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规律说课稿

时间:2024-09-24 17:22:4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把握规律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握规律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把握规律说课稿

把握规律说课稿1

  一、说课程序:本说课课件包括以下步骤,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下面具体展开各个步骤。

  设计理念。

  结合“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课改精神和本框题具体内容,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知行并进”理念,通过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一)《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辨析实例: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2、结合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把握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二)教材内容。

  1、三个概念:运动;静止;规律。

  2、两对关系: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一个原理: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教学目标。

  (二)能力目标:通过具体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具体事例归纳哲学概念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辨析具体事例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明确静止的重要意义,进而承认世界是可知,避免犯诡辩论错误;通过学习规律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增强学生按客观规律办事意识,并通过具体事例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二)难点: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含义。

  (三)确立依据。

  结合课标要求、学生实际认知能力和以往教学实际,重难点应该是学生在抽象概括和辩证分析能力的培养上。

  学情教法分析。

  (一)学情现状:高二学生尽管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感性认识较多,还缺乏深刻的`理性认识,因此,教学中宜从具体事例、现象入手,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理解概括能力。

  (二)教法指导:本框题内容较多,应组织学生提前预习;教学过程中通过体验教学、启发教学、生生合作讨论、师生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思考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法:哲思激趣导入法。

  2、具体内容: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假设乌龟先爬一段路然后阿基里斯去追它。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认为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

  3、设计意图。

  点明运动和静止关系及本课主题,并通过哲学古老命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

  (二)讲授新课重难点突破。

  a设计活动之一:百家争鸣坐而论道。

  1、解决重点: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2、活动内容:辨析观点明确关系。

  观点一: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观点二: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观点三: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观点四: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3、设计意图:回归教材,形成讨论,突破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重点内容。

  b设计活动之二:精彩辩论明辨是非。

  1、解决难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2、设计活动:展开论争突破难点。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观点:人不能两次踏入通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观点:人不仅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3、设计意图:通过辩论,突破难点,明确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同时,避免犯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错误,承认静止的作用。

  c设计活动之三:回归生活寻找规律。

  1、解决难点:规律的含义。

  2、设计活动辨明现象理解含义。

  列举生活现象规律:花开花落;乌鸦叫丧喜鹊报喜;四季更替;新陈代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价格上下波动等现象和规律的组合,学生合作探究分析,教师讲解,形成对规律的正确认识。

  3、设计意图:通过列举一些学生熟悉的现象和规律,经过分析合作突破难点。

  d设计活动之四:关注社会提升信念。

  1、解决重点: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2、设计活动:观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视频,分析对接成功原因和意义。

  3、设计意图:突破重点,懂得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义,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达成三维目标。

  (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把握规律说课稿2

  一、说课程序:

  本说课课件包括以下步骤,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下面具体展开各个步骤。

  设计理念

  结合“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课改精神和本框题具体内容,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知行并进”理念,通过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一)《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辨析实例: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2、结合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把握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二)教材内容

  1、三个概念:运动;静止;规律

  2、两对关系: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一个原理: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理解物质和运动及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运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具体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具体事例归纳哲学概念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辨析具体事例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重难点突破

  A设计活动之一:百家争鸣坐而论道

  1、解决重点: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2、活动内容:辨析观点明确关系

  观点一: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观点二: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观点三: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观点四: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3、设计意图:回归教材,形成讨论,突破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重点内容。

  B设计活动之二:精彩辩论明辨是非

  1、解决难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2、设计活动:展开论争突破难点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观点:人不能两次踏入通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观点:人不仅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3、设计意图:通过辩论,突破难点,明确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同时,避免犯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错误,承认静止的作用。

  C设计活动之三:回归生活寻找规律

  1、解决难点:规律的含义

  2、设计活动辨明现象理解含义

  列举生活现象规律:花开花落;乌鸦叫丧喜鹊报喜;四季更替;新陈代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价格上下波动等现象和规律的组合,学生合作探究分析,教师讲解,形成对规律的正确认识。

  3、设计意图:通过列举一些学生熟悉的现象和规律,经过分析合作突破难点。

  D设计活动之四:关注社会提升信念

  1、解决重点: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2、设计活动:观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视频,分析对接成功原因和意义。

  3、设计意图:突破重点,懂得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义,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达成三维目标。

  (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的含义

  2、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

  3、静止的含义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活动把深奥的哲学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但由于教学内容多,在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中要注意把握时间的紧凑性,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时间,效果应会更好些。

把握规律说课稿3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对“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解答;在强调尊重规律客观性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为第五课的教学设下伏笔,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另外,本课内容具有十分广泛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意义,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非常直接、现实的指导作用,这些都使得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2、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

  (1)知识目标: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与综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以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勇气和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确立依据。

  (1)重点及其确立依据: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

  确立依据:唯物辨证的运动观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可以为以后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2)难点及其确立依据: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确立依据:由于生活中的感性体验,学生容易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割离,不能看到它们的辩证关系。

  一、学法教法。

  1、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因而我们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决定了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导。为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我采用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2)启发式教学法:循循引导,启发思维。

  (3)师生合作教学法:师生合作,探究知识。

  3、学法指导。

  (1)感悟学习法:引导学生欣赏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真理。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质疑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三、板书设计。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3、静止的含义。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四、教学设计反思。

  通过教学把深奥的哲学道理具体化和形象化,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在课堂把握上有难度,时间分配应紧凑,并给与学生充分思考空间,这样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把握规律说课稿4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本框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说学情。

  教学之路从认识学生开始,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从思想上坚信世界是物质的,对哲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且其抽象思维逐步占据了思维的优势地位,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但是,对于运动与规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需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帮助学生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运动、相对静止和规律的含义。

  2、理解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理解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能力目标】。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及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按规律办事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难点】。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我将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师生合作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就到了本次说课最重要的环节,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我将采用谈话法导入。课前提问学生:最近的天气怎么样?我们能决定天气的变化吗?引发学生思考,认识到天气的变化属于自然现象,属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以此来导入到今天的新课《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这样的导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将学生顺利的带入到课堂情景中来。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概念。

  结合学生的回答,我会进行总结:三组图片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从物体位置的转移到物理、化学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都证明了世界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

  利用图片的形式可以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感受,让他们理解什么是运动。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接着,我会跟同学们分享两个故事:刻舟求剑、禅宗慧能的“仁者心动”。

  并提问:故事的主人公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可以分析出刻舟求剑的主人公没有认识到物质是不断运动的,慧能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会进行归纳总结: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因此,我们说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的。

  在这一环节,故事的形式,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学生可以快速找到,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指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因此,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在此基础上,我会呈现一个案例:诡辩家欧布里德借钱的故事。

  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这么荒唐的错误?

  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我会请小组代表发言,并进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将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结合起来,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能够群策群力,来突破难点。

  1、规律的含义及特点。

  探究让学生认识到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2、自觉遵循规律。

  综合学生的意见,我会作出总结:我们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要遭到规律的惩罚,但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不能改变规律,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在这一环节,合作探究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与规律的关系,以此来突出重点。

  环节三:巩固提高。

  抢答环节,可以让学生及时巩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作业环节,我将采用师生共同小结的方式回顾知识点,并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课下收集人们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的案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把握规律说课稿5

各位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是教材的分析;

  本节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内容是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对“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解答;在强调尊重规律客观性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为第五课的教学设下伏笔,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另外,本课内容具有十分广泛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意义。

  接下来是学情的分析

  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因而我们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

  运用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并且感受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以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勇气和信心。

  当我们全面分析了教材、学生并确立教学目标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了。

  教学重点是: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

  确立依据:唯物辨证的运动观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可以为以后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确立依据:由于生活中的感性体验,学生容易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割离,不能看到它们的辩证关系。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立足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教材有逻辑的分析,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下面,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环节:

  首先是,导入新课部分

  多媒体导入图片:“自然界的运动”、“人类社会的运动”、“思维运动”;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周围的世界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从现象到本质,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求知欲;从而导入新课——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板书)

  下面是讲解新课部分

  首先展示动画“刻舟求剑、惠能的仁者心动”;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刻舟求剑者和惠能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分别犯了什么错误?

  并且引入书本中《易传》的一段话,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讲解点拨。

  从而讲清知识点

  1、运动的含义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板书)

  (这样呢锻炼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下面,为了化解难点——————3、静止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板书)

  首先展示当地的一些有名建筑物,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那些看起来屹立不动的建筑物,它们真的是不运动的吗?

  进一步展示图片“刘德华”;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人的一生从幼年到老年,是怎么体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请学生阅读书本“欧布里德”情景,然后思考其中的问题?并快速阅读相关链接。

  学生通过辨认图片、阅读、思考、讨论,掌握难点。

  (这样1、让学生在本地文化中探究哲理,丰富其文化知识和文化修养,形成关注实际的习惯;2、锻炼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

  接下来,化解第二个重点——二、运动是有规律的(板书)

  首先回到刚开始展示的“人类社会的运动、自然界的运动、人的认识运动”图片;设疑并引导学生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植物的生长规律、人认识运动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1、规律的含义(板书)

  继续展示图片:今非昔比的青海湖;设疑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青海湖今非昔比的原因。

  帮助学生理解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板书)

  (这里前后呼应,让学生明确知识的联系性;感染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树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

  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来的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事例如:三峡大坝的建成、胰岛素合成、卫星上天等。让学生举例分析我们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如:沙尘暴、洪水泛滥等。

  设疑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些事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从而讲解知识点——3、规律对我们的方法论要求(板书)

  (这样设计用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

  接下来呢是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巩固知识。

  (这里我运用的是提纲式板书:这种形式的板书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便于学生抓住要领、把握内容、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布置作业:也就是教学评价环节

  展示高考题(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板书设计: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3、静止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3、规律对我们的方法论要求

【把握规律说课稿】相关文章:

探索规律说课稿12-29

《找规律》说课稿12-29

找规律说课稿11-14

找规律说课稿范文05-19

找规律说课稿(15篇)12-09

《找规律》说课稿(精选15篇)01-06

《找规律》说课稿(合集15篇)01-31

《找规律》说课稿(集锦15篇)02-01

《找规律》说课稿集合15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