹。圆形人面的头上有三角形装饰,耳部有向外的柳枝形装饰,人口的两侧为双鱼,旁边还饰有鱼纹。

  接着,我会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为什么会用“鱼”来进行装饰以及这样的'装饰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总结得出:“鱼”作为一种精神图腾,在当时的彩陶文化中是最具代表性的纹饰。在这件作品中,将“人面”与“鱼”合在一起,造型简洁、夸张,是一种高度图案化的图画。

  通过这样的观察、探究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环节三:对比分析,探究技法

  在学生对彩陶作品有了初步认识后,我将展示瓷器作品《青花八吉祥纹扁瓶》,并提问:作品中描绘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完成后,我会进行总结:器形硕大而规整,腹部两面绘佛教的轮、螺、伞、盖、花、罐、鱼、结等八种吉祥纹饰,纹饰极为丰富。

  接着,为了加深学生的体验,我将出示彩陶及瓷器实物,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并分组讨论:彩陶作品与瓷器作品有什么不同?我会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彩陶作品与瓷器作品在造型、制作技法上的不同。

  通过这样看一看、摸一摸等直观的方式,了解到彩陶作品与瓷器作品在造型、纹饰、技法上的不同,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

  环节四:总结解释,交流评价

  通过以上对于陶瓷作品的欣赏、分析,我与学生共同总结得出可以从造型、装饰、技法等方面对陶瓷艺术作品进行赏析。

  接下来我将展示彩陶作品《漩涡纹尖底瓶》及《青花瓷鸳鸯莲纹盘》,鼓励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件作品进行交流讨论。

  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交流感想。其他同学可以从造型、装饰、技法等多方面加以补充评价。

  这一过程体现了美术课程同时具有实践性,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在此期间我会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从造型、装饰、技法等多角度进行分析。通过这种对比欣赏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环节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课知识框架并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认识到工艺美术种类丰富,成就辉煌,涉及到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不仅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丰富和改善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完课程内容后,我会趁热打铁请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中国陶瓷艺术的作品,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分享。

  这一环节请学生主动分享收获,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最后的搜集资料的作业能够更好的将课堂进行延伸,达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高中美术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_____课《 》。(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本节是在学习了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 》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特点之二是:。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简单叙述即可,主要是教学手段)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

  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

  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数形结合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当然这就应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够做到叶老师所说“教就是为了不教”。

  三、说学法:(略述)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教师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并依

  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导出,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

  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时,可通过演示,创设探索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

  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重点叙述)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情景:

  A、教师演示实验。B、使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比较有趣、与生活实践比较有关的事例。C、讲述数学科学史上的有关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设计学生动手实践,

  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新问题的实验方法设计—这时在设计上最好是有对比性、数学方法性的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显示学生的实验数据,模拟强化出实验情况,由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构。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迁移知识(最好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有关的 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2、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互改作业,课后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

  五、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知识推导过程,右边实例应用。

  六、说课综述:以上是我对《 》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

  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大家辛苦了!

高中美术说课稿13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本PPT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调整、删除)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影视(温州嫁具)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

  "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

  彩陶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

  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

  什么叫美术

  身边的美术,

  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

  ②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

  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③、美术的性质

  精神产物具有独创性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①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外部形式结构。

  马克思说:"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

  ①多样与统一

  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

  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维纳斯。

  ②对立与和谐

  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

  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

  例:黑白?

  ③比例与尺度

  比例包括数学的秩序,尺度是标准规范,包含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黄金比例1:1.618,1:0.618)

  例:帕特农神庙、萨平妇女

  ④对称与均衡

  对称就是指整体的多部分依实际或假想。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立关系,它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

  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

  例:边防军

  ⑤节奏与韵律

  节奏: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现,有条理反复,交替或排列

  韵律:动势、气韵、有秩序、近似对比因素、交替重复

  例:巴黎圣母院、西斯庭圣母

  实战演习:(多幅图片)学生选择评判

  美术鉴赏的意义

  A、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学会鉴赏。

  马克思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①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人文结构、美是人们长期积累形成的,也是艺术家长期探索形成的规律。

  中国的四大美女、罗丹雕塑的罗米哀尔、委拉斯开支作品《宫女》的侏儒、等。

  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

  要求学生说说身边的生活用品。美术作品有的实用退化,审美凸显。(玉文化,木版年画,月份牌年画等)

  情趣高尚,抵御格调低下,提高精神污染免疫力。

  讨论和思考:

  讲一讲身边事物的美

  小结:

  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我们要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高中美术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战争与和平》是湘教版美术鉴赏领域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的第六课。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欣赏与战争有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本身的特点,了解战争与美术作品的关系,感悟战争的残酷,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同时学会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优秀的中外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初步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体会艺术作品的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增强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了解作品的内容、形式和特点等,探究艺术作品与战争的关系。

  难点:理解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不断学习与更新着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必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美术学习之间建立联系,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将基于以上的考虑,结合美术学科的学习特点和教材内容,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交流协作,因此,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主要安排了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准备

  同时为了辅助我的课堂教学,我还准备了资料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等。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大部分学生学习以感性认识为主,而感性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生动性、直观性和具体性,根据学生的这种规律,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的教学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具体的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环节一:导入新课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强大的动力。为此,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图片和纪录片,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谈一谈观看后的感受及其对长城的了解。揭示课题《战争与和平》。

  通过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长城的雄伟壮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描述分析

  首先,我播放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相关视频,简单介绍兵马俑的概况,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兵马俑的图片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兵马俑的兵种和职级都不一样,你们来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兵马俑的色彩、制作方法和装备上有什么特点?制作兵马俑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种针对具体的提问,同学们能够更有目的的进行欣赏,同时找到问题的答案:兵马俑是由步兵、骑兵、弓箭手、将军等兵种组成的。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颜色丰富、亮丽,光彩夺目(现在大部分已经看不到了),兵马俑主要是给秦始皇殉葬,秦始皇想要通过这只地下军队保卫他。

  接下来,我会继续展示兵马俑面部的细节图,并提出问题:兵马俑的面部、五官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得出结论:兵马俑的面部形状各异、五官各有特点,都不一样,非常生动传神。

  我趁热打铁继续出示图片《大卫》和《圣德列萨祭坛》请同学们与兵马俑作比较,并说出中国雕塑的特点,同学们经过观察、思考,不难得出答案:中国的雕塑注重整体,在细节上不做精致刻画,生动传神等。

  在这个环节我结合学生的已有认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并且层层深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兵马俑的认识。

  环节三:总结解释

  而后我将展示委拉斯贵支的《布雷达的投降》,提出问题:画面描述了怎样的故事?你能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欣赏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艺术作品对于战争来说不仅仅是歌功颂德,更重要的是艺术家通过画面表达对战争更加深刻的思考,警醒人们客观清醒的看待战争。学生若有所思,我继续发问:战争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人民家破人亡、生灵涂炭。教师总结:战争对艺术家的创作也有影响,在干扰艺术家创作的同时也让艺术家反思战争。由此,我们也在课堂推进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战争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毁灭、破坏和长久的苦难。以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重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课堂活动做铺垫工作。

  环节四:欣赏评价

  课程接近尾声,我继续展示西汉铜镜和李公麟的《免胄图》,提出问题:从文字和画面的内容上来看,你们觉得古代的这些艺术家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人民不希望战争,祈祷和平昌盛。

  拥有美好的希望是好事,但是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够得到和平呢?这个振聋发聩的问题让同学们沉思良久,最后异口同声的说:心存敬畏、理解尊重、化干戈为玉帛。

  通过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战争与和平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拓展视野。

  环节五:小结作业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在这个阶段我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重点知识,再次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的美,并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请他们回到家后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用文字或者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一环节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贴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高中美术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美术各门类的特点和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做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二、学生分析:

  大部分同学初中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培养学习兴趣,掌握鉴赏方法

  五、教学难点:

  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六、教学方法:

  激趣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

  提问:

  1.鉴赏=欣赏?(引导学生看书)

  2.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1.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A.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B.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如石膏像、木雕等。)

  C.工艺美术:也叫实用美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如陶瓷、刺绣、编织等)

  D.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用"眼高手低"引入美术鉴赏的重要性。(结合学生观展等进行讲解)

  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结合课文图例说出作品的年代、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

  三)、艺术欣赏活动中所要涉及到的几个因素

  影响欣赏活动的第一个因素就是──感觉。

  必须有后面的一个重要因素的支持,这就是──知识。

  第一点:为美术范围之内的知识。

  第二点:为美术范围之外的知识。

  还需要第三个重要的因素的参与,那就是──情感与想象。

  思想与观念──这是影响艺术欣赏活动的第四个因素。

  第五个因素为──评述

  第一幅:《放牧》

  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年代:古代

  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

  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请在图中一一找出。

  第三幅:《人物驭龙帛图》(提问三个问题:

  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气宇轩昂的男子、龙舟、鹭鸟、鱼、华盖)

  b构图上有何特点?(饱满)

  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手中持一缰绳,牵引着龙,可能是驾龙升天成仙。)

  d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

  第四幅:《奔马》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简单介绍"六法"理论(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原则)

  气韵生动-即-气质,作品的精神内涵(作品和作品的形象有生动的气度、具有生命力。)

  应物象形-即-形象(指描绘的形象要形似)

  骨法用笔-即-用笔(指用笔力度)

  随类赋彩-即-色彩(指色彩要与所画的物象相似。对色彩感觉稍作介绍。)

  经营位置-即-构图(作品要注意构图,作品中各物件的安排要合理美观)

  传移摹写-即-临摹(临摹即可学习基本功,也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结合唐高祖临死前要求《兰亭序》作为陪葬说明。)

  四)、课堂总结: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五)、作业:书后练习(六大类: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也不例外,表现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随着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而演变。)

【高中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美术欣赏课说课稿05-27

美术说课稿06-24

小班美术说课稿03-17

中班美术说课稿01-05

美术说课稿模板07-25

美术风筝说课稿04-23

中班美术说课稿05-24

小学美术说课稿05-28

高中说课稿范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