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画》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画》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加评比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这幅画在第二天参加评奖时得了一等奖。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设计意图
1、课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玲玲的情感变化。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找出玲玲对自己画画作品的满意、不小心弄脏画的着急、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生在寻找玲玲的情感线索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2、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把重点词、句放到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解决,有意识地把字、词、句、篇四者结合起来。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强化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又能为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埋下伏笔。
3、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采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读课文学生听、分角色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学生齐读课文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对课文自读自悟。这样设计的意图是:①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体验小主公玲玲从满意到着急到喜悦的情感变化。②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懂得爸爸的话,从而内化课文的主题思想。③用这种暗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和语文的兴趣。
4、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到了“端详”、“叭的一下”、“懒洋洋”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于是,我采用了语言解释、表演解释、说话练习等方式对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做出详释,意图是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的同时懂得词语的运用。
三、课堂体验
1、生活是一首多彩的歌,这首歌里有喜怒哀乐。《玲玲的画》教会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原地哭泣,要开动脑筋、奋勇向前,把坏事变成好事。
2、生命是一杯需要酝酿的酒,这杯酒用情感做调料。《玲玲的画》用浅显的内容、朴实的语言告诉学生:玲玲的变化,爸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是爸爸真情、关切的爱滋润着玲玲,给玲玲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此同时,玲玲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她能够领悟爸爸的话,从而把爸爸的教育转化为生命的酝酿剂。
3、教育是一门必须用爱浇灌的艺术,她需要师生在课堂上有一份特殊的教与学的默契。不如此,课堂难以生动,知识难以内化。
《画》说课稿2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四册中的第15课《画夜景》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规范》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画夜景》一课属于“造型·表示”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示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
这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同学,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溢童真、童趣的,不受制约的想象会像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因此,我根据《美术课程总目标》所倡议的“培养同学欣赏、评述能力,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创新精神。”并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同学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发明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的绚丽多彩,感受到实际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使同学了解颜色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发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2、操作目标:学习表示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示美妙的夜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3、情感目标:引导同学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认识深浅色使画面发生的对比效果,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示夜景的美感。
教学难点是:颜色深浅对比在画面中的实际运用。
二、教法运用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天真浪漫、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同学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打算以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教学:
1、情境激励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同学的认知规律,我采用“欣赏、交谈、想象”为主要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通过把同学带入艺术的空间里,引导同学不受限制地、敢于打破常规地、自由大胆的进行遐想,激发同学创新欲望,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从而有力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2、德育渗透法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文中指出“各门课程之间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同学渗透德育教育。”因此,教学时通过欣赏家乡夜景对同学渗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学法分析
本课以“启发同学感受并表示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为主要目的,因此,我准备采用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学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身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同学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本课难点——认识颜色明暗对比这个问题, 引导同学自主探究,了解对比的多种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学习活动中,让同学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身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给同学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相互的经验,拓宽同学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美术课程规范》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同学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同学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同学的发明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同学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效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需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同学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验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同学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组织、导入
1、组织教学:引导同学做好准备。
2、欣赏导入:
出示课件:请同学欣赏夜景图片,利用同学的好奇心激发同学对夜景的兴趣。
3、引出本课课题——《画夜景》。
(二)、创设情境,认识明暗
1、创设情境:
营造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景。请数位穿同色系衣服的同学上台模仿服装展示,其他同学讨论比较衣服颜色,找出哪些是亮色哪些是暗色,然后请一两位同学上台将模特按衣服颜色深浅顺序排队。通过直观、深动的生活实际让同学了解亮色与暗色的差异。
2、引发考虑
质疑:颜色的深浅是绝对的吗?
教师随机找两
位模特请同学比较衣服颜色深浅,再用浅色与另一位模特衣服比较深浅。启发同学考虑:颜色的深浅是相对而言的,是利用颜色对比发生的。一个颜色只有和其他颜色相比较时才干分辨深浅。在美术中,把他们叫做颜色的明暗。
3、语言表述
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同学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我准备利用各种颜色的小花为奖励品,奖励给一些有独到见解、敢于表示的同学,以此来调动同学勇于表示、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同学真切地体验到学习的胜利与快乐。
(三)、质疑讨论,自主探究
1、欣赏,感受
我先整体褒扬同学的学习精神,接着用一种兴奋的语气告诉同学:你们想不想看看兰州的夜景呢?出示课件:请同学欣赏一组兰州夜景与白昼景色的对比图片,引导同学欣赏感受家乡美景。
2、质疑,引发考虑
白昼和夜晚,同一景物有什么不同?
同学分组讨论,自由发表自身的看法。在同学汇报自身小组的意见。(我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同学了解深浅颜色对比会使画面发生强烈效果。
3、德育教育,引入绘画方法
引出问题:咱们兰州的夜色是这样美丽,同学们想不想用自身手中的画笔把它画下来?那么咱们能用什么方法描绘出夜景呢?
4、同学分组讨论绘画方法,发挥想象力,找出描绘夜景的好方法。
5、同学发表个人意见后,教师介绍并演示不同的绘画方法。
(1)用油画棒直接在深色卡纸上绘画。
(2)先用浅色油画棒绘画景物,再用深色水彩涂抹背景。
(四)、欣赏评述,提高审美
1、欣赏作品
在同学有了自身的想法后,播发课件,目的是: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借鉴大师作品,引导同学发现美,培养同学表达自身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并在欣赏中获得新方法、新思路。
2、安排实践任务
现在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兰州美丽的夜景吧!
(五)、大胆创作,点拨引导
给同学一个自由发挥、发明的空间。鼓励同学用自身喜欢的绘画工具进行描绘,注意色彩的运用。并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同学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表示,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提高教学质量。
同学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同学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身的看法,协助解决诸如构图、色彩搭配等问题,教师适当引导突破。
(六)、展示评价,交流经验
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同学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同学自信心,体验胜利的喜悦。
1、自评:让同学把自身的作品放在展示仪上展示,说说自身的画面内容,觉得自身的画画的好不好?什么地方画得棒?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
2、互评:同学之间互相谈谈自身的看法,让他们在一起的参与过程中发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文学与艺术相结合。并请同学把作品贴于“小画家”展示栏里,培养同学的自信心和成绩感,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同学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解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同学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结合同学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小朋友们的一切努力,维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新意识。
(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先整体褒扬同学的创新精神;其次,要求同学回去后把画给家人看看,并把自身变成巨人后的故事说给他们听听,培养同学主动参与亲情沟通的情感意识。
五、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布置,板书设计分三局部:课题、奖励区和展示区。
《画》说课稿3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能有向大家说课的机会。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导入新课
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Δ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按技法分:工笔、写意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中国画的特点
1.映示标题文字说明: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2.映示图片投影: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慢速播放长卷,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Δ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
Δ韩熙载,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贵族,避难来到南唐,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大志,但李煜对他猜忌,他为免遭不测便沉缅于声色之中,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的政治上的无所作为。
3.再把《韩熙载夜宴图》分成五个独立画面。
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乐。
(1)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
提示:局部放大镜头,看到韩熙载神情忧郁,眉宇间含着沉思与隐忧,这种出色的心理描写达到极其传神的境界。
(2)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
画面局部放大韩熙载为助兴站起亲自击鼓,舞伎翩翩起舞,众人也站立,击掌,打板,合着节拍。
提示:韩熙载虽击鼓助兴,但脸上没有笑意,流露出闷闷不乐。提问学生为什么。
另外画面放大映示,后排穿黄色袈裟的和尚,处在观舞宾客中,并不正视舞女,而是眼看击鼓的韩熙载,人物表情内心活动,画得很出色。
(3)第三段,歇息夜宴中休息的场面,此段情节轻松,使《夜宴图》有张有弛,富有节奏变化,是整个宴会情节上的一个间歇。
4.第四段:清吹描写韩熙载欣赏乐伎演奏的场面,休息后的韩熙载更换了衣服,袒胸露腹,盘腿而坐,右手挥扇欣赏管乐。故作不拘小节,疏狂自放的姿态。
五个乐伎虽并排一起吹奏,但表情姿态不同,有合有分,丝毫没有呆板之感,使人仿佛听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画家用的线描,有粗细、轻重、疾缓之分,充分显示了衣衫的质感。五个乐伎服装主色调是浅色,由红绿两色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显得丰富而统一,画的极其工细。
5.第五段,散宴
这段收尾用一对男女隔着屏风对话的情节,自然过渡到最后一段送别(映示对话图)
韩熙载的其它宾客都在与歌舞伎调笑言欢(映示画面并放大)
唯独韩熙载一人在独立深思,挥手与客人道别,为什么?
提示:联系前四段的形象,反映了他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下,强颜欢笑的矛盾心理和内心苦闷。
6.最后再次用录像配乐形式完整放映一遍长卷图,加深体会《韩熙载夜宴图》在刻划人物心理状态,用笔没色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四.作品欣赏
1.《虢国夫人游春图》
2.《捣练图》
3.《簮花仕女图》
4.观后交流,讨论,请学生根据《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人物动态、表情服饰等因素判断谁是虢国夫人?
五.全课总结
1.中国古代绘画的形成和发展
2.中国古代绘画的分类和表现技法
3.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中国古代人物画这一讲内容多,年代跨度大,在有限的课时内全面展开介绍有一定难度,应在内容的侧重点进行调整,把人物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缩短,略讲一下,避免学生厌烦,另外在课程内容顺序上也进行调整,把古代人物画的分类,技法放到前面上,而把人物画的特点放后讲,讲绘画技法时选了两张有代表性的工笔画和写意画,一张是明代曾鲸画的《张卿子像》,另一张是宋代画家梁楷画的写意画《李白行吟图》,讲到写意时可在课堂上边介绍边演示技法,也请有兴趣的学生上来画,一下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让他们体会在宣纸上作画的感觉,充分感受和领悟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和艺术震撼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
学生进入角色后,为下面的作品欣赏打下了较好的课堂基础,在进入讲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特点时,我选用了一张学生较熟悉作品,五代人物画家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让学生感到即亲切又陌生,很想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这张画的.内容,我首先把课件的长卷缓慢的放映一遍,同时介绍画的时代背景、作者,画中的主人公,给学生一个初步印象,再把长卷分为五段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分别详细介绍,为加强效果,每段都选用了不同的中国古典音乐配置,做课件时,把重要人物都用图像软件进行局部处理,拉近,放大,比原画更清晰,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五段分别欣赏完后,再以录像的形式配上音乐慢慢的放映一遍,把学生的思维不由自主地带进充满遐想的绘画艺术境界中。
最后教师点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传神,形神兼备,而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这张画把握得是很好的,最后结束这张作品的分析。
为了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还选取了几张盛唐时期的人物画进行欣赏。
张萱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周肪画的《簮花仕女图》,让学生先说说喜欢这些作品的哪些方面,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再每幅作品详细讲解,为充分调动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结束时布置同学们课后通过找资料查出《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虢国夫人,下一次上课时告诉大家,给学生增加一点悬念,期待下次上美术课时知道结果。
我认为高中美术欣赏课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有效途径是打破常规,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别出心裁而有创意的课程设计,结合学科特点,营造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适时寻找教学契机和切入点,这些都是上好每节高中美术欣赏课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画》说课稿4
李勤老师上课,让每一位学生、听课老师享受其中,一开始的三个例子层层递进,后来的作业,以蒙德里安为一个新的`起点,把具象转化为抽象,是整堂课的升华。就是有一点我想提出来和李老师商榷,中间教师的一次示范,以“高兴”为题,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创作,是否可以喜怒哀乐?这样的改变可以使整堂课更加开放,没有原先的局限性。金宇超老师的课我比较熟悉,语言平实明了是金老师最大的优点,这次上课,给学生的照片都是不一样的,这样或多或少会存在不一样的透视关系,和今天重点学习的焦点透视有些许出入,最后没有强调画画步骤,使得部分学生抓了细节,放了整体。
《画》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三下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二、说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等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三、说方法
1.直观教学法:揭题时,运用图片、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朗读体会法:本课的对话较多,适宜朗读。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变化,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想、品、写”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过程
(一) 揭题
出示学生课前美术课杨桃的写生画,欣赏引出课题。
(由于学生对杨桃并不十分熟悉,因此课前结合美术课对杨桃进行写生,一方面是对这种水果的熟悉,另一方面也了解杨桃在不同角度的样子,为学习、理解课文作铺垫。)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自觉标出小节号、生字、词语等。
2.指名读读得好或难以读好的段落,随机正音,指导学习生字。
(本课的生字并不多,不独立安排识字,在朗读中结合学习生字词。)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画杨桃”是哪部分?在书上标出。
(三) 想象朗读,理解内容
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在书上找出词语。教师板书。
2.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应?分角色朗读课文。
(这是对文本的情景再现,使学生对人物的心理有更深的了解。)
3.出示句子: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的.五角星吧!”
这些话是谁说的?说的时候神态会是怎样呢?多媒体出示对话的补充。
(文章的对话没有交代说话对象的神态。让学生想象补充,既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是为学生写好人物打下基础。)
(四)对比写话,领会中心
1.老师的态度是怎样的?划出词语,教师板书:严肃、半晌、和颜悦色
老师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变化呢?当时他会想些什么?
2.出示老师说的那段话,齐读。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启示?你印象最身的是哪句话?
4.读最后一段马夫亲的教诲是怎样的?读第一段。
出示老师和父亲的两段话,对比读:有什么共同点?
5.现在,同学们又会说些什么呢?写话练习。
(这个环节,写出反应不同学生的内心想法,其实是学生在学完课文后的体会内化和交流。)
(五)总结课文,体会升华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示?
(这个环节体现的是本组课文编排时的训练点:读故事,说启示。)
《画》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画感觉》,感觉是看不见的,却可以体验,不同的感觉可以用鲜艳或灰暗的色彩,轻盈或沉重的点,松弛或强劲的线,整齐或怪异的形来表达.在这里就《画感觉》一课分教学资源开发、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设计三大版块来进行说课,敬请指教。
第一版块:教学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析
《画感觉》一课内容虽然抽象,但它并不孤立存在。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始终抓住了与学生切身感受联系的一条线:《画声音》、《画味觉、画嗅觉》、《画感觉》、《画触觉》、《画情绪》、《画性格》等,基本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循序。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色彩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学生及媒体分析
低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色彩基础,感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也正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精彩有趣的'有助于本课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认知领域:认识感官,了解感受能力。
2、操作领域:能用色彩、线条和形状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觉。
3、情感领域:以明锐的目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儿童大胆想象和创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对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怎样运用色彩、线条和形状来画感觉。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范画等。
学具准备:颜料、毛笔、油画棒、牙刷等。
第二版块:教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自然、语文、音乐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设备,师生共同欣赏,共同合作,共同游戏,建构起自主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由静变动,新颖活泼。
2、激趣引新,变幻无穷。
3、个性发展,启迪创新。
二、说学法
1、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通过玩、唱、看、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创新。
2、倡导合作,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不但能画而且能画得精彩”。
第三版块: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快乐之旅
1、先和学生一起玩“画鼻子游戏”,(让学生真正开心起来)你们玩得开心吗?为什么有的同学能画得这么准确呢?你们能把开心画出来吗?说说看。(学生初步体验“感觉”一词)
2、下面让我们带着这样轻松开心的心情去散步好吗? 把口袋里装满你喜欢你色彩和线条,开始出发啦!(学生铺好纸张,备好毛笔,油画棒等)
3、我们穿过了公园里弯弯曲曲的小路,(手势)来到了一片草地上,小脚丫走在小草上会有什么感觉呢?(学生会说痒痒的、刺刺的)突然打雷了,(声效)雨点打湿了我们的衣服(好冷),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把太阳公公请来吧,(师生齐喊)哇!太阳露出了笑脸,花儿也散发出迷人的清香。(作品在学生们的想象中新鲜出炉)
3、这次的快乐之旅大家都有什么收获啊?(学生们会结合自己的作品畅谈自己对线条,色彩的不同感受,充分展现了个性。快乐之旅开启了想象的门,学生的创作激情被唤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点、线、面及色彩与“感觉”做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4、揭示课题:感觉在我们心里,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却可以用不同的色彩、线条和形状把它画出来(板书:画感觉)
二、情趣示范、合作体验
1、旅游回来让我们放松一下,来听一首好听的歌(师生合拍共唱),这首歌带给我们什么感觉?(神奇、美妙、欢快)你怎么来表现这些感觉呢?(让学生互相说说)
2、想知道老师怎么表现吗?请学生帮忙吹几个泡泡吧!教师在这里设计悬念,学生会想老师画感觉怎么会吹泡泡呢?原来肥皂水 颜色吹出的泡泡黏在纸上能得到一种特别的效果,教师再利用油画棒结合点,线,面画出精彩的范作(投影出示)你们也来试一试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操作练习,教师提醒大家可以借助各种工具,甚至是手。)
音乐使师生情感得到共鸣,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体现的新课标的倡导理念,对于低年级学生有着示范的必要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这时学生的感觉由体表转向了内心,感觉的体验得到了升华。
三、多维评价、个性表达
1、自评、互评。
当学生基本完成作品时,让他们把自己的画给好朋友或周围的同学看,自己说说较精彩的地方,再请看的同学谈谈对画的感觉。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作者对自己的感觉多元素的展示,另一方面又是由色彩,点,线,形元素组成的画给观者的感觉,这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
2、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只要有一点进步我都给予鼓舞和评价:“你的画别有特色”、“又进步啦”、“我看到你的画从心底里感到了甜丝丝”等,我相信这些激励性的评语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总结拓展:感觉不但能画出来还能表现得很美、很有艺术感,瞧这些大师们的作品真够味。(图片欣赏)
感觉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你还能体验到别的感觉吗?感觉又是很奇特的,同一样东西在不同的地方场合给人不同的感觉,如一块冰冬天给人冷的感觉,而在夏天就给你凉爽的感觉,你能用今天学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吗?
课外拓展让学生积极地去体验观察身边的事物,自主参与探索过程。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体验为灵魂,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探索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两次作业的设计和引导,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地展开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技能。
《画》说课稿7
一、说教材
画角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认识以及发展空间观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习“画角”之前,学生对于角已有一定的认识,已能对角进行分类。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并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各种角的特征。
技能目标:能够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怎样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准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二、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
教学理念,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 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出各种角。
2、用量角器量出下列角的度数。。
3、思考:我们已经学过画角的方法,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
(在复习中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师明确研究任务:画一个40°的角。
引导学生活动:
教学角的画法。
(1)利用活动角和量角器,想办法摆一个40°的角。
(2)同学之间互相利用量角器检验。
3、引导学生学习角的画法:
要求:利用量角器画一个40°的角,画完之后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引导学生活动:
⑴尝试并体验画一个40°的角。
⑵质疑,提出自己画角时遇到的问题。
⑶请学生介绍自己画角的技巧。
(动手操作,参与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性)
4、教师演示角的画法。
5、讨论画角的步骤。(重合、找点、连线)
(三)归纳小结,质疑问难
1、引导学生小结“角的画法”
2、让学生质疑问难。师:大家有什么需要请教或者提醒别人注意的问题吗?
㈣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用量角器画出30°的角。
集体订正。提问: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准确地画出30°的角吗?(提醒学生利用手中现有工具——三角板)
2、让学生画60°的角,由学生代表展示这两种方法。
3、提问: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我们常用的一副三角板有两个,每个角的度数如下: 下面我们来画一画。
⑴动手尝试:分别用一块三角板画角。
⑵使用两个三角板用加或减的方法画角。
⑶合作交流,按照同样的'画法还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直观,有趣。在小组的共同活动中,学生也体会到合作的愉悦。)
4、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20°、70°、95°、135°和165°的角,比较与三角板的画法,发现问题:
用三角板那不容易画出的角,而用量角器能准确地画出,三
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在画角时应该根据角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画。
5、提问:你还有其他不同的画法吗?
(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其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被深化。)
(五)练习的设计
练习紧紧围绕本节课学习内容,安排了两个画角的题目:画出70°和140°的角。
画角的教学反思
赵树林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角的分类》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的方法,对于反过来探究角的画法兴趣非常浓厚。
课上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画法。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但还有一部分同学出错,出错原因我想有以下几方面:
1、对量角器上的刻度还是不熟悉,找不准数。特别是不是整十度时,错得更多,很多学生都少画或多画了10度,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对于这个度数的取数范围在哪里心里都不是很清楚。
2、学生在画角时,出现错误最多的是内外刻度不分清。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把内外刻度弄混的状况也很多。这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头脑里并没有去认真想清楚该找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是看到这个度数就马上打好了点,导致本来是锐角的画成了钝角,本来是钝角的画成了锐角
3、有的学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很少,有的量角器上面图案很多,有的量角器中心点是一个小洞,学生在重合的时候左移一点或者右移一点就会有10度的误差等,这些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
4、有的学生利用内圈刻度画角,有5度的,如75度,
《画》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朝阳市朝阳县尚志乡中心小学教师,金国杰。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辽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9个主题活动《奇妙的指纹》。
一、选题背景
指纹是指人的手指末端指腹上凹凸的纹路。指纹在现代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四年级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如何让学生关注生活,具备问题意识是本主题活动的重点。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养成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习惯。
二、设计理念
根据“以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创新发展为目标”的活动理念。我在《奇妙的指纹》这一主题活动的实施中,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指纹的种类和独特性;通过动手实践学会拓印指纹;通过调查了解指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合作探究中创作有趣的指纹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实际情况,我把这个主题活动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观察指纹 生成问题(1课时);
第二阶段 知识交流,研究问题(2课时);
第三阶段 制作指纹分类表(1课时);
第四阶段 创作指纹画(1课时);
第五阶段 拓展活动 总结评价(1课时)。
我今天主要介绍第四阶段——创作指纹画。
三、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指纹的类型,了解指纹的应用,学会拓印指纹并创作有趣的指纹画。
2.技能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体验活动乐趣、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作激情、培养审美情趣。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动手实践能力和活动经验,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能较好的完成本次活动。
五、活动准备
课件、白纸、水粉色、印泥等。
六、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五个阶段:我先把前几个阶段做个简单介绍,重点介绍第四阶段的教学过程。
(一) 观察指纹,生成问题(1课时);
本阶段活动,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手上的指纹,并深入研究。学生提出相关问题,经过筛选、分类,确立了4个子课题:(课件)指纹的形成、指纹的类别、指纹的作用与应用、指纹和命运的关系。
(二) 知识交流,研究问题(2课时);
这一阶段,学生除了上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外,还通过走访、调查、询问
父母、老师等方法进行了探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班内互相交流。
(三) 制作指纹分类表(1课时);
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制作指纹分类表,建立自己和亲戚朋友们的指纹档案,在加强情感交流的同时又能更好的与他人沟通。
(四) 创作指纹画(1课时);
这是我本次说课的重点。这个阶段我设计六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回忆下指纹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你们知道指纹除了这些用途之外,还能做什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播放指纹画)这些美丽的图画,用一根手指就可以完成了。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创作《指纹画》。(板书课题)
【这样做是为了将前一阶段的活动过渡到本阶段,运用多媒体展示奇妙的指纹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之中。】
第二环节:分组探究、实践
教师:大家在设计制作前,先讨论一下用指纹作画应该掌握哪些作画技巧呢? 学生讨论、探究
汇报:(视频)
(应该先掌握拓印指纹的方法、了解拓印出的指纹形状、了解印染颜色的深浅等。) 下面把同学们的方法亲自实践一下吧!
学生开始动手实践。
(在实践中,有的学生在自制印泥时水分的多少拿不准;有的印出的指纹不清晰;还有的印出的形状和想象中的差距很大。我适时参与,和他们一同寻找解决办法。)
实践过后,我将出现的问题呈现于课堂:刚刚的实践中,你们都运用了哪些方法?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学生将问题一一汇报:(视频)
(1.拓印的方法有:勾、抹、印、点等方法。
2.印染颜色的`深浅、清晰度等与水分的多少有关。
3.可以用五颜六色水彩粉制作拓印的印泥。
4.开始先用铅笔勾勒出设计图案的轮廓,有了经验后,可以根据指印的大小和颜色,直接作画。)
大屏幕出示:(指纹作画技巧)
【我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作画技巧,并尝试在实践中体会技巧,使学生能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设计制作
教师:掌握方法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创作了,在创作之前老师有个温馨小提示:(大屏幕显示温馨提示)
1、注意印泥的水分掌握。
2、用后工具摆放要整齐。
3、合理分工,合作完成。
4、保持卫生,注意安全。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构思,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创作属于你们的作品。看哪组最有创意!好,开始创作吧!(播放音乐,教师巡视指导)(视频)
【此环节学生学会用拓印的指纹经过加工、组合、拼成有趣的指纹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充分得到锻炼,合作意识也相继增强。】
(制作时,第一小组对一些小动物的形状把握不准,我及时参与其中,倾听他们的想法,和他们共同制作,享受创作的乐趣。)
第四环节:成果分享
同学们,作品完成了么?请各组按顺序把作品贴到黑板上,来分享一下吧!(视频) 各小组展示作品。
第五环节:交流评议
教师:这么多漂亮的作品中你最喜欢你哪幅呢?我们共同评一评吧!(学生评议) 通过引导学生评议,使学生能正确看待事物、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倾听和接受他人意见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环节:活动小结
教师:孩子们,今天的活动,不仅使我们身心愉悦,还掌握了很多知识和方法。课下请同学们继续与家人、朋友或同学创作更多更美更新颖的指纹画吧!
我通过对本次活动的肯定和总结,让学生在享受活动带来快乐的同时学会与更多人交往,将本次活动延伸。
(五) 拓展活动 总结评价(1课时)。
在本阶段我通过实验教学生提取指纹,进一步将指纹的应用拓展到生活之中,本主题活动也便迎来了总结评价阶段。我让学生通过自评、小组互评、全班评议的方式进行评价,提高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与欣赏能力。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能更好的突出本阶段的活动主题。
奇妙的指纹
指纹画
作画技巧: 作品展示:
温馨提示:
七、活动效果
本次主题活动,学生认识了指纹的类型,了解了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了拓印指纹的方法,并利用指纹创作了各种有趣的图画。对指纹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活动中,学生的搜集、整理、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合作意识相继增强。 八、活动反思
整节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中尊重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交流、亲自实践,合作探究,积极创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活动的乐趣,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实践中,有的学生在自制印泥时水分的多少拿不准;有的印出的指纹不清晰;还有的印出的形状和想象中的差距很大。我适时参与,和他们一同寻找解决办法。制作时,第一小组对一些小动物的形状把握不准,我及时参与其中,倾听他们的想法,和他们共同制作,享受创作的乐趣。
由于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处于成长阶段,说课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专家指正。对各位领导给予我的这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表示深深的感谢!谢谢大家!
《画》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说课,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7册第三课时《色彩丰富的风景画》。
我把本次说课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分别为:一、教材分析;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三、教学准备;四、教学建议;五、教学多媒体设计;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属于初中三年级绘画欣赏课,是让学生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知识的掌握和延伸,通过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并且学习如何欣赏风景画和怎样进行风景画的创作。风景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其中一门绘画教学,以写实与抽象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景物的面貌,揭示出大自然的真,善,美的品质。风景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绘画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风景画的色彩知识和大师的作品以及怎样创作一副美丽的风景画。主要掌握色调对情感的影响,色彩的对比和统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对风景画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创作。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如何欣赏与绘画风景画并进行创作。
2、重点:让学生了解色彩的相关知识和正确的欣赏风景画作品,能理解色调对情感的影响作用。
3、难点:能够通过已有的色彩知识,去表现内心对大自然风景的感受,通过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并且学习如何欣赏风景画和怎样进行风景画的创作
三、教学准备:
1:课本、课外资料、图片、视频、课件、素描纸、作品、油画棒。
四、教学建议: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很好,对新鲜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学习绘画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材分析及教法设计:
1、教材分析:风景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其中一门绘画教学,以写实与抽象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景物的面貌,揭示出大自然的真,善,美的品质。风景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绘画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人类的历史与人类所创造的艺术史有着根本的联系。艺术与人类一起诞生,伴随着人类一起发展。风景画正如它字义所明示的.——是用水作为媒介调和颜料,从而达到艺术家创作目的的一种绘画形式。就水彩画以水为媒介调和颜料描绘景物这样的理解以及人类目前所发现的史前壁画而言,风景画是人类绘画史上最为古老的画种之一。
风景画常分临摹与写生两大类。临摹主要是为了启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绘画的基本技能;写生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大自然的色彩,亲近大自然的艺术。
风景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一个季节,这种颜色成为象征色,它是一个绘画最直观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每副绘画都有它独特的色彩感觉,丰富多彩的颜色正是吸引人的地方。
2、教法设计
本课教学属于初中三年级绘画欣赏课,是让学生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知识的掌握和延伸,通过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并且学习如何欣赏风景画和怎样进行风景画的创作。
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法设计上采用:
①观察理解法:初三年级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比小学生丰富,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情感丰富,有耐心。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由模糊到清楚,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解认识。
②分析比较法:初中三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观察理解能力,他们能够分析比较出不同物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寻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认识教学内容,理解教学意图。
③指导创作法: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绘画风景,但不能依葫芦画瓢,抄袭大自然的色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颜色来绘画。
④多媒体学习法:本课件采用网页制作,以小结件形式融于网页之中。美术课教学需要大量使用图片、范画,教师也要示范画给学生看,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很快地进行范画演示,师生互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享受和乐趣,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
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五、教学多媒体设计:
在本课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含有视频、声音、图片、文字、等内容。课件的使用性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清楚、更快捷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够使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环节,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提问,我们把色彩归纳为哪两种基本色调呢?
回答;冷色调和暖色调
2、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色彩来代表春夏秋冬你会怎么选择?
说说你的理由
2、图片欣赏
3、作品分析
4、作品比较
5、问题思考
6、大师作品
7、学生作品
8、学生动手创作
七、板书设计:
色彩丰富的风景画
我们把色彩归纳为哪两种基本色调?
冷色调
暖色调
作业要求;
步骤;1、通过仔细思考,对其中一部分扩展,描绘出一副完整的风景画作品。
2、进行创作性表现。
3、确定好色调
4、用自己独特的构思与手法,表现自己的想法与色彩情感。
《画》说课稿10
说课的内容是《好吃的水果》,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六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一年级第二册第十七课。
2、本课是以“好吃的水果”为题材组织一年级学生进行“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祖国各地有着各种各样的水果,它们味道鲜美、色彩艳丽,都是孩子们的最爱。因此,以水果为题材能极大的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认识、分析、表演、绘画等活动,观察感知身边的水果,在此基础上利用绘画形式进行表现,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不同水果的颜色、外形特点以及被赋予的传统吉祥寓意。能够运用夸张的手法,大胆表现出学生吃水果时的动态和表情,并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表演、探究等活动,启发学生观察和表现水果的颜色、形状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吃水果时的夸张动作与表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情趣,体验创作的乐趣。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动作、表情,大胆地表现吃水果时的
样子。
难点:如何画出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创造生动的画面。 5、教学准备:教师:flash教学课件
学生:画纸、油画棒或其它颜色笔。
二、说学情: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在美术教学上,学生的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而且更有趣味的`美术活动形式,他们敢动手、好奇心强,乐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三、说教法: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认识规律,我采用以下的方法:(1)提问法:在本课教学中,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 (2)演示法:利用电脑演示画水果的步骤,分析水果的形状,从而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大胆想象,解放学生的手,使他们放手画画,解放他们的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 四、说学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将采用以下的主要学法: (1)考一考:教师提示要快速说出水果的名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看一看 想一想:感知水果的形状、色彩。(3)演一演:吃水果时有趣的动作和表情。 (4)学一学:学生跟电脑演示画画步骤学习画水果。 (5)画一画:学生动手大胆尝试用画笔画出观察到的、
喜欢的水果。 (6)评一评:学生感受创作的乐趣,得到同学老师的肯定。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导入——了解寓意——竞猜水果——分析感受——趣味表演——欣赏探究——自主创作——评价作品——总结成果——课堂延伸。 教学过程如下:
《画》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齐白石的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齐白石的画最基本的一些特点。作者先对齐白石和他的童年生活做了简单的介绍,强调农村生活的经历对他绘画的深远影响。接着从两个方面具体介绍齐白石的画,一是讲他的画生动亲切,一是讲他对中国画的贡献,把原有的清雅孤高的面貌变得更具有民间的活泼精神。最后总结齐白石的画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欣欣向荣,生活的幸福美好。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教材实际,依照我区打造“文化课堂”精神,将《齐白石的画》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以下几个方面:
(1) 读懂课文4——7自然段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生动亲切”、“微不足道”、“深长的意义”等重点词句的意思。
(2) 学习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
(3) 感受齐白石画中的美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4——7自然段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生动亲切”、“微不足道”、“深长的意义”等重点词句的意思。
4、 教学难点:
感受齐白石画中的'美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二、说教法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的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主,遵循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原则,体现“创建文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精神,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加强体验与领悟,激发学生的共鸣,感受到齐白石画中的美好世界和他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文章。
三、说学法:
教学设计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采用“自主读——品味读——有感情读”的学习方法,主动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关键词句,领悟课文的情感和主要内容,培养他们熟读能力、想像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开课便设置关卡——读对词语才能欣赏到齐白石的画,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复习生词。继而让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并用串生词的办法来归纳全文主要内容,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最后提出本课学习要求:了解齐白石画作的特点。
(二)以读促思,精读悟情。
课文的4、6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阅读的特点,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理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本。
在第4自然段的教学中,我主要围绕“你最喜欢齐白石的哪一幅画?喜欢它什么?”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他们感受小鸡争夺蚯蚓的乐趣;想象蝌蚪嬉戏时的快乐;欣赏蝗虫的美好、灵动,感受劳动气息;感悟小虾的栩栩如生、齐白石绘画技艺的高超。让学生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读出文本的韵味。并学会抓关键词“生动亲切”理解课文,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齐白石画得生动亲切的原因是与童年农村生活有关的。
在5、6自然段的教学中,我主要围绕“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齐白石还画了哪些事物?”这一问题展开教学。通过默读、勾画的方式,导入到第6自然段的教学。引导学生说出齐白石画的事物都是和劳动、生活相关的事物,体会到齐白石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顺势回到第5自然段教学让学生了解到齐白石所画内容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物,理解重点词语“微不足道”,并感悟到齐白石画中的深长意义就是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最后再回到第6自然段的重点句,通过欣赏其他名家的画作,体会“清雅孤高”,通过对比,让学生感悟齐白石画作的另一个特点:具有民间活泼精神。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再来读好5、6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在欢快的民乐中欣赏齐白石的画作,让他们感受齐白石画作中散发出的民间活泼精神,继而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把最高的评价送给齐白石。接着进行拓展说话练习,再次欣赏齐白石的画作,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用简短的几句话来介绍齐白石的画。在充分了解齐白石画作的基础上,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对齐白石画作进行高度评价。最后寄望学生课后用会发现的眼睛,用充满爱的心灵,收获生活中的快乐,并记录下自己的收获。
《画》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画角》这一课是在认识了射线、角和量角器、掌握了量角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堂动作技能操作课。教材把《画角》安排在这一单元的第四课时,意图是让学生在画角的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体验角的定义和各类角的大小区域,其知识迁移点是量角器的使用——量角、画角的共同点,即“两重合一对准”。教材的例题出示了画角的三个步骤,让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去画,是为了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并让学生体验运用迁移学习新知的方法,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多边形的知识打下基础。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画角,用三角板拼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理解、掌握画角的步骤,能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形成画角技能,养成学生良好规范的作图习惯。
2、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活发散的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尝试和小组合作过程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画角的步骤,能正确地画出给定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画角技能。 教具学具:量角器 三、说教法、学法:
我对高校课堂的理解是:高效课堂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是朴实简易的课堂。没有学生的认真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的充分独立的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不讲解。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究学习,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学习,在讨论合作中探究学习,在自我展示中探究学习,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学
习,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学习,突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结合本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的世界、喜欢动手活动等特点,本节课我采取了“三星导学”的探究模式进行教学。结合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尝试画角的亲身经历中体验画角的具体步骤,丰富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还运用了合作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从而互相启迪,多向交流,互补完善、检查反馈,尽可能的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份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测量角的大小要用什么工具?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2、同桌结合说一说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并能对角进行分类,那么这些角又是怎样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角。(板书课题:画角) (二)揭示目标:(教师口述) (三)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课本第42页例4
2、自学方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3、自学时间:8分钟 4、自学要求:
(1)自学课本第42页例4中的.画角步骤 (2)试着按例4中的画角步骤画一个65°的角。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画角的? (四)质疑探究:
1、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2、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角的步骤和方法。 3、师生共同小结画角的具体步骤:
① 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 ② 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线点一个点(找点); ③ 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连线) 4、用量角器画出以下度数的角。
65° 40° 110°
(五)当堂训练:
1、分别画出75°、105°的角
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
10° 45° 60° 90° 105° 120°
四年级数学上册《画角》教学设计
宜村小学 孙小雅
教学内容:课本第42页例4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画角的步骤,能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形成画角技能,养成学生良好规范的作图习惯。
2、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活发散的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尝试和小组合作过程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画角的步骤,能正确地画出给定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画角技能。 教具学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测量角的大小要用什么工具?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2、同桌结合说一说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并能对角进行分类,那么这些角又是怎样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角。(板书课题:画角)
二、揭示目标:(教师口述) 三、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课本第42页例4
2、自学方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3、自学时间:8分钟 4、自学要求:
(1)自学课本第42页例4中的画角步骤
(2)试着按例4中的画角步骤画一个65°的角。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画角的? 四、质疑探究:
1、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2、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角的步骤和方法。 3、师生共同小结画角的具体步骤:
① 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 ② 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线点一个点(找点); ③ 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连线) 4、用量角器画出以下度数的角。
65° 40° 110°
五、当堂训练:
1、分别画出75°、105°的角
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
10° 45° 60° 90° 105° 120°
《画》说课稿13
内容分析:
指纹画是在指画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而来的。指画又称指墨画,属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殊画法。即以指代笔,蘸墨或颜色作画,具有独特的趣味和技巧,将手指沾上墨水,在宣纸上轻点几处,或浓、或淡,似圆、似尖,再用指甲勾勒出轮廓。而指纹画的方法是非常灵活的,完全看个人如何使用手的技巧以及发挥,需要慢慢的揣摩。 虽然指纹简单,但在相似的指纹上勾勒线条表现事物的形态和动势的那几笔及彩铅背景的搭配还是很见功力的,对于锻炼孩子们的想像力,对于美好事物的认知和创造力,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都很有帮助。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在不断强化。逻辑思维能力也正处于发展状态,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征并能够捕捉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情感丰富,思想活跃,善于想象,表现欲浓。结合新课标的实施和学生实际情况,应该创造机会发挥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力,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充分展现学生的想象能力。
指纹是独一无二的,色彩是人类的视觉对象之一,两者是构成指纹画的重要因素,大脑中产生的形象联想,会进一步产生相应的心理效应和情感情绪变化。
本课以自然、运动为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抒发各自的
联想,旨在激发想象力,丰富情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观察自己或他人的指纹图样,学生自己动手用指纹创造
绘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感性思维上升为理性思维。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及
学习绘画技巧热情。 3、通过观察、研究和实验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态度,
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手按指纹的技巧及根据指纹的外形设计造型。
教学难点: 掌握画面整体布局。
教学方法:欣赏、探究、点拨、练习、评价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 具:多媒体课件、素描纸、印泥、勾线笔、彩铅,尺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师:绘画的种类很多,比如:中国传统的国画、西方的油画、水粉画、水彩画、素描等等,不同的绘画种类的最后呈现的艺术效果也不同,那么,我们继续探讨这种与众不同的绘画—指纹画,与其说画画,倒不如说我们是来做画,因为它需要我们大家的动手能力,那么,指纹与自然、运动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就研究一下吧!一定要拿出我们饱满的热情,用独一无二的指纹做出我们满意的作品。
生: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导言引出课题,通过绘画和指纹之间的联系这个设问,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表现:学生兴趣十足。
二、牛刀小试:
师:1、指纹画欣赏。
2、学生分组尝试单个物体指纹画练习。
3、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么试验成功的,如:
(1)指纹都可以按出什么形状?
(2)指纹画中指纹是描绘人物、动物、事物的哪一部分?
(3)指纹画的制作过程?
(4)小组间展示学生作品。
生:学生自主学习,尝试指纹练习,可以按出圆形、椭圆形、甚至整个手掌,形态各异,十分有趣,总结出指纹描绘的是人物、动物、事物的主体部分,加上线条十分生动、有趣。
设计意图:指纹画的制作方式留给学生来讨论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自主探索问题的精神,加强小组合作的实践能力,而后教师简介概括。
学生表现:学生表现十分活跃,大胆尝试,成果显著。
三、大显身手:
师:1、二者取其一:
(1)我们爱运动
(2)我们爱自然
设计意图:四组抽选主题,两组一个主题,目的在于完成后两组间的
互评活动及两组间观察视角和设计艺术效果的比较。
2、温馨提示:
为增强画面艺术效果,做以下温馨提示:
(1)首先在素描纸上留出一厘米左右的边框,在绘画完成时我们再来设计一个手绘相框,形式可以多样、颜色要与画面呼应。
(2)构图:根据你所表现的事物,构图要有聚有散、指纹有大有
小(指纹的.大小可用不同的手指进行调解),保持画面均衡,颜色 可根据实际物体的颜色来设计、也可根据画面的效果进行搭
配。
(3)用勾线笔来添加人物、动物的动态要根据指纹的方向设计,形态各异可使画面更加丰富。
(4)用彩色铅笔添加背景,同样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添加丰富多彩的背景。
生:学生选取主题,自主创作。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为学生增加制作指纹画的难度,强调的是指
纹画的艺术效果,如:边框的设计、构图的设计、人物、
动物等形态及动态的线描的设计、背景彩铅颜色的搭配都
需要学生动脑动手的协调搭配,以及小组之间的合作精
神。
学生表现:小组探究,自主选取内容,积极主动。
四、鼎力相助:
师: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针对以下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1)要求学生注意绘画的构图。
(2)指导转化手指方向,按出各种形态的指纹。
(3)用线条设计人物、动物等形态及动势。
(4)参考范画颜色在自己头脑构思你自己想要表现的颜色。
(5)根据画面整体效果,进行最后调整。
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提出各类问题,积极探索。设计意图:教师巡视辅导时,先主动询问学生的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后,再根据不足之处进行指导,不强加给学生教师的个人意见,或是针对学生制作过程中制作出现的失误,指导其弥补方法。
学生表现:小组探究,积极主动的提出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五、各抒己见:
师:学生根据以下点评要点,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彩铅指纹画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1、着重于指纹画内容的处理和画面整体工整及艺术效果的评
价。
2、指纹画构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的方法。
3、根据学生指纹画指纹颜色的清晰度、彩铅涂背景的颜色搭配
等细节进行点评。
生:学生自评、互评,强化掌握制作指纹画要点
《画》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4课《画扇面》。我通过对教材的认真钻研与解读,拟定了如下教学步骤。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画扇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六年级下册第4课的内容。本课为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本课以学生熟知的扇子艺术作为课程资源,把中国古代传统的扇面工艺美术精华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欣赏,制作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扇面文化知识,掌握运用水墨形式创作扇面画的方法。这一教学内容是以前面两个学段中学习的水墨绘画方法为基础所进行的综合运用。学习具有中国传统扇面艺术形式作品——扇面画创作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对以前学段中水墨画知识分类学习的延续性总结。
2.学情分析:
水墨画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精神的重要方式。通过在以前几个学段中对以下几个课题《水墨游戏》《鸟语花香》《画山水画》《画水墨动物》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国画方面的知识储备,掌握了一定的笔墨技巧和构图布局的方法,并能够创作一些简单的中国画作品。设计这一课题就是让学生在小学最后一个学段中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与有趣的扇面画工艺设计教学活动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创作完整的国画作品。感悟国画的魅力和扇面艺术的实用性与装饰性价值。
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画的相关知识、技法与特点。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按照绘画——诗文——书法——铃印的顺序完成扇面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绘画与诗文、书法、印章和谐统一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增进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对扇面画的.表现形式,绘画题材、作用的了解。
2、掌握完成扇面画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文、书法、绘画、印章有机地组合在扇面这一载体上。
根据教学需要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有扇面画的扇子和独幅的扇面画作品(圆形,芭蕉形、折叠形)及图片资料,教师自制的扇面作品。多媒体课件,中国画绘画工具和材料。学生搜集的各种扇子,中国画绘画工具和材料。
三、说教学流程
为能够使学生在视、听、说、做、思等学习行为的环节中能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既:激趣导入,启发思考——欣赏作品,理解知识——学习技能,创作体验——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一)激趣导入,启发思考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本课开始的导入阶段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教学情景。老师手持一把折扇,潇洒甩开扇子。在讲台上来回走动吟诵古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老师用颇具情趣的表演激起学生的兴趣,并跟着老师朗诵古诗。让一位学生到前台体验一下持扇吟诗的感受。这时提出问题:思考手中没有扇子吟诗和持有扇子吟诗会有什么不同?说说扇子此时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对比思考总结出扇子不仅仅是纳凉工具,而且是一种极具装饰性的艺术作品。老师展示手中的扇子,让学生观察这把扇子与普通的扇子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欣赏扇子上的绘画作品,导入本课课题。
(二)欣赏作品,理解知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一些扇面作品,了解有关扇面文化发展的知识,扇面的各种形式和体会扇面的实用价值与工艺装饰的艺术价值。
先让学生思考:在哪些情景中见过执扇人物形象,分析扇子在不同形象人物手中起的作用?见过哪些用扇子形状做的装饰物品?电影电视,古代绘画,舞蹈表演,休闲娱乐,居室装饰,挂饰图案……课件展示不同情景中持扇人物的形象和扇面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现象。通过这一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扇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广泛应用和对烘托环境和人物形象的作用。总结:基本功能—纳凉,附加功能—装饰。进一步提出问题:你见过哪些形式的扇子?介绍扇子的分类(从样式和材质方面的不同分类)和扇面画形式的分类(团扇和折扇)。
古代的文人,艺术家往往在扇面上画画、写字,既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又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课件展示:《洛神赋》顾恺之 (东晋)、《簪花仕女图》周昉(唐)、《瑶宫秋扇图》任熊(清)三幅图讲述我国扇文化的渊源。讲述《题扇桥》的故事。提问:为什么开始扇子卖不出去,而被王羲之题过字的扇子却能高价买出?说明扇面被赋予一定的书法字迹或画面,就具有了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如此设计是为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扇面画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学习技能,创作体验
这一阶段首先让学生欣赏名家作品,对作品进行分析,分析作品的构图布局的方式。分析课本上的作品《樱桃与小鸡》(唐云),内容取材于日常生活所见,充满生活情趣。运用墨色和红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构图与题款根据扇面的形状进行取势安排成弧线形。画面布局两端紧密,中间疏松。有疏有密,变化而统一,活泼而均衡。经过对作品的分析,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掌握了扇面构图布局的知识。展示几个扇面作品让学生自由分析,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
我通过演示扇面画的创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进行观察,易于掌握基本的创作步骤和方法。1.折纸剪裁。做出扇面的形状。2.构图布局。对画面结构作精心安排。3.落墨绘制。画出画面中的形象。4.题款盖章。根据扇面的形式选择题款方式:(依斜线写或依曲线写),加盖名章,完成作品。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绘画诗书画印和谐统一的形式美感。
学生创作实践时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尝试用国画中的山水或花鸟形式画扇面画。 着重指导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题字的方式。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欣赏作品在已有所悟的基础上,自己动手作画做到学有所得。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这一环节,通过设计一次扇面艺术作品展示和捐赠会,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能力和用艺术作品美化生活和帮助别人的思想情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首先让学生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张贴到展板上,作介绍和推介。同学之间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选出自己喜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课件展示乡村小学的“留守儿童之家”和那里的孩子,建议大家捐赠自己的作品装饰美化他们的大家庭的环境。对捐赠的同学颁发捐赠纪念证书。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创作更好的美术作品去帮助别人。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内容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为三部分:课题,主要知识点,示范作品。要求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画扇面
基本功能——扇风纳凉
附加功能——工艺装饰
制作步骤: 1.折纸剪裁。
2.构图布局。
3.落墨绘制。
4.题款盖章。
扇子分类:材质: 纸扇 羽毛扇
木扇 芭蕉扇等
形式: 折扇 团扇
五、说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注重兴趣培养。不仅关注课程的人文性,让学生了解一定的扇面文化知识。而且关注学生表现技能的学习与掌握。通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有关扇面的知识和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更重要的是发挥了美术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了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教师的示范教学,使学生能直观的学习绘画的表现技巧。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作品。使学生的学习真正达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和谐发展。
《画》说课稿1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这次来到武穴市师范附小参加黄冈市小学美术学科“课内比教学”活动真的是一次很好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武穴师范附小的孩子们真的很优秀,他们带给我的快乐减轻了我许多的压力,谢谢他们。
《学画农民画》一课是人美版第八册第10 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解读教材、定准目标)
《学画农民画》属于“造型·表现”系列,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农民画具有大胆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等特点。农民画与儿童画从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它易于儿童理解和模仿,从而学习农民画从生活中取材的特点,鼓励学生生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学习改画或添画农民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的孩子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继定为:
(1)知识目标:知道农民画是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了解农民画的特点。
(2)能力目标:用农民画装饰手法改画、添画一幅农民画。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弘扬民族艺术的情感。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1)教学重点: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感受农民画大胆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等特点。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2)教学难点:运用装饰线、装饰色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二、说教法和学法
俗话说:“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科学合理的教法和学法能达到事半半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皮亚杰、布鲁纳的“构建”“发现”理论来进行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构建的过程。以体验性学习贯穿始终,在教学中充满对生活的体验、审美体验、创作体验、挫败体验和成功体验等,各种体验学习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在体验性学习中渗透自主性、创造性、探究性学习。
三、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下面我重点说说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境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我首先用一幅生活中的图画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比较农民画《耱地》和生活中的画面,自己去感知去发现农民画的特点,从而导入课题。
环节二 欣赏感知,审美体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农民画的贴近生活的题材,奇特大胆的艺术想象,无拘无束的表现方法,学生欣赏体验的收获将直接体现在他们后来的作品上。许多学生对于凭空的想象往往感到一筹莫展,常因苦思冥想而无冲动的创作体验而苦恼,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不仅学生加深了对农民画的认识和了解,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巧妙的为学生的构想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展开了联想,从面获得了创作的灵感
环节三 自主探究,尝试创作
在欣赏学生作品时,我大胆地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激起学生的热情,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画改了些什么,添加了些什么。自己去交流感悟如何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地表现生活中的感受。这一环节以欣赏、探究贯穿,突破教学难点,增强了学生对独创和个性化的理解,使学生想画、敢画、会画!
环节四 作品展示,评价交流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自评、互评、老师点评,多元评价让孩子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享受学习美术的乐趣!
环节五: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科学精炼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我称赞学生比农民画家毫不逊色,并建议他们办一期农民画展,学生听了老师的话有一种莫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我还邀请学生去我的家乡——团风县做客,告诉他们团风县就是中国的农民画之乡。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这节课在一种真诚、和谐的氛围中结束。
四、说板书设计
接下来,我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浓缩的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将农民画的三个特点贴在黑板上,(色彩鲜艳 造型夸张 构图饱满)此板书清晰直观,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引导学生完成作业。
五、说教学反思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本节课我通过精心设问、欣赏感知、合作探讨、动手创作,诠释了学生的悟性,释放了他们的灵性,再现了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的“生成”,对于一些有益的生成,我将视为宝贵的资源,加以合理分析、反思和重建,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丰实而有效!有人说“分享”是一种喜悦,今天我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你们一起分享,希望你们也能尝到一丝喜悦!
【《画》说课稿】相关文章:
《玲玲的画》说课稿08-20
画杨桃说课稿12-17
《画杨桃》说课稿06-08
说课稿:《玲玲的画》07-15
画感觉说课稿07-17
《画垂线》说课稿03-14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08-22
《画》说课稿15篇09-13
画杨桃说课稿15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