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赶海》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课文语言生动活泼、趣味横生、贴近儿童、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全文分为3段。第一段,以歌词开头,写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巧妙地引出下文。第2段,按“追赶浪花——抓蟹、捉虾——满载而归”的顺序具体记叙了赶海的过程。第3段再一次引用歌词,照应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其中第二段是重点。
学情分析
“赶海”是指人们在海水退潮时,到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贝壳、海藻之类的东西。对于住在海边的人来说,“赶海”是很平常的事,但对于生活在内陆的孩子来说,对大海并不了解,要激发起他们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似”。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俘虏”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想象,感悟赶海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这一课,我设计了两课时,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首先出示大海波涛澎湃的背景图、播放《大海啊,故乡》的乐曲,把学生带人情景。(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而产生共鸣,背景图和乐曲所营造的氛围很快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
2、在自然地揭示课题后,紧接着我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思考、讨论:什么叫赶海?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此时,我出示了一组图片,学生看着生动直观的图片,听着老师的讲解,很容易就理解了赶海就是大海退潮后,人们去海边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之类的'东西。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我是先播放一段《大海啊,故乡》的歌曲,借助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然后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这句话,体会赶海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多媒体展现大海退潮时的画面,让海水涌动、浪花跳跃的情景和哗哗的海浪声打动和感染学生。再指导学生读课文,从“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飞跑着追赶”体会海浪与赶浪人相互依恋的情趣。从“闹着”、“兴奋极了”体会作者想去赶海的急切心情。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我采取的是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习。(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分享别的同学的学习成果。在这样的交流中去相互比较、相互评价,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收获,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我先让学生围绕“趣”字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语句,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活动中哪些地方是有趣的。然后,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议议自读的感受,互读对方感到有趣的内容,并相互评议。最后,老师组织集体交流,引导学生从“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像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体会小伙伴抓蟹时的专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从“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成了我的俘虏……”等词句中体会大虾看似威武,实则无力抗争,只能束手就擒的有趣情景。
在把握这些句子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抓住文中的“武将”、“俘虏”等重点词语的理解,来帮助学生体会赶海的乐趣。在理解“武将”一词时,我出示了一张穆桂英的武将图,让学生通过直观图片把武将头上插着的两根翎毛与大虾摇摆的两条长须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十分相像,更突出了大虾的威武神气。同时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这里,我顺势向学生提出要向作者学习,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
3、在充分交流、朗读的基础上,我还抓住了第三自然段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人们赶海时还会做什么,怎样的有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如果说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更多的表现赶海的热闹有趣、充满动感,那么,课文第四自然段则重在突出大海的平和,优美,展示赶海有趣的另一面。学习这一自然段时,我又向
学生展示了夕阳西下、海鸥飞翔的情景,让学生借助图景朗读课文,想象此时海滩的宁静,感受人们三三两两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为了凸显文章结构的圆合之美,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我再次播放音乐与画面,引导学生读文,感受作者对大海深深的爱,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特点。
板书 赶海
追赶浪花
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满载而归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花钟》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通过观察来发现身边事物的特点。这篇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楚,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列举了牵牛花等九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我在对文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之后,决定在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并且在教材的处理上打破传统的按自然段的先后顺序教学,将第三自然段提到最前面来上。从末尾出发,让学生先了解什么是花钟,然后了解植物学家是如何利用各种花开花时间的不同来制作花钟的,过渡到第一自然段。希望这样的教学能够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让教学过程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在教学的处理上,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个步骤:
一、课前谈话。
在课前谈话中,我利用课件出示了牵牛花、荷花、万寿菊、蒲公英、茉莉花、铃兰花等图片,让学生赏花、品花。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让学生感受到花的美之外,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谈谈你为什么发出一声声的赞叹声,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花吗?面对用上比喻句的学生,我都给予了特别的表扬,这一步的工作,我上希望能为下面的学习和写话打下一定的基础,做好铺垫。
二、字词的教学。
三年级的学生,字词的教学我都以自学为主。在课件中我有意将花名打在一起,让学生有一个熟悉花名的过程。在检查完学习字词的效果之后,我立即让学生完成作业本的第一大题。当场点名校对,目的是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同时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当场学,当堂巩固。效果也很不错。
三、课文内容的教学。
(一)第三自然段的处理:
第三自然段主要向我们介绍的是什么是“花钟”。我先让学生划出描写花钟的句子。然后读一读,了解这段的大意。并且我通过漏读“陆续、大致”这二个词语,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二个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从中了解到作者用词的严谨,同时也在无形中感受到了说明文的一大特点。在抓住这二点之后,我没有把太多的时间花在这一段的学习中,而是转入了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二)第一自然段的处理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要求背诵。其中罗列了九种不同时间开放的花朵。而且每一种花作者都是用一句话写过,没过明显的详略安排,只是在其中运用了拟人、比喻和利用优美的词句等方式来描写花开的样子。所以在教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采用逐一讲解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教学也显得机械化。所以我想借用学生对不同花的喜好不同这一特点来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喜欢哪种花,我们就一同学习哪种花。我想这样的教学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不会落入呆板的模式中。所以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做做动作,想想花儿在说些什么?学生相对比较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发言也比较踊跃。
四、赏写法。
1、对花开的不同描述方式。课文第一段描写了九种花开了,但因为他采用了比喻、拟人、好词佳句等不同方式去描写,所以让人读起来觉得特别美,而且没有重复、单调的感觉,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把书本上的句子与( )花开了,这种表达方式去比较。感受其中的不同。许多学生都体会到了( )花开了这种表达太过于单调,用学生的话说:“读起来没有味道,而书本上的写法就让人觉得很生动,就像亲眼看到了这些花一样。”这样的体会让学生懂得了,对同一种事物的描写,我们如果能用上不同的方式,那么给人的感觉也会不同。而且这一步深入的体会,在后面的小练笔中有所体现。
2、对时间的描述特点。本段文字都在每一种花开的句子中加入了时间,有的放在句首,有的放在句中,而且有些时间是的是整点,而有些时间的后面加入了“左右”一词。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时间的这二个特点,我特地将每一种花单独列为一行,让学生去观察。学生不仅说到了这二个特点,还有自己的感受,他们觉得课文这样写,会让人读起来觉得参差有序,不会太过于呆板。但是在时间的整点和大约时间点的表现上,我也进行了指导。文中的整点其实也是一个大概的时间,让学生有个正确的认识。
五、指导背诵。
第一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段落。所以我在初学、精读、赏析之后安排了师生合作背诵的环节。我将书本上出现的花制作成一个花钟。让学生与我合作完成花钟的介绍,我说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在课堂中完成了大部分学生的记忆和背诵工作。以此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六、小练笔的运用。
在课堂的末尾,我安排了小练笔。我给学生提供了“蒲公英,在早上六点左右开花。茉莉花,它在傍晚五点左右开花。荷花,它在上午八点左右开花。”这三种花的不同开花时间,让学生仿写,学生在经过对文章写法的赏析后,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运用上了一些比喻、拟人和优美词句的描写,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在有关时间的表达中,也有个别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将时间词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整个课堂在这一环节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课上,学生表现的亮点有很多。但我觉得自己在课堂调控这一方面掌控得还不够好。特别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的九种花时,读的还不够多,形式也不够多样。对一些重点词的理解,如“欣然怒放”,如果能够让学生能够动作来表现理解可能效果会更加好。但我想:课堂总是会带给我们一些遗憾,重要的是从遗憾之中收获更多,思考更多。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获取更高的课堂效果。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
《翠鸟》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一课。是一篇写动物的文章,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课文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文中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鲜艳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十分惹人喜爱,从而使作者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念头,应把翠鸟看作朋友。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活动、可爱、求知欲强,他们喜欢读书,热爱生活,他们现多居住在农村,对于小动物他们并不陌生,特别是鸟。在平时中,他们时常会看到大雁、白鹭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鸟。他们非常喜欢小鸟,偶尔也会学鸟叫,而对于翠鸟却很少见。我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会喜欢上漂亮的翠鸟。
3、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整体感知课文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部分:
①知识目标:a、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b、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能力目标: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以及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③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章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活动特点,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难点定为:通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外的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教无定法”,任何学科的教学方法都不相同,语文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阅读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翠鸟漂亮的外形和捕鱼时动作敏捷。b、导引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将其表达清楚的。
2、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课的特点,我组织学生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学习:
①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体验”的学习方式来感悟文本。
②探究合作学习,学习中学生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③知识迁移,能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仿写。
三、说教学过程
由于本课教学用两课时,因此,第一课时学生已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深入探究,体会翠鸟的外形美丽和动作敏捷。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喜欢文中的翠鸟吗?为什么?
归纳板书:外形美、动作敏捷
【设计意图】学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本环节复习字词是为了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喜欢翠鸟的理由目的是引出学习本课的主要内容。
(二)体会感悟,读懂课文。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来突破重、难点。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体会翠鸟的外形美。2、品词析句,理解翠鸟活动的特点点。我先说说我是怎样引导学生体会翠鸟的外形美的。
1、体会翠鸟的外形美
①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②师生探究。
a写羽毛颜色的部分有几句话?
b它们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c理解:“鲜艳”,联系描写羽毛的句子来体会“鲜艳”一词。
d通过理解描写羽毛颜色的三个句子,体会比喻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e学习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写了翠鸟的什么?文中哪个词概括了翠鸟的外形特点?
④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美感。
⑤以画见悟。谁愿意把翠鸟的样子介绍给大家?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叙述翠鸟的外形,把顺序变为先说头部、再说颜色,后说爪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分层理解感受翠鸟的外形美,通过学习,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鸟的形象,特别是写颜色非常鲜艳的四句话,先让学生逐句弄懂这些句子中描写的颜色是什么样的,懂得头巾、外衣、衬衫是打比方,以句带词,理解句意,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2、品词析句,理解翠鸟活动的特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播放课件:翠鸟捕鱼时的场景。
【设计意图】利用农远资源,播放翠鸟捕鱼
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敏捷,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2)、自由读课文。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①翠鸟是怎样活动的?找出相关的动词画一画,读一读。
②翠鸟又是怎样捕鱼的?
a、朗读体会;
b、与小鱼的动作相比,谁更机灵?
c、比较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划词、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翠鸟捕鱼时动作迅速敏捷。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谁愿意朗读课文?(每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1、学生直接找出文中表明作者喜欢翠鸟的句子。
2、比较:我们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句子,学生体会到作者从喜爱翠鸟到想捉一只来饲养的愿望。
3、他们的“愿望”能实现吗?老渔翁是怎么说的?齐读老渔翁的话,读了老渔翁说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作者失望的心情)
4、他们从“失望”的心情中又“希望”什么呢?找出文中“希望”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情感。
【设计意图】抓住作者从愿望——失望——希望,带动全段阅读,把学习语言和体会情感融为一体,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5、带着喜爱的感情,自由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情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表达出来。
(四)拓展延伸
1、你喜欢文中的翠鸟吗?假如是你,你会听老渔翁的话打消捉翠鸟来饲养的念头吗?你怎样和它成为朋友?你还喜欢哪些动物?你是怎样与它们相处?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走进这片广阔的语文天地,实现学习与生活,课堂与社会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2、以“我最喜欢的'________(动物)”为题目,介绍它们的外形、活动特点,也可以讲讲自己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
【设计意图】给孩子一片天空,他们就会自由翱翔。本环节的设计中,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自主迁移,学以致用。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重点。因此,我的板书力求体现文章的结构,又能一目了然。
小爪红色
外形美 羽毛 鲜艳
眼睛 透亮灵活
翠鸟嘴 又尖又长 喜爱
贴 疾飞
动作敏捷 蹬……飞……叼……贴
苇杆摇晃水波荡漾
五、效果预测:
新课标指出: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中,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探究,利用课件直观教学等学习方式进行有效教学。我相信,在我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体会到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敏捷,体会到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从而熏陶了学生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但在知识迁移(仿写)的能力培养上,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学生也许在描写动物时,不能准确地抓住一些动词对动物的特点进行表情达意,知识的迁移达不到较好的效果。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亡羊补牢》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本课的教学目标,以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我把本次说课的主题确立为了:强化自主合作学习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强化自主合作学习
纵观本堂课,自主学习的环节有一处,如下:
1、“通读故事,会讲故事”这一环节,我出示了自主学习提示: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把预习时勾画出的难读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故事读熟;不知道意思的词语借助注释和图画理解一下。并设计了自主学习检测的三个环节:(1)开火车认读生词。(2)抽读句子,要求读准句中红色的轻声字、生字、多音字。(3)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街坊”“窟窿”“结结实实”的意思。这一自主学习的环节帮助学生扫清了字词障碍,为后面的顺利学习做好了铺垫。
合作学习的环节有二处,如下:
1、合作问答
师:讲故事是有一定顺序的。看着题目,大家先来提提问题。我们就知道故事的'顺序了。
生:怎么会丢羊的?
生:丢了几次羊?
生:怎么补牢的?
生:后来怎么样?
师:(随机板书学生的问题)按照这样的思路把故事整理一下,默读课文后同桌两人合作问答。
学生读课文后互问互答。这一合作交流,为的是人人都能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顺利讲好故事做铺垫。
2、合作讲故事
师提示:有了思路,可以自己练习讲故事了。同学们可以一个人根据板书讲这个故事给小组成员听,也可以小组合作讲,讲故事时可以配上动作。学生练习讲故事后,小组汇报讲故事。当然,展示时有的小组选择了个人汇报,有的选择了合作汇报。不管方式如何,孩子们合作得都很好!
二、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3个:
1、认记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2、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关于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我采取了根据板书提问,同桌互问互答,理清故事顺序,然后小组合作讲故事的方式轻松突破。
而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又采用了逐层提问,顺势引导的方法,如:
一问:养羊人的心情变化。一开始她一点也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无所谓的样子,后来赶快补羊圈的时候,心里很不平静。可能怎么想呢?
二导:一个“赶快”,说明他想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可以表扬表扬他吧!
三延伸:这个故事流传到现在一千多年了。养羊的人不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读了这个故事自然会想到自己,想到身边的人,是不是也有“亡羊补牢”的事情呢?和同桌相互交流,想一想,说一说。
在孩子们交流后,课件出示: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并揭示了这个故事的出处,学习了相关的八字成语。
反思这堂课,还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让我更加进步,谢谢!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检阅》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报告了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到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校阅阅兵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校阅阅兵步队得到了各人的同等喝采。
二、说教学目的:
基于对课本的明白,将本课教学目的定为: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准确读写“校阅阅兵、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3)明白课文内容,感觉儿童队员对残疾人博莱克的恭敬和敬服,以及博莱克自负自强的本性品格,领会队员们优美的心灵。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资助学生明白课文内容,在阅读中领会人物生理的变革,并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关键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三、说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引导法、探究法。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
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
(3)角色转换法。让学生把自己当做文中人物:博莱克或那些儿童队员们,体验人物的心情,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4)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强化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我将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将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情境回顾,导入质疑
1、播放儿童队员参加检阅时的情景的课件,教师配合进行叙说:七月,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了隆重的国庆检阅,在参加检阅的所有队伍中,有一群儿童队员得到了观众的一致称赞。观众是怎样称赞的?
2、在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课文的两个关键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接着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用夸赞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3、学生读后,教师紧接着提出疑问和读书要求:这个小伙子是谁?观众为什么会称赞博莱克很棒呢?请同学们赶快读课文,找出能表现博莱克很棒的段落。
(二)走进故事,研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博莱克参加检阅时表现的段落,教师出示该段落和相关的图片,问:这段话中的他是指谁?看看图,再读这段话,你们从哪儿看出博莱克很棒?
2、引导学生联合博莱克自身身材特点逐句逐条理的读悟,起首接纳脚色比拟法:将博莱克与正常儿童比拟,与本身以往到场校阅阅兵的履历比拟,再开导想象:想象他在平常是怎样降服困难,对峙训练步调的。接着举行脚色转换:将本身看成博莱克本人,担当老师访问校阅阅兵时的心情想法,从中感觉博莱克确实了不得,感觉他的自负自强、大胆自大的本性品格,以次来促进明白“这个小伙子真棒!”这句话。在领会的基础上,接纳了师生互助读,指名读,齐读等方法的朗读,朗读时,老师举行或肯定或点拨、或鼓励或提示的评价,以评促读,读中感悟。
(三)深入文本,感悟“这些小伙子真棒!”
1、教师小结过渡:博莱克以他的自信自强、勇敢坚强赢得了观众们的称赞,其他的儿童队员们为什么得到了观众们的称赞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2至9自然段,看看儿童队员们在一起干什么。
2、体会队员讨论时为难的心情。
重点抓住第六段,采取角色转换法,让学生来充当文中的主人公,老师把检阅要不要博莱克参加,把他放在哪个位置这个棘手的问题叫给学生们处理。老师做如下引导,来让学生亲身感受矛盾心理:队员们想到的三个办法,你愿意跟博莱克说哪个?学生如答:都不愿意,就追问为什么都不愿意说?如果学生愿意说其中某种办法,就追问他准备怎么跟他说?在问博莱克:你听到队员们这样说,你心情怎样?你想了什么?以次激起矛盾心理,并同时感受孩子们善良心灵,他们关心爱护残疾人的品质。
3、学习儿童队长坚定的决定,指导朗读他的话,体会他的善良与公平对待每个人的品质。
4、指导朗读队员们赞同队长决定的话,感受队员们心情的变化,体会他们同样的善良。
5、小结: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朗读是语文课的灵魂,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一定不是一堂好课。通过不断反复朗读“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话,并且每次都是在不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朗读。同时结合其它句子的朗读,有默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走出文本,升华认识。
1、读完课文,老师这样延伸:实在,生存中有很多像博莱克这样的残疾人,也有很多像这些儿童队员一样的人们,接着出示种种残疾人自强不断的照片,对学生举行意志品格的教诲:身残志不残,万事都不难,有一个康健的身材,更要有一颗善良优美的心灵。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1)看着步队中的博莱克和队员们,我想对他们说:“……”
(2)波兰华沙电视台的记者采访博莱克,面临镜头,他这样说:“……”
(3)博莱克回抵家里,他冲动的心情无法清静下来。他在日志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志写下来。)
3、交换小练笔,评价修改。
(发掘课文的空缺点,在同等对话的基础上变更学生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去想象思索,从而得到情绪的共鸣。建立情境,让学生在的真情实感在笔尖流淌,读写联合,在写中积淀语言,在写中升华情绪。)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以及色彩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秋雨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以及色彩美。
二、说教法、学法
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反复品读、深究、讨论,感受秋雨的美。
三、说教学程序
(一)欣赏图,感受美景,揭示课题
1、观看图,谁来说说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图上画了哪些景物?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秋天的雨》,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并画出课文的生字、生词。
2、同桌之间互相帮忙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幻灯出示词语、句子
(三)、品读课文,感受秋雨的美
1、同桌一起读课文,在秋雨里,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1)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秋天的雨?
(2)反馈
(3)朗读体会句子
(4)你觉得秋雨神奇吗?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品读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小组读、个别读等形式)
(2)、你觉得秋雨神奇在何处?再次体会秋雨的神奇,读出喜欢之情。
4、品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说说喜欢这段哪句话?
(3)体会银杏树、枫树的句子。(去词体会,比较句子)
(4)、把描写颜色的词画下来。(幻灯出示练习填空)。
(5)、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
(6)、同桌交流:你还知道秋天还有哪些颜色吗?想一想按练习的句式说。
(7)、再次读课文,体会秋雨颜色的美。
(四)、拓展延伸
1、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的美景数也数不清,你还知道有哪些美景?
2、学生交流讨论:说说秋天有哪些美景?(引导学生可模仿课文的说)
(五)、总结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起到有条理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它线索清楚,简单明了,概括性强,因此,我是这样设计的:
是钥匙
11 秋天的雨 有颜料 丰收、快乐
藏起香味
吹起小喇叭
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的课文《秋天的雨》,题目是《创情境,品秋意》,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味盎然秋意思我的设计思路。我的说课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依标扣本,说教材
本组课文以秋天为专题,从多个角度描写了秋天,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秋天的雨》是其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雨”,而是以“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景象,还有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生动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能正确理解“五彩缤纷、一把把”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初步体会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能初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其中,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中那些艺术化的语言,学生难以理解,是教学上的难点。
二、紧扣重难点,说教法学法
对于孩子们来说,秋天的美景就在他们身边,但他们却比较缺乏对美的发现,教学中适当选择能展现秋天美景的录像、图片等资源,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学习美、运用美。并在形式多样的训练中促说、促读、促练、促悟。
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运用语言,将读与写巧妙结合起来。并通过读、演、背等实践方法,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三、以学定教,说过程
围绕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欣赏秋色
(二)梳理文脉,体会秋意
(三)品读课文,感悟秋韵
(四)总结全文,升华秋情。
在本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让孩子们品味盎然的秋意。
开课伊始,我引入介绍秋天美景的短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视听享受中,导入新课,此时板书课题:秋天的雨。
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相机指导“扇”的不同读音:“扇子,扇哪扇哪”,重点指导书写“爽”:先写人,再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四个撇点。之后,我出每段的第一句描写秋雨特点的句子,并使用课件展示出来。让孩子们自由朗读。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手一首欢乐的歌。”
教师相机小结:这是整篇文章缩写成的一首小诗,是文章的线索。再让学生配上优美的音乐读读小诗,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钥匙、颜色、气味、声音”,以达到理清文脉的目的。此时,融入学法指导,告诉学生:像这样,把每段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在教师动情而又富有启发性的导语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一走进秋天的大门,一幅连续不断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你是想先看看秋雨那缤纷的颜色,闻闻那香甜的气味,还是想听听那动人的声音呢?”此时,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意愿,相机指导教学。这样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品读课文,感悟秋韵。
这部分的学习上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主要采用的是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的方式,不同的段落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秋天的色彩,文字非常优美,引导学生赏秋色时,抓住词语“五彩缤纷”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再通过课件看看黄色的银杏叶、红色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各色的菊花和橙红的橘子,让学生深入体会,然后课件出示一组表示颜色多的词,指导学生朗读、记忆,积累语言。
这段文中出现了许多处生动的比喻句,三年级的孩子较难理解,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多美的句子呀!但学生很难一下子感受这种美,我通过多层次的教学,引导学生体验。先出示银杏叶和扇子图片,让学生将二者进行对比,体会它们的“相像”,然后出示银杏叶往下飘落的动态画面,引读,让学生体会“一把把”的含义。
“一片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两片黄黄的叶子像两把小扇子,满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相信,精彩的动画会让抽象变直观,让孩子们在美的情景中将文字的理解化难为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接着顺势让学生理解其他的比喻句。然后让学生仿写这样的句子,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的。最后,大家跟着动情的音乐齐读第二自然段,练习背诵。这样层层加深学生的体会,是语言的积累,更是情感的升华。
品秋香时,首先展示一幅秋天水果图,让学生看着诱人图画,听教师范读第三自然段。并激发想象“你仿佛闻到了什么好闻的气味?”适时引导“假如你就在硕果累累的树下,你想干什么呢?”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体会被那香味勾住的感觉,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之中。
在学习第四段听秋声时,老师和学生共同演绎情境。老师扮成秋雨告诉大家冬天要来的消息,孩子们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动植物演一演课文内容,体会动植物热热闹闹准备过冬的情景。再练习说话,“秋雨姑娘把冬天要来的消息及时地告诉了大家,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在师生对话的情境中,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抒发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并带着这种心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浓缩文本,说板书
在学完文章之后,借助板书回归整体,总结全文。“秋天的雨像一把神奇的钥匙,给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颜色,闻到了香香甜甜的气味,听到了冬天要来的消息,给我们带来了丰收和欢乐。”此时板书:丰收、欢乐。
这样线索清晰、简单明了的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一目了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五、课后拓展,说作业
最后,课件出示一组秋景图,配以轻柔的音乐,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并布置开放性的作业:
背一背:把秋天的美景永远留在脑海里
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
写一些:自己感受到的秋天
这样的作业背、画、写三者结合,能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
总之,教学中,我巧妙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在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中,在读读、说说、写写中“品味盎然秋意”。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师大版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课《家乡的红橘》。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二单元第三课,是一篇介绍家乡特产红橘的文章。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就是写你最熟悉、而最喜欢的家乡美景或特产等,《家乡的红橘》正是透过小小的红橘,表达作者浓浓的家乡情,深深的自豪感。真正体现了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一篇很有价值的习作例文。下面我就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这5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文的结构特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状况,又根据跳起来摘桃子的最近发展区理念,设计了如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在识记字词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品读赏析课文,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之处和课文的写作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作者寄托在对红橘描写中的恋乡、爱乡的思想感情;并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二、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品读赏析课文,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之处和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寄托在对家乡红橘描写中的恋乡、爱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分析
多媒体课件辅助法: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直观,教学手段更便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课文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一次有趣的橘乡之旅。讨论点拨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和时间顺序及总分总的结构美。
2、学法指导
圈点勾画法:根据课文段落的特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小组合作交流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找找、读读、说说等多种方式,使课文的意境和语言走进学生的心田。
四、说教学程序
本文预计用两课时,第一课时:认识、理解生字新词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粗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二课时:学会品读赏析课文,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之处和课文的`写作特点。下面我就以第二课时为例说一下具体的课堂程序。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采用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对红橘的了解,我相信大家都已经喜欢上了红橘,但这么好吃又漂亮的水果,它是怎样长出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感受它的可爱吧!
(二)品读课文,感受可爱
1、红橘的家园:自读思考第1自然段讲了什么?
2、橘叶茂盛:(过渡)作者家乡的红橘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请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当学生首先了解第2段写春天时,橘树叶长得更茂盛了、四季常青。文中是用哪些词来写橘树叶子的可爱的?请把它们标出来。小结:那绿绿的叶片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多美呀!就让我们轻轻地读一读吧。
3、橘花漂亮: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第3段主要写橘子花的可爱)你们觉得橘子花漂亮吗?请在本段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试着读出感情,并思考写了橘子花的哪些方面?(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我做适时点拨。)呀,听了大家的回答后,我才知道红橘的花儿原来像茉莉一样可爱!我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小巧、洁白的花朵儿,仿佛真的闻到了那清新、醉人的香味!请全班同学齐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花儿竞相开放,花香醉人的情景。并朗诵本段。
4、青橘肥实: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第4段写了青色的橘子压弯了枝头很可爱)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青色橘子的可爱?请同学们齐读并边读边想象又大又饱满的青色果子挂满枝头的情形。
5、红橘诱人:到了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成熟的果子又有哪些可爱之处呢?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红橘的呢?(第5自然段)(小组讨论、探究交流、学生汇报。)在这段话中你能找出一句比喻句吗?(能)。还有把橘子当成人来写的吗?(有)。明确:把物当成人来写的修辞手法是拟人。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本段并把它背下来,体会作者对家乡红橘的喜爱之情。
6、赞美红橘:家乡的红橘每一阶段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无论是橘树叶、橘子花,还是橘子,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可爱,就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大声地赞美它吧!齐读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对红橘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梳理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按红橘的生长过程:先写叶,再写花,最后写果实由青变红。下边就请同学们在文中勾画出红橘生长过程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并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本文的结构层次是什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我做最后梳理)
2、小结并拓展:同学们,我们通过品读课文知道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抓住橘子的特点从开花到结果,再到成熟;从形状到颜色,再到味道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喜爱红橘、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写作方法,把自己的作文写得内容更具体、更有条理。今天我设计了一个语言表达作业,题目是“说说我喜欢的水果”,大家可借用文中的优美词句,思考它的特点(颜色、形状、味道等),向别人介绍它的可爱之处,来吧,让我们来共同分享吧!(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互补充。)(新课改要求三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因此我设计了此作业,也是为了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设计了如下板书:
春天叶子
夏(四五月)花朵家乡的红橘喜爱红橘
秋天青果热爱家乡冬
(十一月)熟果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04-26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08-19
三年级语文《风筝》说课稿06-24
语文说课稿09-08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7
语文说课稿11-13
语文《水》说课稿01-04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8
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04-02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荷花说课稿08-21