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说课稿

时间:2024-06-25 15:25:0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错误》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错误》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错误》说课稿

《错误》说课稿1

  学生分析:

  1、学生刚到高中,学习的方法、课堂上的原有习惯都还带有原初中的特点

  2、学生的基础很薄弱

  3、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还不是太熟悉,课堂气氛要注意调节。

  教材分析:

  [教学要点]

  1、学习郑愁予的《错误》,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2、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形象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诗中的意象的理解及意境的

  [教具准备]

  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解题

  郑愁予,生于山东济南。15岁开始写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在台湾出第一本诗集《梦土上》。郑愁予的诗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是清新婉约。这首《错误》便是这样。此诗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意境优美深婉。

  2、让反复朗读全诗,直至能背诵。

  3、学生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自由赏析,然后教师点拨。

  明确:诗歌第一节短短的二十个字却溢满了清丽而婉伤之情,用莲花来象征江南女子的纯洁与柔美,思妇敏感的情绪随着莲花的开落微妙的变化着。本节长短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漫长。“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形成音韵美。

  诗歌第二节用两个比喻思妇的心。深闺中思妇的内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紧掩”着“小小的`窗扉”,脆弱,敏感,充满古典的风韵,比喻新颖巧妙,“小小的”两次重复形成轻盈柔美的韵律,“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闱不揭”四个否定句呼应,既加强了抒情的深婉,又有助于音调的和谐。

  诗歌的第三节点明了诗题和全诗的抒情视角,“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以其优美的意象,独特的矛盾语言成为流传甚广的名句。

  4、重点品味“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一句中“美丽的错误”有何含义,表达效果如何?

  明确:“美丽的错误”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声点燃了思妇重逢的希望。因而“美丽”。但这马蹄声仅仅是从前面路过,不为她的企盼而停住,因此希望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

  5、本诗的艺术特色

  A、继承古代诗词传统

  B、鲜活的比喻和生动的意象

《错误》说课稿2

  在台湾诗坛有一位颇有影响的诗人,杨牧称他为“中国的中国诗人”,这位诗人就是郑愁予。他骨子里有一种“浪子”情怀,表现在诗歌内容上,他的诗作“无一刻不在关切人类的状况——性灵的,文化的,欢乐以及苦难的”,所以表现乡愁情结的乡愁诗、表现闺怨情结的爱情诗占据了他诗歌创作的大部分。读郑愁予的《错误》,犹如读到了唐宋的婉约词,坠入了一个潮湿的由柔和语词组合并营造起来的诗意空间里。他是用自己全部的血肉、灵魂和生命来写诗。所以在我们进入《错误》之前,请每一个人都试着呼唤出自己心灵中最真挚的部分,哪怕只是片刻,也好让我们能够跟诗人的心贴得更近一些。

  首先,【说教材】

  我选用的是人教版20xx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错误》排在本单元的第一课,属于必读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

  【说教法学法】

  那么如何来欣赏一首诗呢?语言是诗的载体。只有通过对语言内涵的把握,对语言中所呈现出的意象的分析,对哪怕是只言片语的透视,才可以从字的缝隙中读出诗的味道来。

  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第一注重朗读,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尝试朗读。读诗与解诗是相辅相成的。第二注重学生个体对于诗的理解,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热情,以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进入与诗对话的意境。第三教师要做好引入诗境、材料补充、把握导向、提高升华的作用。第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创造品诗的氛围。

  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所以这一课主要从意象分析入手,和学生一起品鉴意象,充分想象、体验诗情,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读诗、赏诗。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围绕师生平等对话,燃起学生思考的火焰,注重文学渲染,知识迁移运用的教学方式来设计。

  首先让学生听老师吟诵,将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

  听了老师的吟诵,同学们在诗歌中感受到了什么呢?让同学充分发挥想象回答,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热情,以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进入与诗对话的意境。简短发言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自己感知的最能表现诗歌情感的方式深情吟诵诗歌。

  在学生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将学生的疑问融入教学,引导学生解疑。

  古代诗词中描写人面美丽的诗意象,数不胜数,江南繁华遍野,诗人为什么情有独钟莲花这个意象呢?引导学生思考莲花意象的文化内涵。

  第一句和第三句告诉我们故事的地点在江南,时间是三月。三月的江南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阳光明媚,百花盛开,草长莺飞。但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呢,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帏不揭。春天明明来了,还勃勃生机,为何说“不来”、“不飞”、“不揭”呢?

  第二、三、五句用了“如、恰若、是”三个比喻写思妇的心。想一想,这一条“小城的向晚的青石的街道”,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具体描绘一下吗?通过让学生充分想象联想,结合学生的发言,把这些意象进一步分析,构筑出一个如梦如幻的意境。

  这是怎样的一位佳人呀,最该是在美丽的江南,她既没有首如飞蓬,也没有指天誓地,她只是默默的躲在镂花的窗棂后面,等待着一个人,这个人也许曾经是耳鬓厮摩的人,也许只是片刻邂逅中心动的人,但这个人绝对是已经融入自己生命和血液的一个人,她的全部动作竟然只有倾听。此刻于清旷宁静之中有马蹄声踏着青石板达达而来,愈行愈近,是那么真切——是他吗?同学们,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入诗的意境,飞进女子的心灵。

  【说教学效果】

  所以这一课主要从意象分析入手,和学生一起品鉴意象,充分想象、与诗对话,体验诗情,让学生不知不觉展开思想的碰撞,让学生爱诗学会读诗、赏诗。

  《错误》教学实录

  有人说,诗是上帝的雨露;有人说,诗是天使的眼泪;有人说,诗是月亮的花朵。从古至今,诗都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和心灵的寄托。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有这样一首诗,不仅点燃了沉寂的青春,冲刷着那样一个岁月风采的记忆之河,而且同样在今天的飞舞流光中,在你我生命的琴弦上娓娓弹奏出一曲心灵之歌,这就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先生的`《错误》。首先请听老师吟诵。(师吟诵)

  有一个少女说,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我就知道永远都忘不了它;有一个五十岁的男子说,读完这首诗,仿佛就又让我回到了人生的青春。听了老师的朗诵,你的感受是什么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太感伤了。

  这首诗犹如恋恋风尘中一部古老电影的悠悠对白,仿佛漫漫旅途中一幅原始壁画的寥寥余音,一个过客眼中的女子,一个女子心中的过客,共同为我们编织了江南水边一个悠远绵长的梦!那么,同学们,不妨,让我们以一个高中生的眼睛和心灵一同深情吟诵!

  刚才同学们一同用心灵与诗歌进行了零距离接触,如果我们要用一个字来形容这首诗,哪个字最恰当。

  生:美。

  师:英雄所见略同。美的在哪儿呢,美在意境,美在内容,美在情节,还是美的音乐,或是其他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这美丽的错误。

  师:请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觉得恰当的感情来读头两句。(生朗读)

  师:老师在这有个疑问,比喻人面美丽如花,古诗词中并不少见,“人面桃花相映红”,江南繁花遍野,诗人却情有独钟莲花,莲花有什么独特的文化内涵呢?

  (生思考)

  师:莲花即荷花,说到莲花我们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哪些作品呢?

  生:周敦颐的《爱莲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师:《爱莲说》里有一句广为流传描写莲花的诗句,同学们想到哪一句?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师:这句诗给我们传达了莲花的什么品质呢?

  生:纯洁、高洁、幽静。

  师:莲,在中国文化里,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莲花,纯洁、淡雅、幽静,一方面形容了女子的容颜,一方面也说明了女子的芳洁。

  “莲”谐音“怜爱、怜惜”的“怜’”,莲,又与藕密切相关,暗含藕断丝连的“丝”,“丝”谐音思念的“思”。所以“莲”,还象征着纯洁美好的爱情和思念,而莲子心苦涩,不正象征着思妇内心的苦涩吗?

  赏析莲花这个意象,我们仿佛看到,在小桥流水的江南,马蹄敲过,莲花摇曳,思妇美丽而哀伤的容颜如莲花的盛开又掉落了,惹人爱怜。大家感受到美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什么美?

  生:意象。

  师:是,美在意象。(板书:美在意象)美在意象让我看到了什么?

  生:女子美丽的容颜。

  师:很好。还美在容颜。(板书:美在容颜)

  师:第一句还告诉我们一个信息,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

  生:江南。

  师:好的,那么发生的时间呢?请看下一句。

  生:三月。

  师:烟花三月是一年中最美的时间,江南是世上最美的地方。同学们能够想到哪些描写江南的诗句吗?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最美的时间,最美的地方,连雨都是“沾衣欲湿杏花雨”,风是“吹面不寒杨柳风”,充满了勃勃生机,可是诗歌是怎样描写的呢?

  生: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帏不揭。

  师:三月的春天真的没来吗?诗句中的意象可以帮助我们解读。先看东风,哪位同学能来解读“东风”?

  可能同学们暂时还没有想到,我们一起来解读。同学们能够回忆出哪些与东风有关的诗句?小楼昨夜……

  生:又东风。

  师:相见时难……

  生: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师:东风代表着春天、美好,尤其是这里的“东风不来”四个字,化用了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并非“无力”,而是传递春天讯息的东风根本不曾前来,春天的美好不曾前来。

  师: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解读“柳絮”这个意象呢?

  生:“柳”代指春天、离情。在古诗词中送别诗中经常出现。

  师:“柳”谐音“挽留”的“留”,古人折柳送别,表依依惜别之情。漫天飞舞的,多不胜数的柳絮不正象征那恼人的离愁?“柳絮不飞”,同样是说春天不曾前来,浓浓的思念、离愁郁结在心灵。

  师:春天明明来了,使人确说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春帏不揭,跫音不响可以帮助我们解读。

  跫从字形上来看,大家猜猜是什么意思?

  生:脚步声。

  师:谁的跫音?

  生:被等待的人的脚步声。

  师:“跫音不响”,意味着?

  生:被等待的人没有来。

  师:原来,东风、跫音暗指被等待的人,柳絮、春帏暗指等待中的思妇。虽然自然界的春天来了,但在思妇落寞的心里,却一丝风也没有,连柳絮都静止不动,天地间笼罩在深深的思念和孤独里,万籁无声,外界越是热闹繁华,越发反衬出她内心的落寞。

  师:我想起了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一句话,同学们猜一猜?

  生齐答:“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

  师:在《错误》中诗人用比喻来形容女子的心,将心比作什么?

  生:“小小的寂寞的城”和“小小的紧掩的窗扉”。

  师:同学们,我们想象一下,假如我们现在所在的教室窗户,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那么大。你们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生:压抑,沉闷。

  师:很好,“小小的”三字,正形容女子封闭的心灵天地;“寂寞的城”和“紧掩的窗扉”的意象,都是在形容女子对感情的执着、专一。

  师:石给人的触觉是什么样的?

  生:冰凉坚硬的。

  师:青给人的视觉冲击是什么样的?

  生:色泽清冷幽淡。

  师:这样一条狭窄的弯弯曲曲的坚硬、清冷、幽暗、两侧有着班驳苔痕的街道,又是向晚时分。大家试想象这幅情景,天色渐暗,暮色下垂,思妇的心如空落无人的街道,慢慢地、慢慢地沉入黑暗,悲伤、哀怨在夜色里弥漫。大家感受到美了吗?美在哪儿?

  生:一系列中国古典意象,构成了一个如画如梦的美丽意境。

  师:提炼的很准确。(板书:美在意境)

  师:不知道同学们发现没有。城,街道,窗扉,给我们空间上什么感觉?

  师:城相对街道是不是更开阔呢?街道又和窗扉比?

  生:它们的放置顺序是由大到小。

  师:这样放置有什么作用呢?

  生:形容思妇的心一步比一步封闭。

  师:思妇可能先前也在城门等过,但失望,又在窗前守望街道,仍是失望,重重失望打击之后,她极度失望,但又不甘心放弃,于是坐在紧掩的窗后。诗歌到这个地方都像一幅无声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这时出现了这首诗唯一的声响。什么在响?

  生:马蹄声。

  师:达达的马蹄破空而来,敲在了青石街道上,敲在了思妇的心上,敲开了思妇紧锁的心扉,她急忙奔到窗前,推开窗,看向那马上的人,然后发生了什么呢?谁来想象一下,用你散文化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生:女子看向马上的人,可是不是自己的归人,是个过客。

  师:到这儿,美丽的错误也就形成了。多么痴情而执着的等待,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女子的痴情专一美吗?

  生:美。

  师:思妇的痴情专一美丽让我们得到了美的视觉享受、听觉享受,展开了美的想象和联想,女子情感也是一美。(板书:美在情感)

  师:我在读完这首诗歌时,想到了一句张爱玲的话: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

  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这首诗,还美在哲理,人生的错位美,在正确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在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很容易激起共鸣,这样,“美丽的错误”就不仅仅限于游子和思妇之间了,它成了一种许多人共有的“美丽的错误”。

  看完这一场美丽的错误,读者你是否感到哀伤?你又为了什么而哀伤?留给我们同学们课后思考。

  师:今天我们走进《错误》的内核,做了种种大胆的,可能也是错误的解读,但是我和同学们读出了心灵的悸动,读出了生命的丰美,哪怕就是真的错误,我想,那也应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感谢同学们赋予的精彩,同学们,再见!

《错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本课所处的地位及编排特点:

  《我们的错误》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九册第九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以面对错误为主题,前两篇主体课文以叙事为主,把道理蕴含在情节之中,分别写了儿童与英雄是如何面对错误的。而这首诗歌是一首极受学生喜爱的外国儿童诗,正是基于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的积累。作者借诗歌用一种内心剖白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对话。,用富含哲理的语言,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

  这首儿童诗篇幅短小,言简意赅,意蕴深长。使读者一进入课文就感受一种角色置换,仿佛不是在朗读诗歌,却更像是在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使写作意图于“润物细无声”中浸润于读者心田,更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2、说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充分考虑本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2)、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自己的错误有正确的认识,并正确对待错误。

  (3)、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3、教学重难点:

  抓住能唤起学生心灵触动的关键语句,以读促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理解,体会诗的含义,丰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能知错就改。

  4、设计理念及如何突破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执教《我们的错误》不能仅仅停留在诗歌的表面,而要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领会作者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生活。不断提升每一个孩子的语文素养。

  二、说教法、学法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纲》指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以读为本。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在精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景,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1、以读促悟

  本文意在引导学生面对错误时,要正确的认识它,并采用积极的态度改正它。诗歌没有过多的描写与叙述,更多的是感性的认识与理性的思考。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赛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加深理解,受到教育。

  2、联系生活实际。

  在理解“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错误是必修的一课,每个人都要细细读。细细读啊,把它读懂,读懂它啊,你才会成熟。上好人生这一课啊,你将永远不会糊涂。”这些难点句子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与情感的参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来说明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到知错就改的道理。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名言警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用名言警句来导入新课,通过读对怎样对待错误有初步的认识。巧妙地渗透了诗歌所包含的精神。

  2、学生自读,思考关于什么的名言警句?生活中有没有犯过错误?那当我们面对错误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来聆听诗人的教诲。

  3、导入本课,板书课题:《我们的错误》

  (二)、初读诗歌

  1、自由朗读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朗读情况。同桌互读,指名读,纠正读音 。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犯错误,诗人列举了两件很平常的小事,指名读第一节。当我们犯错误以后,该怎么做呢?指名读第二节。是啊,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勇敢的面对错误,在错误中成长。指名读三四小节。

  3、再读课文,你一定还会有新的收获。

  默读诗歌,画出给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认真体会,可以在旁边做出批注;有不懂的问题要标记出来。

  其依据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首先体现在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来读书思考。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三)、精读诗歌,感悟内涵。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抓住感受深刻的句子,进行研读、拓展、迁移

  当学生提出自己重点理解的句子的时候,教师随即用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

  内容出示在屏幕上,方便大家交流。

  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诗中的哪些话最形象?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文中关键的词(句、段)

  1、“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

  这句话,很多学生都耳熟能详,但是未必真正做过深入的思考过,理解这个句子可以涉及到以下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失败是成功之母?什么情况下会一错再错?

  补充从失败的教训中崛起的人和事情,深化认识。

  2、“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使学生正确面对错误,错误往往导引着人们的成功之路。

  3、“错误是必修的一课,每个人都要细细读。细细读啊,把它读通,读通它啊,你才会成熟。上好人生这一课啊,你将永远不会糊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重心长的叮嘱,有感情的朗读体验。想一想作者说这些话时,心里想的是什么?他还担心什么?听了这些话,你有什么感受?

  其依据是:读书要“进得去,出得来”。引领学生在诗句中徜徉,与诗人共鸣,通过自身个性化的体验,产生个性化的解读。结合学生周围的现实的人和事情,不断端正学生面对错误的心态,成功完成课堂学习向生活实践的迁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阅读欣赏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小节,进行背诵积累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2、熟读成诵,感悟诗人的心意

  诗人象一个温和的长者,象一个谦和可敬的导师,用平等的身份,可亲的态度,温和、朴素而简明的语言,和我们娓娓交谈。没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没有声色俱厉的责备,他态度和蔼,委婉亲切,从各个角度讲述道理,告诫世人,给人深刻的警示。

  让我们再来读诗,读出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情感,再试着把它背诵下来吧。

  其依据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应该在课堂上欣赏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五)、课堂小结

  作者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

  (六)、拓展练习:

  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你记忆最深的一次错误是什么?当时是怎样处理,学了这篇文,你觉得当时处理得好吗?今后你打算怎样面对错误?

  其依据是: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直面自己的错误,达到知错就改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

  我们的错误

  沙班.罗伯特

  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知错就改

《错误》说课稿4

  教材分析

  《我们的错误》是坦桑尼亚小说家、语言学家沙班?罗伯特的一首诗歌,入选教材时有改动。诗歌的作者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警醒错误的存在,歌咏、赞叹“我们的错误”。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理解、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4、抓住能唤起学生相似感受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

  抓住能唤起学生心灵触动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丰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执教《我们的错误》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诗歌的表面,而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领会作者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又要大胆拓展教材,构建民主、开放的语文课堂模式,不断提升每一个孩子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1、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步对诗歌内容有些基本的了解和感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首先体现在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来读书和质疑问难。教学中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所以学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都要通过学习实践才能检验出来的,这样,教师才不至于闭门造车,课堂才不至于僵化。

  2、 品读诗歌,联系实际,感悟内涵。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书要“进得去,出得来”。引领学生在诗句中徜徉,与诗人共鸣,通过自身个性化的体验,产生个性化的解读。对孩子来说勇于承认错误已经有些困难,真正改正错误就更难了。在教学中教师的.信任是给予学生的一种力量,与“天才伟人”“近距离”比较更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与他们离得很近,这种信任与榜样的力量会激励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结合学生周围的现实的人和事情,不断端正学生面对错误的心态,成功完成课堂学习向生活实践的迁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3、 回归整体,拓展课堂。

  (1)、欣赏原作,注重把自己的感悟放进诗歌有感情的朗读。

  (2)、正确认识认识写作在阅读中的位置,充分调动学生在已有的认知与情感的参与,让学生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来说明对关键词的理解。

  例如:针对“错误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并试着写下来。这样,阅读中关于语言表达方式与情感的积累,在写作中就有了落脚点,使写作成了阅读当中的一个拓展延伸的重要环节。

【《错误》说课稿】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错误》语文说课稿06-01

错误小学作文02-06

《错误》教学反思01-25

以错误为话题的作文02-20

《我们的错误》教学反思08-12

以错误为话题的作文05-08

《太阳》说课稿 我的太阳说课稿02-03

说课稿05-17

工作错误的检讨书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