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1-14 12:13: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8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孔子和学生》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师生”中的一篇课文。开学伊始,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教材以“师生”为主题设置第一单元,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体会老师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努力和作出的贡献,尊师重教,进行感恩教育。《孔子和学生》这一课主要是通过学习孔子和学生的对话记叙了解被誉为“万世先师”的孔子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思想,并通过课文了解不断学习进步的必须性。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检测巩固课文的生字词,理解有教无类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2、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说话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孔子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思想,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孔子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思想,理解“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含义。

  2、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讨论探究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本节课主要采用讨论探究法进行教学。以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讲授法:

  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尊重的学生主体地位,也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讲授法具有灵活性大、信息量大的特点,因此是我们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不过也要注重和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避免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将讲授与讨论法等结合使用,在师生互动,学生热情的氛围下进行重难点的突破掌握。

  (3)、朗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不仅在朗读中进行生字学习,更在朗读中学习了太阳的特点,人与太阳的密切关系,以及在朗读中加深了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2、说学法

  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浅显易懂的特点,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文的生字和主要内容的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此外还有朗读法等。

  说课时安排

  本框题共两课时,今天主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安排。

  说学情

  四年级的孩子对孔子的了解很少,只是闻其名而已。课前让学生搜集了有关孔子的资料,加深学生对孔子的印象。

  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出示孔子的图像,引入课题。然后引导学生畅谈对孔子的了解,并最终确立孔子伟大教育家的课堂基础(此举:目的有二,一是、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二是、奠定孔子的地位,为授课做情感铺垫)

  二、检查预习作业,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习。(此举主要是为培养了学生合作的能力,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

  2、在检查朗读情况的同时,引导学生快速找出文中提及的孔子的弟子名称。(此举为点明颜回、子贡、子路、子张是孔子得意的四大弟子。而后得出再出色的人也有不足,也要不断学习)

  三、细读课文、深入学习

  1、通过读课文,让学生谈谈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随机板书:(可能有以下的认识) 有爱心 谦虚 伟大 受人尊敬 了解学生不贪财 善于教育 大教育家

  (此举不仅是为教师因势利导,深化对孔子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也同时为引入段落具体教学做准备)

  1、通过引导,让学生找出说明孔子有爱心(也就是:有教无类)、谦虚、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相对应的段落。并在段落学习中,说明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断学习的思想。

  2、对于段落的学习,则主要是在朗读进行。(朗读方式有小组、个人自由、以及角色对读等)

  四、总结升华

  1、在结束段落教学后,在基本奠定孔子伟大教育家形象的同时,通过(出示孔子的画像)让学生谈谈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最终奠定孔子的光辉形象,尊师重道的观念)

  五、作业布置

  1、让同学们去收集自己喜欢的孔子语录,谁来把你喜欢的背给同学们听听,当然了如果能说出理由就更好了!(畅所欲言,锻炼说话能力)

  说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2、教学策略的选用

  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又不失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我选择教学策略的主要主要依据。

  (1)对于说明方法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以提问的方式详细解析,力求突破掌握;而对于生字词的学习和说话训练则主要是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2)在作业布置方面,通过小短文的形式,联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习巩固说明方法的运用,通过说话的形式,巩固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结束

  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本次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采用提问教学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学有所得为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1、教材分析:

  《全神贯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4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围绕“全神贯注”这个中心词,通过人物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他全神贯注的精神.学习并体会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了解了一定的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学习方法,再加上课前预习,课文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描写又很精彩,语句也很有特色,孩子们学习起来一定会非常愉快。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描写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精神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仿写通过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并学习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并学习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

  难点:学习通过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朗读感悟

  学法:创设情境、仿写仿练

  六、说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设置疑问,引出雕塑家,引出怎样写这位雕塑家、引出作家是怎样写这位雕塑家,步步设疑,走进课文

  (二)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写出体会,不懂得地方同学们也可以相互交流。

  (三)精读探究,了解特点

  重点分析最能体现罗丹全身贯注的句子、段落,从设疑中感受语言的运用,动词的巧妙,修辞的神奇,在朗读中感受罗丹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分析中总结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四)文中取法,仿写仿练

  1.让学生学着文中的描写方式,描写一下此时的老师。

  2.老师示范,同学们开始自由练笔。老师走进学生,进行指导。

  3展示交流,谁来念一念?学生读,其他学生点评,说出运用到了什么。

  (五)总结升华,学以致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明确指出,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体而言,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因此,我在拓展延伸部分展示了罗丹与茨威格的巨大成就,同时启发学生把这种品格植入心中,你也可以创造一个奇迹。丰富了学生内心世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七、板书

  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我力求简单、明了,让学生明白神态通过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猎人海力布》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描写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自己变成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围绕海力布“舍己救乡亲”的中心事件,层层铺垫,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教育。课文先写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然后写他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赠给他一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最后写海力布从动物口中得知大山将要崩塌,洪水将要淹没村庄的消息,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说出真相。人们得救了,海力布却变成了一块石头。

  二、学情分析

  到本学期为止,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但文章的关键词语,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辨析、理解与运用,进一步提高他们掌握字词的能力,以及借助词语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堂重点训练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借助语言训练,初步掌握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文字背后情感的能力,继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简要复述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复述的方法。但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复述等同于背诵课文内容;有的在复述过程中条理不清晰,语言不简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铺设“台阶”,更好地帮助学生清楚、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课文。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自主认识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酬谢”、“再三”的词义。

  理解“酬谢”、“叮嘱”是难点,而理解词语又是感受海力布品质的突破点。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小白蛇的话理解“酬谢”、“再三叮嘱”,既能深切体会到小白蛇语言所蕴含的深情厚谊,又能突出海力布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目标二:从海力布选择宝物、面对灾难时的具体行为与语言,体会他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品质,在体会人物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而且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语言背后的情感。此环节中,学生的读,体现理解到感悟的过程:通过教师引读,学生抓住“鸟的语言、老人的疑问”反复朗读,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海力布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到海力布心情的变化,从他矛盾的心情变化中,感受他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品质;通过朗读乡亲们最后的表现,感受人们对海力布的深刻怀念与尊敬。

  目标三:能根据板书以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练习简要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及其感染力。

  复述课文教师要给学生铺设台阶,在帮助他们理清文章层次的基础上,更好地复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情节,理清故事起因、经过、结果三个因素,再让学生结合板书来复述,从故事的大意中再次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质。

  以上三个目标,体现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层层推进的关系,在词中反映句的作用,借句理解词,借词说句,由句成篇。三个目标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猫》一文是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主要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主线,贯穿了猫的古怪性格及满月小猫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

  2、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纬度的有机整合,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跌倒、变化多端、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③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过程和方法目标: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4、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

  5、学习方法

  (1)“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6、教学课时:二课时

  二、说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作者表达了深厚的思想感情,因此,让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图文结合创设情境的方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应用“读—悟—说—议—读—写”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谁养过猫,能给大家说一说吗?(最好能讲一下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有趣的小故事。)

  2、欣赏猫的图片,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你们听说过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吗?他可喜欢猫了,并且经过长期观察写出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15猫)

  设计意图:谈论自己的宠物——猫必定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以此导入,学习的兴趣已被激发起来;再加上几幅可爱的小猫的图片,相信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整体感知,读中感悟

  1、让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读通课文,然后说说“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是怎样的?”(要求说出文中的依据。)

  (教师随机板书:老实、贪玩、尽职、勇猛……)

  2、引导思考:看着这些表示性格的词,你有没有疑问?

  3、作者讨厌猫的古怪性格吗?为什么?(板书:可爱)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意愿,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提自己想提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点研读。

  (三)细品精读,撞击情感。(教学程序随机而变)

  1、自读感悟: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可爱呢?让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把写猫可爱的句子划下来,然后挑一处你认为写得最生动,最喜欢读的语句讲给大家听。先自己准备,再四人小组交流。

  2、学生再读课文,交流感受。(如果有同学谈到课文中的猫是只贪玩的猫。)

  (1)读出表现猫贪玩的句子,标画有关词句,说说从哪里看出猫的尽职?(2)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谈感悟。如: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解释“任凭”的意思,这句话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突出体现猫的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猫的贪玩。(4)总结学法,学习体现猫的性格古怪的其他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重在通过抓住“谁”、“怎么”的适当想象来体会猫的贪玩,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以表现,设计上考虑了学生的思考维度由“谁”递进到“怎么”,想象会更合理、更有情境感,而且迁移了学法。

  3、再读课文的1-3自然段,感受猫的古怪性格。

  ①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还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语句。

  ②完成填空练习: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 ),又( );既( ),又( );既( ),又( )。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先通过朗读表现猫的性格古怪,在朗读过程中能更进一步体会到猫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如上填空,学生水到渠成的体会到了猫性格古怪的特点,而且还培养了概括能力。

  4、再读课文,感受小猫的可爱,体会作者爱猫之情。

  (1)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感受小猫的可爱。

  (2)投影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很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呢?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此句是文章的过渡句,在体会到了老猫的性格古怪之后,以以上的训练方式引入对猫可爱的感受,既激发了学生对小猫的可爱研读的兴趣,又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用词之精。

  (3)读读描写小猫可爱的内容,边读边想象。想象小猫淘气可爱的样子,播放课件,进一步感受小猫的淘气可爱。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的朗读是想象能力的一种培养方式,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就使学习的兴趣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会被又一次激发。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

  1、自学“学习链接”。

  2、观赏猫的图片,练习抓住特点表达对猫喜爱的情感。

  3、投影猫的图片,学生观赏。学生练习用一两句话,带着感情描述自己喜欢的小猫。

  【设计意图:将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又一次延伸到学生自己对猫的喜爱,并使本节课体会到的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得到实际运用。】

  (五)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爷爷的笔下却显得那么惹人喜爱。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正说明了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六)拓展练笔:请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用一两段话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记述下来,与同学们共分享。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麻雀》是“二期课改”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的一篇教材,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仅刻画出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暴,“我”的同情怜爱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麻雀》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叙述一要真实,二要具体。学习《麻雀》一课,让学生在熟练运用“读课文,想画面”的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叙述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进而认识到内容真实、具体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并激发出热爱生活,懂得母爱的伟大和爱护弱小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另外本课教学,担负着继续培养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己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自主学习及创新精神。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班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经过小班化教育的熏陶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比较强,故而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学习课文。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不够,表现欲望不强,朗读水平不理想,往往读不出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因此本课教学应重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续运用抓住关键词语朗读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三 教学目标设定

  1、能在初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抓住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特点,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感受“一种强大的'力量” 即母爱的力量;

  3、能继续学习、运用提问的方法;

  4、能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特点,体会“一种强大的力量” 就是爱的力量;

  继续学习、运用提问方法;

  ·教学难点:

  在初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运用;

  2、引疑、导析,读、思、划、议结合法;

  四、教法学法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精神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教学过程又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因此,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1、设疑引思

  在设计教案时,我结合“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先让学生欣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老麻雀、小麻雀、猎狗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中那些句子体现了他们的这些特点,为什么?”让学生合作探究,采取“读——找——划——议——读”的方法,从文章中找答案,说理由,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2、引疑深思

  在反馈交流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仔细品读,深入理解。通过各种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感,积累词汇。并引导学生进行边读边划边思,让学生自问自答,互问互答,小组、集体议论,引疑、导析,读、思、划、议结合法,提高学生质疑提问能力,咬文嚼字能力,语言文字欣赏能力,体会“叙述一要真实,二要具体”的作用。

  3、拓展反思

  为了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我特意设计了课后活动:课后熟读课文,把感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课后收集关于动物或人类母爱的故事,召开“小小故事交流会”。目的有二:其一继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其二使课堂上被伟大母爱感动的情感共鸣得以延续、发展。

  五、教学过程

  (略)

  六、板书设计

  为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层次,理清作者写作的顺序,我设计了以文本脉络为主线的板书,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背诵。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我叫“神舟号”》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很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嫦娥姐姐与“神州号”飞船的对话,说明这艘飞船是中国制造的,正在进行飞行试验。第三自然段讲嫦娥姐姐要“神州号”带她回家。课文插图描绘了嫦娥姐姐与“神州号”飞船对话的情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国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激励学生从小刻苦学习,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4、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有关飞船的知识,初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课外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轻声音节的朗读和长句子的朗读。

  2、识字和写字。

  3、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说教法、学法]

  一、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课,教师通过语言

  渲染,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二、自主合作式学习

  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培养想象能力

  通过课文的延伸教育,创设“我是家乡小主人”这一情境,既进行了思维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一举两得。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说话

  1、(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主?太空中有些什么呢?

  2、在嫦娥姐姐身边有一颗人造卫星,是从哪里来的呢?它叫什么名字呢?

  3、你怎么知道这颗人造卫星是从中国来的呢?

  二、揭题,学题

  板书:4、我叫“神舟号”

  学生读题,正音〖感谢您浏览!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三、初读课文

  1、听录音读课文。(听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照拼音多读几遍。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4、检查提问:“我叫神舟号”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呢?飞船弟弟有什么本领呢?

  四、认读生字词

  天飞在

  1、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找朋友

  3、在书上描红

  4、练写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认读生字卡片,口头组词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指名读

  (2)分句理解,指导朗读

  学习第一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太空散步。”齐读第一句。

  学习第二句。

  指名朗读嫦娥姐姐的话。

  “你”指的是谁?

  嫦娥喜欢飞船弟弟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嫦娥姐姐问了飞船弟弟哪两个问题?

  (引读两个疑问句)再指名读第二句。(揭示:嫦娥姐姐问话时的语气十分亲切)

  过渡:飞船弟弟是怎么回答的呢?

  学习第2自然段。

  师生回答。

  师:小弟弟,你从哪里来?

  生:我叫“神舟号”,从中国来。

  出示:我叫“神舟号”,从中国来。这里的“我”指谁呢?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师生继续回答。

  师:以前怎么没见过你?

  生:科学家派我来作飞行试验。

  出示:科学家派我来作飞行试验。(指名读)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飞船是由谁造的?它有什么特殊本领?

  结合板书:飞船弟弟中国来作飞行试验

  齐读第三自然段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嫦娥姐姐高兴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她为什么高兴呢?(指名学生说)

  (3)齐读第三自然段

  朗读全文。

  1、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学习生字。

  问你来新笔画

  1、认读

  2、找朋友

  3、交流记忆方法

  4、描红

  5、书写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三人一组,自由练习,分角色朗读

  要求;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指定两三个小组分角色朗读。

  嫦娥姐姐:亲切高兴

  飞船弟弟:肯定自豪

  二、练习背诵

  1、自由尝试背诵

  2、指名背诵

  三、启发想象

  嫦娥姐姐跟着飞船弟弟回到了家乡,她看到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用“高兴”说话。

  出示:(谁)高兴问:什么事让你高兴呢?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我执教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主要写了妇人帮助过的两个不同的乞丐。一个是独臂乞丐,当妇人让他搬砖挣20元时,开始他很生气,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可怜的残疾人了,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只能靠别人的施舍生活。后来妇人的做法感染了独臂乞丐,他辛苦的搬完砖后,明白了自己也是可以靠劳动生活,也是有尊严的,从而靠劳动变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董事长。另一位乞丐是一位双臂健全的乞丐,他虽然有劳动能力,但他宁可不要20元钱也不肯搬砖,因为他觉得靠劳动挣钱不如乞讨来得容易。两个乞丐从外形到内心到做法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在故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隐含着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确需要下一番工夫去思考探究。要理解这样一篇情节复杂的故事,并悟出文章的中心,对生活阅历较浅的四年级的孩子的确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备课中反复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中心,找出了本文的一个主要的矛盾点加以突破。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本课17个生字;

  会写11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慷慨”、“鄙夷”的意思;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知道孩子、双臂健全的乞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第二课时)。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

  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因为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已对“尊严”有了初步的了解,另外我班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他们能通过预习,自学生字,积累对自己有用的词语和句子,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采用检查预习的方法导入新课。设计了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几个问题。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初步的感知课文,而且调动了学生预习学习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明白要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课前的预习十分重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

  二、质疑问难,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备课中我首先设计了请学生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学生一边发问,我随手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想研究的问题。这样做是因为我班学生有这个实力,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及时提出问题让全班讨论,学生们都以自己的问题能引起大家的争论为自豪。

  因此学生已具有了在读书中边读边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比较有讨论的价值,也比较集中。这样做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在教学中我及时抓住学生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让学生自主抓住相关的段落进行阅读,抓住重点的词句来体会独臂乞丐为什么会搬砖,他开始就情愿搬吗?双臂健全的乞丐为什么不搬砖?学生在阅读中,就能边读边抓住文中的句子和重点词语去体会开始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很可怜,理应受到别人的施舍,也是不情愿搬的。

  可是当他看到妇人用一只手也能干活时,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他突然明白了。文中一个“怔住”一个“异样的目光”,学生在反复的感情朗读中体会到乞丐心理的变化,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只手也能劳动,也能靠劳动挣钱,也是有尊严的。由此对妇人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开始的生气变为感激。

  学生在一次次抓句子抓词语中,又一次次的品读,感悟层层加深,悟出这乞丐的感激中不仅仅是这20元钱,更重要的是感激妇人唤起了他的尊严。

  使他走上了自信自重的成功之路。抓住时机,我引导学生再读描写董事长的段落,感悟此时董事长的自信,自重和成功,与开始的乞丐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只有靠劳动挣钱才能让人有尊严,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能改变人的一生。

  而另一个双臂健全的乞丐,引导学生默读相关的段落,画出句子体会面对要搬砖才能得到20元钱却鄙夷地走开了。在这儿我引导学生想象这为乞丐后来会怎样?使学生悟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20元钱,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尊严,甚至是自己一生的幸福。然后再回到提出的问题,学生再读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时,学生的疑问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永生的眼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S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家三代人捐献眼睛角膜的感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二、说教学目标

  六年级的学生读了这篇课文,应该能够感受到其中所体现的真善美,也能够拥有很多感动,所以,教学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而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为什么要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则是教学的难点。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和课文的重点难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尤其是“父亲”和“温迪”的语言描写,体作者一家人以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3、了解角膜捐献,对器官捐献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这个实际,我采用“自读自悟——交流体会——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 “议一议”自己感受深的句子,“说一说”自己已理解的内容,“读一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 说教学过程

  本文涉及到角膜捐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所以,课前我让学生查找有关角膜捐献的资料以及做初步的调查,了解周围人对捐献角膜的看法,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教学过程我预设了以下四个环节:(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三)自读自悟,品析感悟。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首先朗诵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而重见光明的人写的一首诗《你的眼睛》

  你的眼睛

  像远方淡蓝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

  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

  通过流水的闪烁,

  宛如水底的珍珠。

  读完后说:这位重见光明的.人在呼唤、在寻找给他带来光明的使者,这位光明的使者到底是谁呢/?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

  设计这样的导入,是因为这首诗表达了重见光明者内心的感受,配之教师教师深情的朗诵,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文兴趣,还能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垫定情感基调。

  (二) 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读书的情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1、初读,做到不漏读,不错读,指导朗读难以读通的句子,引导学生正音。2、再读,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学习用多种方式去读书,自己读懂文章大意。

  (三) 自读自悟,品析感悟。

  怎么读是语文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就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指导,此时,我出示课件指导学生阅读。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动笔,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

  2、汇报交流。

  对话与交流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语文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因此,我以“汇报朗读——谈谈感受——读出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中品味语言,感悟情感。此时,我会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出示语句,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朗读与交流,体会思想感情。我预设重点把握两个语段:

  第一个语段: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你妈妈和我都觉得,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这里,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父亲和琳达结于捐献母亲角膜的态度是不同的,并找到相关的段落朗读,议一议:面对捐赠母亲角膜这件事,琳达和父亲为什么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难道父亲不爱自己的妻子吗?让学生通过对话理解:父亲爱自己的妻子,同时也爱别人的生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吾生命以及人之生命。”使学生真正地为琳达的父亲而感动,然后在感动中全班齐读本段,并以“这时,你想对琳达的父亲说些什么”的方式来表达感动。

  第二个语段:在这一刻,我才真正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议一议:琳达说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那么,父亲留下的更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明白父亲的言传身教给后辈带来的影响,父亲给一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用“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片骄傲”来启发学生将温迪与琳达到14岁时的情况进行对比,从而感受温迪的富有爱心、无私奉献和热爱生命。

  在学生被温迪的语言感动的同时,我出示本文后面三个自然段并再一次配乐朗读,激发学生对温迪更深的敬意和对课题内涵的更深的理解。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朗读信的内容,读出自己的感动。当学生拥有了感动之后,再回到课题,“永生的眼睛”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还有什么是永生的?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白,永生的还有他们一家三代人富有爱心、无私奉献、热爱生命的精神。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这时,我出示资料,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角膜捐献的现状。据卫生部统计, 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 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匮乏, 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左右的角膜移植手术, 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同时,呈现另一组资料,说明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也像琳达一家人一样捐献自己的器官,记学生对器官捐献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促使学生在思想、情感的的提升。

  板书设计

  第十八课 永生的眼睛

  (精神永存)

  捐赠眼睛角膜————最珍贵的给予

  盲人重见光明——死得有意义

  (热爱生命,无私奉献)

  设计这样的板书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体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完整的说课稿07-11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04-28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11-11

小学语文说课稿11-12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12-23

小学语文说课稿03-25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03-22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03-22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03-24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