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2-03 17:27: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

说课稿 篇1

  1、说教材

  《爱吃的水果》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中的口语交际训练课。本课是通过实物或挂图及投影片,让学生们运用普通话,说说这些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让同学们来了解生活,热爱生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1)你最爱吃什么水果?把它的样子、颜色、味道讲给同学们听。(2)评出一两种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水果。

  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以及儿童的生活实际来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如何培养学生们的说话兴趣和与人交流的勇气。根据学生们的识事经历来确立本课口语交际的难点;怎样来激发学生们能围绕“水果”积极地参与讨论,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通过本节课要达到以下数学目的:进行听和说的训练,培养学生们听话和说话的能力。

  2、说教法

  合理运用快乐教学法,以投影仪、挂图、实物图演示,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诱发学生们语言的兴趣,调动学生们说话的积极性,启迪学生们的思维,挖掘学生们口语交际的潜能。

  教师是学生们口语交际过程中的引导者、点拨者、鼓励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们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看一看”中学会辨别事物特征;在“想一想”中学会善于思考问题;在“听一听”中学习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在“尝一尝”中学会判断水果的味道,并能准确的表达出来;在“比一比”中培养学生们的勇气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演一演”中培养学生们创造性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内容与学生们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学生们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逐步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说教学过程

  能力的获取过程比知识获取的结果更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们初识事物的特点,为本课设计了五个教学活动场面。

  “看一看”:出示投影:

  (1)内容是一盘水果。这是创设生活情景,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引出问题,启迪学生们的思维,培养学生们从小学会思考问题的习惯。先让学生们看一看盘子里有哪些水果,平时看到过吗?吃到过吗?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让学生们去说,要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同学们能听得懂即可,不能要求过高。把学生们说话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们想说要说这是至关重要的。

  (2)是一个水果店。让学生们看一看,然后,引出问题。这些水果你平时看到过吗?吃到过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引导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把水果店里的水果一一辨认出来,如果有困难,大家在一起讨论,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想一想”:联系实际让学生们想一想,我们平时吃过哪些水果?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如果有叫不出名称,说出水果的特征,就让大家来帮助你解决。在培养学生们说话时,要注意那些平时不大爱说话的学生们,要多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另外还要注重说话要有条理。让学生们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例如按“名称--样子--颜色--味道”来说,即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说。在这个环节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们能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发言,说出生活感受,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营造口语交际的环境。

  “尝一尝”:出示准备好的水果实物,让学生们亲口尝尝其味道,鼓励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然后再“评一评”在这些水果中,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水果是什么?因同学们的.口味不同,说法不一,少数服从多数。同时教育学生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学生们平时要能做到注意卫生。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们尝一尝,培养学生们的辨味能力。

  “比一比”:选同学位最爱吃的水果,按照一定顺序,说说它的特征。比一比看谁说得最清楚、最具体。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推荐代表上讲台讲演。同时从各组里抽一名学生们当评委,教师给予引导,提出比赛规则,评一评谁说得最好。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用比赛的形式,促使学生们相互作学习,取长补短。鼓励学生们善于表现自己,锻炼自我。从而学会怎样把事说明白,说清楚,说具体。并能做到表达自如。懂得听话时要认真倾听别人讲述,边听边想,有不同意看法要用“我认为”、“我觉得”的语气向对方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语言交际习惯和能力。

  “演一演”:组织学生们开展演示活动,并在演示的过程中及时反馈,相机纠错,以充分调动学生们各种感官,手、口、脑、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们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充分发掘学生们口语交际的潜力。先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引导学生们想一想,这些小弟弟小妹妹到大姐姐来作客,大姐姐揣出一盘水果放在桌上,用手指着会说些什么呢?先同桌说,再请学生们表演。在表演中注意礼貌用语,如“谢谢、请”等。

  我还用投影片设计了两个图景让学生们上讲台演示。

  投影(1):“有个人挑着一担水果在街上叫卖。”让一学生们扮演卖水果的,再让几个学生们扮演买水果的。想一想,卖水果的可能会说些什么?买水果的可能会说些什么?先让同桌学生们说说,再请上讲台表演,看谁表演得像,大家给予鼓掌,教师给予肯定。

  投影(2):“小姑娘拎着一些水果来看望一个病着的老人。”通过老人的表情和小姑娘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各自会说些什么呢?先同桌表演试试,让学生们看画面上的情景去想象,再指几个学生们上讲台扮演一下,看谁表演得好。我用这种方法来指导学生们通过图片来发挥想象,活跃学生们的思维,将口语交际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们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并在学习中创新,发展学生们的个性,发掘其口语交际的潜力。

说课稿 篇2

  【教材简析】

  动手做(二)是北师大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本单元是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利用所学图形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教材安排了三个“动手做”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了操作、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本节课“动手做(二)”是让学生通过对我国古代的一种数学图形游戏“七巧板”的认识、拼摆,从而巩固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平面图形组合的美丽与神奇,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节课借助七巧板让学生在拼图活动中,进一步熟悉认识的平面图形,并初步、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班上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动手能力比较差,与同伴的'合作意识不强,操作时我行我素的现象比较明显,所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难度变大。因此本节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初步学会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做数学,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体验数学中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生自主活动: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摆一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及收获从而积极参与本节课的教学。

  3、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用七巧板自由拼图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设计、与同伴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拼图任务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套七巧板.

  【教具准备】:一套七巧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

  1、展示学生前一天的拼图,全班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出示七巧板,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七巧板吗?“七巧板是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玩具,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后来,七巧板流传到西方,被西方人称为‘东方魔板’。它可不是一般的玩具,而是一种智力玩具,喜欢和爱动脑筋的孩子交朋友。由于它由七块图形组成,所以人们称它为‘七巧板’。”(设计意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认识七巧板

  1、看七巧板图,说说各是什么图形,1、2、4、6、7号是三角形,5号是正方形,认识3号图是平行四边形

  2、七巧板是由______种图形组成,其中有______个正方形,______个三角形.

  3、电脑课件演示比较图形,说说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三、拼一拼

  (一)拼基本图形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七巧板,七巧板的奥妙可多了,我们可以用七巧板拼出许许多多的图形,现在,我们先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看哪个小组拼的又快又好。

  1、请你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一个正方形,试试看有几种拼法,并说出各是由哪几个图形拼成的。

  2、你还能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一个三角形吗?

  3、你还能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哪些图形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拼图,观察拼图,自由拼图来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七巧板的拼图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感受图形之美。)

  (二)、模仿拼图

  (课件出示图)学生观察说说拼出的图形像什么?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快速拼出来,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用到了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完成拼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意拼图

  1、课件展示拼图作品学生欣赏。

  2、请小朋友发挥想象,拼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可以独立拼,也可以与人合作。

  四、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们玩得开心吗?玩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请你把“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收起来。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四册第7单元的第21课——《被赶出家门的小麻雀》。

  2、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童话,写的是麻雀爸爸妈妈的5个孩子长大了,应该独立生活了,其中一个孩子不愿意离开家,爸爸硬是把它赶出家门。几个月后,被赶出家门的小麻雀回家看望父母,明白了爸爸妈妈的用意。这篇课文的情感主线是小麻雀被赶出家门时的可怜无助、赶出家门后的欢快的心情,并用麻雀妈妈,爸爸的情感烘托出这种变化,使学生懂得小麻雀学会独立生活,不娇生惯养,所以小麻雀的生活更健康更快乐。语文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小学阶段要加强朗读教学及其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因此“正确、流利、有感情”就成了贯穿于三个学段的总要求。而这个要求将渗透落实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之中。本课教学任务我将分两课时完成,我所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3、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的分析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商量”两个字,在语境中明白“商量”的意思,能用商量说一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懂得应该勇敢的学习独立生活,从现在开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教学重点:

  (1) 学会“商量”两个字,在语境中明白“商量”的意思。

  (2) 有语气的朗读课文,体会小麻雀的感情变化。

  5、教学难点:

  现在的孩子大多独生子女,成长在父母的羽翼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预计,他们很难明白小麻雀经历风吹雨打后的自强自立,能够独立生活的重要,所以,我将难点定为:理解“你们那是为我好哇!”这句话的含义。从而懂得应该勇敢的学习独立生活,从现在开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这节课中,根据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表演等方法,在教学中让识字、理解与想象、朗读、表演互相穿插,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的活力的学习氛围,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三、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将采用:读中感悟小麻雀的心理变化,想象与交流中明白道理。

  四、说过程

  根据教材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我将从四步进行教学活动:

  (一)质疑问难,激趣读文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了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问:为什么要把小麻雀赶出去?小麻雀被赶出去以后是怎样生活的?……这样让学生的大脑迅速活跃起来,这也正是课文所要了解的地方,而学生读课文也将更有目的性了。长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将更加浓郁,学习的兴趣也会高涨。

  (二)品读体会,感悟小麻雀的变化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据此,语文课堂应体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表达情感。因此,我以小麻雀的心理变化为主线,以想象诱发情感为基调,以角色朗读为手段,安排了三处的朗读:

  一读小麻雀不愿离家的伤心。

  哭着说:“离开了爸爸妈妈,我会饿死的。”这里不难看出小麻雀是哭着说的,它不仅担心会被饿死,还有其他的担心,

  我引导学生想象:小麻雀离开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我估计:不会搭窝,被雨淋,被小孩拿弹弓打,被老鹰捉。所以他会说:离开了爸爸妈妈,我会。(这既是想象能力的培养,又是语言表达的训练。)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识字教学穿插其中,让学生认识“商量”两个字,理解他的意思,我是这样设计的':

  妈妈听了小麻雀的话心软了,悄悄地和爸爸商量,出示词语卡片“商量”。

  这就是商量,指名来读,齐读。

  问:一个人能商量吗?(不能)要几个人呢?看“商”字里面是什么?(八和口)对,所以八个人才能商量。“量”你怎样记?给学生自主的空间。然后和老师书空加深印象。(这里力求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理念。)

  “妈妈和爸爸商量什么呢?”进行角色朗读,

  “老师也想和你们商量商量,能让老师当麻雀妈妈吗?谁愿意当麻雀爸爸。”“同桌商量商量读什么角色?”(这一环节的安排一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商量的意思,二是为了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读小麻雀长大成人后回家后的快乐。

  我是这样设计的:小麻雀就这样被赶出去了,一天过去了,一个星期过去了,几个月过去了,小麻雀被风吹,被雨淋,被老鹰捉,可是它——学生接:回来了。板书:长大回家。

  它欢快的唱着:全班一起读:唧唧喳,唧唧喳,爸爸妈妈快来呀,我是被你们赶出家门的孩子,我看你们来啦!

  如果读不好,我将引导:孩子们,你们已经好几个月没见到爸爸妈妈了,当你看到它们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呀?这么高兴啊!你快读读!

  这时我的角色变成麻雀妈妈,随意走到一个健壮的学生面前说:“孩子,你要是不说,我们还真不敢认呢!你长的这么健壮,生活得一定不错。快告诉妈妈你都学会干什么了?”我估计:飞,搭窝,找虫子,逃跑……这里的想象意在让学生懂得独立生活的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壮,本领更高。

  三读小麻雀理解爸爸妈妈良苦用心后的感激之情。

  有了上面的理解与体会,再加上我的导读:

  因为您们把我赶走,所以我学会了。我知道,你们那是为了我好哇!(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语文课标》的理念,这个富有弹性的设计完成了这一理念。)

  (三)回归整体,分角色朗读全文

  [课文学到这里,学生情感得到升华,语言得到训练,更需要再整体的回顾课文,加深记忆。]

  我有安排第三个环节回归整体,分角色朗读全文:孩子们,你们真的长大了,明白爸爸妈妈的苦心了。带着这种感受,想象着当时的情景,再小组分角色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四)联系课文内容谈感受 小学教学,设,计,网

  [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是。所以我在课堂上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

  基于此我安排了第四个环节联系课文内容谈感受: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小麻雀被赶出家门以后,它不仅长得更加健壮了,还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高兴地回来看望爸爸妈妈,也明白了爸爸妈妈的心意了。学完这篇课文,我想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对小麻雀说,可以对麻雀爸爸妈妈说,可以对你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还可以对小伙伴说……

  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如果有时间,我会安排学生书写两个汉字商量。

  (五)指导书写“商量”。

  看两个生字宝宝跑到田字格里了,他们是谁?

  我们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呢?学生观察,我示范写,学生独立描红在照样子写一个。我会在旁边指导。

  [指导写字时,我总喜欢把要写的字拿出来让学生自己观察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我觉得,具有观察能力是把字写漂亮的基础。]

  (六)作业

  始终认为下课的铃声仅仅是这节课的结束,却是学生学习思考的开始,因此,我设计了这个作业:

  (1)经历了风雨的小麻雀,学会了独立生活的本领,理解了爸爸妈妈的爱,请你回去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一颗星)

  (2)把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下了。(体现读写结合的理念)(三颗星)

  这两个作业的设计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既照顾了差生,又可以让好学生能跳起来够够桃子。

  至此,教学任务结束。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6页的内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分析)——参考教学参考书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中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对整数乘除法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为后面学习的四则运算打基础,也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关系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

  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就知识层面上,已经学习了简单整数乘除法,对整数乘除法及各部分名称有初步的感性认知,初步具备了理性认知学习的基础;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拟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与问题,探索认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间名称与关系。并能熟练运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分析思维与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交流、分析概括认知乘、除法的意义、关系,经历探索过程,体会乘、除间的互逆关系,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表达、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方法

  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及“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数学课程的两大基本核心理念,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实效,达成目标,依据教材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学情,我拟将主要采用教学策略方法是

  1.注重和发挥情景作用。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与多媒体技术创设展示教学情景问题,激发兴趣动力;

  2. 运用教具学具与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演示情景案例和问题,引导观察比较,丰富感知,促进意义构建与新知生长;

  3.处理好师生角色地位的“两主一中心”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恰当设问引路,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案例,合作交流、比较分析、质疑解惑、归纳概括,实现新旧知识、能力的转化迁移和实践应用,巩固深化,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六.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作用,依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学情,拟从以下七个环节组织开展本课教学活动:

  (一)乘法意义的构建

  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课件创设呈现引入现实情景与示例2(1),引导学生阅读发现问题,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比较不同计算方法的加法(3+3+3+3=12)与乘法(3x4=12)算式的书写与计算的简便性,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为乘法算式?”(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即相同加数的和)、“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概括出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名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因数,乘得的数叫积”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二)除法意义与各部分名称及乘除关系的探索认知

  1.运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呈现展示或阅读例2(2)、(3),分别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2.设问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思考讨论:“与例2(1)相比,例2(2)、例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数?要求什么数?、怎样算?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在除法中,各部分名称分别叫什么?”、“除法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认知:例2(1)题是已知几个相同的加数,求和——即已知两个因数,求积,用乘法;例2(2)、例2(3)题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归纳概括小结:除法意义及各部分名称(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其中的一个因数叫除数,另一个因数叫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或乘除法互为逆运算。)

  (三)乘、除法各部分关系探索认知

  通过引导观察、比较例2(1)、例2(2)、例2(3)题算式数量关系,思考讨论交流:“已知两个因数,如何求积?”、“已知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怎样求另一个因数?”、“怎样求商、除数、被除数?”等问题,归纳概括,深化提升认知乘、除法各部分关系,实现由案例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飞跃,理解认知构建新知识,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四)有余数除法的各部分间关系

  通过课件展示:“9÷7=?”、“38÷9=?”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有余数除法的各部分间关系

  (五)例3:与0有关的加减法与乘除法运算

  通过课件展示例3,设问:“一个数加上0或与0相乘,分别得多少?”、“0可以作除数吗?为什么?”等引导思考交流讨论认知。

  (六)实践应用,深化巩固。

  依据教学重难点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做一做”、“算一算”、“连一连”、“说一说”、“判断正误”(具体案例)等分层变式,拓展练习、实践应用,学生独立操作,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深化理解,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七)反思感悟,总结评价。

  通过设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回顾、反馈和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知识点的浓缩再现,梳理整合。本节课我依据教学流程适时通过以下简洁的板书突出重点,促进增强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识记。

  乘、除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 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0不能作除数(5÷0不可能得到商,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0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八.说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想主要依据“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及“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等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为中心及其能动作用”、“情境”与“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关键作用。

  以上说课,定有诸多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教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5课的歌曲——《妈妈的心》, 这首歌曲《妈妈的心》是一首结构规整,曲调流畅,主题鲜明的儿童歌曲。它以第一人称的内心表白,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歌曲为2/4拍,宫调式,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

  本单元的五首作品以"妈妈的歌"为专题,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年儿童对妈妈深切的爱。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崇高品德。学生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及生活经验,对妈妈的爱有了很深的感悟。本节课学生需要知道歌曲用妈妈来比喻祖国,来表现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培养对学生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基于上述学情,并结合音乐课程标准中总目标、阶段目标及本单元目标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

  1、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唱好《妈妈的心》,通过学习歌曲《妈妈的心》表达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

  2、学会用简单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

  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并了解其在音乐中的作用、意义,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通过歌声抒发情感,体现孩子们对祖国妈妈那种天真纯洁的爱是本课的重点,在演唱实践中准确表达休止符是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以音乐教学为主,同时结合了语文、思品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爱祖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爱国主义情感。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还采用了听赏法、引导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小组合作、即兴表演、跟随音乐主动学习歌曲。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预设了一下几个教学环节:

  1、激趣导入,旋律练习

  (1)我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首先出示"四四方方一片红云,闪闪烁烁五颗金星。"请同学们来猜猜,这是什么呀?问题简单易猜,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本课创设的情境之中。(出示图片国旗)告诉孩子它可是我们祖国妈妈的象征呢!到今年为止,我们的祖国妈妈已经有61周岁了,可是她却越来越美丽!(配乐欣赏祖国山河风光图)这样的祖国妈妈,你们喜欢吗?

  (2)接下来我用歌声来赞美我们的祖国妈妈,表达我快乐的心情!

  范唱歌曲的高潮部分:

  5 5 6 5 | 5 3 5 5 6 | 5 — |3 3 5 3 | 3 1 2 2 3 | 2 — ||啦…… 啦……

  请喜欢祖国妈妈的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来赞美我们的祖国妈妈吗?也来表达一下快乐的心情吧!

  学生跟老师学唱旋律,指导学生用自然舒服的声音唱好这条旋律。

  这样的设计过渡自然,并分散了歌曲的难点,让音乐与情感融为一体。

  2、歌曲欣赏

  接着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心形国旗图片,同时请学生聆听歌曲录音,请仔细听听,他是怎么赞美我们的祖国妈妈的'?歌曲是活泼欢快的还是优美抒情的?

  学生交流反馈。要求:知道歌曲的情感,掌握歌曲的情绪。

  3、范唱导入,学习休止符

  教师范唱歌曲,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老师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停顿了一下?再请同学们讨论:音乐停顿在歌谱上是怎样表示的?

  学生回答后我出示四分休止符,并讲解:乐曲中有休止符就表示红灯,看到谱上有"0"休止符要记住"红灯停一停",这一拍要唱在心里。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出示节奏:

  X 0 | X 0 | X 0 | X 0 ||

  拍手 握拳

  仔细观察这条节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导学生学会带有四分休止符的节奏型。

  四分休止符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讨论及趣味练习,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进行节奏训练,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4、层层深入学习歌曲

  (1)学唱第一段。

  聆听琴声伴奏,学生用 "m" 轻声哼唱旋律。 (注意唱好休止符,提醒学生"红灯停一停" .)指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学生随琴声伴奏,对老师的口型,在心里默唱歌词。让学生随琴声伴奏,轻声地唱歌词。

  (2)自学第二段。

  重点指导学生唱结束句,说说这句跟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有什么不一样?

  对比旋律,指导学生唱好结束句。

  (3)完整跟琴声轻声唱全曲。

  师生共同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来赞美我们的祖国妈妈!

  (4)用你喜欢的方式给自己伴奏。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用这个节奏来给歌曲伴奏。

  X — | X — | X — | X — ||

  有感情的歌声,永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因此,我在歌曲处理上采用了引导法,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学习歌曲,从而达到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曲。让学生在听、说、唱、动等情感体验活动中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

  5、拓展延伸,欣赏乐曲

  播放《爱我中华》学生围成圈,随音乐律动。

  在教学的尾声我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这是本课情感价值观目标的拓展。

  6、总结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妈妈,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专题下的第三篇文章,《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优美朴实,浅显易懂,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目标:

  1、会认7个汉字,会写13个汉字。

  2、流利、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难点: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

  四、教法和学法:

  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学会了朗读、默读,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质疑、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喜欢)是啊,猫是那么活泼可爱,充满灵性,它不仅是画家笔下的宠物儿,也是作家爱写的小动物。这不,我们大作家老舍先生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10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要求自学课文(拼读生字,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义,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大意)。

  2、交流自学情况:课文写出了哪两种猫?多少只大猫,多少只小猫?大猫是怎样,小猫又是怎样的?

  根据所读课文让同学扮演成不同的猫自我介绍一下,教师根据介绍的情况进行点评,表扬鼓励。

  (三)理解结构,概括内容。

  抓住“大猫古怪”“小猫淘气”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探究:

  ①课文的分段。

  ②段意的概括。

  ③主要内容的归纳。

  (以一条主线所发挥的三大作用,使初读者训练机理清晰、环环相扣,提高了读书效率。)

  (四)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是啊,古怪也好,淘气也罢,在老舍爷爷眼里都非常可爱。把你喜欢(文中最能表现作者爱猫之情)的句子大声地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推荐给大家,做得到吗?注意说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蹭”是什么意思?说说你从这个字读出什么味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老舍爷爷对猫是多么喜爱啊!其实只要我们对动物充满爱心,人和动物是可以和睦相处。

  (2)比一比,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①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②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一个个脚印。

  (第一句把脚印比作小梅花,多美啊,尽管是猫踩脏了稿子,但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朵朵小梅花,爱猫之情跃然纸上。第二句直说”踩几个脚印”其厌烦之意一目了然。)

  (3)读一读,这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

  (1)说它老实吧;(1)说它贪玩吧。

  (2)它很老实;(2)它很贪玩。

  “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我们体会体会,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就像一个深爱子女的父母,在娓娓讲述自己的宝贝)

  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等。但是作者却写得如此具体生动,如此惹人喜爱,这更说明了什么?(作者爱猫,觉得猫像玩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或作者热爱生活,观察仔细等等)

  六、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老舍笔下的猫,充满了灵性,真是惹人喜爱,有个同学想在家里养只猫,可是他妈妈不同意,大家能帮他一起来说服他的妈妈吗?为了使你的说服更有说服力,建议你用上课文中的语言。

说课稿 篇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本教学内容属于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第二个活动主题《伤心的地球母亲》中的第四个话题《保护地球母亲—儿女的责任》。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选自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第二个活动主题《伤心的地球母亲》中的第四个话题。《只有一个地球》这个单元重在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好习惯。《伤心的地球母亲》这一活动主题,旨在让学生知道由于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原因,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本班学生中外地学生和留守学生占比较大的比例,而且大部分学生家庭比较困难,因此,让学生自我收集信息的难度较大,由于生活视野的狭窄,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对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足够的认识。

  从学生已学知识内容来看,学生在四年级已经了解了家乡的环境和污染,知道了保护家乡环境人人有责,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已了解了祖国资源的“博”与“薄”,意识到保护环境是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从这个意义来说,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针对本班学生学情及本单元教学目标,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别是: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世界人民为保护地球所做的努力,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

  能力目标:

  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并能从实际生活出发,把保护地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

  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在保护地球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懂得如何保护环境。

  2、教学重难点

  感受我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在保护地球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激发保护地球的情感,自觉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

  为了有效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四、教法学法

  1、自学探究:通过自主学习第59页和60页的内容,让学生明白全世界各国保护环境的一些具体作法,初步懂得怎样保护环境。

  2、交流展示: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课上交流展示,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举措。

  3、情境渲染: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举措;通过观看电影片断《可可西里》,让学生感受“环保志愿志”的动人事迹,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

  4、实践体验:通过写广告词、建议书,开展“环保宣誓活动”,办手抄小报,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的好品质、好习惯。

  五、教学流程

  按照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品社课程的.基本特点应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为了体现这一课程理念,让课堂成为真实的课堂、生活的课堂、生本的课堂、活动的课堂和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课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谈话交流,进入事例分析

  上课伊始,我便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的哪些课本是别人用过的教材呀?由于学生都比较熟悉,便比较快速地说出了“科学、音乐、美术”等循环教材。接着,我便让学生自学教材有关“其它国家使用循环教材”的内容,让学生觉得使用循环教材不是中国的专利。此时,我紧跟着又抛出了预设的第二个问题“请你帮忙分析一下,国家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循环教材?”其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明白这是为了“节约资源”(板书),初步感受到保护地球就这么简单,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而揭示课题。

  接着,又组织学生自学教材第59页的其他内容,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一些世界各国保护环境的做法,从而揭示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便通过朗诵《人类环境宣言》作小结,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板书)就是保护地球,节约资源就是保护地球。

  活动二:了解我国环保措施,宣传环保知识

  了解了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之后,我便启发学生思考“我国在保护环境上有哪些举措?”,让学生自学第60页的内容,并通过课件出示自学提纲。自学后,便安排全班交流展示环节,让学生说说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举措,说说国家采取这些举措的原因,提出不懂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课件介绍我国的环境标志。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措施,我打算安排第二次交流展示(小组展示)。接着,我便借助相关图片,补充这方面的资料,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政府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具体措施。我设想,学生在交流、欣赏过程中,不一定能够想到“环保志愿者”,我便准备了电影片断《美丽的可可西里》,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这一电影片断,感受到保护地球母亲,责任重大。

  活动三:开展“环保行动承诺”活动,强化环保责任

  我设想,通过前两个活动的开展,学生已经初步懂得如何保护地球,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那么,学生是否能付诸行动,则成了本节课的落脚点。为此,我又预设了写广告词、建议书、环保承诺活动、办手抄小报活动,其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能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真正觉得保护地球母亲是儿女的成为一种神圣责任!

  六、板书设计

  品德课程的板书,应力求简明扼要,一语中的。围绕这个要义,我打算重点板书以下两个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在让学生明白保护地球母亲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8

  《大脑》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的教学内容。在这里我主要从教材、学情、设计理念、教学目标、课型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教材分析

  《大脑》这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课,我设计的这节小课主要引领学生认识大脑的形态和功能,体验到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我从趣味性、适合性、探究性等几方面入手,将大脑作为探究对象,把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通过观察、交流活动初步认识大脑的形态和作用;第二部分通过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的活动全面认识大脑的功能;第三部分通过“七巧板拼图”的竞赛活动测试学生大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体验到动脑动手创造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大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因为人人都有大脑,可大脑在我们体内,学生看不见,摸不着,他们对大脑虽有一些模糊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因此学生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会很感兴趣。于是我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这节小课中设计了猜谜、观察交流、分组讨论和动手拼图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大脑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使他们从活动中获取对大脑的初步认识,体验探究的乐趣。

  三、设计理念

  科学课教学强调通过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要给学生创设多种亲历活动的的机会。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点出发,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创设各种情境,充分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取有关大脑的知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活动,初步了解大脑的形态和作用。

  2、通过观察讨论活动,认识大脑的功能。

  3、通过“七巧板拼图”竞赛活动,测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课型与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课型方式是平台互动式,课时形态是小课。我主要搭建了两个互动平台,一是四人小组的讨论平台,讨论:大脑还有哪些功能?二是六人小组的拼图平台,学生合作用七巧板拼图并粘贴在卡纸上。学生在亲历这两个互动活动中,既增加了学生对大脑功能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猜谜导入,引出课题

  一开课,我通过课件出示谜面: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是什么?然后让学士猜一猜,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思考后会很快猜出是大脑,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大脑。

  (二)观察交流,认识大脑

  对于大脑,学生看不见,摸不着,于是,我通过课件出示大脑图片,提出“关于大脑你们都知道些什么?”的问题,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后在班上交流,随后我归纳小结,课件出示:大脑的质量、大小、表面、软硬,颜色、作用等,加深学生对大脑的认识,体会大脑是人体“司令部”的重要作用。

  (三)分组讨论,了解大脑的功能

  我先课件出示:大脑的功能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大脑有哪些功能,然后提出:“大脑还有哪些功能呢?”的问题,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随后让组长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板书在大卡的气泡图上。使学生对大脑的功能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四)分组拼图,测试学生大脑的想象和创造功能

  首先,我给学生讲解用七巧板拼图的比赛规则,再通过约定,实现动静迅速转换,学生围成六人小组,进行拼图粘贴,老师巡回指导,然后让组长呈现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并讲述本组拼的是什么,评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最后布置实践作业:课后继续练习用七巧板拼图,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中间板书的是:大脑——人体的“司令部”,左边是:“大脑功能”气泡图,右边是:学生的拼图作品。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8课。本教材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样,这一个单元的课文均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主题来编排。《四个太阳》这篇教材就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凭借丰富的想像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时时美丽、处处舒适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觉得亲切、惬意,琅琅上口,适合背诵。

  二、说教学目标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但同时又存在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持久性差等特点。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本单元课文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以同桌议读的`形式交流感受;在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3、情感态度目标: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自主识字,发现识字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含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多彩的季节”的含义。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所要表达的心愿。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本课我采用了读书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目的是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2、说学法。教学中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本课。第一课时,认读生字,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学习第一段。第二课时,朗读感悟心愿,引导背诵课文,重点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进行实践活动的拓展。下面我介绍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我以音乐渲染情境,播放儿童歌曲《种太阳》,学生边唱边做动作。选择的歌曲和课文内容相关联,既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气氛,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接着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目的是激发起对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强烈欲望。

  (二)初读欣赏,自主识字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提示他们:第一次读课文要注意什么?同时想想我们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读后和同伴进行交流。这样做使学生明确方向,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文之后,进行反馈。情景引入,然后利用课件,让学生自主识字。分三步进行:首先是学生试读,你能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借助拼音读,还可以同座互读;接着是去掉拼音学生自己快速地在心里练读;最后是检查性读,请一学生来考考大家读。让学生认读生字反馈生字的认读情况。这样分层进行教学,降低了难度。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复现,强化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第二步,我顺学而导:你能想办法把这些生字记在心里吗?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进而主动识字。

  最后为了巩固学生识字,我又安排小组游戏竞赛“谁的太阳升得最高”。

  (三)细读感悟,学习第一段

  低年级学生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受思维的,所以情景的创设非常的必要。在顺应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夏天的景象,当学生感受到了在这样的炎炎烈日下最需要的是一片清凉时,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反复练习,要读好这段并不难。这时学生已经酝酿了感情,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六、说板书

  我采用了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板书形式。这样设计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说课稿 篇10

  说课:

  本班由开学之初的“鸡年吉祥”开始,画鸡、做小鸡、表演小鸡慢慢了解了“可爱的鸡宝宝”一家,由此也逐渐引申出想了解许多的卵生动物,知道了各种鸟类、爬行动物、昆虫类等等都是卵生的,慢慢的孩子们的兴趣不断的扩大,各类动物都是他们关注的对象。与此同时,由于孩子们都是寄宿生,在一起的时间更多更长,孩子们中间的攀比性、模仿性也日益明显,往往追逐于班级里漂亮、时髦的孩子,怎样让孩子了解真正的美,让孩子初步形成较为正确的评价他人的能力呢?所以近阶段,通过孩子们自己介绍最熟悉了解的动物,让孩子们自己评选喜爱的动物宝宝,从而知道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本领,都是能干的、聪明的、美丽的,进一步设计“谁最美”的故事,让孩子体会怎样才是真正的美。

  课件说明:

  原先在设计图片时,是选择了绘画制作大图书的方式,可是鉴于这个故事的情节以及孩子们观看的兴趣、视角的关系,决定还是制作成PPT的电脑效果,但是自己对繁复的电脑操作不太熟悉、精通,效果也不一定会尽如人意,所以最后选择用绘画+手工粘贴+数码摄像的多种方法,制作出形象生动、立体感强、又方便操作的PPT课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十分喜欢。

  活动目的:

  1、通过交流大胆表达自己已有的经验。

  2、通过欣赏故事讨论交流,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知道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活动准备:幼儿自制的广告招贴 PPT故事 红花

  活动设计:

  一、介绍“我最喜爱的动物”

  1、前几天我们评选了最喜爱的动物宝宝:长颈鹿、乌龟、小白鸽、小袋鼠、鸡宝宝的一家。

  我们还知道他们许多的小秘密,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2、小动物的本领可真多,你们还有许多小秘密想告诉伙伴们是吗?就请小朋友们互相介绍一下你喜爱的动物宝宝,讲讲它的本领。

  二、故事 谁最美

  1、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动物王国选美大赛”就要开始了,我们喜爱的动物也参加了这次的比赛,他们都想成为动物王国里最美的动物。可是却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听故事

  三、选美

  1、我们也来投票评选吧!

  小动物们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朵小红花,送给你认为最美的小动物,想一想你选谁?为什么觉得他最美?

  2、幼儿献花

  3、你们为什么要把花送给花母鸡太太呢?说说你的理由?

  4、咦?长颈鹿先生、袋鼠小姐、乌龟哥哥还有小白鸽羽毛熏黑了、衣服也脏了、有的还受了伤,模样可不漂亮,你们为什么要把花送给长颈鹿、袋鼠、乌龟、小鸽子呢?说说你的理由。

  5、有的`人认为花母鸡太太打扮的很漂亮是最美的、有的人认为是长颈鹿他们愿意帮助别人是最美的,到底结果怎么样,谁最美呢?

  继续听故事

  花母鸡太太得到的花最多,也知道了长颈鹿他们的故事,她低下了头,脸涨的通红说:“今天的冠军不是我。我不能得这些红花。我要把这些花都送给长颈鹿、袋鼠、乌龟、小鸽子。”你们想想她会对好朋友们怎么说呢?

  小结:每个动物都有自己漂亮的地方、能干的本领,都是美丽的。可是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放弃自己的利益,愿意帮助别人,有一颗金子一样善良的心,这样的人才是最美的。

  善良的心灵比美丽的外表更重要,更让人喜欢。

  6、动物王国里有那么多善良、热心、愿意帮助别人的动物宝宝,成为最美丽的动物明星,我们也在身边找一找,看看我们周围,谁和小动物们一样,愿意帮助别人、关心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