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说课稿经典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美术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能用金山画王的特效方式表现一片以草丛为主题的作品,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2、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拓展创作,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3、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金山画王的特效方式表现一片以草丛为主题的作品,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难点:在欣赏画家的作品的同时,能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拓展创作,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教学准备】
信息环境及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特别好,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郊外去踏青感受春天的.气息,大家想不想去啊?学生:想!课件:老师驾车带着学生到郊外去感受。大家看到了什么?学生谈所见、所感。
2、我们已经用线描画了草丛的作品,几棵草长在一起时,它们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呈现出生动的自然效果。现在请大家自由欣赏作品,请打开桌面上的文件夹01。播放轻音乐。问:大家看到的作品怎么样?它们美在哪里?学生感受发言。小结:草丛很丰富,草丛的画面充满了生命力。
3、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那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电脑技术来画草丛中的作品。课件揭题:草丛中。
二、新课:
1、课件:欣赏画家卢梭的作品。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张画家卢梭的作品,请仔细观察,这幅作品都表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小结:卢梭是法国画家,他的这副作品展示了生命中最神秘、最隐秘、梦幻般的情境。这里的色彩明快,以深绿色为主。在草丛中,树干、花、草、叶、果实各有特色。主题是:被花豹袭击的黑人,人和动物自然的隐约在草丛中,植物也富有生命力,像活起来一样,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引起人们对热带丛林的向往。
2、现在再请大家自由欣赏以草丛为主题的作品,请打开桌面上的文件夹02。播放轻音乐。
3、引导思考:艺术家们的作品充满了奇特的幻想。看了这些作品你想到了什么?你喜欢这些作品吗?你能说说发生在草丛中的故事吗?或者是你想象中的丛林是怎么样的?有哪些草,有没有花朵和果实?其中还有没有动物和人物呢?动物和人物是怎么样的,在做什么?它们又是怎么样组合在一起的?
4、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名让学生操作后教师引导:如果在这个同学的作品中再添加或更换添加的人物、动物、飞禽等你能想到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吗?可以怎么给它命名呢?学生讨论并发言。
5、学生创作:现在请同学们给自己的创作主题用我们学过的金山画王这个软件资源去创作吧。要求:创作时要注意草是主题,添加的人物、动物、飞禽不能太多。大家也可以用桌面的文件夹01的草丛图片进行创作,并给你创作的作品命名。播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提醒:保存自己的作品。
6、作业展评:请打开自己的作品,选出作品媒体广播。先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做小结:表扬与鼓励。
三、教学拓展。
1、现在再请大家自由欣赏画家的作品,请打开桌面上的文件夹03。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品。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幅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2、现在大家欣赏的作品与刚才大家创作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对了,现在欣赏的作品有宇宙中、天空中、森林中、花丛中、海洋中、校园中等美丽的故事。那么你能用金山画王这个软件资源来再创作其它主题的作品吗?
3、学生再次创作。同时要注意要有主题。音乐播放,教师巡回指导。提醒:保存自己的作品。
4、作业展评。请打开自己的作品,选出作品媒体广播。先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做总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许许多多不同作品,并且用金山画王这个软件绘制出了美丽的草丛中、宇宙中、天空中、森林中、花丛中、海洋中等美丽的故事。,感受到了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描绘出千变万化的事物。退出并关机,下课!
小学美术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2课。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了解古建筑的特点、类型引导学生养成对古文化遗产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家乡古建筑的持久热爱之情。了解建筑的艺术特点并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进行描述,表达自己的感受。获得审美愉悦,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现象的兴趣,形成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对表现缺乏信心。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学情,我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建筑的特点、类型,能够运用白描等手法创作家乡的古建筑。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法方,提高创作、构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对古文化遗产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家乡古建筑的持久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如下重难点:
重点:了解古建筑构造形式,掌握白描的创作方法。
难点:创作过程中的用线及观察方法。
五、教学方法
一堂好课的呈现与有效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由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讲授法、直观感受法、情境法。
六、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我特意做了如下准备:建筑范例、建筑构造图、多媒体课件等。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皮亚杰曾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小学美术说课稿3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都有着那些的表现技法.
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让学生主体参与,在绘画作品中找到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在哪儿里.
教具:范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首先,把自己准备好的国画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接下来看过作品后大家都知道那些是国画哪些是油画,问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
例:如果我是作者,我就要把天空画成红色的,因为它向征着热情等等.
三.组织教学.体验发现.
大家可以看一下罗中立的>这幅作品,我们通过这幅作品能想到什么呀他的手里拿着饭要什么呀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相互的交换一下意见.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通过今天的美术课大家都掌握了什么知识,要想表现作者不同和心里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向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要画一幅作品,我应该怎样去体现.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让同学们自己去总结作品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同时在掌握了最基本的中国绘画的工具和分类外我们更应该进一步的去挖掘更加深刻的东西.
六,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在了解中国绘画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去书店或家里找一些有关中国绘画的书籍,去总结其创作意图.
板书设计:
中国画和油画
一. 中国画:
工具: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
分类:工笔,写意人物.动物.山水.花鸟
二.油画:
工具广泛
小学美术说课稿4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11课《东西南北》,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教学特色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东西南北》是浙美版小学美术2册第七单元“设计应用”领域,本单元以“折纸添画,巧做巧用为主题。本课以学生熟悉的动物为主导,用“折纸”“添画”的方式来表现动物形象。通过生动活泼的折纸造型方式,满足儿童好玩、好动的心理,激发儿童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立足在第一册《能站立的折纸动物》基础上的,学生初步掌握了动物立体造型的一般规律及一些装饰的方法,但还不成熟,所以本课需进一步教给学生用折、画、剪、贴等各种方法制作出生动有趣的动物立体形象。为三册美术《手指玩偶》奠定基础。
三、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准备采取以下教法:
(1)“激趣法”,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动、不易集中思想,所以我采用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语言上,“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魔术,想不想看?” “你们会变这个魔术吗?比比谁变得好变得快”。使本来平淡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愿听、乐听、集中精神听。除了语言上调动学生积极性外,我还采用了游戏激趣法,设计了“纸偶剧”,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纸偶表演对话,不仅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的表演艺术。
(2)“演示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并进行记忆、想象。除了多媒体演示外,我还采用了教师的示范演示,演示怎样把舌头贴到嘴巴里,让学生看到老师的操作,从而解决了学生制作上的困难。
(二)说学法
(1)模仿体验学习
(2)探究创作学习
“东西南北”主要是折纸,然后利用画、剪、贴等各种方法制作出立体造型。本节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准备的大量动物形象,参与体验性学习活动,产生“记忆”与“联想”,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发展创造思维,把动物的形象用纸来表现出来。
四、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学习“东西南北”的正确折法,利用画、剪、贴等各种方法,根据自己的意愿将它装饰成有趣、可爱的小动物形象。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增加同学间的友谊。
重点:用彩纸折一个有创意的“东西南北”,初步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难点:结合“东西南北”进行油创意的添加,使它变的更生动有趣。
教具准备:彩色纸、剪刀、胶水、示范作品若干、彩笔
对于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1、利用已有经验,获得原创体验,采用“变魔术”教师示范折的方法,因为考虑到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会折,所以教师边折边解释,让全体学生观察、学习折法。然后学生模仿折,并自由玩“东西南北”,体验乐趣。
2、示范贴舌头,解决制作困难,用语言来引出“你觉得这个有点像什么?”学生说“嘴巴”,“是啊,象个大嘴巴,贴上舌头,就更像了。”然后教师示范剪、贴的过程,解决了学生在后期制作中的困难。
3、感悟动物形象,表现立体造型首先是教师示范,语言激趣引出,猜猜:“这是谁的大嘴巴?”学生猜,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出示该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该动物的五官,以及如何把该动物做成一个有趣的“东西南北”,学生先探究,完了教师在示范制作。接下来是引导学生自己制作,“你还希望是谁的大嘴巴?”根据学生的猜测,出示一些动物图片,学生分析动物的无关特征,然后探究如何制作在“东西南北”上。然后出示范作,让学生在欣赏范作中更加了解制作的过程,解决制作中的难点。
4、学生创意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交流展示、游戏提升课堂:
1)将自己制作的“东西南北”小动物介绍给大家。
2)找朋友、做游戏。同桌两人玩对话游戏,指名上台表演
3)可以让更多的小动物上台表演对话,组成一个动物小剧团。在展示中既展示了作品有发了学生的乐趣,增加了同学间的友谊。
五、教学特色
我把激发学生兴趣贯穿于整节课中,在语言上、在情境中、在游戏里,始终让学生保持着一颗好奇的心,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另外,我在解决本课难点上,设计了一系列的步骤,从贴舌头到示范做,到学生探讨、欣赏范作,由易到难,结合学生的特点,顺利地突破了本课难点。
小学美术说课稿5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美术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第七课《小挂饰》,其课型为综合·探索练习。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造型表现上的飞跃。它既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小挂饰的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较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并对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与他人的感情纽带关系,培养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并感受装饰物的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我把它定位在学生能否始终保持学习过程的自觉性、趣味性,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而难点为用不同材质的小挂饰串联方法的掌握。第二部分:教法、学法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直观动作性思维,为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第三部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材质的小挂饰以及供学生欣赏的图片。学生准备:各种彩色纸、纽扣、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以及剪刀、双面胶、针线等工具材料。第四部分:教学程序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我实行了开放式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积极生动地参与。
(一)导入
1、设疑:上课一开始,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漂亮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看?”
2、激趣:把小挂饰挂在黑板上,问:“好看吗?老师这儿还有呢。”
3、揭题。
板书课题:“小挂饰”
(二)新授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让他们通过观察探讨、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等实践活动实现自我的发展。
1、研究探讨,自主感悟。出示课题后,开始教学的新授部分。
2、欣赏图片,拓展思维。看过老师的这些挂饰后,再让学生来欣赏一下其他挂饰的图片。我给学生欣赏的图片共分三个块面:通过欣赏这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工艺大师制作的装饰物的美感。看完这组图片后教师再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其他的小挂饰吗?”这个时候,学生会回答出很多,譬如,手链、脚链、风铃等等……通过挂饰的欣赏,让他们知道在自己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把它们变成各种美丽的挂饰。学生在欣赏了这两组图片后,已经个个跃跃欲试,急于想自己动手实践了。这个时候,我的教学过程也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学生实践操作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制作前,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人单独制作小挂饰,还是两个人做,或者是几个人合作。想选择手边的哪种材料来做。还要提出制作要求:
(1)有创意,跟别人不一样。
(2)注意针线运用的安全性。
(四)作品展示交流这也是我这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或和同学合作的小挂饰佩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里上台来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自由展示。教师也戴上预先做好的挂饰走在学生中间带领他们一起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当表演的时候,教师提出:“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自己做的小挂饰送给好朋友或者老师,也可以挂在墙上来打扮我们的教室。”这时,教师把自己的挂饰送给最有进步的几个学生。学生兴奋极了,他们兴高采烈地互相赠送着自己的作品,有的还把小挂饰挂在了黑板上、墙上。
小学美术说课稿6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五课《趣味文字》,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教材分析。2。说教学目标。3。说教学重难点4。说教学过程。
一、 教材分析
《趣味文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小学美术第九册第5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与纯美术字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它侧重于表现美术写的趣味性与观赏性,学生通过对趣味文字的欣赏、学习绘制美术字应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审美创作的愿望。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教材要求,结合高年级学生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
2. 过程与方法:掌握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和美化方法,
3. 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字体、字义及字的结构入手、进行美化加工。创造出更形象,更活泼的新字体。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 教学过程
针对我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我对学情做如下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想象力已经接近事实生活,学生竞争意识强,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不甘落后,对他们的学习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要多给他们接触社会,增加实践感受。掌握好这个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本课起到很大的帮助。 根据教学方法的优化原则和本课内容的特点,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激趣导入法,观察讨论法,发现教学法,演示练习法,通过老师在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运用创新方法,同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仪一仪、画一画 的过程中自主学习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核心课程的教学理念,我选择了:观察——思考——认识——表现——评价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欣赏各种变体美术字的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归纳出美术字的特点,从而形成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表现。在表现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堂课起始的话坏,是整堂课成败的因素之一。在导入阶段,我采用的是激趣导入法。先让学生猜一猜神秘嘉宾是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带入情境的世界中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再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唐僧师徒四人名字组成的形象图片的变体字”,引出本课课题——趣味文字,让学生对变体美术字有了初步的印象。在探究阶段 ,我采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首先创设“文字王国开化装舞会情境”,出示各类变体字美术字,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教师提问,小组讨论,引导出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式。这种教法可以促进学生积极的探究知识,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有助于学生有效的获取和巩固知识。在探究阶段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变体美术字的.基本表现形式,在发展阶段,我分两步完成。第一步用课
件出示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步骤。由于变体美术字与宋体字和黑体美术字相比,没有后者要求有严格的书写规范和固体模式,显得自由洒脱,因此他的书写步骤很简单,学生一看就懂,就不必要在此处浪费时间。(体现有效课堂),第二步是学生分组完成变体美术字的设计,教师在这一环节重要的任务是启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追求新颖、独特的风格,解放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根据字的内容自由发挥。最后进入创想和表达和相融汇中体现设计的乐趣,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充分展现。在变体设计中,自主探究尝试,在提出的想法中,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创意,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的自主性,小组二人意见不统一时,可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在自主探究尝试过程中,我可以及时的参与,引导学生对尝试的设计作深入探究,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在学生作业评价阶段,我采用的是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价方式。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教师给与总结性的点评。这种评价模式可以公正、全面的评价学生的作品,多角度的看待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细节的处理上有待于提高。趣味文字这节课很有趣,能激起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书写变体美术字并不难,只要掌握书写及美化方法,在文字的笔画上融入一些生活的创意元素,文字就能成为学生笔下精美的艺术品。能完成一幅作品固然很好,但会欣赏美,能用美术知识去美化生活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更重要。介于这个问题我汇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善。
教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但是重视让学生在血中收获,作为教师的我更应该思考,因此,我要设计不同的活动,引领我的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理解没的规律。这才是我心中对活动——探索的理解。
我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趣味文字》的授课,能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请领导、同行多多批评指正。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定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谢谢大家!
小学美术说课稿7
一、教材内容:小候头像
二、教材分析:
1、本教材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12课,是剪纸系列课中的第7课,属于运用和设计类课。
2、本教材系94年定稿的教材,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特点。
3、按新课标要求对照,本教材仅注重学习和拓展了少量猴子知识,不尽不祥,人文性未得到拓展。
三、教学目标:
1、利用网络欣赏各种猴子的形态,了解猴子的各种知识。
2、能描绘出猴脸的“心”型特征,并用剪纸特有的绘画方式绘制成稿,再剪制成作品。
3、通过对美猴王孙悟空形象的欣赏、模仿,了解中国的猴文化。
四、教学重点:
1、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欣赏猴子图片及知识。
2、描绘并剪纸出小猴头像作品。
五、教学难点:
1、了解中国的猴文化。
2、从具像图片概括成剪绘作品。
六、教师准备:
涵盖各种猴图片、知识、剪纸作品的'虚拟网站、小问卷。
七、学生准备:
剪纸工具、猴子知识。
八、教学过程:
1、导入:上虚拟网欣赏猴(预先发给小问卷:你了解猴子的什么知识?猴子的脸形特征是什么?)
理念:让美术课和信息技术整合,合理利用了信息技术找寻自己所需的资料,同时用问卷的方式避免“有放难收”的现象。
2、描绘:先让学生自由描述猴子的知识,再请学生边描述猴脸的特征边绘制出正面和侧面的猴脸特征。
理念:
(1)请同学描述了解的猴子知识可以提高课的兴奋度,让学生增加对本课的兴趣。
(2)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从具像的图片上概括出剪纸所需的稿图,先请学生总结、描绘、示范,可以为等会儿集体创作降解难度。
3、制稿:在了解如何以照片绘制出剪纸所需的猴脸草稿后,请学生自由选择电脑上猴子的图片绘制成猴脸草稿,绘制之前先请学生欣赏猴脸剪纸作品。
理念: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选择喜好的猴子照片描绘成剪纸所需稿图。先欣赏部分优秀猴脸剪纸作品也可以降解创作难度。
4、剪制:利用已学的剪纸技巧剪制出猴脸作品,同时构思好作品的描述。(教师穿插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作品)
理念:剪制不难,只需用上对称剪和勾线剪即可,教师也只需扮演采访者的角色即时拍摄完成作品即可。
5、欣赏:即时在虚拟网中导入猴脸剪纸作品,让作者描述自己的作品。
理念:再次利用信息技术即时再现学生完成的作品,重点是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创意和情思,让学生建立和自己作品的感情。
6、拓展:欣赏《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告诉学生猴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为在下一节课中用剪纸表现孙悟空形象作铺垫。
理念:这是老教材新上法的关键所在,为了使猴剪纸得到进一步的人文提升,讲述一些中国的猴文化以及介绍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可以为下一节课的提升打下铺垫。
7、整理:清理教室,布置作业,要求将猴脸作业装饰成品。
理念:美术课后清理教室的习惯必须时时提醒,同时课上完成的作品只是毛坯,必须衬上底纸精心装裱,这些作为课后作业可以让“作品必须完整”的概念也成为习惯。
九、板书:
虚拟网—— 导入 ——欣赏
说—— 描绘 ——“心”型脸
制稿 ——正面、侧面
欣赏作品—— 剪制 ——拍摄
欣赏 ——描述
拓展 ——孙悟空
清理—— 整理 ——成品
十、后思:
教师如商贾,说课如推销,理念如商标,构思如包装,方法如货物,效果如收益。若要说课得心应手,不妨学学市井商贩,想想他们的生存之道,就会感受颇多!
小学美术说课稿8
教学目标:
1、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性使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学生欣赏一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个树根
2、师问:这是什么?像什么?
小结:对,像老人,像“山峰”,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美的形象。
二、认知了解
1、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
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2、师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三、方法指导
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共同完成)
1、在玻璃上涂色,稍浓。
2、点水渗化开来。
3、覆盖纸张,轻抹。
4、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
5、发现形象: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
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h.弹水;c.撒盐。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第二课时
四、创作训练
1、作业要求:
(1)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
(2)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2、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
1、请自认作业成功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3、教师总结。
小学美术说课稿9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小学美术教材第一册第九课。课本开头便以一首明亮纯朴的儿歌,敲开了师生记忆想象的大门。教材中扑面而来的一大片飞翔形象,造型丰富、色彩亮丽,让人不由自主的有了飞起来的向往,也使学生很快能融入其中、乐在其中。这样优美的教材,应该是很利于学生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想象转化成一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且完全可以不加限制地自由发挥。于是,在精心研究教材后,我将本课确定为综合探索领域,容纳的范围更广,可以说是对造型表现、欣赏评述等其他领域或多或少的都有所涵盖。另外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教材的意义也在于进一步矫正学生对美术的认识,打破美术就是“画画和手工”的'旧观念,在学生心目中逐步形成美术是一种审美现象、一种文化、一种艺术行为、一种综合活动的理念。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丰富学生视觉触觉和审美体验,激发创造精神,发展实践能力等理念,我从以下三个层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根据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记忆展开想象,将自己“飞”在空中的姿态及看到的景象表现出来,提高造型能力、画面组织能力及想象创造能力。
2、过程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想像,体验在空中“飞”的感觉,自由表达所见所想,体验美术创造活动的乐趣,并在其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3、情感态度:丰富视觉感受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我觉得本课不应该单纯的去教会如何学生画或剪贴飞翔的人物形象,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造型进行有主题的想象制作表现和展示。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就在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发挥自主性、创造性,感受更丰富的活动乐趣及审美心理体验。教学难点在于鼓励学生对表现形式进行大胆尝试、突破,采用与众不同的形式进行创作表现。
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我采用创设情境、欣赏、谈话、展示、巡回指导等综合性手段,根据学生发展环节需要自由变化,重在积极主动的引导、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学法可根据教材特点及个性差异,通过观察、探究、合作、讨论、展示、评论等手段,进行综合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你在生活都见过哪些会飞的动物?(各种鸟,蝴蝶,蜻蜓,蜜蜂等)除了动物还有什么东西能在空中飞?(飞机,风筝,火箭等)那么你在动画片上或神话故事中见过哪些会飞的东西?(精灵,仙女等)老师出示搜集的图片。你有没梦见过自己也飞上了天空?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在空中飞的感觉。(板书课题)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用有关飞翔的话题,激发学生参与本课活动的欲望。
二、情境想象、感受与交流:
1、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你想怎样在天上飞呢?你想借助什么工具呢?你怎样才能让自己飞起来呢?(坐飞机,乘降落伞,坐在龙身上,长一对翅膀等)
2、闭上眼睛,表现一下自己在空中飞舞的样子。此时教师适时放上一段轻松飘渺的音乐,与学生一起体验飞翔的感觉,大家好象都已经真的飞上了天空,飞翔时师生之间可以进行谈话交流:你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你看到了什么?下面的风景美吗?
这一环节的情境想象,既拉近了师生距离,又让学生体验到想象世界中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有利于激活学生创造思维。
三、自由表现,合作创新
学生朗诵教材上的儿歌,并欣赏优美的风景图片。
先要求学生进行自由尝试,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表现在空中飞的场面。然后小组交流做法,遇到困难可以讨论解决或者求助。此时教师可以对飞翔人物动态略做演示。
巡视指导时鼓励学生就手头已有的材料创造新的表现方式。如,想表现夜晚在空中飞的景象,可在深色纸上作业。拼贴时还可巧妙运用照片等。
这一部分教师对表现形式没提出过多要求,而是为孩子提供了可选择的广阔空间,让学生处于积极自然、无所羁绊的创作状态之中,真正成为美术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四、作品评价展示:
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构思与创意,评价时可才用自评他评集体评相结合的方式,评出若干飞行明星、快乐天使、金点子大王、最新创意奖等等。
五、课后小结:
收集宇宙的资料,探讨人在空中飞行的可能性。如果人类能够克隆一对鸟类的翅膀在肩上,一定能够飞起来吗?
设置这两个问题作为课后的拓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开放想象及探索欲望,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美术学习的生活化、多元化特色。
小学美术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线描画: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可以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班幼儿在通过简笔画的训练基础上,再进行线描画的练习,会使其绘画的精细方面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很大发展。不仅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同时能提高幼儿专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在欣赏、工程部工作总结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在大班开展线描画,能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所以,我把线描画作为这学期我班美术特长训练的主要内容。由此我设计此次活动。
二、说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20xx党建工作总结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三、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其他小朋友画的线描画鱼
3、欣赏老师的作品
4、白纸,铅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幼儿感受到鱼宝宝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
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幼儿既形成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动中,为让幼儿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幼儿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鱼宝宝?为什么?"使幼儿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达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幼儿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小学美术说课稿11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下面,我着重从说课标,说教材、说教学建议,说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敬请指教。
一、说课标
本册教材以人文主题为显现,突出美术学习的艺术价值。本单元设计了“邮票寄深情” “ 书票藏情趣” “跳动的火花”三个课题,以学科知识技能为隐现,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突出趣味性,游戏性,并注重过程与参与。
二、说教材
天地日月,方寸乾坤。邮票、火花、书签,在这些方寸之间,蕴含着无尽精彩。在这里有历史、阳光、雨露、美感…还有我们对生活的激情与热爱。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方寸之间》,本单元通过“邮票寄深情”“书票藏情趣” “跳动的火花”三个课题,学生将学习剪纸,版画等艺术形式,通过欣赏学习剪纸、邮票以及有关的音乐作品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发现和感受剪纸、邮票、书签的美感,探究其制作的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设计、表演、创作等多种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跳动在方寸之间,让学生学会在方寸之间言志,在方寸之间抒情.
1、教学内容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本单元属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我们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我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认识领域:积极、主动收集、欣赏各种邮票,感受其中的历史与文化气息及其美的表现形式与方法.
操作领域:学习剪纸的表现方法,运用剪纸表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尝试制作邮票图案.
情感领域:通过学习表现,唤起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生活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当中,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因此,面对小学生开设民间剪纸课程,通过鉴赏和手工制作的环节,可以提升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和动手设计制作的热情。
2.教法和学法
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实现这一教学任务,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本单元重在挖掘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情境激励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美的过程,去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中想办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可以进入状态。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开设学习情境,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例如用音乐、动画等方式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比较、思考以及表达、表现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艺术感受力和想象力。
2、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课标》中也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配合教学,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剪纸中运用的元素符号进行归纳并展示给学生看,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受,在各教学环节中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加到动脑的活动中来。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合理的处理鉴赏部分和手工制作的关系,挖掘美术课堂的文化内容。面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适当的加入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弥补了单纯手工课的不足。所以,在这个单元手工课的导入部分加入对背景文化的讲授,用多样的形式让学生进入到文化情境中来。
学法指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叶圣陶先生的这一句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教师的重要任务“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新《纲要》已指出在艺术领域,应关注的是学生情绪情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再根据学生的需要给予适时适当的技能指导。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教育就是引导、导出,因此教学过程就是“引”的过程,而非灌输。因此,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我的做法是:
1、引导合作探究: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掌握剪纸的一些基本技法,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运用课件出示了剪纸的做法步骤,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两个问题
1)、四折花边是怎样剪出来的?
2)、如果用分解图表现的话,你觉得应该怎样表示呢?
等学生讨论结束以后由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上来汇报。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由于学生是自己经过 “观察—思考—讨论”这样的过程找到的答案,所以对这一知识会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这样即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又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建议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儿童进入美术学习的起点。把生活中的事物引进课堂,是美术新课标中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的要求,使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从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在生活中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同时,感受生活的美.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谈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畅游邮票天地
1. 学生收集各种邮票、火花,书签,欣赏和探讨有关邮票、火花、书签、藏书票内涵,感受方寸之间所记录的历史足迹及多彩的风情,了解邮票及火花、书签的收藏价值,体验收藏的乐趣。
2. 听配乐朗诵诗歌《乡愁》,感受乡愁与邮票中的情感联系。
活动二:剪纸邮票
1. 着重欣赏邮票中的剪纸形式,分析比较其运用的方法,了解民间剪纸艺术。
2. 学习运用阴刻,阳刻、阴阳结合刻的制作方法,尝试制作图案。
3. 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制作经验和感受,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4. 分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启发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收集邮票、书签上面的剪纸作品,在小组中展览或课堂中展示。
四、学生参与多种评价方式:
在本课的评价过程中,我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简评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价活动。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与想法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提建议最后由教师进行简短的评价。这样把空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分析概括能力得到锻炼、欣赏水平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培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主题画教学中的记忆画和想象画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手段。《星空的联想》是关于宇宙星空的想象画。要使学生画好星空的联想应该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在了解浅显的宇宙知识的基础上,拓宽思路,以非凡的想象力把关于星空中幻想的情景用画笔描绘出来,同时,本课的学习也为后面的想象画课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浅显的太空知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
3.情感目标:发现和体验美的存在,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了解浅显的太空知识,拓宽思路,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难点:能够运用多种绘画工具材料画出星空的联想
三、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和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直观演示法,情境创设法,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不断采取欣赏、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尝试,探究学习等方式掌握本课的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一开始由儿歌把同学们引入星空,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星空的图片,配以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直观地感受到星空的美,从而导入新课学习。
(二)探究感悟,激趣立志
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星空的图片以及课本上的图片,并展开讨论。教师提问:①从这些图片里,你发现了星空里都有些什么?②你觉得星空有你想象的美吗?从而让学生了解宇宙星空的浅显知识,并体验星空之美。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把观察、思考,探索的空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找到对美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所悟、有所发,有所得,从而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也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三)欣赏学习突破难点
主要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直观演示为第一层次,展现一张星空的联想图,看他像什么,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绘制星空的想象画,为学生的创作搭建平台。另一层次的教学是我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多幅用各种绘画工具材料创作的星空联想画,创设宽松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更明确自己想要画什么,可以运用哪些表现方法更好的来表现。从而突破了难点。
(四)展评作业分享快乐
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内在的潜能,促进其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评价学生作业时,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成果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用欣赏、宽容的态度多角度的评价。这样,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是体验,一次创造,没有对与错,只有更好。
小学美术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与层次
《变化无穷的线条》是人民教育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第四册第二课,它是以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主要取向的课程,以学生熟悉和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本课主要内容采取的是图文结合的方式,分四个层次呈现,第一是用文字告诉学生“绳子、竹杆可以变成画笔”,以诱发其好奇心;第二用“软绳绕成人头像,用小棒搭成桥、轮船”,以其激励学生的能力和信心;第三用三幅操作图向学生阐释操作方法。第四用文字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2、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它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便陪伴着儿童成长,成了许多孩子表达内心世界的手段。用线造型的训练能帮助儿童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开发儿童的潜能和智力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二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美术教学的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材质,通过摆一摆创造出各种有趣的造型。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材料,在游戏与探索中,逐步形成创作性的构思。3、通过交流启发,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及其美感,并能用线条表现生活中和自然中的事物。
难点:体验线条表达的情感,并用不同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准备采取以下教法:
(1)“启发引导法”,根据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运用教具,采用情境诱趣、启发、组织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优化课堂教学。
(2)“演示法”,根据心量学原理中的再造想象,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教学相关资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更好地引导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边议论,以获得效果。
(二)学法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因此,我将组织学生用游戏——感知,观察——体验,寻找——印证,分类——归纳,比较——领悟,听音——画线,构思——摆图,展示——分享等自主活动体验型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的.达成学习目标。
五、说学具与教具
教具:课件、毛线、小棒、范画、勾线笔、胶水。
学具:毛线、小棒、勾线笔、胶水。
六、说教学程序
“美术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美术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在“美术欣赏活动”和“美术创作活动”中真正体验美本节课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情境激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在课始的导入阶段,创设了游戏情境,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毛线自由选择游戏方式,并提醒学生观察毛线的不同变化;第二个情境是摆放“运动的线条”,让学生在观察彩线在运动中的形状变化。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线条是可以运动可以变化的。由此引出课题。
(二)四周寻找
像“线条”这种绘图的基本元素无处不在,为此,我在学生感知线条的运动与变化的基础上,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将寻找到线条分名别类。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找——看——分——归的自主活动中,感知了线条的运动与变化可以组成各式各样的实物。
(三)分组比较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各种不同线条的特点。我组织学生:
1、分组选择比较对象。
2、分组观察讨论本组比较对象的特点
3、全班交流展示比较结果。
(四)析图摆线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多给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为此,我的作法是:1、多媒体播放教材中的这幅图,让学生边观赏边分析边思考:A、这些图各象什么?B、这些各用什么材料摆成的?C、这些图中有一些什么线条?2、观赏后,组织学生交流思考结果。3、选择适当媒材试着摆去各种不同的线条。4、展示所摆的这些线条并相互评价。
(五)自主摆图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对比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据此,安排这一程序,让学生在自主构思----自主摆排——交流展示——评价共享,等主动学习活动中学会了各种材质摆图形。
(六)联想拓展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我设计了听音乐画线活动。找线条的变化与音乐旋律变化之间的联系。用不同线条表达自己的不同心情的活动,共创美感的乐趣。
小学美术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学生开始接触到人物画,捉到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到了五六年级,又学习过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就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物头像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物画。
本课教材主要通过传统的"八格图"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学生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规律,包括头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变化等。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技法练习课。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画法,在第一课时我也安排了人物画的写生练习,但不是对真人的写生训练,而是面对照片进行练习,这一方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对象可以保持不动),另一方面更利于对人物头像画的步骤进行更直观的讲解。这将为下一课时的真人头像写生打下基础。
2、教学目地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
3、教学重点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4、教学难点①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②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5、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授课部分<引入新课部分>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断。目地: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影片,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点击图标,打开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电影明星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认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答案肯定是认识,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让大家回忆上课前看的影片,让同学们讲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课堂,这时提出问题: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或者说能记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我们进行人物绘画时,往往就得从人物头像开始。要画好人像,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 <讲授新课部分>
点击"开始",进入课件首页。首页分四个部分:脸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变化、作业演示,它们分别链接到不同的章节。
一、脸型特征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有一样,我们要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点击"脸型特征",进入《脸型特征》,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由若干人物头像组成的图片。这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点击图片,出现"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讲解。
点击"八格",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用鼠标指向"田、国、目"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由、甲、申"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用、风"两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完成脸型特征的讲解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巩固,再在学生中选出一部分脸型比较明显的同学站起来,让其他同学判断他们的脸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这八种不同脸型的特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老师要针对大家回答的情况,加以进一步和分析)二、五官位置(过滤)提问:掌握了人物的脸型以后,我们的人物画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像在画面中已经画了一个脸的轮廓了,哪么接下来又该画什么了呢?(学生一起回答:五官)。
点击"五官位置",进入页面,出现一个人头像。
要画五官,首先得确定出它们不同的位置,这个很重要。引入传统的"三停五眼".
1、三停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请大家看图:
①鼠标进入发际区域,出现"发际"二宇,点击,鼠标进入眉弓区域,出现"眉弓"二宇,点击,出现"上停";②鼠标进入鼻底区域,出现"鼻底"二字,点击,出现"中停";③鼠标进入下颏区域,出现"下颏"二字,点击,出现"下停";(讲此节内容时,还应适当的结合自己的面部进行讲解)注意: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脸的中间部位。 (在确定五官位置时,这点非常重要)2、五眼就是我们的脸(正面)宽为五个眼睛长。
点击鼠标,出现几条线,把脸横向分成五份。同时有两只转动的眼睛,可以移动到每一份中,大家会发现,这五份的宽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五眼的关系)"三停五眼"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则成为其明显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但是,儿童与成人不同,年龄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显得越紧凑。
(过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时也是有感情的,而人们的感情往往都是写在脸上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说的这个意思,那么这种写在脸上的感情,我们)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乐等丰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们要讲的丰富的表情,人们把感情写在脸上,今天,我们就把表情写在纸上。
(点击"下一节")出现标题"丰富的表情",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一面砖墙,在墙上画有三种具有不同的表情简笔人像画,还有一个小丑。
(三)丰富的表情今天这里也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丑,他已经捺不住了,就忙着在墙上画了起来,我们看他画的是什么?哦,原来他画了三个人像,还不一样呢?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不同的人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提问)再请同学们观察他们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现的呢?
(回答)通过五官的不同来表现的,主要通过眼、眉,嘴的不同形态来表现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变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现出来,哪么究竟小丑是怎样把人物的喜、怒、衰、乐画出来的呢?有什么绝招吗?
我们来问问他?
点击鼠标,出现"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掉。"这就是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在念的时候,希望大学能记住这几句口决。 (与同学们一起念)。
当然,今天我们讲的只是一点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画出简单的人物表情,但这又是其它表现方法的基础,其它的表现方法都是在这样的方法基础之上展开的。
(过渡)我们讲了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学的手也开始痒了,也想在你的纸上画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样画,大家的心里可能还没有底,哪么我们的人物画该怎样画呢?(点击"下一节")(四)步骤演示屏幕出现一张白纸。
请同学们把纸拿出来,今天画什么呢?今天我专程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模特,大家请看: (点击鼠标)出现一女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画的模特。哪么我们该怎样来画呢?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象,在观察的时候就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知识,主要从人物的脸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变化,例如:我们观察这位模特,(提问)这位模特的脸型是属于什么脸?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别的?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回答)她的脸型是属于"甲"字型脸,中停要宽一点,表情是在微笑。
步骤演示,分别点击每一步的按钮,出现每一步的步骤演示图。
在这里,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基础水平,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就一步一步的讲,边讲边画,二是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可以先讲步骤,再播放演示过程,让他们能自主的观察对象,表现对象。 <小结>讲评学生完成的作业,同时根据作业情况复习巩固讲的知识点。
结束。
小学美术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走进春天》是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的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内容。本课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的脚步,来感知春天的色彩、春天的活动,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体验寻找和发现春天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说学情
小学中段的学生在造型方面比低年级有了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观察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模仿能力也有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已经初步认识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会使用各种美术工具,体验了不同媒材的效果,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也称之为“萌芽写实阶段”,能大胆地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创造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走进春天,了解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春天的常用色彩及春天的活动。
2、引导学生感知、欣赏春天的美,提高色彩感受能力和对色彩的识别能力,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的景色及人和动物的活动。
3、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表现、乐于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观察春天的色彩变化和各种人与动物的活动,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难点则是:感受春天的色彩、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采用讲述法、活动探究法、提问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绘画工具如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铅笔橡皮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所以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并提问: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是春天后,教师小结:冬去春来,鸟语花香,春趣盎然。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春姑娘一起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春天的景色吧!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顺势导入新课《走进春天》。
环节二:感受春天,尝试发现
(一)感受春天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春天的美景图片,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回答后,继续追问: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春天来了?引导学生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感受春天的色彩及春天的活动。
(二)尝试发现
当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时,引导学生出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春天景色的图片,鼓励小组内成员互相展示描述并讨论:你发现春天都有哪些色彩,主要是以什么颜色为主?学生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教师小结:有粉红色、黄色、绿色、湖蓝色等,主要以绿色为主。引导学生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探讨、探究春天的色彩。继续追问:除了用色彩表现春天,还可以通过什么表现春天?你知道哪些?学生可能会回答:如添画小燕子、蜜蜂、蝴蝶等表现春天。最后,我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并说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及创新精神。
环节三:实践练习,展示评价
怀特曾说:教育不是为了青年人谋生,而是教会他们创造生活,美术课程更是如此。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以春天为主题,用春天的色彩把春天里的所见所闻画出来。学生创作完成后自主展示并描述作品,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教师做最后总结。学生在展示成果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积极参与评价。
环节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总结: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可以到大自然里尽情感受春天的美,还要做个护花使者,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渗透保护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
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用绘有春天颜色的纸,剪成漂亮的拉花,装扮教室。
八、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说课稿05-28
小学美术说课稿范文06-09
小学美术说课稿优秀06-11
(集合)小学美术说课稿06-08
小学美术万能说课稿11-29
中班美术说课稿01-05
中班美术说课稿05-24
美术风筝说课稿04-23
小班美术说课稿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